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ow us on Facebook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Twitter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sina.com's microblogging site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Follow us on Douban to receive important updates
Chinese Text Project Wiki
-> -> 卷四十一

《卷四十一》[View] [Edit] [History]

1
欽定四庫全書
2
皇朝通典巻四十一
3
吉一
4
等謹按杜佑《通典》,首載歴代沿革禮,於前次為《開元禮纂》於後,誠以經制文章與儀節度數並相輔以行也。欽惟我」
5
6
列聖相承,重熙累洽,規模隆盛。載在册府,垂法萬世。有大清會典則例,以詳,其制度有。
7
皇朝禮器圖式》以著其形模,悉經睿裁訂定,損益折衷,至為賅備。至於儀文秩序,條理燦然則。
8
《大清通禮》一書,準彛章而垂定式,並非前代禮書所能及,其萬一焉。謹考。
9
典文次第纂紀為
10
《皇朝禮典》二十二卷,凡五禮》序次條目,於杜典並有更定增刪,各於本門加案,聲明其儀注,悉以《通禮》為準云。
11
12
13
等謹按杜典,郊天一門,凡冬至大祀,孟春祈穀並入焉」。今考漢代以後祈穀,禮多不行,而正月之祀,且與冬至相混,二祭不分,相沿已乆。
14
本朝郊
15
天之禮冬至
16
圜丘孟春
17
祈穀鉅典,並修敬勤之義,斯為至矣。伏惟列聖事。
18
天之誠迥,超前代凡。
19
郊壇大禮,嵗皆
20
親詣,具著典策我。
21
皇上精䖍昭格,膺
22
鴻眷而集
23
繁釐自
24
臨御以來,無嵗不。
25
躬親祀事,珥筆之臣,有紀纂所不能盡者,兹篇於冬至南郊、孟春。
26
祈穀敬詳。
27
肇舉之隆儀,以及增修之懋制。兼稽列聖升配,舊典悉為恭載如左。天命元年,貝勒以下諸臣,奉上太祖髙皇帝尊號,立國建元,行焚香告天禮。
28
天聰十年,王貝勒以下諸臣,奉上太宗文皇帝尊號。是年,始建圜丘于
29
盛京徳盛門外制九成,周圍一百十丈,南門三,東西北門各一。
30
太宗率王、貝勒以下文武羣臣,齋戒三日。於四月乙酉,以太牢。
31
親祀
32
南郊建國,號曰大清,改元崇徳,是為本朝祀。
33
天於郊之始,舊例以生太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給衆官,太宗諭曰:古帝王當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禮,是以用生牢,致享後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上天之胙,分給衆官,令各於其家享之,是反汚䙝也。可熟而薦之,祭畢即於。
34
上帝神位前分享乃為潔誠」。於是定制,祭天用太牢熟薦,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天於
35
圜丘時將征朝鮮,並告出征,是為冬至大祀。圜丘之始,七年冬至以。
36
駐蹕納蘭,遣官恭代齋戒如禮。停止行獵。順治元年十月乙卯朔。
37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38
親祀
39
南郊告祭
40
41
地即皇帝位,是年定制,毎嵗冬至,大祀天於。
42
圜丘,以
43
大明。
44
夜明
45
星辰
46
雲、雨、風、雷為四,從壇配享。又定制,毎年正月上辛日,祭上帝於
47
大享殿祈穀禮儀與冬至大祀同,惟不設從壇神位,不燔柴。
48
圜丘在正陽門外南郊,形圓象天,南向三成。內壝形圓周百有六丈四尺,門四外壝,形方周二百十丈一尺。
49
門四。壝北門後為
50
皇穹宇南向形圓,左右廡各五間,圍垣形圓周五十六丈六尺八寸,南向門三。壝外圍垣門四,東曰泰元南。
51
曰「昭亨,西曰廣利,北曰成貞門。北為
52
祈穀壇形圓南向三,成上建。
53
大享殿今改為殿 祈年 制圓,左右廡各九間,內壝周百九十丈七尺二寸。門四,北門後為
54
皇乾殿殿五間壝外圍垣門四,南接成貞門內外圍垣二重,內垣周千二百八十六丈一尺五寸。外垣周千。
55
九百八十七丈五尺,西向門二,南北並列。南入圜丘,北入。
56
祈穀壇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天於
57
圜丘
58
親詣行禮。二年十月定。
59
郊祀齋戒及設玉帛、祝文、香亭儀注。三年四月,設守視天壇。
60
地壇
61
社稷壇官員四年三月,禮部奏言,國初定制祀。
62
南北郊及
63
社稷壇向例俱用生牢,今應如舊。惟南郊以胙牛一進」。
64
上得。
65
㫖照舊例,如朕親祀,則照例進胙牛,遣官則止。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66
天於
67
圜丘奉。
68
太祖髙皇帝配享,八年三月,定祭祀齋戒例。四月,定諸王、羣臣陪祭,扈從及送。
69
駕接。
70
駕儀注六月定制,凡祀。
71
圜丘。
72
方澤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禮部、堂官省牲。十三年七月,禮部奉:
73
諭㫖致祭。
74
75
地不可不䖍,嗣後凡祭。
76
圜丘
77
方澤,朕於五鼓出宫,爾部先期一日奏聞」。十四年正月辛亥,祈穀於。
78
上帝奉。
79
太祖高皇帝配享二月
80
諭禮部。
81
南郊祀
82
天理宜嚴重祀前一日,朕親宿齋宮,祀前五日,朕親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著詣壇齋宿眂牲」。是年,以後眂牲之禮,前期五日,遣官恭代為常。三月,禮部奉
83
諭㫖:禮莫重於祀」。
84
天孝莫大於尊。
85
「親朕纘承鴻緒,恪修典禮,毎嵗郊祀皆奉。
86
太祖髙皇帝配享今思。
87
太祖受命。
88
上天肇,興帝業
89
太宗繼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徳並隆,咸宜崇祀,以後冬至,祈穀祭。
90
天俱奉。
91
太宗同。
92
太祖配享夏至祭
93
地亦奉。
94
太祖
95
太宗配享,著為定制。部臣議奏:「肇行配享,大典攸闗,現今夏至,在邇冬至,尚遙若先。
96
方澤而後
97
圜丘於序少紊,若俟冬至太宗配。
98
天之後,明嵗舉行。
99
方澤配享,禮為期太逺,應不俟冬至、夏至即恭製太祖。
100
太宗神牌,擇吉先行。
101
太宗配享
102
圜丘
103
祈穀壇之禮隨行。
104
太祖
105
太宗配享
106
方澤之禮。奏上,悉如所議。至日,親詣行禮恭奉。
107
太宗文皇帝神位配享十七年二月,諭禮部「帝王奉。
108
天子民禮,隆禋祀享。
109
帝大典所闗尤重,必儀物克備,乃足昭對越之誠。向來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禮。
110
祈穀壇未經舉行,雖祀典原有等差,而同為祀上帝,典禮不宜有異。嗣後。
111
祈穀,亦行燔柴禮。四月己酉,合祀天。
112
113
百神於
114
大享殿。先是二月。
115
諭禮部:帝王父。
116
天母
117
地禋祀大典,務求至當。朕稽考舊章,洪武初,原係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間,始定分祭冬至祀。
118
圜丘夏至祭
119
方澤春,分朝。
120
日秋分夕
121
月而合祭之禮遂止。朕思合祭之禮,原以畢萃神祇,普薦馨香,不宜竟廢。今欲祗申昭事之誠,毎年孟春,合祭天」。
122
123
124
月及諸神於
125
大享殿但禮關重大,爾部詳議以聞」。部臣議「合祀事宜奏上奉。
126
諭㫖:「合祭典禮,已定於孟春舉行。今雖時序已過大典,肇修理應本年,即舉爾部擇期速議」。又
127
諭孟春祈穀,向例於
128
大享殿今
129
大享殿,合祭以後祈穀禮於圜丘,舉行謹按:是年之後合祀,旋罷殿,舉行祈穀禮,仍於 大享。十八年正月己未。
130
聖祖仁皇帝登極,遣官告祭昊天上帝,㝷以諸臣,詳議祀典。請罷禁中上帝壇及
131
大享殿合祀」。從之。十一月丙子冬至,聖祖仁皇帝大祀。
132
天於
133
圜丘
134
親詣行禮
135
康熙六年十一月
136
諭「朕惟自古帝王建極綏猷,保民圖治,莫不以懋昭先徳,祗盡孝誠為務。朕纘承丕基,躬親庶政,恭惟。
137
「世祖章皇帝功徳兼隆,當崇配享,是用上稽前典,下協輿情,謹告。
138
139
140
141
社率諸王貝勒、文武羣臣於康熙六年十一月七日丁未冬至大祀。
142
天於
143
圜丘恭奉。
144
世祖章皇帝配享祀日
145
聖祖仁皇帝親詣行禮。是月丙辰,即舉行配享方澤禮。九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146
上帝奉
147
世祖章皇帝配享。十二年八月,禮部奉諭㫖:議奏歴代致祭時辰,俱未畫一詳定,請照太宗文皇帝時。
148
149
廟用黎明。
150
夕月壇,用酉時又言:「歴代致齋,俱於別殿。今凡遇祭祀,皇上應於別殿齋戒」。從之。二十五年十二月,禮臣議請大祀陪祀官員不照加級,止論職掌有失儀者監察。
151
御史及禮部指名題㕘,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從之。二十八年十二月。
152
諭祈穀:「祝文:毎年皆用定式,既為民祈求,宜直抒情事,去嵗直𨽻亢旱,已經蠲免賑濟,但三冬雨雪甚少,朕心仍切焦勞,此祝文該衙門,將朕肫懇卹民之意,切實撰擬進覽」。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穀於。
153
上帝
154
親詣行禮
155
御製祝文曰:「臣纘承鴻業,撫育烝黎。惟貴粟重農,先務是亟荷。
156
天之眷,歴紀順成,率土元元,乆沾樂利,頃者嵗行在已,旱暵為憂,畿甸之間,阻饑尤甚,臣覩災饉,閔此窮簷,宵旰省惟,中情惶惕,殫心賑救,罔敢暇寜,顧時閲三冬,同雲鮮應,側席減膳,倍篤焦勞,兹者候屆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157
天心仁愛必軫,民力艱難,茍非錫以豐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嵗,展竭悃誠,兾昭事之精䖍荷。
158
穹蒼之鑒格謹,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159
右兹將享,時若雨暘,用觀百穀之登,溥洽三農之慶,尚饗」。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羣臣請遣官恭。
160
代弗許。
161
諭內大臣、大學士、九「卿等郊祀大典,諸臣以天時嚴寒,請朕勿親詣行禮。朕身體強健,歩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禮,何不可之有?今身既無恙,可欺妄乎?況年齒漸增,正欲乘未老之時躬親行禮耳」。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穀於
162
上帝
163
御製祝文,曰臣仰承。
164
眷命撫育萬方,念切民生,亟圖康乂。兩年以來,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業,去嵗山東、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乾暵無雪,臣雖抱病,心切靡寧,遡自順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載,承平日乆,生齒既繁,野無曠土,縱當大穫之嵗,猶慮民食不充,倘或偶遇旱潦,則臣雖竭力殫思,蠲租散賑,而窮鄉僻壤,豈能保無轉於溝壑之人?在臣憂國憂民之念,即始終不渝,而雨澤應期實惟。
165
上天仁愛,愚民是賴,兹者時屆上辛春耕,將舉,臣理應躬詣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166
天佑疾漸痊愈,而肅將大禮,尚未克勝。身雖不能致齋,而為萬民懇切,禱祈之誠,敢用攄布。仰籲!
167
洪庥特命臣僚,潔蠲敬戒,䖍備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兾。
168
昭鑒俾雨暘時若,百穀用成,三農,宏濟尚饗」。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羣臣以
169
聖躬違和,請遣官恭代報,可㝷,奉諭㫖:朕躬安好如常,必親祭,方展誠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禮時,兩旁人少為扶掖可也」。至日遂。
170
親詣行禮。五十四年正月辛酉,祈穀於上帝。是年正月十日上辛,尚未立春,諭㫖以從前亦有用次辛下辛致祭者,令諸臣議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禮。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171
天於
172
圜丘用。
173
御定雅樂詳見《樂典》。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遣官恭代。先是
174
諭大學士等:「十一月冬至祀天明日,即應齋戒。朕因足乏力,來至湯泉,身雖在此,瞻望郊壇,不能釋懷。爾等傳諭太常寺,令將齋戒銅人照常送至乾清門。朕在此照常齋戒。其祭祀人員,齋戒務令恭敬」。五十八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
175
天於
176
圜丘命親王恭代,仍。
177
親往瞻拜行禮先是。
178
諭大學士等敬。
179
天尊
180
祖所闗重,大年來因多病足,痛不能親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齋戒之時,朕足雖不得力潔誠之念有餘,擬於祭祀之前升。
181
壇瞻仰,省視俎豆,量力跪拜,退處幄次,俟恭代親王行禮畢,然後回宮。此係創行之禮。如漢大臣以從無此典,引據書史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豈易得此例乎?諸臣覆奏。
182
聖體初愈,天氣嚴寒,請停親祭。又奉。
183
諭㫖:朕必親往。前者偶未親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齋戒。此次著照常齋戒,隨朕前往,不必隨朕行禮。朕行禮時,不必贊禮作樂,俟拜畢,至更衣幄次,派出親王偕衆行禮禮畢,朕乃回宮,將朕親詣之處,著書於祝文內」。六十一年十一月。
184
世宗憲皇帝登極,冬至大祀,遣大臣恭代行禮。雍正元年正月辛卯,祈穀於
185
上帝
186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九月,諭禮部:「自古祖功宗徳,制在不祧,饗帝饗親,理應並舉,報本之情罔極配」。
187
天之典宜隆我。
188
皇考聖祖仁皇帝允宜崇祀郊壇克配。
189
上帝以後冬至,祈穀祭。
190
天祗奉。
191
聖祖仁皇帝同
192
太祖髙皇帝
193
太宗文皇帝
194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地亦如。
195
南郊祈穀禮,祗奉配享,其詳議以聞」。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196
世宗憲皇帝親詣行禮,恭奉聖祖仁皇帝配享。二年正月辛巳,祈穀於上帝奉。
197
聖祖仁皇帝配享。七年正月,詔嚴。
198
199
廟演禮之禁,部臣議奏:「凡祭祀,執事等官當在凝禧殿演禮,如有特加祭典,先期於神樂觀演習」。從之。十二。
200
月奉
201
諭㫖定例,正月上辛日,祈穀於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則於次辛行禮,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穀,仍舊章也。但思元旦朝賀者,朕躬之禮儀,上辛祈穀者祀。
202
天之大典,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禮部請於十二日中辛行祈穀禮。朕思以正月而論,則十二日為中辛。若以立春後而論,則為下辛矣。因朝賀筵燕,而展祈穀之期。朕心深有未安,著於初二日上辛行禮,先期照例敬謹齋戒,停止朝賀筵燕。嗣後若逢元旦上辛,則於次辛祈穀,如在初五日以前,或值初七日。
203
世祖章皇帝忌辰,著兩奏請㫖。八年十一月冬至大祀前期奉。
204
諭:「朕自臨御以來,毎值
205
圜丘、大祀,必親詣行禮、至誠至敬,以展對越上帝之悃忱。今年冬至之日,恭遇。
206
皇考聖祖仁皇帝忌辰,禮部、太常寺引康熙三十九年及四十五年正月初七日祭。
207
祈穀壇恭遇。
208
世祖章皇帝忌辰,遣官恭代之例,奏稱今年郊祀之期,應照此例,遣官恭代。朕為此五中,輾轉今年不親行。
209
郊祀之禮,於心甚為不安,其如何得展朕心?而又符合典則,著大學士九卿敬謹妥議具奏。大學士等奏言:「《記》稱君子之祭,必身親莅之,有不能親,則使人攝可也。《周禮》春官亦稱大祭祀,若王不親則攝祀。唐、宋之制,大祀與國忌,同日者樂,備而不作。然議者謂饗神不可無樂,未若攝祀之當乎禮也。應仍遣官恭代,以展明禋」。奏上,從之。十二年十二月奉。
210
諭㫖:「前太常寺奏請,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穀壇,今順天府尹奏,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進春,朕思祈穀,乃《新春典禮,似不應在立春以前,其定議以聞」。部臣請以次辛二十日行禮。從之。十三年九月,皇上紹登大寳,逾三月後,羣臣以祀典上請,奉諭㫖。
211
212
廟大祀,朕不敢因。一已孺慕之,私情有缺天」。
213
祖禘嘗之,鉅典所議,朕詣行禮甚是。但先期齋戒,所以潔齊心志對越。
214
神明朕意,齋戒之日,即當素服冠綴纓緯。其視祝版,亦當照例用禮服,以昭敬謹。
215
乾隆元年正月辛丑,祈穀於上帝。
216
皇上親詣行禮十二月。
217
諭禮部仰惟
218
皇考世宗憲皇帝,徳並髙深,恩覃海宇,駿烈鴻功,垂裕萬世,允宜配享。
219
郊壇永崇禋祀,朕思來年三月,升祔太廟之後,配享之禮,理宜敬謹舉行。第其時夏至伊邇,冬至尚遙,敬稽我朝舊制」。順治十四年三月。
220
世祖章皇帝恭奉。
221
太宗配享
222
圜丘翌日配享。
223
方澤康煕六年十一月丁未,時屆南郊。
224
聖祖仁皇帝恭奉。
225
世祖配享,越十日配享。
226
方、澤兩朝典制,均係特行,禮隆儀備,燦垂史冊,且稽之經,𫝊成周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於明堂,以配上帝,即《月令》所謂季秋大享帝也。召誥:三月丁巳用牲于郊。釋者謂非常祀而祭天,以告即位也。又宋仁宗皇祐二年,以大慶殿為明堂,合祭天地,三聖並侑,一如南郊圜丘之儀,則是古來因事郊祀之禮,不必定在二至之時明矣。我朝舊制,盡孝盡誠,與古符合來年。
227
世宗憲皇帝配
228
天大禮,宜遵照奉行」。於是禮部議奏,上奉諭㫖:爾部具奏。
229
皇考配享
230
天壇儀注,朕敬謹詳閲。內稱:配享時,朕恭奉神牌陞壇,奉安於東三青幄次,並未議及祗見上帝之儀。朕思升祔」。
231
太廟時,先行祗見。
232
列祖
233
列后禮畢,然後陞座。今配享圜丘,亦應先行祗見。
234
上帝禮,然後陞座於理,方協議政,王大臣等遵㫖議奏,增入祗見。
235
上帝儀夏至配享
236
方澤祗見
237
皇地祇俱遵此儀,至上辛配享祈穀壇,不必再行,祗見禮。疏入」。從之。二年四月甲戌,大祀天於。
238
圜丘奉。
239
世宗憲皇帝配享。三年正月辛酉,祈穀於上帝奉。
240
世宗憲皇帝配享,四年正月初四日上辛祈穀之期,以前三日齋戒時值元旦,改用次辛,於十四日行。
241
祈穀禮七年十一月辛巳冬至大祀,皇上親詣行禮,前期奉。
242
諭朕惟。
243
郊壇祭祀,必致誠敬,以薦明禋,歴來前期,齋戒悉遵舊制,住宿別殿。今
244
郊壇建有齋宮,若於致祭之期,親詣齋宮,更為祗肅,該部詳酌,妥議具奏」。自是定制。
245
大祀前一日
246
皇上親詣齋宿,又是年始定乘輦之制,舊例皆御禮輿。至是,禮臣議奏。
247
郊祀典禮最鉅,是以歴代制度、車輦儀仗,備列尊崇,所以肅明禋而重禮制也。《周禮》祀天用玉輅,晉、宋以後。
248
並皆遵循無異。唐、宋參用大輦,或乘輦自齊宮赴壇,或祀畢,御輦還宮,雖儀節間有不同,皆乘輦輅今。
249
親祀
250
南郊前期詣
251
齋宮請
252
御玉輦為宜。從之。十一年正月以上辛在初四日,照四年之例,改用次辛日行。
253
祈穀禮,十二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後六日,奉諭㫖:古天地大祀,前期,有百官受誓戒之禮。《周官》冡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唐、宋則掌以太尉或於尚書省,或於朝堂,明初誓於中書省,後於闕門宣制。嘉靖中則親御奉天殿,百官朝服聽誓戒,所以聳衆聽,而致肅共儆怠,玩典至重也。國朝祀典,太常寺先期行文出示,葢本古人誓戒遺意,而集衆宣示,儀章未舉。朕思八政,祀居其首,而大祀莫重於郊嗣,後有事於
254
圜丘
255
方澤
256
祈穀
257
雩祭,應於午門前,宣誓戒陪祀之。王公、文武大臣官員,朝服齊集,跪聽行禮,以明齋明嚴敬之義。大學士㑹同該部稽古,具儀以聞,㝷具儀奏,上行如儀。十二月,奉㫖議定。
258
郊壇大祀省視
259
神位上香及省視牲器之禮,㝷大學士等遵㫖議奏。
260
皇帝詣
261
齋宮日詣。
262
皇穹宇。
263
皇乾殿。
264
皇祇室內上香次詣。
265
壇視
266
壇位又次
267
閲籩豆,畢,詣。
268
齋宮從之。十三年正月,奉諭㫖國家敬。
269
天尊
270
祖禮備樂和,品物具陳,告豐告潔,所以將誠敬昭典則也。考之前古籩豆簠簋諸祭器,或用金玉以示貴重,或用陶匏以崇質素,各有精義,存乎其間,歴代相承,去古寖逺。至明洪武時,更定舊章,祭品祭器,悉遵古而祭,器以甆代之,惟存其名我朝!
271
272
廟陳設祭,品亦用甆,葢沿前明之舊。皇考世宗憲皇帝時,考按經典,範銅為器,頒之闕里,俾為世守。曾宣示羣臣,穆然見古,先遺則朕思壇。
273
廟祭品既遵用古名,則祭器自應悉用古制,一體更正,以備隆儀。著大學士㑹同該部,稽核經圖,審其名物,度數制作欵,式拆衷,至當詳議繪圖以聞。朕將親為審定,敕所司敬謹製造,用光禋祀,稱朕意焉」。十月,奉諭朕敬。
274
天尊
275
祖寅承毖祀。
276
277
廟祭器聿既稽考古典,親為釐定,命所司準式敬造質文有章,精潔告備。自今嵗
278
圜丘大祀為始,灌獻、陳列,悉用新成祭器,展䖍敬焉。古者崇郊享,則備法駕,乘玉輅,以稱鉅典。國朝定制,有大駕鹵簿、行駕儀仗、行幸儀仗,其名㕘用宋、明以來之舊,而旗章麾葢視前倍簡,今稍為增益。更定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儀仗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合三者,則為大駕鹵簿。
279
南郊用之。
280
方澤以下,皆用法駕鹵簿五輅,酌仿《周官》及唐宋遺制,金玉、象革各如其儀,乘用亦自今嵗。
281
南郊始,光昭羽衛用,肅明禋諭,所司知之。十四年五月,內閣奉。
282
諭㫖朕於
283
兩郊大祀先御齋宮,以齊一思慮聞之記曰:齋者耳,不聽樂。孔子曰:「三日齋,一日用之,猶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言不敢散其志也。今齋宮宵漏,下鳴畫角,嚴鼓以為節,雖異於宮懸合奏,而吹角鼓鼜軍中之容,豈所謂專致其精明者歟?此葢相沿前明弊典,未更後,此嚴更鼓角,不當用之。齋次,大學士其㑹,同禮部定議以聞」。大學士等遵。
284
㫖議定嗣後。
285
齋宮吹角嚴鼓,悉行停止,以昭肅穆。是月,皇上以夏至大祀。
286
方澤詣
287
齋宫齋宿
288
命大學士等議修。
289
兩郊壇宇㝷遵。
290
㫖議奏及時興修疏上。
291
上命和親王海望、王安國、三和總理其事。十五年正月,諭和親王等:
292
圜丘壇上張幄次及陳祭,品處過窄,既議鼎新,可將圜丘三層,臺面仍九五之數,量加展寛,則執事者得以從容進退,益昭誠敬,至椶薦向係滿鋪,則臺面可以不用琉璃,著改用金甎益經乆矣,王等奏上。
293
特命大學士等議奏,大學士等奏言:「郊壇規制其意,貴乎法古而數貴乎合。宜謹案:《易大傳》曰:天數二十有五,葢一、三、五、七、九皆竒,屬陽而五為
294
中數九為老陽,是故《洛書》用五統竒,《大易》用九䇿,筮煌煌。
295
聖諭仍九、五之數,量加展寛,至為精當。查明時,上成用五丈九寸,當九五之數,稍渉牽合而三成用十二丈,則於竒義無取。今據奏,以古尺計度,臺面上成徑九丈為取九數,二成徑十五丈為取五數,極為妥協,惟三成徑十九丈,雖亦為竒數,然非由九而生,謂為仍取九數,未盡脗合。擬請三成,面徑用古尺二十一丈取三七之數,上成為一九,二成為三五,三成為三七,則天數一三五七九,于此而全。且合三成徑數共四十五丈,於九五之數尤為脗合。再考古尺,制起黄鍾數,協九九我。
296
聖祖仁皇帝審元音而。定以作樂,我皇上重。
297
郊壇而推,以制禮義,既法古而數更合,宜應如所奏,照依《律呂正義》所載古尺制度,上成面徑九丈,二成面。
298
徑十五丈,惟三成面徑二十一丈,確核今尺,按數興修。又查壇面甎塊,原制上成圓面九重,自一九遞加環砌,以至九九,其義甚精,允宜仍舊。至二成、七重、三成、五重,圍甎不拘,未免參差。臣等酌議,壇面既加展寛二成三成擬合亦用九重,遞加環砌二,成自九十至一百六十二、三成,自一百七十一至二百四十三體制,方為整齊。再查金甎,向例不過見方二尺餘。今上成鋪面毎塊,長濶至三尺五六寸,誠難燒造。應如所奏,用艾葉青石,敬謹成造,俾保永逺堅固。又前奉。
299
聖諭臺靣椶薦滿鋪,是以改用金甎,若欄板則係露明,不便易用青石,應請仍用琉璃成造。至原奏稱瑠璃欄板,毎塊長四尺五寸有餘,難以燒造。臣等伏思欄板扇數加多,則尺寸自然減少,擬請三成欄板,共用三百六十扇,應周天度數,上成毎面十八扇,四面計七十二扇,毎扇之長,得今尺二尺三寸餘二成,毎面二十七扇,四面計一百八扇,毎扇之長,得今尺二尺六寸餘,三成,毎面四十五扇,四面計一百八十扇,毎扇之長,得今尺二尺二寸餘,則扇數加多,尺寸減少,自然易於成造,而毎成毎面,亦皆與九數相合,總計三百六十較之二百一十有六,取義尤為明顯。再查原奏三成徑數,俱係古尺,而所定中心圓面、週圍㱘面及九重之長,則皆係今尺,至三成臺髙現,今上成髙五尺七寸,二成髙五尺二寸,三成髙五尺,並欄柱長濶髙厚,踏垜寛深,亦係今尺。臣等逐項,悉按古尺核算,略為增減,皆與九數相合。如此則:
300
郊壇重典制崇,法象,數協乾元允足,昭盛代之宏規,垂萬年之鞏固矣。謹繪圖列數,恭呈御覽」。奏上,允之。嗣因琉璃欄板,難以成造,經總理上程。大臣奏:明易用青白石須彌座,用旱白玉石為欄板柱子,添安出水龍頭。至十八年工竣。十六年正月初三日上辛,係在立春以前,改用次辛,日行祈穀禮。九月,總理工程和親王等奏:「臣等奉修兩郊壇宇。伏見。
301
祈穀壇匾額,舊書「大享」二字,殿與門相同,竊疑名義未協,詳考明史紀載縁前明初建大祀殿,合祀天地至
302
嘉靖中,定南北郊,二至分祀罷大祀殿不用。其後致仕揚州同知豐坊疏請復古明堂大享之制,葢傅㑹《孝經》嚴父配天語,以迎合大禮之議。時明世宗已尊生父興獻王為皇帝,因並議稱宗以配上帝。明堂秋享即於大祀殿行之,改大祀為大享。此殿與門得名所自始也。
303
國朝既定
304
南北郊祀奉。
305
祖宗升配,爰舉祈穀之禮,行禮之地,即明之大享殿,是以舊有題額,襲用未改。謹案:大享之名,見於《禮記》月。
306
令篇葢指季秋報祀而言,與孟春祈穀異義,仰惟皇上釐定典禮式煥
307
郊壇理合仰請。
308
聖訓別薦嘉名,庶於祭義協應」。上命大學士等議奏,大學士等奏言:「祈穀壇額實起前明,嘉靖中,原取季秋享帝之說,以崇興獻王已非成周明堂本制,而殿宇告成以後毎嵗。
309
大享咸在元極寳殿,隆慶初並罷元極享禮,是即在前。明時固已徒存虛名矣。考祭法列敘禮神之處於祭天曰:泰壇於祭地曰泰,折於祭日曰王宮,於祭月曰夜明,雖郊壇不屋,無事標題,然循名足以見義,未有不相應者。宋儒朱子有言:「為壇而祭謂之天,祭於屋下謂之帝。天與帝,其實一也,隨地而異其名耳。
310
國朝孟春祈穀。
311
上帝因殿行事,準諸朱子所論屋下祭,帝義例正自相通,敬稽禮部,毎嵗,恭進祝冊,於冬書某日,冬至大祀。
312
天於
313
圜丘於春書某日祈穀,典式備極,昭著獨殿,與門襲用。大享名號,實覺未協。仰請。
314
皇上欽定,嘉名俾昭。
315
盛典㝷奉。
316
諭㫖,改曰祈年十九年三月,大學士等奏午門外宣讀誓戒之禮,令各衙門恭録。
317
敕諭製牌收貯毎,遇
318
兩郊大祀,太常寺豫奏:「通行令於致齋日恭設堂中,隨時仰瞻。其宣讀之儀,請停止」。從之。二十三年正月,以
319
上辛在初四日,仍照四年、十一年之例,改用次辛日行。
320
祈穀禮二十四年十一月庚戌冬至,大祀天於。
321
圜丘是嵗,西師告捷,回部悉平,時在冬至之前,奉諭㫖殊勲,克奏茂典應修。
322
323
廟告功:宜申昭報,時當長至,朕方躬祀圜丘,其敇,所司敬舉受釐宣捷之忱,載諸祝冊,用申懇欵告祭」。
324
太廟朕親行展事」。
325
方澤:
326
社稷照例,遣親王恭代。二十九年十二月,諭禮部:「前經該部,請於正月初五日舉行。祭辛典禮,但初五日在立春以前,為時尚早,應俟立春後初辛舉行,於義方協所有。
327
祈穀壇典禮於十五日舉行。三十五年三月,奉諭先期赴。
328
壇時
329
神位前允,宜躬親展謁,其省視籩豆,應按例專遣臣工莅視,不必更行,請㫖至赴。
330
壇所經道路向由。
331
昭亨門外降輦,步入第步履遙逺,當質明行事,轉恐失儀,嗣後應改由」。
332
廣利門入,於向時祭畢,乘輦處降輦。三十七年十一月丙寅,冬至,大祀,詣。
333
齋宮以石街積雪鑾,儀衛奏請暫仍舊例乘用禮轎。從之。先是,奉
334
諭:「朕御極以來,夙夜孜孜,惟以敬天報本為念,毎屆
335
郊壇大祀,必躬親昭事,用展悃誠,三十七年於兹,未敢稍懈,向來詣。
336
壇行禮日,由降輦進至拜位以迄薦獻禮成,中間履蹈升降,儀節最為繁重,朕惟䖍恪以臨,無有愆忽。今自念《春秋》已逾六旬,其於動容周旋,差不能及,前此之從容中節,幸朕躬康彊如昔,仍得祗循儀度,經乆不渝,第思敬意所持,貴乎內外交養。若精力過勞,恐心志轉,未能純一與其拘于行走,末節弗克,致其寅恭,且或因此而憚於親詣,何如酌損步陟,繁文得專於升馨,告備時肅將劼毖,更足以嚴對越而抒誠愫乎!自古帝王,履帝位而臻壽,考者載籍,曾不多覯。我朝景運遐昌,化成,熙洽上荷。
337
昊蒼鴻眷
338
列祖貽庥,朕周甲已逾,勵勤未怠,真可謂國家祥瑞之大者,兹特降此㫖,非敢自惜其勞,惟期要之於乆,從此更增年嵗,當永矢此昭格之誠,我世世子孫承庥衍慶,即可奉此為法守,且知朕六十嵗以前,不憚經曲之繁,六十嵗以後,兾申専壹之敬,初無二致也。所有升降次數及降輦步行之逺近,無闗大體,諸儀節應如何酌定合宜之處,著大學士㑹同各該衙門,敬謹詳悉,妥議具奏」。大學士等奏言:
339
郊祀前一日
340
皇上先期莅
341
齋宮乘步輦入自西天門,由齋宮南。
342
御禮轎,至神道西,降輿,步入琉璃左門,詣皇穹宇上香。禮成,仍於降輿處。
343
御禮轎還。
344
齋宮其視。
345
壇位即令原遣視牲之親王恭代行禮。祀日,皇上自
346
齋宫乘步輦行,至神道西階下幄次,相對處降輦,升階由。
347
櫺星左門步入,禮成,仍於降輦處御禮轎還宮,其行禮時。
348
皇上初升至二成,拜位立。贊引官奏「升壇。
349
皇上升階上香畢,還至二成拜位行迎神禮。典儀官唱奠玉帛。
350
皇上升階行奠玉帛,禮還,就讀祝位立,以次進俎三獻及飲福受胙,禮成,仍還至二成拜位,行謝。
351
福胙及送
352
神禮並酌議。
353
祈穀前一日
354
皇上乘輦入西天門,於
355
齋宮東
356
御禮轎至西磚城左門間,降輿,步入琉璃左門,詣皇乾殿,上香其視。
357
壇位,即令視牲之親王恭代。祀日,皇上自
358
齋宮乘輦至東北甬道適中處,御禮轎,至南磚城門外神道西降輿,由左門步入,就幄次。自
359
祈年左門入行禮。禮成,仍於降輿處御禮轎還。
360
齋宮至酌減行禮、升降儀節,與圜丘儀同」。從之。三十八年正月以上,辛值元旦,改用次辛,於十一日行。
361
祈穀禮三十九年正月。
362
諭朕臨御以來,恒以敬。
363
天報本為要,不敢稍有怠惰,凡壇廟大祀,必親詣行禮,自降輦以至禮成,一切典禮,必敬必誠,四十年來,未敢少有怠忽,而一切禮儀宜盡之處,靡不加增。至三十七年,朕年逾六旬,始敕大學士及該部,將降輦步行之逺近及升降之無闗鉅典者,酌減一二,葢欲稍減步履之小節,蓄養精力,期於大典,益致恪恭,亦因朕年逾六旬,始如此酌量節減,所以益矢誠敬也。萬世子孫,其敬識朕意,於諸大祀設,非年至六旬,一切典章,斷不可稍減。倘䝉
364
上天眷祐,年逾六旬,方可遵朕現在所行舉行,將此永著為例」。四十年四月。
365
諭朕毎遇
366
郊壇大祀,必親詣行禮,歴四十年如一日,弗敢稍有懈弛。一切儀文典禮,悉本誠敬之心仰期」。
367
昭格凡諸升降、拜獻弗愆於儀實有可以自信者,惟是行禮時,諸皇子向不在陪祀之列,無由知朕恪恭將事之忱。著於本年冬至。
368
南郊令諸皇子在旁侍立,敬謹觀瞻,祀事既蕆,並令就壇,位前恭閲,朕所進之爵,皆安奉端正,無稍偏欹,俾共體朕所以展」。
369
精禋而答。
370
鴻貺者,實在乎是,其敬承毋忽」。四十二年正月以上辛在初四日,仍照四年、十一年、二十三年之例,改用次。
371
辛日,行
372
祈穀禮四十三年八月
373
皇上恭謁。
374
祖陵至
375
盛京
376
命修葺。
377
盛京
378
天壇四十四年十一月
379
諭。
380
南郊典禮,最為繁重,恐過勞生憊,轉非所以將誠意,因思正位晉獻香帛爵,自當躬致申䖍至」。
381
配位
382
列祖
383
列宗惟上香,仍前親奉。其獻爵、進俎諸禮,則命諸皇子恭代,庶得少節煩勞,以専心祼薦,即自今嵗冬至為始。四十五年正月以上,辛在初二日,應於隔年齋戒時值祫祭。
384
太廟改用,次辛日行。
385
祈穀禮四十六年十二月,諭本月二十三日內閣進呈。禮部具題壬寅各壇」。
386
廟祭祀齋戒日期:一,本冊開,正月十四日,次辛祀祈穀壇所擬甚屬不當天子父」。
387
天母
388
地祗承之義,不可稍弛,從前雍正七年恭奉皇考世宗憲皇帝諭㫖,以定例正月上辛,若在初五日以前,則改於次辛。但元旦朝賀,乃朕躬之禮儀,若因此而展祈穀之期,於心實有未安,著於上辛行禮,煌煌聖訓,實屬萬世不刋之論。朕御極以來,遇正月初三日以前上辛,因必須隔年齋戒,是以改用次辛。其有初四日上辛,亦改用次辛行禮者則因。
389
聖母皇太后祝釐初祉,朕於元辰,躬率王公大臣拜賀東朝,儀節不容稍缺,至明嵗正月初四日上辛,並非向年可比矣,該部何得亦改次辛?況冬至南郊禮成,有於次日受賀者,所謂禮縁義起,而義以方外,尤必敬以直內。如謂臣下意在尊君,不敢輕易,朝正令典,亦當備查往例具奏,請㫖,乃禮部遽行題達,何昩昩一至於此?至閣臣職司票擬,於此等典禮,攸闗之章疏,何以並不細心?請㫖擬簽,必待朕自行看出耶?所有禮部、堂官著交部嚴加議處,大學士著交部察議,至祀典本屬吉禮而上辛。
390
祈穀尤嵗首鉅儀,乃該部必於二十三日具題,閣臣亦即於是日呈進,朕雖不以責備,而諸臣疎忽若是,可為不知,仰體朕懷矣,所有明嵗。
391
祈穀行禮,仍用上辛,並著為令。將此通諭中外知之。又奉諭㫖:禮莫大乎敬?」
392
天義莫隆於
393
郊祀前,以禮部具題,壬寅年祭祀壇。
394
廟各日期將。
395
祈穀行禮,改用次辛,所擬不當,已明降諭㫖,仍用上辛矣。孟春
396
祈穀所以迓陽氣而兆農祥。考諸經傳,葢指孟春以後之上辛,雍正年間恭奉。
397
皇考聖諭飭禮臣定議允宜永逺遵守,敬思其義,若上辛在立春前,舉行與來陽之義,未為精當。又上辛設在正月初三日以前,則當於舊臘隔年齋戒而。
398
太廟祫祭,實為合饗,大禮即宮中拜」。
399
神亦屬國朝定例,若於齋戒期內照舊舉行,於専一致敬之道,似猶未協,其應如何?斟酌古今,益臻明備,並百世遵守可行之處,著大學士、九卿詳晰妥議具奏」。尋大學士等奏言上辛。
400
祈穀以立春後所得之辛始為上辛,若立春後之辛尚在上年十二月內,則仍用正月之上辛,以符嵗首之。
401
義至正月初四日上辛,應於初一日齋戒起。是日皇上未入齋宮之前。
402
宮中拜
403
404
奉先殿行禮,均可各昭誠敬,即毋庸改期」。從之。又奉諭㫖:「朕自臨御以來,毎遇
405
郊祀大典,無不蠲潔,躬承四十六年如一日。仰荷昊蒼眷佑,壽越古稀,仍當躬親行禮,而一切登降禮儀步履,究覺稍遜於前。若遣官恭代,非朕勤於躬親昭事之初心,而勉強將事,復於精一,凝承之意,轉有未盡」。因諭該部前往敬視。
406
祈穀壇宿齋宮詣。
407
壇瞻拜日降輦處,兹據福隆安等奏請,擬由皇乾殿西墻門外降輿較為近便等語,應如所奏,交各該衙門遵照辦理,此朕仰體。
408
上天眷愛朕躬,長申寅恪之意,將來朕子孫纘緒,凝庥有壽,登古稀者,亦可欽承朕志於。
409
郊壇大祀,毎嵗躬行,率由此典以上,邀皇天眷顧之隆,庶幾無疆惟庥,永膺昊貺,垂裕萬年。將此通諭,中外知之」。四十九年正月,諭:「朕臨御以來,祗承寅畏,於
410
411
壇大典罔不恪恭將事,親詣行禮,本年正月初五日,上辛祈穀,因去嵗所患氣滯,舊恙偶發,誠恐登降儀節或愆轉,不足以昭誠敬,此次著派皇六子永瑢恭代行禮,朕仍在齋宮,敬謹齋宿,屆期親詣。
412
大髙殿行禮凡
413
南郊
414
祈穀及
415
列聖升配儀節并具
416
大清通禮
417
《皇朝通典》卷四十一
URN: ctp:ws88319

Enjoy this site? Please help.Site design and content copyright 2006-2024. When quoting or citing information from this site, please link to the corresponding page or to https://ctext.org. Please note that the use of automatic download software on this site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nd that users of such software are automatically banned without warning to save bandwidth. 沪ICP备09015720号-3Comments? Suggestions? Please raise them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