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七十二设官部十二増翰林学士、侍直学士院、侍权直,附侍读学士 读,并入 讲学士、侍讲并入翰修撰官、编修庶吉士 林院 属 检讨
3
翰林学士一
4
増文献通考》曰:翰林学士,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初以中书务繁,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制诰书命,至是改供奉为学士,别建学士院,专掌内命,以张垍、刘光谦首居之,而集贤所掌扵是罢息,自后给事中张淑、中书舎人张渐、窦华等相继而入焉。其后有韩雄、阎伯璵、孟匡朝、陈兼、蒋镇、李白等,在旧翰林中,但假其名而无所职,至徳已后,军国务殷,其入直者,并以文词共掌诏敕,自此北翰林院始无学士之名,其后又置东翰林院扵金銮殿之西,随上所在而迁,取其便穏,大抵召入者一二人,或三四人,或五六人,出扵所命,盖不言数,亦有以鸿生、硕学、经术优长访问质疑主之所礼者,颇列其中。初,自徳宗建置以来,秩序未正,廷觐之际,各趍本列,暨贞元元年九月,始别敕,令眀预班列,与诸司官、知制诰列同。故事,中书以黄白二麻为纶命重轻之辨,近者所出犹得用黄麻,其白麻皆在北院,自非国之重事拜授与徳音赦宥者,则不得由扵斯矣。兴元四年,翰林学士陆贽奏:「学士私臣,元宗初待诏内廷,止扵应和诗赋文章而已,诏语所出,本中书舎人之职,军兴之际,促廹应务,权令学士代之,今朝野乂宁,合归职分,其命将相制诏,请付中书行遣,物议是之。敬宗以翰林学士崇重,不可䙝狎,欲别置东头学士,以备曲宴赋诗,事未行而帝崩。梁开平三年,改思政殿为金銮殿,置大学士一貟,以敬翔为之前朝因金銮坡以为门名,与翰林院相接,故为学士者称「金銮」以美之,今以金銮为名,非典也。后唐同光初,又置䕶金銮书制学士,以赵凤为之。长兴元年,翰林学士刘昫奏:旧例,学士入院,除中书舎人即不试,馀官皆先试麻制、批答、诗赋各一道,号曰五题。后来虽有召试之名,无考校之实,欲请今后召试新学士,权停诗赋,祗试麻制答共三道,内赐题目定字数,付本院召试。从之。晋天福五年,废翰林学士院,其公事并归中书舎人。开运元年,复学士院。周显徳五年,诏今后当直下直学士,并宜令逐日起居,其当直学士仍赴晚朝旧制,翰林学士与常参官五日一度起居,世宗欲朝夕赐见,访以时事,故有是诏。宋翰林学士无定貟,凡他官入院,未除学士,谓之直院学士俱缺他官暂行文书,谓之权直。凡奏事用榜子,关白三省、枢密院用谘报不名。凡初命为学士,皆遣使就第宣诏㫖,召入院。上日,敕设㑹,从官侑以乐。元丰中,始命佩鱼,自蒲宗孟始也。凡执政议事则系鞋,盖与侍从异礼也。政和三年,强渊明请以前后所被㫖及案例,修为本院敕令格式。五年,御书摛文堂榜赐学士院。靖康元年,吴幵等奏:大礼鎻院麻三道以上系双宣学士宿直分撰,乞依故事。从之。承㫖不常置,以学士久次者为之,缺貟则以他官兼直院或权直。自国初至行官制,百司事失其实,多所厘正,独学士院承唐旧典,遵而不改。乾道九年,崔敦诗初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淳熙五年,敦诗再入院,议者以翰林乃应奉之所,非专掌制诰之地,更为学士院权直,后复为翰林权直,然亦互除二貟。绍兴间,常除权与正官至三人按:唐之所谓翰林学士,只取文学之人,随其官之崇卑入院者皆为学士,廷觐之际,则各随其元官立班,而所谓学士未尝有一定之品秩也。故其尊贵亲遇者,号称内相,可以朝夕召对,参议政事,或一迁而为宰相,而其孤逺新进者,或起自初阶,或元无出身,至试令草麻制,甚者或试以诗赋,如试进士之法,其人皆呼学士,自唐至五代皆然。至宋则始定制,资浅者为直院,暂行者为权直,扵是真为学士者职始贵显,可以比肩台长,举武政路矣。辽、金、元眀,官制俱详,翰林院总载。
5
翰林学士二
6
《增孔帖》曰:唐刘褘之迁𢎞文馆直学士,上元中,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论次新书凡千馀篇。髙宗又宻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权,时谓「北门学士」。 《开元遗事》曰:姚崇为翰林学士,眀皇在便殿,甚思姚崇论时务。七月十五日,苦雨泥泞上,令侍御者擡歩辇召学士来,中外荣之。 又曰:李白扵便殿,对明皇撰诏诰,时十月大寒,笔冻,莫能书字,帝敕宫嫔十人侍白,左右令各执牙笔呵之,白遂取而书,其受眷如此。 《唐书》曰:陆贽为学士,从幸奉天,时机务填委,诏书数百,贽挥翰起草,思如泉注,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他学士阁笔不得下,而贽沛然有馀。 又曰:徳宗以段文昌、张仲素为学士,韦贯之以为学士,所以备顾问,不宜专取辞艺,奏罢之」。又曰:韦绶,徳宗朝为翰林学士,密政多所参逮,帝常幸其院,韦妃从㑹绶方寝,时大寒,以妃蜀缬袍覆而去。孔帖曰:李绛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与崔羣、钱徽、韦洪景、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屛障,便坐」。又曰:「绛又数论宦官横肆,方镇进献等事,自知言切,且斥去,悉取内署所上疏槀焚之以俟命。帝果怒,绛谢曰:陛下怜臣愚,处之腹心之地,而惜身不言,乃臣负陛下,若上犯圣顔,旁忤贵幸,因而获罪,乃陛下负臣。扵是帝动容曰:卿告朕,以人所难言,疾风知劲草,扵卿知之矣。又曰:姜公辅为翰林学士,嵗满,当迁尚书,以母老赖禄而养,求兼京兆户曹参军事。 崔羣迁翰林学士,数陈谠言,宪宗嘉纳,因诏学士:「凡奏议,待羣署乃得上」。羣以禁密之言,人人当自陈,一为故事。后或有恶直丑正,则他学士不得上言矣。固辞,见听。 又曰:钱徽为翰林学士,三迁中书舎人,加承㫖,宪宗尝独召徽,徽从容言他学士皆髙选,宜预闻机密,广参决,帝称其长者。是时,内积财,图复河湟,然禁无名贡献,而至者不甚却,徽恳谏而罢之,帝密戒后有献,毋入右银台门以避学士。梁守谦为院使,见徽批监军表语简约,叹曰:「一字可益耶?」衔之。 又曰:白居易为翰林学士初,岁满当迁,帝以资浅,且家素贫,听自择官。居易请如姜公辅以学士兼京兆户曹参军,以便养,诏可。 《册府元龟》曰:裴垍,元和中在翰林。宪宗初平吴、蜀,励精思理机密之务,一以问垍。垍小心敬畏,甚称上意。 孔帖曰:王涯再为翰林学士,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槀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逺,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册府元龟》曰:令狐楚,为职方貟外知制诰,善扵笺表,每一词成,衆立𫝊写。宪宗闻其名,召见,擢为翰林学士。 孔帖曰:段文昌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舎人,遂为承㫖。穆宗即位,屡召入思政殿顾问,率至夕乃出。 又曰:韦温为翰林学士,先是,父绶在禁庭,积忧病废,故戒温不得任近职,至是固辞,帝怒曰:「宁绶治命耶?」礼部侍郎崔蠡曰:「温用乱命,益所以为孝」。帝意释换,知制诰。 又曰:李徳裕,穆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帝为太子时,已闻其父吉甫名,由是顾徳裕厚,凡号令大典册,皆更其手,数召见,赉奬优华。 《册府元龟》曰:韦处厚为翰林学士,迁兵部侍郎,扵思政殿中谢恩諌畋逰,及晏起,帝深感其言,赐锦彩一百疋、银器四事。 孔帖曰:韦表微为翰林学士,是时李绅忤宰相,贬端州学士缺,人人争荐丞相所善者,表微独荐韦处厚,后与处厚议增选学士,复荐路随,处厚以诸父事表微,因曰:「随位崇入,且居翁右,奈何?」答曰:「选徳进贤,初不计私也」。《事文𩔖聚》曰:「宝厯元年,路随为翰林学士,有以金帛谢除制者,必叱而去之,曰:「我以公事接私财耶?」终无所纳。《册府元龟》曰:郑覃为翰林学士,太和四年七月,文宗扵太液亭,召覃已下对,赐之锦彩。 又曰:栁公权为翰林学士,文宗常因夏日与学士聨句,帝曰:「人皆苦炎热,吾爱夏日长」。公权续曰:「薰风从南来,殿阁生微凉」。时丁、袁五学士皆属,继帝独讽公权两句,曰:「辞清不可多得」。乃令公权题扵殿壁。 《唐书》曰:公权为翰林学士,上常夜召对扵亭,烛穷而语未竟,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又曰:「刘瑑字子京,始在翰林」。帝素器遇,至是,手诏追还,帝视案上,厯谓瑑曰:「为朕择一令日」。瑑跪曰:「某日良」。帝笑曰:「是日卿可遂相」。 又曰:毕諴为翰林学士,党项羗扰河西,宣宗召学士对,諴论破羗之状,上曰:「不期颇、牧在吾禁中」。即用諴守西河。 又曰:陆扆为翰林学士,工文词敏速,若注射然。昭宗常作《金銮赋》,命学士和扆先成。帝曰:「朕闻贞元时,陆贽、吴通元能作内庭文书,今得卿,斯文不坠矣」。 又曰:北㕔前堦有花甎道,冬中以日影及五甎为入直之候。李程性懒,常过八甎乃至,衆呼为「八甎学士」。 孔帖曰:郑畋入翰林为学士,俄知制诰,㑹讨徐州贼,龎勲书,诏纷委畋,思不淹晷,成文灿然,无不机要,当时推之。 又曰:崔梲为学士,常草制,为宰相桑维翰所改。梲以唐故事,学士草制有所改者,当罢职,乃引经据争之,维翰颇不乐。 《唐书》曰:「赵光逢为学士,光裔知制诰。兄弟对掌内外命书。 《纪纂渊海》曰:李琪每临流坐石摘木叶,试草制词,朱梁时果为翰林学士,专掌文翰,下笔称㫖,宠遇无伦。 又曰:「姚洎为学士,梁祖问及裴延裕曰:「颇知其人思敏?」洎曰:「向在翰林,号下水船」。梁祖曰:「卿便是上水船也」。洎甚惭。 又曰:「伪蜀辛夤逊梦掌中抽草,占者曰:君必迁翰林学士。未几果然。宋乾徳元年,窦仪为翰林学士,太祖曰:禁中非此人不可」。 《金坡遗事》曰:故事,学士在内,中院,吏朱衣双引,李昉以太宗在南衙,朱衣一人前引,昉亦去其一。 《言行录》曰:钱若水为学士,太宗礼遇殊厚,常草赐赵保忠诏曰:「不斩继迁,存狡兎之三穴。潜疑光嗣,持首鼠之两端」。太宗覧之甚恱,谓若水曰:「此四句正道著吾意」。 王旦𫝊曰:旦为翰林学士,中外皆以为宰相,器常奏事,下殿,真宗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必斯人也」。 《言行录》曰:王禹偁在翰林,真宗暇日召与论文,禹偁奏曰:「夫进贤黜不肖,辟谏诤之路,彰为诰命,施之四海,延利万世,王者之文也。至扵雕纤之言,岂足轸虑」。上曰:「卿爱朕之深者」。 《翰苑新书》曰:杨亿为学士,真宗赐以诗曰:「善保兴居调饮食,副予前席待名贤」。 李廸𫝊曰:廸,真宗时为学士。上问:陜西兵几何?」对曰:「臣向在本道,以小册书、兵马、粮草之数以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探取之,曰:「不意颇牧复在我禁中」。 《事文𩔖聚》曰:陈彭年新授翰林学士,上赐歌诗一首,因谓向敏中曰:「顷命学士罕曾赐诗」。彭年词学优长,擢居清近,久益慎密,多闻好学,鲜有偕者。 宋实录曰:天圣元年,诏学士遇双日至晚方下直,盖故事以双日锁院,只日降麻故也。 《合璧事𩔖》曰:钱惟演云:希白,扵予为从兄也。天圣三年十二月,予参钧衡之命,时希白当制,世称弟拜相兄草麻,自古未有」。 《山堂肆考》曰:「章得象为翰林学士,庄献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不交一言,仁宗闻而器之」。 《朝野杂记》曰:曾肇,字子开,为学士,上命其兄鲁公相肇适视草禁中。宋朝学士弟草兄制,惟韩氏与公,士论荣之。 又曰:熙宁初,韩绛拜相,其弟维在翰苑,神宗前期,预令草制,维恳辞兄弟之嫌,得请。 《元史》列𫝊曰:髙智耀,世祖朝拜翰林学士,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紏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 又曰:髙鸣为翰林学士,每以敢言被上知,常入内,值大风雪,帝曰:「髙学士年老,后有大政,就问可也」。赐大官酒肉慰劳之。 又曰:李治仁卿,登进士第。世祖在潜邸,遣使召之曰:「素闻仁卿学问优赡,潜徳不曜,久欲一见,其勿他辞」。至元二年,再以学士召就职。 又曰:阎复为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㫖,具草以进,帝称善。一日,召至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事,何如?」复屡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识义理,存谦让,是也,勿强之」。 又曰:「元明善、延佑中,翰林学士英宗亲祼太室,礼官进祝册,请署御,名命眀善,代署者三。眷遇之隆,当时莫并。 又曰:吴澄,英宗朝迁翰林学士。先是,有㫖集善书者粉黄金为泥,写浮屠藏经》,帝在上都,诏澄为序。澄曰:「主上写经,为民祈福,诚盛举也。若用以追荐,臣所未知,撰为文词,不可以示后世」。澄所居草屋数间,程钜夫题曰草庐,学者称为草庐先生。 又曰多尔济巴勒,至正元年,除翰林学士、知经筵事。是时喀喇库库以学士承㫖,亦在经筵敷陈经义,多尔济巴勒则翻译曲尽其意,多所启沃。 《续文献通考》曰:眀太祖时,学士刘基最贵,幸当帷中,寄丞相以下,莫敢望之,已益倦马。上业进学士承㫖宋濂,濂又最幸,得偕上坐,起陶安𫝊曰:「太祖渡江,安首率父老以迎」。敷陈大业,力赞攻取。国初置翰林院,首擢为学士,御制门帖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 王禕𫝊曰:禕,元季覩时政衰敝,走燕都,上书不报,归隠青岩山中。明太祖徵为中书省掾,进《平江西颂》,帝喜曰:「浙东有二儒者,卿与宋濂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䧺濂不如卿」。诏修《元史》,与濂同为总裁官。书成,拜翰林待制,使云南,抗节死,赠翰林学士。 解缙𫝊曰:「缙,洪武中𨕖庶吉士,太祖极爱之,每侍书至亲为持砚。永乐中,进翰林学士缙生。而頴絶未能言,即知人教指梦,五色笔笔,有花如菡萏。及年十九,举进士,倚待辄数万言,未常起稿,善为狂草,挥洒如雨风。才名烜赫,倾动海内。 《吾学编》曰:刘三吾,洪武中歴升翰林学士。三吾博学,通经史,文章典丽。既入翰林,备顾问,每预密议。 《典故纪闻》曰:仁宗建𢎞文阁,扵思善门作印章,命翰林院学士杨溥掌阁事,侍讲王璡佐之,亲举印授溥曰:「朕用卿等扵左右,非止助益学问,亦欲广知民事,为理道之助。卿等如有建白,即以此封识进」。 《玉堂丛语》曰:宣徳七年,以故鸿胪寺为翰林院,落成诸殿,大学士皆至,钱习礼不设西杨南杨座,或问之,应曰:「此非三公府也」。 倪谦𫝊曰:谦生有奇质,目光如电,体有四乳。正统四年进士一甲第三人。歴编修至学士,与子岳同入史局。 《名臣纪》曰:吕原,天顺初升翰林学士,石亨、曹吉祥用事,知敬原,原朝㑹衣青袍,亨笑曰:「行为先生易绯」。原不答。未几,岳正及原列上石、曹罪状。 《芜史》曰:内书堂教授读书,自学士陈山始以后,词臣任之,奉㫖收入宫人,选年十嵗上下者二三百人,拨内书堂读书,每学生一名,各具白蜡手帕、龙桂香,以为束修。
7
翰林学士三
8
増北门。 东头》上详学士二学,《唐熊望传》:敬宗喜为歌诗,议置东头 士,以备燕狎。刘栖楚荐熊望 五相 三俊白乐天诗云:「元和六学士,五相一。渔翁。 合璧事𩔖曰:李绅,穆宗召为学士,与李徳、裕、元稹同在禁署,时称「三俊」。 却马。 佩鱼《山堂肆考》曰:「宋王禹偁,太宗时为翰林学士,常草李继迁制,继迁送马五十匹,润笔禹偁却之。及守滁州,闽人郑褒徒歩谒禹偁,禹偁爱其儒雅,乃别为买马一匹,㦯言其买马亏价者,太宗曰:「彼能却继迁五十匹,顾肯亏此价哉?」 又曰:「蒲宗孟为翰林学士。神宗曰:学士职清地近,而官仪未宠,自今宜佩鱼。学士佩鱼自宗孟始」。 登瀛洲。 置金銮。唐书》曰:太宗初,作文学馆,以房、杜等十八人为学士,每访以诗书政事,号十八学士,命阎立本图像,以章礼贤,天下仰慕,谓之「登瀛洲」。出李白集序》曰:白召见,奏颂一篇,帝大恱,置之金銮殿。 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无人知者。 七宝座。 八花甎。《潜确𩔖书》:七寳座,明皇扵勤政楼,以七寳装成山座,髙七尺,召诸学士讲论古今,胜者升座,张九龄论辨,风生首登此座。 下详学士二 《蓬池脍》、《碧山鱼》,《新书》李白诗:「荷静蓬池脍,天寒郢水醪」。唐学士初上赐食,悉是蓬池脍。夏至,颁冰及酒,以酒味浓和冰而饮。盖禁中有郢水酒坊 杜诗碧山学士焚银鱼。 银花榜。 金莲烛李徳裕诗:银花悬院榜,风撼引绳铃殿潜确𩔖书》曰:昔宋苏轼常宿禁中,太皇太后召见便 曰:「先帝每诵卿文章,必曰奇才奇才」。因命坐赐茶,撤金莲烛送归院。 五凤飞。 双鹊噪《山堂肆考》曰:宋太宗时,贾黄中、宋白、李至、吕䝉正、蘓易简,同时拜翰林学士承㫖,扈䝉赠之诗,五凤齐飞入翰林」,其后吕为相、贾蘓、李为恭政,宋为尚书 下,详总载二。 贮之内庭。 候扵门外,刘禹锡李綘集序云:唐之贵文至矣,后王纂、承多以国柄付文士。元和初,宪宗遵圣祖故事,视有宰相器者贮之内庭,由是释笔砚而操化权者十八九制。翰林志曰:唐李吉甫与裴垍同直,垍草吉甫除平章, 吉甫草武元衡制,垂帘挥翰,两不相知,垍尽纸尾之,后乃相庆贺,礼絶之敬,生扵座中。及明日,院中学士送至银台门,而相府官吏候扵门外禁署之盛,未之有也。 父子并命。 兄弟对掌并详学士二 毕諴论边 杨亿乞郡。上详学士二,他东轩笔录云:「先朝翰林学士不领 局,故俸薄杨亿为学士,有乞郡表曰:「虚沗,廿泉之从臣,终作若敖之馁鬼」。自后学士得判他局。 口诵图讃 囊置兵数,又曰:唐蒋乂为学士,徳宗幸凌烟阁,视题文漫缺,无能知者,乂曰:「此圣厯中侍臣图讃,口诵,不失一字」。二下详学士」。 揉纸,继烛。 取帕求诗。上详学士二宋山堂肆考曰:王圭,仁宗时为学士,值中秋有月,上命宣圭就坐,夜漏三鼔,令宫嫔各取领巾裠带,或团扇手帕求诗,来者应之,略不停辍,人人得其欢心。上曰:「须与学士润笔」。遂各取头上珠花一朶装公幞头簪,不尽者置公服袖中。宴罢,上命取金莲烛,令内侍扶掖归院,都下盛传天子请客。 执麻以泣。 推觚而行。山堂肆考曰:吴越王钱鏐遣判官间道入贡,梁主嘉之,以为诸道兵马元帅,朝议多言不宜过,以名器假之,翰林学士窦梦贞执麻以泣,坐贬。循又曰:「宋梅询为学士,一日,书诏颇多,构思甚苦,推觚 阶而行,见一老卒,卧扵日中,欠伸甚适。梅忽叹曰:畅哉!徐问曰:识字乎?对曰:「不识字。梅曰:更快活也」。 陶榖索分,曾肇引嫌。言行录曰:陶榖常召对,太祖御便殿,榖至,诏入见,捋前,复却者数四,左右催宣甚急,榖终旁徨不进。太祖曰:此措大索事。分顾左右,取袍带来,上已束带,榖遂趋入。 又曰:宋哲宗元符中,曽布既相,其弟翰林肇引嫌出知陈州。 特出异恩。 未即真拜。李昉《燕㑹诗序》曰:盛事有七,皆特出异恩。详总载二士山堂肆考》曰:宋李昉入直翰林,先是卢多逊已任学 , 太祖见昉在多逊,下问其故,宰相曰:「昉以本官直学士院,未即真拜,若真拜学士,在多逊之上」。 词学优长。 姿仪洒落。上详学士二止言行录曰:周麟之髙宗,朝直学士院,姿仪洒落,进 凝重,班冠玉笋,望之者意神仙中人。易简答书。 益公撰记金坡遗事》:宋太祖一日召苏易简,赐以酒,又赐之诗曰:「君臣千载」㑹,答曰:忠孝一生心」。上喜,尽以席上金器赐之。 言行录:周必大除翰林学士,得㫖,命撰选徳殿记,又命书之上有博美之称,又必大召见归,至玉堂,上御书白居易七,徳舞赐之,后进皇朝文鉴序。上曰:「卿之文在庭,莫及真匠手也」。 肃膺凤检。 进直鳌扉。新书。 如两汉制诰,识三代事迹。《长编》:治平四年,以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光辞以不能四六,上曰:「如两汉制诰可也」。臣言《行录》,綦崇礼覃思学问,由唐、虞、三代以暨宋朝君, 事迹如指诸掌。上每曰:「崇礼之文,典而有体,真学士也」。。 七宝牀中踵谪仙之荣遇。 八甎道,上掩学士之前闻。 红药翻阶风动判花之笔。 金莲照处人,归视草之台。 撰诏草若涌泉,惟陆相始当机务。 发徳音如时雨,必韦公,乃福生人。俱《翰苑新书》。
9
翰林学士四
10
増作眀河篇。宋之问𫝊之问,天后朝求北门学士,不许作明河篇以见志,则天见其诗,谓崔融曰:「非不知宋之问有奇才,但恨有口过耳」。宋终身慙愤。 述作出其手,《翰苑新书》曰:张说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词,有所为必使视草,帝欲授大学士,辞曰:「学士本无大称」。固辞,乃免。 宝牀赐食。《山堂肆考》曰:「明皇召见李白,以七宝林赐食,御手调羮以饭之」。 如见绮皓,《开元遗事》曰:李白布衣知名,明皇下诏召就金马门降,辇下迎,如见绮皓。 赐女壻。《天中记》曰:张垍,说子也,以主壻𤣥宗,特深恩宠,许扵禁中置内宅,侍为文章,常赐珍玩,不可胜数。时兄均亦供奉翰林,常以所赐示均。均戏谓垍曰:此妇翁与女壻,非天子赐学士也」。 进新乐章,《开元遗事》曰:时禁中初种木芍药,眀皇在沈香亭,谓左右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急就翰林,命李白进新乐,章白应诏,挥笔立成,其一章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㸔,解释春风无限恨,沈香亭北倚䦨干」。 召对移院。天中记曰:徳宗雅尚文学,每幸学士院,顾问赐赉,无所不至。又常召对玉堂,移院扵金銮殿对御,起草,诗赋唱和,或旬日不出。 缯纩特赐山堂肆考》:唐徳宗幸金銮殿院,问学士郑馀庆曰:「近有寒衣否?」馀庆曰:「徃时已赐衣,不烦更作」。上曰:「乃常例耳」。遂特赐缯纩,令为寒衣。 假光宅里详学士二 润色之词刘禹锡韦处厚集序曰:处厚未为近臣所著,皆文士之词也,以才丽为主,自入为学士至宰相以后所执笔,皆经纶制诰,财成润色之词也,以识度为宗,观其发徳音,福生人,沛然如时雨,褒元老,论功臣,穆然如景风,命相之册和而庄,命将之语昭而毅。 规讽时事,《册府元龟》曰:唐白居易作乐府百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恱之,命为翰林学士。 作赐衣诗事文𩔖聚曰:栁公权充翰林书诏学士,从幸未央宫,上驻辇谓公权曰:我有一喜事,边上衣赐,久不及时,今年二月给春衣讫。公权前奉贺,上曰:「卿可贺我以诗」。宫人廹其口,进公权,应声曰:「去嵗虽犹战,今年未得归身,思何以报春日得春衣!」上恱叹赏久之。兄弟相继,职林于休烈二子:益、肃及休烈,相继为翰林。 择笏赐绛《山堂肆考》曰:「李绛初入院,宪宗亲择笏以赐之」。 座主同任《翰苑新书》:李浣为翰林学士,常升殿侍宴,浣衣绿,遂赐绯,与座主和凝同任学士。㑹凝入相,浣当草制,命开凝阁,尽取器玩图书以归,其纵率如此」。 《读金鉴录唐书令狐綯本𫝊云:入翰林为学士,它夜,召与论人间疾苦,帝出金镜书曰:「卿为我举其要」。綯摘语曰:「至治未尝任不肖,至乱未尝任贤任贤,享天下之福,任不肖,罹天下之祸」。帝曰:「善」。朕读此尝三复乃已。山池曲宴,《通鉴》:宣宗雅好儒士,每山池曲宴,与学士属和诗什,公卿出镇,亦赋诗饯行。时论以大中之政有贞观风。 座主辱门生《事文𩔖聚》云:封敖之子舜卿,开平中与门生郑致雍同入翰林。致雍有俊才,舜卿思拙涩,每对草纶诰,不胜困敝,托致雍秉笔。当时论者以为座主辱门生。 龙凤烛天中记曰:韩偓捐馆之日,温陵帅闻其家藏笥颇多,使亲信发观,惟得烧残龙凤烛金缕红巾百馀条,蜡泪尚新,巾香犹郁,有老仆泫然而泣曰:公为学士日,常视草金銮内殿,深夜方还,当时皆宫妓,秉烛以送,公悉藏之。自西京之乱,得罪南还,十不存二三矣」。 学士两人《续翰林志》曰:「后唐天成元年,命冯道、赵凤充端明殿学士,非旧号也。《冯道笏记》云:天下儒生近馀万数,殿前学士只有两人,时辈荣之」。。 请蠲郡赋。《山堂肆考》曰:梁嵩南汉时仕至翰林学士,常献倚门望子赋,特命归奉母赐赉,皆不受,请蠲一郡丁赋,从之,郡人徳之,立祠祀焉。 主文同为。翰苑新书曰:「苏易简登科时,宋白为南省主文,后七年,宋为翰林学士承㫖,而苏相继入院,同为学士。宋赠诗云:「昔日曾为尺木阶,今朝真是青云友」。欧阳文忠亦王禹玉,南省主文相距十五年同为学士,故欧阳诗有「喜君新赐黄金带,顾我今为白髪翁」之句,二事诚一时文物之盛也。 为卿润色」。《事文𩔖聚》曰:钱若水为翰林学士,草诏,既成以进,上笑曰:「朕欲为卿润色,可乎?」若水顿首谢,因命笔亲窜数字。引咎深切,尤为精当。 非他官比。事𩔖:淳化四年,以张垍、钱若水并为翰林学士。垍等赴上,帝曰:「学士之职,清切贵重,非他官比,朕常重此官」。故事,学士赴上有敕设,当令设之。 好长者。言行录:晁逈迁翰林学士,真宗称为好长者。杨亿常谓逈所作书命无过褒,得代言之体。 当时杨刘《事略》:刘筠,字子仪。仁宗即位,复召为翰林学士。筠自景徳以来,居文翰之选,与杨亿齐名,当时号为杨、刘三入禁林」。 歩入掖门笔谈宋选人不得乗马入宫门,天圣中,选人为馆职,自欧阳永叔辈始时号,歩行学士皆自左掖门下马歩入。 特赐出身。翰苑新书曰:韩维以赐出身,熙宁末,特除翰林学士。崇宁中,林摅赐出身,用韩例,亦除翰林学士。宋朝,不由科第除者惟此二人。 梦同禁林,天中记元厚之少时,曽梦人告之,异日当为翰林学士,须兄弟数人同在禁林,厚之素无兄弟,疑此梦不然。熙宁中,厚之除学士。同时先后入院者,韩维、郑绎、邓绾、杨绘并厚之名,绛五人名皆从系,始悟兄弟之说。 荐文学行谊之士。《楼攻愧集》曰:王淮除翰林学士,上俾择文学行谊之士,荐郑伯熊、李焘、程叔达,三人皆被擢用。 视草甚劳,合璧事𩔖曰:「周必大为学士,召见,上谓公视草劳甚,公奏无汗马之劳,致此爵位。上曰:「翰墨之功,岂小补哉!若大述作,固当烦卿」。不草都知制。《东都事略》:宋胡宿以学士知制诰,时内都知郭懐敏势倾中外,出为和州都监,召复故职,宿封还词头,不草制。 眼赤,腰黄。翰林故事:学士以上,并有朱衣引马所服,带用黄金而无鱼,至入两府,则朱衣双引,金带悬鱼,谓之重金,故世𫝊馆阁望为学士诗:「眼前何日赤,腰下几时黄,学士望入两府诗」,「眼赤何时两腰黄几日重」。 《醉赋学士歌》《吾学编》曰:明宋濂除翰林学士,帝常强濂,饮醉,欢笑赋楚词一章,命侍臣咸赋醉,学士歌曰:「后世知朕君臣同乐也」。
11
翰林学士五
12
增诗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诗》曰:「翰林逼华盖,鲸力破沧𬈑。天上张公子宫,中汉客星,赋诗拾翠殿,佐酒望云亭,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内分金带赤,恩与荔枝青」。 白居易诗曰:「何处春深好,春来,学士家凤书裁五色马鬛,剪三花」。 苏魏公玉堂即事诗》曰:「暮召从容对玉堂,归来院吏写宣忙。郢醪独赐尊常满,龙烛初燃泪有香。起草才多封卷速,把麻人衆引声长。百官班里听恩制,争诵雄文出未央。 李商𨼆《寄令狐学士诗》曰:「秘殿崔嵬拂彩霓,曹司今在殿东西。赓歌太液翻,黄鹄从猎陈仓获寳鸡晓饮岂知金掌迥夜吟应,讶玉绳低。钧天虽许人间听,阊阖门多梦自迷。 卢肇喜杨舎人入翰林诗曰:「御笔亲批翰长衔,夜开金殿送瑶缄,平眀玉案临宣室已见龙光出傅岩」。 刘得仁《上翰林丁学士诗》曰:官自文章重,恩因顾问生,词人求作秤天子许和羮,御栁凋霜晚,宫泉,滴月清,直庐寒漏,近秋烛白麻成玉殿移时对金舆,数侍行赐衣香未散借马色,难名时辈何偏羡,儒流此最荣终当闻夑理,寰海永升平。 郑畋《夜景诗》曰:「铃绦无响闭珠宫,小阁凉添玉橤风,枕簟满牀眀月到,自疑身在五云中」。 又禁直寄崔貟外诗》曰:「银台楼,北蘂珠宫,夐与人间路不同。在省五更春睡侣,早来分梦玉堂中」。 又金銮坡南望》诗曰:「玉晨钟韵上清虚,画㦸祥烟拱帝居。极眼向南无限地,绿烟深处望中书」。 韩偓《中秋禁直诗》曰:「星斗踈眀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栏,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长卿祗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㑹难」。 唐彦谦《贺李昌时禁苑新命诗》曰:振鹭翔鸾集禁闱,玉堂珠树莹风仪。不知新到灵和殿,张绪何如栁一枝」。 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诗曰:「中秋月满尽相寻,独入非烟宿禁林,曽恨人间千里隔,更堪天上九门深,明涵太液,鱼龙定,静鏁圎灵象纬沈目断,枚臯何处在,䦨干,十二忆登临。 徐夤献内翰杨侍郎诗曰:「忩开青琐见瑶台,冷拂星辰逼上台。丹凤诏成中使取,白龙香近圣君来。欲言温树三缄口,闲赋宫词八斗才。莫拟吟云避荣贵,庙堂玉铉待盐梅。 黄滔《寄杨赞图学士诗》曰:「东堂第一领,春风时怪关西小骥慵。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应无龙。君恩凤阁舍毫数诗景珠宫列肆供。今日江南驻舟处,莫言归计为云峰。宋王圭和王原叔内翰》诗曰:暮钥严温省,宵铃静玉堂。银花无奈萎,瑶草又还芳。梦乆闻仙笛,班清犯晓霜。帝阍何所叩,一炷祝尧香。 张翥、王继学自海南召还,翰林诗》曰:「天上归来锦作袍,几陪春色醉仙桃。银河有路惟仙鹊,碧海无山不戴鳌」。 眀陆釴送王学士赴南京玉堂视篆诗曰:玉堂清逈似仙家,竹石丛中吏守衙,视篆祗应成故事,汲泉还为浣陈沙,琪花夜静流金液,槐树春深集乳鸦,岂向东山长吏𨼆北门犹待制,黄麻增制唐沈词,行曹确充翰林学士制》曰:职奉命书选,归扵鸿藻名,参侍从,任切扵端人。起居郎曹确,秀发人伦,行修儒阃,保此全器,彰乎令名,稽其行能,雅副铨擢,是用宠尔良史,为予近臣,俾从琐闼之荣,更侍玉堂之奥,皇猷思畅,用宣秘密之文,清秩不移,尚受无私之㫖,秉心勿替,扵直道视草,勉髙乎训词。 崔嘏行裴谂司封郎中,依前充职制曰:台郎望美,词苑地髙,粲列宿之辉华,参起草之宥密,自非风仪玉立,器宇川停,摛掞天之雄文,藴掷地之清韵,则不足以膺我妙选,为时美谈。翰林学士裴谂,袭庆于门,腾芳戴席,自擢居文囿,参侍瑶墀,进对益见其周详,词㫖不离扵雅●,是宜仍金銮之旧职,荣粉署之新恩,保乃休光,更流芬馥。 刘崇望行崔凝、沈文伟并充翰林学士,制曰:「汉代设玉堂内署,开金马外门,得人甚多,斯道大振,我闻家遗清风,人懐恭徳,能济其美者,伊凝有之,三代丝纶,一门冠盖,不坠其业者,伊文伟有之,而皆以墨妙词芬,䇿名试第,谦无矜物,敬以适时,周旋鸣玉之仪,颉颃攀云之路,访扵执事,亦进厥良,真我雍容之列,所宜有也。敬承密命,允叶同时。
13
原诰:宋吕伯恭中书舎人,除翰林学士诰曰:内外演纶之职,独髙翰苑之清华,左右持槖之臣,畴若禁林之亲宻,维是盛选,属我鸿儒,辍从西掖之聨,延入北门之直,具官学,穷阃奥,文冠伦魁増主之眀,洋洋晁董之对,发帝之令,浑浑虞夏之书,休有徳声,最扵迩列,是用进陟銮坡之邃,深居铃索之严,虞侍燕闲,辅陪遗忘。
14
增表苏子由谢翰林学士宣召表曰:「翰墨之任,始自有唐,供奉至尊,讲闻前辈,北廊奏事,有如李绛之忠,中禁论兵,复数毕諴之智,迨我祖宗之盛,最优文学之臣,时举旧章,多䝉召对,顷自恭黙之后,稍虚顾问之常,方今圣徳日跻,羣臣属目,盖将虚前席以博问,继夜烛而畴咨,宜得隽良,密侍燕语」。 汪藻谢除翰林学士表》曰:「非才冐宠,久夸文石之班,优诏传恩,趣上玉堂之直。既假朝章之焕,仍分御府之珍,逊避莫从,叨尘为惧。伏以文章虽本,一技命令实行四方,故自古禁林之除,极当时儒者之选,矧今多士,尤重他官,内敷帝制之坦眀,外应军书之警急,学非闳博,难酬䟦烛之咨思,或淹迟将悮掣铃之召。
15
直学士院权直附
16
増㑹要》曰:唐制,官序未至而他官权摄者为直官。五代有翰林学士院而无权直。宋开宝二年,以李昉、卢多逊并直学士院,直院之名始此。 《退朝录》曰:开宝九年,李文正、卢相并直学士院。 太平兴国元年,汤恱、徐铉直学士院,王克正、张洎直舎人院。四公皆江南文士也。《合璧事𩔖曰:宋绍兴二十四年春,直学士院汤思退以礼部侍郎同知贡举,内制,既阙官,有命监察御史王纶时暂兼权直,适刘婉仪进位贵妃,纶草其制,上称有典诰体,竟至大用。前此无察官寓直禁林,亦盛事也。 《朝野杂记》曰:乾道九年,以崔端诗为翰林权直,崔大雅以秘书省正字兼翰林权直。淳熙五年,始议以翰林乃书艺应奉者所居,非专指词臣也,遂改为学士院。自是葛楚辅、赵大本、熊子复皆以学士院权直为名。十六年,倪正甫始复兼翰林权直。 《真西山集》曰:徐凤,字子仪,迁将作少监、权直院。先时,乗舆出入,他官摄内命者,不在属车豹尾间,至是有㫖令扈从,遂为故事。 《元史》列传》曰:虞集,泰定中,拜翰林直学士,文宗在潜邸已知集名,既即位,除奎章阁侍书学士,有㫖采辑本朝典故,仿唐宋㑹要,修《经世大典》,书成八百帙,既上进,以目疾乞假职,不允,中丞赵世延乗间为集请,假外便医,帝怒曰:「一虞伯生,汝辈不容耶?」 又曰:「谢端弱冠与尚书宋本齐名,时号「谢宋」。歴官翰林直学士。文宗建奎章阁,蒐罗中外才俊置其中,常语阿荣曰:「当今文学之士,朕惟识谢端」。 又曰:王约拜翰林直学士,时髙丽王昛年老,𫝊国有不安其政者,飞谗离间,奏属约验问。约至,宣布明诏而谕之曰:「天地至亲者父子,至重者君臣。彼小人自知利,宁肯为汝家国计耶?」昛感泣,谢愿奉表自雪。 《眀通纪》曰:詹同,新安人。洪武元年,以翰林待制迁直学士,谕之曰:「翰林为文,但取通道术,达时务,无事浮藻,即如孔眀出师表,何常雕刻?然使人诵之,自然忠义感激,何用过求为?」
17
直学士院二
18
増居禁廷。 访时事,《五代史》曰:周显徳五年,诏翰林学士职居禁廷,地居亲近,与班行而既异,在朝请以宜殊,今后当直下直学士,并宜令逐日起居。 又曰:周世宗诏当直学士,仍赴晚朝,时世宗欲朝夕访以时事,故有是诏。 凭败鼓。 赐团扇。系年录曰:朱胜非直学士院,时事皆草创,诏书填委,而院无几案,公常凭败鼔草诏,然文气严重如平时 。山堂肆考曰:宋汪藻直学士院,草髙丽答诏不许入贡,略云:「壤晋馆以纳车,庶无后悔,闭玉关而谢质,匪用前规。上顾辅臣称公,得代言之体,真拜翰林学士,以所御白团扇亲书杜诗,紫诰仍兼绾黄麻,似《六经》十字以赐,缙绅荣之」。 详尽简要,温纯典雅。言行录曰:周麟之受诏撰张循王碑,文成,奏御天笔,批其后曰:「志铭叙事详尽,造语简要,披阅数四,但有叹嘉士林传玩以为宠」。上又曰:「周文忠公,孝宗朝直学士院,上谕公卿所进太 皇尊号议,温纯典雅」。 承眀之有直庐方歩八甎之日。 紫宸之夹香案,更依五采之云《翰苑新书》
19
直学士院三
20
增状宋真徳秀辞免权直学士院状曰:「翰苑之置官,仿自开元之定制,虽典司内命号,为供奉之近班,然遴简外廷,或以校讐而充选于皇孝祖参酌有唐肇新北门摄直之名,以处东观洽文之彦惟才,是用宁职之拘。然自淳熙以来,距今馀五十载,乃若彦中而降,居此惟二三人,亶谓至难,讵容轻畀?况皇上聿新扵万化,欲王言诞,播扵四方,盍资讨论润色之英,大阐温厚坦眀之制,某早缘干䘵,勉学为文,仅知场屋剽窃之工焉,识朝廷严重之体。顷从璧水入典道,山老嵗月,扵椠铅,犹慙亡补,鼓风雷,扵号令,敢谓能胜偶儤直之虚,貟俾謭材,以承乏身,虽甚宠谊,有当辞。
21
侍读学士一侍读并入
22
増《文献通考》曰:唐开元三年,始命马怀素、褚无量更日侍读。十三年,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士,宋太宗始用著作佐郎吕文仲为侍读。真宗咸平二年,以杨徽之、夏侯峤并为翰林侍读学士,始建学士之职。其后冯元为翰林侍读,不带学士。元丰官制,废翰林侍读、侍讲学士不置,但以为兼官,然必侍从以上乃得兼之。元佑七年,复増学士之号,元符元年省去。《续文献通考》曰:元翰林院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明翰林讲读学士,职专讲读经史,详总载。
23
侍读学士二
24
増《东都事略》曰:宋邢昺,字叔眀,真宗始置翰林侍读学士,首以命昺,即扵便坐,令讲《左氏春秋》。 㑹要曰:天禧三年,以张知白充翰林侍读学士、知天雄军府。侍读学士、外使自此始也。 《国史》曰:仁宗诏翰林侍读学士张锡讲书禁中,敷畅经㫖,议论该洽,上嗟赏之。 《东都事略》曰:宋绶公垂,为翰林学士兼侍读,遂录唐谢偃惟《皇戒》、《徳赋》、《孝经》、《论语》节要唐太宗所撰《帝范》、《开元臣僚所献《政典》、《君臣正理论》上之。 元史列传曰:「李谦为侍读学士,世祖深加器重,常坐便殿饮羣臣酒。世祖曰:闻卿不饮,然能为朕强饮乎?因赐蒲萄酒一锺,曰:此极醉人,恐汝不胜」。即令三近侍扶掖使出。 又曰:世祖即位,郝经为翰林侍读学士,佩金虎符,充国信使,使宋,被留思托言垂后,撰述书传及文集,凡数百卷,拘宋十六年,从者皆通扵学。 《明王达传》曰:达字达善,少孤贫力学。永乐中,迁侍读学士,有盛名,与解大绅王孟阳、王玉汝辈号「东南五才子」。 《吾学编》曰:唐愚士名之淳,山隂人。建文二年,敕方孝孺等集经史中事为一书,命举优通文学之士。孝孺首荐愚士,立召为翰林院侍读,赐冠带,令与孝孺同领修书。愚士博闻多识,练达世故,为文蔚赡,尤长扵诗翰。
25
侍读学士三
26
増不趋党与。 迭处禁密。宋申锡𫝊:「寳厯二年,申锡充侍读学士,在朝清谨介洁,不趋党与,当长庆寳厯之间,时风嚣薄,朋比大扇,及申锡初用,时论以为改观 」。髙元裕𫝊曰:髙少逸代元裕为侍读学士,兄弟迭处禁密,时人荣之。 履行纯谨。 在朝清介,㑹要曰:皇佑中,翰林侍读学士郭劝表乞致仕,帝以劝履行纯谨,立身清约,特降诏不允,示优恩也。 下详不趋党与注。侍读学士四
27
增状宋真西山辞兼侍读状》曰:礼乐诗书:少虽渉猎,文章翰墨,久已荒疎,顷属夏秋之交,常陈香火之请,䝉恩未许,窃廪是慙,讵意龙飞,首颁驿召,甫登西掖,旋贰南宫,陈善责难,盖平时之自诡,尊经好学,廼盛旦之亲逢,所愿依日月之光期,或遂涓埃之补,而某自婴宿疹,未底全安,简䇿旧文,都忘前集,记笺常语,且出他人,岂堪持衰败之身,而辄簉清华之选?
28
侍讲学士一侍讲并入
29
増《文献通考》曰:汉显宗时,张酺数侍讲扵御前,张酺侍灵,帝以杨赐有重名,举赐侍讲,扵华光殿中虽有侍讲之号,而未以名官。至唐开元十三年,始置集贤院侍讲学士详侍读。宋咸平二年,国子祭酒邢昺为侍讲学士,其后又有马宗元为侍讲,元丰官制见侍读、元明官制并详总载、侍讲学士二。
30
増职官分纪曰:唐韦处厚通《五经,博览史籍,而文思赡逸,穆宗谓其学有师法,召入翰林为侍讲学士。 《天中记》曰:文宗朝,李训充翰林侍讲学士,入院日,赐宴,宣法曲弟子二十人,就院奏法曲以宠之。 《山堂肆考》曰:唐崔郾为侍讲学士,与同列髙重抄撮《六经》嘉言要道,区分事𩔖,凡十卷,名曰《诸经纂要》,冀人主易扵省览。上嘉之,赐锦二百疋。 《言行录》曰:范成大,字至能,乾道中,兼侍讲,直前谢。上曰:「卿闳深博洽,故有此除」。 《元史列传》曰:窦黙为翰林侍讲学士,侍上前黙,言:「君有过举,臣当直言,都俞吁咈,古之所尚,今则不然,君曰可,臣亦以为可,君曰否?臣亦以为否,非善政也」。至元十二年,黙年八十,公卿皆徃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扵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久之。 又曰:袁桷举茂才异等,大徳初,阎复、程文海等荐为翰林国史院检阅官,累迁侍讲学士,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勲戚碑铭,多出其手。 又曰:郭贯皇庆初为翰林侍讲学士,后升左丞,加集贤院大学士,谒告还家,屡徴不起。贯博学,精扵篆籀、当世册寳篆额,多出其手。 《明方孝孺传》曰:孝孺字希直,世居临海。洪武召至京,除蜀王府教授。献王师事之,号其读书之室曰「正学」,学者称正学先生。建文召为翰林博士,进侍讲。靖难时,以死殉」。《王英传》曰:「英,永乐二年,选入文渊阁读书,以慎密受知扵帝,简入秘书,进机密章奏。歴翰林侍讲,再扈驾北征。帝曰:「秀才是二十八人读书者」。又谓之曰:「凡军中动静有闻,即密奏朕」。 《王洪传》曰:洪八嵗能文章,稍长,才思頴发。十八举进士,永乐初入翰林,与修《大典》,歴侍讲。后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当时词林称「四王」,皆有才名。洪与闽人王偁、王恭、王褒也。 《周叙传》曰:「叙,江西吉水人。永乐中翰林侍讲学士,居禁近二十馀年,多所论列。诏独修辽、金、宋三史,力疾诠次,不少暇」。 《通纪》曰:陈敬宗永乐进士,重修《髙帝实录》成,改翰林侍讲。十七年,卿云见甘露降献《圣徳瑞应赋》。 《刘球传》曰:「球,永乐进士。《宣宗实录》成,改翰林侍讲。正统八年,应诏陈言,忤王振,矫㫖就朝,捽繋诏狱,斧鑕交下,糜烂而死。布衣成器,设位龙泉山巅,为诗文祭而哭之,名祭忠台」。 《吾学编》曰:王鏊,𢎞治八年升侍讲学士,兼日讲。鏊学问赡博,有识鉴。为文舂容尔雅,议论快畅。试士南宫,专尚经术,险丽奇衺者,一切屛去。𢎞治间,文体一变,士习稍端,鏊有力焉。 《唐臯传》曰:臯正徳甲戌状元授修撰,进侍讲学士,未几卒。臯老塲屋,暮年始登上第,为文下笔立就,或求窜易字句,伸笔直书,不袭一字,人咸服其才,惜未究其用也。
31
侍讲学士三
32
増经术该深。 文思赡逸。郑覃传:文宗时,召覃为翰林侍讲学士,覃扵经术该深,淳笃守正,帝尤重之。李宗闵知政事,以覃与李徳,裕厚,忌其亲近,迁工部尚书,欲推逺之,帝雅志向学,颇思覃,复召为侍讲,二下详侍讲。 上《金华箴》 写无逸图》《冯元传》:明道五年,元为翰林侍讲学士,上《金华》五箴》,诏书宠之。《英言行录》曰:赵鼎,字元镇。先是,侍讲范冲乞依仁宗迩 阁故事,写书《无逸》、《孝经》、《天子》四章为图,设扵讲殿之壁,上亲御宸翰写箴二图,上以示宰执,扵是鼎賛上从善汲汲之意。修撰一。
33
《増合璧事𩔖》曰:唐初,令狐徳棻请修近代史,遂命修撰,名始扵此。唐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贞观以宰相涖修撰,天寳后,他官兼史职者曰史馆修撰,初入为直馆。元和宰相裴垍建议:登朝官领史职者为修撰,以官髙一人判馆事,未登朝官皆为直馆,大中废,直馆二貟,増修撰四人,分掌四季。宋从唐制,史馆有修撰,以他官领取最,上一貟判、馆事。故事,史馆每月撰日厯,皆判馆与修撰、官直馆分季撰录,其后止修撰官及判馆撰次。大中祥符九年,以刑部郎中髙绅为史馆修撰,绅即枢密使王钦若所引,不令修纂,止命权判吏部铨。自是领修撰者须两省五品以上方掌修撰。天圣元年,石中立,以户部郎中充史馆修撰,有司引绅例,亦不修日厯。元丰官制行,国史𨽻秘书省。元佑中,就门下省置局,号国史院。绍圣初,复还秘书省。旧有修撰官,至是改为修国史,以列曹尚书、翰林学士充。同修国史,以侍郎以下充。绍兴初,实录、国史皆寓史馆,后罢史馆,遇修实录,即置实录院。遇修国史,即置国史院。二十八年,以修神宗、哲宗徽宗正史,置院修史一人,同修史一人,编修官二人同修国史。故事,未有以庶官为之者,隆兴胡邦衡以起居郎兼权中舎,始特命焉。乾道洪、景卢亦以起居舎人兼同修,盖用此例。嘉泰后,陆务观、李季章皆踵为之。元制,翰林兼国史院修撰、三貟明修撰,属翰林,掌修国史。
34
修撰二
35
《増续通典》曰:唐贞元十一年,史馆修撰张荐为左諌议大夫,修撰如故,裴延龄言扵上曰:「諌议大夫论朝廷得失之官,史臣修撰书朝廷得失之事,则领史职者不宜为谏议,宜迁秘书少监」。 唐韩愈除史馆修撰,制曰:「立词措意有班马之风」。 韩文《魏博先庙碑》云:臣适执笔,𨽻太史时,退之为史馆修撰。 晋天福六年,诏曰:「眷言笔削,宜属英髦。 《东都事略》曰:宋太宗语宰相曰:「太祖朝事,耳目相接,今实录中多所漏略,可集史官重加修撰」。淳化元年,以左司谏梁周翰为史馆修撰,从翰林学士宋白荐其有良史之才。 又曰:杨亿,真宗即位,拜右正言,修《太宗实录》,凡八十篇,独成五十六卷。 《合璧事𩔖》曰:吕夏卿缙叔,博览强记,而扵歴代史尤该洽,与修《仁宗实录》同修起居注。 又曰范镇。英宗即位,迁翰林学士,充史馆修撰。论濮安懿王称号,出知陈州。 《言行录》曰:李焘权同修国史,得㫖长编,或有増损,依熙宁修三经》义法,至是上四千四百五十馀条,又以一百六十八年事散在《长编》,乙览难周,别为《举要》六十八卷、《总目》五卷,修撰《事》目十卷。十年六月,对延和殿,上曰:「卿宿徳耆儒,宜在左右,任史职」。 綦崇礼行状曰:崇礼重修神宗、哲宗两朝,正史奏曰:「神宗实录、墨本,元佑所修,已是成书,朱本、蔡卞重修,多所增损,而元佑、史官语言不无失实。乞将朱墨本参照修定哲宗实录、蔡京提举编修,多是增饰语言,变易是非,殆非实录之体。乞扵旧臣之家,访求当时文字事迹参照」。上悉如所请。 《言行录》曰:范祖禹除谏议大夫,充实录院修撰,时申公薨,遂就职。 《职略》曰:蘓颂》以为五朝正国史,《二圣编年皆出宋敏求父子手笔,亦儒者盛事。 《东都事略》曰:李若谷子淑,字献臣,天圣中,擢史馆修撰。 《哲宗实录》曰:「学士王圭奏:中丞贾黯,前以学士修《仁宗实录》,自领台宪,不复入院,望令依旧供职」。从之。黯乞以实录就台修撰,有议事即赴院,诏令三五日一赴院修撰。 《元史》列𫝊曰:「中统初,省部初建,令诸路各上儒吏之能理财者一人。王恽以选至京师,上书论时政,为翰林修撰,治钱榖,擢才能,议典礼,考制度,咸究所长,同僚服之。 又曰:周伯琦以䕃授将仕郎,三转为翰林修撰。至正元年,改奎章阁为宣文阁,艺文监为崇文监,伯琦为宣文阁授经郎,教戚里大臣子弟,每进讲,辄称㫖,日被顾问。帝以伯琦工书法,命篆宣文阁,宝仍题扁,及摹王羲之所书兰亭序,智永所书千文,刻石阁中。自是累转官,皆宣文、崇文之间,而眷遇益隆矣。 眀王叔英𫝊曰:叔英,字原采,黄岩人,建文初,为翰林修撰。靖难兵逼江,奉诏募兵至广徳,沐浴衣冠,书絶命词,自经而死。 《吾学编》曰:叔英为修撰,上《资治》八䇿,皆援证古今,可见行事。 张洪传曰:「洪,永乐初,授行人,奉使日本洮、岷,賫诏谕缅甸那罗塔六徃,始听命守使职。越二十年,仁宗召入,改翰林修撰,年七十馀,致仕。洪国初,老儒贯穿宋人经学归田之后,乡邦制作,咸出其手。 又曰:「谢迁,成化进士,授修撰。成化、𢎞治间,翰林声望最重者吴宽及迁二人皆进士第一人,仪干修整,并负公辅之望。 《罗伦传曰:「伦,成化中除翰林修撰,抗疏论李南阳,起复落职,后召还,复为修撰,寻以疾辞归,闭门教授,以注经为业,垂十年,卒扵退,居之金牛山。伦嗜学好古,笃志力行,结茅栖息,取给陇𤱔客,晨至,留饭,借粟旁舎,比举火,日已近午,不以为意。康海𫝊曰:海字徳涵,武功人。𢎞治十五年,状元授修撰。正徳初逆瑾,恨李梦阳繋诏狱,必杀之。梦阳狱急,出片纸曰:对山救我!徳涵曰:我何惜一官不救李死。乃徃谒瑾,瑾大喜,徳涵盛称李郎中之文章。明日,瑾奏上,赦李逾二年,瑾败,坐落职。 《吾学编》曰:吕楠,字仲木,髙陵人,正徳进士第一人,除翰林修撰。时逆瑾用事,以楠乡人,欲引楠㗖楠,骤与卿佐,楠逊避不与交,瑾憾,且中伤楠,㑹瑾败,得免。 《杨慎传》曰:慎,新都人,七嵗能拟古战塲文,时人传诵,以为渊云,再出,正徳辛未,举㑹试第二,廷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嘉靖中,两上议大礼疏,率羣臣撼奉天门,大哭,廷杖者再,毙而复苏,谪戍云南永昌衞,投荒三十馀年,卒扵戍,著述最富,诗文集之外,凡百馀种,皆盛行扵世。
36
修撰三
37
増指事实 裁义𩔖元和十四年,李翺奏曰:「臣得秉笔,以记注为职,今但请指事实,直载事功,详见史官春元微之行,独孤朗制曰:窜定阙失,裁成义𩔖」。此仲尼 秋之职业也,其可上下心手扵爱恶是非乎! 命程琳。 擢李淑。《东都事略》:程琳举服勤词,学科中选。仁宗时修《真宗实录》,而起居注阙,命琳追修。书成,遂修起居注 。下详修撰二。 博采衆记。 核综羣籍,《𩔖要》:丘明之博采衆记籍,蒋乂幼从外家学肄,史得其书,核综羣 。 事详中书舍人。 秉笔成大典 执简为史官。范杲为史官。
38
编修一
39
《増合璧事𩔖》曰:宋太平兴国八年,以杨文举为国子监丞、史馆编修。乾兴元年,判馆李淮、修撰宋绶言,修撰官只二人,望择馆阁官二貟充编修官,遂诏集贤校理王举政、馆阁校勘李淑同共编修。绍兴二十八年,修神宗、哲宗、徽宗三朝正史,差吏部郎叶谦亨、胡沂校书,汪彻兼编修官。乾道四年,诏国史院添置编修二貟。五年,诏更添编修二貟,元国史院同修史之下。又有编修官眀属翰林院,掌与修撰同。
40
编修二
41
増宋周益公集》曰:范成大除礼部貟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上令更加清职,遂兼国史院编修官。 《东都事略》曰:刘恕为人强记扵书,无所不覧,有史学司马光修《资治通鉴》,奏请同编修。 范祖禹《家𫝊》曰:祖禹,字淳甫。司马光修,歴代君臣事迹,辟公同编修,供职秘书省,时王荆公当国,公未常徃谒。 《言行录》曰:李焘《长编》卷帙渐成,蜀帅汪应辰乞下临安府,给笔札,缮写藏阁。公进国初至治平一百八卷。 《元史》列𫝊曰:魏初,璠之从孙也。好读书,尤长扵《春秋》,为文,简而有法。中统中,选进读经史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即授,初为国史院编修官。 又曰:「雷膺年甫弱冠,以文学称。中统中,用翰林承㫖王鹗、王磐荐,为翰林修撰,兼国史院编修官。 李之绍至元中,以马绍、李谦荐,充史职,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直学士姚燧欲试其才,凡翰林应酬之文积十馀事,倂以付之。之绍援笔立成,并以槀进,燧曰:「可谓名下无虚士也」。 又曰:虞集兼国史院编修官,仁宗常对左右叹曰:「儒者皆用矣,唯虞伯生未显擢耳」。又曰:「曹元用资禀俊爽,幼嗜书,经目成诵。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时宰执有欲罢科举法者,元用以为:「国家文治,正在扵此,胡可罢也?」天厯二年,代祀曲阜孔子庙,还,值太禧宗禋院副使缺,中书奏以元用为之,帝不允,曰:「此人翰林中所不可无也」。 又曰:揭傒斯贯通百氏,早有文名。程钜夫、卢挚列荐扵朝,授国史院编修官。时平章李孟读其所撰功臣列𫝊,叹曰:「是方可名史笔,若他人直誊吏牍耳」。天厯初,开奎章阁,首擢为授经郎。文宗幸阁中有所咨访,奏对称㫖,恒以字呼之而不名。每中书奏用儒臣,必问曰:「其才何如揭曼硕?」 明髙启,𫝊曰:啓元末,𨼆居吴淞之青丘,自号青丘子。洪武初,召入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三年,帝御阙楼,与史官谢徽俱对,时已薄暮,擢啓户部侍郎,徽吏部郎中。啓自陈年少不习国计,且孤逺不敢骤膺重任,徽亦固辞,并赐内帑白金放还。 《苏伯衡传》曰:伯衡仕眀为国子学正,擢翰林院编修,宋景濂以翰林承㫖致仕,荐伯衡自代,召至,固辞,赐文绮遣归。 《张宣传》曰:宣少负才名,洪武初,以考礼被徵,寻入史局,与修《元史》,帝亲书其名,召至殿廷,即日擢翰林院编修,呼为张家小秀才,奉诏归娶宋景濂送诗曰:「少年归娶奏金銮,喜得天顔一笑㸔,从此梅花消息好,青绫不似玉堂寒」。 《通纪》曰:「周述,周孟简,吉水人,同胞兄弟。永乐二年同榜进士述第二,孟简第三,俱授翰林编修」。帝曰:「今日又见大小宋故事也」。《谢铎传》曰:「铎,天顺间授编修,在翰林学诗时,自立程课,限一月为一体。如此月读古诗,则凡院课及应答诸作皆古诗也。故其所就沉著坚定,非口耳所到。 《通纪》曰:张元祯,南昌人。天顺进士,为编修,屡建言与时宰议不合,告归。潜心理学,名益髙。 《名臣纪》曰:倪岳,钱塘人。天顺进士,入翰林为编修考校,纂缀精详,安雅进讲。上前敷古义,傅时政,言意剀切,音吐洪亮。帝喜,歴升侍读,至学士。 《章懋传》曰:「懋,成化二年进士,入翰林,除编修,与庄昶、黄仲昭谏内廷张灯杖阙下,谪知临武县。罗伦亦以论起复谪官,时称「翰林四谏」。 《吾学编》曰:王鏊济之,吴人。成化进士。幼頴悟,不凡十六,随父读书,太学、太学诸生争𫝊诵其文。初授翰林编修,闭门力学,避逺权势。 又曰:崔铣,安阳人,𢎞治进士,授编修。正徳初,宦瑾擅权,卿佐皆伏谒跪,铣遇瑾,史馆门,独长揖,瑾怒,目视铣。他日,诸史官见,又皆长揖,瑾益怒,谓张彩曰:「翰林后生多轻薄,如崔铣尤甚」。 《骆文盛传》曰:「文盛,嘉靖乙未庶吉士,授编修,官史局五六年,严嵩当国,翛然自逺以使事还朝,嵩目而谁之,即日移疾归,遂不起。
42
检讨一。
43
増《合璧事𩔖》曰:宋淳化二年,以殿中丞郭延泽、太子右赞善大夫董元亨并为史馆检讨。绍兴九年,诏史馆见修《徽宗实录》,以实录院为名,检讨官无定貟近制检讨官六貟。嘉定二年,曾君锡自起居郎兼检讨,除权侍郎,当升带修撰,而貟数已溢,乃降㫖权以检讨官繋衔,俟将来有阙日,升带,以从官为检讨官,葢自曾君锡始也。元无眀属翰林院,掌同编修。《吾学编》曰:天顺初,徳、秀诸王出阁,李贤言:「四王讲读官八人,翰林官少,请择新进士授翰林检讨,充王讲读官」。
44
检讨二。
45
増职官分纪曰:宋至和二年,诏今后检讨,更不得举试馆职。 㑹要曰:嘉佑八年,监修国史韩琦奏,史记日厯未修者积十馀年,今将修先朝实录,而日厯未备,检讨阙官,请以直秘阁吕夏卿、秘阁校理韩维兼职,诏夏卿、维并兼史馆检讨。 《言行录》曰:李焘乞刋定《徽宗实录》之疎舛者,因言臣方修进治平后长编,若就加讨论,他时可助修正史,诏开实录》院首,命公为检讨官。 《明王璲传》曰:璲少而頴异,落笔数千言,文不加㸃。洪武末,擢翰林五经》博士。永乐初,进检讨,预修大典。洪熙在东宫,特深眷注。常与羣臣应制撰《神龟,赋居第一,解缙次之,由是声名大噪,出诸老臣上。 王偁传》曰:偁字孟阳,永乐中用近臣荐,聘至京,待以殊礼,诏授国史院检讨,充大典副总裁。解缙序其《虚舟集》云:「永乐初,内外儒臣及四方韦布士,以纂修集阙下数千人,求其博洽幽明洞彻今古。学博而思深如孟阳者,不一二见」。 《名臣记》曰:钱习礼,吉水人,永乐进士,入翰林检讨。帝喜习礼,乡人恶习礼者,指为练子,宁姻宜坐。奸党杨士竒、杨荣间闻帝曰:「习礼有文学史才,愿陛下怜察」。帝欣然曰:「使练子宁尚在?朕且用之,况习礼乎!」习礼感泣自奋励。 《陈继传》曰:继幼孤,事母至孝,少长,从王行俞贞木逰,贯穿经学,人呼为「陈五经」。时初开𢎞文阁,用杨士竒荐,即日驿召,授《五经》博士,预修两朝实录,进检讨,特被知遇老而家居,多闻故实,徳尊行成,咸仰为宗工焉。 《陈献章传》曰:献章,字公甫,正统中举人,再上礼部,不第,归𨼆白沙。成化十八年辟召至京,乞归养母,特授翰林检讨。自后屡荐不起,学者称为白沙先生。莆田林俊称其涵养粹完,脱落清洒,独超造物牢笼之外,而寓言写,兴扵风烟水月之间,盖有舞雩陋巷之风焉。 《石瑶传》曰:「瑶与兄玠,成化二十三年同举进士,选庻吉士,授检讨。李长沙亟称之曰:「后进可托以柄斯文者,其石氏季方乎?」庶吉士一」。
46
増《续文献通考》曰:明初称庶吉士者,初称中书六科庶吉士。十八年,又有翰林院承敕监庶吉士。永乐二年,始定为翰林庶吉士,选进士教养之试而留者,二甲编修三甲检讨,不得留者为给事中、御史、主事,或出为州县官吏部职掌曰:宣徳九年,命庶吉士扵翰林院,读书部㑹典曰教习庶吉士,翰林院行户部,给灯油钱,兵拨皂,𨽻刑部给纸札,工部拨房屋,顺天府给笔墨,光禄寺给酒饭
47
庶吉士二
48
増吾学编》曰:王直,永乐进士,为庶吉士,读中秘书文辞,追古作者,召入内阁,书机密文字。 彭时《笔记》曰:翰林官惟第一甲三人,即除其馀进士选为庻吉士教养,数年而后除,复有改授他职,盖重其选也。职清务简,优㳺自如,世谓之「玉堂仙」。 《未轩集》曰:故事,自十月朔日始赐庶吉士酒,至四月晦日止,岁以为常。 《吾学编》曰:邹智,字汝愚,成化二十三年,改庶吉士,㑹星变,应诏陈言,极论隂阳之理,乞尽斥小人而进用君子,又言「君子所以不进,小人所以不退,大抵宦官隂主之,疏入,不报。江晖传》曰:晖,翰林庶吉士,与同馆舒芬等抗疏谏南廵,廷杖几毙。 《陈束传》曰:束,嘉靖乙丑选翰林庶吉士,与唐顺之、王慎中诸人刻励为古学。张桂受上殊宠,朝士咸奔走,束独不往,岁时上夀遣吏投刺,驰马过其门,诸老恨之,呼为轻薄小黄毛,出之外藩,投置五溪蛮夷之地,以重困之。
49
翰林院官属
50
増吾学编》曰:明吴伯宗,金溪人。洪武四年进士第一人。十三年改翰林典籍。帝制十题命赋,伯宗援笔立就,词语峻洁。帝曰「伯宗才子」。赐织金锦衣。十五年,初设殿阁学士。伯宗为武英殿大学士。 孙蕡传》曰:「蕡,南海人,洪武初为翰林典籍。后以事逮繋,有㫖输左校板筑萧墙,望都门讴吟为越声。督工者以闻。召至帝前,陈所作诗,皆忠爱语,特命释之」。 《王恭传》曰:「恭,永乐初以儒士荐,待诏翰林,年六十馀矣。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典籍。顷之,投牒归,自号所著书曰《白云樵唱》。 《髙棅传》曰:棅字彦恢,仕名廷礼。永乐初,自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九年,始升典籍。廷礼流传,篇咏,无虑千馀篇。选《唐诗品彚》,议者服其精博。 《文徵眀传》曰:徵眀,初名璧,以字行,长洲人,以诸生嵗贡入京,用荐,授翰林院待诏,三载,谢病归,年九十而卒。为人孝友恺悌,温温恭人,致身清华,未衰引退,以清名长徳,主吴中风雅之盟者三十馀年,宁庶人以厚币招谢弗往,日本贡使踵门求见,具冠服南面受拜而却,其贽曰:「此国体也」。 《蔡羽传》曰:「羽字九逵,吴县人。其学䆳扵《易》为程文,以应有司。阅四十年不售,以太学赴选天官。卿雅知其名,曰:「此吾少日所闻,易蔡生耶?」奏授翰林院孔目。 《何良俊传》曰:良俊,华亭人,以岁贡入胄监,授翰林院孔目。好谈兵,以经世自负,浮沉冗散,郁郁不得志。每喟然叹曰:我有清森阁,在东海上,藏书四万卷,名画百籖,古法帖鼎,彛数十种。弃此不居,而仆仆牛马走,不亦愚而可笑乎!」遂移疾免归。
51
御定渊鉴𩔖函卷七十二
URN: ctp:ws68551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