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四十六

《卷四十六》[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唐㑹要卷四十六
3
宋 王溥 撰
4
前代功臣
5
永徽三年九月,诏以周司沐大夫裴融赠尚书左丞,封孝琰有功前代,擢其子孙旌之。
6
其年五月,诏隋仪同三司豆卢毓、御史中丞㳺楚客、齐侍中崔季舒、给事黄门侍郎裴泽,并标忠烈,其子孙令所司量材叙用。先是,有诏追録前代忠鲠子孙。周相州总管尉迟迥、曽孙文礼诉言迥忠于周室,为隋所诛,上遣议之。太常卿江夏王道宗等议皆以迥死节于周,宜有甄録。禇遂良进曰:「窃窥史籍,咸以救君难为忠,不救则为逆。春秋,赵穿弑晋灵公,赵盾为正卿,不讨贼,太史书曰赵盾弑其君。由此言之。尉迟迥受周重寄,既闻隋文作相,称兵邺下,南通于陈,北逹突厥,顿兵六十馀日,不赴国难,免其罪恶为幸。若谓之忠鲠,臣所深惑」。羣议然之。
7
封建杂録上
8
崔氏曰:苏冕所载《封建篇》,盖以贞观初,太宗文皇帝尝欲法周、汉故事,分圭以王子弟,裂地以封功臣,诸儒议论纷纭,事卒停寝,故有表疏可编。自后封诸王或王功臣,但崇以爵等,食其租封而已。刘秩所谓设爵无土,署官不职者也,今子弟功臣封爵者,皆列之髙祖受禅,以天下未定,广封宗室以威天下,皇从弟及侄年始孩童者数十人,皆封为郡王。太宗即位,因举属籍问侍臣曰:「封宗子于天下便乎?尚书右仆射封徳彛对曰:不便歴观往古封王者,今日最多。两汉以降,惟封帝子及亲兄弟,若宗室逺疎者,非有大功,如周之郇、滕,如汉之贾泽,并不得滥叨名器,所以别亲疎也。先朝敦睦九族,一切分王,爵命既崇,多给力役,盖以天下为私,殊非至公驭物之道也」。太宗曰:「然。朕理天下,本为百姓,非欲劳百姓以养已之亲」。于是卒以属疎降爵,唯有功者数人得王,馀并封为县公。
9
武徳元年六月,立世子建成皇太子,封皇子元吉为齐王,封宗室子孝基永安王,道𤣥为淮阳王,叔良为长平王,神通为永康王,神符为襄邑王,徳良为长乐王,道素为竟陵王,博乂为陇西王,奉国为渤海王。八月,凉州贼帅以其地来降,封为凉王。十月,封从弟琛为襄武王,琼为庐江王。十二月,封桂国李孝长为义安王。三年六月,封皇子元景为赵王,元昌为鲁王,元亨为酆王,皇孙承宗为太原王,承道为安陆王,承乾为恒山王,恪为长沙王,泰为宜郡王。
10
四年二月,徒封宜郡王泰为卫王。四月,封皇子元方为周王,元礼为郑王,元嘉为宋王,元则为荆王,元茂为越王。十二月,徒封宋王元嘉为徐王。
11
贞观二年正月,徒封汉王恪为蜀王,卫王泰为越王,楚王佑为燕王。
12
五年正月,封皇弟元裕为郐王,元名为谯王,灵䕫为魏王,元祥为许王,元晓为密王。又封皇子愔为梁王,贞为汉王,恽为郯王,慎为申王,嚣为江王,简为代王。十年正月,徒封赵王元景为荆王,鲁王元昌为汉王,郑王元礼为徐王,徐王元嘉为韩王。荆王元则为彭王,滕王元懿为郑王,吴王元轨为霍王,豳王元凤为虢王,陈王元庆为道王,魏王灵䕫为燕王,蜀王恪为吴王,越王泰为魏王,燕王佑为齐王,梁王愔为蜀王,郯王恽为蒋王,汉王正为越王,申王慎为纪王。
13
十一年正月,徒封郐王元裕为邓王,谯王元名为舒王。六月,徒封任城王道宗为江夏王,赵郡王孝恭为河间王,许王元祥为江王。
14
十三年六月,封皇弟元婴为滕王。二十一年八月,封皇子明为曹王。永徽元年二月,封皇子孝为许王,上金为把王,素节为雍王。
15
六年正月,封皇子𢎞为代王,贤为潞王。显庆二年二月,徒封雍王素节为郇王。文明元年三月,徒封把王上金为毕王,郇王素节为葛王。
16
嗣圣元年,改封上金为泽王,素节为许王。垂拱元年五月,封皇子成义为恒王。其年十一月,改封千金王复为零陵王。三年正月,封皇子范为卫王,业为赵王。圣歴三年十二月,封皇太子男重润为邵王,重福为平恩王,重俊为义兴王,重茂为北海王。
17
景龙元年五月,封韩王元嘉男讷为嗣韩王,故霍王元轨长子江都王绪男晖为嗣霍王,虢王元凤男巨为嗣虢王,故纪王慎男安封郡王鐡成为嗣纪王,故鲁王灵䕫孙范阳郡王蔼长男道坚为鲁王,故曹王明孙𦙍为嗣曹王,各赐实封四百户。又封皇从兄境为归政郡王,睿宗子成器为蔡王,千里为夀春郡王、禧为天水郡王。初,侍中敬晖以唐室中兴削武氏诸王,封宗姓为王爵,故有是命也。
18
唐隆元年六月,进封皇子衡阳郡王成义为申王,巴陵郡王隆范为岐王,彭城郡王隆业为薛王。景云元年十月,以故吴王恪孙禕为嗣江王。其年九月,封皇太子男嗣直为许昌郡王,嗣谦为真定郡王。
19
先天元年八月,封皇太子男嗣升为陜王,嗣直为郯王,嗣谦为郢王。
20
开元二年十一月,封皇第四子嗣真为郐王。第五子嗣初为鄂王,第六子嗣𤣥为甄王。
21
十二年四月,封皇再从兄将作大匠禕为广川郡王,再从叔太子员外率更令、嗣密王彻为濮阳郡王,再从兄太子家令嗣越王琚为中山郡王。敇曰:「傍继国王,礼有停废,以朕绍承休绪,永念懿亲,列于藩辅,其禕等可并封郡王」。
22
十三年二月,封皇第八子琚为光王,第十二子潍为仪王,第十三子澐为頴王,第十六子泽为永王,第十八子清为夀王,第二十子泗为延王,第二十一子沐为盛王,第二十二子溢为济王。
23
二十一年九月,封皇子沔为信王,泚为义王,灌为陈王,澄为丰王,潓为恒王,淀为梁王,滔为利王。二十八年九月,封皇太子之子僖为南阳郡王,倓为建寜郡王,佖为西平郡王,仅为新城郡王,僴为颍川郡王。又封庆王子俨为新平郡王,伸为平原郡王,封棣王。子僎为汝南郡王,侨为宜都郡王。封荣王子俌为济阳郡王,偕为北平郡王。封仪王子侁为豫章郡王,健为广陵郡王。封永王子偒为襄城郡王,封夀王。子伾为河间郡王,封延王。子倬为彭城郡王,封济王子傃为永嘉郡王。至徳二年十二月,进封南阳王杰为赵王,新城王仅为彭城王,颍川王僴为兖王,第九男侹为襄王,第十男倕为兴王,第十一男偲为把王。第十二男侗为定王元年建丑月,封皇太子第二男邈益昌郡王,第三男迥延庆郡王,越王长男建为武威郡王,第二男逌为兴道郡王,彭王长男邃为常山郡王。
24
大厯十年二月,封第四子述为睦王,充岭南节度度支营田大使,第五子逾为郴王,充渭北鄜坊等州节度大使。第六子连为恩王,充汴、宋等州节度大使。第八子遘为鄜王,第十三子造为忻王,充昭义军节度大使,第十四子暹为韶王,第十五子运为嘉王,第十六子遇为昭王,苐十七子适为循王,苐十八子通为恭王,苐十九子逹为原王,苐二十子逸为雅王。
25
十四年六月,封元子诵为宣王,次子谟为舒王,诵为通王,谅为虔王,详为肃王。又封皇子乃为益王,迅为随王,又封彭王苐三男适为汤阴郡王,襄王长男遥为伊吾郡王,把王长男连为同昌郡王,頴王苐六男僤为歙国公,延王苐八男代为兖国公,陈王苐五男佼为潭阳郡王,义王苐八男佖为南川郡王,恒王长男循为清河郡王。又封蜀王长男训为东平郡王,徳王长男谓为恭化郡王,长男讃为武都郡王,谘为冯翊郡王。建中元年八月,封嗣舒王藻为嗣郢王。三年正月,封泾王䢔男为延徳郡王。四年六月,徙封彬王逾为丹王,鄜王遘为简王,豫章郡王侁为汧阳郡王。
26
兴元元年八月,合川郡王李晟改封西平郡王,楼烦郡王浑瑊改封咸寜郡王。
27
晋元元年四月,改封晋王谊为舒王。四年四月,封皇苐七子谅为邕王,仍拜开府仪同三司。皇太子长子淳开府仪同三司,封广陵郡王。二子涣为建康郡王,三子沔为洋川郡王,四子洵殿中监,临淮郡王。五子浼秘书监、𢎞农郡王。六子沐汉东郡王。七子:湜少府监、晋陵郡王。八子:淑国子祭酒,髙平郡王。九子滋,云安郡王。十子:凖太常卿。宣城郡王。十一子,浚徳阳郡王。十五子浥光禄卿,河东郡王。十六子况卫尉卿,洛交郡王,舒王。第二子涉太仆卿。宁塞郡王。三子,汭太府卿,清河郡王、睦王,子讽,太常卿,洪源郡王。丹王,子访宗正卿,寜邦郡王,恩王,子诲大理卿,景城郡王,简王子。证司农卿。平恩郡王,忻王子。诸太常卿,武威郡王。韶王,子诩,鸿胪卿、晋昌郡王,嘉王,子欣太常卿、新安郡王。端王,子诚卫尉卿、新兴郡王。循王,子䕶光禄卿,平乐郡王。二十一年四月,封苐十弟谔为钦王,苐十一弟诚为珍王男。建康郡王沔为均王,改名纬。临淮郡王洵为溆王,改名纵。𢎞农王浼为莒王,改名纾。汉东郡王泳为密王,改名纲。晋陵郡王湜为郇王,改名总。髙平郡王淑为邵王,改名约。云安郡王滋为宋王,改名结。宣城郡王淮为集王。改名缃。徳阳郡王湑为冀王,改名彩河。东郡王浥为和王,改名绮,苐十七男。绚封卫王十九男纁封㑹王,二十男绾封福王,二十一男紘封抚王,二十三男绲封岳王,二十四男绅封袁王,二十五男纶封桂王,二十七男缮封翼王。●戌封皇太子长子寜为平原郡王,二子寛为同安郡王。三子宥为延安郡王,四子察为彭城郡王。五子寰为髙密郡王,六子寮为文安郡王。元和元年八月,制封皇太子男平原郡王寜为邓王,同安郡王寛为沣王,延安郡王察为深王,髙密郡王寰为洋王,文安郡王寮为绛王,苐十男审为建王。长庆元年三月,封弟憬为鄜王,悦为琼王,恂为沔王,怿为婺王,㥉为茂王,忱为光王,恊为淄王,憺为衢王,㤝为澶王。皇子湛为鄂王,淄为江王,凑为漳王,澶为颍王。令有司择礼册命。鄂王寻改为景王。
28
太和八年十月三日,敕沣王长子汉可封东阳郡王,次男源可封安陆郡王。次男潢可封临川郡王。故深王长男潭封河内郡王。次男淑封吴兴郡王。故绛王长男封新安郡王。次男滂封髙平郡王。故洋王长男沛封颍川郡王。淄王长男干封许昌郡王。沔王长男瀛封晋陵郡王。鄜王长男溥封平阳郡王。
29
开成二年八月,敬宗皇帝苐二子休复封梁王。苐三子执中封襄王,苐四子言、扬封纪王苐六子成器封陈王。五年三月,故襄王男寀封乐安郡王,故陈王苐十六男。俨封宣城郡王。
30
㑹昌六年五月,敇:长男温可封郸王,苐二男泾可封雅王,苐三男滋可封䕫王,苐四男沂可封庆王。大中二年二月,封苐五男泽为濮王。三年十一月,封宪宗皇帝苐十七男,惕为彭王。五年,封苐六子润为鄂王。
31
六年十一月,封宪宗皇帝第十八男惴为棣王。八年,封苐七子洽为懐王,第八子汭为昭王,第九子汶为康王。
32
十一年,封第十子灌为卫王,第十一子澭为广王。十四年,封宪宗子憻为信王。
33
咸通三年,封长子佾为魏王,苐二子侹为凉王,第三子佶为蜀王,四子偘为威王,初封郡王。封宪宗子㥽为荣王。八年,封顺宗苐二十二子缉为蕲王。
34
十三年,封第六子保为吉王,第八子倚为睦王。中和元年九月十六日,封长子震为建王。光啓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封第二子陛为益王。乾寜元年十月十八日,封第二子祤为棣王,第三子禊为䖍王,第四子禋为沂王,第五子禕为遂王。四年正月二十二日,封六子秘为景王,第七子祺为校王。
35
光化二年十一月十九日,封第八子祯为雅王,第十子祥为琼王。
36
《封建杂録》上
37
贞观二年十二月十六日,太宗以宇内晏清,思以致理,谓公卿曰:朕欲使子孙长乆,社稷永安,其理如何?尚书右仆射、宋国公萧瑀对曰: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乆者,莫不封建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世而亡,汉有天下,㕘建藩屏,年逾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乆,封建之法,实可遵行。上然之,始议分封裂土之制,部侍郎李百药议曰:「周氏以鉴夏殷之长乆,遵黄唐之并建,维城磐石,深根固本,虽王纲弛废而枝干相扶,故使逆节不生,宗祀不絶,秦氏背师古之训,弃先王之道,翦华持险,罢侯置守,子弟无尺土之邑,兆庶罕共理之忧,故一夫号泽,七庙隳祀。臣以为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𤣥,飞名帝籙,缔构遇兴王之运,殷忧属啓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髙徒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不能去也。若其狱讼不归,菁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非止存情揖让,守之亦不可固焉,以放勲重华之徳,尚不能克昌厥后,是知祚之长短,必在天时,政或盛衰,有闗人事,宗周卜世三十,卜年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而文武之器犹在,斯则龟鼎运祚已悬之于杳㝠也,至使南征不返,东迁避逼,禋祀如綫,郊畿不守,此乃陵夷之渐,有累于封建焉。暴秦运距闰馀,数锺百六,受命之主,徳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啓诵,借使李斯、王绾之辈,咸开四履,将闾子婴之徒,俱啓千乗,岂能逆帝王之勃兴,抗龙顔之祚命者也?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忘今古,理蔽浇淳,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天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里之间,俱为采地,是则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理刘曹之末,锲船求剑,未见其可,胶柱成文,弥所多惑,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无复藩篱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甚羿浞之灾,复思髙贵之殃,寜异申鄫之酷?此乃钦明昏乱,自系安危,固非守宰公侯,以成兴废。且数代之后,王室寖微自藩屏化为仇,敌家殊俗,国异政强,凌弱衆暴,寡疆场彼此,干戈侵伐,狐骀之役,女子尽髽,崤陵之师,只轮不返,斯盖畧举一隅,其馀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大邑,天下晏然,以理待乱,斯言之谬也。而设官分职,任贤使能,以循良之才,膺共理之寄,刺符分竹,何代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寳,人称父母,政比神明,昔曹元首方区区,然称与人共有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岂容委以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牧宰,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封君列国,藉庆门资㤀先业之艰难,轻自然之崇贵,莫不代増滛虐,时益骄侈,离宫别馆,切汉凌云,或刑人力而将尽,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徴舒,卫宣则父子聚麀,终诛夀朔,乃云为已思,岂若是乎?内外羣官,选自朝廷者,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阶品,考绩明其黜陟,爵非代及,用贤之路斯广,人无定主,附下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千纪,春秋二百年间,畧无寜嵗,次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君,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㑹,纵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汉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此,为政之理,可以一言蔽焉。陛下独照宸𠂻,永懐前古,将复五等而修旧制,建万国而亲诸侯,窃以汉魏以还,馀风之弊未尽,勋华既往,至公之道斯革,请待琢雕成朴,以质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礼云毕,然后定疆理之制议,山河之赏,未为晚焉。中书侍郎顔师古论封建表曰:「伏闻前年陛下亲发圣虑,特降明敇,博问卿士,议欲封建,既合事宜,实惟理要,然而议者不一,各执异端,或欲追法殷周,逺遵上古,天下之地,尽为封国庶姓,羣官皆锡茅社,或云凋弊之后,人稀土广,封建之事,盖未可行,此皆不臻至理,两失其衷。臣愚以为当今之要,莫若量其逺近,分置王国,均其户邑,强弱相济,画野分疆,不得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永无倾夺,使各守其境而不能为非,协力同心,则足扶京室,陛下然后分命诸子,各就封之,为置官僚,皆一省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代永乆,则狂狡絶暴慢之心,本朝无怵惕之虑。特进魏徴议曰:臣闻三代之利建藩屏,保乂皇家,两汉之大啓山河,同奬王室,故楚国不恭,齐桓有召陵之举,诸吕构难,朱虚奋北军之谋,九鼎危而复安,诸侯傲而还肃。比夫秦之孤立,子弟为匹夫,魏氏虚名,藩捍若囹圄,岂可同年而语哉?至于同忧共乐之谈,百足不僵之义,曹冏六代,陆机五等论之详矣。陛下发明诏,封五等,事虽尽善,特时未遑何也?自隋氏乱离,百殃俱起,黎元涂炭,十不一存,始䝉敷至仁以流𤣥泽,沐春风而沾夏雨,一朝弃之,为诸侯之𨽻,衆心未定,或致逃亡,其未可一也。既立诸侯,当建社庙,礼乐文物,仪卫左右顿阙,则理必不安,粗修则事有未暇,其未可二也。大夫卿士,咸资禄俸,薄赋则官府困穷,厚敛则人不堪命,其未可三也。王畿千里,地税不多,至于贡赋所资,在于侯甸之外,今若并为国邑京师府藏必虚,诸侯朝宗无所取给,其未可四也。今燕秦赵代俱带蕃夷,黠羌旅拒,匈奴未灭,追兵内地,逺赴邉庭,不堪其劳,将有他变,难安易动,悔或不追,其未可五也。夫圣人举事,贵在相时,时或未可,理资通变,敢进蒭荛之议,唯明主择焉。六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伏见诏书,令宗室勲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嗣守其政,非有大故,则无黜免。臣窃惟陛下封之者,诚爱之重之,欲使其𦙍裔承守而与国无疆也。臣以为如诏㫖者,陛下思所以安存之,富贵之未可使为世官也。何则?以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则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正欲絶之,则子文之理犹在,正欲留之,而栾黶之恶已彰,与其毒害于见,存之百姓,则寜使割恩于已亡之一,臣明矣,然则向所。 爱之者乃适所以伤之也。臣谓宜赋以茅土,畴其户邑,必有材行,随器方授,则虽其翰翮非强,亦可以获免尤累。昔汉光武不任功,臣以吏事,所以终全其代者,良得其术也。愿陛下深思其宜,使夫得奉大恩,而子孙终其福禄也」。
38
十一年六月六日,诏曰:「设百司以制海内,建藩屏以辅王室,莫不明其典章,义存于至理,崇其贤戚,志在于无疆者也。今采按部之嘉名,㕘建侯之旧制,共理之职重矣,分土之实存矣。已有诏书,陈其至理,继世垂范,贻厥后昆。维城作固,同符前列。荆州都督荆王元景,凉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郑州刺史郑王元懿,绛州刺史霍王元轨,虢州刺史虢王元凤,豫州刺史道王元庆,夀州刺史舒王元名,邓州刺史邓王元裕,幽州都督燕王灵䕫,苏州刺史许王元祥,安州都督吴王恪,相州都督魏王恭,齐州都督齐王佑,益州都督、蜀王愔,襄州刺史蒋王恽,扬州都督越王贞,并州都督晋王治秦州都督纪王慎,或地居旦、奭,夙闻诗礼,或望拟间平,早称才艺。并爵崇土宇,宠兼车服。诚教孝之心,无忘于造次。报政之誉,克著于朞月。宜冠藩垣,胙以休命。其所署刺史,咸令子孙世世承袭」。
39
唐㑹要卷四十六
URN: ctp:ws221641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