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

《卷二》[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函卷二
3
天部二
4
日一灾蚀附
5
原《周易》曰:「日月丽乎天」。 又曰:「离为日。 又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增又曰:「日昃之离,不鼓缶而歌」。 又曰:「阴阳之义,配日月。 又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又曰:「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又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又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 又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曰:日以暄之」。 《原毛诗》曰:「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增又曰:「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又曰:「嗈嗈鸣雁,旭日始旦」。 又曰:「出自东方,照临下土。 又曰:春日迟迟 《书》曰:「寅賔出日,平秩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又曰:寅饯纳日,平秩西成。 原《礼记》曰:「天子黑冕𤣥端,而朝日于东门之外」。 增又曰:「二月中和,祀朝日于东郊」。 又曰:「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又曰:「季冬,是月也,日穷于次,月穷于纪」。 又曰:「五月中气,是月也日长。至十一月日短至」。 又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 原《左传》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增又曰:「夏日可畏,冬日可爱」。 原《说文》曰:「日者,实也,太阳之精字从○一,象形也,又君象也」。 增又曰:「日径四百里,周千二百里,至地髙二万五千里,循黄道而行,形如丸悬,空运转本,不附著于天」。 原《尔雅》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距齐州以南,戴日为丹穴,东至日所出为泰平,西至日所入为泰蒙」。 《家语》曰:「楚王渡江,得萍实,大如拳,赤如日」。 《广雅》曰:日名朱明,一名耀灵,一名东君,一名大明,亦名阳乌。 又曰:「初出为旭,日昕曰晞。大明曰昕。《诗》曰:「匪阳不晞」。晞,乾也,言日所乾湿物也。日温曰煦,日在午曰亭,午在未曰昳日,晚曰旰日,将落曰薄暮。日西落光,反照于东,谓之反。景在上曰反,景在下曰倒。景煦,日温也。晧,日昼也。晖,日光也。旰,日晚也。翌日,明也。晓,日白也。 又曰:日御曰羲和。 增又曰:日一名朱光。 原易坤灵图》曰:「至徳之萌,日月若连璧」。 京房《易传》曰:「日月大光,天下和平,上下俱昌,延年益寿,长世无极」。 增又曰:「日月如弹丸,照处则明,不照处则暗」。 《易传》曰:「圣王在上,则日光明而五色备」。 《易参同契》曰:「日为流珠、青龙之俱」。 原春秋内事》曰:日者,阳徳之母。 增《春秋感精符》曰:「人主兄,日姊月」。 《春秋内事》曰:阳燧见日则然而为火? 《春秋元命苞》曰:「日左旋周天二十三万里」。《原礼斗威仪》曰:「政理太平,则时日五色」。 增又曰:「《政颂》平,则日黄中而赤晕,政和平则日黄中而黑晕。政象平,则日黄中而白晕。政升平则日黄中而青晕」。 《礼统》曰:「日者,实也,形体光实,人君之象」。 《周礼春官》曰:眡祲氏掌十辉之法,以观妖祥,辨吉凶。一曰祲,谓隂阳五色之气,祲淫相侵。或曰,抱珥背璚之属,如虹而短是也。二曰象,如云气成形象,云如赤乌夹日以飞之𩔖是也。三曰鑴,日旁气刺日,形如童子所佩之鑴也。四曰监,谓云气临在日上也。五曰暗,谓日月蚀或日光暗也。六曰瞢,谓瞢瞢不光明也。七曰弥,谓白虹弥天而贯日也。八曰叙,谓气若山而在日上。或曰,冠珥背璚,重叠次序,在于日旁也。九曰跻,谓晕气也。或曰,虹也,《诗》所谓「朝跻于西」者也。十曰想,谓气五色,有形想也,青饥,赤兵,白䘮,黑忧,黄熟。或曰,「想,思也,赤气为人兽之形,可思而知其吉凶」。《尚书考灵曜》曰:「日合天统」。 又曰:「仲春仲秋,日出于卯,入于酉,仲夏,日出于寅,入于戍仲。冬日出于辰,入于申。又曰:日光照四十万六千里。 又曰:日出于列宿之外,万有馀里。 《孝经援神契》曰:「天地至贵,精不两明。天精为日,地精为月」。 又曰:「日中则光溢」。 又曰:日神五色,明照四方。 又曰:七政度,日、月明。 原《瑞应图》曰:「日、月扬光者,人君之象也。君不假臣下之权,则日月扬光」。《五经通义》曰:「日中有三足乌」。 增又曰:「日在牵牛则寒,在东井则暑。牵牛水宿宿外,逺人故寒东井,火宿宿内,近人故暑。 原《白虎通》曰:「日行迟,月行疾者,君舒臣劳也。日月所以悬著,何助天行化?昭明下地也?日月径千里」。 增又曰:「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太𤣥经》曰:「日一北而万物生,日一南而万物死」。 又曰:「日动而东,天动而西,天日错行,阴阳更巡。 原《汉书》曰:「文帝时,新垣平言臣候日再中,居顷之,日却复中,乃更以十七年为元年」。 增又曰:「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也」。 《后汉书》曰:青、白、黑、赤各一道,其交必于黄道,故为九道。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 又云:阴阳往来驯积而变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以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舒而渐益,以至秋分及中而益急。 《晋书》曰:「日去地常八万里」。 原《淮南子》曰:「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之上,爰始将行,是谓朏朏明,将行也,至于曲阿曲阿,山名,是谓朝明,临于曾泉曾,重也。早食时在东方多水之地,故曰曾泉,是谓早食。次于桑野,是谓晏食,臻于衡阳,是谓禺中,对于昆吾昆吾丘在南方,是谓正中,靡于鸟次鸟次,西南方之山名,是谓小迁至于悲谷悲谷,西南方之大壑。是谓晡时回于女纪女纪》,西方隂也,是谓大迁经于泉隅,是谓髙舂言尚未冥上蒙先舂曰髙舂。顿于连石,是谓下舂连石,西北山名。言将欲冥,下蒙悉舂,故曰下舂,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日乗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回六螭。薄于虞泉,是谓黄昏,沦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崦音兹,亦曰落棠山,经于细栁,入虞渊之池,曙于蒙谷之浦䝉谷,蒙汜之水,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言其光在桑榆树上。 又曰: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 又曰:「日中有踆乌踆,趾也,谓三足乌也。 增又曰:「都广衆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盖天之中。髙诱曰:都,广南方山名。日中,时直无晷,故曰地中。今河南阳城县有影台。 又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髙诱注曰: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连珠华光,照其下地」。 又曰:「日者,阳之主,是以春夏则羣兽除角」。《庄子》曰:「日出东方,入于西极。有目有趾者,待是而成功」。又曰:「日积气之中有光耀者」。 《文中子》曰:「日出于地,万物蕃息」。 《尸子》曰:「少昊金天氏,邑于穷桑。日五色,互照穷桑」。 又曰:「日五色,阳之精象,君徳也。五色照,君乗乗土而三。 又曰:「圣人以日光盈尺,光满天下,圣人居室而所烛,弥纶六合。 又曰:「圣人身犹日也。夫日圜尺光盈天地,圣人之身小,其所烛逺矣」。 符子曰:「盛魄重轮,六合俱照。非日月能乎? 范子曰:「日者,寸也。寸者,制万物阴阳之长短也」。 又曰:「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 又曰:「日者行天,日一度,终而复始,如环无端」。 原贾谊《书》曰:「汤曰:学!圣人之道,譬其如日静,居而独思,譬其若火。夫人舍学圣人之道,而静居独思,譬其去日之明于庭,而就火之光于室也。然可以小见,不可以大知。 增又曰:「周文王问鬻子曰: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于其民何如?对曰:君子将入其职,则于其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既入其职,则于其民暵暵音汉然,如日之正中也。既去其职,则于其民暗暗,然如日之已入也,故君子将入而旭旭者,义先闻也。既入而暵暵者,民保其福也。既去而暗暗者,民失其教也。文王曰:「受命矣」。 原论衡》曰:儒者论日旦出扶桑,暮入细栁扶桑东方之地,细栁西方之地。 增又曰:「日不入地也。譬人把火,夜行平地,去人十里,火光藏矣,非灭也」。原应劭《汉官仪》曰:「泰山东南名曰日观。日观」者,鸡鸣时见日始出,长三丈。 增《帝王世纪》曰:「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正昆仑西鸟䑕山,西南曰崦嵫。 又云:「大荒之中,旸谷上有扶桑,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皆载乌」。 原皇甫谧《长厯》曰:「日者衆阳之宗,阳精外发,故日以昼明,名曰曜灵。 增徐增长厯曰:「衆阳之精,上合为日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 《原山海经》曰:「猗天山,苏门山,日月所出」。 增又曰锺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又名烛龙。 又曰:「天不足,西北无阴阳消息,故有龙衔火精,以照天门。 又云:「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是神主司反景日西入,则景反。东照。 又云:明星山日月所出。 原楚辞曰: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又《天问》曰:「角宿未旦,曜灵安藏角,东方星也。曜,灵日也。言东方未旦之时,藏其精光也」。 又曰:「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又《招魂》曰:「十日并出流,金铄石增张衡」。《灵宪》曰:「日宣明于昼,纳明于夜」。 又曰:「日者,阳精之宗,积精成象,象成为禽。金、鸡、火乌也。皆三足表阳之𩔖,其数竒」。 王子年《拾遗记》云:郁华日精又名郁仪,奔日之仙,故曰郁仪,与日同居。 《古今占》云:「日月行房三道,其政太平,行上道,升平行中道。霸世行下道可视瞻之短,于厯旧影为行,上道与厯合,为行中道,长于旧厯,为行下道。 《闻见録》云:有人登泰山,絶顶行四十里,东望天际已明,其下尚暗。久之,自暗中日轮涌出,正红色,腾起数千丈,至明处全无光,其下亦尚暗。 《杂占书》曰:「日冠者如半晕也,法当在日上,有冠又有两珥。尤吉《说苑》曰:「师旷对晋文公曰:少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壮而学者,如日中之光。老而学者,如炳烛夜行。 《望气经》曰:「日有黄气君喜,下有黄气,君永福」。 邓析书曰:「君者当如冬日之阳,夏日之阴,万物归之」。 崔豹《古今注》曰:汉明帝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一曰《日重光》,云:天子之徳光明,太子比徳焉,故云重也。 《周髀》曰:「日光外照,径八十一万里」。 物理论》曰:「日者,太阳之精也,夏则阳胜阴衰,故昼长夜短。冬则阴胜阳衰,故昼短夜长,气引之也。行阳之道长,故出入邜酉之北,行阴之道短,故出入夘酉之南,春秋阴阳等,故日行中平,昼夜等也」。 地说书曰:「日照地四十五万里」。 《汲冢书》曰:「彻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又言「本有十日迭次,而运照无穷」。 《真诰》云「方朱山真人」,皆呼日为「圆罗耀」。 《书》曰:「乃季秋月朔辰,弗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 原《礼记》曰:「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谪见于天,日为之食。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 增《谷梁传》曰: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三兵、三鼓、大夫撃柝。凡有声,皆阳事也,以厌阴气也」。 汉尚书令黄香曰:「日蚀皆从西,月蚀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春秋》鲁桓三年,日蚀贯中,上下竟黑」。疑者以为日月正等,月何得小而见日中?郑元云:「月正掩日,日光从四边出,故言从中起也」。 《南齐书》旧说曰:「日有五蚀」,谓起上下左右中央是也。 管子曰:「日掌阳月,掌隂星,掌和阳为徳,阴为刑,和为事,是故圣王日蚀则修徳,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 《春秋正义》曰:日月之㑹,自有常数,每一百七十三日有馀,日月之道一交,则日月必食。董仲舒日食祝曰:照照大明,纎灭无光,奈何以阴侵阳,以卑凌尊? 决疑要注:凡救日食,皆著赤帻以助阳也。春秋元命苞曰:「麟鳯鬭,日月薄蚀」。孔演图曰:「麒麟鬭而日无精光」。宋均曰:「麒麟少阳之精,鬭作于地,则日月亦将争于上元」。淮南子曰:「麒麟鬭而日月蚀」。许慎注曰:「麒麟,大角之兽,故与日相动」。 晷原《释名》曰:「晷,规也,如规画也」。《说文》曰:「晷,日景也」。 增诗曰「定之方中」,注云:「揆日出入以知东,西南视定北,准极以正南北。 又曰:「既景乃冈,相其阴阳《公刘传》曰:「考其日影」是也」。。 《周礼》曰:「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凡建邦国,以土圭土其地而制其域注郑司农云:「夏至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适与土圭等,谓之地中。今颍川阳城为然」。。 《易通卦验》曰:冬至晷长三尺郑𤣥注曰:「晷者,所立入地。表阴也。三尺,长之极也」。。春分晷长七尺二寸四分,夏至晷长尺有四寸八分,秋分晷长二寸四分。 又曰:冬至之日,树八尺之表,日中视其晷晷如度者则嵗美,人民和顺晷不如度者,则嵗恶,人民为伪言,政令不平,晷进则水,晷退则旱。
6
日:二
7
增《春秋考异邮》曰:「黄帝将兴,有黄雀赤头立于日傍。黄帝曰:黄者土精,赤者火荣,爵者赏也,余当立大功乎?」《异苑曰:「诹訾氏生而发与足齐,堕地能言,及为髙辛帝室,梦日而生。八子皆贤,世号八元」。 《拾遗记》曰: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 《原山海经》曰:「东,南海之水,甘、泉之间有羲和国,有女子曰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泉,故日为羲和之子。尧因是立羲、和之官以主四时。 《淮南子》曰:「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仰射十日。其九乌皆死堕羽翼」。 增王充《论衡》,云「夏桀之时,费昌之河上,见二日在东者,烂烂将起,在西者沉沉将灭,若疾雷之声,问于冯夷曰:何为夏何为殷?」冯夷曰:「西夏东殷」。于是昌徙族归殷。 《吕览》曰:桀为无道,汤令伊尹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者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鬭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乃告汤,乃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 《拾遗记》曰:傅说赁舂于深岩,梦乗云绕日而行,嵗馀殷以为阿衡。 《原帝王世纪》曰:「周文王梦日月著其身」。 增列子》曰:「穆王驾八,骏之乗西,观日所入处」。 原又曰: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辨鬭,问其故,一小儿曰:我以日始出去人,近日中时逺也,一儿曰:我以为日初出时逺,而日中时近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轮,及其中,才如盘盂,此不为逺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逺者凉乎?孔子不能决。淮南子曰: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反三舍。 增《燕丹子》曰:燕太子丹质于秦王,遇之无礼,急欲求归。秦王谬与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乃得归」。太子仰天叹之,日为再中天雨粟。秦王不得已,遣之。 《战国䇿》曰:「聂政刺韩相,荆轲刺秦王,并白虹贯日」。 《三齐略》云:「秦始皇作石桥于海上,欲过海观日所出处有神人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人鞭之,皆流血。今石桥犹赤色。 《望气经》曰:汉文帝时,日中有「王」字。 《汉武内传》曰:「汉景帝梦神女捧日以授王夫人,夫人吞之,十四月而生武帝」。 原《风俗通》曰:汉成帝问刘向:「俗说文帝被徴后期,不得立日为再。中向曰:「文帝少即位,不容再中增」。《后汉书》曰:「张重字仲笃。明帝时,举孝廉。帝曰:何郡小吏?」对曰:「臣日南吏」。帝曰:「日南郡人应向北看日?」对曰:「臣闻雁门不见垒,雁为门金城郡,不见积金为郡。臣虽居日南,未尝向北看日」。 后《汉后纪:灵帝王:羙人数梦,负日而行,四年,生献帝。 《谈薮》曰:魏文帝为王时,梦日坠地分为三,已得一分而内懐中。 《晋阳秋》曰建武元年三日并出。 《晋书》:王敦将举兵内向,明帝密知之,乃乗巴滇,骏马微行,至于湖阴,察敦营垒而出,敦正昼寝,梦日环城惊起曰:「此必黄须鲜卑奴来也!」帝母荀氏,燕代人,故云。 谢绰《宋拾遗録》云:袁愍孙世祖出为海陵守,梦日堕身上,寻而追还典机密。 《北史》:后魏辽西王当英梦日堕所居黄山下水中,村人以牛车挽致不出,英独抱戴而归,闻者异之。 《魏髙后传》:孝文皇后髙氏幼,梦在堂内立,而日光自忩中照之,灼之而热后东西避之,光犹斜照不已,如是数夕以白其父扬,扬以问闵,宗宗曰:此异徴也」。后懐宣武,梦为日所逐,化为龙而绕后,遂生世宗。 《南史》曰:陈武帝尝梦天开数丈,有四人,朱衣捧日而至,纳之帝口,及觉,腹内犹热,帝心独喜。又曰:「陈文帝梦两日鬭,一大一,小大者光灭堕,地色正黄,其大如斗」。帝三分取一懐之」。 《宣室志》曰:杨炎未仕时,梦陟髙山巅,仰见瑞,日在咫尺,举手捧之解者曰:「此登相位而辅人君之祥」。后果叶。 又曰:郑光㑹昌六年,梦自御大车中载瑞日,光烛天地,自执靷,行通衢中,月馀,拜尚书、淄青节度。 又曰:「新罗每以元日拜日月为神。 又曰:天竺属国数十,有泇没路国,其俗开东门以向日。 《唐书》曰:贾𨼆林、扈徳宗于行在,至卧内奏曰:臣尝梦日坠,以首承之。帝曰:非朕耶?」乃令纠察行在。 《稽神録》曰:呉毛、贞辅累为邑宰,应选之。广陵梦吞日,既寤,腹犹热,以问侍御史杨廷式,杨曰:「此梦至大,非君所能当,若以君而言,当得赤乌场官也」。果如其言。 《五代史》曰:「契丹贵日,每月朔旦东向而拜日。 《元史图罕传》曰:钦察国,去中国三万馀里,夏夜极短,日暂没即出。 《异域志》云:「沙弼茶国向无人至者,祖葛尼曾到,因立文字,其国系日西没之地,至晚日入声若雷霆。国王每于城上聚千人吹角,鸣锣撃鼓,混杂日声,不然则小儿惊死灾蚀原。《左传》昭公十七年六月,日食,祝、史请用币,季平子不许。太史曰:日过分而未至注云:「过春分,未夏至,谓四月正阳月」。增。又庄公二十五年夏六月辛未朔,日有蚀之。鼓,用牲于社,非常也。唯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蚀之,于是乎用币于社,伐鼓于朝。 《公羊传》曰:「六月辛未朔,日有蚀之,以朱丝禜社」。或曰:「协之」。或曰「为暗恐犯之,故禜之。社者,土地之主。日者,土地之精,上敷于天而犯日,故朱丝禜之,助阳抑阴。 《汉书》曰:「哀帝元寿元年正月辛丑,日有蚀之,不尽如鈎,与惠帝七年同月日」。鲍宣上言:今日食于三始,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况日亏乎!」 《国史纂》曰:唐太史李淳风校新厯,太阳合朔当食,既于占不吉,太宗不悦,曰:「日或不食,卿将何以自处?」曰:「如有不食,臣请死之」。及朔,帝候于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则蚀」。如言而食,不差毫发。 唐明皇时日食,帝素服俟变,録囚多所贷遣,宋璟曰:月食修刑,日食修徳,或言分野之变,冀有揣合。臣谓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止女谒,放谗夫,此所谓修徳也。囹圄不扰,兵甲不凟,官不苛治,军不轻进,此所谓修刑也。陛下常以为念,虽有亏食,将转而为福,又何患乎?」帝嘉纳。 《宋史》曰:仁宗寳元元年正月丙辰朔,日食。六月戊子,日官杨惟徳等言:「来嵗闰十二月,则庚辰嵗正月朔日当食,请移闰于庚辰,则日食在前,正月之晦」。帝曰:「闰所以正天时而授民事,其可曲避乎?」不许。又曰:「嘉佑六年六月壬子朔,日食,司天言当食六分之半,食四分而雨」。时议称贺。同判尚书礼部司马光上言:「臣愚以为日之所照,周徧华夷,云之所蔽,至为近狭。今若太阳实亏,而有浮云翳塞,虽京师不见,四方,必有见者,此乃天戒至深,不可不察也。人主尤宜侧身戒惧,忧念社稷,而羣臣乃相率称贺,岂得不谓之上下相蒙,诬㒺大谴哉?又所食不满分数者,厯官术数之不精,当治其罪,亦非所以为贺也。 晷增正义》曰:「周公度日景置五表。今阳城是周公度景之处,古迹犹存」。 汉造太初厯,立晷仪。 又《续厯志》云:章帝晷漏,与天相应。 《山海经》曰:交州去洛九千馀里。昔主簿孙悚云,立表效景,景在表南」,岂古郡以日南为名者,其斯义乎!
8
日三。
9
原丽天。 出地上详日一万文子曰:「日出于地, 物蕃息」。 合璧。 连珠:《汉书》曰:太初,厯晦、朔、弦、望皆最密,日月如合璧。注《淮南子》曰: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华照地髙诱 曰:末,端也。若木端有十日,状如连珠华光,照其地下。 两珥 重轮《杂兵书》曰:「日冠者如半晕也。法当在日上,有冠文,有两珥者,尤吉月。《管子》曰:「盛魄重轮,六合俱照,非日 能乎!」。 火精 阳徳范子计然曰:「日者,火精也。火者外景,主昼居昼而为明,处照而有光。 下详日一」。 再中。 三舍。并详日一 分隂。 寸晷王隐《晋书》曰:陶侃少长勤整,自强不息,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隂」。至于凡俗,当惜分隂非。潘尼诗曰:「尺璧信易遗寸,晷难可逾,成名 ,我事所说」。琴与书。 《麟鬭鹿解》上详日一礼。《淮南子》曰:日者阳之至,是以春夏则羣兽除。角《 记》曰:「日冬至而麋角解,日夏至而鹿角解」。 鞠陵 蒙谷《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山名曰鞠陵于天,东极离瞀,日月所出 。下详日一」。 髙舂。 下枝。并详日一 《测景》 步晷。周礼曰: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衡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隂 。陆士拟连珠曰:仪天步晷而修短可量,临川揆水而浅深难测。 建木。 拒松《吕氏春秋》曰:「白水之南,建木之下,日中无影,盖天地之中也」。《松山海经》曰:大荒之中有方山,上有青松,名曰拒格之 ,日月所出入」。,贯白虹。 夹赤鸟,《汉书》曰:「邹阳,上书说梁孝王曰:「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衆」。《左传》曰:「哀公元年,楚有云如 赤鸟,夹日以飞三日」。 夸父弃杖。 鲁阳挥《山海经》曰:「夸父逐日渴,饮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郭璞《注》曰:夸父,神人言能反日景。下详日一。 似骐步。 𩔖鳬飞:王充论衡》曰:日昼行千里,夜行千里,骐骥昼日,亦行千里。然则日行舒疾,与骐骥步相𩔖。相又曰:「日月一日一夜行二万六千里,与冠鳬飞 似。 长安近。 车轮逺刘劭《幼童传》曰:晋明帝讳绍元,帝太子也。初,元帝为江东都督,镇扬州,时中原䘮乱,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澘然流涕,帝年数嵗,问泣,故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逺答曰:「不闻人从日边来,只闻人从长安来,居然可知」。元帝念之,明日,集羣臣宴㑹,设以此问,明帝,又以为日近元帝动容,问何故异昨日之言?答曰:「举头见日不见长安,以是知近。帝大悦。 下详日一。 增飞燕》 浴鸦:唐史天文志:乾徳三年,日中有若飞燕。 六朝诗:扶桑复浴,鸦日出也」。 驰晖 沉彩谢胱《诗》:「过客无留轨,驰晖有奔箭」。 《文选》:日下壁而沉彩日落也。 射九分三。俱详日二 原互照。 重光俱详日一 司景。 负暄上详日一美列子曰:宋国有田夫常衣黂,过冬春东作曝,日于野, 之不识广厦绵纩之属,谓其妻曰:吾负日之暄,以献吾君,必获重赏」。 白驹 赤羽《魏豹传》:「人生如白驹,过隙,谓日影也。 子路曰:「愿得赤羽,若日白羽若月」。。 戈挥。 劒,指上详日一公,《淮南子》曰:虞公与夏战,日欲落 , 以劒指,日日,退不落。增无影。 有字上详、日三下详日二 梦捧 夹飞,《魏书》:程昱少时,常梦上太山,两手捧日,昱私异之,以语荀彧。及兖州反,赖昱得完三城。于是彧以昱梦白操,操曰:「卿当终为吾腹心」。昱本名立操,乃加「日」字于其上,更名昱也。夹纲,目狄仁杰赞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濳授五龙, 日以飞。施光。 吐气《周髀》曰:「日犹火,月犹水,火则施光,水则含影 」。《淮南子》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吐气者,施含气者化」。。 飞谷 《经天》日所行道也。飞泉之谷,日行经半天,逝矣,经天日 龙照。 鸡鸣》上详日一出桃都山大树,有天鸡,日 即鸣,天下鸡皆鸣。 龙驾。 《骥行》上详日一下详前,似骥《步小注》 流金。 连璧俱详日一 半规 两珥上详日一,下详日三 火精 阳主俱详日一 赤晕。 朱明南齐《天文志》曰:「永明五年十一月丁亥,日日出三竿,黄色赤晕, ,日名详日一」。 黄道 红轮俱详日一 四陆 八砖《韵府云:「日行四陆春,东陆,夏南陆,秋、西陆」。冬北陆八孔帖云:「翰林学士李程性懒入署,视日影为候日,过 砖乃至,时号八砖学士」。 气盈 朔虚:书传日丽天而少迟,故日行一度,日亦绕地一周而在天,为不及一度。积三百六十五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而与天㑹三百六十者,一嵗之常数也。多者为气盈月丽天而尤迟,一日常不及天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积二十九日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而与日㑹十二㑹,得全日三百五十四日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嵗有十二月,月有三十日。少者为朔虚,合气盈朔虚而闰生焉。 再中。 无二上详日二,天无二日 《闻钟: 揣龠苏东坡文集》曰: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龠以为日也,日之与烛龠亦逺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 羲和驭 郁仪奔俱详日一 司徒测 宫女揆上详日一,唐宫中以女工揆日长短,冬至后以红线量日晷增一线之长 小儿辨。 真人呼上详日二,下详日一 穷桑邑 不夜城上详日一夜解道。《康地记》云:齐有不 城,盖古者有日夜照于东境,故春秋时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 頳玉盘。 黄绵袄李长吉诗云:「东方发红照,推捍赤玉盘」。贺玉露曰:何斯举云:正月雨雪连旬,忽开霁日,翁媪相 。 曰:「黄绵袄子出矣」。因作诗纪之曰:「日暖如著黄绵袄」。 呉牛苦 蜀犬吠《风俗通》曰:「呉牛苦于日,故望月而喘 」。《韩文》:「蜀中山髙,少日,每日出则犬吠之」。又《世说》,陈文子市行,或以佞言讥之。文子曰:「不闻蜀犬有吠日之声乎?」五色备。 万国明上详日一铉。宋太祖时,王师围金陵,唐使徐 来朝,盛称其主《秋月》之篇,为天下传诵。太祖大笑曰:「寒士语,吾不道也!」吾微时自秦中归,醉卧田间,觉而日出,有句云:「未离海底千山暗,才到中天万国明」。铉大惊,上殿称寿。 铜钲 金轮苏东坡诗云:「岭上晴云如擘絮,树头初日挂铜钲,晨刘禹锡罗浮夜,半见日诗曰:「阴阳迭用事,乃俾夜作 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赤波千,万里拥出黄金轮」。 近人逺人。 南行北行,按地居天之中,地平不当天之半,地上天多,地下天少,是以日出日落,时见日,大近人也。日中时见日小,逺人也。日初出时,见日大宜暖热而尚寒,凉者隂凝而阳未盛也。日中时见日小,宜寒凉而反暖热者,阳盛而隂已消也。申未时愈热者,阳积而盛也。 广海冬热者,由冬日南行,正当戴日之下,故热朔北夏寒者,夏日虽北行,然朔北直当隂山之背处,日光斜及故寒。由此观之,南北寒热亦由于日也。又日月光之所照,经八十一万里,至冬日南行三万里,至夏日北行三万里,春秋东西之行亦如之。日月之光不至,则万物寝息。 灾蚀原告凶 过分《诗》云: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下详日二 「不为灾」。 非所哭二至二分,日有食之,不为灾,日月之行也。分,同道也。至,相过也。注曰:「二分日夜等,故日月同。道二至,长短极,故日月相过 」。《左传》:「叔輙哭,日食」。《注》云:「志在于忧灾也」。昭子曰:「子叔将死,非所哭也。言天灾常道不足忧也。子叔,輙字也」。 增伐鼓于朝。 以丝禜社俱详日二 景佑纯阳 熈宁正旦《归田録》:宋仁宗景佑元年四月,日有食之。正阳之月,自古所忌。按四月为纯阳,故谓之正阳之月。 宋神宗熈宁四年正旦日食。 黄琬对 淳风占》上详日四,下详日二 晷原铜仪度日土圭、正景。张衡《浑仪论》曰:「以铜仪度之日晷可知也。 。下详日一。 增平四气正两仪 下压坤徳。 上罗乾纬范荣《测景台赋》
10
日四。
11
原羣阳之精,刘氏《正厯》云:日者,羣阳之精,衆贵之象也。羣阳之宗。刘氏《洪范传》云:日者,羣阳之宗也」。 《阳精》范子计然云:「日者,太阳之精」。天使《淮南子》曰:「四时者,天之吏也。日月者,天之使也。星辰者,天之期也」。。 离象《易》曰:「日昃之离」。谨按《离》为日象,九三处下卦之极,故曰日昃之离。幽精陆机《漏赋》云:「测,日月之幽精」。。 君象《后汉书》曰:「日者太阳之精,人君之象」。,神司《山海经》曰:「泑山神蓐收居之,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注曰:「气员,日形员,故其气象亦员也」。。 悬象《周易》曰:「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著形《说苑》云:「日月著形于天」。。 贞明《周易》曰:「日月之道,贞明者也」。注云:「言日月以明正之道照物,继照《周易》云:「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宿舍《说苑》云:「宿,日月五星所宿舍也」。、栖枝见傅𤣥诗。 傅天《后汉书》云:日月傅天。照月。《物理论》云:极南为太阳极,北为太隂,月与星有形,无光,日照之乃有光。 右廻张衡《灵宪》云:「凡文耀丽乎天,其动者日、月、五星是也。周旋右廻」。,西匿王粲《登楼赋》云:「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西匿」。,五色《太𤣥经》云:「盛哉日乎!昺明离章,五色浮光」。注云:「言日昺然,明朗光耀,离散于天下」。,重晖陆机诗曰:「魏王禅代,奄宅九围,帝在洛邑,光配紫微。八风应律,日月重晖」。。 宣明详日一隆照《尚书考灵曜》云:「日光隆照」。注云:「隆,盛也」。 错行详日一易落陆机《感时赋》云:「悲夫冬之为气,亦何憯懔!以萧索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照四极《尚书考灵曜》曰:「日有九光,光照四极」。,行九州《淮南子》曰:「日行九州,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注曰:自旸谷至虞渊,凡十六次,为九州七舍也」。 环无端范子计然云:「日行天一度,周而复始,如环之无端」。,色无主京房《易传》曰:「日者内明元、黄,五色无主,不可以一色明」。。 径千里《春秋元命苞》云:「日径千里」。,行一度《白虎通》云:「日日行一度,月日行十三度」。。 《浴温谷《山海经》云:「日浴温源,谷上于扶桑」。《照秦楼《乐府歌云:「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含丹晖,傅𤣥诗云:青天敷翠采,朝日含丹晖」。驰清晖。又《乐府诗》云:「青天含翠采素,日驰清晖」。 含虚所出,《山海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含虚,日月所出。𤣥鸟攸生。傅𤣥拟《天问》云:景日曜灵,𤣥鸟攸生,月惟隂水,白兔成形。 围三千里,徐整《长厯》云:日径千里,周围三千里,下于天七千里。嵗一周天,左传》:隐公三年二月,日有蚀之。《注》曰:日行迟,一嵗一周,天月行疾,一月一周,天一嵗,凡十二交㑹。正阳之月,君子忌之,故有伐鼓用币之事。常盛无亏,春秋元命苞云:日尊故满满,故明明故精在外。日满者常盛,无亏也。常满有节,白虎通云:日之为言实也,常满有节。 曜灵舒光傅𤣥乐府诗云:「太白星见,飞芒曜灵,照照舒光」。若华何光《楚词》 生东大明生东在北《左传》曰:「在北陆而藏冰」。。 炎精日号王字日中有王字瑞 重光详日一五色瑞日 就之《尧纪》,就之如日实也《说文》。 《斯迈》《诗》,我日斯迈未融明而未融 久照《周易》,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并明天子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 九芒日彩九芒双丽文选日月双丽 揭行如揭日月而行骑走庄子,挟宇宙骑日月。 桑榆暮景葵藿》倾心向日 寅賔出日寅饯纳日 杲杲出日迟迟春日 正日书协时月正日祭日王宫 出东方出自东方,照临下土,在西陆日在西陆而出冰。 万物归详日一半规𨼆。谢灵运游南亭诗》云:「密林含馀清,逺峯𨼆半规」。 冯相致日《周礼》:冯相氏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齐四时之序。师尹惟日。 王者日兄《礼》:王者以日为兄天子日官诸侯日御 火徳明辉,丙为火为日阳精正色日中,乌阳精也。 可畏可爱,《左传》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不缩不盈土圭测景,不缩不盈。 冠三光之首,日、月、星为七曜之先。五星,与日月也。 朱炎艶于建阳》,何晏《景福殿赋》云:「开建阳则朱炎艶日」神州耀乎灵景《左太冲咏史诗》:「皎天舒白日,灵景耀神州」。 东方未晞。 下土是冒。 夕沦蒙谷。 朝跻嵎夷。 元徳动天,祥光生日。 曝儒士之腹郝隆炙野人之背: 增阳灵晨光 朱炎 阳景 扶光。 炎晖 朱羲 夕霏日气 倾羲落日藻景日光有文 景炎日光灵景日景 皓日白昼𤣥乌素日 阳旭春日南羲夏日 灵乌日名东旭晓日 丹曦落日瑞景瑞日 华晷春日熹微日欲出也 元英冬日,亦曰爱日朝暾朝日 翔阳逸骇翔阳,言日出夜也。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登光辨色《文选》,谓日光初上,始辨晓色也,苍生仰照《晋书》:「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动法于日,李徳裕云:人君动法于日,故出而视朝,入而燕息。苗训观日。《通鉴》:苗训善观天文,见日下复有一日,黑光相摩荡。久之,宋太祖兴。 灾蚀原伐鼓于社责羣隂也 天子不举凡日食,天子不举,去盛馔,诸侯用币诸侯用币于社,社尊于诸侯,请救而不敢责。 「三辰有灾日月相侵,又犯星宿,故三辰皆为灾百官降物素服 慝未作正月之朔,慝未作。注云:正阳之月,慝隂气也,避移时君不举避移时,谓避正寝,过日食时也。 何损于明外壤《谷梁》曰:日有食之,何也?吐者,外壌。食者,内壌。注曰:凡所吐出者,其壌在外所吞者,其壌入于内,又阙,然不见其壌,有食之者。注曰:今日阙损,不知壌所在,必有物食之」。。 日月之眚非日月之眚,不鼓。注云:「月侵日为眚,阴阳顺逆,圣贤所重,故特鼔」。,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如月之初,《蜀志》:日食黄琬,曰:日食之馀,如月之初」。能无旱乎!」日食叔孙。昭子曰:「日过分而阳犹不克,克必甚能无旱乎?」呉入郢乎!」日食史墨曰:六年及此月,呉入郢乎! 增阴蔽阳明。孔光传曰:阴道盛强,侵蔽阳明,则日食应之。又杜钦曰:日食,地震,阳微阴盛也。 臣壅君明,唐书曰:日,君道也,无朏魄之变。月,臣道也。逺日益明,近日益亏,望与日轨相㑹,则徙而浸逺逺极又徙而近交,所以注人臣之象望而正于黄道,是谓臣干君明,则阳斯食矣。朔而正于黄道,是谓臣壅君明则阳为之食矣。若过而未分,月或变行而避之,或五星潜在日下,御侮而救之,或涉交数浅,或在阳厯,阳盛隂微则不食,或徳之休明而有小眚,则天为之隐,虽交而不食,此四者,皆徳教所由生也。 应亏不亏。唐开元二年二月庚寅朔,太史奏太阳应亏不亏,姚崇表贺,请书之史册。当食不食。唐开元十二年七月戊午朔,于厯当食半强,自交趾至朔方候之,乃不食。十二月庚戌朔,于厯当食大半时,东封泰山,还次梁、宋间,皇帝彻膳,不举乐,不盖素服,日亦不食。羣臣与八荒君长来助祭者,皆奉寿称庆,肃然臣服,然后知徳之动天,不俟终日。 晷原反景详日一倒景《汉书》谷永上书曰:「登遐倒景」。注曰:「景在日,月上,日月反,从下照,故云「倒景」。 增土圭致晷。 《周髀》作则卢肇云:「周公之为政也,土圭致晷」。《周髀》作「则」。。 据河、洛之要。 创造化之工 嚢括衆巧 网罗羣艺俱范荣《测景台赋》日五
12
原诗魏刘桢诗曰:「仰观白日光皎皎髙,且悬兼烛,八紘内物,𩔖无颇偏」。 晋张载诗曰:「白日随天廻,暾暾圆如规。踊跃汤谷中,上登扶桑枝」。 又诗曰:「十日出汤谷,弭节驰万里,经天曜四海,倐忽潜蒙泛」。 晋傅𤣥诗曰:「汤谷发清曜,九日栖髙枝。愿得并天御,六龙齐玉羁」。 《梁李镜逺》诗曰:始临东岳观,俄升若木枝,萍实讵俦彩,合扇且慙规。北林耿初曜,员窓鉴早曦。照庭馀雪尽,映檐溜滴垂徘徊。匝花树,煜爚满春池。栁阴裁靡靡,帘影复离离。曾泉岂停舍,桑榆忽在斯。廻戈安得中,长绳不可羁。冲情爱景落,清宴惜光驰。温晖徒己荷,深心窃自知。梁刘孝绰咏,日应令诗曰:弭节驰汤谷,照耀出扶桑。园葵一何幸,倾叶奉离光。 梁简文帝咏朝日诗》曰:「团团出天外,煜煜上层峰,光随浪髙下,影逐树轻浓」。 《陈徐陵日华》诗曰:「朝晖烂曲池,夕照满西陂,复有当昼景,江上铄光仪。时从髙浪歇,乍逐细波移。一在雕梁上,讵比扶桑枝」。 隋康孟《咏日应赵王教诗》曰:金乌升晓气玉槛漾,晨曦光泛扶,桑海反照若华池,洛浦全开镜,衡山,半隐规相欢。承爱景共惜,寸隂移。 唐太宗赋《秋日悬,清光赐房𤣥龄诗曰:「秋露凝髙掌,朝光,上翠微参差丽双。阙照耀满重闱。仙驭随轮转,灵乌带影飞。临波无定彩,入隙有圆晖。还当葵藿志,倾叶自相依」。 又赋《得白日半西山》诗曰:「红轮不暂驻,乌飞岂复停。岑霞渐渐落,溪阴寸寸生。藿叶随光转,葵心逐照倾。晚烟含树色,栖鸟杂流声」。 《虞世南奉和咏日午》诗曰:「髙天浄,秋色长汉转曦车玉树阴初正,桐圭影未斜翠盖飞圆影,明镜发轻花再中良表瑞,共仰璧晖賖。 褚亮奉和《咏日午》诗曰:「曦车且停午,浮箭未移晖,日光无落照,树影正中围,草萎看稍靡,叶燥望疑稀。昼寝慙,经笥,暂解入朝衣」。 董思恭《咏日》诗曰:「沧海十枝晖,𤣥圃,重轮庆。蕣华发晨楹,菱彩翻朝镜,忽遇惊风飘,自有浮云映,更也人皆仰,无待挥戈正。 《增李峤咏日诗》曰:「旦出扶桑路,遥升若木枝。云间五色满,霞际九光披。东陆苍龙驾,南郊赤羽驰。倾心比葵藿,朝夕奉尧曦」。 耿湋《咏秋日诗》曰:「照耀天山外,飞鸦几共过。微红拂秋汉,片白透长波,影促寒汀薄,光残古木多。金霞与云气,散漫复相和」。 白居易《咏负冬日》诗曰:「杲杲东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 《柴宿初日照华清宫》诗曰:「灵山初照日,逺近见离宫,影动参差里,光分缥缈中,鲜飇收晚翠,佳气满晴空林润温泉入,楼深复道通,璇题生炯晃,珠缀引●胧,鳯辇何时下,朝朝此望同」。 王约赋得日暖万年枝》,诗曰:霭霭彤庭里,沈沈玉砌陲,初升九华日,潜暖万年枝。煦妪光偏好,青葱色转宜,每因韶景丽,长沐惠风吹隐映当龙阙。氛氲隔鳯池,朝阳光照处,惟有近臣知」。 独孤铉《日南长至诗曰:「玉厯颁新律,凝阴发一阳。轮辉犹惜短,圭影此偏长。躔度经南斗,光流尽北堂。乍疑同户耀,可爱逗林黄,积雪销微煦,初萌动早芒。更升台上望,云物已昭彰」。 陈讽赋《得冬日可爱》诗曰:「寒日临清昼寥,天一望时未消,埋径雪先暖,读书帏属思光难。驻舒情影若遗晋,臣曾比徳谢客昔。言诗散彩宁偏照,流阴信不追馀辉。如可就,廻烛幸无私」。 郑谷《夕阳诗》曰:「夕阳秋更好,潋潋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天急逺鸿僧,窓留半榻渔舸透,疎篷莫恨清光尽,寒蟾即照空。
13
原歌后汉李尤九曲歌曰:「年嵗晚暮时已斜,安得力士翻《日车》。 晋傅𤣥日升歌咏曰:「东光升朝,阳羲和初。揽辔六龙,并腾●逸。景何晃晃,旭日照万方。皇徳配天地,神盟鉴幽荒。 又《三光篇》曰:三光垂象表,天地有晷度。声和音响应,形立影自附。素日抱元乌,明月懐灵兔」。此诗一作刘孝绰 增宋杨万里羲娥謡歌》曰:羲和梦破欲起行,紫金毕逋啼。一声声从天上落人世千村万落鸡争鸣素娥西征未归去,簸弄银盘浣风露。一丸玉弹东飞来,打落桂枝雪毛兔。谁将红锦幕半天,赤光绛气贯山川,须臾却驾丹砂毂,推上寒空碾苍玉。诗翁已行十里强,羲和早起道无双」。
14
原赞晋郭璞《十日赞》曰:「十日并出,草木焦枯。羿乃控弦,仰落阳乌。可为洞感,天人悬符。
15
增赋《唐王捧圭日赋曰:「杲杲太阳,升自扶桑,既移晷而髙下,亦候时而短长。其没也,天地为之黯色,其出也,逺近为之生光。及夫春景初动,寒威始歇,煦百川以冰开,暖千林而花发,行乎赤道,应其朱明。煎緑潭而水沸,烂青云而火生。既而暑退凉进,烟归雾返,悬浄影以悠扬,度斜晖而晼晚,送秋景之已末,属冬阴之方盛。融晴雪而曭朗,爆晨霜而温映。故能明以成象,髙以临空,抱三足之灵乌,挂五彩之轻虹,鲁阳挥戈而三舍,汉王握镜而再中,曜凝霜而轻白,带飞霞而淡红,谁复知其动静,安能察其始终?徒美其委质上浮,流光下济,葵藿向之倾心,旗常画以增丽,匪杖䇿之能及,岂长绳之可繋。至若萤火聚燃,鱼烛并爇,明月髙映,繁星逺列,争散彩以炫晃,竞腾晖以昭晰,见白日之一临,总光沉而影灭。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曰:至阳之精,内含文明。成命宥密,神化阴隲。倬元圣而纬天,烁灵符之在日。阴魄既没,大明在东,吐象成字,昭文有融,法科斗以为体,并踆乌以处中。冯相未觌,畴人发蒙。其初见也。昭昭彰彰,流晶耀芒。若神龙负图兮,呈八卦于羲皇。其少登也,发色腾光,乍见乍藏。状灵龟衔书兮,锡九畴于夏王。蔽亏若木,隐映扶桑,曈曨五云之表,辉焕重轮之旁。临紫宸兮,千门洞照,出黄道兮八极增光。岂徒色映合,璧光连抱,珥三舍廻鲁阳之戈,再中羙汉文之志? 日月如合璧赋阙撰人姓名。曰:「万𩔖昭融,四方清泰,激朝晖之杲杲,发夜色之蔼蔼,悬异象于人间,吐荣光于天外,挺连城之价,谁敢指瑕!居匹夫之懐,非同贾害,金乌共色,玉兔增鲜,丽万室兮瑶台,共羙泛千林兮,琼树争妍,变方流于斜汉,叠圆影于遥天,落照西流,若欲抵于昧谷,澄晖东上,又如返于虞泉,荧煌异质,烛耀非一,抱珥之彩,潜消如圭之容,暗失于以表元,象明阴隲,瑞至徳于尧年,契昌期于汉日。懿其经纪不忒,明宵有程,聮彩徘徊,似有求于潘子,双形宛转,若可赐于虞卿,既同道以脗合,亦相推而运行。 栁喜《日浴咸池赋》曰:「海日赫赫,出旸谷以腾辉,过咸池而浴色。宛转波动,廻还影侧。昭晰兮泉源渐沸,掩映兮津涯乍黑红光下射疑萍,实之欲沉。赤气上浮,讶林云之不息。当其良夜欲阑,繁星渐没,转红轮于沙砾,濯朱辉于溟渤。映龙川之华动,照天坛而秀发,逺岸烛耀而乍明,长波蹙缩而未歇。观其荡水府,涤踆乌重,轮辉焕而增润,双翼翩翻而尽濡。势动云端,运规规而未止。影摇波底,潜赫赫而不渝。碧浪沸腾罢洗,贞明之质洪涟。弥漫难留,畏爱之辉时也。天地渐分,云霞屡改,违细栁而已逺,拂扶桑而犹在。聊将出地辞,润泽于波澜。从此丽天,布辉华于寰海。 康僚《日中乌赋》曰:相彼乌矣,超然不同,不振羽于域上,自呈形于日中,仪鳯肯慙,信五色而都混,髙天已及,岂三年之始冲懿,此生成贯乎今昔,东西必随于运动,升降宁离于赫奕,俯黄人而更助金光,映王字而偏疑鸟迹。既乃腾凌霄汉,披拂云霓,那楚幕而堪处,匪霜台之足栖,分明而不似笼中,固非仙鹤仿髴而还,如镜里岂是山鸡,曷九雏之莫对,乃三足而长在,黑羽虽同于不黔,白头讵得而终待?始来何地,谁见入于重轮?爰止何年,孰可闻于真宰? 熊曜《琅琊台观日赋》曰:「秦门之东,天地一空。直见晓日,生于海中。赤光浮浪,如沸如铄。惊涛连山,前拒后却。圜观上下,影见寥廓,焜煌天垂,吞吐巨壑。当其扶桑,汹涌于云光,阳徳出丽乎乾刚。汗漫翕纳,将吞六合。冲融青冥,遥浸朱明。羲和守驭,夸父上征。眩转心目,苍黄性情。倾地舆而通水府,汲天盖而骇长鲸。 纥干俞登天坛山望海日初出。赋曰:「配乎地者惟山,丽乎天者为日登岧嶤之峻,极见曈曨之初出。廓灵海百川之宗,孕金乌千里之质。泛圆光于沆瀁,焕鲜耀而灔溢。虽腾辉于碧浪之中,讵侔色于红萍之实。观夫烈霾曀赫,炎精擘洪。波歊太清,冯夷骇跃,㒺象奔惊。照耀兮骊珠潜,吐曭朗兮龙烛忽生。愕羣仙于金镜,惊天鸡于玉京。危岫陵乎碧落,日域辽乎沧海。既登陟以遐观,知蒙泛之浴彩。晨光乍分,夜色未改。升黄道而将始,临下土而有待。昼明夕晦,徒观其躔次之常出,有入,无孰测。夫阴阳之宰气澄雾,卷月落星残。流晖电曜,散彗虹攒。将焕烂以下烛,出浩淼而上干。挂扶桑而杲杲,升𤾉谷而团团。敷九华而赩奕,灿三山之峰峦。 席夔冬日可爱赋》曰:冬实穷节日为至,阳节穷而栗冽凝,惨阳至而焜耀舒光,观其升曭朗以自东,荡沉阴于有北,不赫矣以难向,诚温然而可即依巢之鸟,感微煦而和鸣,带雪之林,假馀光而改色,彼谷隐岩居之子,无衣无褐之人照临。遵夫,和气偃曝,得夫天真,惨怛潜收,戚戚之容咸革,温仁逺被,熈熈之化斯淳,故得廓开曀霾,洞逹遐徼,融液氷渚,依稀雪峤,散九陌以无氛,委千门以通照彼绳枢瓮牖既临砌而乐我无私,虽熊席狐裘亦舍炉而欣夫有曜。
16
御定渊鉴●函卷二
URN: ctp:ws72120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