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193 集部·总集类存目三

《卷193 集部·总集类存目三》[View] [Edit] [History]

1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三

集部四十六》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今文选》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孙鑛撰。有《孙月峰评经》,已著录。是编裒录明人之文,所选自罗玘至李维桢,凡三十一人。并撮其姓氏、爵里于卷前。其前七卷称《今文选》,后五卷称《续选》。观其自序,盖以李梦阳为宗,故明初诸人皆不之及焉。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三忠集》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郭惟贤撰。惟贤,晋江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乃惟贤官湖广巡抚时所编。
2
前有万历甲午自序,谓屈原,秭归人;孔明,南阳人;岳忠武虽起家汤阴而封鄂王,苗裔迄今在武、黄间。均以楚称,故合为一编。于《离骚》取朱子注,编为七卷;于《武侯集》兼取将苑、心书及杂文,编为三卷;于《忠武集》则取《金陀粹编》中家集十卷,汰其大半,编为四卷,其大篇关一时兴亡得丧者,多不见采。于三贤事状文章俱无可证核。惟贤一代名臣,此编则未为精善。盖一时书帕本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府滑稽》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邹迪光编。迪光有《郁仪楼集》,已著录。是书选周、秦迄于唐、宋寓言俳谐之文,故以滑稽为名。而正言庄论,时亦采入,为例已自不纯。或录全篇,或摘数语,亦漫无体例。又虽分文部、说部二目,而配隶实无定轨。如庄子《齐物论》,以「啮缺问于王倪」一段入文部,「罔两问景」一段入说部,「瞿鹊子」一段复入文部;「人间世匠石之齐」一段入文部,「南伯子葵」一段入说部。
2
「大宗师子祀子舆」一段入文部,「意而子见许由」一段入说部。其馀忽谓之文,忽谓之说,似此类者,不可枚举。其编次无绪可知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钓台集》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陈文焕编。文焕静菴,临川人。官严州府知府。是集成于万历丙子,因《钓台集》旧本,续以后来诗文,别无发凡起例之处。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诗宿》二十八卷内府藏本

1
刘一相编。一相维衡,长山人。万历丁丑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是编采周、秦、汉、魏、六朝、三唐之诗,区别差次,为部二十八,子目一百五十有四。陈隋以上诗体不甚异者都称古诗,惟以时代为序。唐则类以题分,人以诗分,诗以体分,亦张之象唐诗类苑》之流亚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翰墨选注》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旧本题屠隆撰。有《篇海类编》,已著录。是书皆历代尺牍,谬妄不可殚述。如前载汉晁错与友人索诗编《尺牍》一篇曰:「日外入芳圃,知骑气南游。
2
抱恨而返,所谓南山千万峰尽是相思情也。吟编久客左右,偶欲检点,敢请颁下,霜月更白,尚容渎寒往见,话前人工拙」云云,则其他可知矣。虽纵诞之士,不以学问名,然其陋不应至是。必书肆伪托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钜文》十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旧本题屠隆撰。是集杂选经传及古文词,分宏放、悲壮、奇古、闲适、庄严、绮丽六门,仅八十篇。以《考工记》、《檀弓》诸圣贤经典之文与稗官小说如《柳毅传》、《飞燕外传》等杂然并选,殊为谬诞。疑亦坊贾讬名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四六丛珠汇选》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明王明嶅编。明嶅字懋良,晋江人。万历己卯举人,官至宁波府通判。宋叶适所编《四六丛珠》凡四十卷,见于《千顷堂书目》,明时抄本尚存。
2
明嶅病其繁冗,因别为选录刊行。所分大目十一,子目数百,皆仍叶氏之旧。
3
然适原书所采,多录全文,今散见《永乐大典》中者,尚可考见其体例。明嶅乃随意刊削,仅存摘句。又不列标题,不署撰人名氏,一仿坊刻表联活套之式。
4
割裂破碎,遂致尽失其本来,亦可谓不善变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诗所》五十六卷通行本

1
臧懋循编。懋循有《负苞堂集》已著录。初,临朐冯惟讷辑上古至三代诸诗为《风雅广逸》,后又益以汉、魏迄于陈、隋诸诗,总名曰《古诗纪》。懋循是编,实据惟讷之书为稿本。惟讷书以诗隶人,以人隶代,源流本末,开卷灿然。
2
懋循无所见长,遂取其书而割裂之,分二十有三门:曰《郊祀歌辞》、曰《庙祀歌辞》、曰《燕射歌辞》、曰《鼓吹曲辞》、曰《横吹曲辞》、曰《相和歌辞》、曰《清商曲辞》、曰《舞曲歌辞》、曰《琴曲歌辞》、曰《古歌辞》、曰《杂曲歌辞》、曰《杂歌谣辞》、曰《古语古谚》、曰《古杂诗》、曰《四言古诗》、曰《五言古诗》、曰《六言古诗》、曰《七言古诗》、曰《杂言古诗》、曰《骚体古诗》、曰《阙文》、曰《璇玑图诗》、曰《杂歌诗》、曰《补遗》。颠倒瞀乱,茫无体例。且古诗之名本对近体而起,故沈、宋变律以后,编唐、宋诗者二体迥分。若陈、隋以前,无非古体,乃亦称曰几言古诗,于格调已为梼昧。中如《傅元有女篇》本乐府,而入之古诗;傅毅《冉冉孤生竹》一首本古诗,而入之歌曲者。不可仆数。又《诗纪》蒐采虽博,亦颇伤泛滥。故后来常熟冯舒有《匡谬》一书,颇中其病。懋循不能有所考订,而掇拾餖飣,以博相夸。又不分真伪,稗贩杂书以增之。甚至庾信诸赋以句杂七言亦复收入,尤为冗杂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所》四十七卷通行本

1
臧懋循编。凡十有四门:曰《古乐府》、曰《乐府系》、曰《三言四言古诗》、曰《五言古诗》、曰《七言古诗》、曰《杂体古诗》、曰《风体骚体古诗》、曰《五言律诗》、曰《七言律诗》、曰《五言排律》、曰《七言排律》、曰《五言绝句》、曰《七言绝句》、曰《阙文》。每门之内又各以题目类从,餖飣割裂,亦张之象唐诗类苑》之流也。每卷之首皆注前集二字,则当有后集,今未之见。
2
然大概可睹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词致录》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李天麟编。天麟,大兴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浙江。是集皆载词命之文,分制词、进奏、启札、祈告、杂著五门,中又各分子目。所采上自汉、晋,下迄于宋,颇胜明末之猥滥。然意主于剽剟词藻,仍餖飣之学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广广文选》二十三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周应治编。应治有《霞外麈谈》,已著录。嘉靖中,刘节尝编《广文选》,此又拾节之遗,故曰《广广文选》。犹之《反离骚》后有《反反离骚》,《非国语》后有《非非国语》也。其舛漏踳驳,与节书亦鲁卫之政。甚至《松柏歌》题曰齐王建,是「并共建住者客耶」一句亦未观也。《越绝书序》题周吴平,如据《论衡》及书末题词则平为后汉人,亦不得谓之周。如以为周人书,则当曰子贡、子胥,不得谓之吴平也。则其他可不问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江皋小筑集》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李元弼撰。元弼靖吾,广东人。万历中卜筑江皋,题为十景。集友朋唱和成编,而以所作诗稿附录焉。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顺则集》八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程文潞编。文潞希古,歙县人。是编成于万历壬午。辑程氏先世遗诗,自后唐程炳迄明程百教凡百有四人。但分时代,而皆不详其仕履,盖以别有谱牒在也。其称顺则者,以世业耕凿,取顺帝之则意尔。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埙篪音》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虞淳熙虞淳贞同撰。淳熙有《孝经集灵》,已著录。淳贞字僧孺,淳熙弟也。是集凡赋《溪上落花》诗一百五十首,又次韵沈嘉则杂咏一百二十首。又仿杜甫《同谷》七歌,淳熙作者命曰埙音,淳贞作者命曰篪音,原序称其《溪上落花》诗,伯仲皆一夜而就。大意欲夸多斗捷耳。不知一题衍至百馀首,即曹、刘、沈、谢亦不必工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韩文杜律》二卷内府藏本

1
郭正域编。正域有《批点考工记》,已著录。是编选录韩愈文一卷,杜甫七言律诗一卷,各为之评点,大抵明末猖狂之论。如谓佛骨表不知佛理之类,多不足与辨。所评杜诗,欲矫七子摹拟之弊,遂动以肥浊为诟病。是公安之骖乘,而竟陵之先鞭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频阳四先生集》四卷陕西巡抚采进本

1
刘兑编。始末未详。其编此书,则官富平县知县时也。所录为张紞、李宗枢、杨爵、孙丕扬四人诗文。有《云南机务抄黄》,有《周易辨录》,丕扬有《论学篇》,均已著录。宗枢字子西,号石叠。嘉靖癸未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四人皆富平人。富平古频阳地,故称频阳四先生。是集之编在万历甲申,于时丕扬方以右副都御史家居,兑以丕扬所作为四家之一,殊乖古人盖棺论定之义。明季标榜之习,大率如斯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明文徵》七十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何乔远编。乔远有《闽书》,已著录。是集以明代诗文分体编次,各体之中又复分类,自洪武迄崇祯初年。自序云:「国家之施设建立,士大夫之经营论著,悉具其中。下及于方外、闺秀,无不兼收并录。」然其稍伤冗滥,亦由于此。
2
其附时艺数篇,则《宋文鉴》例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评注八代文宗》八卷内府藏本

1
旧本题袁黄编。有《皇都水利》,已著录。是编取《文选》中之近于举业者,掇拾成书。有全删者,有节取数段者。舛谬百出,不能缕举。在坊刻中亦至陋之本。黄虽不以文章名,亦未必纰缪至是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钓台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杨束编。,建安人。官桐庐县知县。严光钓台诗文,弘治中严州府推官龚宏始辑录而未成,同知邝才乃续成十卷刊之。后新安程敏政为增补记文铭赞等六十馀篇。至万历四年,知府陈文焕又属教谕刘伯潮重编。万历十四年,束复删补以成此本。始末凡经五人,故体例颇不画一。所载碑记等既不尽存其年月,所载诸诗亦不尽著其原题。且其目则列卷一至卷四,而其书止有上下二卷。是篇第尚不能厘正,无论其他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嵩少集》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郑太原编。太原,潞安人。官登封县知县。初,嘉靖中浑源刘思温尝辑少林寺题咏碑刻为《少林古今录》。万历戊子太原因其旧本增入嵩岳、嵩麓诸寺诗文,故名之曰《嵩少集》。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辑选》六卷内府藏本

1
冯从吾编。从吾有《元儒考略》,已著录。是编所录古文,自春秋、秦、汉以迄宋、元,仅百馀篇,自谓皆至精者。然其大旨以近讲学者为主,不足尽文章之变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中原文献》二十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旧本题焦竑编。有《易筌》,已著录。是书分经集六卷,史集六卷,子集七卷,文集四卷,末附通考一卷。其自序云:「一切典故无当于制科者,概置弗录。」识见已陋。至首列《六经》,妄为删改。以为全书难穷,只揭大要,其谬更甚!竑虽耽于禅学,敢为异论。然在明人中尚属赅博,何至颠舛如是。殆书贾所伪托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三忠文选》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吴达可编。达可有《奏疏遗稿》,已著录。是编录嘉靖朝三谏臣之文,一周怡,一杨爵,一刘魁。怡《讷溪奏议》,爵《杨忠介集》,魁《省愆稿》,皆有本别行。达可为怡之门人,因并爵、魁所著汇而刻之。皆摘录梗概,故所存甚略。盖意在存其人,不在备其文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世玉集选》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孙楩编。汝良,丰城人。孙氏在丰城为望族,世有闻人。是编次其先世诗文,自明初国子监博士贞,讫嘉靖中泰州知州樾,凡二十四人。上卷为诗词赋,下卷为杂文。书成于万历辛卯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小孤山诗集》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陈恪编。克谨,鄞县人。万历壬辰进士。官宿松县知县。是编乃恪于弘治七年,因修小孤山庙落成偕寮友登半山亭,见古今题咏,惧其残剥不传,录而梓之。前绘山图。其所载诗,起南宋迄于明。盖就所见而录之,故寥寥特甚,不足以备考证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明文隽》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旧本题曰袁宏道精选,邱兆麟参补,陈继儒标旨,张鼐校阅,吴从光解释,陈万言汇评。盖坊间刻本,托宏道等以行。前有周宗建序,谓有志公车业者,其沈酣之无后,亦必非宗建语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明百家诗选》三十四卷通行本

1
朱之蕃编。之蕃有《奉使稿》,已著录。是编前有万历丙辰自序,称「锡山俞公宪殚生平之精力,搜罗四百馀家,编帙浩繁,难于广布。阅之几半载,始克卒业。因汰其七八,存仅二三。友人周时泰谬相许与,用广梓传。因人成事,良足自愧」云云。其标题称百家,而首卷所载名氏实三百一十八人,盖用王安石《唐百家诗》之例。惟以诗分体,而不以诗系人,与分家之说名实相迕。首列赋二卷,末附诗馀二卷,与编录之体亦乖。其去取尤漫无持择,非善本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凤山郑氏诗选》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曹学佺编。学佺有《易经通论》,已著录。是集乃所选郑孔道、郑大亨之诗也。孔道号一所,闽县人。官至云南兵备副使。所著有《一斋集》。大亨字慕塘,孔道从子。所著有《书种堂集》。学佺撰《八代诗选》,皆采录之。其元孙光裔,因即《八代诗选》所录,别刊此本。然卷首有崇祯己卯徐𤊹序,称:「孔道之孙惟嘉,命序简端。则刊版者光裔,编次者实惟嘉也。」闽县有凤凰山,郑氏聚族于是。题曰凤山,盖从所居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湛园杂咏》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米万锺撰。万锺友石,一字仲诏,宛平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太仆寺少卿。《明史文苑传》附见《董其昌传》中。尝构漫园、勺园,又构湛园、标园中佳胜为十八题。因裒集一时赋咏,类为此编。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百家论钞》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王思任编。思任季重,山阴人。万历乙未进士,官至江西九江道按察使佥事。是书所取皆有明一代议论之文。前有思任自序,曰:「宋不如唐,唐不如汉,汉不如三代,此文谈旧唾也。吾以为文章至明而始妙。」是何言欤!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谪仙楼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骆駸曾编。駸曾象先,武康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太平府西北二十五里采石江有牛渚矶。矶之东,谪仙楼在焉。以李白得名。又有白墓在府城东南二十里青山,而采石庚贤坊亦有后人所作衣冠墓。其地江山秀丽,称为胜迹。正德壬申,御史邝文博始集楼中题咏授梓。万历丙辰,駸曾巡按应天,复加续辑。凡文一卷,诗二卷,而以荣昌冷宗元所绘图冠之卷首。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音戊签》二百一卷、《闰馀》六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胡震亨编。震亨有《海盐县图经》,已著录。其所撰《唐音统签》凡一千二十七卷,以十干为纪。卷帙浩繁,均未锓版。国朝康熙乙丑,其孙成之、曾孙颀,始以戊签刊行,即此本也。盖当明末国初时,太仓、历下之摹古,与公安、竟陵之趋新,久而俱弊,遂相率而为宋诗。宋诗又弊,而冯舒、冯班之流乃尊昆体以攻江西,而晚唐之体遂盛。《戊签》二百一卷,所录皆晚唐之诗。《闰馀》六十四卷,所录皆南唐、吴越、闽国之诗。风会所趋,故及时先出尔。方其剞劂之始,尚欲相继刊布全书。故此集始于五百五十三卷,迄于八百一十七卷。编帙之数。尚仍《统签》之旧。迨御定《全唐诗》出,而诸签遂废。惟癸签仅有续刊,馀则缮录之本亦日传日减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清源文献》十二卷礼部尚书曹秀先家藏本

1
何炯编。,晋江人。官靖江县教谕。是集成于万历丁酉,皆录其郡人之诗文。前列爵里一卷。首曰寓贤,凡侨寓于泉者,自唐秦系至元王翰十二人。次曰溯贤,乃其身未家于是而子孙载族以徙者,为宋李昭玘、傅尧俞二人。次曰孕贤,则诞生其地及其父祖为泉人者,为宋王曾、韩琦、明邱浚三人。次曰郡贤,荐绅则自唐欧阳詹至明周训二百五人,藩王则宋陈洪进一人,武弁则明俞大猷、邓城二人,爵里疑误者宋段全等五人,布衣唐王毂等二十六人,闺秀三人,释子三人,女冠一人,羽士二人。凡诗赋杂文,悉加甄录,蒐采颇广。然如王曾、邱浚皆终身未至其地,而亦援以为重,未免失于限断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岭南文献》三十二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1
张邦翼编。邦翼,蕲州人。万历戊戌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副使。是集采粤中前哲之文,分类编次,先文后诗。起唐张九龄,迄于明之万历,凡二百六十馀人。于岭南诸集,搜辑颇广。然明人著作,百分之中几居其九焉。盖时弥近而所收弥滥,亦明季标榜之习气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𤪪清娱》四十八卷内府藏本

1
华国才编。国才鹤叟,长洲人。万历庚子举人。是书于诸选本类书中采摘其短章小品,故曰《清娱》。上起宋玉、荀卿,下迄于元。不分体裁,惟以时代为后先,间附小传及评语。观其见解,盖陈继儒一流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续文选》三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汤绍祖编。绍祖公孟,海盐人。东瓯王汤和裔也。是编成于万历壬寅,采自唐及明诗文以续《昭明》之书。然所录止唐人、明人,无五代、宋、金、辽、元。又明人惟取正、嘉后七子一派,而洪、永以来刘基、高启诸人仅录一二。盖恪守太仓、历下之门户,而又加甚焉。所分门目,一从《文选》。惟赋阙京都、郊祀、耕耤三类,而易江海为山海。物色一门谓《昭明》惟取天文,殊似未该,今用广之是也。然王世贞《竹林七贤图赋》谓之物色,则亦孰非物色乎?卢楠寿、成皋王赋入志,徐祯卿《反反离骚》入论文,是何体例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梁园风雅》二十七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赵彦复编。彦复微生,杞县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
2
是编选中州之诗凡九家。李梦阳五卷,何景明五卷,王廷相一卷,孟洋一卷,薛蕙二卷,高叔嗣二卷,刘绘一卷,张九一三卷,谢榛五卷,而彦复诗一卷附焉。
3
李、薛皆秦产,以梦阳祖籍扶沟,蕙祖籍偃师,遂并阑入。谢榛本临清人,以游迹偶至,遂强为流寓。以是为例,今古诗人其可以攀附者强半矣,又何止是三人乎。梁王兔园仅汉时一别馆,取以概名中州之诗,尤无谓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尺牍隽言》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陈臣忠编。臣忠景周,莆田人。万历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是书摘录古人书牍,自周、秦讫于宋、元。各为点论,以朱墨版印之。去取既乏鉴裁,评论亦无可采。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论元箸》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傅振商编。振商有《杜诗分类》,已著录。是编乃万历壬子振商巡按直隶时所刊。杂采战国至唐、宋之文,多窜易篇名,强题曰论。如庄子之《齐物论》本以物论二字相属,乃摘取加以论名,尚可曰沿刘勰之误。至淮南子《汜论训》亦割去训字,题曰《汜论》。韩愈《原道》、《原毁》则加一论字曰《原道论》、《原毁论》。《张中丞传后叙》亦改曰《张中丞传后论》。其乖谬率皆类此,则其书可不必问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缉玉录》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傅振商撰。是编乃其为御史时巡按关陇,即其所历山川名胜,各裒辑其题咏,共为一编。皆明人之作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蜀藻幽胜集》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傅振商编。蜀虽僻处一隅,而自汉、晋以来,文章为盛。宋庆元中有程遇孙等《成都文类》,明嘉靖又有周复俊全蜀艺文志》。蒐罗赅备,业已巨细兼登,菁华毕萃。振商此集,采掇十一,分为二十五类,去取颇无条理。盖当时书帕之本,不足以言别裁也。后有振商自跋,以《秦蜀幽胜录》标题。又有「留滞秦川,披寻旧简,秦蜀幽文,几无剩采」之语。盖原刻尚有《秦藻幽胜集》合为一编,此本佚其半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四家诗选》四卷内府藏本

1
傅振商编。是集选顾起元、焦竑、郭正域、叶向高四人之诗,人各一卷,盖崇祯元年为南京兵部侍郎时所刻,亦书帕本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岭南文献补遗》六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1
杨瞿崃编。瞿崃有《易互》,已著录。先是,广东提学张邦翼撰《岭南文献》三十二卷。瞿崃继为提学,复辑是书。自序谓张刻详于人,补则详于事理,必其事与理关切者,纂而补之。有文无诗,亦略分体。中间又自分理类、事类等目,间缀评语。盖与张本同为采选岭南之文,而用意则各有在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豳风概》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蒋如苹编。如苹有《万历容城县志》,已著录。是集乃其官邠州知州时采历代歌诗之有关于风土者,汇为一编,刻于万历戊申。凡七十馀篇,首冠以《豳风七月》之诗。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渎编》二十三卷通行本

1
王志坚撰。志坚有《读史商语》,已著录。是编乃其督学湖广时所选唐宋八家古文。凡诸集中稍涉俳偶者,皆不采录。以志坚别有《四六法海》一书,登载骈体故也。其曰渎编者,取刘熙释名渎者独也,独出其所而注于海之义。盖以八家为正派,馀为支流。故所选历代之文,别名澜编云。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俪》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陈翼飞编。翼飞有《慧阁诗》,已著录。是书所录,自汉及唐皆以骈俪为主,略依《文选》之例。惟不载诗,与《文选》稍异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天籁集》二卷庶吉士戴震家藏本

1
释无相编。无相始末未详。是集成于万历己酉,所录皆宋以前不工文者之诗。如《易水歌》、《黄台瓜词》之类。序称:「诗以道性情。后世雕绘字句,嚣争宗派,于所谓诗言志者无当也。孔圣删诗,多取委巷歌谣,毋乃不工于文者反能直抒性情为风雅正轨乎」云云。殆为明季风气而言,然矫枉过直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诗归》五十一卷内府藏本

1
锺惺谭元春同编。有《诗经图史合考》,元春有《岳归堂诗集》,均已著录。是书凡古诗十五卷,唐诗三十六卷。大旨以纤诡幽涉为宗,点逗一二新隽字句,矜为元妙。又力排选诗惜群之说,于连篇之诗随意割裂,古来诗法于是尽亡。至于古诗字句,多随意窜改。顾炎武日知录》曰:「近日盛行《诗归》一书,尤为妄诞。魏文帝《短歌行》:『长吟永叹,思我圣考。』圣考谓其父武帝也,改为圣老,评之曰:『圣老字奇。』」《旧唐书》载李泌对肃宗言:「天后有四子。长曰太子宏,天后方图称制,乃鸩杀之,以雍王贤为太子。贤自知不免,与二弟日侍父母之侧,不敢明言。乃作《黄台瓜词》,使乐工歌之。其词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其言四摘者,以况四子也。以为非四所能尽,改为摘绝。高棅唐诗品汇》载此诗,已作摘绝,则非惺之所改,然惺因仍误本,是亦其失。故仍存炎武之说。此皆不考古而肆臆之说,岂非小人而无忌惮者哉!朱彝尊诗话》谓是书乃其乡人托名。今观二人所作,其门径不过如是,殆彝尊曲为之词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明诗归》十卷、《补遗》一卷内府藏本

1
旧本题明锺惺谭元春编,其邑人王汝南校刊。汝南又为之补缀。凡评语称锺曰、谭曰者,其原本。称补曰者,汝南所加也。然所录如钱秉镫《南从纪事》诗,首称「皇帝十四载,仲冬月上弦」,是崇祯辛巳岁也。考锺惺殁于天启乙丑,元春亦以崇祯辛未旅卒,何从得秉镫辛巳之诗而评之?王士祯池北偶谈》称:「坊间有《明诗归》,鄙俚可笑,托名竟陵。」盖前人已知其伪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名媛诗归》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1
旧本题锺惺编。取古今宫闺篇什,裒辑成书,与所撰《古唐诗归》并行。
2
其间真伪杂出,尤足炫惑后学。王士祯居易录》亦以为坊贾所托名。今观书首有书坊识语,称「《名媛诗》未经刊行,特觅秘本,精刻详订」云云。核其所言,其不出惺手明甚。然亦足见竟陵流弊,如报雠之变为行劫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周文归》二十卷内府藏本

1
锺惺编。其书删节《三礼》、《尔雅》、《家语》、《三传》、《国语》、《楚词》、《逸周书》共为一编,以时文之法评点之。明末士习,轻佻放诞,至敢于刊削圣经,亦可谓悍然不顾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宋文归》二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锺惺编。宋文多朴实,而惺以纤巧之法选之,以佻薄之语评之。是为南辕而北辙,其去取之得失可以不必问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合评选诗》七卷内府藏本

1
凌蒙初编。蒙初有《圣门传诗嫡冢》,已著录。是编全录《文选》诸诗,而杂采各家评语附于上方,以朱墨版印之。所采惟锺、谭为多,圈点则一依郭正域本,其宗旨可以概见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陶韦合集》十八卷内府藏本

1
凌蒙初编。是书前有蒙初题词曰:「从来以继陶者莫如左司,而两集无合刻者。合之自何观察露始。余游白门,以其刻见示。」又曰:「诸家之评其诗者,陶则宋人独详,韦则近世亦复不少。其丹铅杂见,不能适于一。斟酎其间,则余窃有取焉尔。」然则合刻者何露,其评则蒙初所定也。版用朱墨二色,刊刻颇工,而所评率无足取。陶集八卷,前有焦竑序,指为昭明太子之旧本。考是集自阳休之重定之后,昭明本不传久矣。宋人不得见,而竑乃得见之耶?万历以后,士大夫务为诞伪,例皆如此,不足深怪。韦集末附桂天祥评曰:「苏州古诗,冲雅极高。律诗闲澹,然不古矣。」其说故为大言,不知所谓古者,定当何似,亦明季习气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八代文钞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李宾编。烟客,梁山人。是编首列文家姓氏,起屈原至明锺惺,凡九十有二人。别无卷目。序云:「文之为物,善行而数变。东西京而下,由晋、唐历宋迄明,宗工钜匠,在在可数。暇日遴撮诸家之胜,别为一集,以便披览。而以屈、宋冠之,此文人之宗祖也。」按《汉志》,词赋首屈原、宋玉。《隋志》,集部首荀况、宋玉。宾所采录,惟取有集者删之,故托始二人。然文章不止词赋,以二人为宗祖,则未免失词。且所选明代十七人中,如袁宏道、锺惺,亦未能抗行古之作者。其去取殆不足凭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晋安风雅》十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徐熥编。有《幔亭诗集》,已著录。是编辑福州一府之诗。其曰晋安者,福州在晋时为晋安郡也,所录起洪武迄万历,得二百六十四人。诗以体分,姓氏下各载其里居出处及所著作,并以右某朝若干人列数于左。其例多仿高棅《品汇》。惟闺秀一类,另立妓女以别薰莸,为小异云。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闽南唐雅》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徐𤊹编。费道用杨德周等补之。德周序言之甚明,而卷首题名乃称道用辑、德周订,而𤊹校之。殆𤊹为闽人,而道用德周皆闽令,故让善于二人也。所录皆闽中有唐一代之诗,自薛令之以下得四十人。是时胡震亨唐音统签》已出,钞合较易,故所载颇详。然秦系、周朴、韩偓,其人既一时流寓,其诗又不关于闽地,一概录之,未免借材之诮也,𤊹有《榕阴新检》,德周有《澹圃芋纪》,皆已著录。道用暗如,石阡人,官福清县知县。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逸书》三十卷原任工部侍郎李友棠家藏本

1
潘基庆编。基庆良耜,松江人。万历戊午贡生。是集名为逸书,而实皆习见。如《阴符》、《素问》、《逸周书》、《山海经》之类,已为不伦。甚至《周礼考工记》、《尔雅》、《释地释天》,列在学官,亦称古逸,不亦傎乎。其分神、妙、奥、闳、丽、特、纤、希、迅、奇、幻、疏、夷、逸、蒨、恣十六品,每品又各分内外,随意标目,尤为无所取义。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秦汉鸿文》二十五卷内府藏本

1
顾锡畴编。锡畴有《纲鉴正史约》,已著录。是编凡秦文五卷,汉文二十卷。秦文首录《战国策》,而《楚辞》之《卜居》、《渔父》皆在焉。汉文亦仅采前、后《汉书》。所录评论,惟锺惺为最多。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六朝声偶删补》七卷内府藏本

1
邵一儒编。一儒仲鲁,海阳人。是书成于万历庚申之九月。时廷议以万历四十八年八月以后为泰昌元年,故其序以泰昌纪元也。初,徐献忠有《六朝声偶》,大致本杨慎五言律祖》而广之。此又因献忠之本重为删补。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蔡氏九贤全书》九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蔡鵾编。元定十五世孙也。自元定之父,及元定之子,孙凡九人。各载其遗诗,而略纪其生平梗概。惟蔡发一卷,所载皆形家之言,不应列之诗集。前有俞德光序,以伏羲孔子比诸蔡,尤妄之甚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奕世文集》十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萧自开编。自开,万安人。由荫生官詹事府主簿。是编辑其先世文集五种。
2
凡《二休居士集》一卷,萧缵撰。《石岩山房集》四卷,萧乾元撰。《小石集》二卷,萧旸撰。《修业堂集》五卷,萧廪撰。《复菴集》四卷,萧中行撰。每集之后,各附以志铭传赞之属。缵字昌绪,癸卯举人,官潜江县知县。乾元字必充,弘治己未进士,官云南金腾兵备副使。旸字惟宾,嘉靖壬午举人。官零陵县知县。廪字可发,号兑嵎,嘉靖乙丑进士,官兵部右侍郎。中行字复菴,太学生,即自开父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汉魏名家无卷数,通行本

1
汪士贤编。士贤,徽州人。是编所录,自汉董仲舒迄周庾信,凡二十二集。
2
刊于万历中,在张溥《百三家集》之前,与张燮七十二家互相出入。中又有题吕兆僖、焦竑、程荣校者,则非士贤一人所手定也。中如《谢惠连集》,以《南史》本传为李焘撰,亦多舛谬。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玉屑斋百家论钞》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张文炎编。文炎维谦,杭州人。其书取明一代之文,泛论经史疑义者,总萃成编。其体有论,有辨,有评,有解,有说,有考,有叙,有原,有志,有纪,有难,有略,有读。所录凡一百十一家。云百家,举成数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经济文钞》十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张文炎编。是集杂选明代之文,分十一类,每类为一卷。凡例谓取便举业,非当今急务,则博雅新闻,其详略并无轩轾。盖其书本为场屋对策设,间或足资考证,而冗杂者居多。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尚元斋三世诗》十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姚悦及其子、孙舜聪之诗也。汝誾,秀水人。叔信,号元岳山人。均以布衣终。舜聪伯达,官休宁县训导。初,以富甲一乡,独折节与文士游。所为诗,号《尚元草》,凡十馀卷。朱国祚为删定之,存八卷。又别为咏物诗二卷,用戴复古石屏集》首载其父诗例,以《西郭遗稿》一卷弁前。
2
舜聪又用顾况华阳集》末附载其子非熊诗例,以己作《汗漫游草》一卷缀后。
3
悦诗仅十六首,而八首和杜甫秋兴,八首和林逋梅花,亦可云敢婴勍敌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乐府》十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吴勉学编。勉学所编《河间六书》,已著录。是集汇辑唐人乐府,只登初、盛,而不及中、晚,皆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已采。间有小小增损,即多不当。
2
如王勃《忽梦游仙》、宋之问《放白鹇篇》之类,皆实非乐府而滥收。而享龙池乐章之类,乃反佚去。至诗馀虽乐府之遗,而已别为一体,李白《菩萨蛮》、《忆秦娥》之类亦不宜泛载。且古题、新题,漫然无别,既无解释,复鲜诠次,是真可以不作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情采编》三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屠本畯撰。本畯有《闽中海错疏》,已著录。是编选汉、魏至唐之诗,既踳驳不伦,又参以杜撰。如古诗之名,《文选》所有也。古绝句之名,亦《玉台新咏》所有也。此外则王融、沈约以下,文用宫商,当时谓之永明体,唐人谓之齐、梁体而已。至律诗之名,始于沈佺期、宋之问,《唐书》列传可考。排律之名始于杨士宏《唐音》,亦可考也。本畯乃于古诗、律诗之间,别立一名,谓之声诗,以齐、梁体当之,已为妄作。乃复以齐邱巨源等四十人之诗列为五言律诗,以梁元帝等十三人之诗列为五言排律,则创见罕闻。殆因杨慎五言律祖》之说而弥失弥远者矣。其他如古诗四十馀首,《昭明》所录,偶然得其十九,非有定数可拘。乃杂摭诸篇,为后十九以配之。是何异郡县志书地必有景,景必有八,题必四字,诗必七律者乎?至唐上官昭容之《彩毫怨》,误题梁《范靖妻沈满愿》;梁刘孝标之《淇上戏荡子妇》,误题王筠;唐崔融之《宝剑篇》,误题北魏崔鸿。甚至以宋周密《癸辛杂识》所载女仙之诗「柳条金嫩不胜鸦」一首,题为小秦王。窜入唐人诗者,更指不胜屈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坛列俎》十卷内府藏本

1
汪廷讷编。廷讷昌期,号无我,新都人。其书分十类:一曰经翼,二曰治资,三曰鉴林,四曰史摘,五曰清尚,六曰掇藻,七曰博趣,八曰别教,九曰赋则,十曰诗概。所录上及周、秦,下迄明代。如无名氏之《雕传》,佛家之《心经》,俱载入之,特为冗杂。其诗概部序曰:「六朝以上去四言,无四言也。
2
于唐去五言古,无五言古也。」知为依附太仓、历下者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寒山蔓草》十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赵宧光编。宧光有《说文长笺》,已著录。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宧光饶于财,卜筑城西寒山之麓。淘汰泥沙,俾山骨毕露,高下泉流。凡游于吴者无不造庐谈宴,广为乐方」云云。盖宧光虽号隐居,而声气交通,实奔走天下。
2
此集即其山居赠答之作也。其曰蔓草,则取《郑风》「野有蔓草」之意。自序谓先简子与客赋诗,子太叔赋「野有蔓草」。至邂逅相遇,「适我愿兮」,先子起而拜曰:「吾子之惠也。」寒山投珠,实有赖焉。因以命名,亦可谓遥遥华胄。
3
况其事乃赵武非赵鞅,左氏之传具在,益为数典而忘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启隽类函》一百九卷内府藏本

1
俞安期编。首《职官考》五卷,次载《笺疏表启》,分古体二卷,近体一百二卷。近体又分二十九部,上自诸王、宰相,下逮丞簿、教职,终以婚书及募缘疏引,大旨皆为应俗设也。安期自作凡例云,江陵秉政,凡笺启中得一二警语,立跻显要。可知当时所尚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品外录》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陈继儒编。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是书选自秦、汉迄宋、元之文,大抵沿公安、竟陵之波,务求诡隽,故以品外为名。然实皆习见之文也。去取亦多乖剌,如楚词仅取《天问》一篇,是何别裁乎?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论大观》四十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陈继儒编。前有自序,称「往者坊刻论脍,皆门生辈裒集成之。就中某一论为士大夫訾议,馀不知也。兹古论多至四十馀卷,纯驳错出,安知无此类杂于其间」云云。继儒之意,盖自知去取未精,故先作斯言,以预杜攻诘之口。今观是书,不但漫无持择,亦且体例庞杂,罅漏百出。虽以古论为名,而实多非论体。
2
往往杂掇诸书,妄更名目。如《史记》、《汉书》诸传之序,以及《史通》、《文心雕龙》、《新论》、《亢仓子》,其篇题本无论名,乃悉强增一论字,已自无稽。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不过于徵引典故之后,附以案语;荀悦、袁宏前后《汉纪》,司马光资治通鉴》,不过于纪载事实之下,附以评断,亦加以论名,并各为造作题目,尤为杜撰。甚至魏文帝《典论论文》,增一字曰《典论论文论》;冯衍《自叙》,改其名曰《自论》;索靖《草书势》,改其名曰《草书论》;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亦改其名曰《草书论》,任情点窜,不可究诘。循其例而推之,将古今之书,无不可改题为论,万卷可得,何止四十卷乎!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秦汉文脍》五卷内府藏本

1
陈继儒编。是编杂选秦、汉之文,如《战国策》、《史记》、《汉书》之类,皆不标本书之名。又如留侯致四皓定太子,霍光废昌邑,李陵降敌始末,苏武出使始末,更杜撰篇目,不用原书标题。改《管晏列传》为《管仲传》,改《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传》,改《滑稽列传》为《淳于髡传》,尤多所窜乱。
2
至于魏文帝《典论论文》、曹植《求自试表》、锺会《檄蜀文》,列之秦、汉,更无理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六十卷通行本

1
周珽编。无瑕,海宁人。初,其曾祖敬,辑《唐诗选脉》一书,刊未竟而毁于倭变。珽辑缀残稿,续成是编。其持论以高棅《品汇》、李攀龙《诗删》为宗。每体之中,各分初、盛、中、晚。又笺释其字句典故,名之曰证。发明其词意脉络,名之曰训。而以诸家议论及珽所自品题者标于简端,是为评林。
2
大抵贪多务博,冗杂特甚,疏舛亦多。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秦汉文钞》十二卷内府藏本

1
冯有翼编。有翼君卿,杭州人。是书前后无序跋,不知刊于何时。其版式则万历以后之坊本也。凡秦文二卷,西汉文五卷,东汉文三卷。冠以楚词,惟录《卜居》、《渔父》二篇,题为秦人,是不足与论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师子林纪胜》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释道恂撰。师子林在苏州府城内。元至正中,天如禅师居寺中,倪瓒为之叠石成山。地址逼仄,而起伏曲折,有若穹谷深岩,遂为胜地。顶一石,状若狻猊,故名曰:「师子林。」胜流来往,题咏至多。道恂裒而编之,以成是集。自翠华南幸,绘图题句,奎藻辉煌,一邱一壑,藉以千古。回视斯编,又不啻爝火之光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三僧诗》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三僧均不著其名。一曰《二楞诗稿》,一曰《高松诗稿》,一曰《中峰诗稿》。
2
考《千顷堂书目》有智观《中峰草》,注曰字止先,号蔚然。江都僧,雪浪弟子,居吴兴双髻峰。其二僧则未详。然其《高松诗稿》中又附书启数首,三僧均有酬倡之作,盖同时人。中峰诗内有陈继儒、汤宾尹、文震孟、姚希孟诸人,则皆当明季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西曹秋思》一卷庶吉士梁上国家藏本

1
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倡和诗也。道周有《易象正》,养河有《罗溪阁诗》,皆已著录。廷秀谦斋,濮州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道周传》。是编皆七言律诗,依上下平韵各为三十首。养河子师吉随侍狱中,合而编之。前有廷秀小引,后有师吉跋。考《明史》道周本传,道周以劾杨嗣昌贬为江西按察使照磨。久之,江西巡抚解学龙荐所部官,推奖道周备至。大学士魏照乘者,恶道周,拟旨责学龙滥荐。帝发怒,立逮二人下刑部狱,并究党与。词连工部司务董养河等,户部主事叶廷秀救之,皆系狱。案道周照磨之贬在崇祯十一年。后之系狱,史不言何岁。今以此编跋语考之,盖十四年辛巳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奇赏》二十二卷、《续奇赏》三十四卷、《三续奇赏》二十六卷、《明文奇赏》四十卷通行本

1
陈仁锡编。仁锡有《系词十篇书》已著录。是书初集,自屈平《离骚》至南宋文天祥、王炎午,依时代编次。前有万历戊午自序,谓折衷往古,有一代大作手,有一代持世之文,有一代荣世之文。其目录内即以此三者或标注人名之下,或标注篇题之旁。而于汉文中又各分类标题。或以人为类,则分天子、侯王、郡守相、皇太子、藩国、将帅、边塞、学者;或以事为类,则分应制、荐举、弹驳、乞休、理财、议礼、灾异、筹边、议律、颂冤、治河、策士、奏记;其最异者,又别立一代超绝学者,一代超绝才子之目。自汉以后,又改此例,仍以时代为序。
2
体例殊为庞杂。其续集序称,「文章有杀生而无奇正。杀生奇也,奇外无正。文,兵也。兵,礼也。始武经,继戴礼,终《文苑英华》以此。盖武事之不张,由文心之不足」云云。其议论纰缪,编次亦甚不伦。其三续则题曰《广文苑英华》。
3
序称「旧有《古文类》一书,盈数百卷,大率仿英华而广之。偶得之故家,各从其类,删成一书」。分类尤为琐碎。其《明文奇赏》,自宋濂、杨维桢以至陈勋、王衡,凡一百八十馀人。去取亦多未审。盖务博而不精,好分流品而无绪,悉不免冗杂之失云。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汇编》二百三十六卷内府藏本

1
陈仁锡编。以经、史、子、集分部,然所配多不当理,如《水经》属地理,当列之史。《太玄》当列之子。乃因其以经为名,遂列于经。而《左氏春秋传》反列诸史。又芟削《周礼》,而颠倒其六官。体例庞杂,无足观者。考仁锡尝刻古《周礼》,不应此选自乱其例,其托名欤?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秦汉文尤》十二卷内府藏本

1
倪元璐编。元璐有《儿易内外仪》,已著录。元璐气节文章,震耀一世。
2
而是书庞杂特甚,殊不类其所编。其以屈原、宋玉列之秦人,既乖断限,且名实舛迕。疑亦坊刻托名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国玮集》六十一卷通行本

1
方岳贡编。岳贡禹修,谷城人。天启壬戌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官松江府知府时所刻,故徐孚远、李雯、陈子龙、宋徵璧共为校雠,而张采为之序,皆松江人也。据其凡例,盖所录自秦、汉以迄南宋,即《公羊》、《谷梁》二传及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桓宽盐铁论》诸子书,班、范以下诸史赞,亦皆摘抄。而此本仅有唐文二十八卷,宋文三十三卷。殆刊刻未全之本,或有所散佚欤?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经济文辑》三十二卷内府藏本

1
陈其愫编。其愫素心,馀杭人。是编选明代议论之文,分圣学、储宫、宗藩、官制、财计、漕挽、天文、地理、礼制、乐律、兵政、刑法、河渠、工虞、海防、边夷十六目。书成于天启丁卯,所录皆嘉靖、隆庆以前之文。大抵剽诸类书策略,空谈多而实际少。其斯为明人之经济乎?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解》五十卷通行本

1
唐汝询撰。汝询有《编蓬集》,已著录。是书取高廷礼唐诗正声》、李于麟《唐诗选》二书,稍为订正,附以己意,为之笺释。书影曰:「唐汝询五岁而瞽,默坐听诸兄占毕,而暗识之。积久,遂淹贯。尝解唐诗,掇拾古文,以为笺注。溯流从源,蒐罗略尽。必先经后史,不少紊淆。虽诗赋之属,亦从年代次序之。如某字某句,秦、汉并用,则必博采秦人,不以汉先。人推挹之甚至。」
2
然所注实多冗芜,不尽得古人之意,亦不尽得其所出。徒以幼而失明,乃口授耳治,博通群籍,且能著书,实为亘古所稀有。故世以为异,至今传之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诗解》二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唐汝谔撰。汝谔有《诗经微言合参》,已著录。其兄汝询有《唐诗解》,故此以古诗配之。其注释体例略同,惟《唐诗解》以五七言分古今体,此则分为五类:曰古歌谣辞,曰古逸杂篇,曰汉歌谣辞,曰乐府,曰诗。其训诂字义,颇为简略。所发明作意,亦皆敷衍。又乐府之类,声词合写者,汝谔不究其源,一一强为之说,尤多牵强。其凡例谓五言起于邹、枚。考枚乘之说,见《文心雕龙》及《玉台新咏》。邹不知其所指,亦不知其所本。汉郊祀歌注,邹子乐名,又非五言,所言已为荒诞。又以十九首冠于苏、李之前,不知「冉冉孤生竹」一篇,《文心雕龙》称为傅毅作,毅固东汉人。「去者日以疏」、「客从远方来」二首,锺嵘诗品》称为旧疑建安中陈王所制,则时代尤后。乃俱跻之苏、李以前,殊为失考。所注解抑可知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今濡削选章》四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1
李国祥编。国祥休徵,南昌人。天启中官开封府同知。是书选录四六书启,以官制为类。每类之首,载官制考一篇。所选上起六朝,下迄宋、明,而宋、明尤详。国祥及其弟鼎作亦附焉。大抵为应酬而作,其体则总集,其实则类书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滕王阁续集》十九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李嗣京撰。嗣京,扬州兴化人。崇祯戊辰进士,官南昌府推官。巡抚解学龙属其取明中叶以后滕王阁中赋咏,编成此集。盖以续正德中董遵所辑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金华诗粹》十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阮元声编。元声有《南诏野史》,已著录。此书辑自梁迄明婺人所作诗二百五十四家。自乐府迄六言,皆以体分,每篇后间附评语。蒐辑颇富,而略远详近,未免失之泛滥。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文正集二编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旧本题葛鼒、葛鼏评辑。杨廷枢、顾缃二序及鼏自为序,言皆不及鼒,文中评语亦止载鼏字。盖鼒为鼏兄,附名其间,实则鼏作也。鼏字端调,吴县人,崇祯庚午举人。是书题曰二编,当以先有初编,此为续集。所录凡二十二家:曰颜真卿、曰陆贽、曰李德裕、曰杜牧、曰韩琦、曰范仲淹、曰司马光、曰范纯仁、曰邹浩、曰二程子、曰李觏、曰张耒、曰黄庭坚、曰杨时、曰王十朋、曰朱子、曰陆九渊、曰陈亮、曰真德秀、曰文天祥、曰刘因、曰虞集。每人各以小传冠集前。所录犹采自本集,差胜村书之稗贩。然去取皆漫无持择,其芜杂亦相去无几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汉魏诗乘》二十卷通行本

1
梅鼎祚编。鼎祚有《才鬼记》,已著录。其所辑汉、魏六朝之诗,名《八代诗乘》,六朝诗多所删削,而汉、魏诗则全载。又其书先出,故刊本或亦别行。
2
孙皓、韦昭诸作,别题曰吴诗,亦以时代类附焉。此书作于冯惟讷诗纪》之后,颇欲补其轶阙。然真伪杂糅,不能考正。如《苏武妻诗》之类,至今为艺林口实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书记洞诠》一百十六卷内府藏本

1
梅鼎祚编。先是,杨慎编《赤牍清裁》一书,自左氏至六朝,仅八卷。王世贞益之,讫于明代,为六十卷。是书仍杨慎之旧,起周、秦,讫陈、隋,凡长篇短幅,采录靡遗,卷帙几十倍于杨。而真赝并收,殊少甄别。至《左传》所载问对之辞,并非形诸笔札,非类强附,尤为不伦。总目载有补遗四卷,此本无之。
2
然今世传本并同,盖当日本有录无书,非阙佚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宛雅》十卷、《续宛雅》八卷、《宛雅三编》二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宛雅》十卷,明梅鼎祚编。所载皆自唐至明宣城之诗,凡九十二家。《续宛雅》八卷,国朝蔡蓁春、施闰章同编。采明嘉靖以后至崇祯末年诸作,以续鼎祚所集,凡六十五家。后施念曾、张汝霖又蒐采唐、宋诸诗为二集所遗者,益以国朝之作,为《宛雅三编》二十四卷。所补凡唐三人,五代一人,宋三人,元五人,明三十人,国朝二百十五人。闺阁:明一人、国朝三人。方外:唐五人、宋三人、元一人、明三人、国朝五人。妓女:唐一人。附联句、逸句一卷,诗话三卷,视前二集为完备。惟近诗所录稍繁,盖选录一地之诗者,大势类然,不但斯集也。蓁春始末未详。闰章有《矩斋杂记》,汝霖有《澳门志略》,皆已著录。
2
念曾号竹窗,闰章孙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致无卷数,内府藏本

1
刘士鏻编。士鏻,杭州人。崇祯辛未进士。是集辑汉、魏、六朝以至明人所著,通为一书。不分卷数,但别为十有七门。诠次颇伤于芜杂,无所取裁。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史汉文统》十五卷内府藏本

1
童养正编。养正圣功,会稽人。是集序称丙子,凡例称竣于乙亥,均不著年号。卷端有王思任鉴定字,凡例中又称张采,则崇祯八年九年也。凡《史记统》五卷,删节《史记》,多所未安。《西汉文统》五卷,《东汉文统》五卷,分录两汉之文,而《汉书》则附于东汉中,又与《史记》例异。相其评点,盖坊刻射利之本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同时尚论录》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蔡士顺编。士顺,苏州人。由国子监生官福建按察司照磨。此录成于崇祯丁丑,所辑皆东林诸人诗文。以科目先后为序,始万历甲戌,终崇祯辛未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葛徵奇编。徵奇有《芜园诗集》,已著录。初,嘉靖乙丑,陈暹合刻孙蕡、王佐、黄哲、李德、赵介五人之诗为《广中五先生集》。崇祯丁丑,徵奇以御史巡抚广东,又订正而重刻之。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三忠文选》十六卷内府藏本

1
胡接辉编。接辉笃父庐陵人。官监察御史。是编成于崇祯丁丑,选录宋胡铨、周必大、文天祥之文。曰三忠者,以铨谥忠简,必大谥文忠,天祥谥忠烈也。按庐陵原有三忠堂,一为欧阳文忠修,一为杨忠节邦乂,一为胡忠简铨,建于嘉泰四年,周必大为之序。岳珂桯史》载其始末甚详。邦乂以节义著,其文不传。修集则固具在。补以必大、天祥,当合为四。接辉增周文而去欧阳,殆未详考平园集欤?卷首序文,一为李建泰,一为阮大铖,一为杨文骢。以是三人,弁冕三忠,殊嫌著秽。不知当日何以气类相从。如斯巧合,斯亦可异也已。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小瀛洲社诗》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明钱孺谷、锺祖述同编。嘉靖中,襄阳府知府徐咸致仕归海盐,筑园城闉,名小瀛洲。招同邑布衣朱朴、思南府知府钱琦、福建布政使吴昂、布衣陈鉴、海宁指挥使刘锐、济南府知府锺梁、龙岩县知县陈瀛、僧永瑛并咸兄光泽县知县泰,共十人,为社会,饮酒赋诗。陈询为绘图,而咸自作记。崇祯己卯,琦孙孺谷,梁孙祖述,辑十人之诗为此集。孺谷又各为小传,列于首卷。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成氏诗集》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明大名成氏之家集也。一曰《适和堂初集》,成宰撰;一曰《适和堂继集》,宰子之莲撰;一曰《东壁园诗集》,莲仲子仲龙撰;一曰《鹪鹩园集》,莲季子少龙撰。一曰《永言集》,仲龙之子象珽撰。前四集皆称象珽纂录。象珽集则称倪元璐、王思任、蒋鸣玉三人选,则此集象珽所合刻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玉台文苑》八卷、《续玉台文苑》四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玉台文苑》,江元禧编。《续集》,江元祚编。二人兄弟而元禧自署曰「体陵」,元祚自署曰「横山」。疑元禧自托江淹后,袭其侯国之名也。其书录女子之文自周讫明,中间多采小说传奇。如张丽贞《上太守书》之类,至为猥杂。
2
又如魏文帝《寡妇赋序》曰:「为丁廙妻作。」此乃直作《丁廙妻》。梁元帝《为妾宏夜姝谢东宫赉合心花钗启》,此乃直作《宏夜姝》,又讹「姝」为「珠」。
3
李清照即李易安,此乃分为二人。唐侯莫陈邈妻郑氏乃三字复姓,此乃误为陈邈。又如汉武内传、神仙传、真诰之属,皆纯构虚词,托言神怪,此本乃题曰汉西王母、汉上元夫人、汉麻姑、晋右英夫人、晋九华安妃,尤为不经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汉魏名文乘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张运泰余元熹同编。二人皆闽中书贾也。所录凡六十家,盖杂采何镗《汉魏丛书》、张溥《百三家集》二书合并而成。惟增公孙弘文,伪题曰《公孙子》。赵充国文,伪题曰《赵营平集》。又改东方朔文为《吉云子》而已。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元四家诗》二十六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毛晋编。有《毛诗陆疏广要》,已著录。是编凡虞集诗八卷,杨载诗八卷,范梈诗七卷,揭徯斯诗三卷。集诗乃晋以意摘抄,非其完本。且四家各有专集,亦无庸此合编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吴兴艺文补》四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董斯张闵元衢韩千秋同编,而韩昌箕为校录刊刻。斯张有《吴兴备志》,元衢有《欧馀漫笔》,皆已著录。千秋圣开昌箕仲弓,并乌程人。是书采录自汉至明艺文之有关湖州者,汇为一编,以补旧志所未备。其自唐以前为斯张手辑,宋、元以后则元衢千秋诸人共成之。所采录前代颇详,而明代则渐滥,亦志乘之通病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十六名家小品》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陆云龙编。云龙雨侯,钱塘人。是编评选屠隆、徐渭、李维桢、董其昌、汤显祖、虞淳熙、黄汝亨、王思任、袁宏道、文翔凤、曹学佺、陈继儒、袁中道、陈仁锡锺惺、张鼐十六家之文,每篇皆有评语。大抵轻佻狷薄,不出当时之习。前有何伟然序,伟然即尝刻广快书者,宜其气类相近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韵汇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施端教编。端教有《读史汉翘》,已著录。是书采唐人近体诸诗,以上下平韵隶之,大抵取供集句者之用。前有王震序,称其集句为绝艺。可知是书所由作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文字会宝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朱文治撰。文治简叔,钱塘人。是书取前代之文,浼善书者书之,人各一篇,裒而成集。据其凡例,书家姓氏悉从文之朝代后先递为序次。而篇目则王勃在江淹之前,刘禹锡在骆宾王之前,李华在李白之前,邱迟、唐太宗在终军、范蔚宗之前,而《阿房宫赋》又误杜牧为杜甫。斯皆事在耳目之前,不烦稽考,而颠倒如此!其字画亦传刻失真,既非总集,又非法帖,更为两无所取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集古文英》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顾祖武编。祖武尔绳,号纑塘,无锡人。是书裒集古文赋表奏疏之类。
2
其师钱锺义序曰:「湘离之骚,非不油然忠爱,而聱牙沉晦之词,非应时制科所急,将别册另存。至如古诗歌行,选律近体,李、杜、高、王、岑、孟诸贤,诚可继三百篇遗响,而占毕之士,犹当舍旃」云云。是此书特为场屋而作,可无庸深论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天台诗选》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许鸣远编。鸣远有望,天台人。自序:「为天台先正诗,多湮没失传,虑后学并此近今者而失之,因加蒐罗。」间入仙释及占籍之士,起南宋迄明,凡二百二十四家。搜采不可谓不广,然元以前仅得二十馀人,馀皆明人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古表选》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张一卿编。一卿次公,自号求如居士,泾县人。是书辑历代表章,上起六朝之末,下逮于元。然六朝不过庾信、卢思道等数篇。元惟阿噜台一篇,馀皆唐、宋作也。分八门:曰贺、曰进上、曰辞让、曰谢官、曰陈请、曰诏赐谢恩、曰迁谪谢恩、曰乞休陈情。末附补遗九篇。其凡例称,未入俪偶者,不谐声律者,简俭无可取材者,文义无关制学者,并经裁汰。则为场屋拟表作矣。凡本题事实及引用典故皆略为注释,而不著出典。殊不出《兔园册子》锢习。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近体集韵》三十卷内府藏本

1
施重光编。重光庆徵,里贯未详。是集以唐人近体分上下平三十韵编次。
2
案上下平声分三十部,乃刘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所并,与唐韵不同。唐人私相歌咏者,又与官韵不同。如东、冬二部,萧、肴、豪三部,盐、咸二部,皆互有出入。此书及《唐诗韵汇》均以宋韵分隶唐律,不免时有牵混。而此书之漏略。
3
则又出《韵汇》下焉。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唐诗广选》七卷内府藏本

1
凌宏宪编。宏宪始末未详。初,李攀龙撰《诗删》,王世贞序之。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已非于鳞之旧。宏宪又病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印之,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技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西园遗稿无卷数,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汪茂槐编。茂槐廷植,绩溪人。以岁贡授宜阳主簿。是编一曰《康范诗集》,汪晫撰;一曰《北游诗集》,宋汪梦斗撰,皆已著录。茂槐为二人裔孙,复合而刻之。西园者乃汪氏所居里名也。后有外集,则宋苏轼赠汪覃,苏辙赠汪琛、汪宗臣诸人之诗,以其皆为汪氏而作,故亦附之于末云。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海虞文苑》二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张应遴编。应遴选卿,常熟人。是书辑其乡有明一代赋诗杂文,以类叙次而成。其中如桑悦两都赋》,朱彝尊修《日下旧闻》未见其本。牟俸《请兴水利疏》,《续文献通考》及《明史河渠志》皆载之,而不及此之详尽。明之中叶,尝平减苏松赋役,载在《明史食货志》,而与此略有异同。张洪《与缅甸五书》,亦较《明史》列传为备。特时代既近,牵于乡曲之恩怨,不免有所滥收。盖凡辑一乡之文者,均不免此失,亦其势然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荆溪外纪》二十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沈敕编。克寅,宜兴人。是编辑录其邑艺文人物,上起汉,下迄明。
2
凡诗十一卷,词赋、碑铭、序、奏议、书、题跋各一卷,记、传各二卷,风土记、拾遗、纪遗、杂说各一卷附焉。采摭颇为详赡。惟诗以绝句居律体前,律体居古风前,稍为失次。又四言亦谓之绝句,而七言古诗之外又别出歌行为二门,亦非体例。至所列诸传,皆采之正史及地志。以为纪录人物,则挂漏太多。以为艺文之一体,则此种例不入集。尤为进退无据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名媛汇诗》二十卷内府藏本

1
郑文昂编。文昂始末未详。闺秀著作,明人喜为编辑。然大抵辗转剿袭,体例略同。此书较《名媛诗归》等书,不过增入杂文。其馀皆互相出入,讹谬亦复相沿。鲁、卫之间,固无可优劣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汉铙歌发》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董说编。有《易发》,已著录。是书取汉铙歌十八章,反复解说。首论大意,次论韵,次论音。其论韵则有伏、有击、有进退、有同摄、有同母同入;论音,本《周礼三宫》之说,按宫、商、角、徵、羽,篇分章位,章分句位。
2
立说殊为创辟,然沈约尝言汉铙歌大字为词,细字为声。后来声词合写,不复可辨,遂无文义可寻,但存其声而已。自唐后乐府失传,新题迭作,于是并声而亦亡之。说不知声词合写之源,而强为索解,已迷宗旨,至铙歌乃鼓吹之曲,但奏其音而不歌其词。故十八章或韵或不韵,亦犹风雅皆有韵而颂不尽韵也。说一概强为叶读,非惟不知古音,亦并不知乐府体裁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翰墨鼎彝》十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但标曰「车书楼选刻」。卷首有金溪聂文麟序,称《养恬集》辑古名公牍札,溯周而下,迄于宋、元,莫不详加订正,亦不知养恬为谁也。
2
所录皆踳驳不伦。如《左氏传》所载诸辞命问答,如薛侯长滕之类,特假言词,非寓书策。且出于左氏润饰之文。乃至指为其人之笺札,标署其姓名,殊为杜撰。
3
其他颠倒舛谬,更不可缕举。盖书肆射利之本耳。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吟堂博笑集》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杂采隋、唐以来闺阃之作,以死节、劝戒、奇遇、题咏、寄情分为五类。惟首二卷尚有裨风教,然采择亦颇疏舛。其后三卷则多鄙秽之词,不出小说家言矣。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二十六家唐诗无卷数,内府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二十六家者,李峤、苏頲、虞世南、许敬宗、李颀、王昌龄崔颢、崔曙、祖咏、常建、严武、皇甫冉皇甫曾、权德舆、李益、司空曙、严维、顾况、韩翊、武元衡、李嘉佑、耿湋、秦系、郎士元、包何、包佶也。所选诗甚寥寥。于唐人之中独录此数家,亦未知何所取义。前后无序跋,惟目录后题曰:「姑苏吴时用书,黄周贤、金贤刻。」疑明末书贾所为云。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三苏文粹》七十卷内府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后亦无序跋,其曰《文粹》,盖仿陈亮欧阳文粹》例也。凡苏洵文十一卷,苏轼文三十二卷,苏辙文二十七卷。所录皆议论之文,盖备场屋策论之用者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赋苑》八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前有蔡绍襄序,但称曰李君,不著岁月。凡例称甲午岁始辑,亦不署年号。相其版式,是万历以后书也。所录诸赋,始于周荀况,终于隋萧皇后,以时代为编次。大抵多取之《艺文类聚》诸书,故往往残阙。又次序颠倒殊甚,黄香《九宫赋》已见于汉,又见于南北朝中,题其字曰黄文疆。张超《诮青衣赋》已见于汉,改其题曰《讥青衣赋》,改其名曰张安超。又见于南北朝中,仍其故题,而题其字曰张子并。至公孙《乘月赋》,则一见汉,一见南北朝,显然复出,亦全不检。盖明季选本大抵如斯也。

集部四十六·总集类存目三·诸儒文要》八卷内府藏本

1
不著编辑者名氏。所录陆九渊张栻杨简陈献章王守仁十家之文,凡八十篇。而朱子守仁居其半,皆讲学之言。
URN: ctp:ws771208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