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二十七

《卷二十七》[View] [Edit] [History]

This textual edition has had punctuation added automatically using artifical intelligence. The results of this process are inevitably imperfect; please help correct mistakes by editing the text.
1
欽定四庫全書
2
陜西通志巻二十七
3
學校。
4
辟廱鐘鼓,於皇鎬。京中天麗日,大道昌眀,三物四術,立範垂型。漢更秦弊,綿蕝是營,講求同異,渠閣談經。唐開六館,雅鄭競鳴,卓彼關儒,鑰啓西銘,朂哉!徳造樂育,觀成作《學校志》第十。
5
國朝
6
陜西西安布政使司所屬五府、十二州、七十三縣,共設儒學九十所,膠庠選取師生敎養之䂓詳列焉。其課試、㧞補、充貢為學政,所通行者不載。
7
雍正元年,
8
恩詔各省入學額數,大學加七名,西安府等大學二十一學,共廣額一百四十七名。中學加五名,咸陽等中學二十九學,共廣額一百四十五名小學加三名,藍田等小學三十七學,共廣額一百十一名。恩加一次,後不為例。 雍正二年,文童廣額,蒲城縣舊係大學,照府大學例取二十名,咸陽、同州、乾州、武功、鄠縣、興平、膚施、洛川、清澗、寳雞、城固、興安州舊係中學,照大學例,各取十五名,三水、商州、安定、葭州、汧陽、沔縣舊係小學,照中學例,各取十二名。華隂縣舊係中學、潼關衛裁衛,籍入華隂,照府大學例額取二十名雍正五年,改潼關衛為縣,華、潼二縣文童入學名數,照中學例,各取十二名,鳯翔府學舊係中學照府大學例,額取二十名。 武童、廣額、咸寜、長安、蒲城、華州鳯翔縣舊係大學,照府大學例,各取二十名。咸陽、乾州、同州、鄠縣、膚施、岐山、城固、興安州,舊係中學,照大學例,各取十五名。商州藍田、神木、榆林、靖邉,舊係小學,照中學例,各取十二名。鳯翔府學舊係中學,照府大學例額取二十名。 雍正十一年,禮部覆准陜西學政潘允敏。 奏請新設榆林府學,取進文、武童生各十二名,定邉懐逺,取進文、武、童生各八名,榆林、靖邉、武童舊額十二名,應减四名文童,仍取八名、同州、華州、綏徳州、韓城、郃陽、清澗、三原等州縣,照府學額數,取進文童各二十名,商州、澄城、華隂、醴泉等州縣,照大學額數,取進文童各十五名,米脂、武童照大學例,取進十五名。
9
《大清會典》學田之設,原以供春秋饗祀及贍給貧士之用。有舊置者,有助給者,厯年多寡不一。康熙二十二年,直省册報陜西、西延等處學田五十五頃二十畆租銀一百五十六兩三錢,租糧一千二百三十七石九斗。衛所學田一頃八畆租麥九石六斗三升六合、米九石六斗三升六合。 雍正五年,西鳯漢三府、興、商、華、同、邠、乾、耀七州屬,册報學田原額,并續墾共地五十四頃六十四畆五釐八毫五絲內,除南鄭縣陸續開墾,外止荒蕪并射圃亭占地二頃三畆九分八釐五毫,實在熟地,通共五十二頃六十畆七釐三毫五絲,惟畧陽縣地係岩坡山溝,難以計畆學租,毎年共徴麥榖雜糧一千二十一石九斗八升四合一勺,二抄租銀一百五十四兩四錢一分七釐三毫九絲,又查報義田案內申報西安府渭南縣學田地七十八畆,毎年徴麥榖一十一石七斗。 又西安府、咸長二縣并華州潼關縣,雍正五年分造,報舊時按院置學田地共二百六十一畆四分七釐八毫,咸長二縣學租共一百十五石九斗三升二合。潼關學租棉花六十斤按以上學田學租入,雍正五年奏奏銷又據各屬冊報,餘俱未入 銷西安府。
10
府學大學在府治東南,即宋、金學校舊址。元至正間,行省平章亷希憲、重修學士虞集記眀成化九年,巡撫馬文升、知府孫仁、拓修學士商輅記。
11
本朝順治十年,提學田厥茂重修有記。宋景祐二年,侍郎范雍奏:昨知永興軍,前資寄住官員頗多,子弟軰不務肯構,惟恣輕薄,盖由别無學校勵業之所致,到任後,奏建府學,兼賜九經書,差官主掌,毎日講授,據本府分析見有脩業進士一百三十七人,在學關中,風氣稍變,權節度掌書記,陳諭管勾,乞降勅命,令常遵守中書劄子學制:大門三間,前有譽髦斯士坊門內為泮池儀,門內當甬道為魁星,樓正中上面為眀倫,堂五間,兩旁為四齋,曰志道,曰據徳,曰依仁,曰游藝,各三楹,東西號舎各三十六間,堂後為尊,經閣五間,上貯書籍,閣旁碑亭二座,閣後神器庫六間。敬一亭在殿後,射圃亭在長安縣學右府志府學文廟,嵗乆頺敝,成化戊子,副都御史馬文升廵撫是邦,意圖恢拓未果,越壬辰秋,仲釋奠,適大風雨,殿廡傾圮,廼謀諸廵按蘓盛、布政朱英、按察宋有文,撤而新之,令西安知府孫仁出公帑羡餘,擴其舊址,首建大成殿七間,兩廡各三十間,次作㦸門●星門、神厨、齋房、泮池,及殿後漢唐石刻之屬,舊覆亭宇咸増,新之經始於癸巳春正月至秋八月訖工商輅《儒學碑記》。西安居省,會郡一邑二,故學三。而廟一廟,當城南門之東宅,㢲離中郡,學掖而右,咸寜邑治在東,故學亦東。長安邑治在西,學亦在西,東學之東為啓聖祠廟之後,環列古諸石經名刻覆以歩欄,俗謂碑洞洞後正,南面,建亭,奉敬一箴而箴之,東西各為亭,尊制也。郡學眀倫,堂後特峙,尊經一閣,典籍藏焉,一廟三學,宏䂓壯觀,凡學宫鮮其儷,郡學宋已居此,二邑學則眀。成化中,建嘉靖間都御史王堯封、布政使黄臣、知府李文極、鹽城夏雷接踵聿新,萬厯癸巳,淫潦彌時,公私垣舎大壊,廟學滋甚,知縣李得中謀諸長安,令沈聴之,相與共請諸道府,於是工成不日焉郡人周宇記
12
正學書院在府治西南,葢宋横渠張子倡道之地,門人吕大鈞等皆得其傳,元許魯齋主學事,亦多造就,後省臣建議為書院,合祀横渠魯齋及其鄉賢楊元甫,而聚徒講學,其間入眀百餘年,遺址無存。至𢎞治九年,提學副使楊一清卜地重建大學士李東陽記》𢎞治中,提學王雲鳯建書樓于正學書院,廣收書籍,以資諸生誦覽。嘉靖中,唐龍督學時士,學趨詭異,乃新正學書院選士,羣肄之,剗其竒靡而約諸理,其所登進者,悉為名臣賈志本傳。萬厯乙酉,許孚逺督闗中學禮,聘三原王之士,多士興起關學編
13
國初廵撫賈漢復重修,同州李楷有記關中書院,在府治東南,眀萬厯三十七年,布政汪可受,按察李天麟、叅政熊應占、閔洪學,副使陳宁、段猷,顯為馮從吾講學,建其講堂額曰:「允執從吾有記」。
14
學田、按:府學廩餼及貧士,俱長咸二縣學租內支放,不另設學田,各府學倣此。長安縣學大學舊在縣治西,眀成化九年,廵撫馬文升議徙府學西。萬厯三十七年,知縣楊鶴重修,改移泮池,増置棹楔雲路。
15
本朝順治八年,知縣樊鴻選訓導張宏業重修,有記社學六所,嚴家渠、周家莊、席房、邨灣、邨香、積寺、姜村堡各一區,學田三頃四畆五分八釐,租一百二十二石九升九合。又舊有按院置學田地一頃一十六畆九分二釐九毫,徴租四十六石一斗六升。咸寜縣學大學舊在縣治西,眀成化七年,提學副使伍福奏徙府學東按徙時在成化九年,知府余子俊修,嘉靖十一年知府李文極、萬厯十三年知縣李生芳重修郡人府尹王鶴記,十八年,知縣李得中又修。本朝順治十二年,知縣余國柱、康熙三年知縣黄家鼎増修,俱有碑記。
16
魯齋書院在咸寜縣,治東北。《續文獻通考》延祐元年,京兆為故儒臣許衡立魯齋書院,降璽書旌之。《元史仁宗本紀○按:今廢。
17
社學四所新住鎮香、胡灣、黄渠頭、狄寨鎮各一區,學田六頃四畆七分三釐二毫,租二百五石八升六合。又舊有按院,置學田地一頃二十九畆五分四釐九毫徴,租六十九石七斗六升六合。
18
咸陽縣學大學在縣治西,眀洪武四年,縣丞孔文郁建。天順二年,知縣賈仁重修,叅議許彬記。正徳元年,知縣孟統又修敎諭孔慶記。
19
社學四所,一在縣治。其三所,在賈村、雙照等里學田地三十九畆,二分,租二十石六斗四升。興平縣學大學在縣治西,眀洪武三年,知縣沈訥建,成化十年,知縣王悰。𢎞治九年,知縣朱瑄、正徳間知縣李應陽,嘉靖間,知縣孔完重修。四十年,知縣朱文増,修武功張鍊記。
20
本朝順治十五年,知縣徐開熙重建,有記學田地一百畆,租三十五石。
21
臨潼縣學大學舊在縣城北,宋咸平中,知縣趙恪改建主簿。王漢有記。元至元二十九年,知縣馬忙修、韓擇有記。至正十五年,冬官尚書趙公諒、重修,太史歐陽元有記眀。洪武二年重建長史易謙記,成化間知縣劉聰、髙垣繼修,嘉靖間地震學圮,萬厯十二年,知縣劉應聘増修,尚書温純記。
22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敎諭張鍾,因傾圮捐俸徙建於廟東。
23
横渠書院。在縣治東南,即察院廢址。康熙三十七年,知縣趙于京建。有碑記。
24
驪山書院,在驪山下,即古白鹿書院舊址。居善書院在學西,取《易》居賢善俗之義。元工部尚書趙公諒建,歐陽元有記。按:今廢
25
社學一在横渠書院一,在驪山書院學田地九十六畆八分租一十七石三斗四升五合。
26
髙陵縣學中學在縣治北。宋紹聖元年,知縣朱革建縣尉。呉柔嘉記,崇寜四年,知縣范棟重修,自撰記。元中統二年,縣丞張鼎更建有記。眀洪武六年重修。正統間,知縣張錦,天順間知縣張琦、張傑相繼修。成化二十年,知縣段讓修,知縣劉安記。𢎞治六年,知縣楊舟,嘉靖四年,知縣鄧興仁修,提學副使唐龍記。十年,知縣楊剛又修。
27
本朝順治十年,知縣王元㨗修。十八年,邑人李原茂捐資増修進士魚飛漢記。康熙十九年,知縣張都修有自記。五十八年,知縣熊士伯又修。
28
渭上書院在縣南渭北。元延祐初,建見學士蕭●撰《三原學古書院記》。按府志》,眀時髙陵又有涇野書院,今並廢。
29
社學五所,一在縣治西街。其四,在鄉之店、子頭、魏村等各里。
30
義學三所,一在楊官寨,一在東馬家村,一在河南馬家村,雍正七年立。
31
學田地一頃一十一畆七分三釐租二十五石一斗三升六合六勺。
32
鄠縣學大學舊在縣城外,眀洪武七年,敎諭張紳,移建縣西。永樂十二年,敎諭方、蘄,訓導馮翊,撤而新之。正統十二年,知縣徐純修、侍講楊鼎記。嘉靖六年,知縣康天爵,崇禎十一年,知縣張宗孟重修。本朝順治十一年,知縣魏似韓。十八年,署縣駱鍾麟,康熙十七年,知縣曹爾弼,二十一年,知縣康如璉相繼修。三十八年,知縣朱文卿重修有記。
33
渼陂書院。在縣治西。
34
二曲書院在縣西南三里,王心敬、延其師、李二曲顒講學於此,提學髙爾公為之建坊。
35
社學在鄉賢祠內。
36
義學在縣治西街,眀知縣宋廷琦、本朝知縣劉文燦合祀祠,內學田地三十七畆五分租二十二石五斗。社田,康熙五十七年督學覺羅逄泰捐置五畆租三石,又知縣呉廷芝捐置四畆,租六石八斗,又官紳士子等共捐置地二畆,租三石二斗。
37
藍田縣學中學在縣治南,眀洪武十年,知縣樓璉建。正統八年,知縣王禧,嘉靖六年,知縣王科修。二十八年,廵按程軏増修都御史許宗魯記,萬厯間,知縣李景登,三十年知縣王邦才、重修尚書孫丕揚記。本朝順治十年,知縣蘓就大復修。
38
瀛州書院。在縣治南。唐學士李元通建眀,𢎞治時,知縣任文獻重修。
39
芸閣書院在縣治北五里,宋吕大臨建,眀知縣任文獻重修按《府志》,吕氏四賢祠後有芸閣寺,俗呼吕氏菴。𢎞治中,提學王雲鳯撤佛像,匾曰「芸閣書院」。又有秦關書院知縣梁一道為博士王之士建,秦關者之士别號也,今廢社學在縣治厚子鎮南大寨,故景川、洩湖鎮安邨等里共五所。
40
學田地六十畆,租二十二石一斗六升七合二勺。涇陽縣學大學在縣治西南,宋元祐五年建。眀洪武二年,知縣張師孟重建,天順元年主簿潘敏,嘉靖間知縣樊鍾岱、朱友達,萬厯三年知縣傅好禮,崇禎五年,知縣梁士淳相繼増修。
41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張應召重修,自為記學田地共四十三畆六分四釐四毫五絲,租二十六石一斗八升六合七勺。
42
三原縣學大學在縣治西北。元大徳十年,鎮人張徳眀剏建縣尹郭真、拓修。至正十年,縣尹李誠修。二十八年,左丞陳思道、重修侍御董立記眀。洪武二年,縣丞仰山重建。成化十二年,知縣李景繁,𢎞治四年,知縣馬龍萬厯、間邑進士溫純修。
43
本朝康熙二十一年知縣葉章重修。提學葉映榴有記,康熙三十五年,知縣俞璉増修。
44
學古書院在縣治西北。元延祐七年,邑人李子敬暨弟子𢡟剏建蕭●有記府志。三原李子敬創學古書院,延涇陽程瑁,講學,其中,逺近從㳺者百餘人,穪恱古先生《關學編》眀,𢎞治元年,西安知府徐政重建,嘉靖四十四年地震圮,四十六年,縣丞張九功、重修,按察使喬世寜撰碑,萬厯間,廵按傅振商,増修有記。
45
宏道書院在縣治北,眀𢎞治九年建邑人,兵科給事王承裕與從遊之士講學於此,副使王雲鳯記王端毅致仕,康僖以進士侍歸,講學宏道書院。三原馬理即受講康僖所《關學編》
46
嵯峨書,院邑人。光禄卿馬理講學處。提學,唐龍有記。按今廢。
47
社學在縣南門內。
48
學田地五十六畆九分二釐租二十三石一斗八合。
49
盩厔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南。元大徳十一年,建至正間,知縣王淵修眀,洪武四年重修。三十年,監察使師存智、𢎞治間知縣蕭選、正徳間知縣呉愚,嘉靖間知縣姒昂。四十二年,知縣何起鳴、萬厯間知縣梁克順、天啓間知縣田時暢,相繼増修。
50
本朝順治八年,知縣張成功又修。十七年,知縣駱鍾麟、重建,徐開熙有記。康熙十七年,知縣章泰捐修。五十六年,署縣呉廷芝敎諭,安其位。五十八年,知縣董霑増修俱有記。
51
集賢書院在倉右,嘉靖二十五年,知縣李春芳方構堂寢,㑹行取去。四十二年,知縣何起鳴増修額,為集賢書院按今廢
52
學田地一頃三十五畆五釐租五十二石五斗七合六勺。
53
渭南縣學大學在縣治東,眀洪武二年,縣丞呉雲建,成化九年知縣周寜修,嘉靖間,以地圾圮,知縣李希雒,重建知縣王宫用、趙雲、程修。隆慶間知縣梁許帥祥、萬厯間知縣張棟、楊所相繼,増修南師。仲記,本朝順治十年,知縣尚九遷修員外李毓英記:十四年,知縣陸贊竒重修有自記,康熙初年,知縣孫熿修。四十二年,知縣黄培捐俸倡,修舉人孫士傑記五鳯書院在縣治西南。
54
學田二頃八十二畆二分六釐一毫,租五十六石四斗五升二合二勺。又查報義田案內學田地七十八畆租一十一石七斗。
55
富平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北,眀洪武三年,主簿陳忠信建。九年,縣丞芮弼修。天順五年,知縣王傑,成化十八年知縣張本。𢎞治五年,知縣陳潤。八年,知縣李良,正徳六年,知縣劉藻。嘉靖三十五年,知縣趙桐,隆慶間,知縣史燦,萬厯七年,知縣劉兌相繼増修。本朝康熙十九年,知縣郭傳芳,五十二年,知縣楊勤重修。
56
新城書院在縣西,眀嘉靖九年,知縣劉希簡建學田地一頃五畆六分九釐九毫五絲,租三十九石三升六合二勺。
57
醴泉縣學大學初在舊縣治東南。宋皇祐間,殿中丞薛周創建。明洪武四年,移今縣治。東𢎞治六年,知縣王錫修。十年,提學副使楊一清議徙縣治南。十六年,知縣李用,嘉靖九年署縣同知劉茂賢繼修。萬厯二十三年,知縣張大美修有記。天啓五年,知縣蕭如尹又修。
58
本朝康熙二年,知縣查蜚英,十三年,知縣鄭廷秀、署縣王爾謙。十九年,知縣劉名譽敎諭喬子煜訓導陳楷。三十八年,知縣裘陳佩、敎諭梁應辰相繼重修。雍正九年,署縣錢界,捐俸倡修。
59
社學舊在城西。萬厯間,知縣張大美移置新城南門內。
60
學田地三十八畆五分租一十一石五斗五升。延安府:
61
府學大學在府治北,眀洪武十一年,知府俞濟民建。𢎞治八年,知府崔陞徙城東,尋圮於水,知府李延夀復徙城北東向。正徳間,知府王彦竒仍改南向。本朝順治六年,知府李肇源、陳培基重修。十六年,復遭大水知府牛天宿。重新,康熙九年,知府王廷弼。十八年,知府陳天植繼修。
62
龍溪書院,在府城北艷陽谷內,後有渠流,鑿石曲引以入泮池,故名。知府王彦竒有源頭活水記》,今遺址猶存。
63
雲夢書院在府城北關,今存遺址石巖刋「雲夢山」三大字。
64
嘉嶺書院在府城東南。宋范仲淹建眀,𢎞治十七年,知府王彦竒重建,萬厯間,進士張廷玉増修雲巖書院,在府城梓潼廟內。萬厯間,進士李賦秀建。
65
楊公書院在府城西北石巖刋雲山一覽》四大字,太保楊兆建。
66
社學在府治南,關眀正徳七年,知府王彦竒建本朝康熙十八年,知府陳天植捐貲,屢葺社田六十畆。康熙四十年,知府呉存禮置膚施縣學大學,在縣治東,眀洪武間,知縣何原華。建𢎞治八年,知府崔陞増修。
67
本朝順治間,知縣傅鞠宋瑀,康熙二十一年知縣邵有聲,六十一年,知縣于錫繁重修。雍正五年,知府呉瑞捐修有記。
68
社學在縣治東關。
69
安塞縣學小學在縣治南。元大徳三年,知縣劉秉實敎諭蕭允中修建。眀成化十四年,知縣楊璿、李瓘修敎諭邉瑢,有記正統間知縣李恪重建,景泰二年修。萬厯八年,知縣方盡美繼修,滄州知州丑。珦有記。萬厯四十六年知縣丁允中、重修進士趙彦記,崇禎元年,府同知周承恩,知縣韓嘉樟繼修。本朝順治十二年知縣郭聨,康熙九年,知縣張抱訓,導張灝發,十六年知縣馬震又修。三十三年知縣張起鵬、訓導杜世芳倡修有記。四十九年,知縣朱㵢重修。
70
社學一在西川龍石頭,一在北川李家溝,義學在縣治西。康熙六十一年,知縣徐珩倡修甘泉縣學小學。舊在縣治西南,眀成化間,知縣王鳯建,𢎞治二年,知縣李世重修。萬厯二十二年,知縣高桂徙於縣治東南山下,翰林王圖有記。
71
本朝雍正四年,知縣呉敦儉倡修義學,在縣治西南。
72
學田三十畆租粟米一斗、銀三錢。安定縣學中學在縣治東。元至元四年,知縣段允㳟建。眀洪武二年,主簿羅倫修。宣徳九年,知縣劉整拓修,正統十四年,知縣鄭淇,成化十二年,知縣徐彬,嘉靖十年,知縣郭廷仁。四十三年,知縣孫黄萬厯十七年,知縣王光祖,二十六年,知縣高天命、三十五年,知縣喬鍾秀相繼修。
73
本朝順治八年,知縣李嘉引,康熙二年,知縣張洪謨,八年,知縣朱尚義,十三年,知縣楊蘊。三十八年,知縣董一薫繼修。雍正二年,知縣施成澤、捐修進士王鴻薦有記。
74
社學一,在縣城內。一在瓦窰堡,雍正二年,知縣施成澤建。
75
保安縣學小學在縣南一里,元延祐三年,縣尉馮顯建,眀永樂四年重修,嘉靖間,邑人大學士王大任増修。
76
本朝順治十五年,知縣張嗣賢、重建進士郭指南有記義學,在縣南文廟旁。
77
宜川縣學中學舊在縣治西。元至元二年,知縣李宥建。至正十二年,知縣劉士涇眀洪武九年,知縣高以敬修,嘉靖間,徙縣治東。萬厯間,署事府同知石巍増修給事,降典史。曹徴庸,重修有記。
78
本朝順治十四年,知縣王道亨、雍正三年,知縣王志深又修有碑記。
79
瑞泉書院,在縣治西南。山阿舊有達觀樓,順治四年,知縣陳扆銘鑿井於其間,因以瑞泉名,今猶存基址。
80
社學在縣城七郎山下。康熙三十五年,知縣畢益謹建。
81
延川縣學小學在縣治西。元至治元年,知縣王恪建。眀洪武三年,知縣張友先重修。
82
本朝順治九年,知縣錢茂秦十五年,知縣劉榖繼修延長縣學小學,在縣治東。宋崇寜初,建明洪武十四年,知縣丁傑修,天順間知縣孫逄吉,成化間知縣宗麟繼修敎,諭劉崇徳有記。
83
本朝康熙十八年,知縣孫芳馨増修提學葉映榴有記社學,在縣治西街。
84
義學在縣治東文昌祠,內鳯翔府。
85
府學大學舊在府治東一里許,宋慶厯中建。金大定初,兵燬,眀昌元年重建,元末,徙府治東南,眀洪武四年,知府周煥重修。正統間,知府扈暹,成化間,知府侯瓚、張本濟,正徳間知府王江。繼修,嘉靖四十四年,知府、史官増修郡人,周易有記。
86
天厯二年六月,賜鳳翔岐陽書院額書院祀周文憲王,仍命設學官,春秋釋奠,如孔子廟儀《元史文宗本紀》,岐陽書院在府治東,明正徳中,知府王江重建,隆慶四年,知府黄翼、重修郡人周易有記,崇禎九年,知府熊應元、鳳翔縣知縣楊大勲増修府志知府王江,謁周文憲公祠於岐山,尋太公望遺蹟於寳雞之渭濵,又得召公奭之,召亭於岐山縣南,及張獻公子厚祠於湄之横渠,乃謀諸寮宷及縉紳耆舊,相度于東郭,有寺曰寳昌者,地形亢爽,前拱南山,左瀠澗水,足為奉神育才之所,遂撤佛宇僧舎之半,繚以周垣中,祀周之三公,以横渠配東西,祀名宦鄉賢,匾曰「岐陽書院兵部尚書彭澤記
87
鳯翔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南,眀洪武六年,知縣趙士竒建正徳,十四年,知府王江重修,嵗乆傾圮。萬歴三年,知縣王與可重新。
88
本朝順治十年,知府王纘聖、知縣蔣仲寳、縣丞李日芳、重修邑人袁楷有記。
89
鳯翔,古岐、周文、武、成、康之遺址,城內東南隅,迤東曰文廟,迤西曰府學,再西曰縣學,皆南向,風雨剥落。萬厯癸酉,知府鄒廷望見府學落成,縣學如故,乃議轉請各憲。甲戌春,循序鳩工,知府王●繼其事,知縣王與可告成,遂與府學並美焉郡人《周易記》。義學一在城內西寺,一在城外東嶽廟。
90
學田二十三畆一分一釐六毫租十石四斗七升八合
91
岐山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唐武徳四年建,宋雍熙中重修。金末兵燹,元至元二十八年,知縣張蕩古、重建推官文禮愷記眀。洪武四年,縣丞沈以徳、主簿吕通,景泰六年,知縣張緒宗。𢎞治四年,知縣榮節,正徳十三年,敎諭王治。嘉靖三十四年,知縣令狐一豸、韓廷芳相繼修。
92
本朝順治十四年,知縣王轂倡修。康熙二十四年,知縣茹儀鳯重修,有碑記。
93
學田原額七十畆四分零,眀萬厯二十四年,提學沈季文置,有記除荒熟地三十四畆四分一毫,租一十七石二斗五勺。
94
扶風縣學中學在縣治東。唐大厯二年,縣尉袁弁建。宋皇祐元年,知縣王宗元修京兆,姚嗣宗有記。元延祐五年,知縣張祐又修眀,洪武四年主簿張一。初、宣徳元年知縣宋端、成化十三年,知縣盧恕、正徳二年知縣張諝,嘉靖二年,知縣孫昌,三十三年知縣楊洞。萬厯三十四年,知縣王祈正,四十一年知縣馬政和,相繼増修。
95
多賢書院在飛鳯山,𢎞治間,建按今廢。社學五所:一在縣治北街,一在杏林鎮,一在絳帳鎮,一在召公鎮,一在崇正鎮。每學延社師一人,署令呉岠建。
96
義學,在治東文廟右。
97
學田六十四畆八分五釐租一十九石四斗五升五合
98
社學田十畆,在堡城里歸縣社學,十畆在通逺里歸杏林鎮,學十畆,在堡城里,四甲歸召公鎮學,十畆在長,命里歸絳帳。鎮學十畆在鳯泉里,歸崇正鎮學,共田五十畆,徴租十九石,俱署令呉岠捐置●縣學中學,舊在縣治西,元至正九年,縣令趙名時建眀,洪武十四年知縣林思正,成化十八年,知縣史賢修。𢎞治八年,提學楊一清徙治東。嘉靖十四年,知縣程章仍徙縣西。崇禎元年,侍御強思、重修御史劉九經有記。
99
本朝康熙十年,知縣梅遇品又修有《自記》横渠書院在●縣東五十里,宋儒張子故居中有祠堂。元泰定四年建文禮,愷作記《續文獻通考》
100
本朝康熙五十一年重修。
101
社學一在横渠書院,一在東關社倉左,學田一十八畆四分八釐七毫,租五石五斗四升六合一勺。
102
寳雞縣學大學在縣治西。元泰定四年,敎諭陳履謙建眀洪武九年,縣丞呉彞、訓導郭誠重建。
103
義學二所,一在學宫西,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吕時達建。一在縣東五十里王家村,雍正九年,知縣梁成武建。
104
學田原額六十一畆零眀萬厯二十四年,提學沈季文置。有記除荒熟地四十二畆五分租二十三石三斗七升五合。
105
社學田三等,地十七畆,坐落陵原二等,地十畆,坐落城南二里,俱知縣吕時達,康熙二十二年置,嵗徴租共六石四斗。
106
汧陽縣學中學舊在故城內,眀正徳間重修,嘉靖二十六年,因圮於水,移置今縣,治東署令。侯儒有《遷學碑記》。
107
社學在城東北隅,署令侯儒,有記學田八畆,租一石四斗四升,麟遊縣學小學在縣治東郭,眀洪武八年建。𢎞治十五年,知縣胡㢲徙文廟,以遺址建學,周垣植栢千餘株。三原王恕有記:嘉靖四十一年,知縣周誥,萬厯十二年,邑紳何廷琦,増修提學,許孚逺有記。三十六年,知縣熊文焞又修。
108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縣范光曦敎諭羅魁,訓導蘭國衡重修。
109
隴州學中學舊在東故城內,眀宣徳,六年圮于水,知州郭宗儀徙今州治西南二里。成化間,知州遲恭、陳俊、李鏞、繼修、提學劉安止有記。嘉靖六年,知州李暹、修州人叅議閻欽記,隆慶三年,知州楊世卿、重修都御史趙時春記。
110
本朝順治十一年,學正蘓萬邦重修。岍山書院在州西北五里。眀𢎞,冶間州人叅政閻仲實。建內有崇經閣,長沙李《東陽記》今圮。
111
學田一十六畆二分租銀一兩五分。漢中府
112
府學大學在府治西南。宋慶厯中,建學於城外東南里許。元至元六年,提舉王徳輿移置城中。元末兵燹眀,洪武五年,知府費震重建。成化九年,副使梁覲、知府趙玉,𢎞治十五年,知府周東。嘉靖五年,南鄭知縣張佑,萬厯二十六年,知府李有實,三十年,知府崔應科相繼修。
113
本朝順治五年,知府張元初又修。康熙二十五年,知府滕天綬倡修有記。
114
自眀洪武以來,雖後先繕治,然皆制仍其舊。成化初,知府趙玉抵官,即以作新為已,任踰四載,乃決意是圖,適副使梁覲,撫治兹土,亟贊其成,工師度材,方以不得大木為憂,維時六月,大雨連日,漢水暴溢,漂流巨木,蔽江而下,抵岸遽止,憲副暨守偹李武率軍民輦至,屹如山積,闔郡驚訝,皆謂天相斯文,於是刻日肇事,撤舊作新,凡所宜有,㒺不悉備《提學伍福記》
115
南鄭縣學大學舊在縣治東南,眀洪武八年,知縣陳師錫建。成化九年,副使梁覲徙建府學文廟。右正徳十四年,副使吕和重修,吕柟有記。
116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府滕天綬又修南鄭為郡,附郭邑郡邑各一學,而夫子廟尊經閣則共之。眀洪武八年,知縣陳師錫創建,成化九年,副使梁覲徙置今地,嵗乆傾圮,正徳間,副使吕和駐節關南,憫邑庠之乆廢,以興復為己任,乃一新之高陵吕柟記
117
學田一頃一畆三分租銀一十三兩五錢九分八釐五絲。
118
褒城縣學中學宋慶厯間,倚于江岸,竇充宰褒,建有自記,崇寜中,張克獲移治西三十歩蘓,時有記:慶元中,陳彪重葺眀,洪武間知縣段勉,始移建今縣,治西南。𢎞治十一年,知縣張表、重修,大學士楊廷和有記。嘉靖十一年,知縣嚴霜,十四年,敎諭胡喬。三十三年,知縣張庚繼修。
119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雷闢四十八年,知縣蔣爾庸増修。
120
學田地三十七畆五分租銀七兩九錢三分九釐六毫。
121
城固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南,宋崇寜二年,建元大徳。八年,修翰林學士王和周記眀,洪武四年,縣丞劉翺,嘉靖四十五年知縣楊守正,萬厯元年,知縣喬起鳯、十三年知縣劉克義,相繼増修,邑人黄九成有記。
122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徐永祚,二十七年,知縣胡一俊,四十五年,署縣王穆重修。
123
社學雍正五年,新設一,在縣城內,一在蘓留村,一在古路壩。
124
學田地五十畆七釐租銀一十一兩七錢七分七釐。
125
洋縣學大學,唐天寳時,建于城東。宋治平中,知州蔡交遷治西南。元末兵燬,眀洪武四年,縣丞潘謹言復建于城東。𢎞治十二年,知縣崔璽捐修府訓導姜鍾秀記:正徳六年,知縣宋鋭、重修員外郎張嘉謨記,十三年,縣丞傅卿重修郡别駕王珵記,嘉靖九年御史方逺宜捐金命,知縣李維㡬改建于縣,治西北隅。
126
本朝康熙三年,知縣柯棟増修城固令毛際可記。二十三年,知縣劉嗣季、二十八年,知縣謝景安又修。
127
義學一,在縣治。右一在縣治東渭門鎮。
128
學田地一頃六十二畆一分租銀一十五兩二錢三分八釐。又大麥六石三斗九升。
129
西鄉縣學中學舊在縣治東關。元延祐二年,知縣宋彦中建宋貞譔記。元末兵燹,眀洪武十四年,訓導姜禮,仍建於舊址。二十六年,知縣張洪修。正統十四年,知縣丘俊遷入城,在縣治東。天順元年,知縣郭瑄修。成化十一年,知縣李春増修,提學伍福有記。𢎞治間知縣郭璣,正徳間知縣陳榮。萬厯十年,知縣李向春、天啓間知縣程心傳繼修。
130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張台耀,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史左。五十六年,知縣王穆又修。
131
學田地原額並新墾共二頃五十五畆二分租銀一十八兩二錢六分七釐五毫。
132
鳯縣學小學在縣東半里。眀洪武四年,知縣王畿建。正統九年,叅政孫毓,副使莊觀重修。天順六年,知縣馬傑,𢎞治十三年,知縣寗浩。嘉靖十四年,副使劉彭年相繼増修。
133
學田原額並新墾共五十二畆五分租銀一兩四錢七分。
134
寜羌州學中學舊在州城羊鹿坪,宋慶厯中建,眀正統四年,指揮胡貴、楊悰奏設衛學,移置州治西北。成化二十二年,改為州學。𢎞治二年,知州張簡、重修提學副使戴珊,有記。
135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知州郭景隆改建。四十二年,知州石曰琮遷於城東南隅。雍正二年,署州州,同張名標,仍遷於州治西北羊鹿坪。知州王大士落成社學,在州治南。
136
學田地一十二,畆租銀一兩二錢。沔縣學小學在縣治西,眀洪武四年,知州王昱建,永樂元年重修,成化十一年,知縣侯信,十九年,知縣張俊,嘉靖間知縣馬景、張賢,萬厯三十四年,知縣萬言䇿相繼修。崇禎十一年,知縣王際眀重建。本朝順治十年,敎諭屈焴,康熙四十一年,知縣林洪烈復修。
137
龍岡書院,即舊諸葛武侯讀書。亭在縣北一里卧龍岡後,嘉靖二十一年建按今廢
138
學田地九十二畆三分租銀一十三兩八錢三分。畧陽縣學小學舊在縣治西北隅,宋慶厯中建。元至元十年,縣令李舜臣,眀洪武四年知縣常輔重建,正統十三年敎諭。譚志學,成化四年,知縣李鑑修。正徳十四年,知縣杜介改置縣治西。萬厯九年,知縣王之臣,三十七年知縣申如塤。天啓元年,知縣周延申又改置。
139
本朝順治間,叅將梁加琦修。康熙間,知縣李扈、施有光重修。
140
畧陽城卑,江水西衝,而學宫正居其卑眀正徳。十五年夏,江溢,城壊,學宫悉没,副使吕和行縣,卜地於縣治之北,命衛知事金坡治其工,發贖金三百,餘付之,五越月而卒役。按:自元至正十年,知縣李舜臣建學於縣治北,眀洪武四年,縣丞葉禮徙學於縣治東北。正統十三年,大水學壊,敎諭譚志學修之。成化四年大水,學又壊知縣,李鑑修之,坡開地掘土得古碑,視其記實,李舜臣徙學故地,葢自葉禮改徙後,凡三遭大水,而徙地仍復,其故豈非得數哉!提學何景明記
141
學田俱係山坡陡地,未計畆數,每年租銀一十兩三錢五分。
142
榆林府:
143
府學中學在府治西,即舊衛學眀。成化八年,廵撫余子俊奏建。
144
本朝康熙十年,同知譚吉璁重修,自為記。雍正九年,改為府學。
145
眀成化八年,廵撫余子俊言:榆林築營寨,生聚漸多,請立衛學,以訓武胄,制可,乃即城西地為學宫指授,已有定規,未㡬遷總督,去十二年,丁大容來撫,是邦踵成焉。大學士劉珝記。
146
武學按碑記,成化間,巡撫余子俊創武學于南,門內日乆,生徒渙散,縉雲鄭汝璧來撫兹鎮,偕觀察劉餘澤假文學西書院,為武學謀之神木道、陳性學并諸將之在鎮者,于是改築武成殿及兩㢘、儀門、鷹揚門、周垣,皆朱彩階墀,皆文石東南隅,創敎官公署,又於南門西鬻地,築射圃,建演武堂,為觀射所,春秋祭儀,以文廟之次,三日規模畧具,時萬歴三十七年也,迄今百二十餘年,武學乆廢,尋訪武廟,僅存基址,但前人創建,所以敎育人材之意,亦未可冺,附録於此。
147
榆林縣學●學現附府學不另設。
148
學田四十八畆零在城南演武塲,西自眀末抛荒。本朝雍正八年,民間報墾在案。
149
懐逺縣學小學係新設,現在估計尚未建造,定邉縣學小學係新設,現在估計尚未建造,靖邉縣學小學在縣治西北,即舊所學眀,萬厯元年,建本朝雍正八年,官紳士庶重修。
150
興安州
151
州學大學在州治南。元至元中,知州唐天驥建。至正十年,達嚕噶齊瑪魯重修鄭,均有記眀。洪武五年,知州馬大本重建,永樂十四年,漢水暴溢,學遂頹圮。成化四年,知州高嵩、重修提學副使伍福有記。七年,知州王坪。十三年,知州鄭福正徳十五年,守道吕和、知州鄭琦。萬厯十八年,知州姚鳯翔、二十一年,知州陳秉仁相繼修。
152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州王章、康熙七年知州牟文龍,十二年,總鎮王懐忠、署牧呉佳、允、學正、屈必㨗重修。三十二年,知州王希舜、副將郭元章同修有記。義學在州治東關。
153
學田三十八畆八分一釐租銀六兩九錢八分五釐八毫。
154
平利縣學小學在縣治西,眀成化間,知縣安章修。建隆慶間,知縣羅頊重建。
155
廟學後枕龍山,前臨越水,實據山川形勝,眀隆慶間,知縣羅頊因文風不振新之,割牧愛堂之右隙地,復市士民圃地以廣學址,厯數載,工猶未竣,知縣李應華卒其役。萬厯六年,署縣主簿髙瑬増修邑令張極記
156
洵陽縣學小學初在舊縣治西,洵水之滸眀。洪武五年,縣令李肅建。成化八年,圮於水,知縣杜琳遷置今縣治右。十一年,知縣王延齡、拓修副使余洵記社學在文廟旁。
157
學田熟地八畆三分三釐,租銀五錢。白河縣學小學在縣治左,眀成化十二年,知縣普暉建。本朝康熙四十七年,知縣徐雲宏、趙宏烈重修紫陽縣學小學。初在縣治舊城西,眀嘉靖間,知縣胡鏜建二十一年,知縣戴本芳。萬厯三十五年,知縣張繼芳重修,眀末冦燬。
158
本朝順治十年,知縣李如桂創建于城北,尋圮。康熙十二年,知縣張麟化。二十七年,知縣沈麟修。四十七年,知縣于鯨移建今縣署西。五十年,知縣莫吾昭重修。雍正七年,知縣李昌宗捐修。
159
社學在縣城右。雍正七年,知縣李昌宗建學田地一十九畆六分,租銀三兩一錢四分八毫。石泉縣學小學在縣治東,眀洪武四年建。
160
本朝康熙十八年,知縣潘瑞竒捐修。雍正五年,知縣梁濩増修。
161
學田熟地一十七畆四分,租銀三兩四錢八分。漢隂縣學小學在縣治東。明洪武五年,訓導鄭守方建。永樂五年,敎諭梁萼重修。成化三年,西鄉縣典史柴嵩,十年,知縣劉眀𢎞、治間知縣張大綸,嘉靖間,廵茶盛汝謙。萬厯十二年,知縣袁一翰、十七年,知縣周之光相繼修。崇禎十二年,知縣張鵬翺因賊燬重修。
162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楊六徳、康熙二十六年,知縣趙世震又修。
163
學田一十八,畆租銀四兩五錢。商州
164
州學大學在州治西。金承安三年,軍判許安世修,自為記。元至元二十二年,知州王珪、重修學正張泰來記。大徳二年,知州張銓又修眀,洪武十四年重建。正統十三年,知縣王敏,成化九年叅議崔忠修。𢎞治十三年,知州王瑀正徳。九年,叅議蘓乾重修太僕南鏜記,嘉靖十三年,撫治蕭廷傑。三十二年,知州夏文獻修《三原馬理記》。萬厯二十二年,撫治王孟煦、知州王以孚、崇禎十一年撫治邊崙鄉紳牛維曜繼修。
165
本朝順治六年,知州薛所習十五年,知州王思治重建商山書院,在州城北。眀嘉靖間,商洛道郗元洪建,萬厯十三年移于東龍山下,八年,商洛道蘓濬移舊地,有記眀末廢。
166
學田十二畆一分,坐落泉村鎮,每年徴租八石。康熙二十八年,知州戴良佐捐置,以為諸生濟困之用。
167
鎮安縣學小學在縣治西,眀洪武三年建,景泰六年修。正徳六年,知縣俞鼎重修有記,萬厯三十一年,知縣張鳯翼、重修户部主事周宇有記。
168
本朝康熙八年,知縣許沺増修寜。夏朱永年記:社學在縣治西南」。
169
雒南縣學小學在縣治西,眀洪武三年建。嘉靖二十五年,知縣髙綬重修,光禄寺卿馬理有記。隆慶間,知縣徐旭、萬厯間知縣洪其道、天啓間知縣陳應顯繼修。
170
本朝順治十八年,知縣暢體元重建朝邑。李楷有記社學,在城內西街。
171
學田八十三畆,眀萬厯間,提學臧爾勸置租八石三斗。
172
山陽縣學小學在縣治西。眀成化十三年,都察院原傑,大司馬余子俊建。十五年,知縣楊隆修督學伍,福有記。天啓七年,署縣徐大佐、重修編修南居仁有記。
173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知縣胡范増建李曰棟。有記。雍正八年,署縣朱文灝重修。
174
義學在學宫東。雍正八年署縣。朱文灝建商南縣學小學。舊在縣治南,眀成化十三年,知縣鄭瑛建。
175
本朝康熙間,知縣于鯨徙縣治西北。明成化初,新設商邑十三年,知縣鄭瑛慨然以廟學為慮,乃營治南亢爽之地,斬荆棘,輦瓦礫,躬督其役,民樂趨之。越二年而告成長安蕭謙記
176
社學在縣治西。
177
學地四十畆。雍正七年,署縣楊毓芳于民,報老荒旱地內撥送儒學招佃認墾,以作學田。
178
社學田一百畆零,署縣楊毓芳勸輸同州。
179
州學大學在州治西南,宋慶厯中建。元季兵燹,眀洪武三年同知邢權重建。正統八年,知州秦銘,景泰五年,知州錢茂律,成化間知州郝清。嘉靖八年,知州劉啓東前後重修,有碑記。萬厯十七年,知州鄭璧天啓二年,知州張一英復修。
180
社學五所,一在州城,一在義井村,一在大村,一在羌白鎮,一在念橋村。
181
義學在州治東。雍正九年,知州馮慶長建學田五十四畆,八分,租三石二斗八升八合。朝邑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南,眀洪武三年建。萬厯間,敎諭李振藻、重修邑人王鑰有記。
182
本朝雍正四年,知縣楊臚賜増修從紳士,請以尊經閣舊置宫墻外,地隣雜遝,移建學宫,㢲方増以重臺,一切殿廡宫垣整飭,崇煥各額,俱照闕里,改至聖殿為大成殿,改㦸門為大成門,復於大成門兩掖,増建金聲、玉振門、●星門,以南建太和元氣坊,眀倫堂狹甚,擴其址繚以垣,凡經營閱五載,始觀成焉。西河書院在學宫旁。康熙十八年,知縣朱集義捐設義學。雍正九年,知縣楊臚賜増建㕔房,改創書院,延師課學,以西河為卜子設敎之地,故名。社學九所:一在城內文廟西。康熙十八年,知縣朱集義建。四十九年,知縣王兆鰲重修,餘在趙渡鎮、新市鎮、新舊大慶關等里。
183
學田五十八畆五分六釐六毫,租三十三石四斗二升六合四勺。
184
郃陽縣學大學在縣治南,宋元祐六年,知縣李百禄建武陽張价有記。元末兵燹,眀洪武二年,知縣徐原重建。正徳七年知縣張綸,萬厯三十八年,知縣劉應卜重修。
185
本朝順治六年,知縣莊曽眀又修,有記儒學,左右舊有禮門無義,路前逼隘,且缺泮池,眀萬厯間邑,叅政范燧捐宅基,易地増設焉,且建尊經閣於眀倫堂後,建樓於泮池之前,名魁星樓縣志,眀萬厯三十八年,知縣劉應卜謁學,周視學宫,見●星門外僅二歩許,即有文廟大坊壓之,西有鳯麟、呈瑞坊,東有河嶽鍾祥坊,不在學,馳道東西兩隅,而在學之中腰,乃毅然决之,將前一大坊移正南二百歩外,二坊列於東西馳道之口,過大坊,有一水横亘通,為外泮水,上架一橋,直接南城,橋外甎甃,一梯濶三丈,高五丈,可逕登城橋前一小木坊,題曰「月衢登城,向東三十歩為文昌閣,又向東百餘歩,為魁星樓,名宦、鄉賢在二門內,非制也,移二門外內泮池有二溝,惡其相射也,填之使平,以至堂齋次第舉焉。劉應卜自記。
186
社學四所:一在西街文昌祠,一在東街元聖祠,一在南街崇聖宫,一在北街東嶽廟。
187
學田四十七畆四分,租一十四石五斗。澄城縣學大學在縣治西郭。宋大觀元年建元至元二十七年,知縣薛文曜、皇慶二年知縣張洵重修,有記。元末兵燹,眀洪武六年,知縣王秩重建進士趙寅有記。正統四年,知縣楊季琦,𢎞治七年,知縣楊泰繼修,中書舎人吉人有記。嘉靖二十三年,知縣鄭光溥修尚書韓邦竒有記。二十七年,知縣徐效賢増修。萬厯十七年,改置縣治北。
188
本朝順治五年,知縣姚欽眀重建蒲城,進士原毓宗有記。
189
社學,在縣治南。眀𢎞治間,知縣楊泰、徐政建,嘉靖間知縣徐效賢,崇禎間知縣王選重修。
190
學田四十畆租一十三石七斗二升九合五勺。韓城縣學大學在縣治東,眀洪武四年,知縣周吉誠重建。天順五年,知縣王鼎修河東薛瑄記,成化十八年,知縣呉雄重修,邑人王盛記。嘉靖二年,知縣鄭鉞増修,唐龍有記。萬厯十三年,知縣馬攀龍、戴章甫,繼修邑人張士佩記。
191
本朝順治三年,敎諭彭冲霄。康熙十八年,知縣王廷選繼修。
192
蘿石書院。在南城外。以祀眀崇禎間,知縣左𢡟第。康熙四十二年,知縣康行僴建。
193
社學三所,邑城、芝川鎮、昝村鎮各一區。雍正八年,知縣劉方夏建。
194
學田二十一畆六釐四毫五絲,租銀二十七兩九錢四分二釐七毫四絲。又知縣劉方夏倡捐銀四百四十八兩零,典買地二十五畆八分,房院一所,除納糧外實租銀三十八兩二錢,為月課分,胙之用華州。
195
州學大學在州治東,元皇慶中建。眀洪武三年,知州胡惟俊重建,天順元年,知州楊勝賢、重修侍郎薛瑄記,正徳十三年,知州桑溥修、侍郎吕柟記。嘉靖三十八年,知州朱茹修、按察使喬世寜記。
196
華山書院在儒學北街,眀嘉靖三十五年知州朱茹、建州進士趙儒記。
197
學田四十八畆四分租六石二斗八升八合。華隂縣學大學在縣治東,眀洪武二年,縣丞黄文眀建,正統二年,知縣王貫,重修敎諭李輔,記嘉靖間知縣李時芳、何祥,萬厯二年,知縣李承科相繼修。三十九年,知縣王九疇、重修蒲州張煇記。
198
本朝順治十年,知縣葉舟,十七年,知縣劉瑞逺、康熙二十三年知縣遲維城,相繼増修。
199
太華書院在青柯坪。萬厯三十六年,華隂令崔時芳敎諭張煇,為侍御馮從吾建。按今廢
200
四知書院,在縣東二十里。眀萬厯四十年,知縣王九疇建。
201
義學一在嶽鎮,一在敷水鎮知縣趙金章建學田地二頃六畆六分,租二十一石九斗三升四合。
202
蒲城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後周廣順三年建。宋元祐六年,知縣陳羔、修邑人耿南仲記眀。洪武二年,主簿曹秉彞重建。天順初,知縣王傑、修祭酒陳洪謨,記成化間知縣黄䇕。正徳五年,知縣張鍰、嘉靖元年知縣楊仲瓊、萬厯四十四年,知縣徐吉前後繼修。本朝康熙四年,知縣鄧永芳増修邑,進士李馥蒸記正學書院,在縣治西眀,正統間建。
203
本朝知縣張舜舉修。
204
義學,在縣治南街。康熙五十二年,知縣汪元仕建學田地六十七畆四分六釐二毫,租一十六石八斗六升五合五勺。
205
潼關縣學中學即舊衛學。初在治東,眀正統四年,都指揮僉事姚深奏建學士陳循記。成化十年圮於水。十一年遷治西南。嘉靖三年,指揮孫承宣修,高陵吕柟記。二十二年,副使周相、二十三年,副使汪尚寜重修學,遂完美,引潼水自南門入,折流注之,泮池北折而達於黄河。華州王維楨記。
206
本朝雍正五年,改為縣學。
207
關西書院。在道署西。雍正七年,潼商道張正瑗建社學,一在縣治東街,一在縣治西街。
208
學田九十三畆租一十八石六斗。又舊有按院,置買學地十五畆,學租棉花六十觔應納本地夏租麥三斗三升六合,租糧米三斗三升六合,折色銀一錢四釐,俱在棉花內變納
209
耀州
210
州學小學在州治北,宋嘉祐中建。眀洪武三年,知州魏必興重建,成化十一年,知州鄧正。𢎞治八年,知州任奎繼修。嘉靖三十九年,知州江從春増修眀。嘉靖三十九年,知州江從春撤故講堂,建敬一亭,亭後建尊經閣,修眀倫堂,與齋廡二門,又作泮池,引通城渠水注之池,南建石坊門門,左右與文廟又各建石望柱二,堂基増數尺,閣基高與城齊,升堂則望見,南山,登閣則四望益逺學,至是始恢廓壯麗州志
211
文正書院在北城門外二里。歩夀,原巖下,故眀徳寺也,今故塔存。嘉靖二年,改建提學唐龍記按:今廢義學在州署西。
212
學田地九十畆一分七釐租三十八石四合六勺二抄
213
同官、縣學小學在縣治東,眀洪武八年,知縣魯俊因宋舊址建。
214
崇正書院,在縣治東北一里,故頻山寺。嘉靖八年,御史王儀行縣改書院按今廢
215
社學在縣治東。
216
白水縣學小學在縣治東,眀洪武三年,知縣張三同建,有記,景泰元年知縣,葢䐘成化十五年。知縣韓睿,正徳十六年知縣胡山,萬厯三十五年知縣劉夢陽,相繼増修。
217
白學棟柱皆柏為之規度宏偉,世相營繕殿,有唐呉道子,畫先師十哲石刻遺像、儒學,前為聚奎坊,後崇臺有閣祀文昌,南瀕城為池東南卓起,城上者為魁星,樓城東南隅聳峙者為大魁樓,又眀倫堂,有繫辭、說卦、傳、碑,朱子手書,蔡氏元定刻,縣志眀徳書院,在縣治西,眀崇禎十二年,知縣王無逸建有記。
218
本朝順治初,知縣王永命以講席乆虚,改祀杜工部社學,在縣城內。康熙五十六年,提學覺羅逄泰捐銀一十二兩,置社學地四畆。
219
乾州
220
州學大學在州治東南,眀洪武四年建。天順四年,知州何節修,永新劉定之記,萬厯天啓間,知州賈一敬、周應泰修。
221
本朝康熙五十六年,提學王雲錦、知州黄煒修郡人陳其蘊記。
222
紫陽書院元楊奐,建奐少時夢遊朱子紫陽閣,遂建書院,因以紫陽名之,後廢眀。成化四年,知州許珙奉提學副使伍福擇地建祠,在今州署東義學四所,在陸陌鎮等里。雍正三年,建學田一頃三十畆,租四十四石一斗七升,武功縣學大學在縣治東。宋崇寜二年,知縣趙茂曽建有碑記,眀洪武二年,知縣嚴祀重建。正徳。十四年,提學副使何景眀、知府劉祥、知縣馮瑋増修。萬厯九年,知縣曹崇樸、重修邑人張鍊記。
223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徐竒桂,四十八年,知縣孫琮重修。
224
緑野書院,在縣南郭外,東舊為緑野亭,宋儒張子子厚與武功簿張山甫善,武功弟子從子厚遊亭,此講學焉。眀𢎞治八年,沁水李翰以御史廵按,至諸生白其事,廼謀於提學副使楊一清、屬知縣宋學通,擴修舊址,踰年乃成,改曰緑野書院前為子厚祠,後建講堂學舎縣志楊公建緑野書院,擇士子充於中以訓導,趙文傑為之師,其規約大率與白鹿、睢陽𩔖,時西安、鳯翔諸生聞風踵至,公時坐堂上督勸之,渢渢乎道學之流行也禮部尚書呉寛記學田二頃一十四畆,租七十八石五斗。永夀縣學小學舊在縣治西北,元延祐七年建。致和元年,縣尉宋思義重修,治中單鵠有記眀,洪武二年重建,天順元年,知縣郭質重修河東,薛瑄有記。本朝康熙八年,知縣張焜創建于今縣,治東永邑,文風不振,焜因謀建學,周廻審睇,得地二畆,許於城之東北隅,糾工庀材,於康熙八年告成,率師生禮拜,間忽祥光,繞橋門靈鵲集大成殿,無不舉手加額。是年,鄉試諸生任夀羅萬傑,俱中式建學之效,傳為盛事張焜自記
225
學田三頃一畆五分,租銀十三兩一錢三分八釐五毫。
226
邠州
227
州學小學舊在州治東南隅,宋慶厯中,建州守范仲淹有記眀,洪武六年,判官莫彦榮徙州治西。成化十六年,知州劉濟、重修郡人尚書劉昭記。
228
慶厯甲申,詔天下建郡縣之學,眀年春,范仲淹為邠城守署,事之三日,謁廟隘甚,因議改卜於郡之東南隅,地址高眀,遂以建學,并其廟遷焉仲淹自記。學田三頃八畆租三十九石五斗六升八合。三水縣學中學在縣治東南,眀成化十四年,知縣楊豫建。
229
本朝康熙十年,知縣林逄泰重修,邑人文倬天有記樂。育書院在縣治北,眀萬厯中,文在中建。
230
學田二頃七十一畆七分四釐租二十石八斗五升七合
231
淳化縣學小學舊在縣治南,眀洪武二十年,徙縣東南隅,宣徳中,知縣邢清重修邑人賈我琪有記,正徳十五年,副使何天衢行縣,以學宫逼南城下,令署縣事,縣丞畢經移置今縣,治北光禄卿馬理有遷廟學碑,記:萬厯五年,知縣李朝忠修寜州楊棲鳯記。
232
朝康熙十一年,知縣文秉濓,二十五年,知縣張綸重修,俱有碑記。又墀內有宋大觀二年八行八刑碑義學一在縣北關,一在通潤鎮。雍正八年,署縣商兆麒建。
233
學田一頃三十八畆三分六釐租一十一石二斗二升四合。眀萬厯三十二年,提學臧爾勸置知縣歐陽煖有記。
234
長武縣學小學在縣治西南,眀萬厯十二年,知縣梁道凝建提學,許孚逺記。
235
眀萬厯十一年,割宜禄為長武,邑治既興,學宫鼎建,左為廟,右為眀倫堂,兩廡兩齋各如制,廟北為啓聖祠,㦸門之旁為名宦鄉賢祠,堂北為尊經閣,迤西為敬一亭,宫牆之外,東為社學,西為射圃,期月告成諸生籍,宜禄改從新學者,凡五十有餘人。許孚遠記。
236
鄜州:
237
州學中學在州治西南。元至正間,知州宋居正建眀。洪武六年,同知金文徴重建,並立碑記。天順間,知州馮廸,成化五年,知州馬傑繼修。十年,知州李瓚修提學伍福有記。嘉靖四十年,亷訪使王崇古重修,都御史楊宗氣有記。四十五年,知州蘓璜因城北三河暴漲,學宫傾圮,集議捐修刑部郎中劉仕記。崇禎十年,副使孔聞謤又修。
238
本朝順治十六年,河西道許瑤。十八年,參政李榮宗、知州顧耿臣重修。
239
洛川縣學中學在縣治西南五十歩。宋元遺址,眀洪武七年,知縣朱炳建,同知金文徴,記成化四年知縣李瓚修,提學副使伍福記。嘉靖二十五年,知縣吉澄増修。三十四年,地震圮。四十年,副使王崇古重修,按察使喬世寜記。
240
泰徴書院在城南。崇禎間,知縣劉三顧建作臺,高二丈許。
241
社學六所,東北二關二區,餘在朱龍鎮、鳯棲鎮等里。
242
義學在縣治西。
243
學田一頃租銀四兩。
244
中部、縣學小學舊在坊州城,眀洪武間建。成化初,知縣劉潔移建縣治東南。𢎞治中,知縣鄭源,萬厯元年,知縣衛汝霖増修。崇禎三年,兵燬。五年,知縣姚一麟徙置上城。
245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縣魏力仁修。五十七年,知縣杜喬復移建下城。舊址有碑記。
246
宜君縣學小學在縣治東,眀洪武八年知縣金聲,建𢎞治間知縣李相増修。
247
本朝順治初,知縣鄭名,康熙五年,知縣周之簡,四十四年,知縣林鑛相繼増修。
248
綏徳州
249
州學大學舊在州城西北,金承安四年,刺史秦守正移州治東嵯峨山南一百歩,泰和元年増修,有記眀。洪武間,重建、景泰間,知州張軾,修𢎞治間知州王京増修,萬厯九年,知州劉思璉重修。
250
本朝順治十七年,知州王元士、重建,檢討白乃貞、御史艾元復俱有碑記。
251
州據形勝,襟帶關隴,控制靈夏,為用武之地,又蒞政者,率多武人,故學者比內郡為少衰。承安四年,刺史秦守正謁廟,廟地汙下,廣不盈畆,廡序像設不具,謀徙而大之,眀年,得地於州之東南,極亢爽,遂營新宫,從于陳蔡者像之,登於堂,其六十二子繪于兩廡,鑿宫前土山,闢其扉,臨通衢,甫六月而工畢。由是境內及旁郡來學者衆金康樂寨,知寨劉忠記。社學在州治右,眀嘉靖間,知州靳東齊改建米脂縣學中學,舊在縣治上城,元至元間,主簿馮安國。建眀,洪武間,知縣解彞重修,𢎞治九年,提學副使楊一清因學基隘,令知縣陳奎徙今下城之東。高陵吕柟記。
252
本朝康熙二十年,知縣寗養氣修。雍正五年,邑紳士重修、知縣諸葛永健有記。
253
社學在縣治北隅。
254
清澗縣學大學在縣治西南一百歩,眀洪武六年,知縣鄒宗彝建,洪熙元年敎諭陳致中修,景泰間,知縣張定。正徳六年,知縣馬呈圖,嘉靖間知縣王欽、隆慶三年知縣阮孝萬,厯四十二年,知縣陳汝元,相繼増修。
255
本朝順治四年,知縣廖元發修。康熙五年,知縣江雯重修邑人,檢討白乃貞有記。
256
義學四所:一在縣署北,一在駱駝舗,一在田庄舗,一在賀家灣。
257
葭州
258
州學中學舊在州治南一里故城內山之陽,明成化間,副使周鼎令知州劉毓改建于山隂。𢎞治間,知州沈理増修。萬厯三十一年,知州王汝為重修貢生劉登,名有記。
259
本朝順治九年,知州戴可進重建十六年,知州武宏祖,康熙三十九年知州賀勲増修,張金佩有記。
260
社學,在州治龍頭岡西。
261
義學在州治東南隅。康熙十五年,知州孫毓竒建學田二十五畆零租銀一兩二錢。
262
呉堡縣學小學在縣治西南,元至正間建眀。洪武三年,主簿周琛重建。十四年,知縣范平仲、宣徳十年,知縣袁禮修。天順五年,知縣郭敏移建廟南。成化十年,知縣劉儀修,嘉靖十九年,知縣張弛、重修同知趙時寜,有記。萬厯四十一年,知縣盧文鴻仍遷廟西。
263
本朝康熙三十七年,知縣沈宏勲改建於文廟㦸門外,社學在文廟前,舊敬一亭遺址。
264
神木縣學中學在縣治南,眀洪武十四年,知縣任奉先建。正統八年,知縣彭佐糜奎重修。隆慶六年,觀察張守中、増修,吏部侍郎張四維有記。
265
本朝順治八年,觀察彭有義,知縣程啓朱創修。康熙六年,觀察馮翊時五十四年,觀察羅景相繼捐修。
266
學田三垧租九斗。
267
府谷縣學小學在縣治東。眀洪武十四年,知縣齊翺建,天順五年,知縣秦紘修。成化十二年,知縣賀昭修訓導都仲良記。十六年,知縣田璋,嘉靖十九年知縣柳聫芳,萬厯十四年,知縣范學顔相繼修。本朝順治八年,知縣魏震、十四年,知縣龔榮遇創修舉人劉無邪記。康熙五年,知縣楊許玉,二十四年,知縣徐恒繼修。
268
社學,在縣治北街真武廟側。雍正五年,知縣周會賢建坊立學。
269
陜西通志巻二十七
URN: ctp:ws67184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