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七十三

《卷七十三》[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夏六月,命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兵部侍郎徐世昌湖南巡抚端方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用日本明治十五年伊藤博文之故事也。晚近时代,世界各国以专治制具俱备者唯中国与俄罗斯。上年日俄之战,西人某闻之曰:『此非俄日之战也,乃立宪、专制二治术之战也。』已而,日果胜而俄果败,俄民羣起而为立宪之争,于是中国士大夫亦纷纷主张其说。前有驻法使臣孙宝琦奏请立宪之举,继又有二三疆吏先后以立宪为请,而枢臣懿亲之中亦稍稍持其议。南方之舆论,其势尤张,至是为掩饰中外耳目计,特简载泽等随带人员,分赴各国考察政治。诏既下,国人大喜,谓此为预备立宪之动机矣。秋七月,续派商部右丞绍英出洋考察政治。载泽等将出洋考察,至正阳门车站,遇炸弹,载泽、绍英均受微伤,遂改行期。先是,户部侍郎铁良南下,搜𢫈民财,东南元气大损,怒声载道。有吴樾者,安徽桐城人,素具种族之思想,遂慨然以炸铁良自任,及间载泽等出洋,考察宪法,樾恐立宪成,益不利于汉族,乃以炸铁良者转而炸载泽等。是日,载泽等方至前门车站,樾偕山东人张榕,僞饰仆人装,携弹亲掷,载泽、绍英皆受微伤,馀无恙,而樾之下身碎,遂自毙,榕逸去。九月,命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会同载泽、戴鸿慈、端方前往各国,考察政治。徐世昌、绍英遇炸后,不果行,故改派亨、盛铎二人。冬十月,命政务处筹定立宪大纲,旋设考察政治馆。时虽未明布立宪之说,已隐然以预布立宪之举动昭示于国人,然宪法必由钦定,不许人民干预,识者知其粉饰观听,非真有公天下之心也。十一月,设立学部,国子监并入。庆亲王奕劻等,与日使订《中日新约》成。
2
三十二年春正月,北海万善殿焚。三月,宣示教育宗旨,从学部奏请也。江西南昌县民毁法国教堂,戕教士王安之等。安之邀知县江召棠至天主堂议事,召棠咽喉被创,旋卒,人民聚衆毁教堂,戕安之等。诏撤巡抚胡廷干任,派侍郎梁敦彦偕法使馆人员往查办,寻以给抚恤赔偿银结案。夏四月,裁撤各省学政,改设提学使司,提学使。颁行《破产律》。派户部右侍郎铁良充督办税务大臣,署外务部右侍郎唐绍仪为会办大臣。秋七月,宣示预备立宪,命先将将官制分别议定,俟数年后规模粗具,再行宣布立宪实行期限。时载泽等考察各国政治回国,条陈仿行宪政,派醇亲王载沣等公同阅看,决定先从官制入手预备,诏略曰:『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危,受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祖宗大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平治之望,是以前简派大臣,分赴各国考察政治。现载泽等回国陈奏,深以国势不振,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而各国之政,经画政务,无不公之于黎庶,又在各国相师,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诸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徒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必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定,而又广与教育,清厘财政,整顿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著内外臣工切实振兴,力求成效,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著各省将军督抚晓谕士庶人等,发愤为学,各明忠君爱国之义,合羣进化之理,勿以私见害公益,以小忿败大谋,尊崇秩序,保守和平,以预备立宪国之资格,有厚望焉!』九月,宣示厘定官制,内阁、军机处、外务部、吏部、学部皆如旧,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以财政处、税务处并入;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并入礼部,兵部改为陆军部,以练兵处、太仆寺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另设邮传部,理藩院改为理藩部。各部除外务部外,均设尚书一员,侍郎二员,不分满汉;都察院改为都御史一员,副都御史一员。命编订直省官制。命改刑部为法部,专任司法。大理寺为大理院,专司审判。改政务务为会议政务处。改军机处章京为实官。冬十一月,裁广东陆路提督缺,归并水师。升孔子为大祀。设京师内外城总厅。
3
三十三年春二月邮传部尚书张百熙卒,予諡文达。百熙与侍郎唐绍仪因事互相揭参,受申饬归,恚愤成疾卒。三月,改盛京将军为东三省总督,兼管三省将军事务。奉天、吉林、黑龙江各设巡抚。夏四月,御史赵启霖以奏参疆臣夤缘亲贵革职。初,道员段芝贵奉命署理黑龙江巡抚,启霖具疏斜参,称庆王奕劻之子贝子衔镇国将军尚书载振至东三省查事,还过天津,芝贵以一万二千金购歌妓杨翠喜以献,复从天津商会王竹林措十万金为庆亲王寿礼等语。廷派醇亲王载沣、大学士孙家鼐确查,至是查明杨翠喜实为商人王益孙,实作使女。王竹林系河南候补道,充当天津商务局总办,实无措金给芝贵之事。覆上,以启霖污蔑亲贵重臣名节夺职。时芝贵已命毋庸署理巡抚,载振旋亦奏请开去各项差使,优诏许之,至六月复启霖职。五月,命协办大学士瞿鸿禨闲缺回籍。鸿禨在军机处与奕劻不协,及奕劻与载振屡次为言官参劾,中西报纸攻击之尤不遗馀力,奕劻疑为鸿禨所使,嗾学士恽毓鼎参鸿禨暗通报馆,授意言官,阴结外援,分布党羽。疏入,命大学士孙家鼐、尚书铁良查明具奏,又诏姑免深究,著开缺回籍。改各省按察使为提法使,增设巡警、劝业道,裁撤分巡分守各道,分设审判厅,增易佐治员。命由东三省先行开办,直隶、江苏两省亦择地先为试办,其馀各省分年分地,请旨办理,统限十五年一律通行。六月,设礼学馆。命嗣后各衙门引见人员,暂归内科验放。设军谘府。永定、河南、五工、北四、上讯先后漫口。允农工商部奏请,设置公园于京师。时农工商部奏请将西直门外之可园(俗名三贝子花园)量加修葺推广,改名公园,并由日本运到珍禽异兽多种,并广植花木以便游观。太后时复临幸,以园中高楼为传膳之所,太后自题匾额曰『畅观楼』,馀如『自在庄』、『豳风堂』,皆太后榜题也。秋七月,命内外各衙门妥议化解满汉畛域。时革命排满之风日甚,而朝堂之上辄以满汉官职、礼数之不平等,时起暗潮,至是,为调和两造之计,因有是命。命两广总督岑春煊开缺。先是,张百熙卒,春煊由川督入掌邮传部。春煊甫莅部,即劾罢侍郎朱宝奎,奕劻等恶之。适广东钦廉及饶平会党起事,遂借此出之,以春煊任粤督。春煊疏辞,不许,迨至沪,遂称疾不行,至是特旨命开缺。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查馆,归并会议政务处于内阁。派农工商部右侍郎杨士琦往南洋各埠,考察华侨。时南洋华侨商会成立,政府颇为注意,特遣士琦前往各埠,考察情形,防其与党人通也。八月,命外务部右侍郎汪大燮邮传部右侍郎于式枚学部右侍郎达寿分赴英、德、日本国考察宪政。以商人吴金印仿造藤草帽,赏给五等商标。诏设资政院。命各省筹画驻防旗丁生计。十月,命礼部及修订法律大臣议订满汉通行礼制、刑律。命中外大臣荐举人才。命各省速设谘议局。命各省设立调查局,各部院设立统计处。命孙家鼐等轮班进讲经史及国朝掌故。冬十一月,复设广东水陆两提督缺。谕禁学生干预政治。谕禁京师开会演说等事。都察院代递湖南举人萧鹤祥条陈请开国会,不允。先是,都御史陆宝忠等、御史江春霖、给事中忠廉等前后疏请开国会,谓国会为议院基础,资政院为贵族之更名,均下政务处。至是,皆议驳,谓应俟各省议事会、董事会办有成效,再行议开国会。命民政部迅速议订报律。
4
三十四年春正月,广东缉获日本轮船二展丸,私运军火。日人抗议,旋以赔欵服礼结案。二月,命达寿回京供职,改派学部右丞李家驹赴日本国考察宪政。夏四月绥远将军贻谷,以放垦蒙城浮收渔利,滥杀台吉丹丕尔一家五命,逮问。颁行远警律。五月,加恩咸丰、同治以来功臣子孙有差。六月,颁行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秋七月,查禁政闻社。广东风灾,湖南、湖北、广东水灾。八月,颁布宪法大纲。先是,庆王奕劻等奏进宪法大纲,暨议院法、选举法要领,及议院未开以前,逐年应行筹备事宜。令刊刻膳黄,分发在京各衙门,在外各督抚、府尹、司道,悬挂堂上,责成依限举办,每届六个月,将筹办成绩胪列奏闻。宪法大纲如下:
5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6
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7
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院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8
召集开闭传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议员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自治)。
9
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10
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11
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12
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13
爵偿及恩赦之权(因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夺)。
14
总览司法权,委任司法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均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繁至重,故必已经钦定法律为准。免涉纷歧)。
15
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16
在议院开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须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17
皇帝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存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18
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
19
臣民权利、义务如下:
20
臣民于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21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22
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案件。
23
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
24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25
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26
民规定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轮纳。
27
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28
编者曰:是役遣人出洋考察政治,所谓为立宪之预备也。然特简亲贵,随员又皆宦海中人,以是为国民代表,国人早知朝廷用意之所在矣,故皆称为钦赐之宪法。外人则且从而姗笑之,谓中国将立上议院,议员以内之尚侍九卿,外之督抚为之,可称为非驴非马之立宪云。
URN: ctp:ws31241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