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杨以增十七岁入县学。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科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授贵州荔波县知县。历贵筑县知县,升松桃厅同知,署兴义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2年)任贵阳府知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广西左江道。调湖北安襄郧荆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调河南开归陈许郑道。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升两淮盐运使,调甘肃按察使,次年署布政使。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任陕西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次年实授,随即署陕甘总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任江南河道总督。咸丰年间,时值多事之秋,咸丰四年(1854年)起,又兼理淮北盐务,两淮盐课岁输以巨万计,因粤匪盘据长江,引滞不销。可谓连年辛劳,耗散心血。咸丰五年(1855年)入秋,罹患泄泻,咸丰六年(1856年)卒于江苏清江浦任所,谥端勤。
家族
父亲杨兆煜,字炳南,曾任即墨县教谕。
藏书
生平好收书,他在任湖北襄郧道员时开始收购书籍;任陕甘总督时以购精刻本、善本为主。道光二十年,得梅曾亮、包世臣之助,筹建藏书楼,太平军起时,江南旧家藏书多不能守,大量散失,流入市场。杨氏在江苏清江浦购得苏州黄丕烈藏书。一生收书数十万卷,其藏书处分别被命名为海源阁、宋存书室、四经四史之斋。杨以增之子杨绍和亦致力藏书事业,「搜罗典籍,不遗馀力,孤本珍籍、精校名抄,乃悉集于聊城。」
著作
曾辑印《海源阁丛书》。杨绍和辑其生前书信《海源阁珍存尺牍》二十册,珍藏于海源阁,散失颇多,今存两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