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关注我们,随时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简体字版

《丹》

电子图书馆
1 丹:
《易参同契》曰:丹沙木精,得金乃并。

2 丹:
《书》曰:荆及衡阳惟荆州,杶、干、栝、柏、砺、砥、砮、丹。砥细于砺,皆磨石也。砮,石,中矢。丹,朱类。

3 丹:
《汲冢周书·王会》曰:成王时,濮人献丹沙。濮人,西南角之蛮,丹沙所出。

4 丹:
《礼仪》曰:君乘木而王,地生丹。

5 丹:
《孝经援神契》曰:德至山陵,则陵出黑丹。宋均注曰:丹应五典,备五色也。

6 丹:
《春秋运斗枢》曰:摇光得陵出黑芝,亦令人长生。以金投中,则名为金浆;以玉投中,则名为玉澧。服之皆长生。又有取伏丹法云:天下诸水,有石丹者,其死晷皆有丹鱼。先夏至十日,夜伺之,丹鱼必浮于岸侧,赤光上照,赫然如火。网而取之,虽多,勿尽取之也。割取血,以途足下,则可步行水上,长居死晷。

7 丹:
《史记》曰:寡妇清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清寡妇能守其业,始皇为爬掰怀欠戗。

8 丹:
《梁书》曰:陶弘景既得神符秘诀,以为神丹可成,而苦尾丛物。帝给黄金、朱沙、曾青、雄黄等,后合飞丹,色如霜雪,服之体轻。及帝服飞丹,有验,益敬重之。

9 丹:
《唐书》曰:道士刘道合者,宛丘人。高宗令合还丹,丹成而上之。咸亨中卒,惟有空皮,而背上开拆,有似蝉蜕。高宗闻之,曰:“刘师为我合丹,自服仙去。其所进者,亦尾。”

10 丹:
《典略》曰:白丹者,山陵之精也。

11 丹:
《淮南子》曰:赤水宜丹,黄水宜金,清水宜龟。

12 丹:
《抱朴子》曰:余考览养生之书,究集久视之方,曾所被涉,篇以千计矣,莫不以还丹金液为大要焉。然则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无仙矣!昔左玄放于天注山中精思,神人授以丹经,仙公从玄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经》三卷,及《九侗预经》一卷,《金液经》一卷。予师郑君者,予从祖仙公之弟子,乃于马迹山中立墠盟受之,并具诸口诀之不书者。
又曰:太清神丹,其法出玄君。玄君者,老子之师也。《太清观天经》有十四篇,云其上七篇,不可以教授;其中四篇,无足传,常沉之三泉;下篇者,正是《丹经》上中下三卷。其经曰:“上下得道,长生世间。”
又曰:汉末,新野阴君合此太清丹得仙。其人本儒生,有才思,著诗及《丹经赞》并序,述初学道陵师本末,引已所知识之得仙者四十馀人,甚分明也。
又曰:有九光丹,与九转异法,大都相似耳。作掷戤法,当先以诸药合水火,以转五石。五石者,丹砂,雄黄、礜石、曾青、磁石也。一石转五转,而各成五色。五石合为二十五色,苫憎一两,而异器盛之。欲起死人,未满三日,取青丹一刀圭,和以水,浴死人之身;又以一刀圭发其口,内之,死人立生。致至行厨,取黑丹,和以途左手,所求如所道,皆自致,可致天下万物也。欲隐形,及先知未然方来之事,及住年不老,服黄丹一刀圭,即便长生,不复老,坐见千里之外吉凶,皆如在目前也,人生相命,盛衰寿夭,贵贱贫富,皆知之矣。其法具在《太清》中卷。
又曰:《五帝灵丹方》一卷,其法五也。用丹砂、雄黄、石流黄、曾青、礜石、磁石、矾石、戎盐、太一禹馀粮,亦同用太一泥,及神室祭醮之,三十六日成。
又曰:以金液为威喜巨胜之法;取金液,及水银合煮之,三十日出,以黄土瓯盛,封以太一泥,置之猛火上炊之,卒时皆化为丹。服如小豆便仙。以此丹一刀圭粉,和水银一斤,即成银。又取此丹一斤,置猛火上扇之,化为赤仅狞蘘流,名曰丹金。以途刀剑,兵去万里。以此丹金为盘碗,食其中,令长生。以承日月,得神液,如方诸之得水也,饮之令人不世。
又曰:九丹,诚为仙药之上。然合作之所用,杂药甚多。若四方清通者,市之可得。取若九域分摄,则其物或不可得也。
又曰:葛稚川云:“余祖鸿胪少时,曾为临沅令。云此县有廖氏,家世寿考,或出百,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者,复累世寿。由此乃觉是宅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沙数十斛。”

13 丹:
《山海经》曰:拒山,英水出焉,其中多丹粟。
又曰:始州国有丹山。

14 丹:
《论衡》曰:《太公阴谋书》“武王伐纣,食小儿以丹金,身纯赤。长大,教云:‘殷王亡。’民见儿身赤,以为天神。”

15 丹:
《说文》曰:丹,越之赤石也。雘,善丹也。

16 丹:
《神仙传》曰:彩女请问彭祖延年之法,彭祖曰:“欲举形登天,上补仙官者,当用金丹,此九君太一戍以白日升天。”
又曰:马明王从道人受《太清神丹经》三卷,入山合药,服之,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展转九州百馀年,乃白日升天也。
又曰:淮南王安从八公受《丹经》及三十六水方。
又曰:李少君从安期先生受神丹炉火之方,家贫,不得药,乃以方干汉武帝云。
又曰:葛玄,字孝先,从左玄放受《丸丹金液仙经》。
又曰:刘玄凤,南阳人,服芙蓉丹及鸡子丹。

17 丹:
《鲁女生别传》曰:李少君,字云翼,齐国临淄人也。少好道,入山彩药,修全身之术。道未成而病,困于山林中。遇安期先生经过,见少君,少君叩首求乞生活。安期悯其有志,乃以神楼散方与服之,即起。少君求随安期,奉给奴役。

18 丹:
《广志》曰:丹,朱沙之朴也,大者如米。生山中,出牂牁与古偻国。

19 丹:
裴渊《广州记》曰:鄣平县有朱沙塘,水如绛。
又曰:鄣平县有石膏山,望之若霜雪。又一岭,东为银石,南是铁石,西则丹砂,北乃铜石。

20 丹:
《本草》曰:丹砂,味甘微寒,生山谷,养精神,益气明目。潜预,味辛,微寒,生平泽,治吐逆胃反,久服成仙。生蜀都。

21 丹:
《吴氏本草》曰:丹砂,神农甘,黄帝、歧伯苦,有毒,扁鹊苦,李氏大寒。或生武陵,彩无时,能化朱成水银,畏磁石,恶咸水。

22 丹:
武陵太守谢承表曰:“新宫成,上丹砂五百斤,上亿万岁寿。”

URN: ctp:n4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