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纡(1世纪 - 97年),字
文通,
东汉下邳国徐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南)人,周纡性格刻毒严峻,喜爱
韩非之术,善写法律条教。永平间他担任过南行唐县县长、博平县县令、齐国国相,所到之处专用刑法,捕杀奸邪之徒与贪污者,甚有威名。建初年间,周纡为勃海郡太守,期间因不肯发布朝廷赦令,赦免囚徒,触犯法律免官归家,周纡为官廉洁,罢官后以制作砖坯养活自己,
汉章帝再次起用他为郎官,转任召陵侯相,而后周纡被徵拜为洛阳县县令,其手下的部吏望风承旨,争相用严酷的手法办事,贵戚们因而小心谨慎不敢恣意妄为,京师纲纪肃清。
汉和帝即位后,太傅邓彪弹劾周纡残忍苛刻,将他免归田里,当时外戚窦氏专权,窦氏兄弟睚眦必报,周纡自认担任洛阳县县令期间得罪过窦笃难免一死,然而窦笃因周纡做事公正,未敢加害他。永元五年周纡任御史中丞,再迁司隶校尉,永元六年的夏季发生旱灾,汉和帝前往洛阳监狱审查囚犯,发现有二人身上的伤口腐烂生虫,周纡为此遭贬职骑都尉。永元七年,周纡转任将作大匠,二年后于官任上去世。
显示更多...: 生平 刻削少恩 明察秋毫 结怨窦氏
生平
刻削少恩
周纡为人刻薄寡恩,喜好韩非的法家学说,年轻时做过廷尉史,永平年间,周纡补南行唐县县长,到任后,他警告属吏和百姓们说:「朝廷不认为本县长不贤能,让我管理黎民,本县长生性仇视狡猾的官吏,立志铲除豪强贼盗,你们切勿以身试法!」随后杀掉县内数十名特别无赖,流氓成性之徒,吏民们大受震撼,后来周纡转调博平县县令,在任期间逮捕拷问不法收受贿赂之人,没有一个能活著出狱的。周纡凭藉其声威调迁为齐国国相,他治政严酷,专凭刑法,且善于书写公务文书、条令法规,为州内所效法,后来由于他杀戮无辜,再次被降职为博平县县令。
建初年间,周纡任勃海郡太守,每当有朝廷的赦令到郡,他总是把赦令扣住不公布,先派人到辖下各县将罪人全数处死后,才出示赦令,周纡因此触法,被传召到廷尉府审问,免职归家。
明察秋毫
周纡为官清廉,家无馀财,罢官后他常靠著制作砖坯来养活自己,汉章帝听闻后相当怜悯他,又让周纡担任郎官,升迁召陵侯相,召陵侯国内的廷掾忌惮周纡严明,想煞煞他的威风,于是在清晨时分取来一具尸体,砍断尸体的手足,将之竖立于相府的府门前,周纡得知后便前往死人身边,装出与死人谈话的样子,乘机暗中观察,发现死人的嘴里眼中都有稻芒,周纡于是秘密询问看守城门的人说:「你知道今日有谁载运稻草入城吗?」守门人说:「只有廷掾一人。」周纡又问护卫的兵士说:「外头有怀疑我与死者说话的人吗?」兵士回答:「廷掾怀疑您。」周纡便将廷掾逮捕拷问,廷掾把事情和盘托出,并供称:「我未曾杀人,只是取路旁的死尸。」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胆敢欺骗周纡了。
结怨窦氏
而后周纡被徵召为洛阳县县令,他甫一到任,就先询问当地大户人家的姓名,部吏数著闾里中豪强的姓名回答,周纡大怒,厉声说道:「我本问的是像马氏、窦氏那样尊贵的外戚家族,哪需要知道这些卖菜的佣仆呀!」部吏们看著周纡的脸色行事,于是争相以激切严峻的手段来办理事情,贵戚们为此皆小心谨慎,不敢胡作非为,京师肃清。后来窦皇后之弟黄门郎窦笃某次从宫中归来,夜至止奸亭,亭长霍延拦住窦笃,窦笃的奴仆与之争吵,霍延遂拔出剑指著窦笃,肆意谩骂,窦笃因此上表奏闻,汉章帝下诏传唤司隶校尉、河南尹到尚书那里接受责问,并派遣持剑的武士抓捕周纡,将他送往廷尉诏狱,数日后,周纡被赦免出狱。汉章帝知道周纡奉行国法,疾恶如仇,从不巴结贵戚,但他苛虐不当,屡次遭有关部门弹劾,建初八年,周纡被免官。
后来周纡又当上御史中丞,汉和帝继位后,太傅邓彪上奏说周纡在任内过于酷烈,不适合主管监察京师百官,周纡因此再度被免官,回到乡里。后来窦氏家族盛极一时,窦笃兄弟执掌大权,但凡与他们有一丁点旧怨的,无不惨遭报复而死,周纡自料不可能保全性命,便闭门不出,静待祸事到来,然而窦笃因为周纡为人公正,且他们之间的仇怨一向又为人所知,反倒不敢加害周纡。
永元五年,朝廷再次徵召周纡为御史中丞,此时外戚窦氏虽已失势,家族中多人被诛杀,但夏阳侯窦瓌仍在朝中,周纡对此极为痛恨,上疏说:
恰好此时窦瓌返回封国,周纡调任为司隶校尉。永元六年的夏天,大旱,汉和帝亲至洛阳监狱省察甄别囚犯的罪名,见到有两名被拷掠的囚犯伤处长出蛆虫,周纡因此被降职为骑都尉,永元七年,周纡迁将作大匠,永元九年,周纡在任上去世。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
来源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