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四百十六

《卷四百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御定渊鉴类函巻四百十六木部五桂冬枫 青 无患木兰 柞榈栎榈槲附楛荆女贞栟 木 棘乌榕 臼 朱树夫栘 君子㮨灵寿橚 杻 楝欓 檀银桦木白 杬模棉楷娑桤绵胜火纶桄榔文欀木贝放杖木木 罗 树 木 木 多相思子疎胭脂木罗铁力木提抱木净播栘千歳 麻 娑 树 菩 树 土树韩木木弓树仙天符叶树紫䤵树树丹青树木黄葛 水 树 仙 小儿 大食奄罗树时铁树膏锁锁射干 好 夏
3
桂:一
4
原《尔雅》曰梫,木桂郭注曰:「南人呼桂厚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面大,白华华而不著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说文》曰:「桂,江南木,百药之长」。 《广志》曰:「桂出合浦而生,必于髙山之巅,冬夏常青,其类自为林间,无杂树。 増嵇含南方草木状》曰:桂有三种:皮赤者为丹,桂叶如柿者为菌,桂叶似枇杷者为牡桂。本草》:李时珍曰:桂有数种,以今叅访牡桂叶,长如枇杷叶,坚硬有毛及锯齿,花白色皮,多脂菌桂叶,如柿叶而尖狭,光净,有三纵文而无锯齿,其花有黄,有白皮薄。而巻又有岩桂类菌桂而稍异,叶不似柿,有锯齿如枇杷叶而粗涩者,有无锯齿如巵子叶,而光洁者丛生。岩岭俗呼为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银桂,黄者名金桂,红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皮,不堪入药,惟花可收茗浸酒之类耳。 《礼》、《内则》曰:「编雈布、牛肉焉」,屑桂与姜,以洒诸上而盐之」。 《原春秋运斗枢》曰:「椒、桂合刚阳。椒、桂,阳星之精所生也。合,犹连体而生也。 《春秋潜潭巴曰:宫、桂、鸣下土,诸侯号有声桂好木植于宫中,犹天子封有声誉者为诸侯,今乃鸣,是乃成声名于下土之祥也。 《礼斗威仪》曰:君乗金而王,其政讼平。芳,桂常生。 《山海经》曰:招揺之山,其上多桂臯,涂之山上多桂木、桂、木八树,在贲隅东八桂,成林言其大也。贲隅,番禺也。 《罗浮山记》曰:「山顶有桂《山」,海经》所谓贲隅之桂」。 《临海记》曰:「石山望之,如雪山有湖。《传》云:金鹅之所集,八桂之所植。 庄子曰:桂可食,故伐之」。 《尸子》曰:「春华秋英曰桂」。 阚子曰:「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黄金为钩」。 増抱朴子曰:桂可以葱涕合蒸作水,可以竹苈合饵之。七年,能歩行水上,长大不死。 《南部新书》曰:「杭州灵隠山多桂,寺僧曰:月中种也」。至今中夜往往子坠。 《异物志》曰:「桂之灌生,必粹其族,柯叶不渝,冬夏常绿。匪桂植在乎嵩岳」。原楚辞曰:「桂棹兮兰枻」。 又曰:「桂栋兮兰橑」。 又曰:「结桂枝兮延伫。 又曰:「沛吾乗兮桂舟」。 又曰:「桂树列兮纷敷,吐紫华兮布条。实孔鸾兮所居,今其集兮惟鴞》」。又曰:辛夷车兮结桂□。 又曰:「饮菌若之朝露兮,构桂木以为室。 又曰:桂蠧不知所淹,留兮蓼虫,不知徙乎葵菜」。 又曰:「葛藟累于桂树兮」。 又曰:「矫菌桂以纫蕙」。汉武帝悼李夫人赋》曰:「气潜以凄戾兮,桂枝落而销亡」。 《吴都赋》曰:「丹桂灌丛」。 陶潜诔曰:「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文选》曰:《秋风生桂枝》。 又曰「苍苍、山中桂团团,霜露色。 又曰桂枝生自直。 又曰「青霞杂桂旗」,又曰「桂栋留夏飈」。 増唐杜甫诗曰:「攀桂仰天髙」。韩愈集曰:桂树团团兮,白石齿齿。 李贺诗曰:「画䦨桂树悬古香」。 李商隠诗曰:「补羸贪紫桂」。
5
桂:二
6
原《吕氏春秋》曰:伊尹说汤曰:物之美者,招揺之桂。 《韩诗外传》曰:「宋玉因其友见楚襄王,襄王待之无以异让。其友其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神仙传》曰:「离娄公服竹汁,饵桂,得仙许。由父箕山得丹石,桂英今在中岳。 《列仙传》曰:「范蠡好食桂饮水,卖药人间,世世见之。 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龟脑和之。 《拾遗记》曰:岱舆一名浮折,北有玉梁千丈,驾𤣥流之上峰,旁有丹桂、白、桂,皆可为舟。始皇起云明台,穷四方木,南得烟丘碧树,暗河之桂,北有紫桂成林,羣仙饵焉。 史记》云:尉佗献桂,蠧一器。《汉武故事》曰:甘泉宫南有昆明池,中有灵波殿,皆以桂为柱风来自香。 《洞㝠记》曰:「鄷过国,献能言之。龟青玉匣,东方。朔曰:惟桂露以饮之,置之于通风之器。 《淮南子》曰:「王安好道感,八公共登山。少攀桂树安,作诗曰:攀桂树兮聊淹留」。 増《拾遗记》曰:宣帝元鳯二年,于淋池之南起桂台以逺望气,东引太液之水,有一连理,桂树上枝,跨于渠水下,枝隔岸而南,生与上枝同一株。 《原世说》曰:客问陈季方曰:「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徳而荷天下重名?」荅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髙,下有不测之泉,上为甘露所沾,下为甘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髙,川泉之深,不知有功徳也」。 《庐山记》曰:「山有三石,梁广不盈尺,俯眄杳然无底。吴猛将弟子过此,梁见老翁坐桂树下,以玉杯承甘露与猛。 《増本草》曰:齐武帝时,湘州送桂树以植芳休苑中。 《唐书》曰:「垂拱四年三月有月,桂子降于台州,经十馀日乃止」。 《一品集》曰:平泉庄有剡溪之红桂,种山之月桂,曲阿之山桂,永嘉之紫桂,剡中之真、红、桂,东阳之牡桂。 《谈苑》曰:南唐后主尝召徐锴至清暑阁阁前地,经雨草生,砖缝中,剃去复生。锴曰:「《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味辛故也」。后主令取桂屑数斗匀布缝中,经宿草尽死。
7
桂:三
8
原一枝。 八树《晋书》:郄诜为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㑹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对曰:「臣举贤良对䇿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下见桂一《山海经》。 小山 《中岳》刘安招隠士曰:「桂树丛生兮,小山之幽偃,蹇连蜷兮枝相樛」, 下见桂《二神仙传》 冬荣。 《夏緑《楚辞》:嘉南方之炎徳美桂,树之冬荣 ,下见桂一《异物志》。 香宜泛酒。 味可蠲疴増三脊。 五枝陆佃埤雅:凡木叶皆一脊,惟桂叶三脊 事,词类竒,燕山窦諌议,五子冯道赠诗曰:「丹桂五枝芳」。 緑膏照夜。 青枝拂尘《拾遗记》:「王母与燕昭王游于燧林之下,说炎帝鑚火之术,取緑桂之膏,然以照夜,忽有飞蛾衔火状,如丹雀来拂于桂膏之上。 《洞冥记》:武帝使董谒乗琅霞之辇以升坛,至三更西,王母至坛,四面列种,软条青桂,风至桂枝,自拂阶上游尘」。 《珠雀集》 彩鹏来,天地运度经:太山北有桂树七十株,天神青腰玉女三千人守之,其实赤如橘,人食之。一年,仙宫迎之,常有九色飞鳯、寳光珠雀鸣集于此。 下见桂五、刘禹锡诗。 金粟 玉花魏了翁《岩桂诗》:「虎头㸃㸃,开金粟,犀首累累,佩印章,女王路花,史无瑕,尝著素裳折桂,明年开花洁,白如玉伴,折取簮髻,号无瑕玉花」。
9
桂:四
10
増暗,河如枣。韩终采药诗曰:暗河之桂,实大如枣,得而食之,后天而老。 流桂泉《唐书》曰:「南中有流泉出山洞,常带桂叶,好事者因谓为流桂泉」。 交趾置园,《广志》曰:交趾置桂园。林岭尽香。《地理记》曰:桂阳郡有桂岭,放花徧,白林岭尽香。 《紫阳花》南部新书招贤寺僧植桂香紫可爱郡守白公号为紫阳花 《香桂成林》《水经》曰:「林邑城隍壍之外林棘荒,蔓榛梗冥,郁藤盘等,秀参错际天其中,香桂成林,气清澄」烟。桂父,县人也,栖居此林,服桂得道」 仙友潜确类书:宋曽端伯以十花为十友,谓桂为仙友。 仙客潜确类书:张敏叔又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各赋以诗,谓桂仙客。
11
桂:五
12
原诗梁范云咏桂诗》曰:「南中有八树,繁华无四时,不识风霜苦,安知零落期」。 庾肩吾《咏桂诗》曰:「新丛入望苑,旧干别层城。倩视今移处,何如月里生」。 周王褒诗咏定林寺桂树》曰:「歳馀雕,晩叶年至长新围。月轮三五映乌生八九飞」。 増唐李峤咏桂》曰:未植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张乔试《月中桂》诗曰:「与月转洪蒙扶疎,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堕秋风每,以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髙羣木外,香满一轮中未种,丹霄日应虚玉兔,宫何当因羽化细得问仙功」。 刘禹锡《酬令狐楚别斋初栽桂树见懐》之作》曰:「清淮南岸家山树,黒水东边第一栽,影近画梁迎晓日,香随緑酒入金杯,根留本土依江润,叶起寒棱映月开,早晩隂成比梧竹,九霄还放彩鹏来」。 于武陵咏《山中桂》曰:日暖上山路,鸟啼,知已春,忽逢幽隠树,如见独醒人,石冷开常晩,风多落已频,樵夫应不识,歳久伐为薪」。 皎然赋《得青桂歌》、《送徐长史》曰:「昔年攀桂为留人,今朝攀桂送归客,秋风桃李揺落尽,为君青青伴松柏,谢公南楼送客还,髙歌桂树凌寒山,应怜独秀空林上,空赏敷华积雪间,昨夜一枝生在月,婵娟可望不可折,若为天上堪赠行,徒使亭亭照离别」。 李徳裕《月桂诗》曰:「何年霜夜月,桂子落寒山,翠干生岩下,金英在世间。幽崖空自老,清汉未知还,惟有凉秋夜,嫦娥来蹔攀」。 宋刘彦冲《岩桂诗》曰:「凉颸振逺村,寂寞度清芬,山路不知处,月窓时夜闻,孤根寒抱石,落子半飘云,袖手空延伫,无才可赋君,陆游以楚词,所谓桂数见于唐人诗句及图画间,今不复见矣。属山僧野人求之,作絶句曰:「丹葩緑叶郁,团团消得嫦娥种广寒行,尽天涯,年八十至,今未遇一枝㸔。元黄庚咏《木樨花》曰:曽住仙山九折岩,夜凉萝荔挂衣衫,月窥尊里如相伴,人立花边自不凡。丛緑聨环垂玉佩,残黄销骨现金函,枝空蟾窟今谁记,犹道东陵系旧衔」。 又曰:「苍苍珠树俯寒流,析木津头戏拍浮,褐鳯搏风朝紫极,砚蟾滴露泻清秋返魂香羡罗裳贮碍月,枝凭玉斧修夜景,未䦨清入骨潇潇,鳞甲卧痴虬。 明髙帝《红木樨诗》曰:「月宫移向日宫栽,引得轻红入面来,好向烟霞承雨露,丹心一㸃为君开」。 又曰:「秋日幽岩桂影圆,香心粟粟照林丹,应随王母瑶池宴,染得朝霞下广寒」。
13
原賛晋郭璞桂賛曰:桂生南裔,拔萃岑岭,广莫熙葩,凌霜津颖,气王百药,森然云挺」。
14
枫一
15
原《尔雅》曰:枫欇欇郭注:枫树似白,杨叶圆而岐,有脂而香,今之枫香是」。。 増说文曰:「枫木厚叶,弱枝,善揺汉宫,殿中多植之,至霜后,叶丹可爱,故称枫宸」。 原南方草木状》曰:「枫香树子如鸭卵,二月花色白,乃连著,实九月熟,曝乾可烧,惟九真郡有之。其脂为白胶香」。 《増本草》李时珍曰:「枫木枝干修耸,大者连数围,其木甚坚,有赤有白,白者细腻,其实成球,有柔刺。 《述异记》曰:「南中有枫子鬼,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瘤瘿也,至今越巫有得之者,以雕刻鬼神,可致灵异。 《金楼子》曰:「枫脂千歳为琥珀」。 孙炎《正义》曰:枫子鬼乃欇木,上寄生枝,髙三四尺,天旱以泥泥之,即雨。 《佥载》曰:江东、江西山中多有枫木,人生枫树,下似人形,长三四尺,夜雷雨,即长与树齐,见人即缩,依旧,曽有人合笠于明日,㸔笠子挂在树头上,旱时欲雨,以竹束其头,楔之即雨,人取以为式,盘极神验,枫天枣地是也。 《兵法》曰:「枫天枣地置之,槽则马骇置之,辙则车覆。 谭子化书曰:「老枫化为羽人。 花木考曰「枫树菌」,食之令人笑不止,饮土浆乃差。 彚苑详注》曰:广西南陵府横州,其地枫始生叶,有虫食之虫,形似蚕而赤黒。四月间熟,州人擘取其丝,光明如琴弦海濵,蛋人鬻之,作钓缗,甚适于用。 原《离骚:招魂曰湛,湛江水兮,上有枫」。 古诗曰:「长枫千馀丈,肃肃临涧水」。 増谢灵运诗曰:「晩霜枫叶丹」。 杜甫诗曰:「玉露凋伤枫树林」。 元结诗曰:「千里枫,林烟树深」。 杜荀鹤诗曰:「停车坐爱枫林,晩霜叶红于二月花。 《郭功父诗》曰:枫叶翻,蜀锦枫二。
16
《原山海经》曰:「黄帝杀蚩尤于黎山之丘,掷其械于大荒之中、宋山之上,其械化为枫木之林。 晋宫殿名曰华林园,枫香三株。 《异苑》曰:「乌伤」。陈氏」。有女未醮,著屐遥上,大枫树颠,了无危阂。顾曰:「我应为神,今便长去,惟左苍右黄,当暂归耳」。家人悉出见之,举手辞诀。于是飘耸轻越,极睇乃没。既不了苍黄之意,每春辄以苍狗秋黄犬设祀于树下。 増《后周书》曰:武帝天和元年七月,梁州上言,鳯凰集于枫树,羣鸟列侍以万数。
17
原诗梁简文帝赋得咏疏枫诗曰:「萎緑映葭青疎红,分浪白花叶洒行,舟仍持送逺客。
18
无患:
19
原《纂》文曰:「无患,木名也,实可以去垢核黒如㙠栌」。 崔豹《古今注》曰:拾栌木云无患者,昔有神巫曰瑶㲘,能作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衆鬼所恶,竞取为器,用以厌鬼,故号无患。 増博物志云:叶似柳,核坚正,黒可作香缨,用辟恶气,浣垢亦良。 《本草》云:无患子一名噤娄,一名桓桓,患字声讹也。 又李时珍曰:生髙山中树甚髙大,枝叶皆如椿特,其叶对生五六月开,白花结,实如弹丸,状如银杏及苦楝子,释家取为数珠,故谓之「菩提子」。 《山海经》曰:「𬒮周之山,其木多桓」。 《酉阳杂俎》云:「无患木烧之极香」。
20
原賛齐卞、敬宗无患枕,賛曰:「爰兹素朴,名为吉始,匠人斯制,以献君子」。
21
22
原《尔雅》曰:栩杼注:柞,树也 増本草》曰:柞木生,南方细叶,今之作梳者是也。 又李时珍曰:「此木髙者丈馀,叶小而有细,齿光滑而韧,木及叶丫,皆有针刺,经冬不凋。五月开碎白花不实,心理皆白色,俗名凿子木。 原诗曰:「陟彼髙冈,析其柞薪」。 又曰:「维柞之枝,其叶蓬蓬。 又曰:「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又曰:《柞棫斯拔 増石鼓文曰柞棫其特。 《齐民要术》曰:「柞斫去寻生,宜种于山阜之曲。十年中椽,二十年中屋,樽柴在外。 《汉书》曰:「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树枝覆隂数十亩」。 崔豹《古今注》曰:凿木出交州。林,邑国也,色黒而有文,亦谓之文太栎」。
23
原《尔雅》曰,「栎其实梂椒之属,其子房生为梂。 陆玑《诗疏》曰:「周、秦谓柞栎为栎。河内人谓木蓼为栎、椒、榝之属也。 増六书,故曰栎冬不凋,其实如斗,有黒心栎、白栎、绵栎,白栎子,尤细绵,栎以坚忍得名。 《本草》:李时珍曰:栎二种一种不结实者名棫,其木心赤。《诗》曰「瑟彼柞棫」是也。一种结实者,其名曰栩,其实为橡。二者叶如槠叶,而文理皆斜句,四五月开花如栗花,黄色,实如荔枝而有尖,其蒂有斗,包其半截,其仁如老莲肉,俭歳采以为饭,或擣浸取粉,丰年可以肥猪。其木髙二三丈,坚实而重大者可作柱栋,小者可为薪炭,橡可以染皂。《周礼职方氏》「山林宜皂物,柞栗之属即此也。嫩叶可煎」。饮代茶诗曰:「集于苞栩」。 又曰:「山有苞栎。 《后汉书》曰:「李恂诣洛阳时,歳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关下,拾橡实以自资橡,栎实也。 《晋书》曰:「摰虞从惠帝幸长安,及东军来迎,百官奔散,遂流离鄠社之间,转入南中,粮絶饥甚,拾橡实食之」。 《水经》曰:「若耶溪孤潭上有一栎树,谢灵运与从弟惠连尝游之,作聨句,题刻树侧」。 原庄子曰:「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洁之百围其髙,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匠石不顾曰:散,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匠石归栎,社见梦。曰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耶?」 《増淮南子》曰:「十二月,宫狱其树栎」。 杜甫诗曰:「歳拾橡栗随狙公。
24
25
増尔雅曰:𣙙,朴心」。即朴𣙙也。郭注曰:「槲𣙙,别名有心能湿一名心」。 《本草》曰:槲有二种,一种丛生,小者一种,髙者名大叶,栎似栗而长大粗厚,花亦如栗,冬月凋落,实似橡子稍短,小味恶荒,歳人亦食之,木理粗不及橡木,所谓樗栎之材者,指此诗曰林有朴𣙙。 《北齐书》曰:韦孝寛忌斛律光英勇,作謡言曰:髙山不推自崩,槲木不扶自竪。 唐武后时,仗前有大槲树,颁赦之日,置金鸡其杪,赐号金鸡树楛。
26
増陆玑疏》曰:楛形似荆而赤茎似蓍。 《尔雅翼》曰:「楛堪为矢」。 原书曰:「荆州厥贡,惟菌簵楛」。 《诗》曰:「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诗义疏》曰:楛,上党人,篾以为箱器,屈以为钗,故上党调问妇人买赭不竈中,自有黄土买钗否,山中自有楛矢。 増孔子世家》曰:「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泯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以分大姬配胡虞公,而封诸陈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原《文选》曰:「彼榛楛之勿翦,亦蒙荣于集萃。
27
女贞。
28
《増羣芳谱》曰:女贞一名贞木,一名蜡树,处处有之,以子种而生,最易长,树似冬青,叶厚而柔长,面青背淡,长者四五寸,甚茂盛,凌冬不凋,人亦呼为「冬青。五月,开细花,青白色,花甚繁,九月实成,似牛,李子累累,满树生青熟,紫木肌白腻。立夏,前后取蜡虫、种子裹置枝上,半月,其虫化出,延縁枝上,造成白蜡民间,大获其利。 原典术曰:「女贞木者,少隂之精,冬叶不落」。 《山海经》曰:太山多贞木。 郑氏《昏礼》:谒文賛曰:女贞之树,柯叶冬生。寒凉守节,险不能倾。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女贞一株。 増《琴操》曰:鲁有处女,见女贞木而作歌。
29
原颂晋苏顔女贞颂》曰:昔东阿王作《杨柳颂》,辞义慷慨,㫖在其中。余今为《女贞颂》,虽事异于往作,盖亦以厉冶容之风也。女贞之树,一名冬生,负霜葱翠,振柯凌风,故清士钦其质,而贞女慕其名,或树之于云堂,或植之于阶庭。
30
冬青。
31
増羣芳谱曰:冬青,一名冻青,一名万年枝,女贞别种也。树似枸骨子,极茂,盛髙丈许,木理白细而坚重,有文叶似栌,子树叶而小,又似椿叶微窄,而头颇员,光润经霜不凋堪,染绯,其嫩芽可食。五月,开细,白花结子,如豆,红色,放子收蜡,一如女贞。江南冬青叶对生枝叶皆如桂,但桂叶硬,冬青,叶软稍异。 彚苑详注》曰:「冬青一名万年,一名长生,皆别名也。汉晋殿前多植之。 《本草》:李时珍曰:冻青,亦女贞别种也,但以叶微团而子赤者为冻,青叶长而子黒者为女贞」。 常氏《日钞》曰:「冬,青花关系水旱,其花不落湿地。谚云:「黄梅雨,未过冬,青花未破。冬青花已开,黄梅便不来」。 《洛阳宫殿簿》曰:「明光殿前长生二株,含章殿前长生一株」。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长生六株万年殿前长生二株。 又曰:「华林园有万年树,十四株。 《邺中记》曰:金华殿后有皇后浴室种,双长生树,枝条交于栋,上团团车盖形,冬日不凋,叶大如掌,至八九月乃生华华,色白子赤,大如橡子,不中啖也。世人谓之西王母长生树」。 谢朓诗曰:「风动万年枝」。 杜甫诗曰:「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 卢多逊诗曰:「太液池边㸔月时,好风吹动万年枝」。
32
増诗唐许浑诗曰:「霜散不凋色,两株交石檀,未秋红实浅,经夏緑隂寒」。
33
増赋晋嵇含《长生树赋》曰:余婴丁闵,凶靡所定,居老母垂圣善之训,以为生事爱敬,没则无改,宜居墓次,瞻奉威灵,兼览艺文,可以不殒先轨,祇奉慈令,遂家于坟左,埽除坛封,种植松柏松柏之下,不滋非类之草,猥有长生,育于域内,岂老母至行,表徵于嘉木哉?辞曰:美我亲之仁孝,固徵瑞之必招。降祖宗之遗徳,振竒木之青条,结根擢干,载生无渐,弱茎猗猗,緑叶冉冉,处隂冬而愈茂,岂茎叶之有㸃,感自然以旌贤,谅有道之不掩,木兰一
34
増本草释名》曰:林兰,杜兰木莲,其香如兰,其状如莲,故名黄心其木心黄,故名。 《白居易集》曰:木莲生巴峡山谷间,民呼为「黄心树」,大者髙五六丈,渉冬不凋,身如青杨,有白纹,叶如桂而厚,大无脊,花如莲,香色艳腻皆同,独房蕊有异,四月间始开,二日即谢,不结实。 李时珍曰:「木兰枝叶俱疏」。其花内白外紫,亦有四季开者。深山,生者尤大,可以为舟。花有红、黄、白,数色木,肌细而心黄,梓人所贵」。 原戴延之《西征记》曰:「显阳殿前有木兰。 《洛阳宫殿簿》曰:显阳殿前有木兰二株。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木兰四株」。《増洞冥记》曰:「乾封三年,大秦国献花蹄牛,饲以木兰之叶,使方国贡。此叶此牛不甚食,食一叶则累月不饥」。《述异记》曰:「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 又曰:「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原神仙传》曰:「北海于君病癞,见市有卖药姓公孙帛,因问之,公曰:明日木兰树下,当教卿明日往授《素书》二卷,以消灾救病,无不愈者。 《増岚斋録》曰:张搏为苏州刺史,植木兰花于堂前,花盛时宴客,命即席赋之,陆龟蒙后至,张连酌浮之,径醉,强索笔,题两句,洞庭波浪𣺌无津,日日征帆送逺人,颓然醉倒,客欲续之,皆莫晓其意,既而稍醒,续曰:「几度木兰船上,望不知元是此花身」。遂为絶唱。 原《离骚》曰:「朝搴阰之木兰阰,山名也。 又曰:「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英」。 《増蜀都赋》曰:其木则有木兰梫桂」。
35
木兰二。
36
増诗唐李渉《咏木兰花》诗曰:「碧海真人著紫衣,始堪相并木兰枝。今朝绕郭花㸔徧,尽是深村田舍儿」。 徐凝咏《木兰花》曰:「枝枝转势雕弓动,片片揺光玉劒斜,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白居易诗曰:「紫房日照胭脂折,素艳风吹腻粉开。悟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曽作女郎来」。 李商隠诗曰:「二月二十五木兰开,折初初犹新病酒,复似久离居悲絶更倾国惊心开逺书,紫丝何日障油碧,几时车弄粉,知伤重调红。或有馀波㾗空,暎袜烟态不胜裾。桂岭含芳逺,莲塘属意疏,瑶姬与神女,长短定何如?」
37
原赋晋成公《绥木兰赋》曰:「许昌西园中木兰树,余往观之」。遂为赋曰:览衆树之列植,嘉木兰之殊观。至于𤣥冥授节,猛寒严烈,峩峩坚冰,霏霏白雪,木应霜而枯零,草随风而摧折。顾青翠之茂叶,繁旖旎之弱条。谅抗节而矫时,独滋茂而不雕。
38
栟榈一榈木附
39
原广雅》曰:栟,榈椶也。 《广志曰:栟,榈叶似车轮,乃在巅上,有皮纒之附地,起二旬一采,转复上生。 増本草:李时珍曰:椶榈,一名栟榈,俗作棕䰕皮中毛缕,如马之鬃䰕,故名出岭南西川。今江南亦有种之最难,长初生叶,如白及叶,长髙二三尺,则木端数叶大如扇,上耸四散岐,裂其茎,三棱,棱边如刺,四时不凋。干正直无枝近,叶茎处有皮裹之,每长一层即为一节,干身赤黒皆筋络,可为锺杵,亦可旋为器物,其皮有丝毛,错综如织,剥取缕解,可织衣㡌褥,椅、钟盂之属,大为时利,每歳必两三剥之,否则树死,或不长,剥之多,亦伤树三月,于木端茎中出数黄苞苞,中有细子成列,乃花之孕也,状如鱼腹,孕子谓椶鱼,亦曰椶笋,渐长出,苞则成花,穗黄白色,结实累累,大如豆生黄,熟黒甚坚,实或云南方。此木有二种,一种有皮丝,可作绳一种,小而无丝,惟叶可作帚,别有蒲葵叶,与此相似而柔薄可作扇笠。许慎说文以为椶榈,误矣。 《原山海经》曰:「□之山,其木多椶」。 吴録地理志》曰:武陵临沅县多栟,榈木生山中。 晋令曰:「其夷民守䕶椶皮者,一身不输」。 増齐书曰:「髙帝讨晋安王时,朝廷器甲皆充南讨,常军容寡阙,乃编椶皮为马具装,折竹为寄生,夜举火进军,贼望见恐惧,未战而走」。《梁书》曰:「张孝秀性通率,不好浮华,常冠榖皮巾,蹑蒲履,手执栟榈皮麈尾」。 《通书》曰:「诃陵国在南海中,以木为城,虽大屋,亦覆以栟榈。 杜诗注》曰:「甫因朝廷以李林甫琐琐之才,代张九龄为相,作《椶拂子》诗以寓意」。 《云仙杂记》曰:方熔隠天门山,以棕榈叶拂书,号「无尘子」,日以酒脯祭之。 《东坡诗注》曰:椶笋状若鱼子,而加甘芳,笋生肤毳中,盖花之方,孕者,正二月间可剥而取之,过此则苦涩不可食矣。取之无害于木,而宜于饮食。法当蒸熟,以竹笋同蜜煮醋,浸可致千里外。 《埤雅广要》曰:蜀锦城之南有海椶,焉干犹龙鳞枝,犹鳯尾髙百尺馀,相传繇李唐来阅千稔矣,明徙其株于金陵,茎叶披萎,略无生意,敕还蜀植之,䕶以赤栏甃以纹石,其枝仍前峻拔秀薄云汉,有若曽不知其徙也者,迩者其在城南者,干古颠仆,命中贵吴从政视之,惜其材,初未谙他用,既而斫为五十馀琴以进,异音清发,虽爨下之桐,未可儗也,秘内帑士之嗜音者,恒企慕焉。 《本草》曰:榈木出安南,性坚,紫红色,有花文者谓之花榈,可作牀几。扇骨为枕,令人头痛性热故也。俗作花棃」,误矣。
40
栟榈二。
41
増诗唐杜甫咏枯椶诗曰:「蜀门多椶榈,髙者十八九,其皮割剥甚,虽衆亦易朽,徒布如云叶青青,歳寒后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有同枯椶木,使我沈叹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念尔形影乾摧,残没藜莠」。 又《海棕行》曰:左绵公馆清江濆海棕一株,髙入云龙鳞,犀甲相错落,苍棱白皮十抱文。自是衆木乱纷纷,海棕焉,知身出羣移,栽北辰不可得。时有西域胡僧识。 宋梅尧臣椶榈诗》曰:「青青椶榈树,散叶如车轮,拥箨交紫髯,歳剥岂非仁,用以覆雕舆,何惮尅厥身」。 苏轼送椶笋,与殊《长老诗》曰:「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子鱼子。夜义剖瘿欲分甘,箨龙藏头敢言美。愿随蔬果得自用,勿使山林空老死。问君何事食木鱼,烹不能鸣固其理」。 《唐庚椶花诗》曰:「砍斫夜义头,取出仙人掌。鲛人满腹珠,鮰鱼新出网」。 洪舜俞诗曰:「旧脱败蓑乱,新添,华节髙肃容春尚。静侠气,夏方豪黄孕子鱼。腹青披孔雀,尻丰撞如何?制雷动景钟号。
42
原颂梁江淹栟榈颂》曰:异木之生,疑竹疑草,攅丛石径,森苁山道。烟岫相珍,云壑共寳,不锦不缛,何避山巧?増赋宋刘敞《栟榈赋》曰:「圆方相磨,纯粹精兮,刚健専直。交神灵兮,冯翼正性。栟榈荣兮,中立不倚。何亭亭兮,受命自天。非曲成兮,外无附枝。匪其旁兮,宻叶森森。劒㦸鋩兮,温润可亲。亷而不伤兮,雪霜青青,不畏僵兮,夀比南山。邈其无疆兮,被发文身。何佯狂兮,沐雨栉风,蹇无所妨兮,苦身克己,用不失职兮,摩顶至踵,尚禹墨兮,黄中通理,类有徳兮,屹如承天。孔武且力兮懔其无华,不尚色兮遁世无闷。曷幽嘿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则兮。荆一。
43
増格物论曰:荆小木丛生,枝茎婆娑,叶刻缺而麄涩,荒坂洲渚多有之,又有所谓牡荆、杜荆、山荆等,其名不一。原广志曰:楚,荆也。牡,荆蔓,荆也。 又曰:赤荆大实者,名曰牡荆。 《増本草》曰:牡荆,一名黄荆,一名小荆,一名楚山,野多有年久不樵者,树大如盌,其木心方,其枝对生,一枝五叶,或七叶如榆,长而尖,有锯齿。五月杪,间开花成穗,红紫色,子有白膜皮裹之,蔓荆其枝,小弱如蔓,故名石荆似荆而小,生水旁紫荆,髙树柔条,其花甚繁,至秋子熟,正紫圆如小珠名,紫珠,其皮入药以川中厚而紫色,味苦如胆者为胜。栾荆一名顽荆茎,叶都似石,南干亦反。卷经冬不死,叶上有细黒㸃者,真也。 原诗曰:「翘翘错薪,言刈其楚。楚荆也」 又曰:「扬之水不流束楚」。又曰:「绸缪束楚」。 又曰:「交交黄鸟止于楚。 《礼弓矢图楚,弴以荆为之」。然以灼正以「荆」者,凡木心圆荆,心方也。 《春秋运斗枢》曰:玉衡星散为荆。 顾微《广州记》曰:「抚纳县出金荆。 又曰:「金荆可作枕,白荆堪为履,紫荆堪为牀」。 《文选》曹植曰:「不别荆棘者,庆云之惠也」。 谢朓诗曰:「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44
荆二
45
原《汉书》曰:「淮南王安谋反伍被諌,曰:昔子胥諌吴王云: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臣今亦将见宫中生荆棘露沾衣也」。 増《后汉书》曰:鲍永为鲁郡太守时,董宪别帅彭丰、虞休、皮常等各千馀人,称将军,不肯下。顷之,孔子阙里,无故荆棘,自除从讲堂,至于里门,永异之,谓府丞及鲁令曰:方今危急,而阙里自开,斯岂夫子欲令太守行礼,助吾诛无道耶?」乃㑹人衆,修乡射之礼,请丰等共㑹观视,欲因此擒之,丰等亦欲图永,乃持牛酒劳飨,而潜挟兵器永觉之,手格杀丰等,擒破党与,帝嘉其略,封为关内侯。 原周景式《孝子传》曰:「古有兄弟忽欲分异出门,见三荆同株,接叶连隂,叹曰:木犹欣聚,况我而殊哉!」还为雍和。 《神仙传》曰:吴有徐随居丹徒左,慈过随门下有宿客车六七乗欺慈,云「徐公不在慈去」。客皆见牛在杨树杪,车毂中皆生荆木,长一二丈,客惧,入报随,随曰:「此左公遣追之」。客逐慈,叩头谢客,还见牛故在地,无复荆木也。 増《晋书曰:「索靖,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㑹见汝在荆棘中耳!」
46
荆:三
47
増声子班。 亷颇负。左传:伍举入郑,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班,荆相与食而言复故。 史记:亷颇肉,袒负荆,因賔客,至蔺相如门谢。 汉旛 齐杖《汉书郊祀志》:以牡荆画旛,日月北斗登龙,以象太一三星,为泰一鏠旗,命曰「灵旗令」。《齐书》:东昏侯作芳乐苑于苑中,立市,以潘贵妃为市。 自为市録事,小有得失,妃则予杖,乃敕虎贲不得进大荆,实中荻。 议分即枯。 指病则愈齐谐记:田真、田庆、田广兄弟,欲分财,堂前紫荆花叶茂盛夜议斫分取之,晓即憔悴,真叹曰:「树木同株,闻分斫所以憔悴,人何不如!由是不复分也」。之《本草》:宁浦有牡荆,指病自愈节不相当者,月晕时刻 ,与病人身齐等置牀下,病虽危,亦无害也」。。 生门,中。 试道次,《东观汉记》:尹勤治《韩诗,事薛汉,身牧豕,事亲至孝,无有交游门,生荆棘,棰《隋史》。燕荣为幽州总管,尝按部,道次见丛荆,堪为笞 ,取以试人,人自陈无罪,荣曰:「后有罪,当免」。及犯细过,将挞之,人曰:「前许有罪,宥之」。荣曰:「无过尚尔,况有过乎?」榜捶如初。 文如锦。 花似雪佥载:炀帝令朱寛征留仇国还,得金荆瘤数十片,色如真金,文彩盘蹙,有如美锦,甚香极细,可以为枕及案面之花木,考曰:荆出吴兴玉虚洞后,花白似雪,邑人争赏 ,又有一种茄花色者,柔媚可爱。 欢同株。 《辞故枝》陆机诗》「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 杜甫诗:「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48
荆四
49
原颂《梁江淹金荆颂》曰:「江南之山连障连,天既抱,紫霞亦潄,绛烟金荆佳树,涵云宅仙姱节讵及!幽意谁𫝊増序」。宋顔竣几賛序》曰:「今上在彭城,赐金荆卧几棘一」。
50
増彚苑详注曰:棘,木名,小枣也,如枣而多刺,以其有刺,故从两束。凡有刺者皆曰棘,木色白者为白棘,酸者为樲棘。《埤雅》云:棘性坚强,其心之生,更难于干。又云:鹊巢中必有棘,盖棘性暖故也。今人养花之法:初,春以棘数枝置花丛上,可以辟霜䕶,其花芽也。 原诗曰: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又曰:「尸鸠在桑,其子在棘」。 又曰:肃肃鸨羽,集于苞棘。 増又曰:墓门有棘,斧以斯之。 原又曰:「湛湛露斯,在彼杞棘」。 又曰:「营营青蝇止于棘」。 《周礼》曰:「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増王制》曰:「司宼听之,棘木之下」。 原《春秋元命苞》曰:「树棘听讼,其下者愿取其赤实也。 《春秋繁露》曰:美恶之类,各以类应,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生以棘楚。 増宋书袁淑上太祖书曰:「所谓栖鸟于烈火之上,养鱼于丛棘之中」。 《隋书》曰:流求国,居海岛之中,土人居之,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籓。《老子》曰: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吕氏春秋》曰:「枳棘之有刺也。裘,狐之有皮也。食棘之刺,裘狐之皮,先王固用非其有而已有之。汤、武一日而尽有夏、商之地。 秦子曰:「逾枳棘之篱,则有维絓之患。登椒桂之圃,则有荣华之芳」。 《文选》曰:剪棘开旧畦。 《原离骚》曰:「甘棠苦于丰草,荆棘生于中庭」。 《吴都赋》曰:「亦犹棘林之萤耀,与夫寻木之龙烛」。 《魏都赋》曰:「寻靡䓑,于中逵。造木猴于棘,刺棘二」。
51
原《周书》「程寤曰:文王在翟梦,南庭生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树之于阙间,化松柏。棫柞惊,以告文王。文王召发于明堂,拜吉梦受商大命,秋朝士。 増《左传》曰:竪牛奔齐,孟仲之子杀之,投其首于宁风之棘上。 韩子曰:「宋人为燕王以棘刺之端为沐猴者,使王必三月齐而后观之」。右御冶工谓王曰:臣闻人主无十日不燕,今王不能久齐,故以三月为期也。棘刺至小,安可削乎?主必察之。王囚而问之,果无有,乃杀之。冶人谓王曰:士有虚名,多棘刺之说也。 原陈留耆旧传曰:「魏尚系诏狱,有雀集棘树上。占曰:夫棘中心赤,外有刺象,我言有棘而赤心之至诚也。 《后汉书》曰:「我有枳棘,岑君伐之」。 増又曰:「冯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又曰:仇览季智,一名香,陈留考城人也。时考城令,河内王奂,政尚严猛,闻览以徳化人,署为主簿,后奂谢遣之曰:「枳棘非鸾鳯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俸为资。勉卒,景行。 原《晋书》曰:「石季龙大飨羣臣于大武殿,佛图,澄曰:殿乎殿乎?棘子成林,将壊人衣,龙发下石,果有棘生。 増又曰:「崔洪靖厉骨鲠,为尚书左丞,时人为之语曰:丛生棘棘,来自博陵,在南为鹞,在北为鹰」。
52
増诗宋路振伐棘篇》曰:伐棘何所山之巅,秋风骚颾棘子丹,折根破柢坚且顽,劚夫趦趄汗汚顔,攅锋束芸趋道还,□之森森缭长藩。暮冬号风雪暗天,千矛万㦸争后先,襟袖结裂不可揎,跖破指伤流血殷,神离气沮走蹁蹮,数尺之墙弗复攀。索头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师连七年,木波马岭沙填填,气脉不絶如喉咽。官军虎怒思吼轩,强弩一发山河穿。将不叶谋空即安,玩养小丑成凶颠,推刍挽粟徒喧喧,边臣无心静国艰。为余讽此伐棘篇。 明刘基和石公种棘诗》曰:力役困年,侵种棘代遮逻,豫防茍无失,有地孰敢唾,风条曲抽乙,雨叶细垂个,是时春载阳,土脉如膏和,分疆督蓺植,勤惰各有课,挥锄緑烟,披转石苍藓破,稍㸔萌蘖长,渐覩根株大。结䕃冒长堤,开花映髙座。猿公不敢窥,貉子那得过,慨慕陶公言,罔俾分隂蹉」。
53
54
増彚《苑》详《注》曰:榕有二种,一种初生,似葛藟縁木,后乃成树,其须著地复生,为根一种,名赤榕,最为髙大。二树为䕃,最浓,人家栽之,以障风蔽日。此树生至福州而止,因呼福州为榕城云。 《花木志》曰:榕初生少时,縁缚他树如外,方扶芳藤形,不能自立根本,縁绕他木傍作连结,有如罗网相络,然后木理连合,鬰茂扶疎,髙六七丈。岭表録异曰:榕树桂广容南,府郭之内,多栽此树,叶如冬青,秋冬不凋。枝条既繁,叶又蒙细,而根须缭绕,枝干屈上青嫩,条如藤,垂下及地藤,稍入土根节,或一大榕树三五处有根者,又横枝著邻树则连理,南人以为常,不为瑞木。 陈《后山谈丛》曰:蔡州壶公观有大木,四垂旁出,人莫能知。张戣,闽人,尝至蔡,为余言,乃榕木也。彚苑《详注》曰:泸州寳山之趾,古榕盘结如龙,黄鲁,直题曰木龙岩。 张栻集曰:「昔黄山谷南迁,维舟榕树下,后人为作榕溪阁」。 柳宗元诗曰:「榕叶满庭莺乱啼」。张栻诗曰:「榕根浮小舟」。 杨万里诗曰:「斜阳碎入髙,榕叶翻作青,天覆作金」。
55
朱树
56
原《说文》曰:「朱松,柏属,故类,朱赤松也」。 《山海经》曰:昆仑山,上有朱树。
57
君子
58
《原广志》曰:君子树似桱、松、曹爽,树之于庭。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中有君子树三株。 増戴暠诗曰:「接越称交让,连树名君子」。 江总诗曰:「连楹君子树对幌,女贞枝灵夀。
59
増《尔雅》曰:「椐,樻郭注肿,节可以为杖。 陆氏《诗疏》曰:「椐节中肿似扶老,即今灵夀也。以作杖及马鞭,𢎞农郡北山有之」。师古《注》曰:灵夀木名似竹,有枝节,长不过八九尺,围三四寸,自合杖制,不湏削治也。 《原山海经》曰:广都之野,灵夀实华。 増水经注曰:来水合溱水、湘水、千秋水出万歳,山山生灵夀木。 《原汉书》曰:「霍光年老,赐灵夀杖,増诗《唐柳宗元植灵夀木诗曰:白华鉴寒水,怡我适野情,前趋问长老,重复欣嘉名,蹇连易衰朽,方刚谢经营,敢期齿杖赐,聊且移孤茎,丛萼中,竞秀分房外舒英柔条乍反,植劲节常对生,循玩足忘疲,稍觉歩武轻。安能事剪伐,持用资徒行。
60
61
増《尔雅翼》曰:楝,木髙丈馀,叶宻如槐而尖三,四月开,花红紫色,子可浣衣。 《淮南子》曰:七月其树楝楝,实鳯凰所食也」。 《本草》曰:苦楝子,亦曰金铃子、花落子,谓之石茱茰。 《风俗通》曰:獬豸食楝。 《荆楚歳时记》曰「蛟龙畏楝」。 王祯《农书》曰:鵷雏食楝实。
62
63
増羣芳谱》曰:檀,善木也,其字从亶,有黄、白二种,江、淮、河朔山中皆有之,叶如槐,皮青而泽,肌细而腻,体重而坚,状如梓榆,荚蒾相似,材可以为车辐及斧锤诸柯腊,月分根傍小枝种。 《诗》曰:「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又曰:「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又曰:「檀车煌煌。 《遁甲开山图》曰:河东有独头山,多青檀,可以为良弓。 《圣贤冡墓记》曰:「孔子墓有檀树。 《尔雅疏》齐人谚曰:「上山斫檀,榽橀先殚榽,橀魄也。大木细叶似檀,故云」。
64
桦木
65
《増本草》曰:桦堪为烛木似山,桃脂烧之,辟鬼。 《格物总论》曰:桦木似山,桃皮上有紫黒花,匀者,用以裹鞍及弓镫,又可以入药。 《国史补》曰:「唐正旦,晓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桦烛拥马,谓之火城」。 白居易诗曰:「风烛桦烟香」。 苏轼诗曰:「送客林中桦烛香」。
66
乌臼
67
《増羣芳谱》曰:乌臼一名鵶臼,树髙数仞,叶似小杏叶而微薄,淡緑色,五月开细,花色黄白,实如鸡头,初青熟黒,分三瓣,八九月熟,咋之如胡麻子汁,味如猪脂,南方平泽甚多,种之佳者有二:曰葡萄臼、穗聚子,大而穰厚,曰鹰爪臼穗,散而殻薄,临安人田畔必种乌臼,歳收臼子,便可完粮,树大者或收子二三石,忌近鱼塘,令鱼黒且伤鱼。 《本草》曰叶可染皂子油,然灯极明。 陆龟蒙诗曰:「行歇毎依鵶舅影,挑频时见鼠姑心」。
68
夫栘。
69
原《尔雅》曰:唐棣,栘也,似白杨江东呼夫栘。 《诗》曰:「何彼秾矣,棠棣》之华。 又曰:「山有苞、棣。 又曰:「六月,食鬰及薁」。薁,夫栘也。 又曰:「常、棣,燕兄弟也。闵、管、蔡之失道。常、棣之华,萼不炜炜,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礼记疏》曰:「夫栘一名薁李,一名郁梅,一名车下李,一名郁。
70
71
《原晏子春秋》曰:「景公登青堂,见断橚淮门者,令诛之。晏子諌曰:前冕旒,恶多见也,黈纩塞耳,恶多闻也。人君自生其民。公曰:「趣金之」。
72
73
増山海经注》曰:「㮨似松柏,有刺」。 张衡《南都赋》曰:「柽松楔㮨」。
74
75
増《尔雅》曰:「杻檍郭注曰:「似棣细叶,材中车辋关,西呼杻子,一名土橿。 《诗》曰:「隰有杻」。 又曰:「北山有杻陆玑疏曰:「叶似杏而尖,白色,皮正赤,多曲少直。二月中开疏,花如练而细蕊,正白宫园种名曰万。歳既取名于万亿,其叶又好,故种之,或谓之牛筋,可为弓弩干」。。 《山海经》曰:崌崃之山,其木多楢杻。
76
77
《増类篇》曰:欓,越椒也。 《宋春秋》曰:义熙八年,太社欓树生于坛侧,欓尚黒也。宋水徳,忽生此树。
78
白银
79
増《湘洲记》曰:益阳县西山多银木。 晋宫阁名曰华林园,白银八株。 《宋书》曰:「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临川东兴县东南溪傍有白银树连理。
80
81
《増尔雅》曰:杬鱼毒。 郭璞注曰:杬大木子,似栗生,南方皮厚汁赤,中藏卵菓。 《临海异物志》曰:杬味如楮。 《广志》曰:杬木渍其汁,消杀衆毒,生南海。 《容斋随笔》曰:「杬,木饶州,处处有之,茎干不纯是木,小人争鬭者,取叶挼擦皮肤,辄赤肿如被伤,以诬人,至和盐擦卵,则又染其外,若赭色也。
82
83
増《淮南草木谱》曰:模木生周公冡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黒以色,得其正也。
84
85
増楷出曲阜孔林,纹如贯钱,有直,性有横性,制杖可以戒暴。又子贡楷,大倍他植,枯而不蚀,真古木也。
86
桤。
87
《増山海经》曰:「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似榆可烧以粪田。杨慎曰:「即桤木」。杜甫诗曰:「饱闻桤木三年大,为致溪边十亩隂」。 又曰:「桤林蔽日吟风叶」。 苏轼诗曰:「桤木三年,已足烧胜火」。
88
増伏琛《齐地记》曰:「东武城东南有胜、火、木,俗音曰揵子,其木经野火,烧炭不灭,故东方朔谓为不炭之木。 《开山图》曰:「徐无山出木色,黒似炭而无叶,名不炭木。 左思齐都赋》曰:「胜火之木,冲水之草」。
89
桄桹
90
増刘恂《岭表録》曰:桄桹枝叶并茂,与㯽桹小异,然叶下有须如粗马,尾广人采之以织巾,子得咸,水浸即粗胀而韧,彼人以缚海舶,不用订线,木性如竹紫黒色,有文理而坚可制。奕局树皮中有屑如麫,可作饼食。 《临海异物志》曰:姑榔木生牂牁山,谷外皮有毛如椶榈,而散生䋏绠,渍之不腐。其木刚利如铁,可作钐锄,中湿更利,惟中焦,即致败耳。皮中有白粉似稻米,□及麦麫,可作饼饵,食彼土少糓,常以牛酪食之。 《广志曰:木大者四:五围,髙五六丈,拱直无旁,枝巅,顶生叶数十,破似棕叶,其木肌坚斫,入数寸,得粉赤黄色,可食。 《海槎録》曰:桄桹有节,似大竹树杪,挺出数枝,开花成穗,緑色子如青珠,其木最重,色类花榈,而多纹番舶,用代铁枪,锋鋩甚利。 左思《吴都赋》曰:「麫有桄桹」。
91
欀木
92
増本草李时珍曰:「欀一名莎木,其叶离披,如莎衣状」。按刘欣期交州记曰:「都勾树似椶榈木,中出屑如桄桹麫,恐即此木也。 《广志曰:「莎树多枝叶,两边行列若飞鸟翼,其麫色,白树收麫不过一斛,擣筛乃如麫,不则如磨屑为饭滑软」。 《吴録》《地理志》曰:交趾望县有欀树,其皮中有如白米屑者,水淋之似麫,可作饼,郡内皆有之。《南中八郡志》曰:莎树大四五围,长十馀丈,皮能出麫,大者百斛,色黄。 《吴都赋》曰:「文欀贞橿。
93
放杖木。
94
《増本草》曰:木生温括睦,婺山中,树如木,天蓼,老人浸酒,服之,一月放杖,故以为名。
95
木棉。
96
増本草释名》曰:一名古贝梵书谓之睒婆,又曰迦罗婆刼。 《吴録地理志》曰:交趾定安县有木緜树,髙大,实如酒,杯中有绵如丝之绵,又可作布,名曰緤。一名毛布罗。《浮山记》曰:「木绵正月则花,大如芙蓉,花落结子子内有绵甚白,南人以为緼絮。 广志曰:「绵树赤花为房,甚繁,逼侧相比为绵,甚软。出交州永昌。 《广州志》曰:枝似桐叶,似胡桃而稍大,出交、广二州。 《南史》曰:「林邑诸国出古贝花,中有鹅毳,抽其绪纺为布」。 唐李琮诗曰:「腥味鱼中墨,衣裁木上棉」。
97
娑罗绵树。
98
増黎州通望县,有销樟院,在县西天王堂前,古柏树下有大池,池南娑罗棉树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先生花而后生叶,其花盛夏方开,谢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其花蕊有棉,谓之娑罗棉。善政郁茂,违时枯凋。
99
纶木
100
増威宁县有穿州,其上多纶木,似殻皮,可以为棉文木。
101
《増本草》曰:一名乌樠木,一名乌文木,出海南云南南番,叶似椶榈,其木漆黒,体重坚致,可为筯及器物。有间道者,嫩木也,南人多以檕木染色伪之,温括、婺等州亦出此物。 《山海经》曰:「符愚之山文木,其实如枣。 《南方草木状》曰:「文木树,髙七八丈,其色正黒如水,牛角作马鞭,日南有之」。
102
贝多
103
増广州记曰:似枇杷而有光泽,耀日枝柯,去地四五丈,作悬根生地,便大如本枝,形一树亦可有数十根,如本形花白子不中食种于精舍浮图前。 《嵩髙山记》曰:嵩髙寺中有思惟树,即贝多也,如来坐贝多下思,惟因以为名。 《花木志》曰「思惟树。汉时有道人自西域来,持贝多子,植于嵩之西峰下后极髙大,有树四株,一年三花」。《唐书》曰:「贞观中,堕婆登国遣使朝献」。其国在环王南行,二月乃至东诃陵,西迷黎车,接北属海。风俗与诃陵同。种稻,月一熟,有文字,以贝多叶写之。 杜寳《大业拾遗记》曰:洛阳翊津,桥通翻,经道场东街,其道场有婆罗门僧及身毒僧十馀人,新翻诸经。其所翻经,本从外国来用贝,多树叶书叶,长一尺五六寸,濶五寸许,叶形似琵琶而厚大,横作行书,随经多少缝,缀其一边帖帖然。相思子。
104
《増本草》曰:相思子一名红豆生岭南,树髙丈馀,叶似槐,花似皂荚,荚似扁,豆子半红半黒,彼人以嵌首饰。 《古今诗话》曰:「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
105
胭脂木。
106
増木坚致,色如胭脂。出融州桂林属县亦有之:铁力木。
107
増蛮地多山産材,而铁力木居多,有力者取之治屋,其木有参天径丈馀者。广州人多采制椅棹等器,鬻于吴、浙间。
108
抱木。
109
増抱木産水中,叶细如桧,其身坚类柏,惟根软,不胜刀锯。今潮州、新州多刳之为屧。
110
播栘。
111
《増林邑记》曰:播栘树柯节,发根下垂虚中森罗,望之似悬髪。
112
千歳,
113
増袁松山宜都山川记》曰:佷山有异木,人无见其朽者,其名曰千歳,叶似枣,色似桑,冬青,贞强,少节目。
114
疎麻
115
増南越志曰:大二围髙数丈,四月结实,无衰落,盖木也娑罗树。
116
増娑罗树出西番海中,惟浔州官圃一株甚巨,每枝生叶七片,有花穗甚长而黄,如栗花,秋后结,实如栗可食,正所谓七叶树也。今馀杭南安寺前二株,左右对植甚茂。
117
増诗宋欧阳修定力院七叶木》诗曰:伊洛多佳木,娑罗旧得名。常于佛家见,宜在月宫生。扣砌隂铺静虚堂子落声。夜风疑雨过朝露炫霞明。车马王都盛,楼台梵宇闳。惟应静者,乐时听,野禽鸣。
118
増状唐李邕进娑罗树状曰:「此树不庇,凡草不止,恶禽如得,托根长乐,擢颖建章,布叶垂隂,比月中之丹桂,连枝接影,对天上之白榆,东瘁则青郊苦而歳不稔,西茂则白藏泰而秋有成」。
119
菩提树。
120
増天台志》曰:山有菩提树,相传西天梵僧游化,遗此种,树如柿花,亦大同,未结蕊先,乃别抽一叶,长指半许,濶两指,色白而光润,乃结蕊于叶下,日则覆子以蔽秽,夜则捧子以承露,秋社后取子为珠,十百中必有一二如罗汉者,谓之佛头,他处所生则无。
121
净土树。
122
増树,在髙陵县南八里,俗传西域鸠摩罗什,憩此覆其履上,遂生兹树。二月,开花如杨花。八月,结实如小栗殻,中皆黄土。
123
韩木
124
増九域志曰:金城山上有韩木,乃文公所植,士人观其花之疎,宻以知科第之多寡。
125
弓树
126
増弓树在全罗道、光州南门外,枝干轮囷,大数十围,髙七十馀尺,邑人以发叶早晩,占年之丰歉今枯。
127
天符叶。
128
増熔山上有天符,叶如荔枝叶而长,有纹如虫篆,不知何本,或以为刘真人仙迹。 苏轼诗曰:「天师化去知何日,玉印相传世共珍」。
129
紫䤵树。
130
増出真腊国,呼为勒佉亦,出波斯国。树长一丈,枝条郁茂叶如橘,经冬而凋,三月开花不结子。天大雾露及雨沾濡,其树枝条即出紫䤵。
131
丹青树。
132
増其树,直上百尺,上结丛条,状如车盖一,丹一,青斑,驳如锦绣,长安谓之丹青树。
133
黄葛木
134
増忠州景徳观前有古木,大数十围,枝柯盘,郁如盖山,中人云:「此黄葛木,乃千年物也」。
135
水仙树。
136
増枸楼,国有之,腹有水,谓之仙浆饮者,七日醉仙树。
137
増出祁连山,行旅得之,止饥渴,一名四味,其实如枣,以竹刀,剖之则甘铁刀,剖则苦木刀,剖则酸芦刀,剖则辛小儿树。
138
増《文献通考》曰:大食国西邻大海,常遣人乗船入海,于海中见一石上有树干,赤叶青,上生小儿,长六七寸,见人皆笑,摘入手中,即乾黒而死。
139
大食木
140
増大食西南二千里山谷间有木生花如人首,与语辄笑则落。
141
奄罗树。
142
増明一统志曰:真腊国有奄罗树花,叶似枣,实如李铁树。
143
増吴兴王济《日询手镜》曰:余在广西横州之驯象卫,殷指挥家见一树,髙可三四尺,干叶皆紫黒色叶,小类石榴,质理细厚」,问之曰:「此铁树也。每遇丁卯年,乃花花四瓣紫白色,如瑞香瓣较,少圆一开,累月不凋,嗅之有草气」。
144
锁锁:
145
増《辍耕録》曰:回纥野马川有木名,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彼处妇女取根制帽,入火不焚,能辟寒射干。
146
増孙卿子曰:西方有木名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髙山之崖,临百仞之渊,木非长也,所立髙也,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阮籍诗曰:「射干临层城」。
147
时好
148
孙绰子》曰:北阜有木焉,木名时,好膏夏。
149
増膏,夏大木也,其理宻白如膏。 《淮南子》曰:「巫山之上,顺风纵火,膏夏紫芝,与萧艾俱死。
150
御定渊鉴类函卷四百十六
URN: ctp:ws93055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