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父朱集璜于弘光元年(1645年)于昆城抵抗清军,城破,投河死。
《昆山人物传》载朱用纯生于天启七年(1627年)四月十五日,于戊寅年四月初七日去世。
明亡后隐居乡里,以教书为业,与杨无咎、徐枋并称「吴中三高士」。写有《朱柏庐治家格言》,即今之《朱子家训》:「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耻躬堂诗文集》、《愧讷集》等。
朱用纯的父亲朱集璜是明末学者,在清顺治二年(1645年)守昆城抵御清军时,城破后投河自尽。朱用纯因此昼夜恸哭,痛不欲生。当时他的弟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待局势稍定,才返故里。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还曾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就自己改号为柏庐。
朱用纯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向学者授以小学、《近思录》等。他潜心研究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躬行实践。康熙间坚辞博学鸿词之荐,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康熙三十七年染疾,临别前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朱用纯的著作包括《治家格言》、《愧讷集》、《大学中庸讲义》等,其中《治家格言》流传颇广,对后世有著深远的影响。
注释
参考书目
• 《清朝书画家笔录》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