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数据维基
简体字版
-> 晋

[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ctext:608786

See also: 晋 (ctext:287392) 晋 (ctext:105745)

关系对象文献依据
typedynasty
name
authority-wikidataQ912043
link-wikipedia_zh晋国
link-wikipedia_enJin_(Chinese_state)
晋国是西周初期为拱卫北方而分封在今山西省境内的一个姬姓诸侯国,因都城(今山西临汾市曲沃、翼城交界的曲村—天马遗址,塔儿山之阳)在故都城(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塔儿山之阴)附近,故国号仍为,始封国君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虞,后世称为唐叔虞。虞子燮即位后改国号为晋,至此历经尧、虞、夏、商的陶唐氏唐国结束。按《春秋左传●昭公元年》,唐叔虞标志陶唐氏唐国之结束 。晋国是周初三大封国之一,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称霸时间最长的一个。晋献公迁都绛(今翼城东南),别都为曲沃(今山西闻喜)。晋景公时迁都新田,称之为新绛,遗址在今山西省侯马市。

春秋初年,晋国发生小宗曲沃篡夺大宗的曲沃克晋,晋献公时又发生骊姬之乱。为避免历史重演,晋文公开始除太子以外,国君其他儿子及兄弟皆要迁离晋国,《左传》称「晋无公族」,有别于其他国家。其结果是至晋灵公时,晋的卿大夫势力开始壮大,成公即位后,封异姓卿大夫为公族大夫,令卿族逐渐成为晋国政权的主导力量。晋平公以后,六卿的实力凌驾于国君之上,形成了六卿执政。晋定公时,六卿中的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卿族的平衡被打破。到晋出公时,魏氏韩氏反戈一击联合赵氏灭掉最强大的知氏,晋国名存实亡。终于到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韩侯、赵侯、魏侯,从晋国中分裂出三个诸侯国,而晋国仅剩两城,前376年,晋静公被贬为庶人,晋国公室馀地被完全瓜分,晋国彻底灭亡。

三家分晋被视为战国时期的开始,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将此事作为开篇。以血缘关系来看,韩国王室是晋国君主的后裔。

显示更多...: 名称和地理位置   国都   历史   桐叶封弟与早期历史   两周之交与曲沃代翼   献公时期与骊姬之乱   惠公、怀公父子   文公之霸及其霸业的延续   赵氏弑灵公与霸业中衰   迁都新绛与下宫之难   厉公复霸   悼公再霸   六卿专政与第二次弭兵之盟   晋的衰落   六卿内斗与三家分晋   重要事件   行政区划   制度   区划   外交   齐国   秦国   楚国   与戎狄的关系   条戎、奔戎及北戎   白狄   赤狄   狐氏戎   骊戎   陆浑之戎   其他   制度   宗法   官制   军制   兵种   土地   法制   婚姻   文化   哲学与宗教   文字   史学   天文和历法   数学   医学   药物学   音乐与诗歌   乐理   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货币   晋国君主   晋国君主在位时间   历代正卿中军将   相关条目   注脚   注释   参考资料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来源条目
Jin (晋, Old Chinese: *), originally known as Tang (唐), was a major state during the middle part of the Zhou dynasty, based near the centre of what was then China, on the lands attributed to the legendary Xia dynasty: the southern part of modern Shanxi. Although it grew in power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its aristocratic structure saw it break apart when the duke lost power to his nobles. In 453BC, Jin was split into three successor states: Han, Zhao and Wei. The Partition of Jin marks the end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显示更多...: Geography   Western Zhou (1046-771BC)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breakaway state of Quwo (745-677BC)   Ascendency   Decline and fall   Military forces   Military ranks   Rulers   Later tradition   Claimed descendants   Astrology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来源条目

主題關係from-dateto-date
晋靖侯ruled-858晋靖侯元年-841晋靖侯十八年
晋厘侯ruled-840晋厘侯元年-823晋厘侯十八年
晋献侯ruled-822晋献侯元年-812晋献侯十一年
晋穆侯ruled-811晋穆侯元年-785晋穆侯二十七年
晋殇叔ruled-784晋殇叔元年-781晋殇叔四年
晋文侯ruled-780晋文侯元年-746晋文侯三十五年
晋昭侯ruled-745晋昭侯元年-740晋昭侯六年
曲沃桓叔ruled-744曲沃桓叔元年-731曲沃桓叔十四年
晋孝侯ruled-739晋孝侯元年-724晋孝侯十六年
曲沃庄伯ruled-730曲沃庄伯元年-716曲沃庄伯十五年
晋鄂侯ruled-723晋鄂侯元年-718晋鄂侯六年
晋哀侯ruled-717晋哀侯元年-709晋哀侯九年
曲沃武公ruled-715曲沃武公元年-677曲沃武公三十九年
晋小子侯ruled-708晋小子侯元年-705晋小子侯四年
晋侯缗ruled-704晋侯缗元年-678晋侯缗二十七年
晋献公ruled-676晋献公元年-651晋献公二十六年
晋惠公ruled-650晋惠公元年-637晋惠公十四年
晋怀公ruled-637晋怀公元年-637晋怀公元年
晋文公ruled-636晋文公元年-628晋文公九年
晋襄公ruled-627晋襄公元年-621晋襄公七年
晋灵公ruled-620晋灵公元年-607晋灵公十四年
晋成公ruled-606晋成公元年-600晋成公七年
晋景公ruled-599晋景公元年-581晋景公十九年
晋厉公ruled-580晋厉公元年-573晋厉公八年
晋悼公ruled-572晋悼公元年-558晋悼公十五年
晋平公ruled-557晋平公元年-532晋平公二十六年
晋昭公ruled-531晋昭公元年-526晋昭公六年
晋顷公ruled-525晋顷公元年-512晋顷公十四年
晋定公ruled-511晋定公元年-475晋定公三十七年
晋出公ruled-474晋出公元年-452晋出公二十三年
晋哀公ruled-451晋哀公元年-434晋哀公十八年
晋幽公ruled-433晋幽公元年-416晋幽公十八年
晋烈公ruled-415晋烈公元年-389晋烈公二十七年
晋孝公ruled-388晋孝公元年-357晋孝公三十二年
晋静公ruled-356晋静公元年-349晋静公八年
晋侯燮ruled
晋厉侯ruled
晋唐叔虞ruled
晋成侯ruled
晋武侯ruled

文献资料引用次数
宋史1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608786 [RDF]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