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数据维基
简体字版
-> 薛大鼎

薛大鼎[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ctext:969483

See also: 薛大鼎 (ctext:677930)

关系对象文献依据
typeperson
name薛大鼎
authority-wikidataQ15954822
link-wikipedia_zh薛大鼎
薛大鼎(? - 654年),字重臣,蒲州汾阴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出自河东薛氏西祖第三房,唐朝初年官员。

薛大鼎是北周太子少傅、博平公薛善之孙,隋朝介州长史薛粹之子。605年左右,薛粹介入汉王杨谅谋反案,被杀。薛大鼎因年幼得免死罪,沦为「官奴」,流放辰州(今湖南沅陵),而后因为有战功得以返回故乡。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太原起兵,薛大鼎在龙门投归其幕府,建议李渊先攻隋朝永丰仓(渭水与黄河交界的著名粮仓,今位于陕西省大荔县)。但李渊诸将决议取河东,故李渊未采纳薛说,但用之,命为大将军府「察非椽」(类似于御史,纠察政风)。

唐朝建立,武德四年(521年)任为山南道(即今荆州市)副大使。他在山南道任内,招抚流民、鼓励耕田,政绩颇善。贞观中,累转鸿胪少卿、沧州刺史。郑穗本刺瀛州,贾敦颐刺冀州,薛大鼎刺沧州,三人皆有名,因所在地为鼎足之势,被赞为「铛脚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授银青光禄大夫,行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五年(654年)逝世,谥号。有二子:薛克构、薛克勤

以上介绍摘自维基百科;若有错漏,敬请在维基百科上修改来源条目

文献资料引用次数
新唐书2
山东通志2
万姓统谱2
大清一统志2
山堂肆考2
旧唐书1
畿辅通志2
史传三编2
名贤氏族言行类稿2
山西通志2
URI: https://data.ctext.org/entity/969483 [RDF]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