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一百四十六

《卷一百四十六》[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資治通鑑後編卷一百四十六刑部尚書徐乾學撰
3
《宋紀》:一百四十六起𤣥黓掩茂,正月盡閼逢困敦十二月,凡三年。理宗建道備徳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
4
三年春正月癸亥,䝉古修孔子廟成。 丁卯,命善諮嗣濮王。 庚午,詔曰:「趙普有翼戴之元勲,則賜第宅於建隆。文彥博有弼亮之偉績,則賜家廟於至和。今丞相賈似道身任安危,再造王室,其元勲偉績,不在普彥博下,宜賜第宅家廟,令有司條具以聞」。遂給緡錢百萬,建第于集芳園,就置家廟。 甲戌,劉整率所部朝于䝉古,呂文德遂復瀘州,詔改為江安軍。文德進開府儀同三司。二月丁亥,參知政事皮龍榮罷知潭州。龍榮伉直不肯降志於賈似道,故罷。 辛卯,蒙古始定中外官俸,命大司農姚樞講定條格。 丙申,䝉古郭守敬造寳山,漏成,徙至燕山。 「癸卯䝉古,以趙璧為平章政事。 戌申,詔省試中選士人覆試於御史臺,為定制。 臨安飢,詔賑恤貧民。時馬光祖知榮王與苪府有積粟,三往見之,王以他辭,光祖乃臥于客次,王不得已見焉。光祖厲聲曰:「天下誰不知儲君為大王子,民飢欲死,不以收人心乎?」王以廩虛辭,光祖探懐中,出片紙曰:「某莊某,倉若干,王語塞」。遂許以三十萬。光祖遣吏分給,活飢民甚衆。 時近輔兵變水患,宗學博士楊文仲輪對,言:「皇天眷命埀三百年,天命乆熟之餘,國脈癃老之候,此豈非一大喜懼之交乎?願陛下一切清明,自作主宰」。又曰:「春多沉隂,豈但麥秋之憂?於時為夬,尤軫莧陸之慮,天目則洪水發焉,蘓湖則弄兵興焉。峩冠于于而每見大夫之乏,使佩印纍纍而常慮貪凟之無厭,將習黃金橫帶之娛,兵疲赤籍掛虛之冗,蚩蚩編氓,得以輕統府,瑣瑣警遽,輙以憂朝廷,設不幸事有大於此者,國何賴焉?帝悚聽,顧問甚至。文仲在講筵,嘗進讀《春秋》,帝問五霸何以為三王罪人,文仲奏云:齊桓公當王霸升降之㑹,而不能為向上事業,獨能開世變厲階。臣考諸《春秋》,桓公初年多書人,及伐楚,定世子之功既成,然後書侯之辭迭見,此所以為尊王抑霸之大法,然王豈徒尊哉?蓋欲周王子孫率修文武成康之法,徒以扶持文武成康之徳澤,則王迹不熄,西周之美可尋,如此方副《春秋》尊王之意」。帝曰:「先帝聖訓有曰:絲竹亂耳,紅紫眩目,良心善性,皆本有之。又曰:得聖賢心學之指要,本領端正,家傳世守,以是君國子民以是祈天永命,以是貽謀燕翼,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奏: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帝斂容,端拱乆之。 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乆有南歸之志,前後所奏凡数十事,皆恫疑虛喝以動䝉古,而自為完繕益兵計,至是,召其子彥簡于開平,修築濟南、益都等城壁,遂殱䝉古戌兵,以漣、海三城來歸,獻京東郡縣,請贖父過,仍遣總管李毅等傳檄列郡,詔授璮保信寜武軍節度使、督視京東河北路軍馬,封齊郡王,復其父全官爵,升漣水軍為安東州,東海縣為東海軍。璮引麾下具舟艦還攻益都,入之,發府庫以犒師,遂復淄州。 蒙古平章政事王文統使其子蕘通好于李璮,事覺,父子就戮,参政商挺以嘗譽文統被囚,賴姚樞力救得免。文統雖坐反死,而䝉古之立國,其規模法度,世謂出於文統為多云。 三月乙丑,以右諫議大夫孫附鳯僉書樞宻院事。 癸酋䝉古命史樞、阿珠各將兵赴濟南,李璮帥衆出掠輜重,將及城北,蒙古兵邀擊,大破之,斬首四千,璮退保濟南。 戊寅,䝉古萬戶韓世安大破李璮兵于南苑。 乙酉,䝉古諭諸路管民官,毋令軍馬使臣入州城、村居、鎮市,擾及良民。 夏四月丙戌朔,蒙古樹柵鑿塹,圍李璮于濟南。 辛卯,䝉古修河中禹廟,賜名建極宫。 庚子,熒惑、嵗星合于危。甲辰,䝉古命行中書省、宣慰司、諸路達嚕噶齊管民官,勸誘百姓,開墾田土,種植桑棗,不得擅興不急之務,妨奪農時。 五月戊午,夏貴復蘄縣,殺蒙古權萬户李義、千户張好古。 壬戌,熒惑犯壁壘陣。 丙寅,雨雹。 辛未,同知樞密院事兼知臨安府、浙西安撫使馬光祖以病請祠,詔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 丁丑,賜禮部進士方山京以下六百三十七人及第、出身。 蒙古主命諸王哈必齊總諸道兵擊李璮。璮兵勢甚張,復命丞相史天澤徃,諸將皆受節制。天澤至,濟謂哈必齊曰「李璮多譎而兵精,不宜力角,當以嵗月斃之」乃深溝髙壘,遏其侵軼。初,行軍總管張𢎞範臨發,父柔謂之曰「汝圍城勿避險,地險則無懈心,兵必致死。主者慮其險,有犯必救,可因以立功」至是,𢎞範營城西,璮出兵突諸將營,獨不向𢎞範。𢎞範曰「我營險地,璮乃示弱於我,必以竒兵來襲」遂築長壘,內伏甲士,外為壕,閉東門,以待夜浚,加深深廣。明日,璮果擁飛橋來攻,未及岸,軍陷壕中,得升壕者,突入壘門,遇伏皆死。 䝉古真定順天、邢州蝗,故丞相、特進、許國公致仕董槐卒,諡文清,疾革,時大雨,烈風雷電,槐起衣冠而坐,為諸生講《兌》、《謙》二卦,問夜如何,諸生以中夜對,遂薨。考異。案:《宋史董槐傳》,槐以是年五月二十八日卒。《理宗紀》云:六月己亥,董槐乞致仕,詔受特進。七月壬戌,董槐卒。今從《傳》。 六月戊子,朝廷聞李璮受圍,給銀五萬兩,下益都府犒軍,遣青陽夢炎帥師援之。夢炎至山東,不敢進而還。 安南王陳日照以䝉古烏蘭哈達既還,乃反國,既傳位于其子光,昺遣使來告,貢象二。詔封光昺為安南王,加日照為安南大王。光昺旋遣人請降于䝉古,乞三年一貢,䝉古,命禮部郎中孟甲諭其國中,亦加封册,光昺一名威晃。 庚寅,以禮部尚書楊棟同僉書樞宻院事。 壬寅,故丞相呉濳暴卒於循州,賈似道以黃州之事,必欲殺濳乃,使武人劉宗申守循,以毒濳,濳鑿井臥榻下,毒無從入。一日,宗申開宴,以私忌辭,再開宴,又辭,不數日,移庖,不得辭,遂得疾,曰:「吾其死矣!夜必風雷大作」。已而果然。濳撰遺表作詩頌,端坐而逝,循人悲之。濳既沒,似道貶宗,申以塞外議。 癸丑,詔應謫臣僚死於貶所者,許令歸𦵏。秋七月丙辰,詔州縣官廩祿不時給者,御史臺覺察,或以他物折支論贓論罪。 䝉古史天澤築環城,圍濟南,李璮自是不得出,董文炳知其勢蹙,乃抵城下,呼璮愛將田都帥者曰:「反者璮耳!餘來即吾人,母自取死也」。田縋城降。璮猶日夜拒守,分軍就食民家,發其蓋藏以繼,不足則家賦之鹽,令以人為食。甲戌,璮知城且破,乃手刅妻妾,乘舟入大明河,自投水中,為蒙古所獲,史天澤殺之,解其體以徇,引軍東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開門迎降,三齊復為䝉古所有,事聞,贈璮檢校太師,賜廟額曰顯忠。初,璮兵有沂、漣兩軍二萬餘人,勇而善戰,哈必齊配䝉古,諸軍使隂殺之,文炳當殺二千人,言于哈必齊曰:「彼為璮所脅耳,殺之恐乖天子仁聖之意」。哈必齊從之,然他殺者已衆,皆大悔。時山東尚未靖,蒙古主以文炳為經畧使,文炳至益都,從數騎便服而入,至府,不設警衛,召璮故將史撫諭于庭下,所部大悅,山東以安。初,天澤征璮䝉古主,臨軒授詔,委以專征,天澤至軍,未嘗以詔示人,既還,䝉古主慰勞之。時言者謂璮之變由大藩子弟盡專兵民之權,天澤奏罷之,請自臣家始,於是史氏及張柔、嚴宗濟子弟皆還私第。考異、宋史理宗紀:「八月戊戌,李璮兵敗,為大元所誅。事闈,詔沿邊都郡嚴邊防」。按元史、世祖紀、叛臣傳皆云璮以七月甲戊死。宋史繫八月戊戌,蓋事闈之日,非璮死之日也。今從元史。 戊寅,侍御史范純文言,前四川制置使俞興罷任鐫秩,罰輕,乞更褫奪,以紓衆怒,奏可。 辛巳,詔重修吏部七司法。從賈似道意也。 甲申,夜有白氣亙天。 初,蒙古郭守敬大父榮通五經,尤精于算,数水利㑹劉秉忠、張文謙、張易、王恂同學於紫金山,榮使守敬從秉忠學,至是,文謙薦守敬習水利,巧思絶人,䝉古主召見,面陳水利六事:其一,中都舊漕河,東至通州,引玉泉山水以通舟,嵗可省,雇車錢六萬緡,通州以南於藺榆河口徑直開引,由蒙村跳梁,務至楊村運河,以避浮鷄●盤淺風浪逺轉之患。其二,順徳達泉,引入城中,分為三渠,灌城東地。其三,順徳、澧河,東至古任城,失其故道,沒民田千三百餘頃,此水開修成河,其田即可耕種,自小王村徑滹沱合入御河,通行舟栰。其四,磁州東北滏、漳二水合流處,引水由滏陽、邯鄲、洺州、永年下經鷄澤,合入澧河,可灌田三千餘頃。其五,懷孟、沁河,雖可澆灌,猶有漏堰餘水東與丹河餘水相合,引東流至武陟縣北,合入御河,可灌田二千餘頃。其六,黃河自孟州西開引,少分一渠,經由新、舊孟州中間,順河北岸,下至溫縣南,復入大河,其間亦可灌田二千餘頃。每奏一事,䝉古主歎曰:「任事者如此,人不為素餐矣!」授提舉諸路河渠。八月己丑,守敬請先引玉泉水以通漕運,廣濟河渠司王允中亦請開邢、洺等處漳、滏、澧河、達泉以溉民田,並從之。 甲午,海州石湫堰成。 丁酉,築蘄州城汪文信上新城圖,詔奬諭。 戊申䝉古,敕王鶚集廷臣商𣙜史事,鶚等乞以先朝事蹟録付史館。 蒙古、河間、平灤、廣寜、西京、宣徳、北京隕霜害稼。 九月戊午,蒙古亳州萬戶張𢎞畧陷宿、蘄二州。壬戌,䝉古改邢州為順徳府。 溫州布衣李元老,讀書安貧,不事科舉,年百有四嵗,丁丑,詔授廸功郎致仕,本郡給俸。 癸酉,䝉古都元帥庫庫卒于軍,以其兄阿珠代之。 閏月,蒙古發粟三十萬賑濟南飢民。 冬十月庚申,䝉古禁諸王、使臣、師旅敢有恃勢擾民者,所在執以聞。 甲子,以楊棟僉書樞宻院事,吏部尚書葉夢鼎同僉書院事。 乙亥,䝉古立中書左右部,分總庻務,命囘紇人阿哈瑪特領之,仍兼諸路都轉運使,專理賦財。阿哈瑪特欲每事得専奏,不關白中書。時張文謙居政府,力言:「分制財用,古有是禮,中書不預,無是禮也。若中書弗問,則天子親莅之乎?」蒙古主然之。 䝉古以郝經、劉人傑,使宋未還,廩其家。 十一月丁亥,䝉古敕聖安寺作佛頂金輪,㑹長春宫設金籙周天醮。 故丞相責授新州團練使,丁大全既安置貴州,與州將游翁明失色盃酒間翁明愬大全,隂招㳺手,私立將校,造弓矢舟楫,將通蠻為變。廣西經畧朱禩孫聞于朝,壬辰,詔改竄大全于新州土牢,拘管日具存亡,賈似道諷禩孫殺之,禩孫遣將官畢遷䕶送舟,過藤州,擠大全于水而死。 丙申,資政殿大學士致仕徐清叟卒,諡忠簡。 辛丑,日有背氣,重暈三珥。考異、宋史不書,今㨿元史世祖紀書之。 乙巳,蒙古主諭史天澤曰:「朕或乗怒,欲有所誅殺,卿等宜遲留一二日,覆奏行之」。 丁未,皇孫資國公焯卒。 熒惑、填星合于婁。 戊申,䝉古升撫州為隆興府。 十二月甲寅,䝉古封皇子珍戩為燕王,守中書令。 丙辰,蒙古立河南山東統軍司,東拒亳州,西至鈞州,諸萬戶𨽻河南,西自宿州,東至寜海州,諸萬戶𨽻山東。 丁巳,䝉古立十路宣慰司。 戊寅䝉古,詔諸路管民官理民事,管軍官掌兵戎,各有所司,不相統攝。 蒙古作佛事於昊天寺七晝夜,賜銀萬五千兩。 䝉古割北京興州𨽻開平府,建行宫于興隆路。
5
四年春正月壬午朔,詔侍從、臺諌、給舍、卿監、郎官以上及總制、監司,各舉所知,不拘員限,不如所舉,行連坐法。丙戌,䝉古,以姚樞為中書左丞,樞上言:「自中統至今,五六年間,外侮內叛,繼繼不絶,然能使官離債負,民安賦役,國用粗足,政事更新,皆陛下信用先王之法所致。今創始治道,正宜上答天意,下結民心,睦親族以固本,定大臣以當國,開經筵以格心,立學校以育才,則可以光先烈遺子孫。邇者伏聞聰聽日煩朝廷政令日改月異逺近臣民不勝戰懼,惟恐大本一廢,逺業難成,為陛下之後憂耳!蒙古主納之。 賈似道遣楊琳賫空名告身及蠟書、金幣至大獲山,誘䝉古、楊大淵南歸,大淵部將執琳殺之。 二月癸丑,詔呉潛、丁大全黨人遷謫已乆逺者,量移近者還本貫,並不復用。 賈似道以國計困於造楮,冨民困於和糴,思有以變法而未得其說,知臨安府劉良貴、浙西轉運使呉勢卿獻買公田之策,似道乃命殿中侍御史陳堯道、右正言曹孝慶、監察御史虞毖、張希顔上疏言:「三邊屯列,非食不飽,諸路和糴,非楮不行,既未免於廩兵,則和糴所宜廣圖,既不免於和糴,則楮幣未容縮造,為今日計,欲便國便民而辦軍食、重楮價者,莫若行祖宗限田之制,以官品計頃,以品格計数下兩浙、江東西和糴去處,先行歸併詭析,後將官戶田産逾限之数抽三分之一,囘買以充公田,但得一千萬畆之田,則每嵗可收六七百萬石之米,其於軍餉沛然有餘,可免和糴可以餉軍,可以住造楮幣,可平物價,可安富室,一事行而五利興矣」。帝從之。二月丁巳,詔置官田所,以劉良貴提領,通判,陳訔為檢閲,副之良貴,請下都省嚴立賞罰,䆒歸併之弊,獨給事中徐經孫條具其害,似道諷御史舒有開劾罷之,經、孫嘗舉陳茂濓,至是為公田官分司。嘉興聞經孫去國,曰:「我不可以負徐公,亦謝事終身不起。浙西安撫魏克愚言:「取四路民田立限囘買,所以免和糴而益邦儲,議者非不自以為公忠,然未見其利而適見其害。徐經孫所奏江西買田之弊甚詳,若浙西之弊則尤有甚於彼者」。因歴述為害者八事,疏奏不省。未幾,帝手詔曰:「永免和糴,無如買逾限之田為良法,然東作方興,權俟秋成,續議施行」。似道憤然上疏求去,復諷何夢然、陳堯道、曹孝慶抗章留之,且勸帝下詔慰勉。帝乃趣似道出視事,且曰:「當始於浙西諸路,視之為則」。似道具陳其制,帝悉從之,二省奉行惟謹。似道首以己田在浙西者萬畝為公田倡,榮王與苪繼之,趙立奎自陳投賣,由是朝野無敢言者。 甲子,䝉古主如開平。 䝉古以王德素充國信使,劉公諒副之,致書于帝,詰稽留郝經之故。 䝉古詔諸路置局造軍噐,私造者罪死,民間所有不輸官者,與私造同。 三月庚子,䝉古伊克穆爾丹請修瓊華島,蒙古主不從。 癸卯䝉古,始建太廟,䝉古國俗,祭享之禮,割牲、奠馬湩,以巫祝致辭色,辰初立,始設位于中書省,用登歌樂,尋命製祭噐法服,至是,建太廟于燕京。 夏四月丙寅,官田所言,知嘉興縣段浚、知宜興縣葉哲佐買公田,不遵原制,詔罷之。 蒙古、西京、武州隕霜殺稼。 五月乙酉,䝉古初立樞宻院,以皇子燕王珍戩守中書令、兼判樞宻院事。 戊子,䝉古升開平府為上都。辛卯,蒙古立燕京平凖庫,以均平物價通利鈔法。 丁酉,詔以婺州布衣何基、建寜府學布衣徐幾,皆得理學之傳,並授廸功郎、本州府教授、兼書院山長。 六月壬子蒙古、河間、益都、燕京、真定、東平諸路蝗。 戊午,䝉古,建帝堯廟于平陽。 庚申,詔平江、江隂、安吉、嘉興、常州、鎮江六郡已買公田三百五十餘萬畝,今秋成在邇,其荊湖、江西諸道,仍舊和糴。 丙寅,詔公田竣事,進劉良貴等官。初買官田,猶取其最多者,繼而敷派,除二百畆己下者免,餘各買三分之一,其後雖百畆之家亦不免立價,以租一石償十八界㑹子四十。而浙西之田石租至有直十緡者,亦就此價價錢,稍多則給銀絹各半,又多則給以度牒,告身准直。登仕郎告准三十楮,將仕郎告准千楮,許赴漕試,校尉告准萬楮,承信郎告准萬五千楮,承節郎告准二萬楮,安人告准四千楮,孺人告准二千楮,民失實産而得虛告,吏又恣為操切,浙中大擾,民破産失業者甚衆,官吏有奉行不至者,劉良貴輙劾之,追毁出身,永不收敘,由是有司爭以多買為功,似道又以陳訔往秀湖,廖邦傑往常、潤催督。其六郡買田有専官,平江則包恢成公䇿,嘉興則潘墀、李補、焦煥、炎,安吉則謝奕、趙與訔、王唐珪、馬元演,常州則洪穮、劉子庚,鎮江則章坰、郭夢熊,江隂則楊班、黃伸,恢在平江,至用肉刑,邦傑在常州,害民特甚,至有本無田而以歸併抑買自經者,朝廷唯以買公田為功,詔進良貴官兩轉,餘人進秩有差。 庚午,宰執進玉牒、日厯㑹要、經武要畧及徽宗長編、寜宗日録。 蒙古以錫津為中書右丞相,塔齊爾為中書左丞相。 劉整言於䝉古主曰:「南人惟恃呂文德耳,然可以利誘也,請遣使以玉帶餽之,求置𣙜場於襄陽城外」。從之。使者至鄂,請于文德,文德許之,使者曰:「南人無信安豊等處𣙜場每為盜所掠,願築土墻以䕶貨物」。文德不許,或謂文德曰:「𣙜場成我之利,且可因以通好」。文德為請于朝,秋七月,置𣙜場於樊城外,築土墻於鹿門山外,通互市,內築堡壁,䝉古又築堡于白鶴,由是敵有所守,以遏南北之援,時出兵哨掠襄樊城外,兵威益熾,文德弟文煥,知為蒙古所賣,以書諫止,文德始悟,然事已無及,徒自咎耳。 戊戌,䝉古,詔弛河南沿邊軍噐之禁。 䝉古㢘希憲行省秦蜀,凡宋將皆屬之在北者,嵗給其糧,北人在南者,子弟得越界省親,人皆感之。李璮反事,連王文統,平章趙璧素忌希憲勲名,因言文統由張易,希憲薦引,遂至大用,且關中形勝之地,希憲得民心,有商挺、趙良弼為之輔,此事宜關聖慮,蒙古主不聼,㑹蜀降人費正寅以私怨譖希憲,因李璮叛,亦修城治兵,潛畜異志,䝉古主惑之,命中書右丞納木喀代希憲,且覆視所告事,卒無實狀,詔希憲還,進拜中書平章政事。 䝉古燕京、河間、開平、隆興四路屬縣,雨雹害稼。 八月辛亥,蒙古升宣徳州為宣徳府,𨽻上都。壬子,䝉古以旱免彰徳路今嵗田租之半,洺、磁二州十之七。 丙辰,蒙古以成都路錦州𨽻潼川,命安圗、商挺行樞宻院於成都,凡成都、順慶、潼川都元帥府並聽節制。 甲子,䝉古敕諸臣傳㫖有疑者須覆奏。 壬申,蒙古主至自上都。 䝉古、濵𨽻二州蝗,真定路旱。 九月甲午,以何夢然知樞宻院事,楊棟同知樞宻院事,葉夢鼎僉書樞宻院事。 冬十月己未,發緡錢百四十萬,命浙西六郡置公田莊。 十二月丁未朔,詔皇太子宮講官詹事以下,日輪一員,辰入酉出,専講讀,備咨問,以稱輔導之實。 辛未,太白、嵗星順行。
6
五年春正月癸巳,出奉宸庫珠香、象犀、下務場貨易,助収楮幣。 己亥,䝉古,立諸路平凖庫。 二月辛亥,蒙古敕選儒士編修國史,譯冩經書,起館舍,給俸以贍之。壬子,䝉古《修瓊花島疏》、雙塔漕渠。 辛未,雨土。 癸酉䝉古主如上都。詔諸路搃管史權等二十三人赴上都大朝㑹。 蒙古弛邊城軍器之禁。 三月庚辰,䝉古,設周天醮于長春宮。 辛巳,王堅卒,賜諡忠壯。 辛丑,蒙古立漕運司。 賈似道奏:「公田已成,若復以州總之,恐害不除而利不可乆,請以江隂、平江公田𨽻浙西憲司,安吉、嘉興公田𨽻兩浙運司,常州、鎮江公田𨽻總所,每嵗租輸之官倉,特與饒減二分,或水旱則別議放數,仍立四分司,以主管公田繫銜,平江、嘉興、安吉各一員,鎮常江隂共一員,每郷置官莊一所,民為官耕者曰官佃,為官督者曰莊官,莊官以富饒者充應,兩嵗一更,每租一石明減二斗,不許多収其間,毘陵、澄江一時迎合,其欲買數之多,凡六七斗,皆作一石,及收租之時,元額有虧,則取足於田主,遂為無窮之害,或內有磽瘠及租田頑惡之處,從而責換于田主,其禍尤慘。 夏四月丙午,詔管景模妻孥陷沒,效忠愈堅,平時所得俸入,率以撫循將士,遂至空乏,特賜緡錢三十萬。 戊申,䝉古以彰徳、洺磁路,引漳、滏、洹水灌田,致御河淺澁,鹽運不通,乃塞分渠以復水勢。 壬子,䝉古東平、太原、平陽旱,分遣西僧祈雨。 丁邜,蒙古追治李璮黨萬戶張邦直兄弟及姜郁、李在等二十七人罪。 五月乙亥,䝉古遣索羅該、郭守敬行視西夏河渠,俾具圖来上。 庚辰,知樞宻院事何夢然罷知建寜府。辛卯,以楊棟參知政事,葉夢鼎同知樞宻院事。端明殿學士,姚希得僉書樞宻院事。 乙未,安南奉表進方物,詔卻之,仍厚賚以奬恭順。己亥䝉古,以中書右丞紐赫納木喀為平章政事。 六月甲辰朔,知衢州謝暨因㓂焚掠常山縣,棄城遁。臺臣言衢州詹沔之變,乃謝暨任都吏徐信苛取激之。詔斬信,籍其家,暨削秩不敘。 戊辰,熒惑、嵗星並行。 秋七月甲戌,彗星出桞光燭天,長數十丈,自四更見東方,日髙始㓕,詔避殿減膳,許中外直言,考功郎官、兼崇政殿說書趙景緯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過悅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錮私蔵而専天下之同欲,則人不悅,保私人而違天下之公議,則人不悅。閭閻之糟糠不厭,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百姓之膏血日脧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則人不悅,不公於已而欲絶天下之私,則人不悅。不澄其源而欲止天下之貪,則人不悅。夫必有是數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災,願陛下捐內帑以絶壅利之謗,出嬪嬙以節用度之奢㺯,權之貂寺素為天下之所共惡者,屏之絶之,毒民之恩澤,侯嘗為百姓之所憤者,黜之棄之,擇忠鯁敢言之士置之臺諫,以通關鬲之壅,選慈惠忠信之人使為守宰,以保元氣之殘,又必稽乾淳以来,凡利源窠名之在百司庻府者,悉𨽻其舊,以濟經用之急,公田沠買不均之弊,聽民自陳,隨宜通變,以安田里之生,則人心悅而天意觧矣!人之常情懼心每發於災異初見之時,不能不潛移於諂諛交至之後,萬一過聽左右寛譬之言,曲為他說以自解,毛舉細故以塞責,而恐懼之初心弛,則下拂人心,上違天意,國之安危或未可知也。時臺諫士庻上書者,皆以為公田不便,民間愁怨所致,于是賈似道上書力辯,乞避位,帝曰:言事易任事難,自古然也。使公田之說不可,則卿建議之始,朕已沮之矣,惟其公私兼濟,所以舉意行之。今業已成矣,一嵗之軍餉,仰給於此,若遽因人言罷之,雖可快一時之異議,如國計何?卿既任事,亦當任怨,禮義不愆,何恤人言?卿宜安心,毋孤朕倚毗之意」。知臨安府劉良貴亦以人言籍籍,自陳括田之勞,乞從罷免,不允,由是公論頓沮。考異元史世祖紀:「是月甲戌,彗星出輿鬼,昏見西北,貫上台,掃紫微、文昌及北斗,旦見東北」。今從宋史理宗紀。 臨安府學生葉李蕭規應詔上書,詆賈似道専權害民,誤國。似道命劉良貴捃摭其罪,坐以金飾齋扁,黥配李于漳州,規于汀州。 丙戌,臨安大火。癸巳,謝奕昌卒,追封臨安郡王,諡莊獻。 丁酉,蒙古龍門禹廟成,命侍臣阿哈托音代祀。 己亥,蒙古定用御寳制,凡宣命,一品、二品用玉,三品至五品用金,其文曰「皇帝行寳」者,即位時所鑄,惟用之詔誥,別鑄「宣命金寳」行之。 䝉古阿爾布格自錫圖戰敗後,不復能軍,至是與諸王永隆、達實、阿蘓岱及其謀臣布爾噶呼察圗們等,自歸于上都,詔諸王皆太祖之裔,並釋不問,其謀臣布爾噶等伏誅,時阿爾布格黨千餘人,䝉古主,將盡寘之法,以語宿衛安圖,安圖曰:人各為其主,陛下甫定大難,遽以私憾殺人,將何以懷服未附?蒙古主驚曰:卿年少,何從得老成語!此言正與朕意合!由是所全者衆。安圗,穆呼哩四世孫巴圖爾子也。中統初,追録元勲,召入長宿衛,年方十三,位在百寮上,母鴻吉哩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䝉古主,一日見之,問及安圗,對曰:安圗雖㓜公輔噐也,䝉古主曰:何以知之?對曰:每退朝,必與老成人語,未嘗狎一年少,蒙古主至是益深重之。 臺臣言參知政事楊棟以彗星為蚩尤旗,欺天罔君,乞治其罪。丙申,詔棟罷職予祠,尋命知建寜府。八月壬寅朔,熒惑與填星合。 乙巳,䝉古立諸路行中書省。 癸丑,翰林承㫖王鶚言:「僧子聰參宻,謀定大計,積有忠勤,然猶仍其野服㪚號,深所未安,宜正其衣冠,崇其顯秩。僧子聰即劉秉忠也,䝉古主覧奏,詔子聰復姓名,拜太保,參預中書省事,以竇默女妻之,賜第奉先坊。秉忠既受命,以天下為己任,知無不言,凡燕閒頋問,輙推薦人物,可備噐使者,其所甄拔,後皆為名臣。 蒙古劉秉忠請定都于燕䝉古主,從之。詔營城池及宮室。乙卯,改燕京為中都,大興府仍舊。 丁巳,蒙古詔改中統五年為至元元年,大赦。 戊午,彗㓕甲子,復見于參,趙景緯復上言曰:「損玉食不若損內帑、郤貢奉之為實,避正朝不若塞倖門、廣忠諫之為實,肆大𤯝固所以廣仁恩,又不若擇循良、黜貪暴之為實,蓋天意方囘而未豫,人心乍悅而旋疑,此正隂陽勝復之㑹,眷命隆替之機也」。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録院檢討官辭,不許,轉對,言:「願明辨義利之限,力破繫吝之私,以天自處而絶,內外之分,以道制欲,而黜耳目之累,毋以閨闥之賤干公議,毋以戚畹之私紊國常,庶幾可以得人心而囘天變矣」。辛未,彗化為霞氣而散,自見至㓕凡四十餘日。 九月壬申朔,䝉古立翰林國史院。 辛巳,蒙古主至自上都、建寜府學教授謝枋得考試宣城及建康,摘賈似道政事為問,首言權奸擅國,敵兵必至,趙氏必亡。漕使陸景思上其藁於似道,於是左司諌舒有開劾枋得校文發策,怨望騰謗,大不敬,乙未,詔謫居興國軍。 賈似道請行經界推排法于諸路,由是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竭,似道又以物貴由于楮賤,楮賤由于楮多,乃更造銀關,每一准十八界㑹之三,出奉宸庫珍貨収幣㑹于官,廢十七界㑹,不用其制,上一黒印如西字,中三紅印相連,如目字,下兩旁各一,小長黒印宛然,一「賈」字也。自銀關行,物益貴而楮益賤。 冬十月乙丑,帝有疾,詔草野有能治療者,白身除節度使,有官及願就文資者,並與比附推恩,仍賜錢十萬、田五百頃,卒無應者。丁夘帝崩,年六十一。皇太子禥即位,尊皇后謝氏曰皇太后,生日為壽崇節。
7
史臣曰:理宗享國,與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賢相相繼,理宗四十年間,若崔與之、呉潛皆弗究于用,而史彌逺、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相為終始治效之不逮,仁宗宜也。蔡州之役,可以雪先世之恥,頋乃貪地棄盟,事釁隨起,兵連禍結,境土日蹙,郝經來使,似道諱言,其納幣請和,䝉蔽抑塞,拘留不報,自速㓕亡吁,可惜哉!良由中年嗜慾,既多怠於政事,權移奸臣,以致于此,然嘉定以来,正邪貿亂,國是靡定,自帝繼統,首黜王安石而尊濓洛,表章朱氏,丕變士習,視前朝奸黨之碑,偽學之禁何如哉?後世有以理學復古帝王之治者,考論其匡直輔翼之功,自帝始焉,廟號曰理,其殆幾乎!
8
十一月丙戌,帝初聽政,御後殿,命馬廷鸞、留夢炎兼侍讀,李伯玉、陳宗禮、范東叟兼侍講,何基、徐幾兼崇政殿說書,詔求直言。又詔先朝舊臣趙葵、謝方叔、程元鳯、馬光祖、李魯伯各上言,以匡不逮,召江萬里、王爚、洪天錫、湯漢等赴闕。 詔躬行三年䘮。 復濟王竑元贈少師、節度使,追封鎮王,諡昭肅,有司討論墳制,増修之。 御史劾宦官李忠輔、何舜卿等贓罪,並竄逺方。 壬辰,䝉古罷領中書左右部,併入中書省。初,中書左右部阿哈瑪特阿里領之阿哈瑪,特以河南、鈞、徐諸州俱有鐡冶,請興鼓鑄之利,乃括戶三千興煽之,嵗輸鐡一百三萬七千斤,又以太原民煑小鹽,越境販賣,民貪其價亷,兢買食之觧,鹽以故不售,嵗入課銀止七千五百兩,請嵗増五千兩,無間,諸色兵民鈞出其賦,至是罷左右部,以阿哈瑪特為平章政事,阿里為中書右丞。 蒙古廉希憲在中書,振舉綱維,綜核名實,汰逐冗濫,裁仰僥倖,興利除害,事無不便,當時翕然稱治,典章文物,粲然可考。又建言:「自開國以來,凡納土及始命之臣,咸令世守,至今將六十年,子孫皆奴視部下。都邑長吏,皆其皁𨽻僮使,前古所無,宜更張之,使考課黜陟䝉古主。從之。庚午,詔罷諸侯世守,立遷轉法。 辛丑,詔改明年為咸淳元年。壬寅,戒贓吏絶貢羡餘。 甲辰,詔以生日為乾會節。是嵗,䝉古、真定、順天、河間、順徳、大名、濟南、東平、㤗安、高唐、洺、滋、曹、濮、濟、博、徳、濵、棣等府州大水。 蒙古張文謙以中書左丞行省西夏、中興等路。羌俗素鄙野,事無統紀,文謙得蜀士陷於俘虜者五六人,理而出之,使習吏事。旬月間,簿書有品式,子弟亦知讀書,俗為之一變。先是,古渠在中書者,一名唐来,其長四百里,一名漢延長,二百五十里。他州正渠十,皆長二百里,支渠大小六十八,灌田九萬餘頃。兵亂以来,廢壞淤淺,守敬更立牐堰,皆復其舊。
9
資治通鑑後編卷一百四十六
URN: ctp:ws792157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