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官宦世家,八世从祖吕蒙正(圣功),北宋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进士第一。
祖谦自幼随父在福建任所,师从林之奇,至临安,师从汪应辰和胡宪。吕祖谦以祖致仕恩,补为将仕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改为迪功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中博学鸿词科,特授左从政郎。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十一月,其母逝,归葬婺州。
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其父去世,久居明招山守墓服丧。淳熙三年(1176年),因李焘推荐,升任秘书省秘书郎。吕祖谦与朱熹、张栻过从甚密,时称「东南三贤」。曾与朱熹一同讲学于浙江浦江的月泉书院,论学主「明理居敬」,认为「居敬有力,则其所穷者益精;穷理浸明,则其所居者亦有地」。祖谦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创「吕学」(「婺学」),为金华学派的代表,开「浙东学派」先河。
吕祖谦极力主张抗金,恢复失土。重视史学, 仿司马光《资治通鉴》撰《大事纪》12卷与《大事纪解题》12卷,还有《通释》3卷,内容较《通鉴》精简,史称「每条之下各注从某书修云云,以自附于述而不作之义」。可惜祖谦40岁左右健康转坏,患「萎痹」,自言「非药石所能料理」,43岁以后,右肢瘫痪,行动不便,未竟其书。
南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由吕祖谦邀请,朱熹与陆九渊等人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名之为「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双方「相与讲其所闻之学」,陆九渊提出「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认为只要「明心见性」即可,致使「朱熹不慊」,不欢而散。陈亮尊奉吕祖谦为「道德一世师表」。淳熙四年奉宋孝宗之命编辑《宋文鉴》。
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第三任妻子芮氏去世。晚年喜阅读医书。淳熙八年(1181年)七月二十九日病故。。葬于浙东武义武阳镇明招寺南。
著作
《左传说》、《东莱左氏博议》 、《历代制度详说》、《宋文鉴》等书,及与朱熹合编《近思录》。
清初四库馆臣评其成就「祖谦于史学最长」。
吕祖谦读书法
吕祖谦主张读历史书的时候,要设想自己身临其中。看到古人遇到祸患,我们把书卷合上,不看古人是如何处置。设想假如自己也遇到此等事,仔细分析其中的利害,想出处置的方法。然后打开书卷与古人的处置方法对比评价。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家庭
妹夫朱在、朱熹和刘清四之子。朱熹是1148年结婚,朱在是1169年出生的,所以吕祖谦之妹应该比吕祖谦小至少20年,可能是吕大器晚年得女,吕祖谦应该看不到妹妹出嫁。又,这妹妹应该不是曾氏所出,吕大器可能还有继室。
吕祖谦有三妻,南宋著名儒官韩元吉的二位女儿韩复、韩螺,淳熙四年十一月初二继娶国子祭酒芮烨之女芮氏。三妻皆早亡,二子一女夭亡。
•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元配韩复生长子岳孙,20天后夭折。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韩复病亡,葬于明招山。是年次子齐孙又于九月夭亡。另有一女吕华年,生于1159年,长大后嫁给潘景良,潘好古之幼子。。
• 乾道五年(1169年),再娶韩螺(原配韩复之妹),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韩螺生一女,五月,产后不久,母女皆病卒,葬于明招山。
• 淳熙四年(1177年),又娶芮氏为妻。第三任妻子芮氏生有一子吕延年,淳熙六年(1179年)七月二十八日芮氏又病亡。吕祖谦撰墓志铭:「某病废,夫人获视,劬瘁得羸疾以卒」。吕延年官至寺丞。延年娶潘氏,生似之、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