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四西湖南路

《卷四西湖南路》[View] [Edit] [History]

柳洲亭》

1
柳洲亭,宋初为丰乐楼。高宗移汴民居杭地嘉、湖诸郡,时岁丰稔,建此楼以与民同乐,故名。门以左,孙东瀛建问水亭。高柳长堤,楼船画舫会合亭前,雁次相缀。朝则解维,暮则收缆。车马喧阗,驺从嘈杂,一派人声,扰嚷不已。堤之东尽为三义庙。过小桥折而北,则吾大父之寄园、铨部戴斐君之别墅。折而南,则钱麟武阁学、商等轩冢宰、祁世培柱史、馀武贞殿撰、陈襄范掌科各家园亭,鳞集于此。过此,则孝廉黄元辰之池上轩、富春周中翰之芙蓉园,比闾皆是。今当兵燹之后,半椽不剩,瓦砾齐肩,蓬蒿满目。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治乱。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苕溪,夜必恸哭而返。
2
张杰《柳洲亭》诗:
3
谁为鸿蒙凿此陂,涌金门外即瑶池。
4
平沙水月三千顷,画舫笙歌十二时。
5
今古有诗难绝唱,乾坤无地可争奇。
6
溶溶漾漾年年绿,销尽黄金总不知。
7
王思任《问水亭》诗:
8
我来一清步,犹未拾寒烟。灯外兼星外,沙边更槛边。
9
孤山供好月,高雁语空天。辛苦西湖水,人还即熟眠。
10
赵汝愚《丰乐楼柳梢青》词:
11
水月光中,烟霞影里,涌出楼台。空外笙箫,云间笑语,人在蓬莱。天香暗逐风回,正十里荷花盛开。买个小舟,山南游遍,山北归来。

灵 芝 寺》

1
灵芝寺,钱武肃王之故苑也。地产灵芝,舍以为寺。至宋而规制濅宏,高、孝两朝四临幸焉。内有浮碧轩、依光堂,为新进士题名之所。元末毁,明永乐初僧竺源再造,万历二十二年重修。余幼时至其中看牡丹,干高丈馀,而花蕊烂熳,开至数千馀朵,湖中夸为盛事。寺畔有显应观,高宗以祀崔府君也。崔名子玉,唐贞观间为磁州鉴阳令,有异政,民生祠之,既卒,为神。高宗为康王时,避金兵,走钜鹿,马毙,冒雨独行,路值三岐,莫知所往。忽有白马在道,鞚驭乘之,驰至崔祠,马忽不见。但见祠马赭汗如雨,遂避宿祠中。梦神以杖击地,促其行。趋出门,马复在户,乘至斜桥,会耿仲南来迎,策马过涧,见水即化。视之,乃崔府君祠中泥马也。及即位,立祠报德,累朝崇奉异常。六月六日是其生辰,游人阗塞。
2
张岱《灵芝寺》诗:
3
项羽曾悲骓不逝,活马犹然如泥塑。
4
焉有泥马去如飞,等闲直至黄河渡。
5
一堆龙骨蜕厓前,迢递芒砀迷云路。
6
茕茕一介走亡人,身陷柏人脱然过。
7
建炎尚是小朝廷,百灵亦复加呵护。

钱 王 祠》

1
钱鏐,临安石鉴乡人,骁勇有谋略。壮而微,贩盐自活。
2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鏐为吴越王。有讽鏐拒梁命者,鏐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改其乡为临安县,军为锦衣军。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自昔游钓之所,尽蒙以锦绣,或树石至有封官爵者,旧贸盐担,亦裁锦韬之。
3
一邻媪九十馀,携壶泉迎于道左,鏐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别张蜀锦为广幄,以饮乡妇。年上八十者饮金爵,百岁者饮玉爵。鏐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曰:「玉节还乡兮挂锦衣,父老远近来相随。斗牛光起天无欺,吴越一王驷马归。」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宋熙宁间,苏子瞻守郡,请以龙山废祠妙音院者,改为表忠观以祀之。今废。明嘉靖三十九年,督抚胡宗宪建祠于灵芝寺址,塑三世五王像,春秋致祭,令其十九世孙德洪者守之。郡守陈柯重镌表忠观碑记于祠。
4
苏轼《表忠观碑记》:
5
熙宁十年十月戊子,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杭州军事臣言:「故越国王钱氏坟庙,及其父、祖、妃、夫人、子孙之坟,在钱塘者二十有六,在临安者十有一,皆芜秽不治,父老过之,有流涕者。谨按:故武肃王鏐,始以乡兵破走黄巢,名闻江淮。复以八都兵讨刘汉宏,并越州以奉董昌,而自居于杭。及昌以越叛,则诛昌而并越,尽有浙东西之地,传其子文穆王元瓘。至其孙忠献王仁佐,遂破李景兵而取福州。而仁佐之弟忠懿王俶又大出兵攻景,以迎周世宗之师,其后,卒以国入觐。三世四王,与五代相为终始。天下大乱,豪杰蜂起,方是时,以数州之地盗名字者不可胜数,既覆其族,延及于无辜之民,罔有孑遗。而吴越地方千里,带甲十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于天下,然终不失臣节,贡献相望于道。是以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舞之声相闻,至于今不废。其有德于斯民甚厚。皇帝受命,四方僭乱,以次削平。西蜀江南,负其险远,兵至城下,力屈势穷,然后束手。而河东刘氏百战守死,以抗王师,积骸为城,洒血为池,竭天下之力,仅乃克之。独吴越不待告命,封府库,籍郡县,请吏于朝,视去国如传舍,其有功于朝廷甚大。昔窦融以河西归汉,光武诏右扶风修其父祖坟茔,祀以太牢。今钱氏功德殆过于融,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臣愿以龙山废佛寺曰妙音院者为观,使钱氏之孙为道士曰自然者居之。凡坟庙之在钱塘者,以付自然。其在临安者,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岁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县令亟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几永终不堕,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臣昧死以闻。」制曰:
6
可。其妙音院赐改名表忠观。
7
铭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笃生异人,绝类离群。奋挺大呼,从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强弩射潮,江海为东。杀宏诛昌,奄在吴越。金券玉册,虎符龙节。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岛蛮。
8
岁时归休,以燕父老。晔如神人,玉带球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贝南金。五胡昏乱,罔堪托国。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获所归,弗谋弗咨。先王之志,我维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孙千亿。帝谓守臣,治其祠坟。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龙山之阳,岿焉斯宫。匪私于钱,惟以劝忠。非忠无君,非孝无亲。凡百有位,视此刻文。
9
张岱《钱王祠》诗:
10
扼定东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
11
英雄球马朝天子,带砺山河拥冕旒。
12
大树千株被锦绂,钱塘万弩射潮头。
13
五胡纷扰中华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14
又《钱王祠柱铭》:
15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16
志在顺天,求真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

净 慈 寺》

1
净慈寺,周显德元年钱王俶建,号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居之。潜尝欲向王求金铸十八阿罗汉,未白也。王忽夜梦十八巨人随行。翌日,道潜以请,王异而许之,始作罗汉堂。宋建隆初,禅师延寿以佛祖大意,经纶正宗,撰《宗镜录》一百卷,遂作宗镜堂。熙宁中,郡守陈襄延僧宗本居之。岁旱,湖水尽涸。寺西隅甘泉出,有金色鳗鱼游焉,因凿井,寺僧千馀人饮之不竭,名曰圆照井。南渡时,毁而复建,僧道容鸠工五岁始成。塑五百阿罗汉,以田字殿贮之。绍兴九年,改赐净慈报恩光化寺额。复毁。孝宗时,一僧募缘修殿,日餍酒肉而返,寺僧问其所募钱几何,曰:「尽饱腹中矣。」募化三年,簿上布施金钱,一一开载明白。一日,大喊街头曰:「吾造殿矣。」复置酒肴,大醉市中,揠喉大呕,撒地皆成黄金,众缘自是毕集,而寺遂落成。僧名济颠。识者曰:「是即永明后身也。」嘉泰间,复毁,再建于嘉定三年。寺故闳大,甲于湖山。翰林程珌记之,有「湿红映地,飞翠侵霄,檐转鸾翎,阶排雁齿。星垂珠网,宝殿洞乎琉璃;日耀璇题,金椽耸乎玳瑁」之语。时宰官建议,以京辅佛寺推次甲乙,尊表五山,为诸刹纲领,而净慈与焉。先是,寺僧艰汲,担水湖滨。绍定四年,僧法薰以锡杖扣殿前地,出泉二派,濉为双井,水得无缺。淳佑十年,建千佛阁,理宗书「华严法界正偏知阁」八字赐之。元季,湖寺尽毁,而兹寺独存。明洪武间毁,僧法净重建。正统间复毁,僧宗妙复建。万历二十年,司礼监孙隆重修,铸铁鼎,葺钟楼,构井亭,架掉楔。永乐间,建文帝隐遁于此,寺中有其遗像,状貌魁伟,迥异常人。
2
袁宏道《莲花洞小记》:
3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六桥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余常谓吴山南屏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近若宋氏园享,皆搜得者。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搜出者甚多。噫,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4
王思任《净慈寺》诗:
5
净寺何年出,西湖长翠微。佛雄香较细,云饱绿交肥。
6
岩竹支僧阁,泉花蹴客衣。酒家莲叶上,鸥鹭往来飞。

小 蓬 莱》

1
小蓬莱在雷峰塔右,宋内侍甘升园也。奇峰如云,古木蓊蔚,理宗常临幸。有御爱松,盖数百年物也。自古称为小蓬莱。石上有宋刻「青云岩」、「鳌峰」等字。今为黄贞父先生读书之地,改名「寓林」,题其石为「奔云」。余谓「奔云」得其情,未得其理。石如滇茶一朵,风雨落之,半入泥土,花瓣棱棱,三四层折。人走其中,如蝶入花心,无须不缀。色黝黑如英石,而苔藓之古,如商彝周鼎入土千年,青绿彻骨也。贞父先生为文章宗匠,门人数百人。一时知名士,无不出其门下者。余幼时从大父访先生。先生面黧黑,多髭须,毛颊,河目海口,眉棱鼻梁,张口多笑。交际酬酢,八面应之。耳聆客言,目睹来牍,手书回札,口嘱傒奴,杂沓于前,未尝少错。客至,无贵贱,便肉、便饭食之,夜即与同榻。余一书记往,颇秽恶,先生寝食之无异也。天启丙寅,余至寓林,亭榭倾圮,堂中窀先生遗蜕,不胜人琴之感。今当丁酉,再至其地,墙围俱倒,竟成瓦砾之场。余欲筑室于此,以为东坡先生专祠,往鬻其地,而主人不肯。但林木俱无,苔藓尽剥。「奔云」一石,亦残缺失次,十去其五。数年之后,必鞠为茂草,荡为冷烟矣。菊水桃源,付之一想。
2
张岱《小蓬莱奔云石》诗:
3
滇茶初著花,忽为风雨落。簇簇起波棱,层层界轮廓。
4
如蝶缀花心,步步堪咀嚼。薜萝杂松楸,阴翳罩轻幕。
5
色同黑漆古,苔斑解竹箨。土绣鼎彝文,翡翠兼丹雘。
6
雕琢真鬼工,仍然归浑朴。须得十年许,解衣恣盘礴。
7
况遇主人贤,胸中有丘壑。此石是寒山,吾语尔能诺。

雷 峰 塔》

1
雷峰者,南屏山之支麓也。穹窿回映,旧名中峰,亦名回峰。宋有雷就者居之,故名雷峰。吴越王于此建塔,始以十三级为准,拟高千尺。后财力不敷,止建七级。古称王妃塔。元末失火,仅存塔心。雷峰夕照,遂为西湖十景之一。曾见李长蘅题画有云:「吾友闻子将尝言:『湖上两浮屠,保俶如美人,雷峰如老衲。』予极赏之。辛亥在小筑,与沈方回池上看荷花,辄作一诗,中有句云:『雷峰倚天如醉翁』。严印持见之,跃然曰:『子将老衲不如子醉翁,尤得其情态也。』盖余在湖上山楼,朝夕与雷峰相对,而暮山紫气,此翁颓然其间,尤为醉心。然予诗落句云:『此翁情淡如烟水。』则未尝不以子将老衲之言为宗耳。癸丑十月醉后题。」
2
林逋《雷峰》诗:
3
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林见,秋涛隔岸闻。
4
长松标古翠,疏竹动微薰。自爱苏门啸,怀贤事不群。
5
张岱《雷峰塔》诗:
6
闻子状雷峰,老僧挂偏裻。日日看西湖,一生看不足。
7
时有薰风至,西湖是酒床。醉翁潦倒立,一口吸西江。
8
惨淡一雷峰,如何擅夕照。遍体是烟霞,掀髯复长啸。
9
怪石集南屏,寓林为其窟。岂是米襄阳,端严具袍笏。

包 衙 庄》

1
西湖之船有楼,实包副使涵所创为之。大小三号:头号置歌筵,储歌童;次载书画;再次偫美人。涵老以声伎非侍妾比,仿石季伦、宋子京家法,都令见客。常靓妆走马,媻姗勃窣,穿柳过之,以为笑乐。明槛绮疏,曼讴其下,擫龠弹筝,声如莺试。客至,则歌童演剧,队舞鼓吹,无不绝伦。
2
乘兴一出,住必浃旬,观者相逐,问其所止。南园在雷峰塔下,北园在飞来峰下。两地皆石薮,积牒磊砢,无非奇峭。但亦借作溪涧桥梁,不于山上叠山,大有文理。大厅以拱斗抬梁,偷其中间四柱,队舞狮子甚畅。北园作八卦房,园亭如规,分作八格,形如扇面。当其狭处,横亘一床,帐前后开合,下里帐则床向外,下外帐则床向内。涵老居其中,扃上开明窗,焚香倚枕,则八床面面皆出。穷奢极欲,老于西湖者二十年。金谷、郿坞,著一毫寒俭不得,索性繁华到底,亦杭州人所谓「左右是左右」也。西湖大家何所不有,西子有时亦贮金屋。咄咄书空,则穷措大耳。
3
陈函辉《南屏包庄》诗:
4
独创楼船水上行,一天夜气识金银。
5
歌喉裂石惊鱼鸟,灯火分光入藻苹。
6
潇洒西园出声伎,豪华金谷集文人。
7
自来寂寞皆唐突,虽是逋仙亦恨贫。

南 高 峰》

1
南高峰在南北诸山之界,羊肠佶屈,松篁葱蒨,非芒鞋布袜,努策支筇,不可陟也。塔居峰顶,晋天福间建,崇宁、乾道两度重修。元季毁。旧七级,今存三级。塔中四望,则东瞰平芜,烟销日出,尽湖中之景。南俯大江,波涛洄洑,舟楫隐见杳霭间。西接岩窦,怪石翔舞,洞穴邃密。其侧有瑞应像,巧若鬼工。北瞩陵阜,陂陀曼延,箭枥丛出,麰麦连云。山椒巨石屹如峨冠者,名先照坛,相传道者镇魔处。峰顶有钵盂潭、颖川泉,大旱不涸,大雨不盈。潭侧有白龙洞。
2
道隐《南高峰》诗:
3
南北高峰两郁葱,朝朝滃浡海烟封。
4
极颠螺髻飞云栈,半岭峨冠怪石供。
5
三级浮屠巢老鹘,一泓清水豢痴龙。
6
倘思济胜烦携具,布袜芒鞋策短筇。

烟霞石屋》

1
由太子湾南折而上为石屋岭。过岭为大仁禅寺,寺左为烟霞石屋。屋高厂虚明,行迤二丈六尺,状如轩榭,可布几筵。洞上周镌罗汉五百十六身。其底邃窄通幽,阴翳杏霭。侧有蝙蝠洞,蝙蝠大者如鸦,挂搭连牵,互衔其尾。粪作奇臭,古庙高梁,多受其累。会稽禹庙亦然。由山椒右旋为新庵,王子安亹、陈章侯洪绶尝读书其中。余往访之,见石如飞来峰,初经洗出,洁不去肤,隽不伤骨,一洗杨髡凿佛之惨。峭壁奇峰,忽露生面,为之大快。建炎间,里人避兵其内,数千人皆获免。岭下有水乐洞,嘉泰间为杨郡王别圃。垒石筑亭,结构精雅。年久芜秽不治,水乐绝响。贾秋壑以厚直得之,命寺僧深求水乐所以兴废者,不得其说。一日,秋壑往游,俯睨旁听,悠然有会,曰:「谷虚而后能应,水激而后能响,今水潴其中,土壅其外,欲其发响,得乎?」亟命疏壅导潴,有声从洞涧出,节奏自然。二百年胜概,一日始复。乃筑亭,以所得东坡真迹,刻置其上。
2
苏轼《水乐洞小记》:
3
钱塘东南有水乐洞,泉流岩中,皆自然宫商。又自灵隐、下天竺而上,至上天竺,溪行两山间,巨石磊磊如牛羊,其声空砻然,真若钟鼓,乃知庄生所谓天籁,盖无在不有也。
4
袁宏道《烟霞洞小记》:
5
烟霞洞,亦古亦幽,凉沁入骨,乳汁涔涔下。石屋虚明开朗,如一片云,欹侧而立,又如轩榭,可布几筵。余凡两过石屋,为佣奴所据,嘈杂若市,俱不得意而归。
6
张京元《石屋小记》:
7
石屋寺,寺卑下无可观。岩下石龛,方广十笏,遂以屋称。屋内,好事者置一石榻,可坐。四旁刻石像如傀儡,殊不雅驯。想以幽僻得名耳。出石屋西,上下山坡夹道皆丛桂,秋时著花,香闻数十里,堪称金粟世界。
8
又《烟霞寺小记》:
9
烟霞寺在山上,亦荒落,系中贵孙隆易创,颇新整。殿后开宕取土,石骨尽出,巉峭可观。由殿右稍上两三盘,经象鼻峰东折数十武,为烟霞洞。洞外小亭踞之,望钱塘如带。
10
李流芳《题烟霞春洞画》:
11
从烟霞寺山门下眺,林壑窈窕,非复人境。李花时尤奇,真琼林瑶岛也。犹记与闲孟、无际,自法相寺至烟霞洞,小憩亭子,渴甚,无从得酒。见两伧父携榼至,闲孟口流涎,遽从乞饮,伧父不顾。予辈大怪。偶见梁间恶诗书一板上,乃抉而掷之。伧父跄踉而走。念此辄喷饭不已也。

高 丽 寺》

1
高丽寺本名慧因寺,后唐天成二年,吴越钱武肃王建也。
2
宋元丰八年,高丽国王子僧统义天入贡,因请净源法师学贤首教。元佑二年,以金书汉译《华严经》三百部入寺,施金建华严大阁藏塔以尊崇之。元佑四年,统义天以祭奠净源为名,兼进金塔二座。杭州刺史苏轼疏言:「外夷不可使屡入中国,以疏边防,金塔宜却弗受。」神宗从之。元延佑四年,高丽沈王奉诏进香幡经于此。至正末毁。洪武初重葺。俗称高丽寺。础石精工,藏轮宏丽,两山所无。万历间,僧如通重修。余少时从先宜人至寺烧香,出钱三百,命舆人推转轮藏,轮转呀呀,如鼓吹初作。后旋转熟滑,藏轮如飞,推者莫及。

法 相 寺》

1
法相寺俗称长耳相。后唐时,有僧法真,有异相,耳长九寸,上过于顶,下可结颐,号长耳和尚。天成二年,自天台国清寒岩来游,钱武肃王待以宾礼,居法相院。至宋乾佑四年正月六日,无疾,坐方丈,集徒众,沐浴,趺跏而逝。弟子辈漆其真身,供佛龛,谓是定光佛后身。妇女祈求子嗣者,悬幡设供无虚日。以此法相名著一时。寺后有锡杖泉,水盆活石。僧厨香洁,斋供精良。寺前茭白笋,其嫩如玉,其香如兰,入口甘芳,天下无比。然须在新秋八月,余时不能也。
2
袁宏道《法相寺拜长耳和尚肉身戏题》:
3
轮相居然足,漆光与鉴新。神魂知也未,爪齿幻耶真。
4
古董休疑容,庄严不待人。饶他金与石,到此亦成尘。
5
徐渭《法相寺看活石》:
6
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待还。
7
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莫怪掩斜日,明朝恐未闲。
8
张京元《法相寺小记》:
9
法相寺不甚丽,而香火骈集。定光禅师长耳遗蜕,妇人谒之,以为宜男,争摩顶腹,漆光可鉴。寺右数十武,度小桥,折而上,为锡杖泉。涓涓细流,虽大旱不竭。经流处,僧置一砂缸,挹注供爨。久之,水土锈结,蒲生其上,厚几数寸,竟不见缸质,因名蒲缸。倘可铲置研池炉足,古董家不秦汉不道矣。
10
李流芳《题法相山亭画》:
11
去年在法相,有送友人诗云:「十年法相松间寺,此日淹留却共君。忽忽送君无长物,半间亭子一溪云。」时与方回、孟旸避暑竹阁,连夜风雨,泉声轰轰不绝。又有题扇头小景一诗:「夜半溪阁响,不知风雨歇。起视杳霭间,悠然见微月。」
12
一时会心,不知作何语。今日展此,亦自可思也。壬子十月大佛寺倚醉楼灯下题。

于 坟》

1
于坟。于少保公以再造功,受冤身死,被刑之日,阴霾翳天,行路踊叹。夫人流山海关,梦公曰:「吾形殊而魂不乱,独目无光明,借汝眼光见形于皇帝。」翌日,夫人丧其明。会奉天门灾,英庙临视,公形见火光中。上悯然念其忠,乃诏贷夫人归。又梦公还眼光,目复明也。公遗骸,都督陈逵密嘱瘗藏。继子冕请葬钱塘祖茔,得旨奉葬于此。成化二年,廷议始白。上遣行人马暶谕祭。其词略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以自持,为权奸之所害。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弘治七年赐谥曰「肃愍」,建祠曰「旌功」。万历十八年,改谥「忠肃」。四十二年,御使杨鹤为公增廓祠宇,庙貌巍焕,属云间陈继儒作碑记之。碑曰:「大抵忠臣为国,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之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贤之闷。黄河之排山倒海,是其敢也;即能伏流地中万三千里,又能千里一曲,是其闷也。昔者土木之变,裕陵北狩,公痛哭抗疏,止南迁之议,召勤王之师。卤拥帝至大同,至宣府,至京城下,皆登城谢曰:『赖天地宗社之灵,国有君矣。』此一见《左传》:楚人伏兵车,执宋公以伐宋。公子目夷令宋人应之曰: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矣。楚人知虽执宋公,犹不得宋国,于是释宋公。又一见《廉颇传》:秦王逼赵王会渑池。廉颇送至境曰:『王行,度道里会遇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又再见《王旦传》:契丹犯边,帝幸澶州。旦曰:『十日之内,未有捷报,当何如?』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三者,公读书得力处也。由前言之,公为宋之目夷;由后言之,公不为廉颇、旦,何也?呜呼!茂陵之立而复废,废而后当立,谁不知之?公之识,岂出王直、李侃、朱英下?又岂出钟同、章纶下?盖公相时度势,有不当言者,有不必言者。当裕陵在卤,茂陵在储,拒父则卫辄,迎父则高宗,战不可,和不可,无一而可。为制卤地,此不当言也。裕陵既返,见济薨,郕王病,天人攸归,非裕陵而谁?又非茂陵而谁?明率百官,朝请复辟,直以遵晦待时耳,此不必言也。若徐有贞、曹、石夺门之举,乃变局,非正局;乃劫局,非迟局;乃纵横家局,非社稷大臣局也。或曰:盍去诸?呜呼!公何可去也。公在则裕陵安,而茂陵亦安。若公诤之,而公去之,则南宫之锢,不将烛影斧声乎?东宫之废后,不将宋之德昭乎?公虽欲调郕王之兄弟,而实密护吾君之父子,乃知回銮,公功;其他日得以复辟,公功也;复储亦公功也。人能见所见,而不能见所不见。能见者,豪杰之敢;不能见者,圣贤之闷。敢于任死,而闷于暴君,公真古大臣之用心也哉!」公祠既盛,而四方之祈梦至者接踵,而答如响。
2
王思任《吊于忠肃祠》诗:
3
涕割西湖水,于坟望岳坟。孤烟埋碧血,太白黯妖氛。
4
社稷留还我,头颅掷与君。南城得意骨,何处暮杨闻。
5
一派笙歌地,千秋寒食朝。白云心浩浩,黄叶泪萧萧。
6
天柱擎鸿社,人生付鹿蕉。北邙今古讳,几突丽山椒。
7
张溥《吊于忠肃》诗:
8
栝柏风严辞月明,至今两袖识书生。
9
青山魂魄分夷夏,白日须眉见太平。
10
一死钱塘潮尚怒,孤坟岳渚水同清。
11
莫言软美人如土,夜夜天河望帝京。
12
张岱《于少保祠》诗:
13
平生有力济危川,百二山河去复旋。
14
宗泽死心援北狩,李纲痛哭止南迁。
15
渑池立子还无日,社稷呼君别有天。
16
复辟南宫岂是夺,借公一死取貂蝉。
17
社稷存亡股掌中,反因罪案见精忠。
18
以君孤注忧王旦,分我杯羹归太公。
19
但使庐陵存外邸,自知冕服返桐宫。
20
属镂赐死非君意,曾道于谦实有功。
21
杨鹤《于坟华表柱铭》:
22
赤手挽银河,君自大名垂宇宙。
23
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
24
又《正祠柱铭》:
25
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夜雪。
26
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伤心两地风波。
27
董其昌《于少保祠柱铭》:
28
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
29
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青白在人间。
30
张岱《于少保柱铭》:
31
宋室无谋,岁输卤数万币,和议既成,安得两宫归朔漠。
32
汉家斗智,幸分我一杯羹,挟求非计,不劳三寸返新丰。
33
张岱《定香桥小记》:
34
甲戌十月,携楚生住不系园看红叶。至定香桥,客不期而至者八人:南京曾波臣,东阳赵纯卿,金坛彭天锡,诸暨陈章侯,杭州杨与民、陆九、罗三,女伶陈素芝。余留饮。章侯携缣素为纯卿画古佛,波臣为纯卿写照,杨与民弹三弦子,罗三唱曲,陆九吹箫。与民复出寸许紫檀界尺,据小梧,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使人绝倒。是夜,彭天锡与罗三、与民串本腔戏,妙绝;与楚生、素芝串调腔戏,又复妙绝。章侯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纯卿笑曰:「恨弟无一长,以侑兄辈酒。」余曰:「唐装将军旻居丧,请吴道子画天宫壁度亡母。道子曰:『将军为我舞剑一回,庶因猛厉以通幽冥。』旻脱縗衣,缠结,上马驰骤,挥剑入云,高十数丈,若电光下射,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惊栗。道子奋袂如风,画壁立就。章侯为纯卿画佛,而纯卿舞剑,正今日事也。」纯卿跳身起,取其竹节鞭,重三十斤,作胡旋舞数缠,大噱而罢。

风 篁 岭》

1
风篁岭,多苍筤筿簜,风韵凄清。至此,林壑深沉,迥出尘表。流淙活活,自龙井而下,四时不绝。岭故丛薄荒密。
2
元丰中,僧辨才淬治洁楚,名曰「风篁岭」。苏子瞻访辨才于龙井,送至岭上,左右惊曰:「远公过虎溪矣。」辨才笑曰:
3
「杜子有云: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遂造亭岭上,名曰「过溪」,亦曰「二老」。子瞻记之,诗云:「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土争挽留。去如龙出水,雷雨卷潭秋。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
4
此生暂寄寓,常恐名实浮。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过虎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
5
李流芳《风篁岭》诗:
6
林壑深沉处,全凭筿簜迷。片云藏屋里,二老到云栖。
7
学士留龙井,远公过虎溪。烹来石岩白,翠色映玻璃。

龙 井》

1
南山上下有两龙井。上为老龙井,一泓寒碧,清冽异常,弃之丛薄间,无有过而问之者。其地产茶,遂为两山绝品。再上为天门,可通三竺。南为九溪,路通徐村,水出江干。其西为十八涧,路通月轮山,水出六和塔下。龙井本名延恩衍庆寺。唐乾佑二年,居民募缘改造为报国看经院。宋熙宁中,改寿圣院,东坡书额。绍兴三十一年,改广福院。淳佑六年,改龙井寺。元丰二年,辨才师自天竺归老于此,不复出,与苏子瞻、赵阅道友善。后人建三贤阁祀之,岁久寺圮。万历二十三年,司礼孙公重修,构亭轩,筑桥,锹浴龙池,创霖雨阁,焕然一新,游人骈集。

一 片 云》

1
神运石在龙井寺中,高六尺许,奇怪突兀,特立檐下。有木香一架,穿绕窍窦,蟠若龙蛇。正统十三年,中贵李德驻龙井。天旱,令力士淘之。初得铁牌二十四、玉佛一座、金银一锭,凿大宋元丰年号。后得此石,以八十人舁起之。上有「神运」二字,旁多款识,漶漫不可读,不知何代所镌,大约皆投龙以祈雨者也。风篁岭上有一片云石,高可丈许,青润玲珑,巧若镂刻。松磴盘屈,草莽间有石洞,堆砌工致巉岩。石后有片云亭,司礼孙公所构,设石棋枰于前,上镌「兴来临水敲残月,谈罢吟风倚片云」之句。游人倚徙,不忍遽去。
2
秦观《龙井题名记》:
3
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龙井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4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5
张京元《龙井小记》:
6
过风篁岭,是为龙井,即苏端明、米海岳与辨才往来处也。寺北向,门内外修竹琅琅。并在殿左,泉出石罅,甃小园池,下复为方池承之。池中各有巨鱼,而水无腥气。池淙淙下泻,绕寺门而出。小坐,与偕亭玩一片云石。山僧汲水供茗,泉味色俱清。僧容亦枯寂,视诸山迥异。
7
王稚登《龙井诗》:
8
深谷盘回入,灵泉觱沸流。隔林先作雨,到寺不胜秋。
9
古殿龙王在,空林鹿女游。一尊斜日下,独为古人留。
10
袁宏道《龙井》诗:
11
都说今龙井,幽奇逾昔时。路迂迷旧处,树古失名儿。
12
渴仰鸡苏佛,乱参玉版师。破筒分谷水,芟草出秦碑。
13
数盘行井上,百计引泉飞。画壁屯云族,红栏蚀水衣。
14
路香茶叶长,畦小药苗肥。宏也学苏子,辨才君是非。
15
张岱《龙井柱铭》:
16
夜壑泉归,渥洼能致千岩雨。
17
晓堂龙出,崖石皆为一片云。

九溪十八涧》

1
九溪在烟霞岭西,龙井山南。其水屈曲洄环,九折而出,故称九溪。其地径路崎岖,草木蔚秀,人烟旷绝,幽阒静悄,别有天地,自非人间。溪下为十八涧,地故深邃,即缁流非遗世绝俗者,不能久居。按志,涧内有李岩寺、宋阳和王梅园、梅花径等迹,今都湮没无存。而地复辽远,僻处江干,老于西湖者,各名胜地寻讨无遗,问及九溪十八涧,皆茫然不能置对。
2
李流芳《十八涧》诗:
3
己酉始至十八涧,与孟旸、无际同到徐村第一桥,饭于桥上。溪流淙然,山势回合,坐久不能去。予有诗云:「溪九涧十八,到处流活活。我来三月中,春山雨初歇。奔雷与飞霰,耳目两奇绝。悠然向溪坐,况对山嵯嵲。我欲参云栖,此中解脱法。善哉汪子言,闲心随水灭。」无际亦有和余诗,忘之矣。
URN: ctp:ws760005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5.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