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序、目录

《序、目录》[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经传释词序
2
经传中实字易训,虚词难释。《颜氏家训》虽有〈音辞篇〉,于古训罕有发明;赖《尔雅》、《说文》二书解说古圣贤经传之词气,最为近古。然《说文》惟解特造之字,如:亏、曰。而不及假借之字;如:而、虽。《尔雅》所释未全,读者多误。是以但知「攸」训「所」,而不知同「迪」;攸,与由同;由、迪,古音相转。「迪」音当如「涤」。涤之从攸,笛之从由,皆是转音,故迪、攸音近也。《释名》曰:「笛,涤也。」但见「言」训「我」,而忘其训「闲」。《尔雅》:「言,闲也」,卽词之「闲」也。虽以毛、郑之精,犹多误解,何况其馀?高邮王氏乔梓贯通经训,兼及词气。昔聆其〈终风〉诸说,每为解颐,乃劝伯申勒成一书。今二十年,伯申侍郎始刻成《释词》十卷,元读之,恨不能起毛、孔、郑诸儒而共证此快论也。元昔敎浙士解经,曾谓《尔雅》「坎、律,铨也」为「欥、聿,诠也」字之讹,辛楣先生韪之;又谓《诗》「鲜民之生」、《书》「惠鲜鳏寡」,「鲜」皆「斯」之假借字;《诗》「绸直如发」,「如」当解为「而」;发乃实指其发,与「笠」同,非比语。传、笺竝误。《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佳」为「隹」同「惟」。之讹。《老子》「夫惟」二字相连为辞者甚多。若以为「佳」,则当云「不祥之事」,不当云「器」。若此之畴,学者执是书以求之,当不悖谬于经传矣。《论语》曰:「出辞气,斯远鄙倍。」可见古人甚重词气,何况绝代语释乎?
嘉庆二十四年小寒日,阮元书于赣州舟次。
3
语词之释,肈于《尔雅》。粤、于为曰,兹、斯为此,「𣫭有」为虽,「谁㫺」为㫺,若斯之类,皆约举一隅,以待三隅之反。葢古今异语,别国方言,类多助语之文,凡其散见于经传者,皆可比例而知,触类长之,斯善式古训者也。自汉以来,说经者宗尚雅训,凡实义所在,旣明箸之矣;而语词之例,则略而不究,或卽以实义释之,遂使其文捍格,而意亦不明。如:由,用也;猷,道也;而又为词之「于」。若皆以「用」与「道」释之,则《尚书》之「别求闻由古先哲王」、「大诰猷尔多邦」,皆文义不安矣。此举一以例其馀,后皆放此。攸,所也;迪,蹈也;而又为词之「用」。若皆以「所」与「蹈」释之,则《尚书》之「各迪有功」、「丰水攸同」,《毛诗》之「风雨攸除,鸟鼠攸去」,皆文义不安矣。不,弗也;否,不也;丕,大也;而又为发声与承上之词。若皆以「弗」与「大」释之,则《尚书》之「三危旣宅,三苗丕叙」、「我生不有命在天」、「否则侮厥父母」,《毛诗》之「否难知也」、「有周不显,帝命不时」,《礼记》之「不在此位也」,皆文义不安矣。作,为也;而又为词之「始」与「及」。若皆以「为」释之,则《尚书》之「万邦作乂」、「作其卽位」,皆文义不安矣。为,作也;而又为词之「如」与「有」与「与」与「于」。若皆以「作」释之,则《左传》之「何臣之为」,《晋语》之「称为前世」,《谷梁传》之「近为祢宫」,《管子》之「为臣𣦸乎」,《孟子》之「𢔶之为有财」,皆文义不安矣。又如:如,若也;而又为词之「而」与「乃」与「当」与「与」。若,如也;而又为词之「其」与「而」与「此」与「惟」。曰,言也;而又为词之「欥」。谓,言也;而又为词之「为」与「与」与「如」与「柰」。云,言也;而又为词之「有」与「或」与「然」。宁,安也;而又为词之「乃」。能,善也;而又为词之「而」与「乃」。无,不有也;而又为词之发声与转语。有,不无也;而又为词之「为」。卽,就也;而又为词之「则」与「若」与「或」。则,法也;及,至也;而又为词之「若」。兹,此也;而又为叹词。嗟,叹词也;而又为语助。彼,他也;而又为词之「匪」。匪,非也;而又为词之「彼」。咫,八寸也;而又为词之「只」。允,信也;而又为词之「用」。终,尽也;而又为词之「旣」。多,众也;而又为词之「只」。适、徂、逝,皆往也;而「适」又为词之「啻」,「徂」又为词之「及」,「逝」又为词之发声。思,念也;居,处也;夷,平也;一,数之始也;而又皆为语助。曷,词之「何」也;而又为「何不」。盇,何不也;而又为「何」。于,词之「于」也;而又为「为」、为「与」。爰,词之「曰」也;而又为「与」。安,词之「焉」也;而又为「乃」、为「则」、为「于是」。焉,词之「安」也;而又为「于」、为「是」、为「于是」、为「乃」、为「则」。惟,词之「独」也;而又为「与」、为「及」、为「虽」。虽,不定之词也;而又为「惟」。矧,词之「况」也;而又为「亦」。亦,承上之词也;而又为语助。且,词之更端也;而又为「此」。之,词之「是」也;而又为「于」、为「其」、为「与」。凡此者,其为古之语词较然甚箸,揆之本文而协,验之他卷而通,虽旧说所无,可以心知其意者也。引之自庚戌岁入都侍大人,质问经义,始取《尚书》廿八篇紬绎之,而见其词之发句、助句者,㫺人以实义释之,往往诘𥷚为病,窃尝私为之说,而未敢定也。及闻大人论《毛诗》「终风且㬥」、《礼记》「此若义也」诸条,发明意恉,涣若氷释,益复𢔶所遵循,奉为稽式。乃遂引而伸之,以尽其义类,自九经、三传及周、秦、西汉之书,凡助语之文,徧为𢯱讨,分字编次,以为《经传释词》十卷,凡百六十字。前人所未及者补之,误解者正之,其易晓者则略而不论。非敢舍旧说而尚新奇,亦欲窥测古人之意,以僃学者之采择云尔。嘉庆三年二月一日,高𨞄王引之叙。
4
经传释词弟一
与       因
㠯       用
犹       允
由       于
繇       于
经传释词弟二
爰       安
粤       焉
曰       为
音聿      谓
经传释词弟三
惟       亦
云       伊
有       夷
或       洪
抑       庸
一       台音饴
经传释词弟四
音乌      欤
矦       邪以遮反
遐       也
音豪      矣
曷       乎
盇       俞
许       于音乌
行       猗
况       噫
音向      嘻
音迄      吁
经传释词弟五
孔       及
今       其
羌       其音记
鱼觐反     其音姬
言       居
宐       讵
可       固
几       故
祈       顾
岂       苟
葢       皋

经传释词弟六
乃       当
宁       傥
能       殆
徒       诞
独       迪
柰       直
𨙻       畴

经传释词弟七
而       耳
如       仍
若       聊
然       来
今作尔
经传释词弟八
虽       作
肆       曾
自       曾音层
兹       朁音惨
斯       哉
些       载
思       则
将       卽
且       嗞音兹
子馀反     𧪰今作嗟
徂       呰音紫
经传释词弟九
终       适
谁       识
孰       属音烛
者       止
诸       所
之       矧
旃       𤕤
是       庶
时       尚
寔       逝
只       率
啻       式
音支
经传释词弟十
彼       非
末       匪
蔑       无
比       㒺
薄       微
𣫭       勿
不       夫音扶
URN: ctp:ws283486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