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 -> Search for "乾道丙戌年 (1166/2/3 - 1167/1/22)"
Search details:
Scope: 续资治通鉴
Condition : Contains text “乾道丙戌年 (1166/2/3 - 1167/1/22)”
Total 85

卷第一百三十九

156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乾道二年金大定六年
157
春正月丙辰,宰执进呈升差人数,帝曰:「须立定年限,方可杜其私意。」
158
辛酉,省六合戍兵,以所垦田给还复业之民。
159
壬戌,建康都统刘源,缴纳到逃亡事故横行拱卫大夫至副尉、军兵、将校、都虞候等付身二万有馀,帝以问宰执,洪适等言:「果有此数,见今委都司毁抹。」帝曰:「此事甚不可得。」于是诏武略大夫、忠州团练使刘源,特转武显大夫、高州防御使。
160
甲子,汪应辰请优恤利州路运粮百姓,漕臣亦具奏,请运粮二石,人支钱引三道,计合降度牒八十馀道。帝曰:「中间亦曾免一处。」洪适等言:「成、和等四州,已尝免夏、秋二税一年,京西路诸州,亦免二税一半。」帝曰:「利路运粮,每石与二千,可纽计度牒支降。」
161
庚午,金敕有司:「宫中张设,毋以涂金为饰。」
162
二月丙子,诏:「侍从、台谏、两省官举监司、郡守,可依荐举旧法,如犯入已赃当同罪,馀皆略之,庶多荐引以副任使。」
163
丁丑,罢盱眙屯田。赈两浙、江东饥。
164
庚辰,临安府勘到殿前司军兵盗取钱物,洪适等言训练队将,专管一队,不为无罪。
166
丁亥,金左丞相、沂国公布萨忠义薨。金主亲临,哭之恸,辍朝奠祭。命参知政事唐古安礼护其丧事,葬祭俱从优厚,官给,谥武庄。
168
壬辰,户部措置每月官兵俸料,减支见钱分数,月中可省二十万缗,帝曰:「不若且依旧例。事稍动众,不可轻改。」
169
三月甲辰,吏部申安穆皇后堂侄女夫沈巘补官,方十二岁,年未及格,又,赵氏乞收故夫郭咸恩泽,与康汝济等岳庙差遣,帝曰:「补官事,三年无甚利害,可待年及。
171
乙巳,禁京西、利州路科役保胜义士。
172
壬子,诏曰:「比年以来,治狱之吏,大率巧持多端,随意援引,而重轻之故,有罪者兴邪而不乖者罹酷,朕甚患焉。卿等其革玩习之弊,明审克之公,使奸不容情,罚必当罪,用迪于刑之中。」
173
甲寅,金主如西京。
174
丁巳,洪适等言殿前司升差将副,但以年限,殊不较量能否,合亦呈试事艺,帝曰:「拘以年限,自是国家法令。今后遇有升差,卿等可间点三二人就堂下审验,与之语言,能否自可见矣。」
175
戊午,殿中侍御史王伯庠请裁定奏荐,诏三省、台谏集议。又诏:「县令非两任,毋除监察御史;非任守臣,毋除郎官。著为令。」
176
甲子,给事中魏杞等,札言皇太子已讲授《孟子》彻章,帝曰:「可讲《尚书》。
178
丁卯,赐礼部进士萧国梁以下四百九十有三人及第、出身。榜首本赵汝愚,以故事降居第二。
179
庚午,金主朝谒太祖庙。
180
辛未,尚书右仆射、平章事洪适罢。
186
癸酉,以给事中、权吏部尚书魏杞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187
丁丑,罢和籴。
188
夏四月甲戌朔,宰执言刘珙等措置李金事毕,宜推赏,帝曰:「近时儒者多高谈,无实用,珙能为朝廷了事,诚可赏也。」
190
丁丑,帝谕执政:「卿等当谨法令,无创例以害法。如胥辈兼局之类,切不可放行。」
192
庚辰,诏两浙漕臣王炎开平江、湖、秀围田,以壅水害民田故也。
193
甲申,太白昼见。
194
乙丑,臣僚言:「访问昨御营司招收弓手,所管三千三百人,见在殿司。以殿司而有弓手之名,色目不类。又闻王琪招一千四百人,专充养马并辎重。都头大率游手,不妨在外营趁。又闻马司逐月勘支效用军兵一万六千三百馀人,与密院兵籍房数目不同。
196
乙未,枢密使汪澈罢。澈在政府,好汲引人才,其自奉清约,贵贱弗渝。
197
丁酉,莫蒙、程逖、司马倬等,奏知荆南府李道,所为乖谬,政出胥吏,妄用经费,专意营私,盗贼群起,不即擒捕,帝曰:「李道辄恃戚里,敢尔妄作,可与放罢。」叶容对曰:「陛下行法不问戚里,天下闻之,孰不胃服耶!」
198
己亥,臣僚言:「祖宗留意考课之法,王安石始罢之。望遵太宗故事,应监司、郡守朝辞日,别给御前印纸历子。至于兴某利,除某害,各为条目,每考令当职官吏从实批书,任满精核。」诏:「经筵官参祖宗法与见行条制,务要适中,可以久行。」
199
五月甲辰,叶容等荐俞翊为饶州守,言其作邑有声,但资格尚浅,帝曰:「选材治剧,不须较资格也。」
200
戊申,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并侍读、致仕张焘卒。
203
己酉,罢权借职田。
204
庚戌,参知政事叶容罢,以魏杞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林安宅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中书舍人蒋芾签书枢密院事
205
壬子,金诏云中大同县及警巡院给复一年。
206
癸丑,太白经天。罢修建康行宫。
207
丁巳,帝谕宰执曰:「近臣僚多言大臣不任事,卿等更宜勉力。如朕有不至处,或事不可行,但来执奏。」
208
庚申,命未任守臣者不得除郎官。魏杞奏:「监司人应否除授?」帝曰;「监司,察州县者也,事同一体。」
209
丙寅,诏:「今后看详四方献投书札文字,拟等第以上。」
210
丁卯,诏:「诸路监司、守臣预讲荒政。如水旱无备,必置于罚;备预有方,当议推赏。」
211
六月甲戌,罢两浙路提举市舶司。
212
戊寅,诏:「制科权罢注疏出题;守臣、监司亦许解送。」
213
庚辰,封皇孙挺为荣国公。
214
辛巳,太白经天。
215
壬午林安宅蒋芾言:「臣等备员宥地,所职在于兵将。如二三大将,陛下所深知。偏裨间有才者亦多,但臣等素不相识,无以知其才否,欲自此与之相见。」帝曰:「卿等当于陛差时审察之。」
216
丙戌,废永丰圩。
217
庚子,金主措于银山。
219
秋七月己酉,调泉州左翼军屯许浦镇。
220
甲寅,以镇江都统制戚方武当节度使
221
八月癸酉,武锋军隶步军司。
222
庚辰,金主猎于望云之南山。
223
丙戌林安宅罢。
225
戊子,以魏杞兼同知枢密院事,蒋芾权参知政事。
226
甲午,诏:「诸军将士,与金人战御立功之人,其功效显著者,无以示别。今将显著战功十三处,立定格目。张俊明州,韩世忠大仪镇,吴玠杀金坪、和尚原,刘锜顺昌,五处依绍兴十年指挥。李宝密州胶西唐岛,刘锜扬州皂角林,王琪、张振等建康采石渡,邵宏渊真州胥浦桥,吴珙、李道光化军茨湖,张子盖解围泗州,赵撙蔡州,王宣确山,八处依绍兴三十二年指挥。」
227
乙未,诏吴璘复判兴州。
228
丙申,升宣州为宁国府。
229
九月辛丑朔,金主还都。
230
甲辰,上元知县李允升,坐赃决配惠州。建康守臣王佐,坐纵容出境,追两官,勒停,建昌军居住。知鄂州汪澈,以滥举降两官。提刑袁孚,以失按降一官。
231
辛亥,赈温州水灾。
233
癸丑,金右丞相宗宪薨,年五十九。金主悼惜久之,赙赐甚厚。
236
辛酉追封皇子恪为郡王,谥悼肃。
237
己巳魏杞等上神宗、哲宗、徽宗三朝《帝纪》、《上皇圣政》。
240
是月,太白屡昼见。
241
冬十月乙亥,以陈俊卿吏部尚书。俊卿言:「臣典选事,但当谨守三尺,检柅吏奸。至于愚暗,见或未到,亦望圣慈宣谕,时时训敕。君臣之分虽严,而上下之情不可不通。」帝曰:「卿言是也。朕或有过,卿亦宜尽言。」俊卿曰:「古惟唐太宗能导人使谏,所以致贞观之治。」帝曰:「每读太宗事,未尝不慕之。若德宗之忌克不乐人言,未尝不鄙之。」时帝未能屏鞠戏,又将游猎白石。俊卿旋上疏力谏,至引汉桓、灵、唐穆、敬及司马相如之言为诫,帝喜曰:「备见忠谠,朕决意用卿矣。」
242
甲申,金朝享太庙。诏免雄、莫等州租。
244
己丑,臣僚言:「役法科扰,有透漏禁物之责,有捕获出限之罚,有将迎担擎之差,有催科换代之责,有应付按检之用,有承判追呼之劳。凡此之类,皆法之所深惧,若蒙朝廷约束,无复如前科扰,天下幸甚。」诏令监司觉察。
245
壬辰,太白经天。
246
丁酉,金主如安肃州冬猎。
247
十一月丙午,金主还都。
250
癸丑,金主谓宰臣曰:「朝官当慎选其人,庶可激励其馀者。若不当,则生觊觎之心。卿等知其优劣,当举实才用之。」
251
丁巳殿中侍御史单时言:「伏睹制旨,监司于所部保明郡守,郡守于所属保明知县,县令治状显著,令中书、门下省籍记,取旨甄擢。然人之才术,各有分量,吏之治迹,未易稽考。愿训敕监司、郡守,列其所举之人治状之目,详著于荐书。然后大明赏罚,举得其实则受上赏,举失其实则置重宪,庶几选举之法复矣。」从之。
252
庚申,太白经天。
253
甲子,幸候潮门外大教场,次幸白石教场。
254
丁卯,金参知政事石琚以母忧罢。
255
戊辰,筑郢州城。
256
是月,诏汰冗兵,从步军帅陈敏言也。
258
十二月甲戌,金诏:「有司每月朔望及上七日毋奏刑名。」
259
己卯,以资政殿学士叶容知枢密院事。
260
辛巳,诏:「免进《钦宗日历》,送国史院修纂《实录》。
261
甲申,以叶容为尚书左仆射,魏杞为右仆射,并平章事;蒋芾参知政事,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263
庚寅左司谏陈良佑言:「今言利者多要生财,乃所以病民,国用愈见不足。愿取见一岁赋入之数,其取于民者已过,则从而蠲免之,以宽民力;取见所养官吏与兵之数,其可省者从而省之;常令财用十分,以七分养兵与官吏,三分以备非常,如此则上下兼足。帝曰:「朕常有志放免和买及折帛等钱以宽民力,但于今未暇。」良佑曰:「旧来本无此钱,皆是军兴时科取,讲和之后,依旧不除。今取于民者竭矣,若制节国用,令出入有度,稍有蓄储,即可行陛下之志矣。」帝曰:「因卿之言,当定经制。」
264
辛卯,诏曰:「朕惟理国之要,裕财为重。夫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量入为出,可不念哉!自今宰相可带兼制国用使,参政可同知国用事,庶几上下同德,永底阜康。」
265
丙申,以江东兵马钤辖王忭为带御器械。
267
丁酉,起居舍人洪迈言:「天下万务,出命于中书,审于门下,行于尚书,所以敬重政令,期于至当而已,初无文武二柄、东西二府之别也。今三省所行,事无巨细,必先经中书画黄,宰执书押,当制舍人书行,然后过门下,而给事中书读;如给舍有所建明,则封黄具奏,以听上旨。惟枢密院既得旨,既画黄过门下,而中书不预,则封缴之职,微有所偏。况今日宰相、枢臣,两下兼领,因而厘正,不为有嫌。请诏枢密院,自今以往,凡已被旨文书,门下依三省式画黄、书读,以示钦重出命之意。」诏从之。然枢院机速事,则不由中书,直关门下省,谓之「密白」,时不能改。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ens.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