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 -> -> -> 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電子圖書館
1 禹貢山水... :
嵩高為中嶽,在潁川陽城縣西北,

2 禹貢山水... :
《春秋說題辭》曰:陰含陽,故石凝為山。

3 禹貢山水... :
《國語》曰:禹封九山,山,土之聚也。

4 禹貢山水... :
《爾雅》曰:山大而高曰崧,合而言之為崧高,分而名之為二室。西南為少室,東北為太室。

5 禹貢山水... :
《嵩高山記》曰:山下巖中有一石室,云有自然經書,自然飲食。又云:山有玉女臺,言漢武帝見,因以名臺。

6 禹貢山水... :
泰山為東嶽,在泰山博縣西北,

7 禹貢山水... :
岱宗也。王者封禪于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8 禹貢山水... :
霍山為南嶽,在廬江灊縣西南,

9 禹貢山水... :
天柱山也。《爾雅》云:大山宮,小山為霍。

10 禹貢山水... :
《開山圖》曰:其山上侵神氣,下固窮泉。

11 禹貢山水... :
華山為西嶽,在弘農華陰縣西南,

12 禹貢山水... :
《古文》之惇物山也。

13 禹貢山水... :
雷首山在河東蒲坂縣東南,

14 禹貢山水... :
砥柱山在河東大陽縣東河中,

15 禹貢山水... :
王屋山在河東垣縣東北也,

16 禹貢山水... :
昔黃帝受丹訣于是山也。

17 禹貢山水... :
太行山在河內野王縣西北,

18 禹貢山水... :
王烈得石髓處也。

19 禹貢山水... :
恒山為北嶽,在中山上曲陽縣西北,

20 禹貢山水... :
碣石山在遼西臨渝縣南水中也,

21 禹貢山水... :
大禹鑿其石,夾右而納河。秦始皇、漢武帝皆嘗登之,海水西侵,歲月逾甚,而苞其山,故言水中矣。

22 禹貢山水... :
析城山在河東澤縣西南,

23 禹貢山水... :
太嶽山在河東永安縣,

24 禹貢山水... :
壺口山在河東北屈縣東南,

25 禹貢山水... :
龍門山在河東皮氏縣西,

26 禹貢山水... :
梁山在馮翊夏陽縣西北河上,

27 禹貢山水... :
荊山在馮翊懷德縣南,

28 禹貢山水... :
岐山在扶風美陽縣西北,

29 禹貢山水... :
汧山在扶風汧縣之西也,

30 禹貢山水... :
隴山、終南山、惇物山,在扶風武功縣西南也,

31 禹貢山水... :
西頃山在隴西臨洮縣西南,

32 禹貢山水... :
《禹貢》中條山也。

33 禹貢山水... :
嶓冢山在隴西氐道縣之南,

34 禹貢山水... :
南條山也。

35 禹貢山水... :
鳥鼠同穴山在隴西首陽縣西南,

36 禹貢山水... :
鄭玄曰:鳥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鵌,似鵽而黃黑色,鼠如家鼠而短尾,穿地而共處,鼠內而鳥外。孔安國曰:共為雌雄,杜彥達曰:同穴止宿,養子互相哺食,長大乃止。張晏言:不相為牝牡,故因以名山。

37 禹貢山水... :
積石在隴西河關縣西南,

38 禹貢山水... :
《山海經》云:山在鄧林山東,河所入也。

39 禹貢山水... :
都野澤在武威縣東北,

40 禹貢山水... :
縣在姑臧城北三百里,東北即休屠澤也。《古文》以為豬野也。其水上承姑臧武始澤,澤水二源,東北流為一水,逕姑臧縣故城西,東北流,水側有靈淵池。

41 禹貢山水... :
王隱《晉書》曰:漢末,博士敦煌侯瑾,善內學,語弟子曰:涼州城西泉水當竭,有雙闕起其上。至魏嘉平中,武威太守條茂起學舍,築闕于此泉。太守填水,造起門樓,與學闕相望。泉源徙發,重導于斯,故有靈淵之名也。澤水又東北流逕馬城東,城即休屠縣之故城也,本匈奴休屠王都,謂之馬城河。又東北與橫水合,水出姑臧城下,武威郡,涼州治。

42 禹貢山水... :
《地理風俗記》曰:漢武帝元朔三年,改雍曰涼州,以其金行,土地寒涼故也。遷于冀,晉徙治此。

43 禹貢山水... :
王隱《晉書》曰:涼州有龍形,故曰卧龍城,南北七里,東西三里,本匈奴所築也。及張氏之世居也,又增築四城箱各千步。東城殖園果,命曰講武場;北城殖園果,命曰玄武圃,皆有宮殿。中城內作四時宮,隨節遊幸。并舊城為五,街衢相通,二十二門,大繕宮殿觀閣,采綺妝飾,擬中夏也。其水側城北流,注馬城河。河水又東北,清澗水入焉,俗亦謂之為五澗水也。水出姑臧城東,而西北流注馬城河。河水又與長泉水合,水出姑臧東揟次縣,王莽之播德也,西北歷黃沙阜,而東北流注馬城河。又東北逕宣威縣故城南,又東北逕平澤、晏然二亭東,又東北逕武威縣故城東。漢武帝太初四年,匈奴渾邪王殺休屠王,以其衆置武威縣,武威郡治,王莽更名張掖。

44 禹貢山水... :
《地理志》曰:谷水出姑臧南山,北至武威入海。屆此水流兩分,一水北入休屠澤,俗謂之為西海;一水又東逕百五十里,入豬野,世謂之東海。通謂之都野矣。

45 禹貢山水... :
合離山在酒泉會水縣東北,

46 禹貢山水... :
合黎山也。

47 禹貢山水... :
流沙地在張掖居延縣東北,

48 禹貢山水... :
居延澤在其縣故城東北,《尚書》所謂流沙者也。形如月生五日也。弱水入流沙,流沙,沙與水流行也。亦言出鍾山,西行極崦嵫之山,在西海郡北。山有石赤、白色,以兩石相打,則水潤,打之不已,潤盡則火出,山石皆然,炎起數丈,逕日不滅。有大黑風,自流沙出,奄之乃滅,其石如初。言動火之事,發疾經年,故不敢輕近耳。流沙又逕浮渚,歷壑市之國。又逕于鳥山之東、朝雲國西,歷崑山西南,出于過瀛之山。《大荒西經》云:西南海之外,流沙出焉。逕夏后開之東,開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焉。又歷員丘不死山之西,入于南海。

49 禹貢山水... :
三危山在燉煌縣南,

50 禹貢山水... :
《山海經》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圓百里,在鳥鼠山西,即《尚書》所謂竄三苗于三危也。

51 禹貢山水... :
《春秋傳》曰:允姓之姦,居于瓜州。瓜州,地名也。杜林曰:燉煌,古瓜州也。州之貢物,地出好瓜,民因氏之。瓜州之戎,并于月氏者也。漢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置。南七里有鳴沙山,故亦曰沙州也。

52 禹貢山水... :
朱圉山在天水北、冀城南,

53 禹貢山水... :
即冀縣山,有石鼓,《開山圖》謂之天鼓山。九州害起則鳴,有常應。又云:石鼓山有石鼓,于星為河鼓,星動則石鼓鳴,石鼓鳴則秦土有殃。鳴淺殃萬物,鳴深則殃君王矣。

54 禹貢山水... :
岷山在蜀郡湔氐道西,

55 禹貢山水... :
《漢書》以為瀆山者也。

56 禹貢山水... :
熊耳山在弘農盧氏縣東,

57 禹貢山水... :
是山也,穀水出其北林也。

58 禹貢山水... :
荊山在南郡臨沮縣東北。

59 禹貢山水... :
東條山也。卞和得玉璞于是山,楚王不理,懷璧哭于其下,王後使玉人理之,所謂和氏之玉焉。

60 禹貢山水... :
內方山在江夏竟陵縣東北,

61 禹貢山水... :
《禹貢》注,章山也。

62 禹貢山水... :
大別山在廬江安豐縣西南,

63 禹貢山水... :
外方山,崧高是也。

64 禹貢山水... :
桐柏山在南陽平氏縣東南,

65 禹貢山水... :
陪尾山在江夏安陸縣東北,

66 禹貢山水... :
衡山在長沙湘南縣南,

67 禹貢山水... :
禹治洪水,血馬祭衡山,于是得《金簡玉字之書》。按省《玉字》,得通水理也。

68 禹貢山水... :
九江地在長沙下巂縣西北,

69 禹貢山水... :
雲夢澤在南郡華容縣之東,

70 禹貢山水... :
東陵地在廬江金蘭縣西北,

71 禹貢山水... :
敷淺原地在豫章歷陵縣西,

72 禹貢山水... :
彭蠡澤在豫章彭澤縣西北,

73 禹貢山水... :
《尚書》所謂彭蠡既豬,陽鳥攸居也。

74 禹貢山水... :
中江在丹陽蕪湖縣西南,東至會稽陽羨縣入于海,

75 禹貢山水... :
震澤在吳縣南五十里,

76 禹貢山水... :
北江在毗陵北界,東入于海,

77 禹貢山水... :
嶧陽山在下邳縣之西,

78 禹貢山水... :
羽山在東海祝其縣南也,

79 禹貢山水... :
縣,即王莽之猶亭也。《尚書》,殛鯀于羽山,謂是山也。山西有羽淵,禹父之所化,其神為黃熊,以入淵矣。

80 禹貢山水... :
故《山海經》曰: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羽郊者也。

81 禹貢山水... :
陶丘在濟陰定陶縣之西南,

82 禹貢山水... :
陶丘,丘再成也。

83 禹貢山水... :
菏澤在定陶縣東,

84 禹貢山水... :
雷澤在濟陰成陽縣西北,

85 禹貢山水... :
菏水在山陽湖陸縣南,

86 禹貢山水... :
蒙山在太山蒙陰縣西南,

87 禹貢山水... :
大野澤在山陽鉅野縣東北,

88 禹貢山水... :
大邳地在河南成臯縣北,

89 禹貢山水... :
《爾雅》曰:山一成謂之邳。然則大邳山名,非地之名也。

90 禹貢山水... :
明都澤在梁郡睢陽縣東北,

91 禹貢山水... :
益州沱水在蜀郡汶江縣西南,其一在郫縣西南,

92 禹貢山水... :
皆還入江,

93 禹貢山水... :
荊州沱水在南郡枝江縣,

94 禹貢山水... :
三澨池在南郡邔縣北沱。

95 禹貢山水... :
《尚書》曰:導漢水,過三澨。

96 禹貢山水... :
《地說》曰:沔水東行,過三澨合流,觸大別山阪。故馬融、鄭玄、王蕭、孔安國等,咸以為三澨水名也。許慎言:澨者,埤增水邊,土人所止也。按《春秋左傳》文公十有六年,楚軍次于句澨,以伐諸庸。宣公四年,楚令尹子越師于漳澨。定公四年,左司馬戍,敗吳師于雍澨。昭公二十三年,司馬薳越縊于薳澨。服虔或謂之邑,又謂之地。京相璠、杜預亦云水際及邊地名也。今南陽、淯陽二縣之間,淯水之濱,有南澨、北澨矣。而諸儒之論,水陸相半,又無山源出處之所,津途關路,惟鄭玄及劉澄之言在竟陵縣界。《經》云:邔縣北沱,然沱流多矣,論者疑焉,而不能辨其所在。

97 禹貢山水... :
右《禹貢山水澤地所在》,凡六十。

URN: ctp:n570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