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客座赘语卷十

《客座赘语卷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官军粮赏则例
2
水夫,每名胖袄一件,每件折表里绵布五丈二尺八寸、绵花二斤,每布一疋长三丈二尺,折银三钱,绵花一斤,折银七分。夏赏每布名俱苎布一疋,折银二钱。月粮则例:指挥使八石,同知六石二斗,佥事五石八斗,镇抚三石八斗,正千户四石二斗,副千户三石八斗,百户三石,总小旗一石。军只身六斗,有妻一石,纪录、老疾军三斗,把门、修仓军斗馀丁各三斗。操备舍馀口粮四斗,军匠八斗,无妻四斗八升。优给指挥千百户与见任同。每年二月十月关支折银,每米一石,折银五钱,馀月支米,遇闰本折随宜关支。赏赐则例:冬赏正军绵布三疋,内本色二疋,每疋折银三钱;折钞布一疋,每疋折钞五锭。军匠二疋,内本色一疋,折钞一疋。有母妹幼军三疋,内本色二疋,折钞一疋,无母妹幼军一疋。只身军匠一疋,疾军一疋。以上俱本色。江、济二
3
议谥
4
南都自襄敏王公后无复有予谥者。顷因部议咨访,京兆公举上、江二县应谥诸公,为陈公遇、顾公璘、童公轩、张公琮、何公遵、陈公镐、殷公迈、王公銮、吴公自新。部使者骆公駸曾酌而疏请下部矣 部使者骆公駸曾酌而疏请下部矣 「使」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丁巳春,部议予谥四十三人 部议予谥四十三人 「予」原作「子」,据万历本改。 ,而前诸公尚有待也。因思国朝文臣必三品以上方予谥,然谥虽为优恤特典,而字之上下有辨,褒贬之意,未尝不寓其中。盖有身为宰执大臣,而仅合于好和不争宠禄光大者,即而思之,其人品已可概见,此真春秋严一字之义也。至有幸而得美谥者,宜仿晋、唐人议贾充与议许敬宗谥,不当之意酌之,似不必议夺。盖夺则有议者与贤而无谥者同在,不可迹之,天使幽厉,而削其谥,千载之后,史策阔疏,并其人不可知矣,何似存之而使知清议百世不能冺也?惟夫三品以下,有行义人品卓绝者,特恩赐谥。此则有美而无恶,有褒而无刺,别为激扬盛典;若宜谥未锡而追补者亦然,并著在非常之例。至官三品以上,宜仿亲郡王例,但居是官,则照例赐谥。如宋天圣中,孙奭等言:臣僚薨谢,不待本家请谥,在官品合加谥者,并令有司举行。而谥必严核其流品,务使名与实副,斯不失乎古人大行大名,细行细名之指。而近日议夺、议予之纷纭,亦可息也。
5
周礼卿大夫卒,太史于葬前赐谥,祖奠之曰续诔。后世失于申明典礼,故须门生故吏录行状,子孙请谥。然应谥者,太常议之,博士具草,考功审覆,判都省集议,上中书门下判准录奏。未允物论者,辄据法驳正之,得以伸其是非,而私请不得与。国朝则应谥者必由陈乞,其子孙旧故于合乾衙门豫先讲求 其子孙旧故于合乾衙门 「乾」原作「于」,据万历本改。 ,一无龃龉,而后疏覆施行,得旨予谥,内阁乃并列二谥,请上点定,故谥多有美而无恶。然亦有上推主恩,下采公议,微示意于褒美,一字之外,如前所云曰「安」、曰「荣」者,其用意似,而旨则婉而切矣。近日江夏齗齗谥法,直以有谥为荣,无谥为辱,似端执夹漈序论之旨,故亟欲议夺前之溢谥者,而不知予谥一字之辱,有甚于无谥与夺谥,即夹漈业以定为上中下三品之谥,孰能掩之?弇州谥法纪于古今用谥之原,可谓晰矣,而亦未尝于此别白著明。今日谥法,礼曹颇慎举行,前代之故,似亦不可不一为折衷也。
6
山水
7
金陵之山,形家言为南龙尽处,精华之气,发露无馀,故其山多妍媚,而郁纡烟容岚气,沓翠霏青,望之如古佛顶上之螺,美人眉间之黛,而特未有奇峰削壁,拔地刺天,如瑶篸玉剑,突起于云霄之上者。江水一泻千里,沙腾浪涌,天日为昏,最为怪伟。至静夜无风,江声隐起,馀尝夜卧洪济燕矶听之,汹汹如欲崩四壁也。后湖泓渟坦沲,堤杨洲菼,绰约媚人,山色四围。如靓妆窥镜,湖山之美,何减虎林,所少者独瀑布与寒泉耳。钟山之一人泉,牛首之虎跑泉,摄山之白鹿泉,祈泽寺之龙玉泉,衡阳寺之龙女泉,虽一泓之流,未足称奇,然瀹茗濯缨,其为已足,固可褰裳提罂而临试也。
8
寺院
9
鸣寺则坐鸡笼山,永庆寺则傍谢公墩,吉祥寺则负凤凰山,清凉寺则屏四望山,金陵寺则扆马鞍山,上瓦官寺则峙凤凰台,皆备登临之美。下瓦官寺在杏花村内,林木幽深,入其门令人生尘外想。鹫禅寺地僻而无可眺,然差与市远。封崇寺杂闾阎中,荒凉颓废,致无足言。惟承恩寺踞旧内之右,最为城南嚣华之地,游客贩贾,蜂屯蚁聚于其中,而佛教之木义刹竿,荡然尽矣。南都城中道院,若朝天宫则枕冶城山,灵应观则俯乌龙潭,卢龙观则倚狮子山。佛寺若
10
御笔文昌帝君像
11
宪宗皇帝御笔文昌帝君像,帝君冠唐帽绿袍,束带履乌靴,手持玉如意,坐盘石上,神仪萧散出尘,真天人也。上题成化十九年御笔,押以「广运之宝」。旧为苑马卿卢公家藏,今人但知宣宗皇帝御画,不知宪宗皇帝宸翰之工如此,真人间之瑰宝也。
12
宁国公主墨杯
13
宁国大长公主孙继本,家藏公主所用遗墨半挺,上用紫金打成龙口吞之。一白瓷酒杯,酌酒满,则隐起一龙形,鳞鬣具备,倾去其酒,则不可见矣。常见宣窑壶盏,往往油内隐龙凤细纹,细视之方可睹,此杯亦其类也。
14
文士
15
文墨之士,英英皎皎,驰声艺林者,时不乏人。周吉甫晖,博物洽闻,恢奇奥雅,诗句之美,冠绝当时。黄伯子祖儒,才藻溢发,世禅雕龙,所著呓觉稿,出入古今,故非恒士。黄征甫应登,古文辞诗赋流奕清举,编有谢山暇录,辨难考据,尤为博雅。顾孝直端祥,赋韵英多,矢口而成,笼盖人上,分其才艺,足了数人。姚允吉履旋,诗文典则,可诵可传,与弟允初观察有金友玉昆之目。黄叔遯复儒,雕文琢章,铿锵有韵,追踪家学,志气罕伦,为贫所羁,不副其意。张彦先一儒,博洽英隽,诗古文取法汉、魏、六朝,郁然古色,非复时流。傅远度汝舟,奇思灏气,高出一世,所行七幅庵集、唾心集、步天集,总之皆不经人道语,真是奇人。孙幼如起都,少而称诗,长习经义,雅丽宏肆,铄古切今,极才人之致。孙燕诒谋,称诗南国,多四方之游,所行诗草,申文定序之,推许甚。至李象先佺,雅意标举,行著诗集,馀尝为之序,颇极推挹,而君心似不肯馀言,知其志大宇宙也。此皆垂缨戴縰,青青子衿,以其馀力,肆意于兹,具足千秋,可名一代。馀皆得时与往还,间伸唱和。其它干将之气,牛斗相望;汗血之驹,郗必跋欲骋者尚多,不能悉纪也。金陵多材,岂不盛哉!
16
张子明隐君,名正蒙,家通济门外,年九十矣,步履如飞,日行数十里不倦,不多食酒,而啖肉饭如壮夫。诗法盛唐,饶王、孟、韦、柳之趣。胡彭举宗仁,诗奇峭多新致,周吉甫称其句中有画,类王右丞,馀尝序其知载斋稿,板而行之。叶循甫太学遵,家本素封,而好韵事,所居水石花木皆有佳致。诗与柳陈甫、陈延之辈相唱和,翩翩遒上。且学多所通,近焦弱侯先生升庵外集,校刊编次,皆循甫笔也。欧阳惟礼名序,以太学生官府幕,投绂归。惟礼兄弟多翰墨交,所自运清拔有韵。惟礼又书法,颇有银钩虿尾之意,信是白眉。
17
书法
18
金陵士大夫多留意墨池者。焦弱侯先生真行结法眉山,散朗多姿,而古貌古骨,有长剑倚天、孤剑刺日之象。卜中立行书师章草,简劲无媚骨,望之肃然,类其为人。朱元介真行师赵魏公,简出入颜鲁公与文徵仲,日可万字,运笔若飞,小则蝇头,大则径尺,咄嗟而办,从来书家之神速,恐未有若此者。许伯伦行狎书师孙过庭,劲媚错出,圆熟温茂,如王谢儿郎,皆有体韵。沈生予真书师晋诸王,而波拂点画,具有拔山之力。姚允吉真行法率更 姚允吉真行法率更 「姚允吉」原作「姚已吉」,据万历本改。 ,稍益以己意,简峭中微带风貌,故自彬彬。馀世奕真行师阁帖,笔势遒美,行列古雅,较乃祖司成,当有出蓝之誉。孙幼如真书如玉环,丰艳而有致;行草师米元章芜湖学记碑,几如优孟之似叔敖。欧阳惟礼真师率更,篆、八分师二李与梁鹄,结构不,古雅有意。胡彭举八分书师魏之受禅碑,简劲方正中,雅气逼人,如陶贞白坐听松楼上,语语霞,无一点尘气。黄叔遯行书法章草,而清劲特甚。余尝戏谓:「君举体充悦拖沓,当号笨伯;而作字秀羸,故是一反。」许无念为伯伦长子,真行似乃父而秀逸过之,真如赵合德初进御时,以辅属体,无所不靡。魏考叔真书师黄庭经,结构致密,神采流丽,团扇尺素,嫣然动人。
19
画事
20
前辈士流工画事者,自陈鲁南太史、陈子野明府、胡懋礼太史、盛仲交文学外绝少。后何侍御仲雅继之。近日朱宗伯元介作画山水花卉,巨幅单条,触兴辄染,所摹前人,遂有南宫夺真之妙。齐王孙国华工写生,绘梨花、白燕、鸲鹆、锦鸡,烨然有生动之状。尝写松鹤以寿馀,意匠尤古雅。姚允吉文学之梅花,金莘甫太学之菊花,皆饶雅趣。它如郭水村仁,工写大幅山水,布置渲染,具有成法。胡彭举宗仁画自文五伯仁来,晚出入王叔明、黄子久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二子耀昆、起昆,奕奕皆有父风。李绍箕山水草树,绰有胜情,骨法不凡,究为能品。魏考叔之璜弟和叔之克工山水,笔法秀美,姿颜妩媚,有不胜罗绮之态。此皆近日行家以画名者,它亦无有卓然著称者矣。
21
王梅溪研
22
盛仲交苍润轩中藏有王梅溪先生研,研体员,长可尺六七寸,广三之二,色正紫,先腻而润,盖端石也。四边刻蓬莱楼阁,云气海涛,近上作方池,以一木架嵌之,架高二尺馀,有足如几。仲交写大字,作长幅画,辄满注水,浓磨隃糜,兴到捉笔,挥洒淋漓,非此不称其意气。后其子伯年曾以见示,今不知置谁氏矣。
23
读书题识
24
仲交先生家多藏书,书前后副叶上必有字,或记书所从来,或纪它事,往往满幅,印钤惟谨。后多散在人间,其家举所书者悉扯去,殊为可惜。因见前辈赵定宇少宰阅旧唐书,每一卷毕,必有朱笔字数行,或评史中所载,或阅之日所遇某人某事,一一书之。而吾师具区先生,校刊监本诸史卷后亦然,竟以入梓。古人读书,游泳赏味处,于此可以想见,远胜于鬻及借人为不孝矣。
25
古词曲
26
晋南渡后,采入乐府者,多取闾巷歌曲为之,亦若今干荷叶、打枣乾之类。如吴声歌曲,则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大子夜歌、子夜警歌、子夜变歌、上声歌、欢闻歌、欢闻变歌、前溪歌、阿子歌、团扇郎、七日夜女歌、长史变歌、黄生曲、黄鹄曲、桃叶歌、长乐佳、欢好曲、懊侬歌、黄竹子歌、江陵女歌。如神弦歌曲,则有宿阿曲、道君曲、圣郎曲、娇女曲、白石郎曲、青溪小姑曲、湖孰姑曲、姑恩曲、采莲童曲、明下童曲、同生曲。如西曲歌,则有三洲歌、采桑度、江陵乐、青阳度、青骢白马、安东平、女儿子、来罗、那呵滩、孟珠、翳乐、夜度娘、长松标、双行缠、黄督、西平乐、攀杨枝、寻阳乐、白附鸠、拔蒲、作蚕丝、月节折杨柳。如杂曲歌辞,则有西洲曲、长干曲、东飞伯劳歌、休洗红、邯郸歌。在宋、吴声歌曲则有碧玉歌、华山畿、读曲歌。西曲歌则有石城乐、莫愁乐、乌夜啼、襄阳乐、寿阳乐、西乌夜飞。在齐,西曲歌则有共戏乐、杨叛儿。梁鼓角横吹曲,则有企喻、琅琊王、巨鹿公主、紫骝马、黄淡思、地驱乐、雀劳利、慕容垂、陇头流水、陇头、隔谷、淳于王、东平刘生、捉搦、折杨柳枝、幽州马客吟、慕容家自鲁企由谷、高阳乐人。晋、宋皆江左俗间所歌。梁横吹曲,则似间取北土所,仿其音节,衍而成之。然其辞总皆儿女闺房、淫放哀思之语。李延寿所谓「格以延陵之听,皆为亡国之音」者也。
27
冶城
28
冶城最古而最为胜地。吴为冶城,晋初为冶城,后为西园,宋为总明观,杨溥于此建紫极宫。宋改天庆观,大中祥符间,赐额为祥符宫。元初名玄妙观,后改大元兴永寿宫。国朝为朝天宫。初,门南向,后以宫内火灾,移门居东巽方,而径为九曲,前小殿,四隅以四亭翼之,象玄武禳火也。
29
两谢公墩
30
金陵志纪冶城北有谢公墩。谢灵运撰征赋:「视冶城而北属,怀文献之悠扬。」李白有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诗,序云:「此墩即晋太傅谢安与右军王羲之同登,超然有高世之志,于时营园其上,故作是诗。」有曰:「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平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象东山姿,缅怀右军言。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我来酌酒波,于此树名园。」城东半山寺后别有谢公墩,按庆元志,城东半山寺旧名康乐坊,因谢玄封康乐公,至孙灵运犹袭封。今以坊及谢公墩名观之,恐是玄及其子孙所居。馀前正疑王荆公「我屋公墩」之说,与冶城北相远。今据此志,乃知金陵自有两谢公墩,在今冶城北与永庆寺南者,乃谢安石所眺;荆公宅之半山寺所云谢公墩,乃谢玄所居。荆公或误以为太傅也。
31
金陵图
32
于前代,如今某处在某代为某,尽上、江二邑境内山水村墅,一一考证而图之,以信今传后,而病懒未能也。宋洪遵跋杨备览古诗曰:「暇日料简故府,得金陵图,六朝数百载间,粲然在目。又以今日宫阙、都邑、江山为建康图,并刻石以献。上称善,有旨令参订古今,微识其下。客有以前诗示遵,亟锓之木,图旧在玉麟堂,好事家有大本。」此张铉金陵志所载,今此图本亦不复存矣。因思金陵形势,自吴至梁、陈,宫阙都邑相因不改。隋文平陈,诏建康城池,并平荡耕垦,而六朝都邑宫室之迹尽矣。杨溥跨淮水为城,朱雀航、骠骑航、禅灵渡囊括城内,而六朝山水之形变矣。入国朝,益拓前代之城而大之,于是青溪、九曲之旧不复可考,都邑宫室重为开辟,独高山大川不失其故。而故老不存,俗呼多舛,欲一一据册问之,猝未易得。陈鲁南先生金陵图考一编,最为精洽,而自都城外山水之名,亦多未晰,如方山在秦淮之左,而图列于右,其诸山名,尤多阔。余尝欲为一图,据今日之形势、名字以上
33
总明观
34
宋明帝六年,立总明观于冶城,徵学士充之,置东观祭酒、访举各一人,举士二十人,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 分为儒道文史阴阳五部学 「部」原作「都」,据万历本改。 言阴阳者,遂无其人。按宋文帝元嘉十五年,立儒学于北郊,命雷次宗居之,在钟山之麓,时人呼为北学,今草堂是也。明年,又命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在鸡笼山东。著作郎何承天立史学,司徒参军谢玄立文学,并在耆闍寺侧。然则宋盖二世皆立诸学矣,而冶城之立学,今人少知之者。
35
城内外诸水续考
36
馀前曾言城内外水利,因检金陵新志载东南利便书曰:建康古城向北,秦淮既远,其漕运必资舟楫,而濠堑必须水灌注,故孙权时引秦淮名运渎,以入仓城。 即今斗门桥以北一带河,至铁窗楞者是。 开潮沟以引江水, 东发青溪抵秦淮,西通运渎,北连后湖,即今北门桥至珍珠河一带是也。 又开渎以引后湖,又凿东渠名青溪,皆入城中,由城北堑而入后湖,此其大也。自杨溥夹淮立城, 即今自通济门起,西至石城门皆是。 其城之东堑皆通淮水, 即今通济门外上至南门一带是也。 其西南边江以为险。然春夏积雨,淮水泛溢,城中皆被其害。及盛冬水涸,河流往往乾浅。 此一段在今日正同,与宋无异。 宋隆兴二年,张孝祥知府事,奏秦淮流经府城,正河自镇淮、 今南门内桥。 新桥 新桥。 入江,其分派为青溪, 今洞神宫后一段,经四象桥一带是。 自天津桥 今内桥是也。 出栅寨门 今铁窗楞是。 入江。 宋时今水西、旱西二门外,似未有土地如今日广远,石城下即临江。 栅寨门近地属有力者,因筑断青溪水口,创为花圃,为游人玩赏之地。每久雨,水暴至,则正河不能息泄水势,于是泛滥城内,居民被害。 今古潮沟、青溪、运渎河身皆为住民日久侵占,堙塞不通,故水患正与此书相类。 ,又古来贮水湖衍,后世筑为圩田日多,每夏雨暴至,江潮复涌,水即泛溢,皆经流城内一河入江。自源及委,所过不计几桥,凡过一桥,皆为木石岸堰束扼,及居民筑土侵狭河道,故水失其常,横流弗顺。是以必资栅寨门河今欲复通栅寨门,使青溪径直入江,则城内永无水患。及汪澈继孝祥知府,诏澈指定以闻,澈言开西园古河道,通栅寨门尤便,从之。戚氏志云:秦淮水源甚远,小川流入者 内桥以西至铁窗楞。 及长干桥下河 今南门外大桥是。 分泄其势,其关于国赋民食者非轻。如云通便舟楫,特是小事。自前如李祥所言,止谓城内被水,然多不过数日即退,其害亦轻。若观乡外圩田,则始见其害可畏尔。上元、江宁、溧水多赖圩田,农民生计居处,多在圩中。每遇水至,则举村阖社,日夜并力守圩,辛苦狼狈于淤泥之中, 今上江滨江田地及句容以西、方山上下一带,皆同此害。 如御大寇。幸而雨不连降,风不涌浪,可以苟全一岁之计。其为坏决,则水注圩中,平陆良田,顷刻变为江湖,哭声满野,挐舟结筏,走避他处,国赋民食,两皆失之。是皆水不安流之故尔。其言城内外之水患,最为明切痛快。与余前言郊外水患,悬合于数百载之前。第今诸湖既难议复,惟浚支流一节,稍可举行,是在有地方之责者亟议永利尔。
37
东坡先生金陵诗
38
东坡先生在金陵为诗凡十有五篇:小子遯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又次荆公韵四绝句,又同王胜之游蒋山,又次叶致远韵,时致远正从介甫于金陵,又次裴维甫韵,裴时解石于秣陵,又次段缝韵,缝家居金陵者也,又绍圣元年至金陵,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并赠和老诗,又建中靖国元年,公还自海至金陵,又次韵清凉老诗,又题长短句于赏心亭,又著观音颂于崇因寺。
39
放生洲池
40
石头城前有长命洲,梁武帝放生之所也。帝日市鹅鸭鸡豚之属放此洲,置户十家,常以粟谷饲喂,岁各千数。又唐乾元中,诏于江宁、秦淮太平桥,临江带郭,上下五里,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有碑,升州刺史颜真卿撰文。今淮清桥北,水通古青溪,西入运渎者,其遗迹之一也。后湖志 后湖志 「湖志」二字原阙,据万历本补。 :宋天禧四年,改湖曰放生池。又曰:按旧图经,唐乾元中已置此池 唐乾元中已置此池 「乾元」二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史正志于青溪放生池建阁,张椿为之记。
41
八功德水
42
灵谷寺八功德水,自寺墙外由钟山流出,下有石为曲水引之,在宝公塔之东北。宋知上元梅挚记甚工,其文曰:钟山之阳,有泉曰八功德。梁天监中,有胡僧昙隐寓止修行,有一厖眉叟相谓曰:「予山龙也,知师渴,饮功德池,措之无难矣。」人与口灭,一沼沸成,深仅盈寻,广可倍丈。浪井不凿,醴泉无源,水旱若初,澄挠一色。厥后西僧继至,云本域八池,一已眢矣,此味大较相类,岂非竭彼盈此乎!一清、二冷、三香、四柔、五甘、六净、七不饐、八蠲疴,又其效也。文多不载。今水有时而竭,或云水在山中,因禁地人迹不至,岁久木叶所堙,故有时而涸,不知然否。
43
沿江开河议
44
兴化李君思聪尝建议:自南都抵京口,江水险恶,往来舟楫常有风波倾覆之苦 往来舟楫常有风波倾覆之苦 「舟」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常」原作「尝」,亦据万历本改。 。谓大胜关至燕子矶一带有内河,故数十里无长江之险,今燕子矶以下抵京口一带 今燕子矶以下抵京口一带 「一」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旧有河形,宜加开浚,则一百八十里江险可以引避,此漕运与士商往来之永利也。余甚韪其论,因考旧志,古漕河一名靖安河,在龙湾市上元金陵乡。宋聿靖安河记云:自金陵抵白砂,江险,其尤者为乐官山李家漾,至急流浊港口,凡十有八处,号称老风波,而玩险阻者,至是鲜不袖手。东南漕计,岁失于此者什一二。宣和六年,发运使卢公访其利病,得古漕河于靖安镇之下缺口,谓其取径道于青沙之夹趍北岸,穿坍月港,繇港尾越北小江,入仪真新河,高枕安流,八十馀里抵扬州新城下,可易大江百有五十里之险。按此论正与李君意同,特彼在径趋北岸,此则专傍南岸抵京口耳。北岸之河今亦堙塞,盖江水东西决不常,沿江洲地,时有坍卸入江者。今上新河旧传自江东门可数里至江岸,今不过里馀矣。陵谷变迁,江上尤速。李君之议甚美,俟再与习江上地形者筹之。
45
古迹俪语
46
鸣埭。  蟹浦,龙山。  桐树湾;竹格渡。  直渎;横塘。  谢公墩;杜姥宅。  乌榜村;青林苑。  西州;东府。  三山;二水。  乌衣巷;红罗亭。白石;青溪。  龙广山; 李后主作亭。   一人泉;五马渡。  商馆; 甘露亭。   蘼芜涧;茱萸坞。@入汉楼; 横江馆。  赤乌殿; 朱雀航。  南涧;北山。  珍珠河; 胭脂井。  花林村;竹筱港。  夏侯山;朱年。  覆舟山;投书渚。  皂厕桥;白杨路。  赤兰桥;乌衣巷。  苍龙堰; 后湖上。 白鹭洲。  篱门五十六所;秦淮二十四航。  梁五明殿;唐百尺楼。  伏龟楼; 在宋府城东南。 跃马。 城南,即南石闲。   南石闲楼;西州路。  青溪宫;白石垒。  宋玉烛殿;梁金华宫。  落星楼;清暑殿。  三品石;八卦泉。 方山定林寺。 @凤凰里;燕雀湖。又云蚵蚾矶。  覆桮池; 元帝 麾扇渡。  慈姥山;道士坞。 钟山。   莫愁湖;桃叶渡。 上梁妓,下王大令妾。   穿针楼;邀篴步。  谢玄走马路;卢绛翔鸾坊。  桥名万岁;台曰九日。  栖霞寺;落星墩。  鼓吹山;幕府寺。  青溪祠;白石庙。  玉树后庭;金莲帖地。  疑城; 于石城设,以拒魏文帝 以拒魏文帝 「魏文帝」原作「魏文治」,据万历本改。 辱井。 胭脂井。
47
秦人凿山 秦人凿山 「秦」原作「奏」,据万历本改。
48
今人第知方山至石硊山,为秦皇凿山断金陵王气之处,不知今城之西北卢龙、马鞍二山间,亦为秦所凿也。此处正号金陵冈,俗传埋金之谶,正是此处。冈上有碑,因开靖安路失之。张铉新志言其地有沟,沟中有石脉,见存以证断凿之迹。卢龙山今土名狮子山,志称在张阵湖北,冈陇北接靖安,今山下为仪凤门,门外犹号龙湾城,即新志所称靖安镇者是也。由此而北,则为直渎山。又按今龙潭有靖安村,去城九十里,与志远近迥异,姑两存之。
49
建都
50
孙建都四世,凡六十年。东晋建都十一世,凡一百三年。南宋建都八世,凡五十八年。南齐建都七世,凡二十三年。萧梁建都四世,凡五十五年。南陈建都五世,凡三十三年。 六朝凡二百五十二年。 南唐建都三世,凡三十九年。宋南渡为行都七世,凡一百三十九年。以上金陵为都皆偏安也。至我朝为帝都,已迁北京为南京,一统万万年。自古海内建都之多而且久,未有隃金陵者。
51
桥名
52
。北门桥,旧名武胜。大中桥旧名白下,又名上春桥。南门外桥,五代杨名长干桥。今乾道南北二桥,与北之狮子桥,青溪之竹桥、内桥,东西之东虹、西虹桥,皆旧名。此其灼然而可据者也。金陵新志纪诸桥名多有复误。如运渎、青溪所跨,试以遗迹参之,次第可考,而纪纲无法,有一名而两纪者。其自序言:官府文案,两经焚毁,故老晨星,无从询访,固宜有是,今姑就俗称,上附于古可徵者志之。内桥在宋行宫前,旧名虹桥,政和中蔡薿建石桥,号蔡公桥,后改天津,南渡后用西京大内前桥名也。新桥本名万岁桥,唐诗句中「万岁桥边此送君」,新桥乃杨时所名,又名饮虹桥。羊市桥本名清化,俗呼为闪驾,景定二年马光祖重建,手自书榜改今名。笪桥,俗传茅山二十六代笪宗师所建,旧名钦化,马光祖改建,名太平桥。武定桥,马光祖建,定今名,旧为长乐。仓巷桥,旧名望仙桥,马光祖改名武
53
宫城都邑二图
54
新志所画六朝宫城、都邑二图,前后错综,可以想象往代之概。而以山川之大势,参今日都邑宫阙之制,古今之异同,可以了然于心目中矣。惧其久而就堙,因列置于此。
55
(缺图)
56
(缺图)
57
(缺图)
58
(缺图)
59
罗寺转湾
60
入石城门,往东大街折而北,路曲如环,俗名「螺蛳转湾」。或曰讹也,路曲处乃铁塔寺墙脚,寺旧名罗寺,此路值其隅角,故曰「罗寺转湾」耳。因考此寺,宋太始中,邦人舍地建精舍,号延祚寺。至唐,有灵智禅师,生无双目,号罗和尚,经论文字,悉能明了,时人称有天眼,为建塔寺内,或曰罗寺,无乃因此僧立名乎?又寺佛殿前,旧有铁塔二座,干兴元年铸,今之名铁塔,正以此也。俗传此寺洪武中,圣祖在大内,望见其塔中有僧歼焉,毁寺为仓。然建文二年,寺僧募修疏文见在,则洪武中寺固亡恙也。其改而为虎贲左卫仓,不知当何时耳。
61
回龙候驾二桥
62
回龙桥,金陵新志在城西门内。今卡庙西大街有平桥,而下洞甚巨,南通运渎至铁窗棂者,即此桥也。而金川门内又有一桥,亦名回龙桥,则以成祖靖难入城之故。又铁塔寺仓前有桥,俗讹为侯家,故老言本名候驾,二义似有所为,惜无可考。大都修志所载名目,多系地方人开报,自非史册确有证据,讹舛自难纠正。士大夫即家于此,寓于此,足迹未经,耳传已熟,欲一一得其真而载之,故未易也。
63
幕府直渎诸山
64
寰宇志称幕府山东北临直渎浦,西接宝林山,南接蟹浦,又南接卢龙山。南畿志言一名石灰山,由此北属至观音山,突出大江为弘济寺。宋明帝高宁陵在山西,晋王导、温峤亦葬山西。宝林山北有夹萝,俗讹为夹骡,言达磨北渡,梁武使人追之,使者乘骡为石所夹云。直渎山有直渎洞,旧志言山东西有水流入大江。伏滔北征记云:将竺瑶墓有王气,孙皓恶之,乃凿其后为直渎。今渎与浦皆堙塞不可考矣。
65
部议救荒
66
馀前已载救荒之议,谓当于户部仓粮借放。今查部志,成化二年,南京饥荒,守备太监王某等,奏准开仓籴米四万石,以济饥民。又令应天府关领粮米,在于街市籴卖,止收铜钱,不必勒要银两,听令饥民得以零碎籴买。嘉靖二十三年,南京地方旱灾,巡抚应天都御史丁某奏准籴买南京仓粮二万石,以济灾民。其米价收贮户部银库,候丰年召商买补,或放折色月粮支用。近议止于放银月分,米贵则放米,或预放二三月,尤为便益。不费而惠,似可常行。
67
各仓米样
68
江西花红米、蒸稻米。湖广蒸稻米。太平、宁国、池州、安庆四府,滁、和二州花白米,花籼米,花红米。苏、松、常三府,广德州,浙江嘉兴、湖州二府黄粱米,白米。应天、镇江、徽州三府,浙江杭州府,黄粱米,白米,白晚米,花白米。浙江金华、衢州、绍兴三府,黄粱米,白米,花白米。每米一百石,加耗米八石,又平斛二石,芦席一百领,内本色七十领,折色三十领。猫竹二根,为垫廒用。
69
后湖
70
后湖之中有五洲:西北曰旧洲,一名祖洲。西南曰新洲,上有郭璞墓,皆为库以贮册,前抱一小洲,中有沟,萦环如溪涧,今为房,以供饮食。东二洲,一曰陵趾洲,一曰太平洲。近西小洲号别岛,秀出可爱。西南之水独深而澄,则所谓龙潭也,即刘宋时龙见处。
71
王荆公疏湖田
72
熙宁八年,荆公官江宁,上疏云:「臣蒙恩特判江宁军府,于去年十一月十一日到任,管当职事。当时集官吏军民,宣布圣化,启迪皇风,终成一载,所幸四郊无垒,天下同文。然臣切见金陵山广地窄,人烟繁茂,为富者田连阡陌,为贫者无置锥之地。其北关外有湖二百馀顷,古迹号为玄武之名,前代以为游玩之地,今则空贮波涛,守之无用。臣欲于内权开十字河源,泄去馀水,决沥微波,使贫困饥人尽得蠃蚌鱼虾之饶,此目下之利。水退之后,济贫民,假以官牛、官种,又明年之计也。贫民得以春耕夏种,谷登之日,欲乞明所司,无以侵渔聚敛,只随其田土色高低,岁收水面钱,以供公使库之用,勿令豪强大作侵占。车驾巡狩,复为湖面,则公私两便矣。伏望明降隆章,绥怀贫腐。」按此介甫欲田梁山泊之意,推之此者奉敕依允。绍兴二年,赵湘增收后湖田租,遂为例。淳佑十年,增先贤祠拨湖田七千馀亩。元大德五年,下钟山乡开后湖河道。自是以后,惟有一池,他皆田地。国朝平定海宇,贮天下册籍于湖之中洲,始复开衍为湖,遂为一代禁地矣。
73
李御史后湖联句
74
李熙为御史,同乔户曹后湖联句云:「片雨孤城黑,三洲一水通。竹深喧宿鸟,天远断飞鸿。魏阙心迢递,钟山气郁葱。云程须共勉,莫遣鬓如蓬。」其二:「簿书偶成暇,缓步小桥东。袖拂芦花雪,堤翻落叶风。观鱼临水次,访古过林中。回首斜阳外,孤鸿自远空。」李素有文名,而集少传,仅见于此。
75
卢玉田过湖续梦诗
76
卢玉田先生取选时,梦中得句云:「水国微茫路不分,红香引入白云深。」后官南户部主事,过湖恍如梦中之句,因续云:「仙洲恍觉非人世,民部无论有翰林。日永放衙看鹤舞,雨馀凭槛听龙吟。平生剩有恋霞癖,宦海何当慰此心。」
77
谥法解正误
78
南监本史记刻谥法解,原是古书分上下款列,后人误接连书之,遂错乱无章,卒莫有厘正之者。今按汲冢周书书之,周书亦有前后失次者,并为厘正。
79
惟周公旦、太公望开嗣王业,建功于牧野,终将葬,乃制谥,遂叙谥法。谥者,行之迹;号者,功之表; 古者有大功则赐之善号,以为称也。 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 名谓号谥。○ 【名谓号谥○ 「谥」字后原为墨丁,万历本「谥」字后为○,今据改。 按此篇博物志谓为周公所作。今按首数言,是因二公终将葬,锡之谥,制谥从此而始,因叙谥为后世之永制也。云此为周公作者,非其本矣。】
80
民无能名曰「神」。 周书作「一人无名曰神」。    扬善赋简曰「圣」。
81
敬宾厚礼曰「圣」。                  靖民则法曰「皇」。
82
德象天地曰「帝」。                  仁义所往曰「王」。
83
立志及觽曰「公」。 周书作「立制」。        埶应八方曰「侯」。
84
赏庆刑威曰「君」。                  从之成群曰「君」。 二条史有书无。
85
壹德不懈曰「简」。                  平易不訾曰「简」。 周书作「不疵」。
86
经纬天地曰「文」。                  道德博闻曰「文」。 周书作「博厚」。
87
勤学好问曰「文」。                  慈惠爱民曰「文」。
88
愍民惠礼曰「文」。                  锡民爵位曰「文」。
89
刚强直理曰「武」。                  威强睿德曰「武」。
90
克定祸乱曰「武」。                  刑名克服曰「武」。
91
大志多穷曰「武」。 书作「夸志」。         敬事供上曰「恭」。
92
尊贤贵义曰「恭」。                  尊贤敬让曰「恭」。
93
既过能改曰「恭」。                  执事坚固曰「恭」。
94
安民长悌曰「恭」。 史作「爱民」。         执礼敬宾曰「恭」。 史作「御宾」。
95
芘亲之阙曰「恭」。                  尊长让善曰「恭」。
96
渊源流通曰「恭」。 书作「曰康」。         照临四方曰「明」。
97
谮诉不行曰「明」。                  威仪悉备曰「钦」。
98
大虑静民曰「定」。                  安民大虑曰「定」。
99
安民法古曰「定」。                  纯行不二曰「定」。
100
绥柔士民曰「德」。                  执义扬善曰「德」。 二条史有书无。
101
谋虑不威曰「德」。                  辟地有德曰「襄」。
102
甲胄有劳曰「襄」。                  有伐而还曰「厘」。
103
质渊受谏曰「厘」。                  慈惠爱亲曰「厘」。
104
小心畏忌曰「僖」。                  心能制义曰「度」。
105
博闻多能曰「献」。                  聪明睿哲曰「献」。
106
温柔圣善曰「懿」。                  五宗安之曰「孝」。
107
秉德不回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 协时肇享曰孝「享」原作「事」,据万历本改。
108
大虑行节曰「孝」。                  执心克庄曰「齐」。
109
辅轻就供曰「齐」。 史记作「资辅就共」。      温年好乐曰「康」。 史记作「温柔」。
110
安乐抚民曰「康」。                  令民安乐曰「康」。
111
安民立政曰「成」。                  布德执义曰「穆」。
112
中情见貌曰「穆」。                  敏以敬顺曰「顷」。
113
甄心动惧曰「顷」。 「顷」书作「甄」。       容仪恭美曰「昭」。
114
昭德有劳曰「昭」。                  圣文周达曰「昭」。
115
保民耆艾曰「胡」。                  弥年寿考曰「胡」。
116
强毅果敢曰「刚」。                  追补前过曰「刚」。
117
柔德安众曰「靖」。                  恭已鲜言曰「靖」。
118
宽乐令终曰「靖」。                  治而清省曰「平」。 作「无眚」。
119
执事有制曰「平」。                  布纲治纪曰「平」。 史作「布刚」。
120
威德刚武曰「圉」。                  耆义大虑曰「景」。 史有书无。
121
由义而济曰「景」。                  布义行刚曰「景」。
122
清白守节曰「贞」。                  大虑克就曰「贞」。
123
不隐无克曰「贞」。 史作「无屈」。         强以刚果曰「威」。 史作「猛以」。
124
猛以刚果曰「威」。 史作「强果」。         强毅信正曰「威」。 史作「执正」。
125
辟土服远曰「桓」。                  克敬动民曰「桓」。
126
辟土兼国曰「桓」。                  道德纯一曰「思」。
127
不省兆民曰「思」。 史作「大省」。         外内思索曰「思」。
128
追悔前过曰「思」。                  柔质慈民曰「惠」。 书作「受谏曰慧」。
129
爱民好与曰「惠」。                  能思辨众曰「元」。
130
行义说民曰「元」。                  始建国都曰「元」。
131
主义行德曰「元」。                  兵甲亟作曰「庄」。
132
睿通克服曰「庄」。                  死于原野曰「庄」。
133
屡征杀伐曰「庄」。                  胜敌志强曰「庄」。
134
武而不遂曰「庄」。                  克杀秉正曰「夷」。
135
安心好静曰「夷」。                  圣善周闻曰「宣」。
136
行见中外曰「」。                  夙夜警戒曰「敬」。
137
夜恭事曰「敬」。 书有史无。           象方益平曰「敬」。 书有史无。
138
合善法典曰「敬」。                  有功安民曰「烈」。
139
秉德遵业曰「烈」。                  刚克为伐曰「翼」。
140
思虑深远曰「翼」。                  刚德克就曰「肃」。
141
执心决断曰「肃」。                  爱民好治曰「戴」。
142
典礼不愆曰「戴」。 史作「典德」,书作「不塞」。 克威捷行曰「魏」。
143
克威惠礼曰「魏」。                  治民克尽曰「使」。
144
治典不杀曰「祁」。                  好和不争曰「安」。
145
外内贞复曰「白」。                  官人应实曰「知」。
146
贞心大度曰「匡」。                  名实不爽曰「质」。
147
温良好乐曰「良」。                  德正应和曰「莫」。
148
胜敌壮志曰「勇」。                  昭功宁民曰「商」。
149
状古述今曰「誉」。
150
勤政无私曰「类」。 史作「施勤无私」。       慈和徧覆曰「顺」。
151
危身奉上曰「忠」。                  彰义掩过曰「坚」。
152
肇敏行成曰「直」。                  内外宾服曰「正」。
153
教诲不倦曰「长」。                  爱民在刑曰「克」。
154
好廉自克曰「节」。                  择善而从曰「比」。
155
思厚不爽曰「愿」。 史作「思虑不爽曰厚」。     除残去虐曰「汤」。 史有书无。
156
述义不克曰「丁」。                  述义不悌曰「丁」。 书有史无。
157
不生其国曰「声」。                  死而志成曰「灵」。
158
极知鬼神曰「灵」。 书作「鬼事」。         死见思能曰「灵」。
159
乱而不损曰「灵」。                  好祭鬼神曰「灵」。 书作「鬼怪」。
160
不勤成名曰「灵」。                  短折不成曰「殇」。
161
未家短折曰「殇」。                  隐拂不成曰「隐」。
162
不显尸国曰「隐」。                  见美坚长曰「隐」。 史有书无。
163
杀戮亡辜曰「厉」。                  愎狠遂过曰「刺」。
164
不思亡爱曰「刺」。                  肆行劳祀曰「悼」。
165
年中早夭曰「悼」。                  恐惧从处曰「悼」。
166
早孤短折曰「哀」。                  恭仁短折曰「哀」。
167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168
好变动民曰「躁」。                  怙威肆行曰「丑」。 史有书无。
169
在国遭忧曰「愍」。 书作「连忧」。         在国逢难曰「愍」。
170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 书作「折伤」。
171
壅遏不通曰「幽」。                  早孤铺位曰「幽」。 书作「有位」。
172
动祭乱常曰「幽」。                  啬于赐与曰「爱」。
173
疏远继位曰「绍」。                  华言无实曰「夸」。
174
逆天虐民曰「抗」。 书作「曰炀」。         好更改旧曰「易」。
175
名与实爽曰「缪」。                  满志多穷曰「惑」。
176
好内远礼曰「炀」。                  去礼远众曰「炀」。
177
隐,哀之也。施为文也。除为武也。辟地为襄。视远为桓。刚克为发。柔克为懿。履正为庄。有过为僖。施而不成曰宣。惠无内德曰献。治而生生月为平。乱而不损为灵。由义而济为景。失无口则以其明,馀皆象也。和,惠也。勤,劳也。遵,循也。爽,伤也。肇,始也。乂,治也。康,安也。怙,恃也。享,祀也。胡,大也。服,败也。康,顺也。就,会也。(心寒),过也。锡,与也。典,常也。肆,于也。 于史作「放」。 康,虚也。睿,圣也。惠,爱也。绥,安也。坚,长也。耆,强也。考,成也。周,至也。怀,思也。式,法也。敏,疾也。捷,克也。载,事也。弥,久也。
178
此后一叚,史多讹阙,按周书补之,差可读。周书又有凶年无谷曰「糠」,不悔前过曰「戾」,
179
思虑深远曰「口」,息政外交曰「推」。史都无之,似宜补入。
180
中书左丞一人
181
杨公宪,上元人,洪武二年任中书左丞,三年伏法。公创为「一统山河」花押以示人,使人尊己以招权。待诏陈桱知其意,谓公曰:「此押非常,所谓『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也。』」公大喜,即擢桱为编修。噫,此其所以致祸与!
182
应天人官尚书二十六人
183
本府人官尚书者二十三人,金陵琐事载之。考吏部题名,洪武初设吏部,隶中书省,张公铭为尚书,三年,招谕云南。周公时中,茶陵人,籍应天,由龙泉归附,除湖广行省平章任,调镇江知府。乃考南畿志,载甲第中官尚书者,在上元诸县,则曹公义、 句容。 倪公谦、 上元。 张公瑄、 江浦。 黄公绂、 句容。 童公轩、 钦天监。 倪公岳、 上元。 公文度、 江宁。 。】。】 周公金、 府军。 梁公材、 金吾。 胡公汝砺、 溧阳。 顾公璘、 上元。 刘公麟、 广洋王公敞、 【锦衣 王公以旗、 【江宁。 王公暐。 句容。 乡举则陈公恭、 江宁。 齐公泰, 溧水。 又祠墓则翟公瑄, 江宁。 又人物则偰公斯, 溧阳。户礼二部。 流寓则周公瑄, 山西人,举人,官南刑部尚书,葬江宁之黄门山。次子紘,官布政,皆居于江宁。 而不及二公与邹公干、周公桢、端木公复初。琐事中又不载黄公绂、翟公瑄,以二公别省人,它或有据也。二书又俱不载陈公寿, 东人,官刑部尚书。 既解官,贫不能归,流寓于南京。
184
都御史二人
185
金公泽,弘治十八年任南右都御史。张公琮,嘉靖五年任如金公。
186
侍郎九人
187
俞公纲,上元人,官南礼部左侍郎。张公文昱,上元人,由人才洪武中为刑部左侍郎。杨公勉,江宁人,永乐二十三年为刑部右侍郎,谪山东参政。刘公琏,江宁人,官□部侍郎 官□部侍郎 「官」字后原阙一字,万历本亦阙。 人,万历四十年任南礼部右侍郎。内张公志淳,云南永昌籍也。人,万历四年任南礼部右侍郎,管国子监事。吴公自新,江宁人,万历十九年任南刑部右侍郎。朱公之蕃,京。金公绅,上元人,成化十四年任南刑部右侍郎。张公志淳,江宁人,正德五年任户部右侍郎。殷公迈,京
188
右副都御史一人
189
丁璇,上元人,正统四年任,五年致仕。又南畿志载谈允,溧水人,洪武庚午举人;丁玠,溧水人,弘治己未进士,俱官都御史。考弇州堂卿寺表,无后二公姓名。
190
旧大理寺基
191
太平门左有高山,如圆釜立者,名龙广山。国初置大理寺于此,后乃徙置于门外,门直达于北曰太平堤。堤左沿钟山有小湖曰燕尾湖。志多遗之,仅见刑部志。
192
移囚
193
正德十四年七月十二日,江西宸濠反,攻安庆。南京戒严,刑部重监、轻监人犯,俱移于锦衣卫狱,事宁复初。按自三法司门往北一带,旧有大墙,总括三法司、京畿道在内。而刑部郎中庞嵩建议,犹谓欲于湖北岸增筑城,接刑部后墙 接刑部后墙 「接」字原为墨丁,据万历本补。 ,至钟山之红墙止。不惟法司缓急有备,免越狱之虞,即陵寝、册库,亦增一重捍圉,其说亦是。今大围墙多圮,自三法司后佛国寺,行人直穿而入矣,似亦不可不复修,以防不虞也。
194
国初榜文
195
洪武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奉圣旨:「在京但有军官军人学唱的,割了舌头;下棋打双陆的,断手;蹴圆的,卸脚;作买卖的,发边远充军。」府军卫千户虞让男虞端故违吹箫唱曲,将上唇连鼻尖割了。又龙江卫指挥伏顒与本卫小旗姚晏保蹴圆,卸了右脚,全家发赴云南。又二十五年九月十九日,礼部榜文一款:「内使剃一搭头,官民之家儿童剃留一搭头者,阉割,全家发边远充军。剃头之人,不分老幼罪同。」
196
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奉旨禁约:不许将太祖圣孙、龙孙、黄孙、王孙、太叔、太兄、太弟、太师、太傅、太保、大夫、待诏、博士、太医、太监、大官、郎中字样以为名字称呼。一医人止许称医士、医人、医者,不许称太医、大夫、郎中。梳头人止许称梳篦人,或称整容,不许称待诏。官员之家火者,止许称阍者,不许称太监。又二十六年八月榜文:「为奸顽乱法事,节次据五城兵马司挐送到犯人颜锁住等,故将原定皮札(革翁)样制,更改作半截靴。短(革勾)靴,里儿与靴(革勾)一般长,安上抹口,俱各穿著,或卖与人,仍前自便于饮酒、宿娼、行走摇摆,该司送问罪名,本部切详。」先为官民一概穿靴,不分贵贱,所以朝廷命礼部出榜晓谕军民、商贾、技艺、官下、家人、火者,并不许穿靴,止许穿皮札(革翁),违者处以极刑。此等靴样传于外,必致制度紊乱,宜加显戮。奉旨:「这等乱法度的,都押去本家门首枭令了,全家迁入云南。」
197
一榜永乐九年七月初一日该刑科署都给事中曹润等奏:乞敕下法司,今后人民倡优装扮杂剧,除依律神仙道扮,义夫节妇,孝子顺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不禁外,但有亵渎帝王圣贤之词曲、驾头、杂剧,非律所该载者,敢有收藏传诵、印卖,一时挐送法司究治。奉旨:「但这等词曲,出榜后,限他五日,都要乾净将赴官烧毁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杀了。」此等事,国初法度之严如此,祖训所谓顿挫奸顽者。后一切遵行律诰,汤网恢恢矣。
198
逍遥牢
199
俗传淮清桥北有逍遥楼,太祖所建,以处游惰子弟者。按陈太史维桢录纪,太祖恶游手博塞之民,凡有不务本,逐末、博奕、局戏者,皆捕之,禁锢于其所,名「逍遥牢」。
200
前乙酉举人见后乙酉
201
石城先生,年二十举嘉靖乙酉乡试,三十举乙未会试第一人,官吏部奉常少卿,止于尚宝卿致政。时年不满五十岁,居林下逾三十年,福禄寿考,子孙之盛,为留都冠。生平无霜露之恙,体中小极,但亟令家人治米粉丸,进二盂即瘥。万历乙酉,中式举人谒先生,时方矍铄,无老态。年八十馀,予尝见先生道貌,眼碧、长头、白须飘然,真神仙中人也。
202
203
万历戊午孟秋十一日,坐归鸿馆中校赘语十卷都讫。此书乃数年来所札记者,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顷二年中以病兀坐,长日无聊,小为编叙,以散怀送日。虽寿之板,本无足存,姑留以诒子侄而已,不敢以示人也。
204
遯园居士再识
URN: ctp:ws344952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