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十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洞真太上太霄琅书卷之十

行道去来》

得道未去诀第三十八》

1
得道之人,运应化世,未得隐沦,常以本命之日,正中夜半子午之时,说三百六十戒,诵十方徊玄品章,教未得道,同心行之。不知本命,常用甲子清斋入室,坐卧随人,唯精唯密,必速验矣。
2
云雾子,三月一日生于无量天,年十八,位登太真王。三元下教,朝礼玉天,遂登大有之宫,清斋明霞之馆,灵瑞告感,项负圆光。虚皇道君授以琅书,独诵帝章,掌录万仙,上统无崖,下摄无极,自天之下,咸隶太真。太真立科,终始琅书,虚皇玉帝受之九玄,铸金为简,刻玉结篇,金缕玉字,秘之九天。太真之王密施行之,周济十方,分成十卷,三十九章,诵之得通,十卷之品,又三十九焉。凡修众经,先习琅书,万真临轩,羣魔降伏。云雾子乃不修他道,唯歌咏帝章,致三元下教,位登太真王,况能兼修诸经,又先精此法,岂不速造玉京,与太上为一乎。太华真人、三天长生君、太和真人、东华老子、南极总司禁君、西台中侯、北帝中真、九灵玉子、太灵真妃、赤精玉童、玄谷先生、南岳赤松子、中山王乔、紫阳真人、西城王君、中皇先生、赵伯玄、山仲宗,一十八人,正相传习之。其馀支流后进,续有得此文者,必充三十六万之限,保覩金阙圣君,一切无复忧患矣。

太上智慧洞真三宝徊玄十方品章》

1
北方太上颂曰:
2
太上发玄蕴,焕烂敷真文。落落散天宝,十方所共尊。不始亦不终,不明故无昏。仰登玉京台,逍遥憩昆仑。超度泉曲都,魔王愿欲闻。七祖受化生,解我宿世冤。入控飞玄景,出驾浮紫云。
3
东北方太上颂曰:
4
重晖耀玉晨,乘景开圆明。岧岧洞真殿,晃晃七宝精。一念度八难,长与太上并。缠旋献黄景,日华虚中生。世知浮俗道,莫闻知慧经。大矣洞真戒,玄感魔王诚。万劫若一息,岂击千亿龄
5
东方太上颂曰:
6
太上体太无,散形渡弱丧。务猷宣玄卫,天真并赞扬。有缘文自表,无因经为藏。若能得此道,首即生圆光,身济无待律,飘飘逸仙堂。
7
东南方太上颂曰:
8
无无竟无永,有有安入妙。天翰蔚无上,玄宗自有要。徊转三宝轮,十方并震耀。太上观玉京,魔王空中笑。天帝叉手唱,众真乘虚啸。散花正我念,八愿自然超。
9
南方太上颂曰:
10
灵仙乘庆霄,驾龙蹑玄波。洽真表嘉祥,濯足以八河。福应不我期,故能释天罗。道德观三界,地网亦以过。感遇灵真会,净慧经莲花。
11
西南方太上颂曰:
12
无上觉四辈,茫茫大方外。幽显谅有由,无幽故不昧。来罗运玄轮,真仙萃华荟。时游渺漭间,天人见无际。
13
西方太上颂曰:
14
灵妙寄宣迹;天人有津岸。泛舟不测渊,常恐风波涣。其缘有前力,智势谁能算。冉冉任玄枢,昭然实因判。挺颖应真子,灵琴空中弹。浄思恭十方,去留不我羡。
15
西北方太上颂曰:
16
太上敷洞文,贤贤归大缘。萧条三宝囿,繁华秀我因。伯史与入精,质浄生金身。终刦复始刦,愈觉灵颜新。希度礼无上,灵文降至真。道林蔚天京,下光诸地仙。从容散灵威,洋洋大法宣。
17
上方太上颂曰:
18
太上观十方,晻蔼融风穆。圆光●三辰,真人被天服。魔王叉手立,司迎酆京侧。日月翳行曜,七宝焕无极。一切营此时,祸灭地狱息。渺乎无量尊,天人莫能测。
19
下方太上颂曰:
20
三宝繁十方,亹亹空中澄。宛转随化理,一感法轮升。冥漠曒昧间,台殿悉化成。空有靡不有,巍巍多山陵。太上无滞念,灭念归幽升。
21
凡十方徊玄颂,先始北方,次东,次南,次西,次东北,次东南,次西南,次西北,上方,下方,是谓十方也。若礼拜,亦用此方一拜耳。道学之人正念心礼,则足畅玄志于天尊矣,复何必劳形于风尘哉。
22
太微天帝曰:夫十方徊玄品者,出乎自然而然,虚峙九千馀刦,其文乃见,元始天王盛而撰焉。总三宝于上清,观十方于玉京,御大魔于六天,拔苦难于泉曲,训道学而教业,极天人之幽根,释宿绿之滞愆,超三界而独步,何天罗与地网而敢缠耶。侪希微乎自然,故从刦到刦,而弗休矣。焕乎其文,蔚然章矣。实难以言宣,秘而不书,口口相传,是以单行智慧,不杂众篇矣。
23
太微天帝曰:此章品以配大戒,乃三宝之宗矣。常以本命日,说三百部戒,而颂此文,若日中及夜半时修之也。先斋而后行道,慎令不同者闻之,非小故矣。人不知本命,用甲子日,若十年以后,可正月一日行道耳。昔太真王母、东华青童、元始天王,皆太上弟子也,亦但用正月一日,日中及夜半修之耳。太极仙王,其中诸仙公、真人,多以本命辰日行之也。故列而陈之,学士详用之焉。悉在斋室中,坐卧乃任意为之耳。太上大法,自令北向耳。夫至人则不然矣,或坐亡已沦,梦乎自然,如弹指顷已成外。若俗儒谈放,自得于胸衿而已,乃精鍊乎三宝洞文也。是以世业之子,莫见其崖造,故和光于风流矣。
24
太微天帝曰:正月一日,当呪天罗地网及魔界,脱我身神之道。其法,未平旦小许曰:我明游上十方,礼见太上尊,九天之罗,敢得落我身。又曰:我将游下十方,交通地真,提携灵仙,九地之网,敢得维我足。又曰:我将游太上京,宴适华堂,洞观诸天,超度三界泉曲之府,勿复留我魂。凡三,正月为之休也。
25
元始天王曰:自非七世大庆,重华敷条,累叶重柯,秀挺后苗,善逸万刦,世世有道,名刊金简,因缘贤应仙合度,何当与戒颂相违耶。其法物同如大戒科,惟当别赉绛文之缯一百三十尺,以代落簪之盟矣,皆奉有文之子也。若仙人所授,已坦幽昧之故,则弗复须法信。若灵神相告,亦具盟物如法。夫悠悠者,胡以测人心之必然乎。学者当先自审,才志能修之,而终身必不犯明科,乃可从事于大法矣。若违科,七祖幽囚于地狱,身亦祸矣,岂仙之有哉,学士其深慎之焉。故上圣但口诵心存而已,不书其文。
26
太极大法师曰:五通乃尚在三界,此故未为仙也。夫仙道无不无,有不有,能觉有无之间,湎然于其际而无际,乃能自体六通,超三界也。三界者,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从太黄皇曾天、太明玉完天、清明何童天、玄胎平育天、元明文举天、上明七曜摩夷天,第六天为欲界。从虚无越衡天、太极蒙翳天、赤明和阳天、玄明恭华天、耀明宗飘天、竺落皇茄天、虚明堂耀天、观明端靖天、玄明恭庆天、太焕极瑶天、元载孔升天、太安皇崖天、显定极风天、始黄孝芒天、翁重浮容天、无思江由天、上揲阮乐天、无极昙誓天,第二十四天为色界。从皓庭霄度天、至渊通元洞天、太文翰宠妙成天、太素秀乐禁上天,第二十八天为无色界。学三宝,诵徊玄,奉大戒,能超此三界之表,洞六通智慧也。六通智慧者,洞观、洞听、洞彼此生死去来刦数、洞十方有无、洞经戒道俗教化、洞自然人身,是为六通大智慧也。学此内法者,皆为太极真人,登玉京,长存永无退,常为太上之宾矣。
27
太极大法师曰:第九赤明和阳天,又名妙安伽娄天,又名太妙小梵天也。二十九太虚无上常融天、三十太释玉隆腾胜天、三十一龙变梵度天、三十二太极平育贾奕天,此四天帝君,常诵习三宝经,转回玄,奉大戒,修斋清诤,其诸天王亦然,悉共拥护奉戒身,令得仙度矣。故说诸天,名号亦多矣。言无上大罗天,是五亿五万五千五百五十五天之上天也。四天洞叅其炁,,故不具说诸天也。然学太上道,案约应知太上玉京,所观玉京台,在乎大罗之上,渺渺乎若存若亡,若有若无,渺邈劫仞,难以言宣,故天人弗可思而议矣。
28
东华青童曰:此道超三界,统六天魔之府。人生死靡不属泉曲者,而由斯六天,配役太山地狱也。唯得道能度之耳,非大戒,亦复何缘削我之名,永劫而长存乎。非三宝洞文,而当何因为太上之宾友乎。我每侍坐,曾请事于斯语矣。
29
东华青童曰:魔为数种,有天魔、地魔、人魔、鬼魔。今言六天大魔王者,是天地之大魔王,其宿世有大功德,故得为此魔王,与帝君比德,共执事于天地人,上属太上玉京,为天帝之下官,且其馀无所不制。夫人学道,先小魔试,道成,待大魔王皆临大试过,便保举上玉京台霄,泉曲幽都,死籍班下,太山除地名之录也。其各各统职三官,魔神鬼兵直卫,讨奸邪魍魉,不正之精魔王,参品仙府,受太上之任矣。并七宝宫殿,焕耀日月,人生死所经也。其政奉大戒,故欲人弘三宝焉。
30
东华青童曰:夫道学无大戒宝文,子身名终不脱鬼府魔界,七祖亦何由而反胎生宫乎。是以此道至矣,大圣弘之,凡流当不可不勤慕之哉。

已去复来诀第三十九》

1
凡学上道,积功累德,昔因已深,今缘又盛,业行超羣,六通八达,九成十极,与道合源,身神同升,去世入玄。去而不去,去而更来,来以应感,和光同人。去而不去,无乎不在,在而云去,俗见去也。凡得道,鍊有鍊无,无究有竟,住此即得,得无去就,教迹示阶,已得者去,未得者停,及其得者重来,为物行道,非凡所知。知者真圣,圣者复来,心迹叵测,钻之弥坚,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动止出处,默语喜嗔,取与赏罚,生杀是非,黜陟褒贬,皆以利人,制恶还善,回洙归源,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识之大方,取其行道,屈己申物,损身济人,诲导不倦,过误不文,同物过误,改之有方,有方可师,过则非过,终始垂誉,累代所执,此是已去复来,精加伏勤也。
URN: ctp:ws320224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