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五

《卷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西河集》巻五
3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
4
奏疏
5
翰林院检讨臣毛奇龄谨奏为恭」。
6
进韵书事》:臣窃惟古王三重,一在考文《周官》六书,首重韵学,葢审音定律、一代之典文系焉。自古韵不作,魏、晋以降,各创为律韵行世。虽其间递有沿革,然因陋就简,往往标之,作一代法式。故唐用《切韵》,与《五经》同颁科塲,而宋造《礼部韵略》,特照《九经》例颁行天下。眀初甫定,鼎即命词臣宋濂等辑《洪武正韵》一书,著为律令。夫国家大经大法,岂无更重于此者,而于此急加意哉?诚以同文之治,大权所在,不可忽也。
7
今天下车书一家满文汉字昭然画一。上自章牍,下逮券契,皆歴歴遵守,独于韵学多未定者。今所传韵书,共指为沈韵,非沈韵也。又指为唐韵,非唐韵也。沈韵与《唐韵》失传久矣。窃考今本系宋南渡后平水刘渊所作,而理宗朝为之颁行,名《壬子新刋》。《礼部韵略》乃自元迄今,不知何故竝传为沈韵《唐韵》,而遵行至四百馀年,以讹传讹,从无刋正。其是非者我。
8
皇上聪眀首出,开辟景运,于四征勿庭之日,即为文徳修来之举。
9
命中外大臣各举文学而亲试之,一仿唐、宋制科旧例,分别等第,悉授舘职,较之有司,乡㑹诸科,颇为郑重,乃等菲薄,滥叨盛典,即当日所试文韵,或有失押,重烦我皇上亲为指摘,如旗旗、蓬逢诸字,无不立加剔发,升降甲乙。是
10
皇上生知,天纵万㡬,躬亲尚于学问,嫌微所在,剖析毫末而等以庸妄当之,宁不自愧,因于奉!
11
命修史之暇,纂成韵书,壹册悉仍平水旧本而叅订之拟,名康熙甲子史舘新刋古今通韵。其曰康熙者尊。
12
朝,廷也,犹之明韵,冠洪武也,曰:「甲子者,记时也」,与宋韵之称壬子无异也」。曰:「新刋,新正也」。《宋韵》称礼部新刋金韵》称「泰和重刋」,皆是也。其曰「古今」,则谓律韵与古韵也,亦犹元之称古今韵㑹也。第此书,非敢自信,祗以考律审声、古今所重谬,承著作岂可私行?」因恭呈。
13
睿览上求审定傥万㡬之暇,一经指析,将见七政所照,六幽尽发,辟千古之妄,定百世之准,昭一代之典,将见中庸之所为,三重《周官》之所为,六书互相炳曜,以垂于无穷,此亦补裨教化,赞襄文治之一端也。若夫考核多疏,引据未备,明知因端竟委全藉,踵事惟是遭逢。
14
圣明千载,罕觏当此,尧舜之世,而不使蒭荛一得,及时奉献徒,滥厠从官,虚縻嵗月,岂不可惜!因冒昧呈进,谨将抄誊所撰《韵书》,分为十巻,装成肆册,共壹函随本,同上惟祈」。
15
皇上裁择施行。
16
翰林院检讨今在籍臣毛奇龄,谨奏为恭」。
17
进乐书事窃闻声音之道,与政相通,故王者功成乐作,则必辨析宫商,考定律吕,以求声音之所在,凡以为中和之气,所以格天人而和上下,非偶然也。自古乐沦亡,声音之不讲,西京以还,于今㡬千年矣。幼时闻父。
18
敕赠徴仕郎、翰林院检讨臣镜每言从祖汀州府同知臣公毅往从新建伯王守仁征宁庶人时所俘乐工,得唐时五调歌谱,其中稍稍言五音、七律、四清、二变、九声、十二管诸法,无非皆声音之事,与旧朝所载乐书,徒存备数者,大不相同,而惜其书在王师下江南时,方马遗孽各东渡焚刼,而其书遂亡。顾父临殁,犹执兄手叹曰:「圣人生古乐兴,今圣人已御世,三十年后,当必有起而兴古乐者,汝其识之!」暨幸通籍,谬叨从官,尝于侍班之次,得窃听殿上中和乐声暨黄门皷吹,今所称丹陛乐者,刻记其音节而未之析也,㑹西南荡平。
19
皇上命词臣改定乐章,时掌院学士曾以乐章配音乐,下询具议一通但论篇次,而未尝一及歌咏之法。然尝于入直之暇,窃入太常乞观宫县诸法物,亲得跪睹。
20
世祖章皇帝所改埙、篪二器,并得闻乐工窃言皇上曾以龠𥴦器色中髙字未清,为器不中法,深叹圣人声律。身度其能审声知乐,且因律辨器如此。归邸踊跃,谓
21
圣人既出,先之言已验,惜其法不传,不能备述,以当一得,且日见」。
22
皇上朝䖍夕惕,万㡬不暇,或不宜以制作大事,重肆溷扰,故待罪十年,以至乞疾,终不敢有所妄献而罢第乞疾之,夜夣臣亡,兄仁和教谕臣万龄忽呼曰大招,云二八四,上乐之经也,汝知之乎醒而记大招,则原有二八接舞四上竞气之文,而不眀其说,或者谓钟磬二八笛色四上可以正乐,然究不知呼臣之意之何所为也?今年三月就医㑹城,伏读邸抄知。
23
皇上御门,偶与左右儒臣示空围之准,指损益之理,辟蔡、孟三九之有差,补迁固八生之未尽,所云四上,即一三也。径一不足而围三有馀,则四以上也。所云二八,即复八也。隔八相生而至八,而复还其始,则二其八也。
24
圣人将出,则鬼神通之」。
25
皇言欲发,则鬼神先吿之觉,考律算数,茫昧千年,而先使旧朝之残谱,暗啓其机,审律定声,运㑹将开,遂令羣臣百姓、天下后世,并得闻。
26
皇上之话,言以大昌,其说此固黄虞并见之秋,古乐再兴之候也!夫因端啓廸而必集羣策以共成之者,王者之体也。承在上之意,而务推大而阐扬之,以期至于尽为人臣者之职也。今圣谕煌然,宜有所承而微之职,又忝在记述,虽病卧里阎而心县。
27
魏阙槖笔摛文,未敢少诿,因祗奉皇言而由绎之,惟尺●有不齐,则于是无截管之疑,惟宻率有不符,则于是无累黍之弊,惟相生之在声而不在数,则于是有四清、二变、五声、七律之调,惟推律之可言而不可行,则于是有十九宫、二十四调、六十律、一千八声之误则是。
28
皇言一出,而其声已定,虽微臣謭陋,不足以测髙深之万一,而据所传闻合之。
29
圣谟若于斯,有相发眀者,因于伏牀之顷,口授男、庚午科举人臣逺宗把笔,编次析作八巻,装成二册,共一函名为。
30
皇言定,声录恭呈。
31
睿览并鉴可否,乃,则更有进者,从来创建之兴,闗乎运世,曩者五㑹递乘,胜国在土,准之邹衍相胜之数则。
32
本朝以木徳王,何则?木尅土也?若以刘向相生之数推之,则宜用金徳。以金者,土所生也乃」。
33
开国之初,发祥东北,于方为木,于位为震,于律为太簇,而金以西行而与木相抵,故商为金而太簇,本木位而仍为商音,则是木徳金徳正与?
34
开王之所基,两两相合,然而震为雷雷者,声音之发商为金,金者声音之成,而太簇,以人声而綂隂阳,该金木以兼综乎?声音之要,是古乐必兴,固开辟以来一大元㑹也至若
35
皇上神眀天授,原为开辟以来,集大成之圣,金声玉振,端在今日」。因将所録乐书,谨匄掌院学士臣张英代为呈。
36
临呈,不胜屏营,激切之,至翰林院检讨,今在籍臣毛奇龄,谨奏为恭」。
37
进。
38
圣孝合录事,自本年正月十日接得府县,官吏传帖恭迎」。
39
太皇太后哀诏,即随将军、巡抚各衙门以下暨在籍乡官一同设。
40
位叩头发哀,礼毕复于草次俯伏哭问皇帝陛下起居备知」。
41
圣孝无涯,求医步祷,感动天地,尔时即有里巷人民,北向号泣,恭纪其事者,嗣后百日以内咸遵。
42
制诏:「但渐闻官吏居忧,商农辍业,皇上日侍帷宫,哀毁逾礼,却啜卧苫,唾涕见血,传谕终服,断以三年,羣臣交争,坚不可夺,暨乎步送郊园,亲卫舁校宫门幕居,较过庐次然后。
43
诸王大臣暨各部院司、寺衙门以及太学生徒,跪阙举幡合,请即吉上念。
44
天地
45
祖宗付托之重,下轸九州四海民物之大,斟古酌今,勉从衆请是。
46
皇上大孝,尽哀尽礼,既不泥古,又不随俗,百凡因革,皆有确断。制作之圣,与继述之孝,两两皆见,然犹于四月七日躬上虞衞。
47
山陵、奉安诸礼,竭尽诚敬,在圣人大孝,方畏人知而至徳,感物㨗于影响尝于即吉之后,朔望诣学听讲。
48
谕读法外首宣
49
圣孝以宏教化,绅士翘首,转相传导。随有扬颂诸词,敷陈呜咽。因衆哀慕,谨为彚辑。旬日之间,渐成巻帙,窃思
50
大孝性成,超文轶舜,近伤太皇太后抚育之恩,即追念慈和太后襁褓之痛,苦心哀思,原有未可以示人者,且孝治所及,不闗播诵,草野俚谚,亦何能仰道百一,惟恐凟冒。
51
圣听反取罪戾,独是周文维则,久列诗章。大舜克谐,亦传虞史。况职司记述,分在敷文,当此。
52
孝治煌煌,溥天哀感之时,而不为之导,扬极盛,反加讳匿。是冒昧之情轻,壅閟之罪大也。因胪次诸词,去其草野媟嫚者,合得颂若干首,赋若干首。诗文若干首杂体,词若干首,彚成一书窃名。
53
圣孝合录,谨抄誊装潢共若干册,匄两浙巡抚部院代为呈。
54
进伏惟
55
睿鉴采择施行
56
西河集》卷五
URN: ctp:ws25776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