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 检索 "崈"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禹贡锥指
条件: 包含字词“崈”
Total 4

禹贡锥指卷11

51
《汉书武帝纪》:元封元年,登礼嵩高,置奉邑,名曰崇高。《地理志》:颍川高县,武帝置,以奉太室山,是为中岳。有太室、少室山庙。古文以高为外方山也。师古曰:,古「崇」字。今名嵩山,在河南府登封县北十里。《左传》:昭四年,司马侯曰四岳三涂,阳城、太室。太室即嵩高也。于四岳外别言之,亦可见嵩高时不为岳矣。《尔雅》嵩高为中岳,盖后人所附益耳。《后汉书》:熹平五年,复高为嵩高。韦昭曰:嵩高有太室、少室之山,山有石室,故名。戴延之《西征记》曰:东曰太室,西曰少室,相去十七里,嵩高其总名也。《元和志》云:嵩高山在告成县西北二十三里,登封县北八里,高二十里,周一百三十里。少室山在告成县西北五十里,登封县西十里,高六十里,周三十里。渭按:古时皆指嵩高为太室,而韦昭、戴延之则兼二室并称。然前贤题咏犹以太室称嵩山,而少室则仍其本名,故有嵩少之目。其山东跨密县,西跨洛阳,北跨巩县,绵亘百五十里,太室中为峻极峰,左右列峰各十二,凡二十四。少室峰三十六。先儒皆以嵩高为外方。金吉甫曰:嵩高世名中岳,安得与江夏内方相为内外哉。据《唐志》陆浑山一名方山,盖古外方云。此说非是。嵩高当禹时未为中岳,即为中岳,而仍名外方,与东岱、西华、南衡、北恒一例。理无可疑,且陆浑方山亦何以知其为外方乎。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