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二十八

《卷二十八》[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辅通志卷二十八
3
学校。
4
《记》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故家有塾,党有庠,州有序。国有学,所以兴礼乐、砺贤能,厚人伦,美风俗也。教化之行,建首善自京师始。故稽古礼文,始立学而释奠,大昕鼓徴,兴秩节以事先师,以及宪老乞言卜禘而视学,天子皆躬亲焉。葢建极以绥猷,由近以及逺,所以树之风声,以为四方所则效也我。
5
国家崇儒重道,典学右文,一准三代盛时之法我。
6
世祖章皇帝躬亲庶政,首举释奠之礼。万邦黎献,莫不喁然。
7
乡风我
8
圣祖仁皇帝躬临太学者三
9
御制
10
至圣先师孔子及四贤赞》,又为文以训饬士子,康熙五十。
11
四年,
12
诏曰:「畿辅之地,乃王化所先,朕频年春巡水淀,厯村庄,诵读者少,虽穷乡僻壤,皆宜立义学,移风易俗,莫善于斯。
13
圣谟洋洋,虽虞帝之教胄,周王之作人,岂是过欤!我皇上嗣位之初。
14
特谕礼官:前古视学,皆曰幸,非所以尊先师、正名义也。自今以往,凡公牒、祝词,并宜称诣追封,孔子以上五世,皆王爵,增加乡㑹试及嵗科入学定额,而京兆所举,礼部所进,惟直𨽻为多」。
15
列圣相承,所以陶冶羣材者,教思无穷,海隅日出,莫不风动,而况地近首善,沐教化之尤先者乎!夫奉扬德意,以彰文治者,有司之责也。故因谱畿内之学校而究宣焉。
16
顺天府:
17
顺治九年,奉
18
勅刊立卧碑,设于明伦堂之左,晓示生员,永为遵守。
19
康熙四十一年
20
御制训饬士子文,颁行直省各学,每月朔望令儒学教官传。
21
集该学生员,宣读训饬,务令遵守。
22
雍正元年,题定直省学臣通饬府州县卫教授、教谕、训导,凡所管生员立定程课令,其时至学宫,面加考校。其新进生员,照国子监坐监之例,令在学舍肄业,俟下案新生,至学为满,或有家贫亲老势难乆居学舍者,亦必分题校艺,每月定期几次,无使旷业三年。
23
圣谕广训万言谕。
24
御制《朋党论》,颁发各省学政,刊刻刷印,賫送各学,令教官朔望宣讲,嵗科两试,覆试童生,令其墨写。
25
圣谕广训一条。
26
顺天府学,在府治东南教忠坊。明洪武初,以元大和观地为大兴县,学国子监为府学。永乐元年,改北平布政使司为顺天府,仍以府学为国子监,大兴县学为府学,即今所也大兴、宛平二县生员俱属府学。九年,同知甄仪建明伦堂东西斋舍。十二年,府尹张贯建大成殿,又建学舍于明伦堂后。宣德三年,府尹李庸、正统十一年,府尹王贤相继扩而新之。歴经成化间,府尹张谏、阎尹铎、万厯间督学御史商为正、杨四知府尹朱孟震相继修建,规制始备。内建大成殿两庑神库,㦸门泮池,棂星门,明伦堂,进德修业,时习日新,崇术立教,六斋尊经阁,敬一亭,文昌祠奎星楼,庖舍、牲房,射圃、廪庾,㑹馔堂左右斋舍及学官衙署,门外牌坊二,额曰「育贤,东西对峙其规制各府州县,大畧皆同。或庙学有左右前后不同者,则各因地便耳,嵗乆渐頺。
27
本朝顺治己亥,府丞王登聫题请修葺,旋以迁官去接任,府丞刘鸿儒继理其事,筑立崇垣,重修大成殿及两庑泮桥。康熙四年,府丞髙尔位补修大成殿、大成门棂、星门、儒学、大门二门,奎星楼、明伦堂,并啓圣、名宦、乡贤各祠,康熙二十五年。
28
圣祖仁皇帝御书万世师表匾额,悬于庙中。雍正元年,皇上特发帑金,遍加修葺,庙貌维新,又奉。
29
㫖追封。
30
先师孔子五代王爵,改启圣祠为崇圣祠。三年。
31
御书生民未有匾额,悬于庙中。
32
文庙
33
正殿安设
34
至圣先师孔子神位正中,南向。
35
四配
36
复圣顔子。    述圣子思子。
37
在殿内东旁,西向。
38
宗圣曾子。    亚圣,孟子》。
39
在殿内西旁,东向。
40
十一哲。
41
先贤闵子名损  先贤冉子名雍
42
先贤端木子名赐 先贤仲子名由
43
先贤卜子名商
44
在殿内次东,西向。
45
先贤冉子名耕  先贤宰子名予
46
先贤冉子名求  先贤言子名偃
47
先贤颛孙子名师
48
在殿内次西,东向。
49
先贤朱子名熹。  康熙五十一年升配
50
在殿内次东,西向。
51
东庑
52
先贤蘧瑗    先贤澹台灭明
53
先贤原宪    先贤南宫适。
54
先贤商瞿。    先贤漆雕开。
55
先贤司马耕。   先贤有若。
56
先贤巫马施。   先贤顔辛。
57
先贤曹䘏    先贤公孙龙
58
先贤秦商    先贤顔髙。
59
先贤壤驷赤。   先贤石作「蜀」。
60
先贤公夏首   先贤后处。
61
先贤奚容蒧   先贤顔祖。
62
先贤句井疆。   先贤秦祖。
63
先贤县成。    先贤公祖句兹。
64
先贤燕伋    先贤乐咳
65
先贤狄黑。    先贤孔忠
66
先贤公西蒧   先贤顔之仆。
67
先贤施之常。   先贤申枨。
68
先贤左邱明。   先贤秦冉。
69
先贤牧皮。    先贤公都子。
70
先贤公孙丑。   先贤张载。
71
先贤程颐    先儒公羊髙
72
先儒孔安国   先儒毛苌
73
先儒髙堂生   先儒郑康成
74
先儒诸葛亮   先儒王通。
75
先儒司马光。   先儒欧阳修。
76
先儒胡安国   先儒尹焞。
77
先儒吕祖谦   先儒蔡沈
78
先儒陆九渊   先儒陈淳
79
先儒魏了翁   先儒王柏。
80
先儒许衡    先儒许谦
81
先儒王守仁   先儒薛瑄
82
先儒罗钦顺   先儒陆陇其
83
西庑
84
先贤林放    先贤,宓不齐。
85
先贤公冶长。   先贤公晳哀
86
先贤髙柴。    先贤樊须
87
先贤商泽    先贤梁鳝
88
先贤冉孺。    先贤伯䖍
89
先贤冉季。    先贤,漆雕,徒父。
90
先贤,漆雕哆。   先贤公西赤。
91
先贤任不齐   先贤公良孺。
92
先贤公肩定   先贤鄡单。
93
先贤罕父黒。   先贤荣旗
94
先贤左人郢。   先贤郑国。
95
先贤原亢。    先贤亷洁。
96
先贤叔仲曾。   先贤公西舆如。
97
先贤邽巽。    先贤陈亢。
98
先贤琴、张。    先贤步叔乘。
99
先贤秦非。    先贤顔哙
100
先贤顔何?    先贤县亶。
101
先贤乐《正克》   先贤万章》
102
先贤周敦颐   先贤程颢
103
先贤邵雍。    先儒谷梁赤。
104
先儒伏胜。    先儒后苍
105
先儒董仲舒   先儒杜子春
106
先儒范𪧟。    先儒韩愈
107
先儒范仲淹   先儒胡瑗
108
先儒杨时    先儒罗从彦。
109
先儒李侗    先儒张栻。
110
先儒黄𠏉    先儒真德秀。
111
先儒何基    先儒赵复
112
先儒金履祥   先儒陈浩。
113
先儒陈宪章   先儒胡居仁
114
先儒蔡清
115
雍正二年,
116
勅谕附飨庙庭诸贤,皆有羽翼圣经、扶持名教之功,然歴朝进退不一,而贤儒代不乏人,或有昔罢,而今议复有旧缺,而今宜增其从祀崇祀者,周、程、朱、蔡外或有可升而附并先贤先儒之后,孰当增置《五经》博士,以昭崇报?」九卿、翰、詹议。 准复祀者六人:林放、蘧瑗、秦冉、顔何、郑康成、范𡩋。宜增祀者二十人:县亶、牧皮。乐正子、公都子万章、公孙丑、诸葛亮、尹焞、魏了翁、黄干、陈淳、何基、王柏、赵复、金履祥、许谦、陈浩、罗钦顺、蔡清、陆陇。其宜入崇圣祀者一人。张廸,宜增置博士者四人。冉、雍、冉。
117
伯牛子:张有若。
118
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致祭,先期斋戒省牲,一如㑹典。
119
正位陈设。
120
礼神制帛一白色,白磁,爵三。 牛:一 羊:一 豕:一 登:一 鉶二。 簠二 簋二 笾十 豆十、酒罇一。
121
四配位陈设每位一案
122
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三 羊:一 豕:一 鉶一 簠二 簋二 笾八 豆:八 酒罇一。
123
十一,哲陈设。 东五位五案 又朱子一位一案: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各一。 豕:一 鉶各一,簠各一。 簋各一。 笾各四。 豆各四。 豕首一,西五位五案,陈设同。
124
东庑陈设。
125
礼神制帛一 铜爵各一。 豕:三 每案簠一、簋一。 笾四 豆四
126
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127
崇圣祠原为启圣祠,雍正二年改今名安设。
128
肇圣王木,金父公正中,南向。
129
裕圣王祈父公东一室南向
130
诒圣王防叔公西一室,南向。
131
昌圣王伯夏公东二室南向
132
啓圣王、叔梁公西二室,南向。
133
配位
134
先贤顔氏无繇 先贤孔氏。。 在祠内东旁,西向。先贤曾氏。  先贤孟孙氏。 在祠内西旁,东向东庑。
135
先儒周辅成   先儒程珦
136
先儒蔡元定    俱西向。
137
西庑
138
先儒张廸。    先儒朱松
139
俱东向。
140
正位陈设五案:
141
每位礼神制帛一。 白磁爵三 羊:一 豕一,鉶一。 簠二 簋二 笾八 豆:八 酒罇一。
142
配位陈设每位一案
143
礼神制帛一 豕首一 每位铜爵三。 簠一、簋一。 笾四 豆四 豕肉一
144
东庑陈设。
145
礼神制帛一 每位铜爵三。 簠一 簋一、笾四。 豆四 豕肉一
146
西庑陈设与东庑同。
147
乐器
148
麾。 金钟 玉磬 鼓 搏拊 柷 敔 琴瑟 排箫 笙 箫 笛 埙 篪
149
舞器
150
节  羽  龠  干  戚
151
以上各府州、县并同。
152
旧设京卫武学,雍正四年题准外省府、州、县、卫,俱以儒学教官兼理武学。今京卫、大宛两县武生亦应属儒学训诲约束,原设武学官役,槩行裁去」。
153
良乡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五年建。正统十二年重修。
154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张士彪增修。
155
固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三年建,八年增修,成化中重修。
156
永清县学。在县治西南。辽寿昌元年,都哩军都押司官萧萨巴建。明洪武六年,知县盛本初,永乐六年,知县王居敬重修。成化四年,知县许健迁于南门内大街东。万厯三十二年,知县郝修平。三十九年,知县王嘉绩,四十一年,知县杨夣熊,崇祯五年,知县李鉴。
157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丁棅,康熙九年知县,连应郑十。
158
五年,知县万一鼒相继修葺。
159
东安县,学在县治西。唐开元间,建学于耿就桥行市。前元中统四年,改县为州,升为州学。至正二十三年,因浑河水患,移于州治东。明洪武二年,改州为县,又为县学。三年,复因浑河水,患随县迁于今地。宣德五年,知县王友信、天顺七年,知县冯珍重修。嘉靖二十八年,知县成印。隆庆五年,知县王邦直、万厯三十九年,知县郑崇岳教谕冦光裕。
160
本朝康熙十一年,训导马元调,各有修建。
161
香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四年,知县韩琚建。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刘耀武重建。万厯二十年,知县陈增羙拓而新之。后知县焦元卿、徐一鸣各有修葺。
162
通州学,在州治西。元大德二年,知州赵居礼建。明永乐十四年重修。正统十二年,巡按御史罗经、俞本暨镇守指挥陈信、知州李经,成化中,知州傅皓相继修葺。𢎞治间,知州邵蕡建棂星门。
163
本朝知州𡩋完福阎兴邦、于成龙、吴存礼,学正尹澍训
164
导戴璇各补修。
165
三河县学。在县治西南。金,太和间,建明、宣德间重建武清县。学在县治南。旧在白河西十七里邱家庄南。明洪武初,迁于县,治东北。嘉靖十六年,知县赵公辅始迁于今处。隆庆三年,巡抚杨兆重建文庙。万厯二年,知县李贲迁明伦堂于文庙西北。九年,知县宋兰、十二年,知县陶允光、巡按御史毛堪、屯田院董应举。崇祯五年,知县姚择扬。
166
本朝康熙九年,邑绅吏科给事中赵之符,十二年知县。
167
邓钦桢相继增修。
168
宝坻县学,在县治东北。元至正间,邑绅、刘深、朱斌、布延等同建监邑事。哈斯彦名重修,明洪武𢎞治,嘉靖中,屡有增修。
169
宁河县学。在县治西南隅。
170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李卫。
171
题建
172
昌平州学,在州治东,本在旧治西,明天顺三年,与治俱徙。万厯二年,兵备副使任彬、岳汴知州牛若虚扩大成殿立诸祠堂。丙申年,兵备副使陈一简、知州赵堪、田廓,天啓四年兵备副使药济、衆主事萧思似、知州徐士俊,崇祯十二年兵部侍郎李日宣。
173
本朝顺治十四年,叅议石在阊,佥事戴圣聪,知州蔡廷辅,康熙三年,知州赵之张,十一年,兵备副使耿继先、知州吴都梁相继增修。
174
顺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八年建。崇祯七年重修,后渐頽圮。
175
本朝康熙十九年,知县邹琬重建。
176
宻云县学。在县治东。唐贞观十一年,渔阳刺史韦宏机建。金季兵毁。元至元二十八年,知州杨琏重建。至正六年,知州聂守节又扩而新之。明成化十一年,知县唐忠万歴十三年,知县康丕扬。
177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刘应奇、教谕李奇荫,康熙四十八年,教谕刘炳、雍正二年知县薛天培,各有增修。
178
懐柔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建。正统五年重修。万厯二十二年,知县蒋守浩凿泮池。
179
涿州学,在州治西南。辽统和中建。明洪武五年,又拓而新之。正德、成化间,知州朱巽、张逊相继修葺。
180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州傅镇邦移建城东南隅。
181
房山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延佑间,佥徽政院明埒创建。明嘉靖间,知县张汝能,县丞任璋,隆庆庚午,知县李琮、邑人王禄。
182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佟有年相继增修。
183
霸州学,在州治东。元元贞间,知州刘甫建。至大间,知州王崇道。皇庆间,知州杨世彬、郭渥、王从善相继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州马从龙撤而大之。正统间,知州张需,成化间,知州李廷训、蒋恺、刘永寛,𢎞治间知州刘珩,相继重修。嘉靖间,副使周复俊、陈效古,知州刘璋、袁廷相,万厯间督学御史傅孟春,副使钱𦸼,知州钱达道。
184
本朝顺治七年,副使于变龙、知州田来鳯王来聘,王度程万仞训导王嘉言:康熙五年,知州胡献瑶、学正纪、肇、修、邑绅郝惟讷、崔应鳯、知州朱廷梅、学正赵璧俱有修葺。
185
文安县。学在县治西,宋大观八年建。旧有大观阁帖碑,宋徽宗,手临上石元。皇庆元年,县尹杨润、李佑,教谕董荣重建。明景泰二年,知县何源,嘉靖十三年知县李时中。崇祯二年,知县唐绍尧。
186
本朝顺治十三年,知县韩文,康熙十二年,知县崔啓元、二十七年,知县张朝琮。四十一年,同知杨朝麟相继重修。
187
大城县学。在县治西,金天㑹十二年,知县姚璧建。元至正二十三年,达噜噶齐杨甫重建。明洪武五年,县丞王峦,成化二十年,知县阎茂修。𢎞治三年,知县张津,正德十年,知县石恩,嘉靖四十四年,知县张应武。
188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徐伸,康熙二十五年,教谕黄华。
189
蕃相继增修。
190
保定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十五年,知县张仲谦建。景泰三年,知县王遂。嘉靖十四年,知县冉崇儒。四十一年署知县事。典史党世雄、万厯十年,知县孔承倜、二十七年知县张四聪相继修葺。
191
蓟州学在州治西北,明洪武初建,正统九年重修,嵗乆渐頽。
192
本朝康煕中,知州于际清、胡国佐、陈廷柏、董廷恩、余时
193
进张朝琮先后增修。
194
平谷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间建。明成化五年,知县郭铭,嘉靖二年,御史熊荣、巡抚孟春、总兵马永,叅将吕昌,副使熊相。嘉靖四十年,屯田御史秦嘉楫、知县任彬相继增修。
195
遵化州学,在州治西南。金正隆三年建。元大德元年,县尹卢圭、明宣德、景泰间,教谕毛达,训导张辉,总兵王彧、宗胜各补修。正徳间,守备马永,巡按李贡、孟春,万厯间巡抚杨兆,知县李杜。天啓间,巡抚申用懋,崇祯间知县刘开文。
196
本朝顺治四年,巡抚柳寅、东知县郭皇畿。十二年,巡抚王来用,康熙元年,署事通州州判范铁铉。二年,知县孙锡蕃、教谕李若升,三年,州人张德裕,八年,训导髙履恭。十一年,州人汪之洙、戴维蕃、张德生相继修葺。
197
延庆卫学,在城南西山之麓。明初建,天顺癸未年,拓而新之,后多倾圮。
198
本朝康熙七年重建。十六年,教官奉裁生员归并昌平。
199
州学。
200
永平府:
201
府学,在府治北始建,未详。元延佑中,总管府达鲁噶齐伊逊图,至正中总管贾惟贞重修。明正统中,知府李文定,天顺中知府周晟,成化中知府王玺、王问,𢎞治中知府吴杰。正德中,知府何诏、唐⿳䒑⿲,止自匕⿱儿夂--夔,嘉靖中知府李逊,隆庆中兵备沈应乾,知府刘庠。万厯中,兵备宋守约,知府辛应乾、张世烈。
202
本朝顺治间,兵备副使宋琬、知府杨呈祥、康熙六年,知府李兴元、十六年知府常文魁,三十六年,知府梁世勲、同知彭尔年、四十八年,知府张朝琮相继修葺。
203
卢龙县学,在县治南。明洪武二年,知县胡昺建。景泰中,知县胡宗。天顺中,教谕李伦,成化中教谕徐润,训导王论、郭淳,𢎞治中知县李景华、吴杲,知府吴杰,嘉靖中同知张守,知县王大猷、吴道南、杨保庆,兵备沈应乾,万厯中,知县潘愚,兵备叶夣熊,知府孙维城,推官沈之唫,知县王衮、王象恒。天啓中,知县孙止孝。崇祯中,知县张煊。
204
本朝顺治间,知县梁应元、赵汲,康熙六年,知县闵峻俱增修。康熙十年,积雨坍倾知县魏师叚吕宪武,教谕朱持正,知县卫立鼎、陈夣、熊晏賔,教谕胡仁济,相继修葺。
205
迁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萧颐建,永乐中知县邢冕。宣德中,巡按御史余思寛、正统中知县商辂,景㤗中知县费永宁,成化中教谕胡宪,嘉靖中都御史孟春,知县洫志敏、陈策、王锡、韦文英、罗鳯翔,万厯中,知县王淑民、冯露、申安、张鉴、张廷拱。崇祯中,知县任明道。
206
本朝顺治间,教谕蒋文灿,康熙间知县武綋、周王永命、张一谔、屈明基,教谕杜维桢,相继重修。
207
抚宁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一年建。成化中,知县姜镐,𢎞治中知县刘玉,嘉靖中知县叶宗䕃,通判李世相,万厯中,知县张彝训、徐汝孝。
208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王文衡、十八年,知县刘馨教谕辛。
209
进修二十年,知县赵端相继重修。
210
昌黎县。学在县治西南,始建未详。元大德四年,县尹刘懋修,明永乐十五年,知县杨禧重建,𢎞治中,知县殷玘、张云鳯,嘉靖中知县阎鳯,胡溪楚孔生,隆庆中,知县孟秋,万厯中,知县吴应选、吴望岱、徐汝孝、石之峰、杨于陛,崇祯中,知县秦士英。
211
本朝顺治间,推官刘增、知县宋荐,教谕吴鳯起、孙兆祯、王渠、康熙十一年,知县王曰翼、训导李维楫,相继重修。
212
滦州学,在州治西。辽清宁五年,建元。至正四年,知州孙明撤而新之。明洪武四年,知州李益谦,重修后,知州刘政重修。永乐中,知州谭辉、陶安,正统中知州刘弁,天顺中,知州郑鼐,成化中,知州杨鼐,𢎞治中,知州吕镒、汪晓,嘉靖中,知州陈溥、髙堂、刘体元、张士俨、陈士元,通判陈大为,隆庆中推官陈训,万厯中,知州郑珫、张元、刘从仁、林养栋、李乔岳、周宇。
213
本朝顺治间,朱伸府同知,署州事刘曰,永州同知史在德、康熙间,知州张勿、执学正白学曾王子梴、训导韩文煋,相继增修。
214
乐亭县学,在县治西金天㑹,中邑人李杭建、知县韩㫤,邑人鲜于仲权。佟元,至元中县尹柴立本,明洪武中知县王文贵,正统中知县吕渊,天顺中知县董昱,成化中,知县王弼、李翰,𢎞治中知县郝本、田登,嘉靖中知县杨鳯阳,万厯中知县林景桂、于永清杜和春,天啓中知县刘檄。
215
本朝康熙间,知县于成龙、金星瑞,训导柴育德相继增。
216
217
玉田县学。在县治西。辽乾统中建。明嘉靖癸巳,改建西闗外庚戍,督学御史阮鹗复移城内。万厯六年,知县胡兆麒稍迁而东。十年,知县张伟,二十八年教谕贺君恩。三十九年,知县缪思啓增修。四十七年,知县徐廷松凿泮池,建尊经阁。
218
本朝康熙四年,教谕鲁斯、十年知县叶戴天,教谕张元。
219
相继重修。
220
丰润县学,在县治东南。金大定二十七年建。元至元十二年修。明洪武初重建。永乐十二年,知县邓文心。正统六年,知县吴昌相继修葺。𢎞治十六年,知县靳宣又拓而新之。
221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训导骆在中重修。
222
山海卫学,在卫治西,明正统元年建。正统中,指挥王整,教授张恭,天顺中指挥刘纲,成化中,主事尚纲,嘉靖中主事黄景䕫、邬閲万,厯中主事孟秋、任天祚,遵化巡抚李颐,崇祯,中山永,巡抚朱国栋,兵备道范志完。
223
本朝顺治八年,闗内道杨茂魁,康熙三年,教谕韩国龙,相继重修,通判陈天植、周廷润,教授张朴,训导梁、薛一,各增修。
224
保定府:
225
府学,在府治东南。元中统二年,顺天总管万户张𢎞畧建。明正统十年,知府常景先,成化二年,知府章律修增修。𢎞治中,知府赵英以堂斋卑隘,撤而新之。嘉靖中,知府王坚增修,知府张烈文建聚奎楼于南城上。万厯四十二年,巡抚梁见孟重修。
226
本朝康熙三十八年,巡抚李光地重修明伦堂及东西斋舍。六十年,知府马兆辰重修尊经阁。雍正三年,总督李维钧、四年,总督李绂俱重修。
227
清苑县学。在县治东北。明洪武八年建。永乐二年修文庙,在学东百步许。景泰三年,知县吴宗庆改建于学。前成化四年,知县陈瓛增修。嘉靖十六年,知县李廷宝改建学于文庙西。四十一年,知县叚绣开拓地址。万厯十六年,知县王政三十四年知县王之宷。
228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马崇诏重修。康熙二十八年,知县邵嗣尧重建奎楼。雍正二年,知县姜任修。四年,知县祝翼曾重修东、西庑。十年,知县徐德泰、教谕王枢修葺明伦堂,重建东西斋舍及大门二门。
229
满城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大二年,县尹刘汉臣建。明正统六年,知县王义修明伦堂旧在文庙西南。天顺初,知县李景芳迁置文庙。后𢎞治十五年,知县金山创尊经阁。嘉靖十一年,知县汪鋐。二十八年,知县袁钦儒增修创建名宦、乡贤二祠。万厯中,知县张嶢、齐作霖、侯大节。
230
本朝顺治十年,知县堵廷棻、康熙十五年,知县裴国正。
231
相继修葺。
232
安肃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知县刘烱创建。景泰六年,知县王正重修。𢎞治四年,知县裴伦。十一年,知县王维翰,嘉靖元年,知县武昊相继修葺。二十九年,知县赵定建敬一亭。隆庆四年,知县周以庠重修置祭器。万厯中,知县徐臬、郭璲、周三聘重修完固。三十一年,知县杨世增建尊经阁。
233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卢应魁重修。
234
定兴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元三年,县尹孟伯英创建。泰定二年,县尹梁羡建东、西两庑。元统元年,知县王居敬作泮池棂星门,后毁于兵。明洪武四年,知县卞礼。十八年,知县熊文美重修,置馔堂、学仓、射圃。嘉靖四年,知县宗钺增正殿为五间,扩两庑规制。三十七年,知县韩宁、赵讷各有修补。万厯中,知县毕自肃,崇祯中知县薛綦隆。
235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张其珍相继增修。
236
新城县学在县治西北。汉桓帝时,新城令刘梁、建、辽知县马人望、金武畧将军行新城县事李彦成、元县尹李天佑、刘恭、刘安定相继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孔文,永乐二年,知县郑谦,天顺中知县殷礼,成化中知县李循,𢎞治中知县髙龙,正德中知县杨泽,嘉靖中知县陈玑、张仁房韫玉,隆庆中知县李志学,相继修葺。
237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县周世禄、康熙六年,知县王宜亨、九年,知县阎兴邦,十一年,知县周家柱俱重修。
238
唐县学。在县治西,唐开元中建。金天眷间知县权某修。泰和四年,邑人郭兴孙、左松夀重修。元至和间,县尹马誉撤堂建殿,以崇其基。泰定中,县尹张景文至正中,县尹王好德复修治之。明成化中,知县宋约,唐相,嘉靖中,知县马训、王国生,隆庆中,知县洪济逺,万厯中知县彭芹孙希䕫、黄巍,崇祯六年,知县向列星。
239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周日宣、十一年,知县张问政、康熙十二年,知县王政、本府通判署县事吴绍管相继重修。
240
博野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二年,知县李太创建。永乐正统间,知县乔俊、黎亨重修。𢎞治中,知县何正、秦玘增建号舍十楹。嘉靖中,知县王尚志改馔堂为尊,经阁知县王应祯、张舜臣。泰昌元年,署教谕。李克振,天啓六年,知县巨道凝。
241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郭尧都、训导张轮相继重修。庆都县学在县治西北,剙置无考。元至正十年修。明洪武九年,北平按察司佥事徐淑,名重修。𢎞治中,知县宋文、袁汝弼置祭器,修学门。嘉靖中,知县丁宝熊右通建启圣祠,修㦸门棂星门,知县张弛修东西庑十五楹。崇祯十一年,灾知县叚䋖重建。
242
本朝康熙间,知县周士璇、钱振龙、李天机相继增修殿。
243
堂、祠亭皆撤旧更新。
244
容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剙置无考。明洪武七年,归并雄县,积乆倾圮,十四年复设县知县。唐益建于县,治东北。天顺七年,知县林璟葺补。嘉靖十九年,知县王懋元增修制,备于前。嘉靖三十八年,知县张大经凿泮池。万厯中,知县张与行、蒋如苹。
245
本朝顺治十年,署教谕柴应辰,康熙十二年训导周映。
246
斗相继重修。
247
完县学,在县治东,创建无考。元至正中,同知额琳沁巴勒,知州赵文冕、髙存诚相继重修,后毁于兵。明洪武初,知县李志敏重建。永乐中,知县时习。成化中,知县沈琛、赵璘,嘉靖中知县张承芳、万厯中,知县杨有成。
248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刘安国相继修葺。
249
蠡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天厯三年建。皇庆二年,监州事䝉古。彻尔特穆尔修明,永乐四年重修。正统九年,知县事费恭增修。𢎞治九年,知县事萧𩿾置学仓射圃。嘉靖九年,知县事张鳬作东西两序。
250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祖建明修补,复建魁星楼于学。
251
之东。
252
雄县学。在县治北。元时建于治东北夫子洼。明洪武八年,知县程九鼎改创于此。嘉靖中,知县王齐建镜堂于明伦堂。后知县王子麒、重修知县鲁直增明伦堂为五间。嘉靖壬子,巡按御史马斯藏复加修葺。
253
祁州学在州治东,元副元帅贾文备创建。大德初,知州成克敬、皇庆初通判王荣。祖明,宣德中,知州余徽相继增修。正统末,毁于兵。成化初,知州贾贞𢎞、治中知州魏廷相、正德中,知州徐受、嘉靖中,知州陈则、清州判栾尚约相继增修。隆庆初,通判张烛修庙学,置祭器,知州周济用改建敬一亭、启圣祠、乡贤名宦祠。
254
束鹿县。学在县治东,剙始莫考金天㑹中,知县韩某。元至正初,县尹袁彦通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李子仪,永乐中知县髙楫,正统中知县黄子嘉,天顺中知县盛顒,成化中知县胡海、戈福,嘉靖中知县白镒、髙翀、崔廷槐,相继重修。四十年,知县王溢撤旧更新。
255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事马登祥捐俸倡率重,新更加补。
256
257
安州学元时在州治东。明洪武八年,知县王思祖移建州治西。正统中,知州陈纶、金铎,成化中,知州王钦𢎞、治中知州宋经相继重修。正德中,知州孙鉴增广大成殿七间。嘉靖中,知州张寅、李应春、曹育贤各有增修学正邓镛建尊经阁。后毁于火州,判栾尚约重建万厯,中州判冯鸣毂。
258
本朝康熙四年,知州夏毓龙捐俸率博士,弟子员重修。髙阳县学在县治。东元时在旧城,明洪武中省入蠡学。越十年,县复置主簿徐原创建庙学。天顺中,知县鲁能重建殿庑、堂序、斋舍及库廋、庖厨。嘉靖中,知县张经纶、种云龙、郑元复,教谕王质,训导宋沂。万厯中,知县冒守愚、马庭训、乔继科,崇祯六年,知县孔𢎞顺。
259
本朝康熙二年,知县张志禧、教谕黄道啓相继重修。新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元年创建。明永乐六年,知县武全建大成殿,正统八年,知县李缙修。景泰七年建明伦堂及东、西二斋。成化五年,知县赵俊重修。𢎞治十六年,知县周伦又增廓之。正德中,知县王举、李升修棂星门,㦸门号舍。嘉靖中,知县周冕、典史王纯建名宦乡贤二祠,知县邢尚简、胡璇相继重修。
260
河间府:
261
府学,在府治东南。元至元六年,户部侍郎万嘉闾出守河间,创建总管蔡受益、治中袁遵道增修。明洪武初重建。永乐二年,知府崔衍,正统六年,知府许侃,成化初,知府贾忠,𢎞治间知府谢文恢,施盘陈珂,正德十五年,知府张羽俱重修。嘉靖十年建启圣祠,又建敬一亭内立《敬箴》及注释视、听言、动心五箴碑。其后知府郜相、徐文亨、陈大賔,隆庆四年,知府朱裳,万厯中知府丁诚、李维翰、杜应芳,推官简麒,知府王逢元,俱有修葺。
262
本朝顺治八年,巡抚董天机康熙三年督学侍讲萧惟。
263
豫各重修。
264
河间县学,初在县北,明正统。己巳,毁于兵,知府孙睿奏请归并府学。景泰元年,吏科给事中邑人程信奏复原学。知府王俭、知县李贵重建。成化六年,知府贾忠、知县史彬增修。𢎞治四年,知府谢道显迁于城之西南隅。万厯间,知县王遇賔重修。
265
献县学,在县治西。元至正九年,知州郭时敏修。明洪武九年改州为县。知县韩廷威、教谕储延重修。永乐间,典史王励、教谕刘泳、正统间知县吴希文,嘉靖间,知县曾烶锺鉴,万厯间知县张汝藴俱修葺。
266
本朝康熙间,知县王扆、陈石麟、刘徴亷训导郑大纲典。
267
史崔芳相继补修。
268
阜城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毁于火。永乐四年,教谕袁茂宗创建。正统间,知县端澄。成化间,知县刘恭、曹玺。正德间,知县梁恺。
269
本朝康熙九年,知县曹邦各重修。
270
肃宁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大德六年,县尹焦得用创建。皇庆元年,诸军奥鲁劝农使陈从政重建。明景泰二年,主簿李经五年,知县刘子俭,正德十六年,知县黄震俱重修。嘉靖三十八年,知县诸应爵、隆庆六年,知县文应奎、万厯六年知县郝承徤、十六年,知县崔校相继修葺。
271
任邱县学。在县治东。元至元甲申,县尹唐慧创建。明洪武三十年,主簿石士贤、重修知县毛文周佑继修。成化间,知县侯明、郑德𢎞,治间知县孙镛,万厯间知县玊洽、翟鳯翀,俱重修。
272
交河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九年并入献县。十四年复置。知县周以仁创建。宣德间,知县林俊、训导卢志谦,天顺间知县张亷,成化间知县袁纪。正德间,知县李泰,嘉靖间知县崔云鹤,万厯间知县马中良、党中畴。
273
本朝康熙十年,知县王琰、邑绅苏铨、苏铣知县墙鼎相。
274
继重修。
275
宁津县。学在县治南。元至大二年,河间路宁津漫散户长官李进创建明。洪武三年,知县朱逢吉重建。景泰间,知县谢聪,天顺间主簿王俨,𢎞治间知县王辅、孔公华,正德间知县刘秉鉴,嘉靖间,同知姜佐、孙介,知县熊爵、郑用时、叶绍先、髙儒,俱重修。万厯间,知县黄居敬、余镗、马慤、张修德相继修葺。
276
本朝康熙中,训导康宏重修。
277
景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武四年,同知蔡景丰建。永乐二年,知州刘深重修。正统二年,刘深复修。天顺间,知州杨琼,𢎞治间知州马驭,正德间,知州徐政、谢思道,嘉靖间知州张洧,隆庆间,知州白元,万厯间,知州贾朝宦、蒋大用、梁仲仁、李伯元、许东周。
278
本朝康熙九年,知州石继祖、十一年,知州张一魁俱重。
279
280
吴桥县。学在县治东,始建无考。旧碑云:元元贞二年,知县邢玉重修。明永乐十四年,知县吴原重建。天顺二年,知县叶茂,𢎞治十年知县李钦,正德元年知县刘钺。嘉靖二十四年知县李节用万厯间知县龚勉恽兹。
281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常文魁各重修。
282
东光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四年,典史李从道建。七年,并入阜城。十四年,复置知县祝仲英,重建永乐间,知县罗荥。正统间,督学御史程富,知县钱铎,景泰间主簿崔兴,成化间知县陈㢘𢎞,治间知县崔腾、张瑛,万厯间,知县余良弼、俞思冲,教谕沙涞,天启间,知县杨应震,崇祯间知县邵建伟,教谕李本实。
283
本朝顺治八年,教谕卜昌运训导于鳯鸣,康熙十年知。
284
县王九鼎、教谕宋可继各重修。
285
故城县学,旧在县治东北。明洪武二年,知县薛庸训导王哲创建。永乐二年,知县王善训导苏润修补。宣德间,知县戴恕,正统间知县李康祖,成化间知县唐髙度,𢎞治间知县党俊、杨凯,相继修葺。嘉靖二年,邑人太仆卿孙绪重修。三十二年,知府宋岳、知县任鲁重葺。隆庆元年,知县李绍先移于今县治东南。万厯间,知县杨光明、教谕吴遇、知县李元忠、教谕沈元昌、训导米从荐俱重修。
286
本朝康熙六年,教谕柴应、辰邑人礼部主事王开期诸
287
生贾润、贾泓、重修。
288
天津府。
289
府学即旧卫学,在今府治东南。明正统间建。景泰五年,工部主事解延年。𢎞治八年,兵备刘福、正德十一年,兵备髙屿俱重修。
290
本朝因之,雍正三年,改为州学。九年,改为府学。十一年,盐院鄂礼、知府李梅賔、知县徐而发各捐修。
291
天津县学,在城东门内府学西。
292
本朝雍正十二年,总督李卫。
293
题建
294
青县学旧在城内,元末頽废。明洪武初,知县瞿子贞奉诏创建。四年,知县李敬移建于城外卫河之濵。永乐三年,知县曹继,成化十一年,知县苏俊,𢎞治三年,知县刘素、十四年,知县周忠俱重修。万厯十三年因逼近卫河知县王思贤移建于学西。
295
静海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初建。
296
沧州学,在州治西南。明洪武元年,判官纪惟仁创建。宣德六年,知州刘谨、学正潘振增修。正统八年,巡按御史丁澄,知州上官仪。嘉靖十三年,巡盐御史邓直卿,运使郭五常。二十七年,知州左翼,万厯间知州王尧封、李梦熊、王腾蛟,学正顾震宇,俱重修。
297
本朝顺治九年,知州龎宗周、十四年,知州李进孝、十八年,运使卢綋、运判杨引昌、知州王世亨相继修葺。
298
南皮县。学在县治东南隅。元至元三年,监县库克新同县尹司谳改。建明,永乐初,知县张通,正统间知县陈毅江。汉景泰间,知县牛增,𢎞、治间典史张瓘,正德间,本府通判刘宝,隆庆间知县齐塲,万厯间知县王允中、李正华,崇祯四年,知县蓝再茂俱重修。
299
本朝顺治十二年,知县吴之镆,十八年,教谕韩����玕各
300
加修葺。
301
盐山县。学旧在城东南,明洪武九年,知县吴文靖徙置,今县治西。正统八年,知县潘恕训导祁鳯。天顺七年,知县林惟盛,成化三年,知县武震、隆庆元年,知县苏性愚、主簿王引、万厯四十二年,知县刘子諴俱重修。崇祯十年,教谕陈国祯重建。
302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张仲科,教谕田震,康熙十二年知。
303
县黄贞麟相继修葺。
304
庆云县学,在县治东南隅。旧在无棣古城。明洪武六年,知县杨思义移建今所。永乐中,县丞石璞,正统间,知县王恭、李文辅,成化间,知县张彪、唐瓒,宋汉𢎞治间,知县赵廷麟、龎廷辅,嘉靖间,知县李世臣、李宋隆,庆间知县熊杰,万厯间,知县薛居方、林之盛、王之宷,崇祯间知县李扶。
305
本朝康熙五年,知县卢元培、九年知县李居一,各补修正定府。
306
府学在府治东金粟冈。宋以前建置不可考。熙宁三年,龙图阁学士、知府事吴中复创修。元佑三年,蔡京守成德军,始迁而大之。金明昌元年,吴王宗宪元至顺二年,府尹张䝉、古岱次第增修,规制乃备。元末,毁于兵。明洪武四年,知府郭勉重建。正统间,巡按御史郑顒、提学御史王琳、景㤗间通判周彦宇各有修治。天顺三年,推官吴篪增修。五年,巡按御史卢秩建尊经阁及梯云、步月楼于阁之左右。成化四年,知府邢简,十一年,知府田济各重修。𢎞治八年,知府张琡复学之侵地,改建明伦堂,复鼎新文庙,建名宦、乡贤二祠。正德中,知府彭泽,嘉靖中知府喻茂坚、胡效才增修。十四年,知府宋宜增广泮桥建大坊,与棂星门并。万厯二十七年,知府秦邻晋增建魁星楼。崇祯年间,庙东庑灾,知府范志完更新之。
307
正定县学,在县治西北。明洪武七年,知县洪子祥创建前庙后学。天顺六年,巡按御史卢秩迁庙居左学,居右。成化十二年,知府田济。十六年,知府余瓒,嘉靖二十四年,知县邢尚简各增修。万厯十八年,都御史宋仕四十五、六年,知县苏继欧、王琨各重修。
308
获鹿县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元至元十年,县尹何金重修。明嘉靖二十三年,井陉兵备道王崇、知县沈宠增修。
309
井陉县学,在县治西北,金明昌二年,建元至正丙申,县尹崔克新增修。明景泰五年,知县陈璘,成化七年,知县牛恭,正德十年,监生髙绅。嘉靖十年,知县鲍文缙。
310
本朝康熙十一年,知县洪之杰、二十二年,知县周文煊各重修。五十六年,知县吴茂陵雍正五年,教谕吴道纯补修。
311
阜平县学,在县治东。康熙五十八年建。
312
栾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大德五年,县尹马彦文创建。泰宁四年,知县赵彦才,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县沈贞,成化中知县李文、正德中,知县乔震相继重修。隆庆三年,知县周文化增修。崇祯十一年兵毁知县柯士芳重修。
313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赵炳、十六年,知县沈廷劢。二十年。
314
知县王玑各补修。
315
行唐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七年建。正统十年重修。正德二年,知县赵洁增修。天启五年,知县徐允荐迁建于城东南隅。崇祯二年,知县解光炜开泮池。
316
本朝康煕三年,知县连倜。十二年,知县何琛补修。雍正五年,教谕黄叔瑄立两坊重修两庑魁楼。
317
灵夀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天厯中,县尹王可荣,建至元中,县尹萧承事,同邑人宋秉善增修。明,洪武中,主簿金荣惠重修。成化中,知县于恭,尚濂、张黻,嘉靖中知县李廷璋、沈浚、石如鳌,天启二年,知县张成规,崇祯十二年,知县曹良直,相继增葺。
318
本朝康熙八年,知县丁象鼎,二十四年,教谕张垲各重。
319
320
平山县。学,旧在县治东。宋崇宁二年,知县韩实建。明洪武三年,县丞叶瑀改建县,治西南。正统十二年,知县张璟重修。成化四年,知县员升,嘉靖十六年知县郭滋,隆庆四年,知县李迟春先后增修。万厯间,知县李际春、苗峨然补葺。崇祯七年,知县桞锦增。
321
本朝顺治十五年,知县王勤民重修。
322
元氏县,学。旧在县治西北。宋皇佑二年,知县田照邻创建。元佑间,知县曹景移建东南,即今地。元泰和中,祭酒张德辉重修。大德五年,县尹董继升修葺。元末兵毁。明洪武初,知县谢止重建,正统中知县张昊,成化中知县周溥、王鉴之。𢎞治中,知县李岩先后重修。万厯中,知县刘从仁、薛正各补修。
323
赞皇县学,旧在县治东南。宋嘉佑二年,知县曹九章迁建县治东。元至正十六年,同佥书枢宻院事赵良弼重修明𢎞治,正德,嘉靖间,知县任喜、王廷学、韩锦相继修。
324
新乐县。学在县治东南,唐末始建。宋大观中重修,元末毁。明洪武三年,知县郭养恭重建。永乐十七年,知县王瑛,正德九年,知县邓广,天顺八年,知县韩文,𢎞治十七年知县杨浚,嘉靖三十五年,知县王言、大汪镒,隆庆元年知县解知几,万厯间知县郑札、吕允恭、张正䝉相继增修。
325
晋州学在州治。西元中统间,节度使王安仁建。明正统元年,知州崔瑭,成化戊申,知州沈林,嘉靖中,知州万焵、张应时相继增修。
326
本朝康熙元年,知州崔尔仰补修。
327
无极县学,在县治东元县尹元顔宣建。明洪武四年,知县邱子贞,天顺七年,知县石伦,𢎞治十七年,知县于训,嘉靖间知县郭乆礼、张新相继修。
328
藁城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元佑六年,知县祝安上建。明洪武六年,知县张处恭增修。正统七年,知县徐荣,成化五年,知县李兴。正德十六年,知县周宝,嘉靖十年,知县王来问重修。
329
本朝康熙三十六年知县,頼予宣教谕张增复修顺德府。
330
府学,在府治西北。元至元间建。明天顺三年,知府杨浩改修成化间。郡人吏部尚书崔恭、通判李观重构明伦堂四斋,知府林恭增号舍。嘉靖七年,知府于桂。十四年,知府孙锦,万厯十一年,知府王守诚重修。
331
邢台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建。知府郭絍、王守诚,知县康恕、郝持、王大受,相继增修。
332
本朝知县张重龄、蒋昶、髙显重修。
333
沙河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大观初建,寻废。明𢎞治十八年,知县张瑾重建。
334
本朝顺治十五年,知县冯源增修。康熙十七年,知县徐
335
人龙二十七年,知县谈九乾各补修。
336
南和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九年,典史李孝源建。永乐七年,知县张英修。𢎞治六年,知县门宁陈世良。正德十六年,知县刘璋、万厯十四年知县郑懋询。天启中,邑人太常卿白储玿相继修葺。
337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髙尔位重建。
338
平乡县。学在县治东。明洪武六年,知县王藻建。永乐三年,知县白彝修、正统后知县邱陵复、唐泽、丁惩陈九畴,通判赵完,知县朱启元各补修。
339
本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唐衍敬、康熙十一年教谕张鼎。
340
铨増修
341
广宗县。学,在县治东南。元中统间,邑人李仲济以其私地建明。永乐元年,重建,知县魏谅、刘干、张民、范马协增修。
342
本朝康熙七年,知县萧兴国、十八年,知县刘檝各补修钜鹿县学,在县治东南。元元、贞间建。大德初,重修明知县张纪增修。
343
唐山县。学在县治西。元至正三年建。明洪武二年,知县刘安礼重建。正统十二年,知县孔彦雍,成化十一年,知县祁司员。𢎞治初,知县谢鹏。正德十二年,知县赵聪,嘉靖十二年,知县张天禄,万厯三年,教谕谢君锡,四十年,知县郑宗周补修。
344
本朝顺治五年,邑人佥事徐养元,康熙七年,知县孙缵。
345
各重修:
346
内邱县。学在县治北,宋大观间建。明洪武三年重建。永乐二年重修明知县王洪灏。
347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王秉乾增修。
348
任县学,在县治东。元延佑七年建。明洪武三年,重建。正德十二年,知县张瓒。嘉靖七年,知县陈玑。四十三年,署县事教谕。孙光裕,万厯八年,知县陈复彝、十八年知县李希尹。
349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杜天成,康熙七年,训导蒋泰徴。
350
各重修:
351
广平府:
352
府学在府治东南,金建元末废。明洪武四年,知府吴文修,重建,同知王庸,知府杨浩、熊懐、卢瑀、张潜、华津、李腾霄、蒋以忠、陈简、刘芳誉、焦源清、程世昌,推官张鳯翔。
353
本朝知府许文秀、许荣昌,署府事、保定府同知何玉如。
354
俱有修葺。
355
永年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初,在城东北。十一年,知县陆礼徙今地。正统八年,典史王云,𢎞治五年,知县王铎,正德九年,知府华津,嘉靖二十七年,知县沈铨。四十五年,知县朱泰,万厯三十二年,署事推官张鳯翔。四十七年,知县李宜培、崇祯六年,知县张毓泰各重修。
356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王报春、十四年,知县余维枢,康熙五年,知县王家祯。七年,知县梁炳宸、十年,知县朱世纬俱有修葺。
357
曲周县学,在县治东。金大定中建。明洪武二十七年,知县刘信。嘉靖十六年,知县张鹏翼,二十七年,知县方逢时,万厯二十七年,知县王象𢘆,三十年,知县髙出,三十七年知县张自悟,天启四年,知县赵引昌。七年,邑绅霍允猷。崇祯十三年,邑绅、路振飞相继修葺。
358
肥乡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天圣中建。金泰和四年,主簿张利用重建。元至正乙酉知县张皥,明洪武二年知县韩淑昭。𢎞治十四年,知县钱朝鳯,正德四年知县李干,十一年,知县张博古,嘉靖元年,知县吕渭。十五年,知县赵廷瑞,隆庆元年,知县李栻,四年,知县陈明经,万厯十八年知县廉靖、天启间知县李春英、谭诚言、侯君招,署县事范志懋。
359
本朝顺治十三年,知县李文盛相继重修。
360
鸡泽县。学在县治东。金承安三年,知县髙琢建。元延佑、至元间,知县髙师顔、张崇重建。明永乐十二年,知县宋铨修。𢎞治三年,知县倪英,九年,典史张本,正德六年,知县银镜。十五年,教谕李一宁。嘉靖四年,义民郭周,梁汉五年,知县张时启,十一年,知县周文定,三十一年,知县唐音。三十三年,知县黄鉴。三十六年,教谕张景晹。四十四年知县常世勲,隆庆四年,通判王之藩。万厯二十年,知县曹孔荣,崇祯十六年,知县贾益谦。
361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吴应文、康熙元年,知县袁鸿谟二年,知县常志崐,十一年,训导张玮,各有修建。
362
广平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知县髙立建。永乐间,知县李昉、何琮,𢎞治十五年,知县顾麟,万厯十七年,知县陈鎜各有修建。
363
邯郸县,学在县治西,旧在县治东南。明洪武十年,县丞王成徙建今所。永乐十年,知县鹿琇,正统十一年知县史善。天顺四年,知县董䇿。成化五年,知县刘翀,正德六年,知县张伟,嘉靖十年,知县赵时吉。
364
本朝知县许侃,相继重修。
365
成安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正二年,知县牛天章建后毁。明洪武三年,知县彭子润重建。正统间,知县张云、韩温,成化四年,知县刘荛,嘉靖间知县王铃,隆庆二年,知县王琢玉,万厯十二年,知县刘永脉。四十一年,知县李天祺、教谕王孙昌,四十二年,知县李三畏。四十四年知县贾三䇿。崇祯十三年,知县陈熙训导葢国彦。
366
本朝康熙十二年,知县王楷训导要引昌相继重修威县学,在县治东南。宋元佑间,通直郎牛直修建在雉川,崇宁间迁于邵固。金正隆元年徙今地。元毁于兵。明洪武三年,知县袁思孟,重建,正统中知县王润。成化中,知县阎缙、王政,嘉靖间知县髙自卑。
367
本朝顺治十八年,知县缑酉生。康熙七年,知县陈永升。
368
十一年,知县李之栋相继重修。
369
清河县学。在县治东南。金大定四年,徙于今地。元至元三年,达噜噶齐巴鄂修葺。至正十七年,达噜噶齐托郭斯特穆尔县尹赵范葛义方重修。明洪武八年、十三年接修。正统十四年,知县赵文,𢎞治三年,知县林瑱,正德元年,知县许谏,嘉靖中,知县王紘、卢汝翼、傅延耆,万厯中,知县向日红、张民纲。崇祯中,知县曹亭秦际皡。
370
本朝顺治二年,知县王世勲、康熙四年,知县胡文焕相。
371
继增修十四年知县卢士杰重修。
372
磁州学,在州治东。旧在州治东北。明洪武五年,知州周敏徙建今所。永乐间,知州张士回。正统间,知州谢钊,天顺间,知州顾正相继修葺。成化十六年,知州张梦辅增修。正德十六年,知州张珂。
373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州任塾,三十七年,知州蒋擢各
374
重修
375
大名府:
376
府学,在府治东南。宋在旧城。元至正间兵毁。明永乐元年随府治徙此,知府倪天兴创建。宣德三年,知府夏忠、李辂重修。成化十四年,知府沈浩凿泮池,廓门序,建斋庑。𢎞治中,知府李瓒、韩福复加增修。嘉靖七年建启圣祠。万厯中,知府涂时相构四亭于仪门外,以覆厯代碑珉。知府赵慎修、尹应元相继修葺。
377
元城县。学在县治西北。明永乐元年,知县赵玉自故城徙建。万厯十八年,知县刘三英重修。二十年秋,圮于雨,知县李炳重葺。
378
本朝顺治十六年,知县冯缵京,康熙十二年,知县陈伟。
379
雍正四年,知县王曰恭复加修葺。
380
大名县学,在县治西南。明洪武三年,县丞秦本即元季旧址创建,后知县施诚、谢雯、原瑢、任英、张鸾、徐士彬,嘉靖十年,知县李汝梅,各修葺。隆庆三年,圮于水。知县李本意重修。万厯间,知县郑得书、赵一鹤,教谕郜纯谦,训导杨于廷、刘若愚。
381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陈灴、六年知县徐衮,字相继重修。魏县学在县治。东宋、元时,在于村渡迁洹水镇。明初圮于漳水,徙此。洪武三年,县丞蒋德𢎞创建。永乐五年,知县刘钦,正统八年,县丞赵和,天顺三年知县杨春。成化二十二年,知县白䋲武。𢎞治元年,知县鲍琦、九年,知县林世逺、县丞张诚俱重修。正德十六年,佥宪刘秉鉴,嘉靖中知县李冕、连登、陆柬、周咏、李栻、杨廷选、徐元泰相继修葺。
382
本朝顺治十四年,知县江日跻、康熙二十年知县李尚。
383
斌各重修。
384
南乐县学。在县治东南。明洪武三年,主簿叶伯瑾建。二十四年废。永乐五年,知县吴文质复建。正统四年,典史周郁,𢎞治间知县陈邦器。嘉靖、隆庆、万厯间,知县叶本路、王道、刘弼寛、钱博学、吴定、柯挺。
385
本朝顺治三年,知县卜世昌,七年,知县蔡琼枝、康熙十
386
年知县方元启相继重修。
387
清丰县。学在县治北。宋建后兵毁。金皇统五年,知德清军事赵儒林重建。元至元初,达噜噶齐铨部竒塔特令髙松。至正四年,县尹陈执中重修。明洪武七年,知县金雍增修。正统四年,知县马杰、八年,知县徐同,成化元年知县潘瑄,嘉靖间知县王宠、李汝寛相继重修。隆庆六年,陆从平。天启四年,知县潘士闻复加修葺。
388
本朝康熙十三年,知县杨燝教谕刘璸。十五年,教谕何
389
来似重修。
390
东明县。学,在县治东南。始建,未详。明𢎞治十一年,知县邓龯重建。嘉靖四年,知县沈大楠、二十八年,知县黄国用、隆庆五年知县张正道。万厯十八年,知县区大伦,三十二年,知县常澄,四十年,知县李遇知。天启间知县顾其仁、张福臻。
391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陆峤龄训导张皇灵、九年,知县杨
392
日升各重修。
393
开州学在州东门内,本宋、金时故址,元大德间建。明洪武二十五年,知州文有祯重建。永乐六年,判官李珣、徐是增修。景泰间,知州李迪,天顺间知州谢鳯,𢎞治间知州李嘉祥,嘉靖间知州孙巨鲸,隆庆间知州潘云祥,万厯间知州沈尧中、张之厚、赵琦、周之谟,天启间知州董象𢘆,崇祯七年,府同知谢传显,相继重修。
394
本朝顺治十一年,知州景文魁,康熙二年,知州林逊。七年,知州孙棨。三十四年,知州贾国橿、雍正七年,知州张鏐、学正陈芝秀各补修。
395
长垣县。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元年,县丞刘彦昭建。二十一年,县丞娄哲重修。景泰间,知县刘𢎞𢎞,治间知县贡安甫。正德间,知县张治道,嘉靖间知县王三省、刘体元、锺崇武,隆庆间,知府王叔杲,知县孙錝、胡宥,教谕吴嵚,万厯间知县髙知止,各增修。
396
本朝康熙九年,署县事通判何英修明伦堂。五十六年,
397
知县邵锡章、谢蕃南先后修葺。
398
宣化府:
399
府学,在府治东。明宣德七年建。
400
宣化县学,在府城东南隅。明宣德七年,置万全都司学。镇守都督谭广创建。𢎞治十七年,嘉靖八年、九年,万厯二十三年、二十七年,俱有增修。
401
本朝康熙八年,改为宣府前卫学。三十二年,改为宣化。
402
县学。
403
赤城县学。在县治东,旧系社学,明景泰五年建。
404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置县,即以社学为县学而开平卫。
405
学并裁入焉。
406
万全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五年建。天启六年,同知张聚垣重修。原系万全右卫学。
407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为县,即以卫县为县学。龙门县。学旧在卫,治东南。明正统元年,建十四年毁。景㤗中,叅政叶盛复建,寻又废。巡抚都御史张锦奏请重建。𢎞治元年,叅将都指挥周贤改建于卫,治之东北。
408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卫学为县学。
409
懐来县学旧系卫学,在东山之南,创建莫考。明初,提学御史戴仁请改建城东。万厯十六年,兵备道孙化龙复移于东山之南。万厯二十一年,又以旧学狭隘,移建城中西北隅,今即其处也。万厯三十六年,兵备道任应徴重修。
410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为县学。
411
蔚州学,在州治东,创建无考。明天顺间,知州史魁重修。𢎞治七年,知州姜鄗增修,万厯间,知州熊明诚洪有声。
412
本朝知州陈𩿾举、曹士琦俱加修葺。
413
蔚县学。即蔚州学。
414
西宁县学。在县治东,明天顺年建,嘉靖间修。万厯三十七年,屈可贤重建,崇祯十年,王文诰重修。
415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县学。
416
懐安县学,在县治东,明正德三年建。
417
本朝康熙三十二年,改置县学,并裁万全左卫学归此。延庆州学在州治东南。明洪熙元年,知州杨賔创建,正统九年增修。成化三年,知州李鼒撤其旧而新之。万厯间,知州王大益。
418
本朝顺治初,知州迟日豫相继重修,康熙三十二年裁。
419
永宁卫学。归并本州。
420
保安州学,在州治东。明景泰二年建。成化三年,知州俞泽、学正朱升修。隆庆三年,知州嵇巅重建。
421
本朝康熙四十年,知州杨汝楫增修。
422
易州
423
州学,在州治东南。元至正二十五年,知州蔺茂创建明。宣德七年,知州许铨。景泰二年,知州王铸。成化二十二年,知州罗绮。𢎞治十三年,知州戴敏相继修葺。嘉靖三十年,兵备毕,竟容重修。四十年,巡抚李迁、兵备张渊增修,移敬一亭于前,建尊经阁于东南隅。
424
本朝顺治元年,知州朱懋文,十三年,知州刘启复修。涞水县。学在县治西元。至元初,建至正中,县尹宋著重修。明洪武中,知县董孟宗、宣德中知县韩嵩、正统中知县李灿,景泰中知县张厚、天顺中,知县李森相继增修。成化中,教谕张才、知县李宪修。𢎞治初,教谕刘洁重修。嘉靖中,举人徐富、李廷陈修,大成殿知县夏易、唐治毕应午修。
425
本朝顺治十七年,知县许书、康熙五年,知县陆扆箴重。
426
427
广昌县。学在县治东,始建无考。明隆庆六年,知县成逊,万厯五年,知县张若愚、崇祯元年,知县刘世治相继增修。
428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县杜登春重修。
429
冀州
430
州学旧在州治西南,肇自宋、金、天㑹。六年,节度使贾霆重建。大定二十七年,节度使王鲁重修。明洪武九年,知州王子章因其废址加葺。永乐十三年沦于水,知州桞义移于州治东,权置庐舍以行礼,即今地。十九年,知州吴廉重建。正统十年,判官孙礼,景泰七年,知州林思承,成化七年,知州胡琏。十五年,知州李德美,嘉靖九年,知州樊臣相继修葺。
431
南宫县学,在县东南。明洪武元年,知县杨䋲建。宣德中,知县陆英重修。成化四年,同知曾达,嘉靖四年,知县张木,十一年,知县种云龙,十五年,知县王楫,三十八年,知县蔡𢘆嵩。四十三年,知县王中孚,隆庆三年,知县胡嘉谟、万厯五年,知县邢侗先后增修。
432
新河县学,在县治东南。元至元二十七年,县尹阎思齐建。泰定二年,县尹魏鉴重修。明永乐四年,知县萧智重建。成化二十年,知县冯彦、𢎞治十六年,知县王廷圭,正德二年,知县蒋镛。嘉靖七年,知县穆形增修。四十二年,知县蔡𢡟昭、教谕徐应解。万厯十八年,知县陈士秀,二十一年,知县徐治民各修葺。
433
枣强县。学在县治东,金天㑹间建。明洪武九年,知县李源清拓修。永乐二年,知县赵礼,成化十七年,知县史英重修。二十三年,知县应杰,𢎞治八年,知县张环。嘉靖四年,知县陈言、万厯四十三年,知县郑升。
434
本朝顺治间知县张鳯起、何之图,康熙五年知县胡夣。
435
熊相继增修
436
武邑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延佑七年,县尹李愍建。至顺壬申,县尹朱明至元六年,县尹刘彦昭增修。明永乐三年,知县车贷重建。正统三年,知县李琰,成化五年,知县杨琇重修。十三年,知县马昭增修。正德二年,知县成文,嘉靖三年,知县王纪重修。万厯十八年,知县王学易增修。
437
衡水县学在县治东,旧在旧县东。元大德中,县尹靳守良。建元末,兵毁。明洪武八年,知县韩羽重修。永乐五年,水没随县移范家疃,即今地。十二年,知县陈敏创建正统。正德、嘉靖、万厯间,知县欧复、蔺佩、孙锺、许份、孙梦麟相继修葺。
438
赵州
439
州学,在州治东南。始建无考。金天㑹皇统、贞佑中,相继增修。明洪武十三年,知州周诚重建。景泰、天顺、成化、嘉靖间,知州胡宏、何浚、潘洪、陈瑄、范昕先后重修。
440
本朝顺治间,知州陶鼎铉训导张登龙,康熙十一年学。
441
正阎永龄各补修。
442
柏乡县。学旧在县治东南。元至元壬辰,县尹刘世英建。至治癸酉,主簿贺良佐重修。明洪武二年,知县何礼迁建于城北。成化三年,知县汪钜重修。嘉靖中,知县马写杨拱极增修。
443
隆平县学,在县治东南,原在旧城。宋大观中,被水迁于县东。明洪武十四年,知县罗敏中复改建于县之东南。正统间,知县黄友重修。成化𢎞治正德,嘉靖中,知县栁绅闗瑜纪,世相杨自効。万厯中,知县林天秩、徐彬、仙克谨相继增修。
444
髙邑县。学在县治西南,宋庆厯中建。崇宁二年,知县李侁修。元至元中,县尹宋明善重修。明洪武、永乐正统、成化、𢎞治。万厯中,知县王藻、罗克昌,县丞沈义,知县李本芳、蔡庆、谭绶、金四科,先后修葺。
445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刘瑜重修。
446
临城县学,在县治南。元至正中,主簿实喇布哈登仕建,至顺三年,县尹李世基修。明正统九年,知县阮居仁因旧址重建。成化二年,知县张佐,𢎞治元年,知县张清,正德九年,知县王希佑,嘉靖二十六年,知县刘哻、万厯三年知县王廷孚,二十二年知县杨应丙。
447
本朝顺治六年,知县王国柱,十四年,知县髙科、康熙三。
448
十年,知县杨寛各重修。
449
宁晋县。学在县治南。宋重宁二年,知县齐世卿建。元至正中,监县大都闾重修。明洪武三年,知县孙毅修葺成化,嘉靖中府同知曾逵,知县陆愉、徐以贞、王宝、吴仪、陈棐。
450
本朝顺治五年,知县赵汝斌各重修。
451
深州
452
州学,在州治东。明洪武七年,知县朱英建,后圮于水。永乐十年,知州萧伯辰迁建于此。成化二年,知州尤瓛,十一年,知州韩儒相继修葺。𢎞治十一年,知州郭骞。嘉靖二十六年,知州余一鹏增修。
453
本朝顺治间,知州任三奇、韩志道,州判沈以曦,康熙八年,学正赵吉徴,雍正十年,知州徐绶重修。
454
武强县。学在县治东南,宋时建,金末兵毁。元至元十七年,县尹要德润重建。至正中,县尹周宗鲁重修。明洪武成化𢎞治。嘉靖万厯中,知县夏安礼、王思道、吴鳯鸣、曹文通、刘沛然、阎銶先后修葺。
455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刘朝宗重修。康熙二年,知县李道
456
三十一年,邑绅张星法各增修。
457
饶阳县。学旧在县治西北。元元贞二年,县尉李世先迁于县治北。明洪武八年,知县左良弼修。景泰、成化、嘉靖间,知县刘用、张干,教谕李应元相继修葺。万厯二十九年,知县翟耀增修。
458
安平县学,在县治东北。元县尹石林建、县尹马惟良重修。明,永乐正德、嘉靖中,知县薛朂、陆载、郭学书,万厯中知县李时芳,相继修葺。
459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知县陈宗石重修。
460
定州
461
州学,在州治西北。唐范阳卢某始建。刺史王处直增修宋韩琦,复加拓修元义士周源重修。明洪武十三年,知州项昌铭,正统九年,知州许让。成化六年,知州李谔。七年,知州韩文相继重修。二十一年,知州裴泰,正德二年,署事推官邵廷。嘉靖十三年,知州王诏,四十四年,署事通判邢化,四十五年,署事同知林德,万厯间,知州王録、杨现、彭天补、张熔、张邦贵、宋子质,相继重修。
462
曲阳县。学在县治,东元县尹齐伯春始建。至正间,县尹李脱因重修。明天顺四年,知县事毕玉。成化八年,知县孙乔良,正统十年通判杨琳。嘉靖三十年,知县杨早、万厯十八年,知县鲍献书相继增修。
463
本朝顺治十二年,知县葛缓,康熙十一年,知县刘师峻。
464
十九年,训导、黄华蕃相继修葺。
465
深泽县。学在县治东。宋元佑三年,知县许安石创建,嵗乆,增葺不一。元至顺三年,县尹毛景谦重修。明洪武二十八年,知县李圭,永乐十四年,知县王源增修。成化十八年,知县梁骥,正德十二年,知县张廷举。嘉靖四十五年,知县阎奉恩相继修葺入学额数。
466
顺治四年,定入学分大学、中学、小学、大学取四十名,中学取三十名,小学取二十名。十五年,入学,大府取二十名,大州县取十五名,小学取四、五名。十六年,定顺天府儒童入学取二十五名,宛平、大兴二县各取二十名,又懐来卫,永宁卫学归并延庆州,保安卫学归并保安州,龙门所学归并开平州,昌平卫学归并昌、平州,俱取州县官廪保结,不必另立卫册。
467
康熙九年,定各直省府学二十名,大州县学十五名,中学十二名,小学七名或八名。二十六年,题准懐来、永宁、保安三卫,仍各取童生八名,令各州兼摄。三十三年,定宣化府学生员酌拨二名以足数,宣化、懐安二县作大学,定额十五名,懐来、万全、蔚三县作中学,定额十二名,西宁、龙门、赤城三县作小学定额八名,武生亦随文生额取。五十四年,以直𨽻人文日盛,增广学额,除顺天府学大兴、宛平县学无庸增加,其馀府学各增三名,共取二十三名。州、县、卫、大学各增三名,共取十八名,中学各增三名,共取十五名,小学各增二名,共取十名。六十一年十一月。
468
恩诏直𨽻各省大学加取七名,中学加取五名,小学加取。
469
三名,雍正元年,直省各府学遵。
470
恩诏内大学例加取七名。二年。
471
上谕我。
472
圣祖仁皇帝夀考作人六十年来,山陬海澨,莫不家弦户诵,直省应试,童子有垂老不获一衿者,其令督抚㑹同学臣查明,实在人文最盛之州县题请,小学,改为中学,中学,改为大学大学,照府学额取録遵」。
473
㫖题定顺天府大兴、宛平照三大学例,俱加七名,各取进二十五名。文安、通州、宝坻、丰润、蠡县、髙阳、河间、任邱、景州、冀州、定州、南宫、枣强、清丰、东明、开州、长垣等十七州县,向系大学,今照府学额各取二十三名:蓟州、卢龙、迁安、昌平、乐亭、博野、祁州、安州、新安、献县、阜城、静海、宁津、天津卫、万全、蔚县、衡水、安平、鷄泽、成安、清河、魏县、南乐等二十三州县卫所,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各取十八名。香河、顺义、深泽、青县、西宁、灵夀、行唐、赞皇、新河、髙邑、无极、新乐、曲阳、广宗、唐山、内邱等十六县,向系小学,今改为中学,各取十五名。又蔚州向系中学,今改为大学,取进十八名,其馀州县仍照原额。
474
直省各学廪生。顺治四年,定府学四十名,州学三十。
475
名县学二十名,卫学十名,增广生额数同。
476
商籍入学。顺治十一年,定直𨽻附河间府,照大学考取拨入府学,充附肄业。
477
别籍寓学:顺治元年题,准设寓学于京师逺方士子游学者,取的当保结,准附顺天府学一体考试。又设廪额十名,照县学例充贡二年题。准寓学诸生本年乡试,准分监生中额三名,嗣后俱发囘本省。如父母坟墓向在北方,即系土著学臣察核果真,许令入籍一体应试。
478
京卫武童,雍正二年,定额取一百名,应考者多系九府倩代顶冒教授,不能尽识。嗣后将此百名额数,分𣲖九府大兴、宛平二县,各取十五名。保定、河间、大名三府各取十名,正定府取二十名,宣化、永平、顺德、广平四府各取五名,俱就本籍考试,令州县查明廪保识认真正卫,籍出具印结送考,学臣于取进后,移拨京卫武学督率,遇嵗考时,亦令京学教官起送。
479
畿辅通志卷二十八
URN: ctp:ws75021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