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143 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一

《卷143 子部·小说家类存目一》[View] [Edit] [History]

1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燕丹子》三卷永乐大典

1
不著撰人名氏。所载皆燕太子丹事。《汉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注曰不知作者。杂家有《荆轲论》五篇,注曰司马相如等论荆轲事,无燕丹子之名。
2
至《隋书经籍志》,始著录于小说家。唐李善注《文选》,始援引其文。是其书在唐以前。又《史记刺客列传》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其文见此书中,而裴駰《集解》不引此书。司马贞《索隐》曰:《风俗通》及《论衡》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也,亦不引此书。注家引书,以在前者为据,知此书在应劭、王充后矣。《史记正义》引田光论夏扶、宋意秦舞阳事,又引秦王乞听琴事,均作燕太子,《索隐》引进金丸脍马肝等事,亦作燕太子,殆传写异文欤?《宋志》尚著于录,至明遂佚。故马驌作《驿史》,称鲁连子、燕丹子之类,或真或伪,今皆亡。其所辑秦事,引《燕太子》凡十条。
3
大抵本之《文选注》、《太平御览》诸书,字句亦颇多舛异。今检《永乐大典》载有全本,盖明初尚存。然其文实割裂诸书燕丹、荆轲事杂缀而成,其可信者已见《史记》,其他多鄙诞不可信,殊无足采。谨仰遵圣训,附存其目。《隋志》作一卷。《唐志》、《宋志》及《文献通考》并作三卷。《永乐大典》所载并为一卷,而实作三篇。故今仍以三卷著录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汉杂事秘辛》一卷内府藏本

1
不著撰人名氏。杨慎序称得于安宁土知州万氏。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曰,即慎所伪作也。叙汉桓帝懿德皇后被选及册立之事。其与史舛谬之处,明胡震亨、姚士粦二跋辨之甚详。其文淫艳,亦类传奇,汉人无是体裁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飞燕外传》一卷内府藏本

1
旧本题汉伶元撰。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其妾樊通德,为樊嫕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弟故事,于是撰《赵后别传》。其文纤靡,不类西汉人语。序末又称元为河东都尉时,辱班彪之从父躅,故彪续《史记》不见收录。其文不相属,亦不类元所自言。后又载桓谭语一则,言更始二年刘恭得其书于茂陵卞理,建武二年贾子翊以示谭。所称埋藏之金縢漆匮者,似不应如此之珍贵。又载荀朂校书奏一篇,《中经簿》所录,今不可考。然所校他书,无载勖奏者,何独此书有之?又首尾仅六十字,亦无此体,大抵皆出于依托。且闺帏媟亵之状,嫕虽亲狎,无目击理。即万一窃得之,亦无娓娓为通德缕陈理,其伪妄殆不疑也。晁公武颇信之。陈振孙虽有或云伪书之说,而又云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而祸水灭火之语,司马公载之《通鉴》。
2
夫文士引用,不为典据。采淖方成语以入史,自是《通鉴》之失。乃援以证实是书,纰缪殊甚。且祸水灭火,其语亦有可疑。考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汉火德考》,曰汉初用赤帝子之祥,旗帜尚赤。而自有天下后,仍袭秦旧,故张苍以为水德。孝文帝时,公孙臣言,当改用土德,色尚黄,其事未行至孝武帝改正朔,色尚黄,印章以五字,则用公孙臣之说也。王莽篡位,自以黄帝之后,当为土德,而用刘歆之说,尽改从前相承之序,以汉为火德。后汉重图谶,以赤伏符之文改用火德。班固作志,遂以著之高帝纪。而后汉人作《飞燕外传》案:懋竑此语,尚以此传为真出伶元,盖未详考。有祸水灭火之语,不知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盖其误也云云。据此,则班固在莽、歆之后,沿误尚为有因,淖方成在莽、歆之前,安得预有灭火之说?其为后人依托,即此二语亦可以见。安得以《通鉴》误引,遂指为真古书哉?
3
案:此书记飞燕姊妹始末,实传记之类。然纯为小说家言,不可入之于史部,与《汉武内传》诸书同一例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大业拾遗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一名《南部烟花录》。旧本题颜师古撰。末有跋语,称会昌中沙门志彻得之瓦棺寺阁,乃《隋书》遗稿云云。王得臣麈史》称其极恶,可疑。姚宽西溪丛语亦曰《南部烟花录》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向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诗,六朝语不如此。《唐艺文志》所载《烟花录》,记幸广陵事,此本已亡。故流俗伪作此书云云。然则此亦伪本矣。今观下卷记幸月观时与萧后夜话,有侬家事一切已托杨素了之语。是时素死久矣,师古岂疏谬至此乎?其中所载炀帝诸作,及虞世南赠袁宝儿作,明代辑六朝诗者往往采掇,皆不考之过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海山记》一卷、《迷楼记》一卷、《开河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三书并载明吴管《古今逸史》中,不著撰人名氏。《海山记》述隋炀帝西苑事。所录炀帝诸歌,其调乃唐李德裕所作《望江南调》。段安节乐府杂录》述其缘起甚详,大业中安有是体?考刘斧《青琐高议后集》载有此记,分上下二篇,其文较详。盖宋人所依托。此本删并为一卷,益伪中之伪矣。《迷楼记》亦见《青琐高议》,载炀帝幸江都,唐帝入京见迷楼云云。竟以迷楼为在长安,乖谬殊甚。《开河记》述麻叔谋开汴河事,词尤鄙俚,皆近于委巷之传奇。同出依托。
2
不足道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续世说》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1
旧本题唐陇西李垕撰。前有俞安期序,称其书出自梁溪安茂卿,以宋本翻雕,未及印行而没。后三年,安期复得焦竑藏本,更为校正成完书。又称其书《唐志》不经见,《通考》所列《续世说》,载宋至五代事者,又孔平仲所撰,实非此书。
2
何良俊撰《语林》,文徵明为作序,王世贞又删《语林》补《世说》,皆不言曾见此书,疑其赝作。而终以宋本纸墨古暗,中阙宋讳为据。今考其书,惟取李延寿南北二史所载碎事,依《世说》门目编之,而增以博洽、介洁、兵策、骁勇、游戏、释教、言验、志怪、感动、痴弄、凶悖十一门,别无异闻,可资考据。盖即安期辈依托为之,诡言宋本。其序中所设之疑,正以防后人之攻诘。明代伪书,往往如是,所谓欲盖而弥彰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丁晋公谈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皆述丁谓所谈当代故事。晁公武读书志》以其出于洪州潘延之家,疑即延之所作。延之,谓甥也。今观所记谓事皆溢美,而叙澶渊之事归之天象,一字不及寇准。又载准挟嫌私改冯拯转官文字事。皆颠倒是非,有乖公论。即未必延之所作,其出于谓之馀党,更无疑义也。然称谓筹画军糈,决真宗东封之行,以为美谈。则欲誉其才适彰其附合时局,小人之情状,终有不能自掩者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残本唐语林》二卷内府藏本

1
不著撰人名氏。以《永乐大典》所载考之,即王谠之书,佚其八卷耳。前有明嘉靖间桐城齐之鸾序,亦称所得非善本。今已采掇《永乐大典》,重为补缀成帙,别著于录。此残缺之本,已为土苴。以其为谠之原书,久行于世,故仍附存其目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昨梦录》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康与之撰。与之伯可,又字叔闻,号退轩,滑州人,故自署曰箕山。此书末有小传,乃称为嘉禾人。盖南渡后流寓也。建炎初,上中兴十策,为汪伯彦、黄潜善所抑,不得用。及秦桧当国,乃附合求进,擢为台郎。后遂专以歌词供奉,厕身优伶之班,大为士论所不齿。所撰《颐菴乐府》五卷,为谈艺者所轻,世不甚传,今亦未见其本。其仅存者惟是编,皆追述北宋轶闻。以生于滑台,目睹汴都之盛,故以昨梦为名。所记黄河卷扫事,竹牛角事,老君庙画壁事,亦可资考证。其西北边城贮猛火油事,《辽史》先有是说。然疑皆传闻附会,终辽、宋之世,均未闻用此油火攻致胜。且所产之地在高丽东,高丽去中国至近,亦不闻产此异物也。至开封尹李伦被摄事,连篇累牍,殆如传奇。又唐人小说之末流,益无取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谈薮》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1
旧本题庞元英撰。元英有《文昌杂录》,已著录。案元英为宰相籍子,乃元丰中人。此书乃多述南宋宁、理两朝事,相距百载,其伪殆不足攻。书中凡载杂事二十五条,皆他说部所有。殆书贾抄合旧文,诡立新目,售伪于藏书之家者。
2
厉鹗等《南宋杂事诗注》,亦误采之,盖偶未考。然尤侗《明史艺文志》作康熙己未,业已著录,则其伪作自前明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月河所闻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莫君陈撰。君陈,湖州人。其始末未详。书中称授知婺州朝辞,有札子权刑部郎中,则尝以朝官典郡矣。书中载郭璞钱塘谶,则似在南渡之初,而书中多载元佑事,又有今左丞晦叔之语。考吕公著尚书左丞哲宗即位之年,则又及见北宋。周密《癸辛杂识》记当时藏书家有月河莫氏,或即其人欤?所载皆当时杂事,篇页寥寥,且缮写讹脱,几不可读。盖书贾从《说郛》抄出,非其完本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养疴漫笔》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1
赵溍撰。元晋,号冰壼,葵之子也。咸淳中尝知建宁府。是书杂记宋时琐事,末附医方数条,多捃摭他书而成。如《坦斋笔衡》、《鹤林玉露》、《瑞桂堂暇录》、《谭渊》之类,亦间注出处。寥寥数页,殆非完书。亦书贾从说部录出,托为旧本者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淸夜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俞文豹撰。文豹有《吹剑录外集》,已著录。是编所记皆宋时杂事。叙次颇丛杂,亦多他书所已见。陶宗仪说郛》第三十八卷载有此书,以此本相校,仅多出二三条。疑后人从《说郛》录出,而稍附益之,未必尽原本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翠屏笔谈》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旧本题王应龙撰。不著时代。其书多记诗话,兼及神怪杂事,亦小说家流,然采摭冗碎,绝无体例。末一条独有标题,记开禧间边衅甚悉。然以史文证之,如金人封吴曦蜀王开禧二年六月,此书则在七月之类,亦小有异同。他如宋史开禧二年十一月金围和州之后,又破信阳军,又围襄阳,乃犯随州,此书于犯随州之前脱去二事。又《宋史》是年十二月金人围德安府,又破成州之后吴曦乃焚河池县,退屯青野原。而是书于吴曦焚河池县之前又脱去二事。则亦传闻舛漏之言,不足尽据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朝野遗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旧本题宋无名氏撰。载南渡后杂事。称宁宗为今上,而又有宁宗字,又称理宗为今东宫,颇为不伦,亦似杂采小说为之。曹溶学海类编》所收,往往此类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三朝野史》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旧本题宋无名氏撰。记理、度、端三朝之事。然书中称大兵渡江,贾似道出檄书。又称周有太后在上,禅位于太祖。宋亦有太后在上,归附于大元。则元人作矣。书仅十九条,率他说部所有,似杂摭成编之伪本。然贾似道甲戌寒食一诗,厉鹗宋诗纪事即据此采人,所不可解。岂亦如郑景望诗之误采《蒙斋笔谈》乎?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幽居录》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不著撰人名氏,诸家书目亦多未著录。检勘其书,乃全载今本周密齐东野语》第六卷至第十卷之文,无一字异同,惟次第稍有颠倒。盖书肆所伪托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至正直记》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一曰《静斋类汇》,孔齐撰。行素,号静齐,曲阜人。其父退之为建康书掾,因家溧阳。元末又避兵居四明。其仕履则未详也。是书亦陶宗仪辍耕录》之类,所记颇多猥琐。中一条记元文宗皇后事,已伤国体。至其称年老多蓄婢妾,最为人之不幸,辱身丧家,陷害子弟,靡不有之。吾家先人,晚年亦坐此患。则并播家丑矣。所谓直记,亦证父攘羊之直欤?别一本题曰《静斋直记》,其文并同。惟分四卷为五卷,而削去各条目录,盖曹溶学海类编》所改窜也。
2
今附著于此,不更存其目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冀越集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熊太古撰。太古,丰城人。熊朋来之孙也。登进士,官至江西行省郎中。
2
至正末,天下盗起,太古力陈守御计。当事者不能从,遂弃官去。入明后不仕而终。此书自序题乙未岁,为至正十五年,犹在元代所作也。太古生平足迹半天下,北涉河,西泛洞庭,东游浙右,南至交、广,故举南北所至以冀越名其集。杂记见闻,亦颇赅博,明李时珍辈撰《本草纲目》,颇援据之。然记载每不甚确,如《元史天文志》言郭守敬为太史,四海测景之所凡二十有七,太古乃云:奏遣使者十四辈,分隶十四处,殊未详考。又河源之说据翰林学士潘昂霄、道士朱思本所记谓张骞所言乃葱岭支川,以今核之,亦多妄传失实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农田馀话》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旧本题明长谷真逸撰,不著名氏。所记多元末及张士诚窃据时事。中一条记至正壬辰红巾入寇,又一条记至正甲申流星坠地事,皆所亲历,则其人生于元末。
2
而下卷内一条称正德庚午九月一日苏台张翼《南伯志》云云,相距一百五十八年,年月殊为抵牾,或后人有所增入欤?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东园客谈》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孙道易撰。道易景周,自号映雪老人,华亭人。其书皆录名人嘉言懿行及近代闻见诸事,以据当时友朋所书辑之,故曰客谈。于每条下各标其名,凡钱维善、全思诚、陶宗仪、赵宣晋、夏文彦、夏颐、朱武、郭亨、邵焕、孙中晋、孙元铸、黄琦、费圜用、杨孙、李升、曾朴并道易,共十七人,多元之遗民也。
2
后有景泰丙子金霁跋,称旧凡五十帙,散佚不全,幸存止此。则已非完本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东园友闻》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不著撰人名氏。载曹溶学海类编》中,所录皆宋、元间事。核检其文,即剽剟孙道易东园客谈》,改题此名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可斋杂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彭时撰。纯道,安福人。正统戊辰进士第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谥文宪。事迹具《明史》本传。此书述其生平阅历,始正统乙丑,在国子监肄业,多称李时勉善教事。次叙廷试第一及入翰林事,多陈梦兆禨祥及诸琐事。次记景泰初入内阁事,所载英宗北狩,额森内侵,夺门复辟,曹吉祥谋逆,皆甚寥寥,王文入相事独详。叙周、钱二太后并尊及钱太后祔庙事,往返曲折尤悉。盖平生经济在策项忠一事,平生大节则在此一事。证以本传,一一相合,知非诡词以自炫。惟称景泰初内外所御以于谦、陈循同功,似非公论。又记张英、刘长子之冤,以时方省亲,自家至京,不及申救为解。然其后时在内阁,亦未闻申攘功之诛,正骫法之罪,仅以笔记存公论,殊无谓也。时本贤相,殆以此自识其过乎?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方洲杂言》一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张宁撰。靖之,方洲其号也,海盐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给事中
2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书所述,皆见闻琐屑之事,于登第梦兆,记之尤详。颇近猥杂,又只二十馀则,篇幅寥寥,疑非足本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蹇斋琐缀录》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尹直撰。有《明良交泰录》,已著录。是书所载,多明代掌故,于内阁尤详。于同时仕宦黜陟,恩怨报复之由,亦颇缕悉。而好恶之词,或所不免,其丑诋吴与弼不遗馀力。案《明史儒林传》,载与弼至京师,李贤推之上坐,以宾师礼事之,编修尹直至令坐于侧。直大愠,出即谤与弼。及与弼归,知府张璝谒见不得,大恚。募人代其弟投牒讼与弼,立遣吏摄之,大加侮慢,始遣还。
2
编修张元祯不知其始末,遗书诮让,有上告素王,正名讨罪,岂容先生久窃虚名语。直复笔其事于《琐缀录》。又言与弼跋石亨族谱,自称门下士,士大夫用此訾与弼。又载顾允成之言,以为好事者为之。然与弼求名太急,实有矜心作意,刻画圣人之处。观其日录,约略可见。直之所记,当亦有所激而然欤?其论《续通鉴纲目》一条,谓宋太宗烛影斧声之事,由陈桱误增李焘之文,李焘又误改文莹之语,则考证颇详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双槐岁抄》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黄瑜撰。朱国桢涌幢小品》曰,黄瑜廷美,香山人。景泰丙子举人
2
长乐县知县。有惠政,以劲直弃官。手植槐二,构亭吟啸其间。自称双槐老人,作《双槐岁抄》,即此本也。所记洪武迄成化中事,凡二百二十条。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称其孙佐以春坊谕德掌南京翰林院事。于院堂书簏中得吴元年故简,因足成之。案佐有目录跋语,则所补者为洪武初科第及永乐庶吉士姓名二条是也。
3
其书首尾贯串,在明人野史中颇有体要。然亦多他书所载,无甚异闻。至于神怪报应之说,无关典故者,往往滥载,亦未免失于裁翦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石田杂记》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沈周撰。启南,长洲人。以绘事名一时。郡守欲以贤良荐,周筮得遯之九五,遂决意不出。年八十三而卒。事迹具《明史隐逸传》。此编乃所记闻见杂事。末有伍忠光跋,称先生化后二十馀年,而是记存于糊工故纸之中,手墨宛然,疑即先生绝笔。友人何良辅持以示予,因命工梓之云云。盖本丛残手稿,非有意于著书,故所记颇涉琐屑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双溪杂记无卷数,两淮盐政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案焦竑经籍志》载《双溪杂记》二卷,王琼撰,《续说郛》所载亦题曰王琼。检卷中所述并自署其名曰琼,与二书所载合,盖即琼书矣。琼在当时,以干略称。所著《晋溪奏议》,已著录。是编其杂记见闻之作也。所载朝廷故事,于宏治以前颇有稽核,足与正史相参。即是非取予,亦不甚剌谬。至正、嘉之间,则自任其私,多所污蔑,不可尽据为实录。考《明史本传》,琼督边之功及荐王守仁以平宸濠,其功固不可没。然平日与江彬、钱宁等相比,而与杨廷和、彭泽等不协,故记中于廷和与泽诋诬尤甚。至于大礼一事,曲徇世宗之意,悉归其过于廷和,尤非定论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立斋闲录》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宋端仪撰。端仪有《考亭渊源录》,已著录。是编杂录明代故事,自太祖吴元年迄于英宗天顺,皆采明人碑志说部为之。与正史间有抵牾,体例亦冗杂无绪。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寓圃杂记》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王锜撰。元禹,别号梦苏道人,长洲人。是书载明洪武迄正统间朝野事迹,于吴中故实尤详。然多摭拾琐屑,无关考据。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复斋日记》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许浩撰。有《宋史阐幽》,已著录。此书皆纪叙明初以来朝野事迹,与叶盛水东日记》颇相出入,前有自序,题乙卯蒲节,盖宏治八年也。其中如杨荣料敌,于谦治兵,汪直乱政诸条,叙述颇详。然如谓王振初时闲邪纳诲,以成英庙盛德,不为无补,则纰缪殊甚。至于儿能成名妾不嫁,良人瞑目黄泉下一诗,乃明初高启张节妇词,载于本集,而以为章纶之母所作,亦失实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野记》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祝允明撰。允明有《苏材小纂》,已著录。是书所记多委巷之谈。如记张太后遗诏复建文年号一事,张朝瑞《忠节记》已辨之。至谓《永乐大典》修辑未成而罢,则他事失实可知。朱孟震河上楮谈》亦称允明所撰志怪及此书,可信者百中无一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前闻记》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祝允明撰。是书杂载前明事实,散无统纪。大抵于所为《野记》中别撮为一书,而小更其次第。如《野记》载洪武三年二月命制四方平定巾,二十四年又谕礼部待郎张智申明巾义,其下注云,旧传太祖召杨维桢问以所戴巾,对曰四方平定巾。而是书则取《野记》之小注为正文,后附以洪武三年二十四年事,则辞义全复也。又如《野记》载太祖闻危素履声,笑曰:我只道是文天祥。是书则曰我只道伯夷、叔齐来,或云文天祥。盖仍是一条而小变其语耳。明人欲夸著述之富,每以所著一书,分为数种,往往似此,不足诘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记略》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皇甫录撰。世庸,号近峰,长洲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顺庆府知府。
2
《明史皇甫涍传》,称父录官重庆府知府。案录《下陴纪谈》载顺庆事甚详,则《明史》字误。是编据嘉靖壬寅其子冲序,称原本多冗谈细故,命冲雠定。于是原始要终,掇洪拾大别为四卷云云。则录之稿本而冲所删定。所记皆正德以前旧闻。然如铁铉二女在教坊作诗,建文帝骑骡在黔国公第,王振尝为教官,永乐末以年满无功见阉。仁宗或云死于雷,或云为宫人所毒,或云为内官击杀之类。
3
大抵委巷之传闻,其删除犹有未尽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近峰闻略》八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皇甫录撰。此书亦其子冲所删定。于稗官杂说采摭颇繁,而考证全疏,舛谬亦复不少。如《拾遗记》介子推之白鵶,《龙城录》李贺之赤虬,皆信为实事。又如杨沟事出《古今注》,乃引《霏雪录》为始。妻之父曰外舅,文本《尔雅》,而云始汉董承。前进士见《国史补》,而云出《唐会要》。甘草、苦草之说出《师旷占》,而云出《大戴礼》。他如以龙生九子为出《尔雅》,以李商隐乐游原诗为王建以二乔为妓,皆不考之甚。至于陈善《扪虱新语》记马大师等在孔子上之类,皆谬妄之语。袁宗彻《客座新闻》记元顺帝为瀛国公子之类,亦诬罔之词。一概取之,尤冗滥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下陴纪谈》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皇甫录撰。是书乃其守四川顺庆府时所作。或载时事,或考前闻,大抵皆有关于是地者也。时值蓝鄢之乱,贼三犯顺庆,录授兵固守。以其登城则守陴,下陴则著书,故以下陴为名。末附三峡山水记一卷,为其子冲作。冲字子浚,嘉靖戊子举人。《明史》附见皇甫涍传。称所著有《几策》、《兵统》、《枕戈杂言》三书,今皆未见,惟此记附其父书以存耳。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延休堂漫录》三十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罗凤撰。子文,号印冈,应天人。弘治丙辰进士,官至石阡府知府。
2
此书徵引蒐辑,颇为繁富。然或录汉、晋以来遗事,而错以有明;或详有明一朝人物典制,而复泛摭前代;古今混淆,巨细错杂,此其失也。又其所载明一代事,如谓刘基识天子气之类,皆杂取小说,不足徵信。惟辨袁忠彻《符台外集》谓元顺帝为瀛国公子之谬。谓瀛国公六岁降元,至元世祖崩时,年二十四,元顺帝生于延佑庚申,其时瀛国五十矣。设使真有感梦涉疑,从释夺后之事,在世祖未崩之前,其去顺帝生时二三十年矣。此论最善,可以释千古之疑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翦胜野闻》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不著撰人名氏。所记皆明太祖初年之事,亦多互见他书。陶珽《续说郛》、黄虞稷千顷堂书目》皆载此书,题吴郡徐桢卿著,然《明史桢卿本传》及《艺文志》俱不载。书中所纪,亦往往不经。如谓徐达追元顺帝将及之,而遽班师。常遇春诉于帝,达人自疑,拔剑斩阍而出。真齐东野人之语,桢卿似未必至是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玉堂漫笔》三卷内府藏本

1
陆深撰。有《南巡日录》,已著录。是书乃在翰林院时记其每日所得,而于考核典故为尤详。其载杨士奇子稷得罪,为出于陈循所构陷,亦修史者所未详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金台纪闻》二卷内府藏本

1
陆深撰。皆深官翰林时杂记正德乙酉戊子四年中朝廷故事,及友朋论说。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春风堂随笔》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陆深撰。杂记闻见凡二十三条。末附所载《歙砚志》一篇。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知命录》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陆深撰。盖亦杂志之类,而所记秦蜀山川名胜为多。乃深于嘉靖十三年赴四川左布政使任时途次所编也。其曰知命者,以初授陕藩,道经扬州蜀冈,异其名问之,则曰由此可通蜀。已而得入蜀之命,追数先徵,信由前定,因以为名。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溪山馀话》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陆深撰。所记一时名臣如刘健、章懋、刘大夏遗事颇详,又多谈闽事,盖其宦闽日所著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愿丰堂漫书》一卷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陆深撰。年谱载所著有《愿丰堂稿》,乃正德己巳成于家。今此卷末载正德壬申过兰溪,谒章懋一事,与年谱岁月不符。盖《愿丰堂稿》乃其诗文,此则所著说部也。其书亦杂记故事,仅及七条,疑非完本。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见闻考随录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韩邦奇撰。邦奇有《易学启蒙意见》,已著录。是书已载入所著《苑洛集》中。此乃明人钞出别本,中多朱笔标识,上阑又间加评语。如胡守中结交郭勋一条,则云传闻之过。甲申大同之变一条,则云视各书所记为详确。藩臬升迁一条,则云铨法变自杨邃菴。盖别有说。所论亦颇有见,特不知出谁手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碧里杂存》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董谷撰。有《续澉浦志》,已著录。是书杂记琐闻,多齐东之语。如谓明太祖作钞,用贤人心肝。马皇后鉴鸡鸣山石磴望太学,成祖甑蒸僧碧峰。皆不近事理。其以邹衍为汉儒,亦殊疏舛。甚至以礼部壁上所见读书须努力,写字莫糊涂之句,为杂之《少陵集》中亦不可辨,尤不可解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苹野纂闻》一卷编修程晋芳家藏本

1
伍馀福撰。馀福有《成化陕西志》,已著录。是书所纪仅二十条,皆吴中故实,间及朝政。末有其子忠光跋,谓馀福家食时所纂,殁后始于笥中检出,因锓诸梓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贤识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陆釴撰。有《山东通志》,已著录。此书皆纪洪武中杂事,所采惟《馀冬序录》、《野记》、《客座新闻》、《草木子》诸书。援据既寡,事迹亦仅寥寥数则,不足以当贤识之目。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病逸漫记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陆釴撰。是书杂记当时事实。如《明史高启传》称启归居青邱,知府魏观为移其家,旦夕延见甚欢。观以改修府治获谴,帝见启所作上梁文,因发怒腰斩。而是书则载启因撰苏州府上梁文为巡按御史张度所奏,与知府魏观俱被极典。本传不载张度之奏,则是书为加详。又《明志》载天子冠礼一加冕服,皇太子乃三加。初加折上巾,次加进贤冠,次加冕服。是书为天子三加,初折上巾,次远游冠、三九旒冕。则是釴犹及见天子三加,与志所载皇子仪同。舆志举成典,而是书据往制也。又若载三里河在天地坛前,去通州五十里,形高通州一丈九尺。置二闸,可行舟,但有一二走沙处。大通桥去通州四十里,形高通州五丈。
2
置十闸,方可行舟。今三里河涸塞,与二闸不通,是书犹可以备志乘之采。然其他多冗琐之谈,不尽足资考证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孤树裒谈》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李默撰。有《建阳人物传》,已著录。是书录有明事迹,起自洪武,迄于正德,所引用群书凡三十种。例则编年,体则小说,大抵皆委巷之谈。考《千顷堂书目》,以是书为赵可与作。注云,可与字念中,安成人,正德癸酉举人,福建盐运司提举。旧作李默误也。未审所据,姑两存之。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吏隐录》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沈津撰。有《邓尉山志》,已著录。明有两沈津。知此为苏州沈津作者,是编所载朝野逸事,并及其先世善医事迹。苏州沈津,家世业医。正德中选入太医院充唐藩医正,与之合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北窗琐语无卷数,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余永麟撰。永麟,鄞县人。嘉靖戊子举人。官苏州府通判。书中叙日本出处、土俗、朝贡三事颇详,其馀纪载则颇多失实。如周岐凤以邪术坐罪,而永麟以为豪侠跌宕,力为左袒。又谓明太祖杀徐中山王达夫人,太祖虽猜忌残忍,何至如是?殆近于无稽之谈。至所载淫词琐事,更不足观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螭头密语》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旧本题杨仪撰。梦羽,常熟人。嘉靖丙戌进士。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
2
其书杂记明代时事,仅二十馀条,而语多不经。如建文帝从隧道出亡,仁宗中毒,宣宗微行,皆里巷无稽之谈。所志孝宗武宗佚事,尤涉鄙俚。《常熟志》载仪所著有《南宫集》、《高坡异纂》,独无此书。疑或出于伪托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病榻遗言》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高拱撰。有《春秋正旨》,已著录。是编备述与张居正先后构隙之端,一曰顾命纪事,二曰矛盾原由,三曰毒害深谋。以史考之,亦不尽实录。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名世类苑》四十六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1
凌迪知撰。迪知有《左国腴词》,已著录。是编采洪武迄嘉靖凡十朝名臣,汇集成编。其前四卷先纪姓氏爵里,系以论赞,后四十二卷列其言行,分为九类,每类之中又各为小目。先是杨廉辑《名臣言行录》,其后徐咸有《名臣后录》,郑晓《吾学编》有《名臣纪》,沈应魁有《名臣新编》。迪知裒合诸本,排纂成书。正德以前凡二百七十一人,嘉靖间三十二人,则迪知摭诸书以补之,而建文末忠臣八十二人附焉。叙述名臣,类乎传记,而断裂分录,非人自为传。又兼及神异、诙谐、定数之类,体杂小说,故附之小说家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迩训》二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方学渐撰。学渐有《桐彝》,已著录。是书专载其乡人物行谊,及其先世事之可为法者。以近在桑梓,故名《迩训》。凡分四十一类,门目繁碎,隶事亦不详所出。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西吴里语》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宋雷撰。自号市隐居士,湖州人。是编成于嘉靖中,皆记吴兴轶事。前有自序,谓予夙好博览史传乘载稗官小说之书,不列岁代,不序伦理,信手杂录。
2
间有犯孔氏不语之戒,踵史臣讹谬遗亡之失,冀就正于观者云云。故其书随笔摭录,皆不著所出,亦多涉荒诞,不尽可信。后有其子鉴跋。盖雷既没后,鉴所裒集而付诸梓者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朝典故辑遗》二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杂记洪武至正德十朝事。前有自序,作于嘉靖三十二年,自称《东吴逸史》。又附载鲁宗人当泪丐序一首。案当泪丐本辑有《国朝典故》,疑此即从当泪丐书采掇而成。大抵丛脞庞杂,全无义例。其纪明太祖微行,为巡军所拘诸事,已属不经。至以明宣宗为建文之子,更为荒诞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吴社编》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王穉登撰。穉登有《吴郡丹青志》,已著录。是书专纪吴中里社之事。
2
其神名五方贤圣,乃淫祀之尤者,而谓本于《搜神记》,殊属附会不经。所列走会、舍会诸条,亦徵风俗之弊。末附顾文龙书,谓穉登是编有悯时之怀,先事之虑。然铺张太过,不免讽一而劝百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笔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连镶撰。字抑武,常熟人。嘉靖中官安陆县知县。兹编就其生平闻见,随笔纪载。其目曰《两京旧闻》,曰《先辈故实》,曰《乡邑旧事》,曰宦游约记,曰随手笔馀。卷末附以倭蛮纪略九则,颇多传闻失实之词,不足据为徵信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世说新语补》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旧本题何良俊撰补,王世贞删定。良俊有《四友斋丛说》,世贞有《弇山堂别集》,皆已著录。前有康熙丙辰富阳章绂序,称云间何元朗仿《世说新语》为《语林》,甚为当时所称,但其词错出,王弇州麟州又取而删定之,攺名《世说新语补》。几百年来,梨枣不啻数十易。惟吴兴凌初成原刻,悉遵古本,分为六卷,附以王世贞所订,名曰鼓吹云云。良俊《语林》三十卷,于汉、晋之事全采《世说新语》,而摭他书以附益之,本非补《世说新语》,亦无《世说补》之名。凌蒙初刊刘义庆书,始取《语林》所载,削去与义庆书重见者,别立此名,托之世贞。盖明世作伪之习,绂从而信之,殊为不考。然绂序字句鄙倍,词意不相贯属,疑亦出书贾依托。观其所刊目录,列补编于前,列原书于后,而三十六门之名,一页中重见叠出,不差一字,岂识黑白者所为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樊川丛话》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姜兆熊撰。兆熊恂如,归安人。是编皆纪录杂事,分朝庙、山川、考证、诗话、闺秀、仙释、怪异、数验八门,每门仅十馀条。樊川即樊泽里,在湖州府城东,乃兆熊世居之地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西台漫记》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蒋以化撰。以化仲学,常熟人。隆庆丁卯举人。官至监察御史。是书杂记见闻,多及僻逸幽怪之事。其纪李贽之荒悖不经,卒以台臣会讦下狱,前后端末颇详,而不详其所终。又误以姚安府知府为姚州知州,所纪王大臣事与史所言冯保之说迥异,殆不可解。全书议论,每过于叫嚣求快。似乎多恩怨之词,不尽实录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见闻杂记》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1
李乐撰。彦和,号临川,归安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是书前二卷全录董氏《古今粹言》及郑晓今言》,后二卷乃自记所见闻,凡一百八十六条。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林居漫录前集》六卷、《畸集》五卷浙江郑大节家藏本

1
伍袁萃撰。袁萃圣起,吴县人。万历庚辰进士,官至广东海北道按察司副使。事迹附见《明史徐贞明传》。史称所撰《林居漫录》、《弹园杂志》,多贬斥当世公卿大夫,而于李三才、于玉立尤甚。今观是书,所载多朝野故实,往往引明初之事以证明季弊政,而词气过激,嫌于已甚。又因力排良知之说,与王守仁为难,遂并其事功而没之,不免矫枉过正。至胪载闾巷琐事,多参以因果之说,尤失于庞杂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暗然堂类纂》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潘士藻撰。士藻有《洗心斋读易述》,已著录。是书以所闻见杂事分类纂叙,大抵皆警世之意。一训敦,二嘉话,三谈箴,四警喻,五溢损,六徵异。成于万历壬辰,时当明季,正风俗雕弊之时,故士藻所录,于骄奢横溢,备徵果报,垂戒尤切。盖所以针砭流俗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西山日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丁元荐撰。元荐长孺,长兴人。万历丙戌进士,官至尚宝司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杂录自洪武迄万历朝野事迹,分英断、相业、延揽、才略、深心、名将、循良、法吏、节烈、忠义、清修、直节、德量、器识、神识、正学十六类,为上卷;古道、友谊、义侠、格言、正论、清议、文学、师模、庭训、母范、孝友、笃行、方术、高隐、恬退、持正、贤媛、耆寿、家训、日录二十类,为下卷。西山者,其所隐居处也。末附避乱五箴,盖已刻于《拙存堂集》中者,以其切裨身世,故复入于是编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玉堂丛语》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焦竑撰。有《易筌》,已著录。是编仿《世说》之体,采摭明初以来翰林诸臣遗言往行,分条胪载。凡五十有四类,而终以雠隙。案朱国桢涌幢小品》曰:焦弱侯率直任真,元子初出阁,定讲官六人。癸未则郭明龙,丙戌唐抑所、袁玉蟠、萧元圃、全元洲,己丑则弱侯。太仓相公谓宜择其近而易晓者勒一书进览。无何,太仓去国,诸公不复措意。惟弱侯纂《养正图说》一册。郭闻之不平,曰当众为之,奈何独出一手?后其子携归,刻于南中,送之寓所。正在案璫,陈矩适至,取去数部呈御览。诸老大恚,谓由他途进图大拜。又载其序吕坤闺范》,郑国泰乞取添入后妃一门,众大哗,谓郑氏著书,弱侯交结作序云云。竑作是书,以雠隙终篇,盖感此二事,借以寓意。然陈矩为司礼太监,郑国泰为贵妃之侄,何以二书适入二人之手,俱得进于宫禁?当时物议,实有其因,未可尽委之排挤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贻清堂日抄无卷数,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钱养廉撰。养廉国维,仁和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
2
是书记万历中缙绅门户甚详。考养廉以争范谦赠荫,忤大学士张位削籍。故是书之首,即列戊戌落职一条,盖所谓发愤著书者。于诸事往往丑诋,不免有恩怨之辞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汝南遗事》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李本固撰。案神宗时有两李本固:其一临清人,万历壬辰进士;此李本固叔茂,汝宁人,万历甲戌进士,官至大理寺卿,以言事罢归。郡守黄邻初属修《汝南志》,其削草未经收录者,复辑为是书。盖当时《志乘》裁断,或不能尽出己意,故以此续之,以示不忍割弃之意。然多涉神怪仙鬼,不免为小说家言。
2
又《汝南遗事》乃元王鹗记金哀宗亡国之书。本固误袭其名,亦未考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客座赘语》十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1
顾起元撰。起元有《说略》,已著录。是书所记皆南京故实及诸杂事,其不涉南京者不载。盖亦《金陵琐事》之流,特不分门目,仍为说部体例耳。虽颇足补《志乘》之阙,而亦多神怪琐屑之语。至前闻纪异一百条,全录旧文,取充卷帙,尤为无取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翦桐载笔》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王象晋撰。象晋有《群芳谱》,已著录。是书因奉使册封途中所作,故取义于翦桐。所载皆嘉言善行,然多涉因果。其四公厚德解等篇,体近于戏。卷首列贺登极一表,贺惠王升位一启,尤不伦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金华杂识》四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1
杨德周撰,德周有《澹圃芋记》,已著录。是编乃其为金华教谕时所作。
2
杂采轶文逸事,以补地志所未备。如潘良贵与陈瓘实非同母,无瓘父借妾生子事。
3
良贵父有子六人,亦非晚年乏嗣。辨周密《癸辛杂识》之误,亦间有考证。然多采小说神怪之语,自秽其书,则贪多嗜奇之过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峤南琐记》二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万历壬子湛卢山中人题词云,汇箧中所录西事,见《大荒经》所载神人有珥蛇者。珥,耳饰也,一曰瑱,又蚕弄丝于口亦曰珥,因以珥名。录竟,尚有碎事及续闻者百馀种,因复理而存之,命曰《峤南琐记》。
2
考万历中闽人魏浚尝作《西事珥》八卷,述粤西风土,已别著录。以题词证之,此书盖亦浚作矣。然《西事珥》乃地志之属,此书多记杂事,则小说家流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琅嬛史唾》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徐象梅撰。象梅有《两浙名贤录》,已著录。是书摭史传及稗官事语,分类纪叙。其体一仿《世说》,而别创品目。起帝符、后瑞,讫灵畜、壬人,凡一百二十二类。分配既多未确,又每条下不注引用书名,亦无徵据。书成于万历己未。其曰史唾者,自以为拾史氏之唾馀。盖亦何良俊《语林》之类,而持择不及良俊多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避暑漫笔》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谈修撰。有《惠山古今考》,已著录。是编皆掇取先进言行可为师法,乃近代风俗浇薄可为鉴戒者,胪叙成篇。其书成于万历中。当时世道人心,皆极弊坏,修发愤著书,故其词往往过激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世说新语》八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李绍文撰。绍文有《艺林累百》,已著录。是书全仿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其三十六门亦仍其旧。所载明一代佚事琐语,迄于嘉、隆,盖万历中作也。前有释名一则,详列书中诸人名字谥号爵里。陆从平序谓绍文近以文学受知于熊剑化,剑化复为厘其谬误。然今书方正门以文徵明论先人世谊语属之对上相杨公,品藻门以王畿贪嗔痴救戒定慧语属之对陆树声,皆与他说部不合,是传闻异词,未能尽确。又以杨士奇为东杨,杨荣为西杨,其释名亦颇多舛互云。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管窥小识》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书中世宗崇尚青词一条云,少年至都犹及见之。又称张居正以横肆败。则其人在嘉靖、万历之间。又九卿保留新郑一条云,先太保正在行河,不与其事。则当时大臣之子。故其自序云,馀少鲜具识,然于游宦过庭之间,亦颇有一二识忆也。其书记当时门户倾轧、专权乱政之事,多史所未详。其记会推有立推、坐推、行推之异,亦诸书所未及。然于高拱、张居正诋諆颇甚,而独推尊徐阶,殆亦恩怨之词,不尽直笔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见闻录》八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此书排次明代朝士事实,间及典章制度。如蒋瑶之悟武宗,李充嗣之御宸濠,其事皆史所未详。然叙次丛杂,先后无绪,仍不出其生平著述,潦草成编之习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太平清话》四卷内府藏本

1
陈继儒撰。是书杂记古今琐事,徵引舛错,不可枚举。当时称继儒能识古今书画,然如所载耐辱居士墨竹笔铭,证以《唐书司空图传》,乖舛显然,殊不能知其伪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西峰淡话》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茅元仪撰。元仪有《嘉靖大政类编》,已著录。是书多论明末时政。其论有明制度,多本于元,尤平情之公议,非明人挟持私见、曲相排抑者可比。然其中愤激已甚之词,亦不能免,仍当时诟争之积习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兰畹居清言》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郑仲夔撰。仲夔龙如,江西人。其书采录僻事隽语,自汉、魏以迄嘉、隆,分门别类,一如刘义庆《世说》之例。其已见刘孝标注及王世贞所补者案:《世说新语》补本何良俊《语林》之文,坊本托名于王世贞,此从原序之文,谨附识于此,则不复载。又以一人编中错见,名字爵谥不一其称者,别为释名,以附于前,亦仿汪藻校定《世说》之例。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癸未夏抄》四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释静福撰。静福,钱塘人。所谓癸未,盖崇祯十六年也。其书抄撮诸家说部,亦间载其所见闻,颇无伦次。惟多载缁徒恶迹,不为其教少讳,视儒家坚持门户者为犹贤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遗事》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皆记明太祖初起之事。始于壬辰六月,为元顺帝至正十二年,止于洪武元年四月壬戌至正二十八年也。编年纪月,亦颇详悉。而多录小说琐事,如以酒饮蛇之类,皆荒诞不足信,非史体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云间杂记》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旧本题明人撰,不著名氏。下卷载顾氏东园北园一条,称后遭鼎革,二园皆成榛莽,则国朝人撰矣。所记皆明万历以前松江轶事。中载徐阶为首辅时,忤旨下狱,会地震,幸得赦免一条,其事为正史所未载,殆委巷之谈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读史随笔》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国朝陈忱撰。遐心,秀水人。是书前四卷杂论黄帝至宋、元事,后二卷皆论明事,叙述独详。盖年远则纪载多略,世近则见闻易悉,其势然也。然其中多采掇琐屑,类乎说部。如叙黄帝梦风后、力牧,武丁梦傅说事,断之曰:以梦求贤,为后世不能数有之事。叙齐代女子娄逞事,断之曰:观此则木兰从军不足异也。又或但书其事。如叙成化十三年乐安王奏宁王奠培惨酷贪淫不轨等事,命太监罗吉祥往勘多实,拟罪姑从宽典,革去禄米一年。更不论断一字,亦不知何所取。盖其立名似乎史评,实则杂记之类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玉堂荟记》一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国朝杨士聪撰。士聪朝彻,号凫岫,济宁人。前明崇祯辛未进士,官翰林院检讨。入国朝,官至谕德。是书成于崇祯癸未十二月,距明之亡仅百馀日。
2
自序谓古来正史所阙,或得之杂录漫记,以补其所不足,亦识其小者之意也。自馀叨史局,不废记存,且积有年岁。壬午再入春明,感兴时事,乃取旧所编辑,更加撰次,不拘年月,惟有概于中则书之,汇为一帙。凡十馀年来世局朝政,物态人情,约略粗载于此。而戏笑不经之事,亦往往而在。今观其书,于当日周延儒、薛国观温体仁、王应熊诸人门户倾轧之由,政刑颠倒之故,颇能道其委曲,多正史之所未及。然士聪为延儒门生,笔墨之间,颇为回护,而于黄道周、倪元璐皆有不满之意。至谓道周不坐宦官之房,不以通家名刺与宦官,皆为太过。其记张溥试诗,亦诋諆已甚,皆不免于恩怨之词。又孔有德之变,乃新城王氏所激,毛霦平叛记言之最详,而以为由于诛袁崇焕,失辽人之心。殊非实录。至于鄙谑秽语皆备载之,尤为猥杂,又非《归田录》诸书偶记俳谐之例矣。是书自序称一帙,而书首题卷一字,则当有二卷。中间癸未九月经筵以下,旧本别为一页,与前不属。疑为下卷之首,传写佚其标题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庭闻州世说无卷数,两江总督采进本

1
题曰桃都漫士宫紫阳述,不著其名,亦不著作书年月。核其书中所言,及卷首自序,盖前明崇祯癸未进士,而是书则成于国朝康熙甲辰。检《江南通志》,崇祯癸未进士有泰州宫伟鏐,官翰林,当即其人矣。所记皆泰州杂事,故曰《州世说》。又皆闻于庭训,故曰庭闻。目录分六段,似有六卷,而刊本则不标卷帙,未详其体例云何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客途偶记》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国朝郑与侨撰。与侨惠人,济宁人。前明崇祯丙子举人。是编述明末所见闻者二十五篇,多忠义节烈之事。所谓义犬、义猫、义象诸记,疑寓言以愧背主者。败节纪一篇,亦为守义不坚者讽也。杂说十篇,多借事以寓愤激。游记一篇,则游河南所作,多叙流贼残破之状。其中济宁守御纪、济宁倡义纪二篇,序当时方略颇详。折奸纪则与无赖小人交易,偶失簿籍,复偶然得之。事至琐琐,殊不足记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玉剑尊闻》十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1
国朝梁维枢撰。维枢慎可,真定人。在前明由举人官工部主事。是书作于国朝顺治甲午。取有明一代轶闻琐事,依刘义庆世说新语》门目,分三十四类而自为之注,文格亦全仿之。然随意钞撮,颇乏持择。如李贽尝云宇宙内有五大部文章,汉有司马子长《史记》,唐有《杜子美集》,宋有《苏子瞻集》,元有施耐菴《水浒传》,明有《李献吉集》之类,皆狂谬之词,学晋人放诞而失之者。
2
其注尤多肤浅。如曹操、李白之类,人人习见,何必多累简牍乎?至所以名书之义,吴伟业诸人之序及维枢自作小引均未之言,今亦莫得而详焉。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语林》十四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国朝吴肃公撰。肃公有《读礼问》,已著录。是书凡三十七类,皆用《世说新语》旧目。其德行、言语、方正、雅量、识鉴、容止、俳调七类,又各有补遗数条,体格亦摹《世说》,然分类多涉混淆。若夙慧类载杨东里母改适罗理,东里从往,时方六岁,尝私磨砖土如主式,祀其三世,罗为之感泣。此至行也,与德行类所载刘谨六岁时事正相类。然刘入德行,而杨入夙慧,事同例异,莫知所从。所载亦多挂漏。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明逸编》十卷湖南巡抚采进本

1
国朝邹统鲁撰。是编搜访有明一朝逸事,以《世说新语》原目分录,本名《明世说补》,会其友江有溶先著《逸编》一书,因次第补入,仍名《逸编》。
2
自序云,示弗自专也。统鲁之子定周,有溶之子度,注之。前列释名一篇,著诸人官爵谥号称名之不一者,盖仿宋汪藻校《世说新语》例也。其书疏略太甚,诬妄尤多。如仇隙内载仁宗葛妃进毒一事,信螭头密语所纪之言,遽笔之书。使洪熙令主,遭此冤谤,又不止黄公酒垆作裴郎学矣。统鲁字大系,衡阳人。有溶字谷尚,长沙人。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闻见集》三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国朝蔡宪升撰。宪升江云,南昌人。是书皆纪明末杂事,其偶及明中叶者,仅谢榛、桑怿、徐渭等数条耳。所记多与史合。如刘綎之父显,本龚氏子,其祖岷养以为子,遂冒其姓,则史所未及也。然中亦有传闻失实之说。如云天启辛酉诸名士觞雪滕王阁,赋诗得滕字,一渔父往来阁下,若有所思。诸名士戏曰:尔能诗耶?曰:公等吟咏,某适忆滕王蛱蝶图耳。即朗吟其句鸭鹅夜乱功收蔡,蛱蝶春深戏试滕云云。是乃宋末吕徽之事,载于陶宗仪辍耕录》中,但改易数字,即别撰一人,何其诬也。其云李贽官姚安时,以削发为上官所劾,下诏狱,与明末李自成陷扬州,亦均无其事。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筇竹杖》七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国朝施男撰。伟长,吉水人。顺治初,随征广西,以军功授广西按察使副使。是编前三卷为官桂林时所作,记峒黎风土,并所自作诗句。卷四、卷五则游于江、浙、吴、楚间所作,多记山川名胜。卷六为自著诗集。卷七则录刘湘客、杨廷麟、刘大璞、刘日襄、倪元璐五家之作。其所著诗文,词多险僻,盖犹沿明末公安、竟陵之馀习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今世说》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国朝王晫撰。有《遂生集》,已著录。是书全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之体,以皆近事,故以今名。其分类亦皆从旧目,惟除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六类。惑溺一类,则择近雅者存焉。其中刻画摹拟,颇嫌太似,所称许亦多溢量。盖标榜声气之书,犹明代诗社馀习也。至于载入己事,尤乖体例。
2
徐喈凤序引汉黄宪为说,然《天禄阁外史》本王逢年之伪书,乌足据乎?文学门中载吴百朋以殹鄦二字问吴任臣,任臣对以殹也同本秦权古文,鄦许同本《说文》长笺,百朋叹服。案殹字出秦权是矣,然《说文》自有殹字,注曰:击中声。惟赵宦光《说文长笺》以《说文》也字训义不雅,改从秦权,以殹字代也字,不得举一遗一也。《说文》有无邑字,即鄦字也。注甫侯所封,在颍川,今通作许。其正作鄦字者,则见《史记郑世家》鄦公恶郑于楚。注:许灵公也。是其字见于正史。任臣以为出《说文长笺》,殊不得其本。晫遽以为博洽而记之,亦为不考。信乎空谈易而徵实难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秋谷杂编》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国朝金维宁撰。维宁有《垂世芳型》,已著录。是编皆载同时琐事。而维宁居乡,颇忤于同里,居官又颇忤于同官,以浮躁罢归。故词旨愤激,多伤忠厚。
2
其记董含鬻婢及作三冈识略诸条,恐未必如是之甚也。至旁摭《山海经》、《拾遗记》诸书旧文,隐其出处以足卷帙,亦非著述之体。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陇蜀馀闻》一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欢录》,已著录。是编皆记陇蜀碎事。如吴山、岍山之类,亦间有考证。以其奉使时所记,多非亲见之事,且多非所经之地,故曰馀闻。兼及赵州介休者,则以往陇蜀时驿路所必经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皇华纪闻》四卷山东巡抚采进本

1
国朝王士祯撰。康熙甲子士祯以少詹事奉使,祭告南海。因缀其道途所经之地,搜采故事为此书。多采小说地志之文,直录其事。无所考证,不及其《池北偶谈》诸书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砚北丛录无卷数,编修励守谦家藏本

1
国朝黄叔琳撰。叔琳有《研北易抄》,已著录。是编卷首有魏兆龙序,称为叔琳巡抚浙江时罢官以后所偶录。皆杂采唐、宋、元明及近时说部,亦益以耳目所闻见。大抵多文人嘲戏之词,如《谐史》、《笑林》之类。或著出处,或不著出处,为例不一,亦未分卷帙。盖忧患之中借以遣日而已,意不在于著书也。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汉世说》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国朝章抚功编。抚功仁艳,钱塘人。是书仿刘义庆世说新语》体例,以纪汉人言行。大抵以《史记》、《汉书》为主,而杂以他书附益之。分十四门,曰德行,曰言语,曰政事,曰文学,曰方正,曰雅量,曰识鉴,曰赏誉,曰品藻,曰清介,曰才智,曰英气,曰义烈,曰宠礼。与义庆原本小异,其采摭亦备。然事皆习见,无他异闻,又分类往往不确。如龚遂刺昌邑王过,自宜入方正;邓禹师行有纪,自应入政事,乃俱入之德行。至射的山仙人取箭,自是志怪之说,入之此书,尤无体例也。其凡例云,书以语名,始《论语》也。国语纪言,不参以事。陆贾新语》,马上翁每奏称善。临川《世说》一书,诸多士所共撰述。始自竹林,迄于江左。风流简远,少许胜多,最为可贵。兹编独尊两汉,意专叙事,故不以《新语》名篇云云。案刘向先有《世说》,故义庆所撰,别名《世说新书》,后人乃改为《新语》。黄伯思《东观馀论》考之最详,非以记言而谓之《新语》,抚功之说殊误,至义庆所述,上接东汉,何得云始自竹林,益为失检矣。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过庭纪馀》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1
国朝陶越撰。艾村,秀水人。是书乃杂缀闻见琐事。以多闻之其父口述,故以过庭为名。间有《志乘》所遗佚,足裨考核者,而大抵过涉冗碎。又所载生平游幕事迹,亦未免近于自夸。

子部五十三·小说家类存目一·右「小说家类」杂事之属,一百一部,四百七十五卷,内七部无卷数,皆附《存目》。》

URN: ctp:ws81702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