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征应》

电子图书馆
1 征应:
《汉书》曰:贰师将军李广利被围水绝,广利拔刀刺山,飞泉涌出。
又曰:王莽出军,祖都门外,天雨沾衣,长老叹曰:“是谓泣军。”

2 征应:
王隐《晋书》曰:咸康元年,督护王随领三千人讨宁州贼,三角皆裂,军人恶之。随曰:“裂者破也,当破贼而不得土地也。”到西平郡界,两道讨贼,贼守马羡奔走,民皆归降。

3 征应:
《晋书·桓温传》云:郭璞为谶曰:“有人姓李,儿传征战。譬如车轴,脱作在一面。”儿者,子也。李去子木存,车去轴为亘,合成桓字也。
又曰:成都王颖师次朝歌,每夜矛戟有光若火,其垒井中皆有龙象,前军大败。
又曰:时有童谣云:“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虎,但畏水中龙。”会益州刺史王浚,小字阿童,表请加龙骧将军,令造舟楫。
又曰:谢艾出师振武,夜有二枭鸣于牙。艾曰:“六博得枭者胜,今枭鸣牙中,克敌之兆。”果胜之。
又曰:王澄为荆州,时京师危逼,澄率众军将赴国难,而飘风折其节柱。会王如寇襄阳,澄前锋至宜城,为如党严嶷所获。

4 征应:
又《载记》曰:吕光伐西域,进及流沙三百馀里,无水,将士失色。光曰:“吾闻李广利精诚玄感,飞泉涌出,吾等岂独无感致乎!皇天必有济,诸君不足忧也。”俄而大雨,平地三尺。
又曰:石勒拒刘曜,勒统步骑四万赴金墉,济自大堨。先是流澌风猛,军至水泮清和,济毕,流澌大至,勒以为神灵之助也。命曰:“灵昌津。”

5 征应:
《宋书》曰:王仲德初欲南归奔太山,追骑急夜行,忽见前有猛炬之,乘火行百许里,以免。
又曰:元凶弑逆,孝武率众入讨。荆州刺史南谯王义宣、雍州刺史臧质并举义兵。三月乙未,建牙军门。是时多不悉旧仪,有一翁斑白,自称少从武帝征伐,颇悉其事。因使指麾,事毕忽失所在。自冬至春常东北风,连阴不霁,其日牙立之后,风转西南,景色开霁,有紫云阴于牙上。

6 征应:
《北齐书》曰:侯景遣将任约伐湘东王于江陵,陆法和自请征之,至赤沙湖与任约相对,纵大舫于前而逆风不便,法和执白羽以麾,风即返。于是大溃,约逃窜不知所之。

7 征应:
《后周书》曰:太祖既继贺拔岳起事,将刑牲盟誓同奖王室。初,贺拔岳营于河曲,有军吏独行,忽见一老翁鬓眉皓素,谓之曰:“贺拔岳虽复据有此众,然无所成,当有一宇文家从东北来,后必大盛。”言讫不见。此吏恒与所亲言之,至是方验。

8 征应:
《隋书》曰:张祥开皇中,累迁并州司马。仁寿末,汉王谅举兵反,遣其将刘建略地燕赵,至井陉,祥勒兵拒守,建攻之。后纵火烧其郭下。祥见百姓惊骇,其城侧有西王母庙,祥登城望之,再拜涕泣而言曰:“百姓何罪,致此焚烧,神有灵可降雨相救。”言讫,庙上云起,须臾骤雨,其火遂灭。士卒感其至诚,莫不用心。城围月馀,李雄援军至,贼遂退走。
又曰:窦荣定以佐命功拜上柱国、宁州刺史,朱几复为武安侯大将军,寻除泰州总管,赐吴乐一部。突厥沙钵寇边,以为行军元帅。率九总管步骑三万出源州,与虏战于高越原,两相持。其地无水,士卒渴甚,至刺马血而饮,死者十二三。荣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军乃复振。于是进击,数挫其锋。沙钵突厥惮之,请盟而去。

9 征应:
《唐书》曰:开元中,降胡叛,敕王晙帅并州兵济河以讨之。脧乃间行倍道,以夜继昼,卷甲舍幕而往。会夜于山中忽遇风雪甚盛,脧恐失期,仰天誓曰:“脧若事君不忠,天讨有罪,明灵所殛,固自当之。而士众何辜,令此艰苦,诚心忠烈,天鉴孔明,当止雪回风,以济戎事。”言讫,风回雪止。时叛者分为两道,脧追及之,杀一千五百馀人,生获一千四百馀人,驼马牛羊甚众。
又曰:初肃宗行至丰宁,南见河天堑之固,欲整军北渡。将诣丰宁,忽大风飞沙砾,数步之间不辨人马。由是回军东趋灵武,风沙顿止,天地廓清。
又曰:肃宗至平源郡,路傍遇一伏兔,命左右索弓箭。因谓左右曰:“吾若破贼,射则中之;不然则否。”一发而毙,左右咸称万岁。
又曰:建中三年,哥舒曜欲攻李希烈于许州,师次颍桥,大电雷而雨,营中震不能言者三四十人。驴马死者有七。曜恶之,乃退。
又曰:田悦为魏王受册之日,其军上有云物稍异。马燧等望而笑曰:“此云无知,乃为贼瑞。”
又曰:田悦称魏王,其营地前二年土长高三尺余。魏州户曹韦稔为士长颂曰:公益土之兆也。

10 征应:
《管子》曰:桓公北征孤竹,未至卑耳溪,十里阘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前人乎?”对曰:“不见。”公曰:“寡人见人长尺而人形具焉,冠右,袪衣,马前疾走。寡人其不济乎?”管仲曰:“袪衣,示前有水也;右,示涉也,至卑耳之溪,从左涉深及冠,从右方深至膝。”已涉,大济。公拜曰:“仲父之圣若此也。”

11 征应:
《山海经》曰:鹿台之山有鸟焉,如雄鸡而人面,名曰:“岛溪”。其鸣自呼,见则有兵。小决之山有兽焉,如猿,白首赤足,见则有兵。能山之穴恒出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也,冬启乃必有兵。郭璞注曰:今邺西北有石鼓鸣乃有兵,即此类。

12 征应:
《淮南子》曰:人主有伐国之志,邑犬群嗥,雄鸡夜鸣,库兵动而戎马惊。戎马,兵马也。鸡夜鸣而兵马起,气之感动也。

13 征应:
《六韬》曰:三军无故,旌旗皆前指,金铎之声扬以清,鞞鼓之音宛而鸣,此得神明之助,大胜之征也。
又曰:纣为无道,武王于是东伐纣。至于河上,雨甚雷疾,王之乘黄振而死,旗旌折阳侯波。周公进曰:“天不佑周矣。意者,君德行未尽,而百姓疾怨,故天降吾祸。”于是太公援罪人而戮之于河,三鼓之,率众而先,以造于殷,天下从之。甲子之日,至于牧野,举师而讨之。纣城备设而不守,亲擒纣,悬其首于白旗。
又曰:武王伐纣,诸侯已至,未知士民何如。太公曰:“天道无亲,今海内陆沉于殷久矣,百姓可与乐成,难与虑始。”伯夷、叔齐曰:“杀一人而有天下,圣人不为。”太公曰:“师渡孟津,六马仰流,赤乌降,白鱼外入,此岂非天非命也?师到㙁音牧野,天暴风电,前后不相见,车盖发越,辕衡摧折,旌旄三折,旗帜飞扬者精锐感天也。雨以洗吾兵,雷电应天也。”

14 征应:
《吴越春秋》曰:越王追攻吴兵,欲入胥门。未至六里,望吴南城,见伍子头眉若车轮,目垂光烈,发鬓四张,耀于十数里。大惧,留兵。即日夜半,暴风疾雨,雷电鸣,沙石飞射,疾于弓弩。越军坏败。

15 征应:
桓谭《新论》曰:维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孟津之上。此武王已毕三年之丧,欲卒父业。升舟而得鱼,则地应也。奄祭降乌,天应也。二年,闻纣杀比干、囚箕子,太师、少师抱乐器奔周。甲子,日月若连璧,五星若连珠。昧爽,武王朝至于南郊牧野,从天以讨纣,故兵不血刃而定天下。

16 征应:
《三国典略》曰:东魏以平鉴为怀州刺史。鉴乃于轵开道筑城,以防于我。寻而,太祖遣骠骑将军杨𢶏、仪同长孙庆明率兵东伐。是时,新筑之城少粮乏水,众情大惧。南门内有一土井,随汲即竭。鉴乃具衣冠俯井而祝,俄而泉涌,城内皆足。扬水示𢶏,𢶏无功而还。𢶏,匹眇切。
又曰:周帝问齐王延宗曰:“邺城若为可取?”延宗辞曰:“亡国之大夫不可与图存。”强问之,乃曰:“若任城据邺,臣不能知,若今主自守,陛下兵不血刃。”时好事者以为延宗年号德昌,得二日也。及即位至败,果二日。

URN: ctp:n378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