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建文年间
江西乡试第九名。建文二年(1400年)中进士。授户科给事中。
永乐年间
明成祖即位后,金幼孜改任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人一同入值文渊阁,再升为侍讲。当时,翰林院和坊局之臣在东宫讲书,都要先准备经义,由阁臣阅正后,上呈皇帝批览,然后才得以进讲。当时解缙讲《尚书》,杨士奇讲《易经》,胡广讲《诗经》;金幼孜讲《春秋》,他藉此机会呈上《春秋要旨》三卷。
永乐五年(1407年),金幼孜升任右谕德兼侍讲,明成祖并传谕吏部,说在入值内阁的胡广、金幼孜等人已任满,不要改任他职。永乐七年,金幼孜随从明成祖到北京。第二年明成祖北征,金幼孜与胡广、杨荣随行。成祖銮驾驻陛清水源,适逢有泉水涌出,金幼孜献上铭,杨荣献上诗,明成祖都以最高等级给予慰劳。明成祖敬重金幼孜的文学才华,所过山川要害之地,都命他加以记载,金幼孜便在马鞍上当场起草。使者从瓦剌来,明成祖召金幼孜等人傍车舆而行,谈论敌方之事,对他很亲信和倚重。
北征期间,幼孜曾与胡广、杨荣和侍郎金纯迷路,陷于谷中。天黑时,金幼孜坠马,此时胡广、金纯二人已经去而不顾,杨荣为他结鞍再行。走了一会儿金幼孜又从马上坠下,杨荣便将自己的马让给他骑,第二天才到达行在。那天晚上,明成祖派出十几名使者追寻找杨荣和金幼孜,但都没有找到。他们回来后,明成祖十分高兴。此后成祖每次北征,金幼孜都随从,他还撰写了《前北征录》和《后北征录》。永乐十二年,金幼孜受命与胡广、杨荣等人编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并升为翰林学士。永乐十八年,金幼孜与杨荣一同任文渊阁大学士。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金幼孜随从明成祖北征,途中士兵疲惫,明成祖向群臣询问对策,无人敢回答,只有金幼孜说不宜深入,明成祖不听。到达开平时,明成祖对杨荣、金幼孜说:「朕两次梦见神仙说上帝好生,这是什么祥瑞?」杨荣、金幼孜回答说:「陛下此举,固然是为了除暴安民。然而火烧昆仑,玉石俱毁,希望陛下留意。」明成祖同意他们的意见,当即命他们起草诏书,诏谕蒙古各部落。大军回到榆木川时,明成祖逝世。中官马云等人不知所措,只能与杨荣、金幼孜进入御幄商议。两人则称,部队现在在外,离京师尚远,应该秘不发丧。以礼入敛、熔锡为椑,载置于舆中。而每日的进膳则如常,但日益严厉军令,使人无法预测。杨荣到京师报丧,金幼孜护梓宫返回。
洪熙、宣德年间
明仁宗即位,金幼孜被任为户部右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不久加封为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同年十月,仁宗命金幼孜、杨荣、杨士奇在承天门外共同记录囚犯的罪状。明仁宗诏令法司,审查重案囚犯必须会同金幼孜、杨荣、杨士奇三位学士一齐办理。明仁宗御临西角门阅览廷臣们制诰,对三学士说:「你们三人和蹇义、夏原吉两位尚书,都是先帝留下来的旧臣,朕正依赖你们来辅佐。朕曾见前代君王不喜欢听直言,即便是一向亲信的人,也惧怕主威而顺从旨意,缄默不言以取悦君王。贤良之臣的话不被采纳,便会退而闭口。朕与诸位爱卿应当深以此为戒。」金幼孜等人叩头致谢。洪熙元年(1425年),金幼孜升任礼部尚书,仍兼大学士、翰林学士,食三职俸禄。金幼孜不久请求回家探母。第二年,他母亲去世。
明宣宗即位后,诏令金幼孜恢复原职,命他修撰明成祖、明仁宗两朝实录,充任总裁官。宣德三年(1428年),金幼孜持节到宁夏,册封庆府郡王妃。他经过各地时,都询问军民疾苦,回来后上奏明宣宗,宣宗都赞许而采纳。不久,金幼孜随从明宣宗巡视边境,经过鸡鸣山时,明宣宗说:「唐太宗仗势英武征辽时,曾经过此山。」金幼孜回答说:「唐太宗不久便后悔此次战役,因此修建了悯忠阁。」明宣宗说:「此山在元顺帝时崩塌了,成为元朝灭亡的徵兆。」金幼孜回答说:「顺帝是亡国之主,即使山不崩,国家也一定会灭亡。」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金幼孜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少保,谥号「文靖」。
金幼孜为人平易,沉默寡言,心胸开阔。虽很受皇帝宠信,但他自己更加谦虚。他给自己起居之室命名为「退庵」。他病重时,家人嘱咐他请求身后之恩,但金幼孜不听,说:「这是君子不齿的行为。」
著作
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后人集其遗文辑成《文靖公全集》。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