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卷十五

《卷十五》[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钦定四库全书
2
云南通志卷十五
3
祠祀附寺观
4
圣王制祭祀,考诸祭法,可见云雷、风、雨,是谓天神、山川社稷,是谓地祇。御灾捍患,有功徳于民者,是谓人鬼,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5
国家事神治人,一衷于礼,所以昭诚敬,正人心,懐柔百神,为民祈福,他如忠孝节义,咸进而俎豆之,亦奬劝名教之意也。故酒醴牲牢,载诸令甲,有司行事者,祀典纪之拊鼓,安歌民间,春祈秋报者,羣祀纪之,至浮图老子之宫,祝厘礼庆,往往在是。又况晨钟暮鼓,发人深省乎志,祠祀寺观附焉。
6
云南府:
7
祀典
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朝雍正五年奉 本㫖:建坛高二尺一寸,方广二丈五尺,祠三楹,左右斋房 各二,左贮农具、耤谷,右为办祭所,耤田四亩儿分钦定日期,督抚率司道各官致祭,各府知府主之。各州 ,县知州、知县主之。同城文武官员悉陪祭,奏乐、歌乐章,祭毕,行耕耤礼。通省府属各州县方位皆与府同。其分防之邱北大闗、鲁甸、攸乐、𥔲嘉、维西、中甸,俱系经管钱粮。十二年,布政使陈𢎞谋详明一体建造。
9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明洪武元年,令天下郡县置社稷坛。每嵗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 。本朝因之,通省府属各州县,皆与府同
1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明洪武元年,令天下郡县置山川坛。六年,定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城隍共一坛,春秋二仲月上戊日祭 木朝因之。通省府属各州县,皆与府同。龙王庙在府城西门内,菜海子旁 。本朝雍正六年奉
11
㫖勅封福,滇益农龙王致内府造像辇 ,送至滇建祠,以时 祭月吉瞻礼关帝庙在府城南门外,朝雍正五年奉。 
12
㫖:「勅封三代:曽祖光昭公、祖裕昌公、父成忠公位于后, 殿,每嵗春秋二仲月,奉部定期,督抚率司道以下官致祭,各府知府主之,各州县知州、知县主之,同城文武官员悉陪祭。
13
城隍庙在府城西门内。明洪武二年,令有司祭城隍,仍前代礼府封威灵公,州封灵佑侯,县封显佑伯。三年,改今称庙三楹,中祀,云南省都城隍之神,左祀云南府城隍之神,右祀昆明县城隍之神。因本朝 之
14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明洪武二年,令郡县立厉坛,毎歳清明日,孟秋望日,孟冬朔日,祭无祀鬼神。在府州曰郡厉,在县曰邑厉府。本朝因之,通省府属各州县,皆与 同
15
旗纛庙在府城内总督箭道后,每岁春用惊蛰日祭,秋用霜,降日祭,以督标中营副将主之,抚标及各营将官俱陪祭
16
史皇祠在府学宫,内受图制字为书。契祖 ,本朝康熈五十八年奉文建文昌宫在府城大西门外,有司以时致祭
17
天后宫在府城南门外教塲,朝雍正十一年奉。 本㫖每嵗春秋二仲月,督抚 率司道以下官致祭。
18
八蜡祠在宜良县城西左卫营,他州县亦有金马山神祠在府城东金马山麓
19
碧鸡山神祠在府城西碧鸡山麓
20
羊头神庙在府城南,滇属井,鬼分野,故祀鬼宿、诸葛武侯祠在府城内五华山,有司以时致祭、名宦祠在府学宫内通省府属各州县,皆与府同。乡贤祠在府学宫内通省府属各州县,皆与府同、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奉本朝,雍正四年㫖建通省,府属各州, 县皆与府同
21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奉本朝雍正四年㫖建通省,府属各州, 县皆与府同。
22
报功祠。在府城东重关内,原建咸阳王庙,祀元萨达克齐、黔宁王庙,明沐英二庙俱在城南。 本朝康熈三十年,总督范承勲、巡抚王继文率司道各官改迁今地,合为一祠,春秋致祭,易今名。
23
定逺王庙在报功祠东,祀黔国公沐晟
24
崇徳祠在府城南,祀明布政使张紞、巡按御史樊莹、巡抚都御史王恕、顾应祥,今废三忠祠。在府城南石虎岗,旧名二忠祠,祀明翰林学士王褘、刑部尚书吴云,后毁于兵。 ,本朝康熙三十年,总督范承勲、巡抚王继文率司、道各官改建于城东重关内合祀 。本朝总督甘文焜易今名。
25
甘忠果公祠在府城内,祀本朝康熙五十五年,建 总督甘文焜勅赐劲节匾额御书
26
三贤祠在府城东金马祠左。明巡抚陈用宾建祀,汉谏议大夫王褒明、佥事刘寅、修撰杨慎、傅公祠在府城南,祀明初征南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徳
27
太史祠在府城西高嶢村祀,明修撰杨慎、万厯中布政使刘之龙建,后重修复废 。本朝康熈二十八年,总督范承勲重建,置田供祭。
28
郭公祠在府城北广备仓,祀明正统间知府郭镇,俗呼仓神董公祠在府城东,祀明𢎞治间知府董复
29
羣祀
30
东岳庙在府城东
31
南岳庙在府城东南
32
中岳庙在府城南云津桥下
33
西岳庙在府城西
34
北岳庙在府城南小泽口
35
晏公庙在府城南二十里,临滇池上。
36
三圣庙在府城小西门内,祀三国,汉昭烈帝关忠义张桓侯三义庙在府城南门外教塲左
37
火神庙一在府南门外教塲,一在府北门外教塲龙王庙。一在府城西南罗汉山下,一在府城东白龙潭。一任府城北黒龙潭,一在昆阳州北海门村牛舌洲上,明洪武末勅封惠济龙王,一在嵩明州西十五里,嵩境田亩全资各处龙泉灌溉,惟此龙泉利润更溥明,知州余化龙详请以季春辰日致祭,若知州弗与祭,辄多亢旸。
38
五灵庙在府城南门内,祀唐葛周三真君及崇宁至道真君、清源妙道真君,合称五灵。按崇宁真君即关忠义清源真君,即隋嘉州太守赵昱、唐葛周三真君,相传为周厉王时。三谏官弃官游吴仙去者,又有三国。汉镇军将军赵云亦附祀于内为碧山土主。
39
大灵庙在府城内城隍庙东,即土主庙神,为摩诃迦罗䝉氏城,滇时建其像,乃蜀匠罗都道太所造。有天竺僧菩提巴坡,以秘咒丹书纳像中,复以手中菩提念珠一枚种之,庭前成树焉。神屡著灵异,滇人奉为土神村邑,处处奉之,独在官渡者,灵异与府庙同
40
白马庙在府城西南摆渡村,相传祀三国汉靖侯龎统祠山庙在府城南云津桥北岸。汉张渤曽凿江通水,郡人利之,立祠祀焉王子渊祠在府城东,祀汉谏议大夫王褒。
41
文齐庙在府城东,祀汉益州太守文齐。齐降集羣夷,光武徴为镇逺将军,道卒,诏起祠祀之张立道祠在府城西,元时立道官云南,最久,得土人心,立祠祀之
42
彭令遗爱祠在富民县城东门内令名兆逵 本朝康熙间,任有惠政、忠烈庙在晋宁州城西古土城内,祀宁州刺史李毅之女,名秀,以有守城功。唐开元初赐庙额、姚岳庙在晋宁州城西,以拒战有功,土人立庙以祀
43
孝节祠在晋宁州城北关外,祀孝妇,任氏乆废七公祠在呈贡县城南门内,祀明巡抚周嘉谟、叅议李作舟、知府彭宪、通判许报国、周令、徳、知县田一井、典史尹相汤
44
报徳祠一在呈贡县城东南,旧归化县北,祀明知县夏可渔。一在呈贡县安江村,祀明知县刘大缙。
45
清浊、福邦、盐泉神祠在安宁州城内善政坊、将军庙,在安宁州城西罗青山,世传:「元将军罗青与二弟南征,战没于此,土人立庙以祀。马夫人庙。在安宁城北门内。夫人,晋永嘉二年生于浙江之景宁县。夫亡,事姑至孝,后以七月七日白日飞升明永乐间封䕶国夫人。万厯间,州守林乔松素奉祀于家。时天旱,祷雨立应,州人羣立庙祀之。
46
豫章祠在禄丰县城内,世传兵变时,显圣退兵,故建祠祀之神名无考。贞节祠在昆阳州城内,由义坊祀节妇洪氏、杨氏
47
仓圣祠在易门县学宫后
48
祈谷庙在易门县城东,正月二十八日祭。土主山神庙。在嵩明州城南嘉丽泽畔。世传有渔人于泽中,忽闻儿啼,声网之得一石,神而异之,负至山半,重不可举,遂率衆建祠。后黔国公沐天波赴京袭职,道经此云雾迷路,祷之立霁,为请封号,每嵗上元日祭。
49
兰公祠在嵩明州杨林驿。南兰公名茂,号止庵,元末明初人,博学多文,隠居乐道 。本朝康熈二十九年,编修李澄中典试云南,过其墓,建祠以祀。四十八年,布政使李华之増修。
50
曲靖府:
51
祀典
52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53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54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龙王庙在府城西南十里。每岁季春辰日,有司致祭,郡有水旱必祷关帝庙在府城北
55
城隍庙在府城内
56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57
旗纛庙旧在府治内久圯,今祭于城外演武㕔、史皇祠在府城西关义学内
58
文昌宫在府城东门内
59
五雷庙在府城西胜峯山,每岁惊蛰日祭。郡有水早,则率衆往祷,白蜡山神祠在罗平州城北,后有龙潭,每岁三月上辰日祭、武侯祠一在府治内,一在北门外
60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61
乡贤祠在府学宫
62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63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64
李元礼碑祠在府城南三里,见古迹,万厯间,知县李藻祷雨有应于春秋二仲月祭,今祠废碑存。
65
烈妇祠在府城西,祀郡人陈蕃妻任氏祠废碑存。详见《列女》羣祀
66
东岳庙在府城内东南隅
67
土主庙一在旧府治,一在寻甸州城西十五里土主山。《滇考》云:元大徳中,滇池有蛟化为妇,以淫人遇神僧赵伽罗咒黒虎擒之,即土主也。明沐英征麓川,得神兵,助归而立庙。
68
火神庙在寻甸州城北门外
69
马王庙一在沾益州,一在寻甸州
70
五灵庙在马龙州城南。观,音桥右
71
土地祠在陆凉州城南关内
72
英烈侯祠在寻甸马龙交界关索岭上年,本朝康熈五十二年,地震倾圯,五十六 总督蒋陈锡、巡抚甘国璧重修。或云索三国汉关忠义子从武侯征南,凡凿山通道,多赖其力。其在寻甸者称英烈侯,在江川者称龙骧将军,黔中安庄卫亦有关索岭,而碑记又有忠顺之号。按蜀志称忠义与子平同被,难于临沮子兴嗣,无所谓索也。说者谓索即兴也,夷人呼父为「索」。关索者犹关父也。又曰:关索者,关锁也,以其音之譌而附㑹之也。
73
临安府:
74
祀典
75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76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77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一在府西北十二里,仲春致祭,一在通海秀山,于仲春辰日祀之。一在宁州城北吕公山,一在河西县城南。
78
关帝庙在府城西
79
城隍庙在府城东
80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81
旗纛庙在府城东南,旧临安卫
82
文昌宫在府城西。
83
八蜡祠在府城北
84
武侯祠在府城东南,旧临安卫
85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86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87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88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89
表忠祠在府城西门外,祀明交址,前后死事,尚书刘儁、陈洽、叅政刘昱、都司吕毅、叅政冯贵、侯保、都督黄忠、知府刘子辅。易先、知州何忠,掌交址。布、按二司,尚书黄福岁,春秋二仲上辛日祭。忠臣祠在府城东祀鄱阳死节。太原侯王胜、合肥子王徳明,万厯三十年,其孙郡人王恩民白台司奉勅建祠,岁春秋二仲辛日祭。
90
景贤祠在府学宫内启圣祠,后祀明翰林学士王奎、副都御史韩宜可,春秋上丁日祭三节祠。在通海县城东。明初,河南光山人东旭任御史,谪戍通海,挈家来滇,道病卒,子钦代父戍,从征禾泥死,其妻卢氏寡居,无子,有欲强夺其志者,氏痛哭不从,自沉于海,邑人哀之,为立庙徐公祠在府治前,祀明元江死事布政使徐樾,岁秋仲十七日祭
91
忠孝祠在通海县学宫旁,祀元董文彦及子茂春,今废。羣祀
92
东岳庙在府城东
93
土主庙在府城东南
94
圣母祠在府城北
95
尉迟敬徳祠。在石屏州城南,明嘉靖间,建土主庙,掘地得铜像,上有「大唐尉迟敬徳」六字,因建祠祀之。
96
二忠祠在石屏州城北门外,元时杨、李二都督失其名戍。石屏战殁,歴有灵异,土人立祠,春秋祀之
97
十公祠在石屏州城东门外,祀明知州陈仲晦、曽所能、萧廷对、江墉、罗廷光、署州尹东周、周之相、顾庆恩、朱统、鐩、额、本朝郑相,皆有功徳于屛者。 ,题贤侯遗爱
98
雷公祠。在阿迷州城南五十里。
99
三厉祠在阿迷州城东十五里,祀东征牳㹒阵亡千户,魏朝鳯百户李邦育、谭大经、碧玉山神祠在宁州城北路居村
100
忠勇祠在宁州城西北甸苴关,祀蛮莫死事目把者义秀山神祠在通海县城南秀山下
101
白马庙在河西县城东关外
102
英佑侯祠在河西县城北门外
103
●山神祠在河西县城东北
104
螺峯山神祠在河西县城西南螺髻山冈石母庙在河西县城南碌碑村
105
三公祠在河西县城内,明巡抚蔡侃、巡按姜思睿疏建城推官周莫仪董其事,县人徳之,立祠合祀
106
香柏土主祠在嶍峨县城西南
107
桂峯土主祠在嶍峨县城南、桂峯山麓张公祠在䝉自县城东南新安所,明万厯间,都司张名世剿贼,安民,立祠祀之。澄江府。
108
祀典
109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110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111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一在府城南抚仙湖岸,一在新兴州城西。黒龙潭一在州城西北九龙池,一在州城东北白龙潭。
112
龙泉神祠一在府城东阙摩山麓,为东浦。龙泉一在府城西盘龙冈麓,为西浦龙泉。关帝庙在府城南。
113
城隍庙在府城东
114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115
史皇祠在府城内西南隅
116
文昌祠在府学宫左
117
八蜡祠在府城东门外
118
武侯祠在新兴州城南门外
119
景贤祠在新兴州学宫后
120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121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122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123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124
羣祀
125
东岳庙在府城东,旸晡山下
126
龙青庙在府城西北寳华寺前。
127
土主庙一在府城西北隅,一在江川县城西,一在新兴州城北五灵庙在府城北
128
五谷庙在府城西
129
晏公庙在府城东南,象鼻岭之左
130
三公祠在府城西门内,祀明知府徐可久、刘懋武通判晁必登、灵官庙在江川县城内
131
蟠坤神庙在江川县东南蟠坤洞庙,久圯一日,址上有马蹄迹,次日愈多,疑即洞神,复新其庙,关索庙一在府城西北,一在江川县城北,关岭又名龙骧将军庙,一在新兴州城东南,一在州城北
132
罗浮庙在江川县西南罗浮山旁
133
虚宁祠在路南州城东
134
忠节祠在路南州城南,祀明赠太仆寺卿杨以成、邹公祠。在路南州城内,祀明嘉靖时知州邹国玺。后崇祯时,知州唐登第立像附祀 。本朝知州罗之熊立石碑附记。
135
武定府:
136
祀典
137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138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139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内西南
140
城隍庙在府城内
141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142
文昌祠在府学宫左
143
八蜡祠在禄劝州城内
144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145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146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147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148
忠惠合祠在府城东门外,旧有忠烈祠,祀明死难。佥事张泽、同知袁俸、知州秦健、吏目刘瑞、照磨张成、知事高心、巡检俞伯官、教授常存仁、生员杨忠惠,又有二惠祠祀。明万厯、天启间,平贼守城知府王应期、胡其慥,后皆圮合。本朝康熈间,知府王清贤建祠 祀。
149
吕公祠在府城西,祀明巡抚吕光洵
150
甘忠果公祠在府城西狮山正续寺祀 ,本朝总督甘文焜羣祀。
151
东岳庙在府城东北
152
十一,先生祠在府城西狮山,祀明建文从亡臣程济等十一人、殉国祠在府城西,祀明同知杨于陛,崇祯六年死。普名声之难、义烈祠在府治内,祀明指挥金守仁、千户王应爵、魏守恭、张斗四人,俱明万厯间死义、土主庙在元谋县城南门内
153
广西府:
154
祀典
155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156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157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龙王庙一在府城东江头村,一在府城西。永惠坝,春秋二仲上戊日祭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外
158
城隍庙在府城内通神街
159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160
史皇祠在府城东门外
161
文昌祠在府学宫左
162
兴文祠在府学宫内,春秋二仲上丁日祭,一在弥勒州。八蜡祠。在府城南翠屏山
163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164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165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166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167
戴、蔡、陈、高四公祠。在府城西关内,祀明知府戴时雍、蔡应科、陈忠高、梁楷有建城开学筑坝之功,春秋祀之。
168
碌岩庙在弥勒州城东关外,春秋二仲上戊日祭神名,无考。羣祀
169
土主庙在府城西
170
土神庙在府城内
171
火神庙一在府城西南,一在弥勒州城北关外伏波庙在府城东
172
水火坛在师宗州城南
173
白马庙在师宗州城南
174
白羊山神祠在弥勒州城北
175
东岳庙在弥勒州城东门外
176
广南府:
177
祀典
17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179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18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东
181
城隍庙在府城内
182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183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184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185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186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187
羣祀
188
东岳庙在府城内
189
土主庙在府城
190
白马庙在府城南,明万厯初,广南火,惟庙独存杨公庙在府城西北,宋杨文广为狄青部将,追侬智高,至此后人祀之元江府。
191
祀典
192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193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194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在府城西龙洞祠。本朝雍正八年,知府迟维玺新建神 ,每年春辰月致祭关帝庙一在府城内西南,一在府城东,礼社江一,在府城西南。他郎
195
城隍庙在府城内东北
196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197
旗纛庙在府城东,礼社江上,久废
198
文昌宫在府城西北。
199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00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01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02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03
羣祀
204
东岳庙在府城东
205
土主庙旧在府城内东北,久圮城。本朝雍正九年,知府祝宏迁建于 内东南,河伯祠在府城东礼社江上
206
忠义祠在新平县明腾冲叅将邓子龙建祀阵亡将士程公祠在新平县西北,旧新化州,祀明初谪他郎甸长官司吏目,程本立。开化府。
207
祀典
20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09
社稷坛在府城南门外
21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南
211
城隍庙在府城东门外
212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13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14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15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16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17
羣祀
218
土主庙在府治内
219
镇沅府:
220
祀典
221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22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223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东新抚里
224
城隍庙在府城内
225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26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27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28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29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30
羣祀
231
土主庙一在府城西,一在恩乐县
232
威逺。
233
祀典
234
先农坛在治南一百二十里。旧土州东。
235
社稷坛在旧土州南
236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旧上州南关帝庙在旧土州西北。
237
城隍庙在旧土州西北
238
文昌宫在旧土州西北。
239
龙祠在治东南
240
羣祀
241
土主庙在治南。
242
东川府:
243
祀典
244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45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246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在府城西,年本朝雍正六 建
247
关帝庙在府城西门内
248
城隍庙在府城内东北
249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50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51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52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53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54
羣祀
255
东岳庙在府城东门内年。本朝康熙三十九, 建火神庙在府城西门关庙内
256
昭通府:
257
祀典
25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59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26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一在府城北门内,一在永善县南门内城隍庙在府城内西北
261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62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63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64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65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66
羣祀
267
石龙庙在永善县马村
268
普洱府:
269
祀典
270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71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272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在府城西北蟠龙洞旁。
273
关帝庙在府城北门内
274
城隍庙在府城北门内
275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76
文昌宫在关帝庙东。
277
羣祀
278
土主庙在府城南门外
279
四堂庙在府城东北,明勅封䕶国佑民之神马王庙在四堂庙左
280
大理府:
281
祀典
282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283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284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一在府城东南三十里龙尾关外太和县,春祭赵州,秋祭一,在府城北五十里河矣村。白古通谓点苍山脚插入洱河者,惟城东与喜洲二支南支神形为金鱼,北支神形为玉螺,现则为祥,云一在云龙州澜沧江涯。先是,数患风涛立祠以祀,江神,患遂息,嵗春秋致祭。
285
关帝庙在府城内西南
286
城隍庙在府城内西南
287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288
旗纛庙在府城西演武塲后
289
史皇祠在府学宫内
290
文昌祠在城内西北,明嘉靖间郡人,李元阳建。桂本朝康熈三十一年,提督诺穆图増修为 香书院。
291
八蜡祠在府城西北崇圣寺塔前,嵗冬至后祭武侯祠在府城西南
292
苍山神祠在府城西。唐贞元十年,西川帅韦臯遣节度巡官崔佐时至云南,与云南王异牟寻盟于点苍山,因立祠,每嵗春秋二仲月致祭
293
洱水神祠在府城东洱河西岸,嵗春秋二仲月祭。明嘉靖四年大旱,副使姜龙祷雨,立应重建,岁久朽敝,督本朝康熈三十二年,提 诺穆图重修。
294
风伯祠在府城北。明嘉靖三十二年,暴风不息,分巡道彭谨建祠于冬至后戊日祭。三崇祠在云龙州西三崇山
295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296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297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298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299
林公祠在赵州治前,明正徳间,分巡副使林俊有建城固圉功,因建祠,以春秋二仲庚日祭羣祀。
300
东岳庙旧在府城内。明嘉靖间,郡人李元阳迁建于城外西北南岳庙在府城西南,羊皮佑村
301
南天神庙在府城南馆驿西
302
雷庙在府城西南
303
海神祠在洱河北,南诏异牟寻俊归唐时立此,以示不复叛之意马神庙在府城关帝庙内
304
昭文祠在府南玉局峯麓南,诏建以祀唐杜光庭救生祠在府城西南,兴福寺左,祷雨常应。福邦庙在府城北塔桥村。
305
福民庙》在府城北。相传昔有乡人贫不能耕,有一青牛代之,耕耕毕入庙,遂不见庙。后有龙马迹云。
306
应国安邦庙在府城北
307
昭应育物庙在府城北摩用里,相传为䝉氏建三灵庙在府城北喜洲村
308
安龙庙在府城内西南隅。初建城时,筑辄圯父老谓有龙在,因立庙,遂不复圮太岁庙在府城西南
309
神寳泉庙在府城南,其地有三泉,涌水灌溉,立庙祀神。明嘉靖间,庙灾,泉亦闭,郡民白于官新之。明年,泉出如故。
310
伏波庙在府城南龙尾关。相传:武侯驻兵濞水,一军皆喑,祷于㐲波乃愈,即此庙也。铁柱庙。在赵州城南弥渡西,旧志谓武侯平孟获立铁柱纪功,嵗久剥落,白国主张乐进求,复铸立之,建庙以祀逺近,蛮民至奔祀无虚日。考元郭松年大理行记,铁柱为南诏,䝉世隆建极十三年铸,非为武侯立,并存之。
311
儒风土主祠在赵州城西。唐鲜于仲通征南,诏携叅谋儒生张姓者殁于此,土人立庙祀之,建峯庙在赵州城东南。羊耿村䝉氏时,有东川人赵康居此,土人祀之
312
东山土主庙在云南县城东山麓
313
温公祠在云南县城南门外,明永乐十七年建,官名无考忠勇祠在云南县,明土官杨琏从征武定土酋,为贼所执,骂贼而死。嘉靖间,诏立祠旌之、三正祠在邓川州城北旧治以明巡按郭绅、分巡道林俊、兵备道姜龙为三正人。嘉靖间,同知曽竒瑞建祠祀之
314
三徳祠在邓川州城西门内,因迁州治,惧有龙妖。明崇祯间,知州敖浤贞建祀文昌帝君许真君,诸葛武侯镇之。
315
三堂庙在邓川州,世传蜀人三弟兄至此教民耕读,定民田庐,乡人徳之,立祠以祀,姓名无考、高节祠在邓川州城北大市坪,明巡抚杨啓为御史,杨南金建学使,胡尧时额题清风高节。贞节祠。在邓川州城东打油村,山坳即邓睒。诏妻,慈善之祠,事见古迹。
316
罗浮庙在浪穹县城北,昔施浪诏居山,为䝉舍诏所并,国人哀之,立庙以祀。惠康庙在浪穹县城南。后唐明宗时,赵善政事,亲以孝闻,乡人嘉之,立祠以祀。大唐神庙在浪穹县城东。相传唐人官此殁为神,乡人祀之神,姓名无考。仁慈庙在宾川州城西南竒石山下,俗传大士制罗刹,有张敬者,与有力焉。后死为漏沟之神,洱水伏流至庙下,喷涌而出,灌溉百里,民感而祀之。
317
碌摩庙在宾川州西北,牛井州民于此祈报楚雄府
318
祀典
319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320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321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一在府城西。紫溪岁季春月祭,一在南安州乌龙山,一在黒井治西大井之上,一在琅井治西卤盐井上。
322
关帝庙在府城南门内
323
城隍庙在府城内西北
324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325
旗纛庙在府城东门内
326
文昌祠在府学宫东南
327
八蜡祠在府城北
328
武侯祠在府城西
329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330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331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332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333
羣祀
334
东岳庙在府城西
335
五皇庙在东岳庙侧
336
三皇庙在府城南雁塔山下
337
土主庙一在府城内,一在琅盐井竒峯山麓,昔有神牌,水漂至山下,不去取视之,即土主牌也以为神,遂构祠设像,每岁于正月初三日致祭,祷祀不絶
338
杨文烈祠在府城内,祀明副使杨畏知西岳庙在南安州城南表罗塲
339
碌摩神祠在南安州城南凤凰山,䝉氏时为社灵安边之神,元至元中,勅封为「碌摩神三贤祠在南安州城东北,祀明万厯间州守李翘、温可真、殷辂
340
肇井神堂在黒盐井司治后
341
姚安府:
342
祀典
343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344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345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一在府城西,大康郎一在府城南大石淜东西有两庙,一在白盐井。土主庙右,为五井,得道咸泉之神。一在白盐井司治东南白石井。
346
关帝庙在府城南门内
347
城隍庙在府城北门内
348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349
梓潼庙在府城南门内
350
八蜡祠在府城东门内
351
武侯祠在府城北门外
352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353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354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355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356
羣祀
357
东岳庙一在府城东,一在大姚县
358
三皇庙在府城北
359
土主庙一在府城内,一在大姚县,一在白盐井司圣母庙在东岳庙左
360
白马庙在府城东
361
小卜灵岳祠在府城西北,楚庄蹻将小卜平滇战殁,于此䝉氏时立祠祀之,大王庙在白盐井司治西北庙旁,上下有二甘泉,乡人争取饮之
362
神女祠在白盐井司治北,即䝉诏时牧羊女,今易名圣母庙永昌府。
363
祀典
364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365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366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龙王庙在府城西南,龙泉门外易罗池。
367
关帝庙在府城内中正坊西
368
城隍庙在府城内
369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370
旗纛庙在府城西北演武塲
371
文昌祠在府城西太保山麓。
372
八蜡庙在府城南诸葛营
373
武侯庙在府城西太保山上。又诸葛营有诸葛祠。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374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375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376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377
忠毅祠在府城西太保山麓,祀明左都督副总兵方政、配祀都指挥同知顾勇、陈翊侯义都、指挥佥事江洪皆死事者
378
羣祀
379
真武庙在府城东升阳门内
380
东岳庙在府城南诸葛营
381
西岳庙在府城北,通华门外
382
天王庙在府城西北仁夀门外
383
三义庙在府城内关帝庙左
384
罗岷山神祠在府城北
385
圣姥庙在城隍庙右
386
白马庙在府城南
387
大官庙。
388
小官庙俱在府城东哀牢山下,明傅友徳、沐英,平大理,擒段氏并二子,至金陵,太祖赐长子,名归仁,授永昌衞镇抚,次子名归义,授雁门衞镇抚土人,懐段氏旧徳,立庙祀之,每年正月十六日致祀,遇水旱必祷。
389
马王庙在府城内关帝庙右
390
何公祠,在保山县学南,祀明巡抚何孟春三忠祠,在府龙泉门外鉢龙庵旁,祀明尽节通判刘廷标、推官王运开及弟运闳。三先生祠。在府城西太保山麓,祀明名贤,杨元、胡㫤、陈一鹤久废。象山祠在太保山麓。
391
邓将军祠在府城西姚关,祀明叅将邓子龙、节妇祠。旧在府城西。明嘉靖间,御史殷汝登建祀阆中守妻金华宋氏开县令谢定妻住氏,后改建于易罗池西西。本朝康熙三年,知府王嘉相、推官冯苏,移于城 鉢龙庵傍,并诸节妇合为一祠,因兵燹废四十年,同知李文渊重建。
392
南岳庙在腾越州城东南
393
华光祠在腾越州城东门外
394
古灵祠在腾越州城东门外
395
来鳯山神祠在腾越州城南
396
土主灵祠在腾越州吴邑村
397
天姥庙在腾越州城东球□山,俗呼为娘娘庙。迦罗庙在腾越州城东南。
398
三贤祠在腾越州城东,祀明知府严时泰童䝉正秦禾、忠义祠在腾越州城外南街。明巡按陈用宾建祀战亡把总李朝等岩神祠在永平县城西
399
金浪巅神祠在永平县西南,一名博南山神,祀南诏将军姓名无考鹤庆府。
400
祀典
401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02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403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西龙潭祠。在府城西,又龙寳、黒龙、白龙、吸钟诸潭,皆有祠,以七月九日祀之。又府西北及剑川州西皆有白龙庙
404
关帝庙在府城北门内
405
城隍庙在府城内西北
406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407
旗纛庙在府城北门外演武塲后
408
后稷祠在府城南赵屯街
409
文昌祠在府城南
410
武侯祠在府城北
411
颍川侯庙在府城南,明洪武十六年,颍川侯傅友徳征佛光寨,驻兵于此,后人立庙,春秋祀之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412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413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414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415
羣祀
416
东岳庙在府城南五山塲
417
西岳庙在府城南
418
圣母庙一在府城内东南,一在府城外东北关索庙在府城西南
419
白马庙在府城西
420
马神庙在府城东南
421
水洞祠在府城南象眠山下,昔神僧赞陀崛□,有利导之功,至今以四月八日祀之、白石庙在府城南北衙厰,世传:孔明南征,过渔塘村,知山有银矿,令人采凿,曽有老人示以锻炼之法,叩其名曰:「苐呼我为白石老人。言」讫不见,因立祠祀之
422
孝惠庙一在府城东南,姜营一,在府城北青元洞古城隍庙在剑川州城东南,元世祖出石门关,屯兵于此,显有灵异,封为城隍之神。沧浪神庙在剑川州城北
423
白土神庙在剑川州城南
424
雪班山神庙在剑川州城西求仁甸、昭忠祠在剑川州城内,明万厯间,勅建祀段恭节、高选。崔君庙在剑川州城东。唐长子令崔府君,字子玉,元季有人梦神云:「吾乃崔府君」。帝命镇此乡,因建庙,四月八日祀。
425
义谷祠在剑川州城西,汉登村段氏时,段希顔有功徳于民,乡人祀之顺宁府。
426
祀典
427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28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429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内
430
城隍庙在府城南门外
431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432
文昌祠在府城内东北
433
八蜡祠在府城北门外
434
武侯祠在府城南门外
435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436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437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438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439
羣祀
440
东岳庙一在府城南,一在云州城北
441
土主祠一在府城南,一在云州城内
442
火神庙在府城内
443
衞房圣母庙一在府城东岳庙内,一在府城城隍庙内山神祠在府治内
444
马王庙在府治内
445
猛公祠一在府城城隍庙侧,一在府东岳庙左,明知府猛廷瑞以诬死,万厯间,昭雪请封,听民立祠,每嵗春秋仲月上戊日祭。
446
余、李二太守祠在府治南,祀太守余懋学。李忠臣,云州亦有、永北府。
447
祀典
44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49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45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在府城北门外
451
关帝庙在府城东门外
452
城隍庙在府城南门内
453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454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455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456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457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458
羣祀
459
马王庙一在府城内西北,一在府城东门外。丽江府
460
祀典
461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62
社稷坛在府城西门外
463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关帝庙在府城内
464
城隍庙在府城内
465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466
文昌宫在府城西门内。
467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468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469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470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471
羣祀
472
北岳庙在府城北雪山麓
473
吴烈山神祠在府城东山麓
474
䝉化府。
475
祀典
476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77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478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东门外龙王庙在府城东翠虬山
479
关帝庙在府城内
480
城隍庙在府城西门内
481
郡厉坛在府城外东北
482
旗纛庙在府东旧卫治后
483
八蜡祠在府城外西北隅,明志书院内
484
武侯祠在明志书院内
485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486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487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488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489
羣祀
490
东岳庙在府城东门外
491
土主庙在府城东
492
马王庙在府城东门外
493
表忠祠在府城内
494
忠烈祠在府城内东正街
495
报忠祠在府城东门外
496
景东府:
497
祀典
498
先农坛在府城东门外
499
社稷坛在府城北门外
500
风云雷雨山川坛在府城南门外龙王庙在府城北
501
关帝庙在府治前。
502
城隍庙在府治东
503
郡厉坛在府城北门外
504
旗纛庙在府城东
505
诸葛武侯庙在府城东卫城山顶
506
名宦祠在府学宫内
507
乡贤祠在府学宫内
508
忠义孝弟祠。在府学宫内
509
节孝祠在府学宫外
510
羣祀
511
东岳庙在府城南
512
土主庙在府城南
513
寺观
514
云南府:
515
昆明县附郭 报国寺在城东门内文,本朝康熈四十三年,巡抚石 晟 题建,内有圣御书楼奉诗赐讲,经僧溥畹 祖仁皇帝大徳寺在城内祖遍山,中有双塔,与五华并峙,元、大徳间,建佟,本朝康熈四十五年,布政使 国勷重修悯忠寺在城内五华山,一名五华寺,元至正间,建明定逺伯沐昂増修,后毁于兵, ,本朝康熈二十三年重修、圆通寺在城内螺峯山建,自䝉氏,元延佑间重修,梵宇幽深,石磴旋折,回视龙江,环抱北郭,其前则万家烟火,掩映苍霭,为登览胜境,督本朝康熈二十四年总 蔡毓荣重修、金牛寺在城东盘龙江堤上,昔人铸铜牛,一以镇水,怪其形,独角卧地昂首,视江水起,足作欲鬬状,高五尺许,上覆以亭,地藏寺在城东门外,宋末,蜀僧永照云悟建明,宣徳初僧道正重修、夀佛寺在城东三,本朝康熙二十 年建、福城寺在城东重关内道,本朝康熙二十四年,驿盐 郭廷弼建、迎恩寺在城东重关外郭廷弼建、福国寺在城东韭菜园侧、青门寺在城东。明洪武间,黔宁王沐英閲城于东,见其地有白光烛空异而掘之,得金像威严,遂建刹供奉 。本朝顺治十八年,蜀僧本襄重修,后毁于兵。康熙三十四年,总督王继文重建归化寺在城东金马山,明成化初,黔国公沐琮奉勅建、兴福寺在归化寺左、灵应寺在金马山下,一名金马寺,明初建后毁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固山贝子屯兵其地,夜梦金马腾骧次日城克,乃重建寺,布政使田启光为文记之、觉照寺在城南土桥,俗名大东寺、五华寺在觉照寺左、常乐寺在觉照寺前,俗名小东寺,有浮图,高一十三丈、慧光寺在觉照寺右,俗名西寺,亦有塔,与常乐寺塔等东西对峙,侵入云表,皆南诏弄栋节度使王嵳巅建功。本朝康熙六年,巡抚袁懋 重修、华严寺明邑人张举建、昆卢寺崇善寺三寺俱在城南古城、安国寺在城南春登里,元顺帝太子宣光五年建、妙湛寺在城南官渡里,元时建规模宏厰明邑人,李杰建毗卢阁,于后左有玉皇阁,右有文明阁,登此则逺近湖山,尽归一览、西林寺在城南石虎冈前、胜因寺在城西门外,一名老君殿、妙应寺在城大西门外银锭山、弥勒寺在城西摆渡村,有弥勒铜像高丈六、罗汉在城西罗汉山,一名妙定寺,殿阁重重,缀于峭壁,南为龙王庙,上数十武有夀佛殿、祖师殿,飞云阁旁有赵道人墓,北有灵官殿、三清阁、玉皇阁、太清宫,自山半斜迳而下,有朱家庵,悬岩架木,若栖鹘危巢,登此以望,昆池烟霞,变幻隂晴,皆作竒观。名胜志:罗汉寺近太华而环滇海、普贤寺在城西高嶢里,承本朝康熙二十七年总督范 勲巡抚王继文重修、华亭寺在普贤寺南元僧铉峯,建后毁六,本朝康熙二十 年重修、海源寺在城西班庄村内有龙湫,祷雨多应元平章托欢、巴哈建、法界寺在城西玉案山建。本朝康熙四十三年,巡抚石文晟 题钦赐寺名匾额,上有墨雨庵石香桥,听 瀑楼诸胜,明杨慎曽题诗于瀑布处,筇竹寺在玉案山,唐贞观初,有人于此地见灵犀一只,又云中数僧甚异,即之无有,但见筇竹数枝如卓锡入地,人莫能取,已而生筇几本,因以建寺,后毁王。本朝康熈二十三年,总督蔡毓荣、巡抚 继文重修、寳昙寺在玉案山腹相连,有寳应寺、寳珠寺,俱称名胜、云居寺在玉案山左。元至正间,建明嘉靖中邑人赵文广修、圆照寺在玉案山腹、太平寺在城西太华寺下,明僧碧潭修建、进耳寺在城西进耳,山内有谣神庙、祈梦灵异、海潮寺在城西普坪村、寳华寺在城西石鼻村、观音寺在城西,近华浦。区本朝康熙二十一年,楚僧乾印始剙庵一 讲妙法,莲华经,听者常千人,后巡抚王继文、石文晟、布政司佟国勷相继建涌月亭太观楼,登碧堂,逺浦遥岑,风帆烟树,擅湖山之胜佛严寺在城西太华山腹元僧铉鉴建:内有碧莲室,缥缈楼思,召堂一碧万顷阁,后俱焚毁年,本朝康熙二十六 总督范承勲重建妙高寺在城西北三华山,䝉氏建,林壑幽竒,栋宇璀璨,不假拂拭,自无尘埃。滇中叠遭兵燹,此寺林木独存,信为福地商山寺在城北门外里许●山之麓涌泉寺在●山腹有瀑布明巡。按刘维创亭甃石引为曲水永丰寺在●山下,原名寳华,明郡人陈忍徳改建易今名、文殊寺在城北马村,五代时,僧赞陀建、报恩寺在城东北松华坝、弥陀寺在城东北瓦窑村、昭灵观在城内,奉黔宁王像、真庆观在城东、长春观在城东,元至大初建,本元梁王宫,明初即其地为岷王宫,后废因改为观龙泉观在城北三十里龙泉山,明洪武时建,相传为栖真之地,下有龙湫 ,本朝康熙二十九年,总督范承勲、巡抚王继文、按察使许𢎞勲重修、万夀宫在城东太平桥左、三元宫在真庆观左、太和宫在城东二十里鸣鳯山,明巡抚陈用宾建铸铜为殿,供奉北极上帝,环以砖城,规制宏丽,崇祯十年,巡按张鳯翮移之鷄足山 ,本朝康熙九年重铸环翠宫在太和宫右相传陈用宾,曽遇吕仙于此,有诗倡和、玉皇宫在城南螺蛳湾,即旧禹王庙,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巡抚王继文重修、中和宫在城南、古庭庵在城东归化寺下,即法幢寺古庭禅师坐化处、昙花庵在城东灵应寺右、九龙庵在城东九龙山、白衣庵在城南菱角塘左、香海庵在城南,土桥左三。本朝康熙十二年,僧本元建二十 年巡抚王继文修、墨雨庵在城西南督,本朝康熙二十八年,总 范承勲建、正觉庵在城西海源寺右、虚凝庵在城北●山上,有朝阳庵,下有清虚庵,后有幻居庵、金井庵在城北普吉村、富民县应䕶寺在城南三里、觉海寺在城南四里,元时建、灵芝寺在城西南五里,元延佑初建辟地,得灵芝五本,故名、西华寺在城西二十里九峯山、宜良县。 法明寺在城北门内,唐僧摩伽陀建、岩泉寺在城西岩泉山、寳洪寺在城北二十里云台寺在城西北三十里罗次县。 玉龙寺在城东南五里、圣化寺在城北门外、祇陀庵在城东穹荡山,相传祇陀,太子修行于此,今庵废址存。晋宁州盘龙寺在城东五里山秀泉幽万松葱。郁元至正间神僧莲峯建。明初僧祖源重修。法轮寺在城西南隅,宋时建。金砂寺在城西金砂山。呈贡县。 遍照寺在城东南,明洪武间建龙翔寺在城南二里、万夀寺在城南门外、对华寺在城南大渔村、鳯翥宫在城北三台山、可望昆池、安宁州。 法华寺在城东洛阳山,宋大理段氏建,中有遥岑楼登之,可览一州之胜。明杨慎以所得禹碑锓之石壁龙寳寺在城东三里戏珠山,明洪武中建华严寺在城南旧三泊县内,一名大云寺,元僧大云建,后废。明正统中,僧古庭寓其内,梦大士告曰:「木樨树下有碑,试掘之,果得大云。旧记遂募修焉。朝阳寺在旧三泊县,明嘉靖间建、虎邱寺在城北三里,元时建。明初,布政使张紞易名妙果,郡绅杨师程重修 。本朝康熙四十七年,知州高鉁重修万木郁葱殿阁层出为州,治诸刹之冠。曹溪寺在城北葱山之麓,宋时建寺左里许一泉,名圣水,日三潮中,有金蟆,或见之 。本朝康熙二十年,巡抚石文晟、按察使佟世雍重修、暖露寺在城北十里温泉上、云涛寺在温泉左环云岩旁 ,本朝康熙二十六年,总督范承勲、巡抚石琳王继文、按察使许𢎞勲建禄丰县。 东华寺在城东二十里,明隆庆中建、圆通寺在城东二十里。元时建明郡绅王锡衮重修、万融寺在城西,明嘉靖间建、净莲寺在城西十里,明僧海亮建回澜寺在城西北十五里,层岩秀丽,带水潆洄,明万厯六年建、龙顶寺在城北十五里,明天顺中建、昆阳州。 万夀寺在城西三里,元时建。普照寺在城西六里,元时建。慈照寺在城北、易门县、高真寺、在城内,明洪武中建。宗镜寺在城北黄龙山,宋名寳镜,元易今名。天然寺在城北,明万厯中建。嵩明州 圆通寺在城东十五里大葱山,宋时建,明正徳中修。海潮寺在城东大鼎山,明洪武中建,羣山环翠,一湖沦漪,大有竒观妙峯寺在城东二十五里、光华寺在城南,明隆庆中建。凤溪寺在城西七里、普贤寺在城西邵甸里法界寺在城西北灵云山,元天厯中建。
516
曲靖府:
517
南宁县附郭 报恩寺在城东青龙山,又名朗目山,内有吟啸楼,明万厯二年郡人,唐时英建。普照寺在青龙山,登之,可览山川之胜正法寺在城南一十五里,旧名崇正,相传唐贞观中尉迟恭建。玉泉寺在城西南龙顶山,寺旁有温泉如玉,故名。元至正年重修安国寺在城西南真峯山、报国寺在城西、圆通寺在城西胜峯山麓、观音寺在城西三岔堡巡,本朝康熙二十二年,总督蔡毓荣、 抚王继文同建䕶国寺在城西二十里翠峯山、天王寺在城西北、龙华寺在城北龙华山,又曰北山寺斗阁在城东门内、玉皇阁在城东南五里建,本朝康熙十二年崇孝庵在府郭内,明建文末,衞卒储福,不食死。其妻范氏奉姑韩氏甚谨,一日,见涧边草类席织以奉姑,卒后草遂不生,土人异之,葺其居以为庵,载广舆记。玉龙庵在城西三岔关上、翠峯庵在城西翠峯山下、沾益州。 东山寺在城东东山之麓、妙严寺在城东交水村、安国寺在城北一里,明永乐间建,陆凉州。 大觉寺在城东。明洪武十四年建龙凤寺在城东邱雄山,一名正觉寺,元至正年建。石墙寺在城西北七里马龙州。 云岩寺在城东五十里格来村、玉泉寺在城东南三十里安仁乡、竹林寺在城东南,旧木密所西北、白云寺在旧所响山、真武观在城西四十里中和山,明嘉靖间州幕赵昂建御史蒋宗鲁记、万夀宫在旧所东三十里,觉照庵在城西六十里、罗平州。 兴龙寺在城东。观音寺在城东南喜旧村。白蜡寺在城西南十三里白蜡山寻甸州 圣严寺在城东五里,明洪武二十一年建,归龙寺在城南四里,明成化间建,传灯寺在城南四十里。明崇祯初,僧人学宗建、报恩寺在城北里许,元至正间建、三清观在城西北隅,音吼庵在城南五十里锺灵山山下,虎迹相仍,无咥人者、平彝县。 石龙古寺在城东南十五里,左右有两坊:一曰滇南胜境,一曰彩彻云衢玉真观在城东五里。赵本朝康熙八年驿盐道 廷标重修宣威州。 地藏寺在城内西北隅、善庆寺在城南门外、三教寺在城北门外、三清宫在城内西北隅三元宫、在城西关上堡。万夀宫在西关下堡。斗母阁在城外西南。广照庵在城东门外。
518
临安府:
519
建水州附郭 东林寺在城东一里,原名诸天,元时建明嘉靖三十二年,知府章士元易今名燃灯寺在城东一里、地藏寺在城东、接待寺在城东,元百户赵益辞职为僧,以其居为寺,并施田赡僧、寳藏寺在城东、云龙山寺在城东三十五里,明万厯间,僧圆相建、天王寺在城东南,元时建明、成化间,郡人万城重修、无垢寺在城南五里、万明寺在城西、千佛寺在城西、西天寺在城西三里。明万厯间,吴国昌、李倍建指林寺在城西相传:昔有人见一鹿,率衆迹之,俄有人出曰:「鹿出此山久矣,无庸逐言毕不见」。衆异之,因建祠以祀观音寺一在府治西南,一在城北。明永乐中,建正统中修龙泉寺在城北八十里曲江驿、西竺寺在曲江驿僧慧心建、寳严寺在曲江驿、法华寺在曲江驿、香林寺在城东北二十里,元时建为郡中,名胜,迎恩禅院在城东关外,入省通衢。明万厯三十一年,郡人包见㨗建、玉皇阁在城东,明嘉靖三十四年建、华严阁在城北,明知府,赖英重修、大乗庵在城西二十里,明僧知微建、石屏州海潮寺在城东异龙湖中,明郡人杨廷相建、诸天寺在城东南,元时建明万厯三年修、万徳寺在城西南,明万厯间,指挥万中建、秀山寺在城西三十里,明景泰三年建安方寺在城西寳秀司,明𢎞治七年,总兵万鏊建、乾阳寺在城北乾阳山,元时建。明𢎞治间重修、准提阁在城西,明崇祯六年建、斗母阁在城北,明万厯十五年建、阿迷州。 善觉寺在城东,明正统间,建颇壮丽活佛寺在城西,明崇祯八年建宁州 慈光寺在城东九里万松山,前有浮屠,高三丈。万夀寺在城南盘龙山下。大雄寺在城西宁夀寺在城北华盖山麓。龙洞寺在城北石涧中。伏虎寺在城东北九十里。昔有猛虎,为害神僧莲峯伏之,患遂息,因名寺。白衣庵在城内。通海县。 香岩寺在城东东山之半、慈济寺在城东新村、龙泉寺在城东二十里、涌金寺在城南秀山螺峯,下倚山面水,林木郁葱。元僧东岩建有王景常重修记、清凉寺在秀山元僧铁牛建、广福寺在城西,明洪武间建、真庆观在城东关内,灏穹宫在秀山,明邑人陈其力建盘龙阁在城内河西县。 翠微寺在城东五里翠微山麓,明洪武间建。慈荫寺在翠微山下圆明寺在城西一里,元至正间建。大兴福寺在城北,明洪武间建,嘉靖间重修。兴国寺在城北。元至正间建。北极观在城北。㠄峩县。 登云寺在城东北一里,明崇祯间重修如是庵在城南,明洪武间建,䝉自县。 鹿苑寺在城中,元时建,明嘉靖间重修普照寺在城西二十里麒麟山寳华寺在城西五十里个旧、飞霞寺在城西七十里倘甸、东林寺在城东北、北极宫在城东,明永乐二十年建。
520
澄江府:
521
河阳县附郭 祝国寺在城东门内、东华寺在城东门内、万夀寺在城东五里旧城、东照寺在城东五里旧城北、华藏寺在城东五里缺摩山,梵宇壮严,泉石幽胜极巅有三清阁,弥勒阁藏经楼,凭高一望,碧海晴峦,宛如图畵,为一郡胜境普福寺、在城南门、观音寺在城西南隅、极乐寺在城西门内,明知府程子侃建普照寺在城西五里、文明寺在城西五里,礐泉围绕,松竹幽深龙冈寺在城西六里龙泉之右伏虎寺在城西十二里,虎山白之半,与华藏对峙云寺在城西十五里,虎山之右,屹立峯头,常有白云舒卷其上,故名庆善寺在城北门内使,本朝康熙二十年,布政 崔之英建鳯翔寺在城东北一里,明隆庆五年,知府徐可久建,其地扼鳯山之胜,规制宏敞、龙泉寺在城北四十里,旧阳宗县城东、镇国寺在旧县城东二十里云台山、真武观一在城北,一在旧城,明天啓四年,知府郎文焕建、玉虚宫在城西街、紫微宫在城西北、玉皇阁在城北门、药师庵在城东五里,如是庵在城西三里、云隐庵在城西北五里、蓬莱庵在城东北五里、江川县。 东山寺在城东二里、华严寺在城西南八里、云岩寺在城西五里,旧名涌泉寺。明西平侯,沐春易今名、云集寺在城西十里龙鳯山,唐时建、一阳宫在城东北三十里万松山。毓,本朝康熙二十四年总督蔡 荣捐建。新兴州。 广法寺在城内元时建灵照寺在城东十里灵照山元僧莲峯,结茅于此徳化寺在城南宁来哨、永丰寺在城西十里白塔山,祀先农八蜡神,元时建寳光寺在城西北十二里瑞云寺在城西北十三里、钟鼓寺在城西北二十三里有石,音如钟,故名太平寺在城北桃源、普门寺在城北三十里古城、云龙寺在城东北二十里,路南州。 天竺寺。 金光寺俱在城西五十里竹子山。狮山寺在城西五里狮山。正觉寺在城西北、金山寺在城西北紫玉山,明嘉靖间建。弥勒寺。 寳洪寺俱在城西北一百里民和乡。
522
武定府:
523
和曲州附郭 福田寺在城东一里,明万厯二十八年,知府刘懋武建大法明在城东三里,燃灯寺在城东三里、太和寺在城南。和曲州旧治西南、正续寺在城西五里。元时建,明崇祯间重修、圆通寺在城北,藏经阁在正续寺后。崇祯间,建奉建文帝遗像,旁列从亡诸臣史仲彬等十一人木主 ,本朝知府顾岱撰《忠臣十一先生碑记》、观音阁。 元真阁 狮子阁。 三教庵俱在狮山、元谋县报恩寺在城东洪福寺。 弥勒寺俱在城西北长山、佛日寺在城北,中山僧明岐建。活佛寺。 法林寺俱在城东北五十里雷应山、祖师阁在长山禄劝州。 西林寺在城南二十里翠峯山、文殊寺在城北门外,旧治遗址、五龙寺在城北五十里撒马邑,林木深密,石隙玲珑,周围出清泉数处,故名五龙、仙台观在城南十里、玉皇阁在城中,剙自明代有祷辄应州。本朝康熙三年,淫雨不止,知彭蠡率州民祈祷而霁,岁获有秋,香海庵在城东南八里普照庵在城东南二十里的多村,又名芭蕉庵、月影庵在城北五十里撒马邑
524
广西府:
525
地藏寺在城内、广福寺在城东三里灵龟山、东华寺在城东十五里紫微山、万夀寺在城西一里铁龙山、灵源寺在城西五里,旁有洞深不可测龟镜寺在城西五十里龟山、致和观在东关、玉皇阁在西关外,崇嶐壮丽,一郡伟观。师宗州万夀寺在城东隅、西华寺在城西一里、弥勒州。 禹门寺在城东六里,岩悬千仞,河泻平原,明葛一龙题有诗、皈依寺在城南构甸坝,明知府张继孟受普明,声降于此,有碑记、华林寺在城西南十八寨、报国寺在城西关外、咸和观在城西五里恩褒山、邱北。 盘龙寺在治西,明万厯间建,下临龙潭
526
广南府:
527
祝夀寺在城内、真武观在城西,明洪武年间建观音阁在城南门外有池,方广数亩,筑台池中,建阁临于上
528
元江府:
529
兴佛寺在城内甘露寺在城东五里玉台山。 。本朝康熙九年建。妙莲寺在城西南一百三十里,元时建。万夀寺在城北。新平县。 盘龙寺在城西三里观音阁在城东关外、锁水阁在城东五里、玉皇阁在城北、真武阁在城北。、三元宫、在城北。北极宫。在城西北二百里,旧新化州。
530
开化府:
531
文山县附郭 西华寺。 白衣寺。 太平寺。 乾天观、吉祥庵俱在城西
532
镇沅府:
533
广福寺在城东九十里矣邦村恩乐县。 太平寺在城东威逺。
534
元龙寺在治南一里
535
东川府:
536
㑹泽县附郭 青龙寺在城北,久废,叅本朝雍正六年,知府黄士杰、 将祝希尧,即其遗址,重建泉石,幽胜登眺,则阖郡山川在望
537
昭通府:
538
恩安县附郭 夀佛寺在城南门外镇雄州。 万福寺在城东北一里永善县 释迦寺在城北草墩村玉皇阁在城北副官村。
539
普洱府:
540
夀佛寺在府治后、回龙寺在城南十里回龙山、圆照寺在城西南、广恩寺在城西二里西壁山麓。、西林寺在广恩寺南、普济寺在城北三十里,寺在半山间,俯瞰城郭,临眺山溪花竹周环烟云出没。观音阁在城西北,明万厯间,土舎那天福建临莲池上,又名莲台寺。张本朝康熙五十年,通判 景伟修。
541
大理府:
542
太和县附郭 三圣寺在城内有三像,相传自天竺得来罗筌寺在城东玉案山。初,洱河多有龙覆舟神,僧道安结庵此地,夜见童子百馀人语曰:「师至,吾属不安,盍迁去」。师厉声曰:「是法住法,住安从迁!」明日,水浮死,蟒百馀,海患乃息,因创寺西有天镜阁。尊胜寺在城东南月溪村,明𢎞治间建大悲寺在城东南隅、普宁寺在城南,一名无量寺,明初,汝南王建。大我寺在城南、崇恩寺,在城南九里,昔有神僧乗三角青牛至此坐化,又段思平逃难匿,此以门封蛛网追者,疑其逸去而返,遂免难。海会寺在城南龙尾关,将军洞南有普济寺、觉真寺灵塔寺在城南斜阳峯麓,唐段赤城诛蟒为蟒所吞,人思其功于蟒腹中,取其骨葬之,建塔其上,山半为寳林寺。灵鹫寺在城南马耳峯之半,旧有千僧道塲,其南为阳南寺。法真寺在城南佛头峯麓,鹤顶寺在城南,佛头峯之半盘,龙禅师所建,明嘉靖间重修,今殿中拜石有禅师足迹,深六分。感通寺在城南圣应峯之半,中有三十六院。汉时摩腾竺法兰由天竺入中国时,建甚宏丽,明太祖有御制诗十八章,赐僧无极今存。又有写韵楼镌明杨慎垂柳篇于屏上玉局寺在城南玉局峯,麓左有唐杜光庭祠、天台寺在城南龙泉峯麓,一名祭天台。𢎞圣寺在城西南有塔髙十丈为级。十世传周时阿育王建明、嘉靖间郡人李元阳、重修蜀人杨慎记圆照寺在城西内有罗扇井帝释寺在城西北应乐峯,其地灵异,夜半或闻天乐声。无为寺在城西北兰峯之半,明永乐八年建寺有明汝南王碑,声如玉磬,名玉磬。碑寺之上有晒经坡,广三百歩,不生草木。救疫寺在兰峯无为寺,上内有井,世传其水能救疫普济寺在城西北三阳峯麓,元末建石云寺在城西北白云峯麓,昔人见岩下有光,掘地得石佛,建寺祀之崇圣寺在城西北莲花峯下,寺有三塔,其一高十馀丈,十六级,其二差小,各铸金为顶,顶有金鹏。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以此镇之。寺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䝉氏时,董善明铸有雨铜供冶之异,旁为瑞鹤观,明嘉靖间修。觉岸寺在城北洱河滨磻村村有分水石。灵㑹寺在城北院榜村昔䝉氏征麽些渡金沙江见佛像,迎置于寺。大慈寺在城北三十五里。唐时南诏建内有卓锡泉,相传僧慧普以锡卓地而泉涌出。银相寺在城北五十里元真观、在点苍山半郡人李元阳建、栖霞观在城西北,明宣徳七年建。、古灵观在城北四十里观音阁,在城北上羊溪戮魔石,相传观音既闭,罗刹以此石镇之,后人遂建阁于上。海印庵在城西二里,明指挥王槐建。赵州。 妙音寺在城东二里许、清泰寺在城东五里、晴云寺在城东五里,台殿恢宏,林木森蔚,郡绅董思周建、罗和寺在城东南二里又一里,为兴隆寺谷鸟寺在城南六十里白崖西,一名高娘塔。昔有张姓者,其家女婢名高娘,常以一白猪自随,忽猪化象乗之上升,因立寺焉遍照寺在白崖孔邑山,明隆庆元年建。医王寺在白崖,其地有虫蝗,岁出伤禾,建寺镇之。李元阳有记。龙华寺在城南九十里,弥渡龙华山麓、道胜寺在弥渡南,唐时张建成入朝,赐以浮屠像,拜佛书,建成,归剏寺藏之。华藏寺在城西南六里,䝉氏时建,遍知寺在城西凤仪山麓,飞来寺在城北五里,昔传有佛像飞来。云南县。 善集寺在城南四十里水目山,一名水目寺,段氏,时杨普济经始。明洪武二十四年僧智圎成之,旧有虎窝、风洞、黄龙、木犬之异,至今遗址尚存智光寺在城西一里,明永乐初建、九鼎寺在城西北二十里,九峯突兀如削,上有层楼、飞阁称胜地、般若寺在城北八里传,有寳灯飞入双塔中,夏夜常见光明翠松庵。 般若庵俱在城西,明兵备道杨应霈建叅议,冯时可记。邓川州。 顶圣寺在城东十里钟山寺在城西二里段氏时建真济寺在城东南,旧州城北。万福寺在城东北卧牛山麓,元至元间建。浪穹县。 鹤林寺在城南四十里凤羽乡,明洪武间建。䕶明寺在城西,明洪武间建标楞寺在城北十五里标山,世传唐时七圣僧所创宾川州 瑞泉寺在城西十里蕉谷,明嘉靖中,知州萧缙建山,顶有瀑布,旁有仙洞,昔高士李常在曽于此遇仙寂照寺在城西二十里,僧宗保建有岩龛,乃师证道之所高兴寺在城西一百里金龙湫侧寺后,巨石上有牛足,并龙蟠迹、传衣寺在城西北八十里鷄足山,相传:昔释迦佛以僧伽梨衣付弟子迦叶波,以待弥勒迦叶持衣于鷄足山入定,以此名,今称华首门,即其处也。北有净云庵,东北为八角庵,后为弥勒庵、圆通庵,自净云而北为般若庵菩提塲,折而西,为五华庵、圆净庵、大乗庵。龙华寺前为了空庵,南为云海庵、海㑹庵、白石庵,庵东有弥勒寺,东北为鉢盂寺。大士庵东南为白水庵,西南为净觉庵。其顶有舎利塔、曹溪庵、䕶法堂、慧灵庵、北麓寺、奉真院、普光寺,皆鷄足山之名刹也。放光寺,在鷄足山石门下。明李元阳游记寺上直迦叶石门,余三度来游,在冬春不见。光相此来正当六月见大圆光倚立玉池之上,外晕七重,每重五色,环中虚明如镜凝,观者各见自身,现于镜中毛发可数衆人同立,止见己身,不见旁人袈裟寺在鷄足山,一名迦叶殿、石钟寺在鷄足山之阿,其悬岩扣之如钟、悉檀寺在鷄足山、大龙潭之上、玉皇阁在鷄足山顶、铜瓦殿在鷄足山、华首门东、三元宫在城东门外,明嘉靖间建。、云龙州。 玉皇阁在城东一里
543
楚雄府:
544
楚雄县附郭 祝国寺在城西慈乌山下、凌云寺在城内芦花街,明嘉靖元年建福城寺在城东门外,明崇祯间建、龙江寺在城东门外,明郡人江文薮建、智明寺在城东三十里,凡遇灾疫旱涝,祷之辄应、平南寺在城西南,世传诸葛武侯南征时建、大方广寺在城西南九十里九台山、云泉寺在城西一里,鸣凤山巅,丹崖翠壁,古木苍藤,蔚然深秀,寺以井泉得名,又以山産响石,俗名响石寺、古山寺在鸣鳯山之支南诏时建、金蟾在城西金蟾岩下,有九曲水之胜,明万厯间,兵巡道伍可受、知府杨秉钺建 。本朝康熙九年,知府史光鉴重修、广严寺在城西峩㟤山麓,元时建、盘山寺在城西四里磑盘山下、观音寺在城西十里卧龙冈所奉观音像,传有漂水逆流之异,与大理迹同、环龙寺在卧龙冈北,明万厯间,知府李廷谦有记、寂光寺在城西三十里紫溪山,又有法藏寺、青莲寺、紫云寺、紫顶寺,俱明万厯间建溪源寺,天啓、间建同在是山、七寳寺在城西紫溪村、䕶国寺在城北毛溪冲明,嘉靖十五年建、元真观在城内,明洪武间,都督袁义建正徳元年指挥,施教之重修、玉皇阁在城西门外,明嘉靖间建,前有三元宫、金粟庵在城内雁塔山中,镇南州。 广福寺在城东。明永乐间建。栖仙寺在城东二十五里。元时建,明万厯间重修。极乐寺在城东南三十里,明嘉靖三十五年建。西山寺在城西三里,山顶有泉清碧。南安州。 紫山寺在城东一里,明万厯间建。福兴寺在城东五里苍山,明嘉靖间建。碧云寺在城南七里茶山,明万厯间建。南华寺在城西南三里,明万厯间建。乌龙寺在城东北五里乌龙山,明万厯间,州守李翘建有记。定逺县。 东山寺在城东二里、竹林寺在城东南八里、法华寺在城南二里、燃灯寺在城南三里顺生寺在城北仁山寺在城北二十里广通县。 万夀寺在县治左。明万厯八年,知县马为龙建、兴广寺在城东一里、龙蟠寺在城西五十里罗苴甸东,明嘉靖间建,凿水为池,甃石为桥,以便往来。知县沈嘉言有碑记、盘龙寺在城北一里、清虚庵在城西二里,明万厯初建弥陀庵在城北仙羊山,明修撰杨慎有题黒盐井真觉寺在治西万春山元延佑间,僧君山建学士李道源记、龙门寺在治北,絶峯寺在治北,自麓至岭约十里,危峯叠翠,迥出云表琅盐井。 竒峯寺在治西南竒峯山、三元宫在治南
545
姚安府:
546
姚州附郭 徳丰寺在城内,明永乐间移建,嘉靖间,知府杨日赞、重修总兵沐璘匾其堂曰「真如境界」、慈应寺在城东十里,旧名䕶国寺,唐张䖍陀建、唐宗寺在城东十里牟的邑、白鹤寺在城东十里、东山寺在城东十五里烟萝山,祠祀诸葛武侯、白龙在城东南四里、白云寺在城东南十五里万松山元,本朝康熙六年,分守叅政蔺一 建、青莲寺在城南门外,明郡人陶珽建、飞来寺在城西南六十里。明万厯间,黔国公沐昌祚铸金像玉皇,送鸡足山供奉,途次苴里铺,夜忽不见,逾月有谯者,见像于大苴村,元和山之峦因建寺以奉,故名、胜峯寺在城西南七十里、古泉寺在城西五里,有甘泉清冽。明郡人陶珽有记、兴寳寺在城西十五里,元宣光间建、夀山寺在城西二十里,建本朝康熙三年、兴善寺在城西四十里弥兴大村、古山寺在城西山巅,俯瞰川原,明末分守叅议张五瑞重修、首罗寺在城西北六里、华严寺在城北十五里,明崇祯间,有行僧古林禅定于此、栖霞寺在城北二十里,至徳寺在城北二十里,明僧悟真建、龙华寺在城北二十五里白塔村,唐天佑间建、师和寺在城北三十里、觉照寺在城北三十里,明天顺间建、妙光寺在城北四十里满海塲,元中庆禅师建,欧阳元有记、忠孝寺在满海塲,明崇祯间,知县谢于教建报恩寺在城东北四十里徳云寺在城东北四十里妙峯山,上旁有龙湫,明万、厯间,禅僧周理将建寺,周行山顶,见白衣老僧出入丛箐中,遂结茅其地,一日风雨骤至,水暴涨,将没,庵周理趺坐不动,翊午水退,有龙神受戒,遂以其地建寺,岁时祭龙,不用血食,今山顶庵犹存、真武观在城北、玉皇阁在城南门内、光明宫在城东关外郡数被火灾,明万厯间,知府李贽建以祀火神、维摩庵在城南门内,明郡人张问善建、三教庵在城西南五里、极乐庵在城西五里、大姚县。 观音寺在城南二里净慈寺在城南五里,明洪武间建。普照寺在城西一里,有塔善化寺在城西十五里石林寺在城西三十里龙山上。明天顺间建。佑圣观在城内五华庵在城西三十里,明崇祯间建。天池庵在城东二十里建。本朝顺治十一年、千华舎在城西三十里方山寺在城北一百八十里白盐井。 龙吟寺在治东提,本朝康熙二年 举赵大生建观音寺在治西妙华寺在治西,旧名白莲寺老君庵在治东一里永昌府。
547
保山县附郭 法明寺在城内太保山麓,䝉氏时,建明、天顺间重修天兴寺在城东二百里寳台山初,樵牧者闻其山有鸡犬声,迹之不见。明泰昌元年,僧金台凿石诛茅,穷其胜,得异境,因建寺龙泉寺在南门外,前有泉,从地涌出,上建一鉴楼法寳寺在城南十里,法寳山䝉氏,异牟寻建卧狮寺在城南二十里卧狮山,其麓为金凤寺、摩苍寺在城南施甸摩苍山,明僧普庇建报恩寺在城西北十里栖贤山䝉氏时,建元、泰定间重修卧佛寺在城北四十里云岩山,岩内有石如卧佛,因名。汉时建明、嘉靖间重修、石碑寺在城东北一百二十里,沙木和西三里、三清观在太保山麓偏。本朝康熙二十年,总兵 图重修、保禄阁在太保山麓,明万厯十年,郡人邵惟中建、腾越州。 西盟寺在城内,元至正间,建明,正统十三年,侍郎侯璡重修,改为万夀寺,西有易衣轩天应寺在城东南二十里罗生山,其堦前地,雨则暵晴则反润,屡騐不爽、来凤寺在城南四里来凤山,右为龙凤神祠、华严在城南五里、忠孝寺在城南三十里九龙山下,昔有䝉化僧照纯于定中见十八人,指一境地,令其开建,僧遂行,游至腾见,九龙耸秀,宛如向所指者,因结茅为庵,募縁建寺以居焉,金轮寺在城西五里、清平寺在旧镇姚所南清平洞左,明万厯十九年,叅将邓子龙建、佑圣观在城西北隅、玉皇阁在城东云峯山诸峯,环拱春首,朝礼者以万计、三清殿在城西十里寳峯山、永平县。 寳峯寺在城东五里玉泉寺在城东八里。观音寺在城东七十里。观音山。兰若寺在城南三里。普济寺在城西二里。白石庵在城东一百八十里。漾濞大堡。
548
鹤庆府:
549
石寳寺在城东十里峯顶山、龙华寺在城东南十八里。元至正间,土官高兴重建、元化寺在城南,昔䝉氏因梵僧赞陀卓锡通水,遂建此寺水洞寺在城南二十五里,明知府周集白建衣寺在城南、朝霞寺在城西南十八里,明成化十年建兰若寺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观音山驿,西唐时建,旁有龙眠洞,深五丈,阔三丈,岩嶂岑蔚,飞泉瀑布,清气袭人天夀寺在观音山驿西、松坡寺在城西五里、观音寺在城北、龙江寺在城北二十里、太元宫在城东。明隆庆间,知府周赞丽江土官木高建规制宏厰,藻绘竒丽,为府境宫观之最、剑川州。 灵福寺在城南二里、石龙寺在城南五里锺贤岭石岩延亘如龙壁,有天成观,音像。广明寺在城南十五里天马邑、佛岭寺在城南五十里石寳山顶、金华寺在城西南一里金华山、崇仁寺在城西,即崇真寺,旁有水云庵。积庆观在城西南三里,明洪武间建。万松观在城西二里。万松庵在城南石寳山。满贤林在城西四里。
550
顺宁府:
551
万庆寺在城东二里,传有木观,音像自南海逆流而至,渔者于澜沧江中网得之,遂建寺焉东山寺在城东二里,一名万祥寺、普光寺在城东南七里、弥勒寺在城南门外,明崇祯五年,知府王政建。龙泉寺在城南一里,明天啓四年建重。本朝康熙三十三年,知府徐欐 修太平寺在城西南郁密山。鉴本朝顺治五年,僧洪 建。凤仪寺在城北,明万厯间,知府李忠臣建。曹溪寺在城东北五十里高梘槽足。本朝顺治五年,僧学朝建,山水清竒 称胜地。云州。 云兴寺在城东门外迎恩寺在城东二里广佛寺在城南十五里旧城,殿宇清幽,松竹苍翠。
552
永北府:
553
开化寺在城东一里观音寺在城东四里,壁镌释迦观音二像,唐吴道子笔双龙寺在城南二十二里旧清水驿剌罗佛殿在城北三百八里。永宁上府
554
丽江府:
555
福国寺在城西北白沙里芝山上,旧名解脱林,明熹宗赐名福国寺。观音堂在城北十五里白沙村
556
䝉化府。
557
圆觉寺在城东七里,明成化间重修、伏虎寺在城东南庄里,䝉氏时建,世传西域僧俱卢称与南国僧道葺,驱二虎拽木以剏寺,寺成,乗虎而去等觉寺在城东南隅,䝉氏建明永乐间,重修寺外有冷泉庵、拱城寺在城南三里、普福寺在城南一百里,旧定边县东,宋时建。明洪武初,西平侯沐英重修、白云寺在旧定边县西六十里,山环水绕,常有白云凝结、竹扫寺在旧定边县西北四十里太极山顶有虎跳涧、拜佛台、木莲花诸胜,每竹叶落,时风自扫去、天花寺在旧定边县北,内有攀枝花花,艳则年丰,淡则年歉、胜光寺在城西南五十里五印山、云隐寺在城北三十五里巄●图山、慧明寺在城北三十里,旁有玉皇阁、延真观在城东三里、悬珠观在城东五里,剏自䝉诏,明成化间,拓建为近城,诸刹之冠,殿前有观音井,病者饮之辄愈、清微观在城南十五里巍寳山、元真观在城东北隅、慈云庵在城内东南隅、万松庵在城东甸头、明郡绅陈于宸建、云壑庵在云隐寺右二里许
558
景东府:
559
开化寺在城南门外、孔雀寺在城南十五里孔雀山,黄本朝康熙五十二年同知 叔琪建、鳯林寺在城南一百五十里,地接镇沅恩乐,气候多寒,阴云四起,即时雨淋,故又名天雨寺玉龙寺在城南二百里,昔有僧创建,见白蛇盘踞其地,少顷逸去,故以名寺。龙泉寺在城西南三里,旁有龙湫、元珠寺在城北二里、玉皇阁在城内,明万厯间建。 ,本朝雍正八年修。
560
云南通志卷十五
561
钦定四库全书
562
南通志卷十六上
563
兵防附《师旅考》
564
兵者,国之大事,而边防尤要,昔武侯南征不留,兵不运粮,规模粗定,夷汉相安,盖亦随时制宜,未可因是而置,诘戎设备于不事也。元以前,兵制无考明,设衞所,军分屯战,寓兵于农,其后蒐閲不时,积玩成习,衞田半入,兼并武弁,难供任使,迨招募兴,而又训练无素,不足以弭冦,而转致滋冦,胥失之矣。我
565
国家废屯衞而为招募,雄师劲旅云布星罗,又日讨军实而申儆之,靡不有勇。知方干城边徼,间有不逞,草剃禽獮,如行无事,良由措置得宜而。
566
圣主训饬将校之勤,优恤戎行之厚,更有以作其气而致其忠也。今者南交稽首,越裳来贡,边防宁谧,军中有投石超距之乐,百蛮有卖刀买犊之风,是兵可百年不用矣,然可一日不偹也哉!至于歴代以来,南中陈师鞠旅,胜败得失,可当兵镜,故详纪之,俾后有考志、兵防、师旅考附焉。
567
汉制,刺史、郡守皆典兵。武帝置犍为郡,又置西夷都尉。后平西南夷,置牂牁、越巂二郡,以益州刺史领之。后汉明帝割益州西部六县为永昌郡,置西部都尉。三国,汉昭烈帝初,设庲降都督,改益州为建宁郡。后主分建宁、永昌更置云南郡,又分建宁、牂牁为兴古郡,以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总其兵。
568
晋武帝初,分益州置宁州,又罢宁州入益州,置南夷校尉。成帝时,分宁州置安州,又置䕶南蛮校尉,皆以太尉、司徒、大将军、大都督遥领之。
569
隋文帝初置昆州,后置益州总管,领其兵。唐髙祖初,仍为昆州,复置检校南宁都督,寄治越雟,太宗置首领大将军。髙宗初,置郎州道行军总管,后又置姚州都督于昆明弄栋川。𤣥宗始置剑南节度使,领兵事,遥制之后,为䝉氏窃据。
570
宋太祖以玉斧分疆后,悉为叚氏所据,兵制无考。元世祖初,置元帅府及总管,分大理为南、北、中三路,又分中庆路为三十七路,并设宣抚、安抚万户及千户诸管兵官。
571
明洪武十六年,设镇守云南总兵官,挂征南将军印,以黔国公沐英领之驻省城,辖通省衞所土司天啓二年,设中军叅将一员,旗鼓一员。衞所兵制详后
572
正统五年,设巡抚云南等处地方赞理军务都御史驻省城,隆庆四年加衔,兼建昌毕节,设中军一员。天啓二年,设旗鼓一员
573
成化十二年,设曲靖兵备道驻曲靖,督曲靖、寻甸二府,衞所上司兵临安兵备道驻临安,督临安、澄江、广西、广南、元江五府衞所土司兵、金腾兵备道、驻永昌督永昌、顺宁二府衞所土司兵、澜沧兵备道驻洱海,督大理、楚雄、姚安、䝉化、鹤庆、景东、丽江、永宁、镇沅九府衞所土司兵 ,各道或副使,或佥事领之。天啓二年,各设中军一员。
574
嘉靖二十四年设沾益守备洱海守备。四十五年改设临元叅将驻临安
575
万厯三年,改设顺宁守备。十二年,改分巡安普道为兵,廵安普道驻省城督云南、武定二府衞所土司兵。十三年,设永腾叅将驻永昌,设姚关守偹。四十八年,设陇把守备、荍甸守偹。
576
天啓二年,设武寻叅将驻武定,设倘甸守偹、衞所兵制。
577
都使司。
578
洪武十五年,设云南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领衞二十,守御千户所十九土守御千户所一,都指挥同知、管操都指挥、管屯都指挥、经歴、都事、㫁事司、㫁事、司狱各一员,各衞所三分马歩旗军一万七千五十四名七分,屯军二万八千三百九十名,舍丁一万六千七百三十六名,军馀一十四万四千九百一十二名。
579
各衞指挥使、同知、佥事皆世袭,员数多少,有无不一,惟掌印、操屯俱考选各一员,经歴一员,则二十衞之所同。其知事、镇抚、千户所及马歩旗、军、屯、军、舍、丁军,馀各员名,多少不一,俱详各衞下。洪武十五年,设云南左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三员、同知三员、佥事十一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六正副千户二十三员,百户四十三员,三分马歩旗军一千二百八名,七分屯军一千六百九十八名、舍丁五百三十七名、军馀一万五千八百五十四名
580
云南右衞指挥使司指挥同知五员,佥事五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六正副千户二十员,百户五十九员,三分马歩旗军九百八十四名,七分屯军一百九十四名、舍丁三百八十五名军馀一千九百一十九名
581
云南中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同知五员、佥事五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六正副千户十三员,百户五十七员,三分马歩旗军七百九十五名,七分屯军一千二百七十五名、舎丁六百七十一名、军馀一万八百二十名
582
云南前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三员,同知二员,佥事六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十三员,百户五十一员,三分马步旗军九百九十八名,七分屯军五百二十名、舍丁一百二十名、军馀二千三十名
583
云南后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二员、同知二员,佥事四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九员,百户三十三员,三分马步旗军六百二十五名,七分屯军八百一十九名、舍丁六十三名、军馀一千五百四十二名
584
楚雄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三员,同知四员,佥事九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三员,干户所五正副千户十九员,百户五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七百七名,七分屯军五百三十三名、舍丁四百三十二名军馀九千六十五名
585
永昌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二员,同知二员,佥事六员,经歴司经歴一员,镇抚司镇抚二员,千户所八正副千户十一员,百户三十七员,三分马步旗军一千一十八名,七分屯军三百名、舍丁四百五十四名、军馀二千七百八十九名
586
十六年,设大理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二员,同知五员,佥事十一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十正副千户六十九员,百户二十九员,三分、马步旗军六百三名,七分屯军一千一百四名、舍丁二百九十名、军馀一万三百一十四名
587
十七年,设洱海衞指挥使司指挥使四员,同知二员,佥事七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六正副千户二十五员,百户六十五员,三分马步旗军一百二十三名,七分屯军七百六十三名、舍丁九百一十名、军馀七千三百三十八名
588
二十年,设曲靖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二员,同知五员,佥事十一员。经歴司经歴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三十员,百户五十七员,三分、马步旗军八百二名,七分屯军八百七十九名、舍丁六百一十八名军馀七千二百四名
589
二十三年,设平彝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佥事三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千户所二正副千户十二员,百户十九员,所镇抚镇抚一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五十三名,七分屯军六百四十四名、舍丁二百二十四名、军馀一千二百五十三名
590
越州衞指挥使司指挥三员经歴司经歴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二正副千户四员,百户十员,所镇抚镇抚三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四十八名,七分屯军八百二十名、舍丁三百二十五名、军馀一千九百二十一名
591
景东衞指挥使司指挥使四员,同知五员,佥事四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二十六员,百户五十员,所镇抚镇抚八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一十九名,七分屯军五百三十三名、舍丁四百三十二名、军馀九千六十五名
592
蒙化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同知五员,佥事二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八正副千户四十二员,百户八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三名,七分屯军一千四百七十三名、舍丁五百二十六名、军馀三千二百七十九名
593
二十七年,设临安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五员,同知三员,佥事十五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四十一员,百户五十六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七十四名,七分屯军二千三十六名、舍丁二千三百五名、军馀一万五千六百六十六名
594
二十九年,设广南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二员,同知四员,佥事三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四正副千户九员,百户三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六百三十九名,七分屯军九百二十名、舍二百七十七名、军馀四千六百七十名,永乐元年迁于云南府
595
澜沧衞指挥使司世袭指挥使一员,同知二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五员,百户二十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九十五名,七分屯军一千一百二十六名、舍丁一千二百二十一名、军馀六千二百六十三名
596
三十一年,设陆凉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同知二员,佥事五员,经歴司经歴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五正副千户十五员,百户二十八员,三分马步旗军九百五十六名,七分屯军五百一十六名、舍丁二百二十一名,军馀六千六十一名
597
正统二年,设腾冲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同知二员,佥事三员,经歴司经歴一员知事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六正副千户十七员,百户四十七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八名,七分屯军一千二百九名、舍丁一千二百五十八名、军馀六千一百六十六名
598
𢎞治七年,设大罗衞指挥使司指挥使一员,同知一员,佥事二员,经歴司经歴一员,镇抚司镇抚一员,千户所二正副千户五员,百户十五员,三分、马步旗军一百五十四名,七分屯军二百五名、舍丁二百四十八名、军馀二千四百五名
599
各守御所有指挥使有同知佥事,有正副,千户及百户员数,有无多少不一,其马步、旗军、屯军舍丁军馀多少亦不一,惟万厯十三年以后,所设者无屯军舍、丁军,馀三项。
600
洪武十五年,设木宻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佥事二员,正副千户七员,百户八员,三分马步旗军四百八十五名,七分屯军二百六十三名、舍丁一百一十七名,军馀二千二百一十八名
601
通海御,隶临安衞,领二所指挥佥事三员,正副千户十三员,百户二十三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八十七名,七分屯军一千八百四十一名、舍一千三百二十五名,军馀一千五百名
602
二十年,设鹤庆御隶大理衞,领二所指挥一员,正千户六员,百户十九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五十九名,七分屯军一千一百名、舍丁四十七名、军馀九百六十名
603
二十一年,设姚安守御千户所,隶楚雄衞正副千户五员,百户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三名,七分屯军七百八名、舍丁五百二十名、军馀四百九十名
604
二十四年,设宜良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同知一员,佥事一员,正副千户五员,百户十二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三十五名,七分屯军二千三百名、舍丁一百三十三名、军馀三千五百九名
605
安宁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正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三名七分屯军、二千二百名。舍丁八十五名军馀,三千五百二十九名
606
易门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二员,正副千户四员,百户九员。三分马步旗军、一百三十二名。七分屯军、三百八十一名舍丁一百五名军馀一千一百五十三名
607
杨林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一员,正副千户六员,百户十员三分马步旗军、一百六十三名七分屯军四百一十名、舍丁一百九十七名军馀三千一百八十一名
608
定远守御千户所隶楚雄衞、正副千户五员,百户五员。三分马步旗军、三百一十二名。七分屯军、一百三十三名。舍丁五百六十名。军馀一千九百五十六名。
609
二十八年,设中屯千户所在大姚县,隶楚雄衞副千户八员,百户十一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四十七名,七分屯军五百一十五名、舍丁二百五十名、军馀二千一百二十七名
610
永平、御隶永昌衞,领二所正副千户十员,百户六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七十名七分屯军二百二十三名舍丁一百二十三名军馀二百三十七名
611
永乐二年,设马隆守御、千户所,隶曲靖衞指挥三员,正副千户十二员,百户十九员,三分马步旗军二百三十五名,七分屯军一百四十五名、舍丁一百九十七名,军馀一千一百一十名
612
正徳十四年,设新安守御千户所,隶临安衞正副千户八员,百户十四员,三分马步旗军八十六名,七分屯军一百名、舍丁一千一百二十五名、军馀一百六十名
613
十六年,设云南十八寨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二员,正副千户三员,百户十员,三分马步旗军六十九名,七分屯军三百一十七名、舍丁二百一十名、军馀一千二百八十三名
614
嘉靖六年,设鳯梧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佥事三员,正副千户五员,百户七员,三分马步旗军七十五名,七分屯军一百四十七名、舍丁一百七十六名,军馀二千四百一十二名
615
隆庆三年,设武定守御千户所,直隶都指挥使指挥土官同知一员,汉土正副千户七员,百户十一员,三分马步旗军五百十八名,七分屯军汉土共二百八十二名、舍丁一百名、军馀一千一百七十三名。万厯十三年,设镇安守御千户所,隶永昌府正副千户三员,百户九员,三分马步旗军六十三名
616
镇姚守御千户所隶永昌府千户五员,百户十员三分马步、土军、八百九名。
617
定雄守御千户所隶罗平州。指挥佥事一员,正副千户九员,百户十七员。三分马步旗军、汉军六十七名,土军一百二十四名。
618
右甸土守御千户所在顺宁府治西矣。堵十三寨,中正副千户二员,百户五员。本朝开滇兵制。
619
藩兵
620
顺治十七年,以平西王吴三桂移镇云南,设左、右固山各一员,都统、副都统各一员,佐领牛、录章京四十二员、甲兵八千四百名,驻省城。康熙十二年,三桂反,二十年讨平官兵皆裁
621
忠勇中左、右、前、后五营,义勇中左、右、前、后五营总兵官,每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步战兵、一千二百名。隶藩下。康熙四年、六年、七年内陆续裁。
622
援剿左右前后四镇总兵官,每镇中左右游击,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二员。马战兵六百名步战兵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左镇驻武定,右镇驻曲靖,前镇驻楚雄,后镇驻洱海,俱隶藩下。康熙四年、六年、七年内陆续裁。
623
标兵
624
顺治十六年,设总督云南贵州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都御史十八年移驻曲靖府,康熙四年,移驻贵州,中军副将一员,左、右前游击三员中、左二营分驻云南前、右二营,分驻贵州守备二员、千总八员、把总十六员、马战兵初设一千二百名,后裁去四百名,止存八百名,步战兵初设二千八百名,后裁去八百名,止存二千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廵抚云南兼建昌、毕节等处地方,赞理军务,兼督川、贵兵饷。都察院副都御史驻省城,三营如总督制康熙七年裁,十一年复设䕶衞兵五百名
625
康熙元年,设提督云南总兵官驻大理府、中左、右游击,守偹三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二员,马战兵初设九百名,康熙四年裁去三百名,止存六百名,步战兵初设二千一百名,康熙四年,裁去六百名,止存一千五百名,守兵九百名。康熙四年,裁战兵为守兵
626
镇兵
627
顺治十七年,设临元、澄江镇曲寻武沾镇、大鹤丽永镇、景䝉楚姚镇、广罗镇、永顺镇总兵官。每镇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守偹三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临元镇驻临安曲,寻镇驻曲靖,广罗镇驻罗平,永顺镇驻永昌,大鹤镇驻大理,景䝉,镇驻䝉化
628
康熙六年,设开化镇总兵官,官兵员名数同前驻开化。七年,设鹤丽镇、永北镇总兵官官、兵员名数同前系大鹤丽永镇,改设鹤丽镇驻鹤庆府,永北镇驻北胜州
629
各协营兵。
630
顺治十七年,设元江协腾越协,每协副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元江协驻元江、腾越协驻腾越
631
顺治十七年,设北胜营官兵员名数与协同驻北胜州。康熙七年,改为永北镇
632
寻沾营游击一员守备以下官、兵员名数与协同驻沾益州
633
康熙七年,设新㠄营守备一员初设叅将,后改守备、千总一员把总二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
634
八年,设云南城守营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驻杨林所景东营官兵员名数与新㠄同驻景东府
635
本朝复滇兵制凡标、镇、协、营前已设者,不复注设立年分、标兵。
636
总督,云贵部院标雍正六年,兼总督广西中军副将,一员。左右前、后营游击,四员都司佥书一员。雍正十一年,以中营守备改设守备四员,千总十员,把总二十员。雍正八年,奉増部文,各标协营经制千把总,外各 ,设外委千把,以资防守,马战兵一千名,步战兵二千五百名,守兵一千五百名,共五千名。雍正九年,拨八百名入竒兵营,现兵共四千二百名。
637
廵抚云南都察院标康熙十九年设,中军叅将一员左营游击改授,游击、一员,守备二员,千总四员,把总八员,马战兵原一百五十名,康熙二十四年,添设三十名,步战兵原六百名,添设一百二十名,守兵原七百五十名,添设一百五十名,共一千八百名。康熙三十七年,拨二百名归新㠄营。雍正九年,拨二百名入竒兵营,现兵一千四百名。
638
云南城守营原驻防杨林,康熙二十年,移驻云南府城。叅将一员。守偹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呈贡把总四员分防杨林、易门、安宁、富民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共一千二百名原设一千名,康熙二十一年添设二百名。现兵存省城六百名,分防六百名昆明九十名,杨林六十名,嵩明五十名,板桥五十名,宜良三十名,呈贡四十五名,晋宁二十五名,富民十五名,罗次三十名,安宁四十五名,禄丰四十五名,易门九十名,昆阳二十五名,竒兵营雍正九年设,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大水塘、把总四员二员存城,二员分防功山秧田冲马战兵一百八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守兵三百四十名,共一千名先是,康熙二十四年,设援剿左右两协,左协驻札,寻甸州右协驻札罗平州。雍正六年,新设东䝉雄威镇裁两协,归镇,寻甸、罗平两州隶曲靖镇分防:雍正九年,再平东䝉,以寻甸系东䝉咽喉要地,特设竒兵营,拨督标兵丁八百名,抚标兵丁二百名充之,仍隶督标管辖,存城五百名,分防五百名大水塘一百二十八名,小龙潭二十七名,功山一百一十五名,东色堡一百名,秧田冲一百三十名,云南提督标康熙二十四年添设前、后二营,中军叅将一员,左、右前、后营游击四员:守备五员,千总十员、把总二十员,马战兵一千名,步战兵二千五百名、守兵一千五百名,共五千名。康熙三十一年,拨兵一千名,设大理城守营,现兵四千名。
639
大理城守营、康熙三十一年设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云南县把总四员二员,存城二员,分防浪穹弥渡马战兵八十名战兵一百二十名守兵六百名,原共一千名。雍正七年,拨兵二百名归普洱镇,现兵八百名,存城四百名,分防四百名邓川州四十名,浪穹五十名,云龙五十名,弥渡六十名,云南县二百名
640
镇兵
641
曲寻武沾镇总兵官仍旧制驻曲靖府,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右营驻防,罗平州。守备、三员。千总六员三员。存城三员,分防南宁陆凉罗平把总十二员,一员存城,十一员分防交水、平彝县、黄泥河、易隆马龙州、法朗刚得罗、平州、板桥、大水井、偏头山、恩勒村马战兵、二百八十名步战兵、一千一百二十名守兵一千四百名,原共二千四百名。康熙三十八年,拨二百名归东川营。雍正六年,裁援剿右协兵六百名归本镇现兵二千八百名,存城一千八十名,分防一千七百二十名南宁一百名,交水一百名,响水十九名,白水七十九名,腰跕二十名,平彝一百名,滇南胜境四十九名,亦佐十九名黄泥河八十名,易隆八十名,下板桥十九名,马龙一百一十名,乌龙箐十九名,陆凉一百三十名,越州七十九,名法朗刚得一百名。罗平州二百九十八名,板桥六十名,大水井六十名,偏头山一百二十名,恩勒村四十九名,八达河一十五名,江底一十五名。寻沾营原设游击,雍正七年改叅将驻宣威州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一员存城,三员分防倘塘、可渡桥、炎方驿马战兵七十九名步战兵三百一十六名守兵原一千名,康熙三十一年改永北协为镇,拨本营兵二百一十名,入永北标下。现兵七百九十名,存城二百五十名,分防五百四十名。黄路冲溜沟五十名。磨盘山后海子三十名,石丫口五十名,大屯五十名,宋屯五十名,倘塘一百二十二名,可渡桥六十名,炎方一百二十八名。
642
武定营康熙二十一年设,驻武定府。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撒甸、把总四员。分防:鷄街、虚仁驿、大麦、地撒甸、马战兵九十九名、步战兵三百九十六名、守兵四百九十五名,现兵共九百九十名,存城三百九十名,分防六百名江驿五十名,金江五十名,鷄街五十名,普渡河五十名,虚仁驿五十名,大麦地五十名,撒甸三百名
643
临元澄江镇总兵官仍旧制驻临安府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三员,存城三员。分防澄江府、新兴州、江川县把总十二员,四员存城,八员分防曲江驿,寳秀、阿迷州、宁州通海县,䝉自县路、南州河西县马战兵二百二十名步战兵八百八十名。守兵一千一百名,原共二千四百名。康熙三十八年,拨二百名归新㠄营现兵二千二百名,存城一千五百六十名,分防六百四十名。曲江驿七十名,通海五十名,新兴五十名,阿迷一百名。澄江五十名,路南五十名石屏州寳秀五十名,宁州五十名,江川五十名,河西五十名,䝉自七十名。新㠄营原设守备,康熙三十七年改设叅将,増兵五百名,驻新平县。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分防㠄峩、旧哈把总四员:一员存城,三员分防漫干坝、扬武坝、洒冲坝。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四百二十名。守兵五百名共兵一千名,存城一百四十名,分防八百六十名。㠄峩,一百名。漫干坝一百五十名。扬武坝七十名。洒冲坝五十名。旧哈一百名,外六十汛,共二百四十名。新添树哺拉五十名。错纳贾五十名。歇塔图,五十名。
644
元江营、原设元江协副将,雍正七年改协为营,隶元普沅威镇。雍正九年,仍归临元,澄江镇驻元江府。游击、一员。守备、一员。分驻他郎。千总、二员。把总,四员。三员。存城一员,分防他郎。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四百名,原共一千名,改营时酌拨二百名,入元普镇。现兵八百名,存城二百八十五名,分防五百十五名。分驻他郎三百二十名,邦轰三十名,界牌十名,新寨五十名,土戛五十名,白土坎三十名,坝罕二十名,因逺五名。
645
开化镇总兵官仍旧制驻开化府。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五员。存城一员。分防坝洒。把总,十二员六员。存城六员。分防江那牛羊箐口、八寨、马街、子老寨新现。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共兵二千四百名,存城一千三百八十二名,分防一千一十八名江那一百五十八名,牛羊箐口关一百二十七名,八寨一百二十七名,马街子一百五十二名。老寨一百二十七名,新现一百二十七名,坝洒二百名永顺镇总兵官仍旧制驻永昌府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把总十二员,九员存城三员分防白木铺、杉木和、永平县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共二千四百名,存城一千八百一十七名,分防五百八十三名姚关六十一名猛赖四十名,漾濞白木铺三十,一名栗柴坝,五十一名北冲三十名猛峝,五十一名河湾四十名澜沧江桥,八名枯河,四十名杉木和十五名竹鲁凹四十名观音山三十一名戥子铺,三十五名,燕竹河四十名,永平县三十四名。右甸,六名䥈水渡三十名
646
腾越协仍旧制,驻腾越州。副将,一员。都司佥书,一员。雍正十一年,改守备设。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猛卯。把总、四员。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共一千名,存城六百四十五名,分防三百五十五名。马面关二十一名,大塘二十一名明光汛二十一名。滇滩关二十一名古勇,二十一名,止那二十一名盏达六十名盏,西二十一名猛卯六十名。分水岭十一名神䕶关,十一名万仞关,十一名铜壁关,十一名虎踞关,十一名铁壁关,十一名天马汉龙关,十一名巨石关,十一名。
647
顺云营康熙二十一年设,驻顺宁府都司佥书一员。雍正十一年,改守备设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云州把总四员、马战兵五十名,步战兵二百名守兵二百五十名,共五百名,存城四百名,分防一百名云州,一百名
648
鹤丽镇总兵官仍旧制驻鹤庆府。康熙二十四年,添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千总二员,把总四员。中左右营游击三员,守备三员二员,存城一员,分驻阿喜、千总六员四员。存城二员,分防石、鼔丽江府、把总十二员七员,存城五员,分防打古姜营、观音山、惟丽江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原共三千名。康熙三十一年,拨二百名归永北镇。雍正六年,拨四百名归维西营,现兵二千四百名,存城一千六十五名,分防一千三百三十五名石鼓三百六十名,阿喜二百名,金江五十名,巨甸八十五名,塔头八十名,呜音吾一百名。俸可五十名。丽江府二百名,打古一百名,姜营三十名,桥头五十名,观音山三十名
649
剑川协、康熙二十一年设,驻剑川州副将一员。都司佥书一员。雍正十一年,改守备设,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树苗、把总四员二员存城,二员分防通甸、吉尾,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四百名,原共一千名。雍正六年,拨二百名归维西营,共兵八百名,存城三百三十七名,分防四百六十三名通甸九十六名,河西三十五名,兰州二十名,羊层二十名,沙溪三十名,树苗一百一名,吉尾一百一名,拖枝四十名,工江二十名
650
维西营雍正六年设,驻维西。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中甸把总四员。分防中甸、阿墩子浪、沧江、奔子栏马战兵一百名,步战兵四百名守兵五百名共一千名,存城四百名,分防六百名中甸二百名,其宗五十名,喇普五十名,阿墩子一百五十名,浪沧江五十名,奔子栏五十名,格咱五十名
651
永北镇总兵官仍旧制。康熙二十一年,改永北镇为楚姚,䝉景镇设北胜营。二十二年,改北胜营为永北协。三十一年,改北胜州为永北府,仍改协为镇,裁洱海营兵,并抽鹤丽镇兵寻沾营兵充额,驻永北府中左右营游撃三员。守备三员千总六员五员存城一员,分防蒗蕖州。把总十二员,九员存城,三员分防永宁府习甸、北山关。马战兵二百名。步战兵八百名守兵一千名,原共二千四百名。雍正六年,拨四百名归维西营现兵二千名,存城一千一百七十五名,分防八百二十五名。蒗蕖州一百二十名,阿喇山五十名,以勺五十名子里江三十名。永宁府一百二十名托蓬渡口五十名朶米。小渡口五名下金江大渡口十名片角二十名崀峩,二十名他留二十名鱼乍江三十名,象鼻岭二十名。习甸一百四十名。北山关六十名。羊平天王庙二十名,方家村二十名,一碗水二十名,落底二十名。
652
楚、姚䝉景总兵官康熙二十一年,改永北镇,设驻楚雄府,中左右营游击三员中营、存城左右分驻妥甸、姚州守备三员、千总六员三员存城三员,分防妥甸、姚州界牌把总十二员,一员存城,十一员分防镇南州、定逺县、普淜、𥔲嘉、南安州、雨竜、罗川、李海、舍资、姚州、大姚县、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共二千四百名,存城九百三十名,分防一千四百七十名镇南州八十五名,定远四十名,普淜七十名,篾架𥔲嘉七十名,妥甸二百三十名,南安四十五名,雨竜一百名。广通县罗川六十名,李海一百五十名。姚州二百五十名,界牌二百名,舍资响水一百二十名。大姚县五十名
653
景䝉营雍正四年设,驻景东府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分防䝉化府、福都、把总四员,二员,存城二员,分防景谷、仰里、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四百名,共八百名,存城三百三十名,分防四百七十名䝉化府一百名,景谷一百二十名,定边五十名,福都一百四十名,仰里六十名
654
云贵、昭东雄威镇总兵官雍正六年,设东䝉、雄威镇,裁援剿左右两协兵,入镇设三营。九年,改乌䝉为昭通府,设昭东、雄威镇,照广西、右江例,増设一营,共四营,驻昭通府,中左、右前营游击四员:一员存城,三员分驻凉山、大关、永善县守备四员:三员存城,一员分防鲁甸、千总八员、七员存城,一员分防滥田坝、把总十六员,七员存城,九员分防诸仙背龙硐山、切黒、苏甲、火徳红、兔勒、豆沙关米、贴吞都、会溪隘、马战兵、四百四十名、步战兵一千七百六十名、守兵二千二百名,共四千四百名,存城一千二百三十九名,分防三千一百六十一名诸仙背,一百名龙硐山,一百名查拿河,六十六名凉山四百名苦着六十六名切黒蘓甲八十名黒鲁机四十名。初勒台二十名鲁甸二百九名火徳红一百名,大黒山四十一名大关,五百七十名。兔勒一百一名豆沙关,一百二十一名滥田坝八十名,滩头七十一名永善县,四百九十九名米贴一百一名,吞都二百一十名会溪隘八十名,副官村六十名。铁锅寨四十六名。
655
东川营雍正四年设,原隶四川。四年,改隶云南。原设游击,改设㕘将驻东川府叅将一员守备二员。原设一员。雍正九年,再平东川,分为左、右军,添设右军守备一员,驻巧家千总三员初设二员,添设一员二员,存城一员,分防五竜、把总六员初设四员,添设二员,五员存城,一员分防者海,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共一千二百名,存城五百三十名,分防六百七十名巧家汛三百名,五竜一百名者海一百名则补一百名,弩革五十名,老吾老二十名。镇雄营雍正四年设,驻镇雄州叅将一员,守备二员初设一员,雍正九年分为左、右军,添设右军守备一员,千总三员初设二员,添设一员二员,存城一员,分防彝良汛把总六员初设四员,添设二员三员存城,三员分防吼西长官司、回龙溪马战兵一百二十名,步战兵四百八十名,守兵六百名,共一千二百名,存城七百七十名,分防四百三十名彝良一百五十名,吼西八十名,长官司一百二十名,回龙溪五十名,二龙抢寳山三十名
656
普洱沅、威镇总兵官雍正九年设,四年,改元江协为普威营。七年,改普威营设元普沅威镇。九年,改为普洱。沅威镇驻普洱府,中左、右营游撃三员。中营、存城左右分驻,威远、攸乐守备三员中营、存城左右分驻镇沅、思茅,千总六员二员,存城四员,分防威远、攸乐三家坡慢颡、把总十二员,一员存城,十一员分防镇沅、思茅、通关、哨整、董抱、母井、猛旺、慢林、猛乌、猛养、惟攸乐二员,马战兵二百四十名,步战兵九百六十名,守兵一千二百名,共二千四百名,存城六百名,分防一千八百名威远二百三十名,镇沅二百名,攸乐五百名,思茅一百五十名,等阁五十名,通关哨五十名,整董五十名,抱母井五十名,猛旺一百名,三圈二十名,恩乐县三家,坡一百名,慢林五十名,倚邦五十名,猛为五十名,慢颡一百名,猛养五十名
657
协营兵:
658
广罗协康熙二十一年设,驻罗平。二十四年,移驻广西府。副将,一员都司佥书一员。雍正十一年,改守备设、千总二员。把总四员一员,存城三员。分防师、宗州、弥勒州、弥勒湾马战兵、一百一十名,步战兵四百四十名,守兵五百五十名,原共一千二百名。康熙三十八年,拨一百名归新㠄营,现兵一千一百名,存城四百二十五名,分防六百七十五名师宗州一百五十名,弥勒州一百五十名,竹园村六十三名,架哈五十二名,邱北一百六十名,弥勒湾一百名
659
广南营康熙二十一年设。雍正四年,改游击为叅将,驻广南府叅将一员,守备一员、千总二员一员,存城一员,分防土富州、把总四员,分防者隘、命帖、剥隘、杨、五、法车、马战兵八十名,步战兵三百二十名,守兵四百名,共八百名,存城三百五十名,分防四百五十名富州二百,名者隘五十名,命帖五十名。剥隘五十名者,洪五十名。杨五法车五十名
660
以上共总兵九员。 副将四员。 叅将十二员,游击三十九员。 都司五员。 守备五十三员,千总一百一十一员。 把总,二百二十六员。 马步战、守兵共四万七千九百八十名。
661
师旅考
662
周武王伐纣,髳人、濮人㑹于孟津。匡王二年,楚大饥,麇人帅百濮聚于选将伐楚,楚人谋徙诸阪,髙蒍贾不可,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
663
景王二十二年,楚子为舟师以伐濮。 楚顷襄王时,使荘蹻将兵循江上,畧巴黔中,以西蹻至滇池,以兵威定属楚,欲归报,㑹秦击楚巴,黔道塞,因以其衆王滇。
664
汉武帝元鼎六年,发南夷兵㑹击南越,且兰君恐远行旁国,虏其老弱,乃与其衆反,杀使者及犍为太守。上遣中郎将郭昌、衞广击诛之,斩首数万。夜郎、侯惧,入朝,冉駹之属皆震恐,请臣置吏,复使王然于以兵威风谕滇王入朝。滇王有衆数万人,其旁东北有劳深靡莫,皆同姓,相仗未肯聴。 元封二年,遣将军郭昌、中郎将衞广发巴、蜀兵击灭劳深,靡莫以兵临滇。滇王举国降。 六年春,遣使通大夏,闭昆明,为所杀,夺币物。乃赦京师亡命,遣拔胡将军郭昌将以击之,无功罢。后复遣使,竟不得通。昭帝始元元年夏,益州亷头姑缯民反,遣水衡都尉吕破胡发蜀郡犍为犇命万馀人击破之。 四年,姑缯楪榆又反,复遣吕破胡将郡兵击之,破胡不进,蛮夷遂杀益州太守,乘势与破胡战,士战及溺死者四千馀人。 五年,遣军正王平、大鸿胪田广明等竝进广明风。钩町侯共引大兵入滇,斩捕五万馀级。
665
成帝河平二年,夜郎王兴、钩町王禹、漏卧侯俞举兵相攻,遣大中大夫张匡持节和解,兴等不从命,大将军王鳯从杜钦言,荐蜀郡陈立为牂牁太守,从吏数十人行县至且同亭,召兴至斩之,衆遂释兵,俞禹皆震恐降,兴妻父翁指与兴子邪务収馀衆,廹胁旁二十二邑复反立,募诸夷与都尉长史,分将攻之,时天大旱,絶其水道,蛮夷共斩翁指,持首出降。至王莽时,钩町侯弟承杀牂牁大尹周钦,州郡击之,不能服,三边蛮夷尽反,莽遣平蛮将军冯茂发巴蜀、犍为吏士击益州,出入三年,疾疫死者什七,莽徵茂还,诛之,更遣宁始将军廉、丹庸部牧史熊大发天水、陇西骑士、广汉巴蜀、犍为吏民十万人击之,始至,颇斩首数千,其后军粮前后不相及,士卒饥疫,三岁馀死者数万人,不能尅而还。后汉光武建武十八年,夷帅栋蚕与姑复楪榆梇栋连然,滇池、建伶、昆明诸种反,杀长史,益州太守繁胜与战不胜,退保朱提。 十九年,遣武威将军刘尚讨之。路由越巂太守长贵酿毒酒劳军,尚觉袭贵,诛之。 二十年,尚进兵,与栋蚕等连战数月,皆破之。 二十一年正月,尚追至不韦,斩栋蚕帅,凡首虏七千馀人,得生口五千七百人,诸夷悉平。明帝永平元年,姑复夷复叛,益州刺史发兵讨平之。章帝建初元年九月,哀牢王类牢与守令忿争,遂杀守令而叛,攻巂唐,募越巂、益州、永昌夷汉九千人讨之。 二年春,邪龙县昆明夷卤承等应募,率种人与诸郡兵击类牢于博南,大破斩之。
666
安帝元初四年十二月,卷夷大牛种封离等反,冦遂久,杀县令。 五年,益州、永昌及蜀郡诸夷皆叛,应封离至十馀万,遣中郎将尹就发蜀、汉兵讨之,与蛮战,败。封离等乗胜破二十馀县,焚掠百姓,千里无人。帝徵就还,令以兵付益州刺史张乔。 六年十二月,张乔遣从事杨竦击封离等,大破之,离乞降,三十六种皆降附。
667
灵帝熹平五年,诸夷叛,执益州太守雍陟,遣御史中丞朱龟讨之,不能尅。朝议以为郡在边外,劳师远役,不如弃之。太尉掾巴郡李顒建䇿讨伐,乃拜顒益州太守,与刺史龎芝击破平之,还得雍陟。顒卒后,夷人复叛,以广汉景毅为太守,讨定之。
668
三国汉后主建兴元年六月,益州郡耆帅雍闓杀太守,求附于吴,又使部下蛮孟获诱煽诸夷,牂牁、越巂皆叛应闓。 三年春三月,丞相诸葛亮南征,叅军马谡进曰:「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亮纳之。五月,渡泸,七月,至南中,所至皆捷,由越巂入。闓已为髙定部曲所杀获,収馀衆拒亮。亮募生致之,既擒,使观营阵,复纵之,更战,七纵七擒,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益州、永昌、牂牁、越巂四郡皆平,亮収其俊杰为官属,出其货物给军国。后军还,南夷复叛,安汉将军李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 十一年,夷帅刘胄反,都督马忠督牙门将张嶷等击斩之。 延熙三年,叟夷数反,杀太守龚禄、焦璜,以张嶷为越巂郡太守讨之。嶷以恩信诱诸蛮,诛其首恶,诸种落皆降。
669
晋惠帝太安元年八月,建宁大姓李睿、毛诜逐太守杜俊。朱提大姓李猛逐太守雍约以应蜀冦。李特南夷校尉李毅讨斩诜。睿走依五苓夷。猛以笺降,毅恶其言不逊,诱杀之。 二年,五苓夷帅于陵承诣毅,请恕睿罪。毅许诺,及至,杀之,诸夷遂反。奉建宁太守马恢为刺史。毅出军救恢,及闻其情,乃杀恢。光熙元年三月,五苓夷围宁州,毅病请救,未达,卒。毅女秀,明达有父风,衆推领州事,奨励战士,婴城固守。城中粮尽,炙䑕拔草而食,伺夷稍怠,出兵掩击,破之。
670
愍帝建兴四年五月,平夷太守雷照杀南广太守孟桓,帅二郡叛降李雄。
671
明帝太宁元年春正月,李雄使其将李骧、任回冦台登将军司马玫死之。越巂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以郡叛,降于骧。五月,李雄遣李骧冦宁州,刺史王逊遣将姚岳拒战于堂狼,大破之。 二年十二月,梁水太守爨亮、益州太守李逷以兴古叛,降李雄。 三年五月,征西大将军陶侃以宁州刺史王坚懦弱,不能御冦,表零陵太守尹奉代之,徵坚还奉杀爨亮,降李逷,夷境乃安。
672
成帝咸和二年正月,宁州秀才龎遗起义兵攻李雄将任回、李谦等,雄遣将罗恒、费黒来救,刺史尹奉遣裨将姚岳及朱提太守杨术援遗,战于台登,岳等败绩,术死之。 八年正月,李雄将李寿陷宁州,尹奉及建宁太守霍彪降之。 咸康二年十月,广州刺史邓岳遣督䕶王随撃夜郎、新昌太守陶协击兴古,并克之。 五年三月,邓岳伐蜀,建宁人孟彦执霍彪以降。
673
宋文帝元嘉十八年十二月,晋宁太守爨松子反,宁州刺史徐循讨平之。
674
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南宁夷爨玩反,以史万岁为行军总管,讨平之。初,爨玩遣使朝贡,命韦世冲以兵戍之,置昆州,以玩为刺史,至是复叛。万岁自蜻蛉川经弄栋水过诸葛武侯纪功碑,渡西洱河,入渠滥川,破其三十馀部。诸夷大惧,请降。万岁欲以玩入朝玩,赂万岁,因舍之。明年复反,蜀王奏其受贿纵贼,除名。爨玩惧入朝,上戮之,没其子洪达等为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遣右武衞将军梁建方讨松外蛮,酋帅双舍拒战,败走,杀获十馀万馀,悉谕降,因遣竒兵掩西洱河蛮。其帅杨盛大骇,欲遁去,使者好语约降,乃纳欵军门,建方振旅而还。
675
髙宗永徽二年,白水蛮与大、小勃弄蛮酋相诱为乱,大勃弄、杨承颠冦麻州,都督任懐玉招之,不从,以左领军将军赵孝祖为郎州道行军总管,与懐玉往讨,大破之,斩白水酋俭弥干等。 三年,孝祖兵西入,太勃弄酋长殁,盛率衆迎战,大败,斩之,执杨承颠,馀屯皆降。 咸亨三年正月,姚州蛮冦边,杀长史李孝让等,以太子右衞副率梁积夀为姚州道行军总管,讨平之。 调露元年,永昌蛮复叛,上命李义总师讨之,败绩,郎将刘惠等战死。
676
中宗景龙元年六月,吐蕃及姚州蛮冦边姚巂道讨击使唐九徵败之。吐蕃以铁絙、梁漾、濞二水通西洱蛮,筑城戍之。九徵毁絙平城,建铁柱于滇池勒功。 四年十二月,姚州蛮反,监察御史李知古击降之,因聚敛诛掠。羣蛮怨怒,引吐蕃攻杀知古,姚、巂路絶。
677
𤣥宗开元元年十月,姚、巂蛮冦姚州,都督李䝉死之。三年十月,巂州蛮冦边,骁衞将军李元道伐之。十七年二月,巂州都督张审素讨西南夷,破之,克云南昆明城。 二十六年,南诏尽并五诏地。天寳八载十月,诏特进何履光率十道兵以伐云南。初,安宁城有五盐井,人得煮鬻自给。至是,遣履光以兵定南诏境,取安宁城及井,复立马援铜柱乃还。 九载十月,南诏反,陷云南郡,时鲜于仲通领剑南节度使,卞忿少方畧故事,南诏尝与妻子谒都督,过云南,太守张䖍陀私之,多所求丐,閤罗鳯不应,䖍陀数诟靳之,隂表其罪,由是忿怒,反发兵攻䖍陀,杀之,取姚州及小夷州,凡三十二。 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自将出戎、巂州,分二道进次曲州,靖州閤罗鳯遣使者谢罪,愿还所虏,得自新,且城姚州,如不聴,则归命,吐蕃恐云南非唐有,仲通怒,囚使者,进薄白厓城,大败引还,大将王天运为南诏所杀,死者六万人,閤罗鳯敛战胔筑京观,遂北臣吐蕃,会杨国忠以剑南节度使当国,掩其败状,复募兵击之。以上三事,本纪与南诏传年数不符,兹从本纪。 十三载六月,剑南节度留后李宓将兵十万撃南诏,为閤罗鳯所诱,深入粮尽,士卒饥疫引还,适吐蕃论绮里徐兵至,内外夹击,宓沉江死,军悉溃,前后死者二十馀万人,国忠更以捷闻,閤罗鳯因取巂州㑹同军,破越析。
678
代宗大厯十四年十月,南诏异牟寻与吐蕃并力,率衆二十万入冦,一趋茂州,逾文川,扰灌口,一趋扶、文,掠方维、白坝,一侵。黎雅叩邛崃关,发禁衞及幽州军往御,大败之,斩首六千级,禽生捕伤甚衆,颠踣厓峭且十万。异牟寻惧,更徙羊苴咩城。
679
徳宗贞元四年,吐蕃冦宁州,邠宁节度使张献甫败之。 五年,剑南西川节度使韦臯败吐蕃于台登北谷,克巂州。时勿邓大鬼主、苴梦冲数为吐蕃侵猎,两林都大鬼主苴那时遗韦臯书,乞兵攻吐蕃。臯遣将刘朝彩出铜山道,吴鸣鹤出清溪关道,郭英俊出定蕃栅道,进逼台登城。吐蕃退壁西贡州,据髙为营。苴那时分兵大破青海、腊城二节度军于北谷。青海大兵马使乞藏遮遮、腊城兵马使悉多杨朱、节度论东柴大将论结突梨等皆战死,执笼官四十五人、铠仗一万,牛马称是。进拔于葱栅。诏封苴那时等皆为王。 十年正月,南诏败吐蕃于神川来,献㨗。先是,南诏苦吐蕃惏刻无厌,清平官郑回因说异牟寻复归唐,异牟寻善之,诸蛮颇得其语,白于韦臯,臯遣谍者遗之书,吐蕃疑之,责大臣子为质,异牟寻愈怨,乃遗臯书,决䇿内附臯䕶使至京,帝嘉之,赐以诏臯,令其属崔佐,时持至羊苴咩城。时吐蕃使者多在佐,时大宣诏书,劝异牟寻斩吐蕃,使复南诏旧名,异牟寻皆从之,吐蕃因与回鹘战,杀伤甚,乃调南诏万人,异牟寻欲袭吐蕃,阳示寡弱,以三千人行,许之,即自将数万踵后,昼夜行,大破吐蕃于神川,遂㫁铁桥,溺死以万计,俘其五王,献㨗京师。七月,异牟寻攻吐蕃,复取昆明城以食盐池,又破施蛮、顺蛮,并虏其王,置白厓城,因定么、些蛮隶昆山西爨故地,破茫蛮、掠弄栋蛮、汉裳蛮,以实云南东北。 十二年二月,吐蕃寇巂州,刺史曹髙仕破之。 十三年五月,吐蕃复冦巂州,髙仕又击败之。 十六年七月,韦臯克吐蕃。末恭城。吐蕃大臣以岁在辰,兵宜出,谋袭南诏,閲衆治道,将以十月围巂州。军屯昆明及西贡川,异牟寻与臯相闻臯命,部将武免率弩士三千人赴之。亢荣朝以万人屯黎州,韦良金以二万五千人屯巂州。吐蕃引衆五万自曩贡川分二军攻云南,一军自诺济城攻巂州,臯以巂州实往来道,捍蔽数州,严兵以守,别遣将袭击,降其帅,又取末恭城,于是虏气衰,军不振,退至铁桥,南诏毒其水,人多死,吐蕃苦唐诏掎角,亦不敢图南诏,乃屯三泸水复城,悉摄。悉摄,吐蕃险要也,南诏与臯部将杜毗罗狙击之。 十七年二月,南诏等夜絶泸水,斩吐蕃屯卒吐蕃保鹿危山,毗罗设伏以待,又战,吐蕃大奔于时康黒衣、大食等兵,及吐蕃大酋皆降,获甲二万首,又合鬼主破之于泸西,吐蕃乃戍纳川、故洪、诺济、腊聿赍五城,欲悉师出西山、剑山,収巂州以絶南,诏臯遣将郉毗以兵万人屯南北路,赵昱以万人戍黎雅州,异牟寻谓臯曰:「虏声取巂州,实窥云南,请进军羊苴●」。及吐蕃破麟州,臯督诸将分道出,或自西山,或由平夷,或下陇陀和石门,或径神川、纳川,与南诏㑹,九月,臯败之于雅州,克木波城,前后凡克城七,焚堡百五十所,斩首万级,生禽论莽。热献于朝,获铠甲十五万,围昆明、维州不能克,乃班师。
680
宪宗元和十一年五月,云南蛮冦安南,时黄洞蛮屡叛,邕管闲连岁被兵,南诏清平官王嵯巅遂乗衅东冦。
681
文宗太和三年十一月,南诏陷邛、戎、巂三州。十二月,冦成都。时西川节度使杜元颖治无状障候,弛沓相䝉,南诏丰佑与王嵯巅,乃悉衆掩卭、戎、巂三州,陷之,入成都,止西郛,十日,将还,乃掠子女工技数万引而南,南诏自是工文织,与中州埓,上遣鄂、岳、襄邓忠武军及右领军衞大将军董重质追击之,蛮复冦梓州,又冦蜀州。 六年,南诏掠骠国民,徙之拓东。
682
武宗㑹昌六年九月,南诏冦安南经畧使裴元裕,败之。
683
宣宗大中十二年,南诏陷安南都䕶府,时经畧使李琢苛墨自私,夷人不堪,结南诏将段酋迁陷都䕶府,号「白衣没命军,南诏发朱弩佉苴三千助守,然岁犹朝贡。 十三年十二月,南诏陷播州。时宣宗崩,使者告哀㑹丰,佑亦死,坦绰酋龙立恚,朝廷不吊恤,又诏书仍赐故王以草具进使者而遣还,遂僭号建元。懿宗以其名近元宗,嫌讳,絶朝贡,乃陷播州。
684
懿宗咸通元年十月,安南都䕶李鄠克播州。十二月,南诏冦安南,时李鄠屯武州,为蛮所攻,弃州走,以王寛代之。 二年八月,南诏冦邕州。九月,冦巂州,时蛮兵攻邕管,经畧使李𢎞源兵少,不能拒,奔蛮州,南诏亦引去,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畧使,数改条约,衆不悦,以胡懐玉代之。南诏知边人困甚,剽掠无有,不入冦,杜悰当国为上谋,遣使者吊祭示恩信,并诏骠信以名嫌,册命未可举,必易名乃得封,上乃命左司郎中孟穆持节往㑹南诏陷巂州,遂止不行。 三年二月,以蔡袭为安南经畧招讨使,发诸道兵二万屯守南,诏憺畏不敢出,㑹诏左庶子蔡京经制岭南,忌袭功,欲阻壊之,乃言南方无虞,武夫幸功,多聚兵耗馈运,请还戍兵,袭执不可,愿留兵五千,累表不报,即极陈南诏,伺隙久,有十必死状,朝廷不省。十一月,南诏攻交州,进畧安南,袭请救,发湖荆桂兵五千屯邕州,诏袭按军海门,袭请济师,以山南东道兵千人赴之。 四年正月,南诏攻益急,袭録异牟寻盟言,系矢上射,入其营,不荅,俄而城陷,袭阖宗死者七十人。幕府樊绰取袭印走渡江,督荆南军入东郛苦战,斩南诏二千级。是夜,蛮遂屠城,蛮兵两陷安南,所杀十五万人。有诏诸军保岭南。 五年正月,南诏冦巂州,西川节度使萧邺率属蛮邀于大度河,败之。三月,南诏冦邕州官兵败,岭南西道节度使康承训不知所为,有小校率勇士三百人,夜缒城出,烧其营,蛮大惊,解去。 六年五月,岭南西道节度使髙骈及南诏战于邕州,败之。南诏复冦巂州,刺史喻士珍贪狯,掠两林东蛮口,缚卖之,以易蛮,金蛮至,开门降,尽杀戍卒,士珍遂臣于蛮。时骈代康承训为节度使,以选士五千渡江,败林邑兵于邕州,击南诏龙州屯,蛮酋烧赀畜走。酋龙遣杨缉思助段酋迁共守安南,以范胒些为安南都统,赵诺眉为扶邪都统。 七年六月,高骈克安南。时骈次交州,战数胜,杨缉思出战,败还走,城士乗之,超堞入,斩酋迁胒些诺眉,上首三万级。安南平,进骈检校刑部尚书,仍镇安南。 十年十二月,南诏陷嘉州。先是,酋龙遣清平官董成等十九人诣成都,节度使李福将庭见之。成等请以敌国礼见,福怒,命武士捽辱之,械系于馆。俄而刘潼代福节度,即挺其系表纵还。有诏召成等至京师,赐物良厚,慰遣还国。至是,酋龙遣使杨酋庆等来谢释囚,定边节度使李师望欲激蛮怒,幸有功,乃杀酋庆等。既而戍士怒师望贪残,欲生食之,会召还,以窦滂代之,滂尤不法。酋龙怨,杀其使,率衆入冦窦滂,遣兖海兵五百往战,一军皆覆。酋龙乃身自将,督衆五万侵巂州,攻青溪关,诸屯皆退保北涯。复攻黎州,济江,袭犍为,破之,遂陷嘉州。 十一年正月,南诏陷黎州,入自卭崃关,围雅州,复击卭州,遂进攻成都,次眉州。西川节度使卢耽畏援军未集,请降大使通好,以纾其深入。诏遣太仆卿支详为和蛮使。耽与故泸州刺史杨庆复共修守备,又选悍士三千,号「突将」,日隶于军。二月,蛮四面攻城,耽遣李璹、张察率突将战城下,俘斩二千级,蛮攻益力,耽多方御之。上遣东川节度使颜庆复为大度河制置、剑南应接使,兵次新都。博野将曽元裕败蛮兵,斩二千级。大将宋威继至,又与蛮战,斩首五千。南诏还屯星宿山,威进戍沱江。蛮闻鳯翔、山南军且来,乃迎战,毗桥,不胜,趋沱江,为伏士所击,城中出突将夜火蛮营。又王师夺升迁,梁蛮大败。酋龙知不敌,夜撤营南奔,至双流江,无梁计,穷将赴水死,或止之曰:「不如伪和以纾急」。乃来请,三日梁成而济。 十四年,坦绰复冦蜀,絙舟大度河以济,刺史黄景复击郤之衆,循河而南,夜桴上流,夹攻濒水诸屯,景复败走,还黎州,设伏以待,蛮蹑追之,为景复所败,㑹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请曰:「坦绰欲上书天子白寃事!」戍兵信之,不战,桥成而济,黎州陷,遂攻雅州,击定边军,卒溃入卭州,成都大震,坦绰遣使者四十人赍骠信书遗节度使牛丛,欲假道入朝,请憇蜀玊故殿,丛欲许之,杨庆复谏曰:「蛮无信,彼礼屈辞,甘诈我也!」因斩其使,留二人报书詈辱之,坦、绰至新津而还。
685
僖宗乾符元年十二月,南诏冦黎、雅二州入卭崃关,掠成都,成都闭三日,蛮乃去,诏河西、河东、山南东道、东川兵伐之。 二年正月,髙骈败南诏于大度河。时骈由天平军徙西川节度使,镇成都,至镇不淹月,閲精骑五千,逐蛮至大度河,执酋长五十斩之,収卭崃关,复取黎州,南诏遁还,召景,复责大度河之败,斩以徇,戍望星、清溪等关南,诏惧,遣使者诣骈结好,而踵出兵冦边,骈斩其使,答曰:「我且将百万衆至龙尾城问尔罪」。酋龙大震。自南诏叛,天子数遣使至其境,酋龙不肯拜,使者遂絶。骈以其俗尚浮屠法,故遣浮屠景仙摄使往,酋龙与其下迎谒且拜,乃定盟而还。骈结吐蕃尚延心、嗢末鲁耨月等为闲,筑戎州马湖、沐源川、大度河三城,列屯拒险,料壮卒为平夷军,南诏气夺,酋龙恚,发疽死。
686
后梁太祖乾化四年十一月,南诏郑仁旻冦蜀蜀王建,大破之。自是南诏不复犯边。
687
宋太祖乾徳三年正月,王全斌平蜀,欲以兵威取滇,进滇地图。太祖鉴唐之祸,以玉斧画大渡河,曰:「此外非吾有也」。由是云南不通中国,为段氏窃据。元宪宗二年,命太弟呼必赉征云南,以乌兰哈达总督军事。 三年九月,次忒刺分三道以进,乌兰哈达率西道兵由晏当路,诸王绰哈、阿齐拉率东道兵,由白蛮、太弟由中道。乙巳,至满陀城,留辎重。十月丙午,过大度河,又经行山谷二千馀里,至金沙江,乗革囊及栰以渡,摩沙蛮主迎降。十一月辛卯,遣三使入大理招段兴智,皆被杀。丁酉,师至白蛮打郭寨,其主将出降,其侄坚壁拒守,攻拔杀之,不及其民。庚子,次三甸。辛丑,白蛮送欵。十二月丙辰,兵薄大理城,大理国主段兴智微弱,国事皆决于相髙,泰祥屡战不胜,时东路兵亦至,皆登点苍山视城中,城中大惧,泰祥徵兵三十七部,有来援者,皆为元兵阻败,始与兴智谋出避外郡,图兴复兴,智奔善阐,泰祥奔统矢,命大将额尔固济巴图尔追之,以大理拒命将,屠其城,用词臣姚枢言,乃裂帛为旗书,止杀之,令分号于衆,兵入大理,人民安堵。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枢搜访图籍。辛酉,南出龙尾城,次赵睑,癸亥,获髙泰祥于姚州,欲官之,不屈,因斩之,而用其子高琼、高长夀等。 四年春,太弟班师,留乌兰哈达经畧云南地,哈达率衆攻合剌章水城,屠之,前次罗部府,大酋髙升集诸部兵拒战,又大破之,进至善阐,兴智率衆固守,城际滇池三靣皆水,既险且坚,哈达选饶勇以炮摧北门,纵火攻之,皆不克,乃大震鼔钲,进而作,作而止,使不知所为,如是者七日,伺其困乏,夜五鼓,遣子阿珠潜师跃出,乱砍之,遂大溃,至昆泽,段兴智及其渠帅马合剌昔皆降,馀衆依阻山谷者,分命裨将伊埒托卜伊津等掩其左右。围既合,哈达与阿珠率善射者二百骑,四靣进击,又攻纤寨,拔之,至乾徳哥城,哈达病,委军事于阿珠,环城立炮,以草填堑,衆军始集,阿珠已率所部搏战城上,城遂破。 五年,哈达率师平乌蛮诸郡,凡出师三年,平大理、五城、八府、四郡、乌、白等蛮三十七部,兵威所加,无不欵服。 六年,哈达以云南平献㨗,授银印,加大元帅,还镇大理。以刘时中为宣抚使。赦段兴智领诸蛮。从合征交趾,屠其城,经车里所部悉降之。
688
世祖至元元年,舍利畏叛,诸部竝起信苴,日讨平之,时东爨舍利畏,倡言䝉古处北吾等处南,声教所不及,何以服从之,㑹都元帅布呼丹专制,不善抚辑,于是东方诸蛮竝起应之,衆至三十万。上闻变,命大理总管信苴日与大将合兵讨之,衆皆解散,惟舍利畏遁入岩箐,未获。至十一年,信苴日遣人诡为商旅,执贽,往见,杀之。 十年二月,云南罗羽酋长阿旭叛,诏有司安辑其民,募能捕斩阿旭者赏之。 十三年,罗盘甸叛,云南行省平章赡思丁率师往讨,降之。事详名宦。 十四年四月,𬗟蒲甘夷冦金齿、沙木斯,鼎遣呼图等攻败之,时金齿千额总管阿禾内附,𬗟怨之,遣蒲甘大将释多罗伯级攻其地,欲立砦腾越、永昌之间,㑹大理路䝉古千户呼图克、大理路总管信苴日、总把千户托多尔海,奉命伐永昌之西腾越蒲骠、阿昌、金齿未降部族驻札南甸,阿禾告急,呼图克等昼夜行,与𬗟军遇一河边,其衆约四五万,象八百,马万匹,呼图克军仅七百人,𬗟人前乗马,次象,次步卒,象披甲,背负战楼,两旁挟大竹筒,置短枪数十于其中,乗象者取以击刺呼图克下令贼衆我寡,当先冲河北军,亲率二百八十一骑为一队,信苴日傍河为一队,托多尔海依山为一队,战良乆贼败,信苴日追之三里,抵寨门,旋泞而退,南靣贼万馀绕出官军后,信苴日驰报呼图克复列为三阵,进至河岸击之,又败,追破其十七砦,逐北至窄山口,贼及象马自相蹂死者盈三巨沟,日暮,呼图克中伤,遂収兵明日追之,至干额不及而还,捕虏甚衆,军中以一帽或两靴,一氊衣易一生口,其脱者又为阿禾阿昌邀杀,归者无几。十月,云南省遣都元帅尼雅斯拉廸音率䝉古、爨僰麽些军三千馀人征𬗟至江头城,招降磨欲等三百馀砦,以天热还师。 十五年,诏以云南境土广远,未降者多,佥军万人进讨。 十七年二月,达喇布尔罕以云南行省军攻定昌路,禽总管谷纳,杀之。十九年三月,乌䝉民叛,诏诺特和和罗苏黙率䝉古、汉人新附军讨之。 二十年十一月,诸王桑阿克达尔、右丞台布、叅政伊克德济将兵征𬗟,克之。先是,尼雅斯拉廸音请益兵征𬗟,上以精兵万人属之进讨,又发四川军万人,命约尔哈领之,同进,又诏信苴日同右丞拜达勒迎师,信苴日至金齿病卒,寻敕佥亦奚不、薛及播、思、叙三州兵,并发罗罗斯等军䝉古新附军,复发征日本重囚,同征𬗟。九月,大军发中庆,十月,至南甸,台布由罗必甸进军,桑阿克达尔命伊克徳济取道于阿昔江,达镇西阿禾江,造舟二百,下流至江头城,㫁𬗟人水路,自将一军从骠甸径抵其国,与台布军㑹,进攻江头城,拔之,获其鋭卒万馀人,命都元帅袁世安戍之,随遣使谕降,𬗟酋不聼,据太公城以拒大军,复遣僧谕以祸福,反为所害,遂督军水陆并进击破之。 十二月,云南施州子童为乱,诏叅知政事阿哈巴克实帅兵合罗罗斯托里实克讨之。 二十一年正月,建都王乌䝉及金齿一十二处俱降。先是,建都为𬗟所制,欲降未能至,太公城既破,乃相率赴大军降,各分兵戍守,置邦牙宣慰司于蒲甘城,命云南王克哷移镇缅桑,阿克达尔等振旅还,遣使进𬗟珍珠、珊瑚、异彩及七寳束带。四月,云南行省进破江头城所得童男女八千人,并银器、币帛。 二十二年九月,乌䝉叛,命四川行院伊苏徳勒将兵讨之,马湖总管汝作以蛮兵三百为助,降西崖门酋长阿者等百馀户。 十月,乌蒙蛮夷宣抚使阿䝉叛,诏讨之。 二十三年十月,调招讨使张万为征缅副都元帅,额森特穆尔为征𬗟招讨司达噜噶,齐千户张成为征𬗟招讨使,并虎符,勅造战船,将兵六千人征𬗟,以图们岱为都元帅总之。 二十四年八月,以李海拉苏为征𬗟行省叅政,将新附军五千、探马赤军一千以行,仍调四川、湖广行省军五千赴之。召能通金齿、白夷道路者张成及、前占城军总管刘全,并为招讨使,佩虎符从征,以图们徳尔为都元帅,将四川省兵五千赴缅省,仍令其省驻缅近地,以俟进止。既而云南王与诸王进征蒲甘,丧师七千馀,𬗟始平。 十二月,镇南王托欢将兵征交址,克之。先是,正月发云南兵同江淮、江西、湖广三省䝉古、汉劵军及海外四州黎兵讨交址,置征交址行尚书省,鄂罗齐平章政事乌玛喇、樊楫,叅知政事总之,并受镇南王托欢节制。十一月,云南省右丞阿噜兵次交趾木兀门,其将昭文王以四万人守之,阿噜撃破之,获其将黎石何英。镇南王次思明,程鹏飞与鄂罗齐等从镇南王分道并进,阿巴齐以万人为前锋,乌玛喇、樊楫及程鹏飞等遂趋交趾,所向克㨗,镇南王次界河,交趾发兵拒守,前锋皆击破之,次万劫诸军毕㑹。十二月,镇南王次茅罗港,攻浮山寨,破之。以诸军渡富良江,次交趾城下,败其守兵,陈日烜与其子弃城走敢南堡,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诸将以粮尽师老,宜全师而还,镇南王从之。 二十五年三月,镇南王次内傍关,贼兵大集,以遏归师,遂由单已县趋盝州,闲道以出,次思明州。命阿噜引兵还云南,鄂罗齐以诸军北还。日烜遣使来谢,进金人代已罪。 二十九年八月,诏布敦䝉古勒黙色以军征八百媳妇国。
689
成宗元贞元年二月,云南行省平章额森布哈言:「敢麻鲁有两夷未附,金齿亦叛服不常,乞调兵六千镇抚金齿」。从之。 二年三月,元江贼舍资杀掠边境,梁王命集赛台等讨降之。 云南省臣额森布、哈征乞蓝拔瓦农、开阳两寨,其党答刺率诸蛮来降,乞蓝悉平。 大徳元年九月,八百媳妇叛,冦彻里遣额森布哈将兵讨之。 四年五月,缅王为其弟阿撒哥也等所杀,其子窟麻剌哥撒入逃,诣京师,诏䝉古图噜黙色率师问罪,蛮贼与八百媳妇国通,其势张甚,䝉古图噜黙色请益兵,又命萨察固尔等将兵万二千人征之,仍令诸王库库节制其军。七月,𬗟贼阿撒哥也弟者蘓等九十一人,各奉方物入朝,自言杀主之罪,始罢征𬗟兵。 十二月,遣左丞刘深等征八百媳妇。时深倡议世祖以神武一海内,今上嗣立,未有武功,而八百媳妇国助𬗟为逆,请征之。左丞相哈喇哈逊、御史中丞董士选諌不聴诏,深及哈喇岱、郑佑将兵三万人往讨。 五年二月,以刘深、哈喇岱为中书右丞,郑佑为叅知政事,皆佩虎符,立征八百媳妇万户府二,设万户四员,发四川、云南囚徒从军。五月,勅云南省,分䝉古射士,征八百媳妇兵,既出取道顺,元远冒烟瘴,士卒多死,驱民转饷,溪谷之间,一夫负粟八斗,率数十人佐之,数十日乃达,死者又数十万人,中外骚然,而深复胁求水西土官之妇蛇节、金三千两,马三千匹,土官宋隆济因苗民之怨,遂结连蛇节,率苗獠反,破杨黄寨,进攻贵州,知州张懐徳力战死,因困刘深于穷谷中,梁王库库率兵救之,贼稍却。 七月,遣萨察固尔等将兵征金齿等国,时征𬗟师还,为金齿所遮,士多战死,又连接八百媳妇诸蛮,相效不输税赋,贼杀官吏,故皆征之。萨察固尔等围缅两月,城中薪食俱尽,势将出降,将校髙庆察罕巴哈受其重赂,以炎暑瘴疫为辞,輙引兵还,诏诛之,免萨察固尔为庶人。 十一月,上因刘深败,始悔不用哈喇哈逊、董士选之言,乃遣刘国杰、杨赛音巴哈等率湖广、四川兵分道进讨,别勅梁王,以云南兵接应。 六年正月,増刘国杰等军,是月,刘深等以粮尽,不能至八百媳妇国而还,宋隆济、蛇节率衆邀击辎重,委弃士卒,杀伤殆尽。二月,罢刘深等官,时乌撒、乌䝉、东川、芒部及武定、威楚、普安诸蛮,因蛇节之乱,皆以供输烦劳为辞,乗衅起兵,攻掠州县,复诏伊苏、岱尔、䝉固岱等将兵,㑹刘国杰讨之,贼兵劲利,且多健马,官军不利,国杰令人持一盾布钉其上,俟阵合弃盾佯走,贼来追马,遇盾皆仆,国杰鼓噪趣之,贼大败,既而馀冦复合要战,国杰不应,数日,度其气衰,一鼓破走之,追战数千里,播州安抚使杨赛音巴哈出播境,连与贼遇,破之,前驻蹉泥,贼骑猝至,赛音巴哈奋击先进,大军随之,贼遂溃,乗胜逐北,杀获不可胜计,遂降阿苴,下笮龙,望尘送款者相续。十一月,刘国杰裨将宋光率兵大败蛇节。 七年三月,罢云南征𬗟分省,诛刘深,笞哈喇岱、郑佑。时㑹赦当免,哈喇哈逊曰:「徼名首衅,丧师辱国,不诛,深无以谢天下」遂伏诛。 四月,刘国杰、杨赛、音巴哈大破贼于墨特川,蛇节降,隆济遁去,遂诛蛇节,馀党相继平。 八年春,云南顺元同知宣抚宋阿珠生获隆济来献,斩之。 十年四月,云南罗雄州军火主阿邦龙少结豆温匡虏、普定路诸蛮为冦,右丞汪维能进讨。贼退据越州,谕之不服,遣平章伊苏岱尔率兵万人往捕之。兵至曲靖,与维能合,从诸臣锡保、齐伊哷济达等进压贼境,获阿龙少,斩之,馀衆皆溃,命伊苏岱尔留军二千戍之。
690
武宗至大二年十一月,八百媳妇及大、小、彻里诸蛮作乱,威远州谷保据木罗甸。诏遣云南右丞萨济固尔威往谕之。萨济、固尔威受谷保赂,复进兵攻劫。谷保弓弩乱发,遂败还。 三年正月,复遣萨济、固尔威招抚八百媳妇。 四年五月,八百媳妇与大、小彻里蛮冦边,命云南王及右丞阿固台以兵讨之。仁宗皇庆元年九月,罢征八百媳妇大、小彻里蛮以玺书招谕之。时朝议主用兵,侍御史赵世延曰:「蛮夷事在羁縻,先朝用兵不已,致亡失军旅诛戮省臣。今当选重臣知体者,付以边寄兵,宜无用」。章再上,事乃罢。延佑六年二月,云南闍里爱、俄、永昌蒲蛮阿入剌等并为冦,命云南省从宜𠞰捕。 十一月,木邦路带邦为冦,勅云南省招捕之。
691
英宗至治三年十月,入番顺元及静江、大理、威楚诸路猺兵为冦,勅湖广、云南二省招谕之。 十一月,云南开南州大阿哀、阿三木、台龙买六千馀人冦哀卜白盐井。诏:「凡有罪自首者,原其罪」。 十二月,云南车里于孟花脚等蛮为冦,诏招谕之。
692
泰定帝泰定元年六月,云南大理路伱囊为冦。 十月,云南车里蛮为冦,遣鄂尔多奉诏招谕之。其酋塞赛子尼、靣雁构木子刁零出降。 十二月,云南猺阿吾及至閙为冦,行省督兵捕之。 二年四月,僰夷及蒐雁遮杀云南行省所遣谕蛮使者,诏追捕之。 五月,车里陶剌孟及大阿、哀蛮兵万人,乗象冦陷多罗等十四寨,木邦路蛮入庙,率僰夷万人冦陷倒入汉寨,命边将严备之。 六月,开南府阿只弄哀培蛮兵为冦,命云南行省督所属兵捕之。 七月,威楚、大理诸蛮为冦,云南行省请出师,不允,遣伊埒穆尔丹等使大理布延实哩等,使威楚招谕之。 十二月,元江路土官普山为冦,诏戍兵捕之。 三年正月,元江路总管普双叛,命云南行省招捕之。 五月,岑世兴及镇安路岑修文合山獠角蛮六万馀人为冦,命湖广、云南行省招谕之。八月,宁远州洞蛮刁用为冦,命云南行省备之。四年五月,元江路总管博硕坐贜免,遂结蛮兵作乱,勅复其旧职。七月,博硕复叛。 十月,开南州土官阿齐拉率蛮兵为冦,命云南行省招捕之。致和元年五月,大理怒江甸土官阿海伱冦乐辰诸寨,命云南行省督兵捕之。
693
云南通志巻十六上
URN: ctp:ws910791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