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嗣明(,? - ?),又作
杨嗣眀,是越南
李朝中期的军事及政治人物,本为富良府(在今越南宣光、河江、安沛等地)的首领,为李朝政府效力,招揽边境民族,曾经率军镇压动乱,获得朝廷下嫁公主为妻,成为驸马郎。后来因为不满朝中重臣
杜英武,与一批禁军将领、贵族诸侯和宫廷侍臣合力指控杜英武。杜英武虽然一度失势,惟不久就恢复权位,并且报复,杨嗣明最终遭到流徙之刑。
显示更多...: 生平事迹 效力李朝 与辅臣杜英武的斗争 家族人物 后世对杨嗣明的尊崇 注释
生平事迹
效力李朝
据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所载,杨嗣明原为富良府首领(富良府在今宣光、河江、安沛等地)。富良府曾在李英宗初年的「申利之乱」当中,被申利军队攻破。李朝政府成功镇压申利后,对被迫依附申利的人宽大处理,「原其胁从者」。杨嗣明就在乱事后不久受李朝起用,于1142年(大定三年)农历十月被派到广源州(在今中国广西和越南高平边境),负责招抚当地民众。次年(1143年,大定四年)八月,朝廷命杨嗣明处理沿边溪峒部落事务。李氏朝廷为表对杨嗣明更为器重,乃将韶容公主嫁与杨嗣明,封他为「驸马郎」。杨嗣明娶得公主时间,《越史略》记载是大定三年,即1142年;《大越史记全书》记载是大定五年,即1144年。
1145年(大定六年)八月,有来自宋朝的「妖人」谭友谅在思琅州自称「召先生」,诈称奉命出使安南国(越南李朝),得到边境众部落附从,友谅便进攻广源州。据越南史籍所载,谭友谭事件引起宋越两国关注,宋朝广西官员向越方要求协助追捕友谅,李朝亦派杨嗣明与阮汝枚、李义荣等率兵讨伐。杨嗣明攻至通农州,摛获谭友谅党羽二十一人,友谅脱走。适值宋朝邕州官府用计诱擒友谅,宋越双方于是合作,交换涉事犯人,事件遂告平息。
与辅臣杜英武的斗争
李氏朝廷因英宗皇帝(1138─1175年在位)年少,由太尉杜英武辅政。越南史籍记载,因杜英武对朝廷上下官员态度不佳,经常攘臂厉声、颐气指使,驸马郎杨嗣明与殿前都指挥使武带、广武都火头梁上个、玉阶都火头同利、内侍杜乙、智明王、保宁侯等,合谋指控杜英武。武带在城门大呼「英武出入禁庭,恣行凶秽,恶声闻外,罪莫大焉」,引起了英宗皇帝注意,命禁军捉拿英武,囚禁狱中。但因黎太后(英宗生母)支持杜英武,为免英武在狱中遇害,便派人送酒食给英武,暗中贿赂武带等人。英宗审理案件后将英武徙置,但黎太后进行多次大赦,使英武最终得以再任太尉,继续掌权。杜英武更受宠信,可「擅祸福,专生杀」,便策划报复,向英宗奏请拘捕武带等人,严加惩办。结果,杨嗣明等三十人被判「远流恶处」,武带等二十人被枭首,同利等八人被斩于市,杜乙等五人被处以木马之刑,智明王、保宁侯、保胜侯等被降爵位,受惩处的共达六十多人。该事件发生时间,《越史略》记载在大定九年,即1148年,《大越史记全书》则记载在大定十一年,即1150年。
家族人物
• 妻:越南李朝韶容公主。
后世对杨嗣明的尊崇
在杨嗣明所居的富良府,当地人民在对他立祠追崇。据阮朝文献《敏轩说类》记载,富良县洞达社的居民相信,杨嗣明死后,在该地显灵。人们便在该处建立祠寺,祭祠杨嗣明。
注释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
来源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