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钦定四库全书
2
皇朝通典巻四十一
3
吉一
4
等谨按杜佑《通典》,首载歴代沿革礼,于前次为《开元礼纂》于后,诚以经制文章与仪节度数并相辅以行也。钦惟我」
5
6
列圣相承,重熙累洽,规模隆盛。载在册府,垂法万世。有大清会典则例,以详,其制度有。
7
皇朝礼器图式》以著其形模,悉经睿裁订定,损益折衷,至为赅备。至于仪文秩序,条理灿然则。
8
《大清通礼》一书,准彛章而垂定式,并非前代礼书所能及,其万一焉。谨考。
9
典文次第纂纪为
10
《皇朝礼典》二十二卷,凡五礼》序次条目,于杜典并有更定增删,各于本门加案,声明其仪注,悉以《通礼》为准云。
11
12
13
等谨按杜典,郊天一门,凡冬至大祀,孟春祈谷并入焉」。今考汉代以后祈谷,礼多不行,而正月之祀,且与冬至相混,二祭不分,相沿已乆。
14
本朝郊
15
天之礼冬至
16
圜丘孟春
17
祈谷钜典,并修敬勤之义,斯为至矣。伏惟列圣事。
18
天之诚迥,超前代凡。
19
郊坛大礼,嵗皆
20
亲诣,具著典策我。
21
皇上精䖍昭格,膺
22
鸿眷而集
23
繁厘自
24
临御以来,无嵗不。
25
躬亲祀事,珥笔之臣,有纪纂所不能尽者,兹篇于冬至南郊、孟春。
26
祈谷敬详。
27
肇举之隆仪,以及增修之懋制。兼稽列圣升配,旧典悉为恭载如左。天命元年,贝勒以下诸臣,奉上太祖髙皇帝尊号,立国建元,行焚香告天礼。
28
天聪十年,王贝勒以下诸臣,奉上太宗文皇帝尊号。是年,始建圜丘于
29
盛京徳盛门外制九成,周围一百十丈,南门三,东西北门各一。
30
太宗率王、贝勒以下文武羣臣,斋戒三日。于四月乙酉,以太牢。
31
亲祀
32
南郊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徳,是为本朝祀。
33
天于郊之始,旧例以生太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给衆官,太宗谕曰:古帝王当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礼,是以用生牢,致享后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上天之胙,分给衆官,令各于其家享之,是反汚䙝也。可熟而荐之,祭毕即于。
34
上帝神位前分享乃为洁诚」。于是定制,祭天用太牢熟荐,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天于
35
圜丘时将征朝鲜,并告出征,是为冬至大祀。圜丘之始,七年冬至以。
36
驻跸纳兰,遣官恭代斋戒如礼。停止行猎。顺治元年十月乙卯朔。
37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38
亲祀
39
南郊告祭
40
41
地即皇帝位,是年定制,毎嵗冬至,大祀天于。
42
圜丘,以
43
大明。
44
夜明
45
星辰
46
云、雨、风、雷为四,从坛配享。又定制,毎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于
47
大享殿祈谷礼仪与冬至大祀同,惟不设从坛神位,不燔柴。
48
圜丘在正阳门外南郊,形圆象天,南向三成。内壝形圆周百有六丈四尺,门四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
49
门四。壝北门后为
50
皇穹宇南向形圆,左右庑各五间,围垣形圆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南向门三。壝外围垣门四,东曰泰元南。
51
曰「昭亨,西曰广利,北曰成贞门。北为
52
祈谷坛形圆南向三,成上建。
53
大享殿今改为殿 祈年 制圆,左右庑各九间,内壝周百九十丈七尺二寸。门四,北门后为
54
皇乾殿殿五间壝外围垣门四,南接成贞门内外围垣二重,内垣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周千。
55
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门二,南北并列。南入圜丘,北入。
56
祈谷坛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天于
57
圜丘
58
亲诣行礼。二年十月定。
59
郊祀斋戒及设玉帛、祝文、香亭仪注。三年四月,设守视天坛。
60
地坛
61
社稷坛官员四年三月,礼部奏言,国初定制祀。
62
南北郊及
63
社稷坛向例俱用生牢,今应如旧。惟南郊以胙牛一进」。
64
上得。
65
㫖照旧例,如朕亲祀,则照例进胙牛,遣官则止。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66
天于
67
圜丘奉。
68
太祖髙皇帝配享,八年三月,定祭祀斋戒例。四月,定诸王、羣臣陪祭,扈从及送。
69
驾接。
70
驾仪注六月定制,凡祀。
71
圜丘。
72
方泽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堂官省牲。十三年七月,礼部奉:
73
谕㫖致祭。
74
75
地不可不䖍,嗣后凡祭。
76
圜丘
77
方泽,朕于五鼓出宫,尔部先期一日奏闻」。十四年正月辛亥,祈谷于。
78
上帝奉。
79
太祖高皇帝配享二月
80
谕礼部。
81
南郊祀
82
天理宜严重祀前一日,朕亲宿斋宫,祀前五日,朕亲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著诣坛斋宿眂牲」。是年,以后眂牲之礼,前期五日,遣官恭代为常。三月,礼部奉
83
谕㫖:礼莫重于祀」。
84
天孝莫大于尊。
85
「亲朕缵承鸿绪,恪修典礼,毎嵗郊祀皆奉。
86
太祖髙皇帝配享今思。
87
太祖受命。
88
上天肇,兴帝业
89
太宗继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并隆,咸宜崇祀,以后冬至,祈谷祭。
90
天俱奉。
91
太宗同。
92
太祖配享夏至祭
93
地亦奉。
94
太祖
95
太宗配享,著为定制。部臣议奏:「肇行配享,大典攸闗,现今夏至,在迩冬至,尚遥若先。
96
方泽而后
97
圜丘于序少紊,若俟冬至太宗配。
98
天之后,明嵗举行。
99
方泽配享,礼为期太逺,应不俟冬至、夏至即恭制太祖。
100
太宗神牌,择吉先行。
101
太宗配享
102
圜丘
103
祈谷坛之礼随行。
104
太祖
105
太宗配享
106
方泽之礼。奏上,悉如所议。至日,亲诣行礼恭奉。
107
太宗文皇帝神位配享十七年二月,谕礼部「帝王奉。
108
天子民礼,隆禋祀享。
109
帝大典所闗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110
祈谷坛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等差,而同为祀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后。
111
祈谷,亦行燔柴礼。四月己酉,合祀天。
112
113
百神于
114
大享殿。先是二月。
115
谕礼部:帝王父。
116
天母
117
地禋祀大典,务求至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祀。
118
圜丘夏至祭
119
方泽春,分朝。
120
日秋分夕
121
月而合祭之礼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祇,普荐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毎年孟春,合祭天」。
122
123
124
月及诸神于
125
大享殿但礼关重大,尔部详议以闻」。部臣议「合祀事宜奏上奉。
126
谕㫖:「合祭典礼,已定于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尔部择期速议」。又
127
谕孟春祈谷,向例于
128
大享殿今
129
大享殿,合祭以后祈谷礼于圜丘,举行谨按:是年之后合祀,旋罢殿,举行祈谷礼,仍于 大享。十八年正月己未。
130
圣祖仁皇帝登极,遣官告祭昊天上帝,㝷以诸臣,详议祀典。请罢禁中上帝坛及
131
大享殿合祀」。从之。十一月丙子冬至,圣祖仁皇帝大祀。
132
天于
133
圜丘
134
亲诣行礼
135
康熙六年十一月
136
谕「朕惟自古帝王建极绥猷,保民图治,莫不以懋昭先徳,祗尽孝诚为务。朕缵承丕基,躬亲庶政,恭惟。
137
「世祖章皇帝功徳兼隆,当崇配享,是用上稽前典,下协舆情,谨告。
138
139
140
141
社率诸王贝勒、文武羣臣于康熙六年十一月七日丁未冬至大祀。
142
天于
143
圜丘恭奉。
144
世祖章皇帝配享祀日
145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是月丙辰,即举行配享方泽礼。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146
上帝奉
147
世祖章皇帝配享。十二年八月,礼部奉谕㫖:议奏歴代致祭时辰,俱未画一详定,请照太宗文皇帝时。
148
149
庙用黎明。
150
夕月坛,用酉时又言:「歴代致斋,俱于别殿。今凡遇祭祀,皇上应于别殿斋戒」。从之。二十五年十二月,礼臣议请大祀陪祀官员不照加级,止论职掌有失仪者监察。
151
御史及礼部指名题㕘,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从之。二十八年十二月。
152
谕祈谷:「祝文:毎年皆用定式,既为民祈求,宜直抒情事,去嵗直𨽻亢旱,已经蠲免赈济,但三冬雨雪甚少,朕心仍切焦劳,此祝文该衙门,将朕肫恳恤民之意,切实撰拟进览」。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于。
153
上帝
154
亲诣行礼
155
御制祝文曰:「臣缵承鸿业,抚育烝黎。惟贵粟重农,先务是亟荷。
156
天之眷,歴纪顺成,率土元元,乆沾乐利,顷者嵗行在已,旱暵为忧,畿甸之间,阻饥尤甚,臣覩灾馑,闵此穷檐,宵旰省惟,中情惶惕,殚心赈救,罔敢暇寜,顾时閲三冬,同云鲜应,侧席减膳,倍笃焦劳,兹者候届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157
天心仁爱必轸,民力艰难,茍非锡以丰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嵗,展竭悃诚,兾昭事之精䖍荷。
158
穹苍之鉴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159
右兹将享,时若雨旸,用观百谷之登,溥洽三农之庆,尚飨」。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羣臣请遣官恭。
160
代弗许。
161
谕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郊祀大典,诸臣以天时严寒,请朕勿亲诣行礼。朕身体强健,歩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礼,何不可之有?今身既无恙,可欺妄乎?况年齿渐增,正欲乘未老之时躬亲行礼耳」。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谷于
162
上帝
163
御制祝文,曰臣仰承。
164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民生,亟图康乂。两年以来,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业,去嵗山东、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乾暵无雪,臣虽抱病,心切靡宁,遡自顺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载,承平日乆,生齿既繁,野无旷土,纵当大获之嵗,犹虑民食不充,倘或偶遇旱潦,则臣虽竭力殚思,蠲租散赈,而穷乡僻壤,岂能保无转于沟壑之人?在臣忧国忧民之念,即始终不渝,而雨泽应期实惟。
165
上天仁爱,愚民是赖,兹者时届上辛春耕,将举,臣理应躬诣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166
天佑疾渐痊愈,而肃将大礼,尚未克胜。身虽不能致斋,而为万民恳切,祷祈之诚,敢用摅布。仰吁!
167
洪庥特命臣僚,洁蠲敬戒,䖍备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兾。
168
昭鉴俾雨旸时若,百谷用成,三农,宏济尚飨」。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羣臣以
169
圣躬违和,请遣官恭代报,可㝷,奉谕㫖:朕躬安好如常,必亲祭,方展诚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礼时,两旁人少为扶掖可也」。至日遂。
170
亲诣行礼。五十四年正月辛酉,祈谷于上帝。是年正月十日上辛,尚未立春,谕㫖以从前亦有用次辛下辛致祭者,令诸臣议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礼。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171
天于
172
圜丘用。
173
御定雅乐详见《乐典》。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遣官恭代。先是
174
谕大学士等:「十一月冬至祀天明日,即应斋戒。朕因足乏力,来至汤泉,身虽在此,瞻望郊坛,不能释怀。尔等传谕太常寺,令将斋戒铜人照常送至乾清门。朕在此照常斋戒。其祭祀人员,斋戒务令恭敬」。五十八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
175
天于
176
圜丘命亲王恭代,仍。
177
亲往瞻拜行礼先是。
178
谕大学士等敬。
179
天尊
180
祖所闗重,大年来因多病足,痛不能亲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斋戒之时,朕足虽不得力洁诚之念有馀,拟于祭祀之前升。
181
坛瞻仰,省视俎豆,量力跪拜,退处幄次,俟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后回宫。此系创行之礼。如汉大臣以从无此典,引据书史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岂易得此例乎?诸臣覆奏。
182
圣体初愈,天气严寒,请停亲祭。又奉。
183
谕㫖:朕必亲往。前者偶未亲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此次著照常斋戒,随朕前往,不必随朕行礼。朕行礼时,不必赞礼作乐,俟拜毕,至更衣幄次,派出亲王偕衆行礼礼毕,朕乃回宫,将朕亲诣之处,著书于祝文内」。六十一年十一月。
184
世宗宪皇帝登极,冬至大祀,遣大臣恭代行礼。雍正元年正月辛卯,祈谷于
185
上帝
186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九月,谕礼部:「自古祖功宗徳,制在不祧,飨帝飨亲,理应并举,报本之情罔极配」。
187
天之典宜隆我。
188
皇考圣祖仁皇帝允宜崇祀郊坛克配。
189
上帝以后冬至,祈谷祭。
190
天祗奉。
191
圣祖仁皇帝同
192
太祖髙皇帝
193
太宗文皇帝
194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地亦如。
195
南郊祈谷礼,祗奉配享,其详议以闻」。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196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恭奉圣祖仁皇帝配享。二年正月辛巳,祈谷于上帝奉。
197
圣祖仁皇帝配享。七年正月,诏严。
198
199
庙演礼之禁,部臣议奏:「凡祭祀,执事等官当在凝禧殿演礼,如有特加祭典,先期于神乐观演习」。从之。十二。
200
月奉
201
谕㫖定例,正月上辛日,祈谷于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则于次辛行礼,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谷,仍旧章也。但思元旦朝贺者,朕躬之礼仪,上辛祈谷者祀。
202
天之大典,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礼部请于十二日中辛行祈谷礼。朕思以正月而论,则十二日为中辛。若以立春后而论,则为下辛矣。因朝贺筵燕,而展祈谷之期。朕心深有未安,著于初二日上辛行礼,先期照例敬谨斋戒,停止朝贺筵燕。嗣后若逢元旦上辛,则于次辛祈谷,如在初五日以前,或值初七日。
203
世祖章皇帝忌辰,著两奏请㫖。八年十一月冬至大祀前期奉。
204
谕:「朕自临御以来,毎值
205
圜丘、大祀,必亲诣行礼、至诚至敬,以展对越上帝之悃忱。今年冬至之日,恭遇。
206
皇考圣祖仁皇帝忌辰,礼部、太常寺引康熙三十九年及四十五年正月初七日祭。
207
祈谷坛恭遇。
208
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恭代之例,奏称今年郊祀之期,应照此例,遣官恭代。朕为此五中,辗转今年不亲行。
209
郊祀之礼,于心甚为不安,其如何得展朕心?而又符合典则,著大学士九卿敬谨妥议具奏。大学士等奏言:「《记》称君子之祭,必身亲莅之,有不能亲,则使人摄可也。《周礼》春官亦称大祭祀,若王不亲则摄祀。唐、宋之制,大祀与国忌,同日者乐,备而不作。然议者谓飨神不可无乐,未若摄祀之当乎礼也。应仍遣官恭代,以展明禋」。奏上,从之。十二年十二月奉。
210
谕㫖:「前太常寺奏请,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谷坛,今顺天府尹奏,于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进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其定议以闻」。部臣请以次辛二十日行礼。从之。十三年九月,皇上绍登大寳,逾三月后,羣臣以祀典上请,奉谕㫖。
211
212
庙大祀,朕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天」。
213
祖禘尝之,钜典所议,朕诣行礼甚是。但先期斋戒,所以洁齐心志对越。
214
神明朕意,斋戒之日,即当素服冠缀缨纬。其视祝版,亦当照例用礼服,以昭敬谨。
215
乾隆元年正月辛丑,祈谷于上帝。
216
皇上亲诣行礼十二月。
217
谕礼部仰惟
218
皇考世宗宪皇帝,徳并髙深,恩覃海宇,骏烈鸿功,垂裕万世,允宜配享。
219
郊坛永崇禋祀,朕思来年三月,升祔太庙之后,配享之礼,理宜敬谨举行。第其时夏至伊迩,冬至尚遥,敬稽我朝旧制」。顺治十四年三月。
220
世祖章皇帝恭奉。
221
太宗配享
222
圜丘翌日配享。
223
方泽康煕六年十一月丁未,时届南郊。
224
圣祖仁皇帝恭奉。
225
世祖配享,越十日配享。
226
方、泽两朝典制,均系特行,礼隆仪备,灿垂史册,且稽之经,𫝊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即《月令》所谓季秋大享帝也。召诰:三月丁巳用牲于郊。释者谓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又宋仁宗皇佑二年,以大庆殿为明堂,合祭天地,三圣并侑,一如南郊圜丘之仪,则是古来因事郊祀之礼,不必定在二至之时明矣。我朝旧制,尽孝尽诚,与古符合来年。
227
世宗宪皇帝配
228
天大礼,宜遵照奉行」。于是礼部议奏,上奉谕㫖:尔部具奏。
229
皇考配享
230
天坛仪注,朕敬谨详閲。内称:配享时,朕恭奉神牌升坛,奉安于东三青幄次,并未议及祗见上帝之仪。朕思升祔」。
231
太庙时,先行祗见。
232
列祖
233
列后礼毕,然后升座。今配享圜丘,亦应先行祗见。
234
上帝礼,然后升座于理,方协议政,王大臣等遵㫖议奏,增入祗见。
235
上帝仪夏至配享
236
方泽祗见
237
皇地祇俱遵此仪,至上辛配享祈谷坛,不必再行,祗见礼。疏入」。从之。二年四月甲戌,大祀天于。
238
圜丘奉。
239
世宗宪皇帝配享。三年正月辛酉,祈谷于上帝奉。
240
世宗宪皇帝配享,四年正月初四日上辛祈谷之期,以前三日斋戒时值元旦,改用次辛,于十四日行。
241
祈谷礼七年十一月辛巳冬至大祀,皇上亲诣行礼,前期奉。
242
谕朕惟。
243
郊坛祭祀,必致诚敬,以荐明禋,歴来前期,斋戒悉遵旧制,住宿别殿。今
244
郊坛建有斋宫,若于致祭之期,亲诣斋宫,更为祗肃,该部详酌,妥议具奏」。自是定制。
245
大祀前一日
246
皇上亲诣斋宿,又是年始定乘辇之制,旧例皆御礼舆。至是,礼臣议奏。
247
郊祀典礼最钜,是以歴代制度、车辇仪仗,备列尊崇,所以肃明禋而重礼制也。《周礼》祀天用玉辂,晋、宋以后。
248
并皆遵循无异。唐、宋参用大辇,或乘辇自齐宫赴坛,或祀毕,御辇还宫,虽仪节间有不同,皆乘辇辂今。
249
亲祀
250
南郊前期诣
251
斋宫请
252
御玉辇为宜。从之。十一年正月以上辛在初四日,照四年之例,改用次辛日行。
253
祈谷礼,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后六日,奉谕㫖:古天地大祀,前期,有百官受誓戒之礼。《周官》冡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唐、宋则掌以太尉或于尚书省,或于朝堂,明初誓于中书省,后于阙门宣制。嘉靖中则亲御奉天殿,百官朝服听誓戒,所以耸衆听,而致肃共儆怠,玩典至重也。国朝祀典,太常寺先期行文出示,葢本古人誓戒遗意,而集衆宣示,仪章未举。朕思八政,祀居其首,而大祀莫重于郊嗣,后有事于
254
圜丘
255
方泽
256
祈谷
257
雩祭,应于午门前,宣誓戒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员,朝服齐集,跪听行礼,以明斋明严敬之义。大学士㑹同该部稽古,具仪以闻,㝷具仪奏,上行如仪。十二月,奉㫖议定。
258
郊坛大祀省视
259
神位上香及省视牲器之礼,㝷大学士等遵㫖议奏。
260
皇帝诣
261
斋宫日诣。
262
皇穹宇。
263
皇乾殿。
264
皇祇室内上香次诣。
265
坛视
266
坛位又次
267
閲笾豆,毕,诣。
268
斋宫从之。十三年正月,奉谕㫖国家敬。
269
天尊
270
祖礼备乐和,品物具陈,告丰告洁,所以将诚敬昭典则也。考之前古笾豆簠簋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贵重,或用陶匏以崇质素,各有精义,存乎其间,歴代相承,去古寖逺。至明洪武时,更定旧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以甆代之,惟存其名我朝!
271
272
庙陈设祭,品亦用甆,葢沿前明之旧。皇考世宗宪皇帝时,考按经典,范铜为器,颁之阙里,俾为世守。曾宣示羣臣,穆然见古,先遗则朕思坛。
273
庙祭品既遵用古名,则祭器自应悉用古制,一体更正,以备隆仪。著大学士㑹同该部,稽核经图,审其名物,度数制作欵,式拆衷,至当详议绘图以闻。朕将亲为审定,敕所司敬谨制造,用光禋祀,称朕意焉」。十月,奉谕朕敬。
274
天尊
275
祖寅承毖祀。
276
277
庙祭器聿既稽考古典,亲为厘定,命所司准式敬造质文有章,精洁告备。自今嵗
278
圜丘大祀为始,灌献、陈列,悉用新成祭器,展䖍敬焉。古者崇郊享,则备法驾,乘玉辂,以称钜典。国朝定制,有大驾卤簿、行驾仪仗、行幸仪仗,其名㕘用宋、明以来之旧,而旗章麾葢视前倍简,今稍为增益。更定大驾卤簿为法驾卤簿,行驾仪仗为銮驾卤簿,行幸仪仗为骑驾卤簿。合三者,则为大驾卤簿。
279
南郊用之。
280
方泽以下,皆用法驾卤簿五辂,酌仿《周官》及唐宋遗制,金玉、象革各如其仪,乘用亦自今嵗。
281
南郊始,光昭羽卫用,肃明禋谕,所司知之。十四年五月,内阁奉。
282
谕㫖朕于
283
两郊大祀先御斋宫,以齐一思虑闻之记曰:斋者耳,不听乐。孔子曰:「三日斋,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斋宫宵漏,下鸣画角,严鼓以为节,虽异于宫悬合奏,而吹角鼓鼜军中之容,岂所谓专致其精明者欤?此葢相沿前明弊典,未更后,此严更鼓角,不当用之。斋次,大学士其㑹,同礼部定议以闻」。大学士等遵。
284
㫖议定嗣后。
285
斋宫吹角严鼓,悉行停止,以昭肃穆。是月,皇上以夏至大祀。
286
方泽诣
287
斋宫斋宿
288
命大学士等议修。
289
两郊坛宇㝷遵。
290
㫖议奏及时兴修疏上。
291
上命和亲王海望、王安国、三和总理其事。十五年正月,谕和亲王等:
292
圜丘坛上张幄次及陈祭,品处过窄,既议鼎新,可将圜丘三层,台面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寛,则执事者得以从容进退,益昭诚敬,至椶荐向系满铺,则台面可以不用琉璃,著改用金甎益经乆矣,王等奏上。
293
特命大学士等议奏,大学士等奏言:「郊坛规制其意,贵乎法古而数贵乎合。宜谨案:《易大传》曰:天数二十有五,葢一、三、五、七、九皆竒,属阳而五为
294
中数九为老阳,是故《洛书》用五统竒,《大易》用九䇿,筮煌煌。
295
圣谕仍九、五之数,量加展寛,至为精当。查明时,上成用五丈九寸,当九五之数,稍渉牵合而三成用十二丈,则于竒义无取。今据奏,以古尺计度,台面上成径九丈为取九数,二成径十五丈为取五数,极为妥协,惟三成径十九丈,虽亦为竒数,然非由九而生,谓为仍取九数,未尽脗合。拟请三成,面径用古尺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数,上成为一九,二成为三五,三成为三七,则天数一三五七九,于此而全。且合三成径数共四十五丈,于九五之数尤为脗合。再考古尺,制起黄锺数,协九九我。
296
圣祖仁皇帝审元音而。定以作乐,我皇上重。
297
郊坛而推,以制礼义,既法古而数更合,宜应如所奏,照依《律吕正义》所载古尺制度,上成面径九丈,二成面。
298
径十五丈,惟三成面径二十一丈,确核今尺,按数兴修。又查坛面甎块,原制上成圆面九重,自一九递加环砌,以至九九,其义甚精,允宜仍旧。至二成、七重、三成、五重,围甎不拘,未免参差。臣等酌议,坛面既加展寛二成三成拟合亦用九重,递加环砌二,成自九十至一百六十二、三成,自一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体制,方为整齐。再查金甎,向例不过见方二尺馀。今上成铺面毎块,长濶至三尺五六寸,诚难烧造。应如所奏,用艾叶青石,敬谨成造,俾保永逺坚固。又前奉。
299
圣谕台靣椶荐满铺,是以改用金甎,若栏板则系露明,不便易用青石,应请仍用琉璃成造。至原奏称瑠璃栏板,毎块长四尺五寸有馀,难以烧造。臣等伏思栏板扇数加多,则尺寸自然减少,拟请三成栏板,共用三百六十扇,应周天度数,上成毎面十八扇,四面计七十二扇,毎扇之长,得今尺二尺三寸馀二成,毎面二十七扇,四面计一百八扇,毎扇之长,得今尺二尺六寸馀,三成,毎面四十五扇,四面计一百八十扇,毎扇之长,得今尺二尺二寸馀,则扇数加多,尺寸减少,自然易于成造,而毎成毎面,亦皆与九数相合,总计三百六十较之二百一十有六,取义尤为明显。再查原奏三成径数,俱系古尺,而所定中心圆面、周围㱘面及九重之长,则皆系今尺,至三成台髙现,今上成髙五尺七寸,二成髙五尺二寸,三成髙五尺,并栏柱长濶髙厚,踏垜寛深,亦系今尺。臣等逐项,悉按古尺核算,略为增减,皆与九数相合。如此则:
300
郊坛重典制崇,法象,数协乾元允足,昭盛代之宏规,垂万年之巩固矣。谨绘图列数,恭呈御览」。奏上,允之。嗣因琉璃栏板,难以成造,经总理上程。大臣奏:明易用青白石须弥座,用旱白玉石为栏板柱子,添安出水龙头。至十八年工竣。十六年正月初三日上辛,系在立春以前,改用次辛,日行祈谷礼。九月,总理工程和亲王等奏:「臣等奉修两郊坛宇。伏见。
301
祈谷坛匾额,旧书「大享」二字,殿与门相同,窃疑名义未协,详考明史纪载縁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
302
嘉靖中,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罢大祀殿不用。其后致仕扬州同知丰坊疏请复古明堂大享之制,葢傅㑹《孝经》严父配天语,以迎合大礼之议。时明世宗已尊生父兴献王为皇帝,因并议称宗以配上帝。明堂秋享即于大祀殿行之,改大祀为大享。此殿与门得名所自始也。
303
国朝既定
304
南北郊祀奉。
305
祖宗升配,爰举祈谷之礼,行礼之地,即明之大享殿,是以旧有题额,袭用未改。谨案:大享之名,见于《礼记》月。
306
令篇葢指季秋报祀而言,与孟春祈谷异义,仰惟皇上厘定典礼式焕
307
郊坛理合仰请。
308
圣训别荐嘉名,庶于祭义协应」。上命大学士等议奏,大学士等奏言:「祈谷坛额实起前明,嘉靖中,原取季秋享帝之说,以崇兴献王已非成周明堂本制,而殿宇告成以后毎嵗。
309
大享咸在元极寳殿,隆庆初并罢元极享礼,是即在前。明时固已徒存虚名矣。考祭法列叙礼神之处于祭天曰:泰坛于祭地曰泰,折于祭日曰王宫,于祭月曰夜明,虽郊坛不屋,无事标题,然循名足以见义,未有不相应者。宋儒朱子有言:「为坛而祭谓之天,祭于屋下谓之帝。天与帝,其实一也,随地而异其名耳。
310
国朝孟春祈谷。
311
上帝因殿行事,准诸朱子所论屋下祭,帝义例正自相通,敬稽礼部,毎嵗,恭进祝册,于冬书某日,冬至大祀。
312
天于
313
圜丘于春书某日祈谷,典式备极,昭著独殿,与门袭用。大享名号,实觉未协。仰请。
314
皇上钦定,嘉名俾昭。
315
盛典㝷奉。
316
谕㫖,改曰祈年十九年三月,大学士等奏午门外宣读誓戒之礼,令各衙门恭録。
317
敕谕制牌收贮毎,遇
318
两郊大祀,太常寺豫奏:「通行令于致斋日恭设堂中,随时仰瞻。其宣读之仪,请停止」。从之。二十三年正月,以
319
上辛在初四日,仍照四年、十一年之例,改用次辛日行。
320
祈谷礼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大祀天于。
321
圜丘是嵗,西师告捷,回部悉平,时在冬至之前,奉谕㫖殊勲,克奏茂典应修。
322
323
庙告功:宜申昭报,时当长至,朕方躬祀圜丘,其敇,所司敬举受厘宣捷之忱,载诸祝册,用申恳欵告祭」。
324
太庙朕亲行展事」。
325
方泽:
326
社稷照例,遣亲王恭代。二十九年十二月,谕礼部:「前经该部,请于正月初五日举行。祭辛典礼,但初五日在立春以前,为时尚早,应俟立春后初辛举行,于义方协所有。
327
祈谷坛典礼于十五日举行。三十五年三月,奉谕先期赴。
328
坛时
329
神位前允,宜躬亲展谒,其省视笾豆,应按例专遣臣工莅视,不必更行,请㫖至赴。
330
坛所经道路向由。
331
昭亨门外降辇,步入第步履遥逺,当质明行事,转恐失仪,嗣后应改由」。
332
广利门入,于向时祭毕,乘辇处降辇。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冬至,大祀,诣。
333
斋宫以石街积雪銮,仪卫奏请暂仍旧例乘用礼轿。从之。先是,奉
334
谕:「朕御极以来,夙夜孜孜,惟以敬天报本为念,毎届
335
郊坛大祀,必躬亲昭事,用展悃诚,三十七年于兹,未敢稍懈,向来诣。
336
坛行礼日,由降辇进至拜位以迄荐献礼成,中间履蹈升降,仪节最为繁重,朕惟䖍恪以临,无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逾六旬,其于动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从容中节,幸朕躬康强如昔,仍得祗循仪度,经乆不渝,第思敬意所持,贵乎内外交养。若精力过劳,恐心志转,未能纯一与其拘于行走,末节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惮于亲诣,何如酌损步陟,繁文得专于升馨,告备时肃将劼毖,更足以严对越而抒诚愫乎!自古帝王,履帝位而臻寿,考者载籍,曾不多觏。我朝景运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337
昊苍鸿眷
338
列祖贻庥,朕周甲已逾,励勤未怠,真可谓国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㫖,非敢自惜其劳,惟期要之于乆,从此更增年嵗,当永矢此昭格之诚,我世世子孙承庥衍庆,即可奉此为法守,且知朕六十嵗以前,不惮经曲之繁,六十嵗以后,兾申専壹之敬,初无二致也。所有升降次数及降辇步行之逺近,无闗大体,诸仪节应如何酌定合宜之处,著大学士㑹同各该衙门,敬谨详悉,妥议具奏」。大学士等奏言:
339
郊祀前一日
340
皇上先期莅
341
斋宫乘步辇入自西天门,由斋宫南。
342
御礼轿,至神道西,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皇穹宇上香。礼成,仍于降舆处。
343
御礼轿还。
344
斋宫其视。
345
坛位即令原遣视牲之亲王恭代行礼。祀日,皇上自
346
斋宫乘步辇行,至神道西阶下幄次,相对处降辇,升阶由。
347
棂星左门步入,礼成,仍于降辇处御礼轿还宫,其行礼时。
348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赞引官奏「升坛。
349
皇上升阶上香毕,还至二成拜位行迎神礼。典仪官唱奠玉帛。
350
皇上升阶行奠玉帛,礼还,就读祝位立,以次进俎三献及饮福受胙,礼成,仍还至二成拜位,行谢。
351
福胙及送
352
神礼并酌议。
353
祈谷前一日
354
皇上乘辇入西天门,于
355
斋宫东
356
御礼轿至西砖城左门间,降舆,步入琉璃左门,诣皇乾殿,上香其视。
357
坛位,即令视牲之亲王恭代。祀日,皇上自
358
斋宫乘辇至东北甬道适中处,御礼轿,至南砖城门外神道西降舆,由左门步入,就幄次。自
359
祈年左门入行礼。礼成,仍于降舆处御礼轿还。
360
斋宫至酌减行礼、升降仪节,与圜丘仪同」。从之。三十八年正月以上,辛值元旦,改用次辛,于十一日行。
361
祈谷礼三十九年正月。
362
谕朕临御以来,恒以敬。
363
天报本为要,不敢稍有怠惰,凡坛庙大祀,必亲诣行礼,自降辇以至礼成,一切典礼,必敬必诚,四十年来,未敢少有怠忽,而一切礼仪宜尽之处,靡不加增。至三十七年,朕年逾六旬,始敕大学士及该部,将降辇步行之逺近及升降之无闗钜典者,酌减一二,葢欲稍减步履之小节,蓄养精力,期于大典,益致恪恭,亦因朕年逾六旬,始如此酌量节减,所以益矢诚敬也。万世子孙,其敬识朕意,于诸大祀设,非年至六旬,一切典章,断不可稍减。倘䝉
364
上天眷佑,年逾六旬,方可遵朕现在所行举行,将此永著为例」。四十年四月。
365
谕朕毎遇
366
郊坛大祀,必亲诣行礼,歴四十年如一日,弗敢稍有懈弛。一切仪文典礼,悉本诚敬之心仰期」。
367
昭格凡诸升降、拜献弗愆于仪实有可以自信者,惟是行礼时,诸皇子向不在陪祀之列,无由知朕恪恭将事之忱。著于本年冬至。
368
南郊令诸皇子在旁侍立,敬谨观瞻,祀事既蒇,并令就坛,位前恭閲,朕所进之爵,皆安奉端正,无稍偏欹,俾共体朕所以展」。
369
精禋而答。
370
鸿贶者,实在乎是,其敬承毋忽」。四十二年正月以上辛在初四日,仍照四年、十一年、二十三年之例,改用次。
371
辛日,行
372
祈谷礼四十三年八月
373
皇上恭谒。
374
祖陵至
375
盛京
376
命修葺。
377
盛京
378
天坛四十四年十一月
379
谕。
380
南郊典礼,最为繁重,恐过劳生惫,转非所以将诚意,因思正位晋献香帛爵,自当躬致申䖍至」。
381
配位
382
列祖
383
列宗惟上香,仍前亲奉。其献爵、进俎诸礼,则命诸皇子恭代,庶得少节烦劳,以専心祼荐,即自今嵗冬至为始。四十五年正月以上,辛在初二日,应于隔年斋戒时值祫祭。
384
太庙改用,次辛日行。
385
祈谷礼四十六年十二月,谕本月二十三日内阁进呈。礼部具题壬寅各坛」。
386
庙祭祀斋戒日期:一,本册开,正月十四日,次辛祀祈谷坛所拟甚属不当天子父」。
387
天母
388
地祗承之义,不可稍弛,从前雍正七年恭奉皇考世宗宪皇帝谕㫖,以定例正月上辛,若在初五日以前,则改于次辛。但元旦朝贺,乃朕躬之礼仪,若因此而展祈谷之期,于心实有未安,著于上辛行礼,煌煌圣训,实属万世不刋之论。朕御极以来,遇正月初三日以前上辛,因必须隔年斋戒,是以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用次辛行礼者则因。
389
圣母皇太后祝厘初祉,朕于元辰,躬率王公大臣拜贺东朝,仪节不容稍缺,至明嵗正月初四日上辛,并非向年可比矣,该部何得亦改次辛?况冬至南郊礼成,有于次日受贺者,所谓礼縁义起,而义以方外,尤必敬以直内。如谓臣下意在尊君,不敢轻易,朝正令典,亦当备查往例具奏,请㫖,乃礼部遽行题达,何昩昩一至于此?至阁臣职司票拟,于此等典礼,攸闗之章疏,何以并不细心?请㫖拟签,必待朕自行看出耶?所有礼部、堂官著交部严加议处,大学士著交部察议,至祀典本属吉礼而上辛。
390
祈谷尤嵗首钜仪,乃该部必于二十三日具题,阁臣亦即于是日呈进,朕虽不以责备,而诸臣疎忽若是,可为不知,仰体朕怀矣,所有明嵗。
391
祈谷行礼,仍用上辛,并著为令。将此通谕中外知之。又奉谕㫖:礼莫大乎敬?」
392
天义莫隆于
393
郊祀前,以礼部具题,壬寅年祭祀坛。
394
庙各日期将。
395
祈谷行礼,改用次辛,所拟不当,已明降谕㫖,仍用上辛矣。孟春
396
祈谷所以迓阳气而兆农祥。考诸经传,葢指孟春以后之上辛,雍正年间恭奉。
397
皇考圣谕饬礼臣定议允宜永逺遵守,敬思其义,若上辛在立春前,举行与来阳之义,未为精当。又上辛设在正月初三日以前,则当于旧腊隔年斋戒而。
398
太庙祫祭,实为合飨,大礼即宫中拜」。
399
神亦属国朝定例,若于斋戒期内照旧举行,于専一致敬之道,似犹未协,其应如何?斟酌古今,益臻明备,并百世遵守可行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晰妥议具奏」。寻大学士等奏言上辛。
400
祈谷以立春后所得之辛始为上辛,若立春后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内,则仍用正月之上辛,以符嵗首之。
401
义至正月初四日上辛,应于初一日斋戒起。是日皇上未入斋宫之前。
402
宫中拜
403
404
奉先殿行礼,均可各昭诚敬,即毋庸改期」。从之。又奉谕㫖:「朕自临御以来,毎遇
405
郊祀大典,无不蠲洁,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仰荷昊苍眷佑,寿越古稀,仍当躬亲行礼,而一切登降礼仪步履,究觉稍逊于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于躬亲昭事之初心,而勉强将事,复于精一,凝承之意,转有未尽」。因谕该部前往敬视。
406
祈谷坛宿斋宫诣。
407
坛瞻拜日降辇处,兹据福隆安等奏请,拟由皇乾殿西墙门外降舆较为近便等语,应如所奏,交各该衙门遵照办理,此朕仰体。
408
上天眷爱朕躬,长申寅恪之意,将来朕子孙缵绪,凝庥有寿,登古稀者,亦可钦承朕志于。
409
郊坛大祀,毎嵗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皇天眷顾之隆,庶几无疆惟庥,永膺昊贶,垂裕万年。将此通谕,中外知之」。四十九年正月,谕:「朕临御以来,祗承寅畏,于
410
411
坛大典罔不恪恭将事,亲诣行礼,本年正月初五日,上辛祈谷,因去嵗所患气滞,旧恙偶发,诚恐登降仪节或愆转,不足以昭诚敬,此次著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礼,朕仍在斋宫,敬谨斋宿,届期亲诣。
412
大髙殿行礼凡
413
南郊
414
祈谷及
415
列圣升配仪节并具
416
大清通礼
417
《皇朝通典》卷四十一
URN: ctp:ws8831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