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九十四·闽五列传吴任臣 |
《秦国太夫人董氏太祖后任氏龙啓太后黄氏嗣王夫人崔氏惠宗后刘氏继后金氏后陈氏康宗元妃李氏后李氏景宗后李氏贤妃尚氏天德皇后张氏》 |
1  | 太夫人董氏,太祖之母也。王绪入闽,令军中无得以老弱自随,违者斩,惟太祖昆弟扶母从军,绪责之曰:「军皆有法,未有无法之军,汝违吾令而不诛,是无法也。」太祖等曰:「人皆有母,未有无母之人。将军奈何使人弃其母?」绪怒,命斩太夫人,太祖等曰:「我等事母如事将军,既杀其母,安用其子!请先母死。」将士皆为之请,乃舍之。后以太祖贵,累封秦国太夫人。天佑元年,太祖建报恩定光多宝塔,以荐司空暨太夫人冥福。龙啓时,惠宗立五庙,复追崇太夫人,上尊諡云。 |
2  | 太祖后任氏,不知其世系。太祖时,封 国夫人。居数年,薨,葬福州之凤池山,后太祖亦合葬焉。龙啓初,追崇曰□□皇后。 |
3  | 太后黄氏,泉州人,故威武节度推官滔之族女。父讷裕,官工部侍郎。太祖聘为侧室,惠宗其所出也。唐明宗封鲁国夫人,惠宗贡白金五千铤以谢。龙啓初,尊为皇太后。二年,惠宗谒黄氏家庙,田铺缇锦,木被彩缯,因名里曰锦里,驿曰锦田,居曰锦第,溪曰锦溪,墓院曰锦溪院。又太后族子克家言地滨海,遇秋日辄如城郭之状,惠宗因命沿海屋瓦悉得黏土,其加厚太后家如此。薛文杰之死,太后与有力焉。通文元年,尊为太皇太后。 |
4  | 嗣王夫人崔氏,博陵人。貌陋而淫,性极妬。嗣王多选良家子为宫人,夫人辄搜其美者幽之别室,系以大械,刻木为人手,批其颊;又以练束侍婢而鞭之,练染血赤乃止;复为铁锥刺人面,或锥其臂;一岁中死者三十四人。后夫人病,见以为祟而薨。或云太祖暴终,实夫人鸩之。一日,雷震,死庭中。 |
5  | 夫人雅信佛法,奉福州僧慧棱为师,自称曰练师。 |
6  | 惠宗后刘氏,本南汉清远公主。贞明三年,太祖为惠宗娶之。 |
7  | 惠宗继后金氏,贤而不见答,自陈后立,而后宠益衰,后事不㮣见。 |
8  | 后陈氏,福唐人也。父侯伦,少年美丰姿,唐末事福建观察使陈岩,以色见嬖,得出入卧内,与岩妾陆氏通,有娠。未几,岩卒,妻弟范晖自称留后。陆托于晖,生一女,是夕梦飞凤入怀,因小字金凤,冒姓陈,卽惠宗后也。太祖入闽,攻杀晖,金凤流落民间,族人陈匡胜收养之。 |
9  | 开平三年,太祖选良家女充后宫,时金凤年十七,性度窈窕,善歌舞,太祖召为才人,其宠幸与黄夫人比。常筑水晶宫于西湖旁,列亭榭十馀里。金凤时扈从,由子城复道中出游,然不及荡。 |
10  | 惠宗时御紫宸门宣见,大悦,封为淑妃,甚嬖之。龙啓元年立为皇后,追封其假父陈岩威武军节度使,母陆氏长乐郡夫人,族人守恩、匡胜为殿使。 |
11  | 始筑长春宫居之。惠宗数于其中为长夜之饮,每宴辄燃金龙烛数百枝环左右,光明如昼,勑宫婢数十,擎杯盘,多金玉、玛瑙、琥珀、玻璃之属,以次递进,不设几筵,酒酣,裸逐嬉笑以为乐。 |
12  | 惠宗晚年得风疾,后遂与幸臣归守明私。百工院使李可殷少与守明狎,因守明以通于后,出入殿内。惠宗常命锦工造镂金五彩九龙帐于长春宫,既成进之,守明日宿于内。国人歌曰:「谁谓九龙帐,惟贮一归郎。」李仿作乱,后与匡胜、守明俱见杀。 |
13  | 康宗元妃李氏,故惠宗甥女,同平章事敏之女也。累封梁国夫人。康宗嬖李后,遇夫人甚薄,终于其位。 |
14  | 康宗后李氏,本惠宗宫人,名春燕。有色,康宗蒸焉。惠宗已病,康宗因陈后以求春燕,惠宗怏怏与之。康宗嗣位,立为贤妃,行则同舆,坐则同席。及通文改元,复立为皇后,别造紫薇宫为皇后游幸之所,土木之盛逾于东华。 |
15  | 连重遇之乱,康宗同后出北关,至梧桐岭,为皇从子继业所杀。葬莲花山侧,冢上有树,生异花,似鸳鸯交颈,时人名曰鸳鸯树。先是,陈后与惠宗亦葬是山,后南唐师败李仁达于古城,乱兵发诸陵,剔取宝玉,后及陈后容色如生,鲜血流溃,山为之赤,世遂呼其山曰胭脂山。 |
16  | 景宗后李氏,司空李真女也。永隆四年,册立为皇后。嗜酒刚愎,景宗宠而惮之。朱文进之乱,实后激成之。已而见杀。 |
17  | 贤妃尚氏,金吾使保殷之女也。永隆初立为贤妃。妃有殊色,景宗最怜宠焉。醉中,妃所欲杀则杀之,所欲宥则宥之。 |
18  | 天德皇后张氏,故富沙王妃也。天德元年,富沙王称殷帝,立为皇后。 |
《武肃王审邽太祖从弟彦复想太祖子延喜延武延望延宗从子延兴族子延嗣》 |
1  | 审邽字次都,太祖仲兄也。乾宁元年,权泉州刺史;三年实授。四年,加工部尚书。五年,加金紫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光化二年,加兵部尚书、琅琊郡开国男。三年,加左仆射,进开国侯,寻授威武军节度副使。天复二年,加司空;三年,加司徒,进封开国公,食邑七百户。 |
2  | 在政十二年。为人喜儒术,通春秋,善吏治。流民还者,假以牛犁,兴完庐舍。中原乱,公卿多来依闽,审邽遣子延彬作招贤院礼之,振赋以财,如唐右省常侍李洵、翰林承旨制诰兵部侍郎韩偓、中书舍人王涤、右补阙崔道融、大司农王标、吏部郎中夏侯淑、司勋员外郎王拯、刑部员外郎杨承休、弘文馆直学士杨赞图、王倜、集贤殿校理归传懿,及郑璘、郑戬等,皆赖以免祸。卒,諡武肃王。葬于晋江皇积山,徐寅撰墓碑文。 |
3  | 子延彬、延美、延武。 |
4  | 延彬,天佑初,太祖承制加平卢节度使,权知泉州军州事,二年实授。开平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转右仆射,封琅琊郡开国男,寻转司空。四年,加云麾将军。乾化二年,授特进阶,加检校太保,进封开国伯。五年,加检校太傅,权知泉州刺史。四年,加检校太尉。 |
5  | 延彬再任泉州,前后历二十六年,吏民安之。每发蛮舶,无失坠者,时谓之「招宝侍郎」。会得白鹿、紫芝,僧浩源以为王者之符,延彬由是渐骄纵,密遣使浮海贡梁,求泉州节镇。事觉,太祖诛浩源及其党,黜延彬归私第,卒,赠云州节度使兼侍中,葬云台山,闽人亦谓之「云台侍中」。 |
6  | 延彬多艺,工诗歌,颇通禅理,而性豪华,巾栉冠履必日一易,解衣后辄以龙脑数器覆之。 |
7  | 先是,延彬生泉州佛舍,始生时,有白雀巢于堂中。凡三十年,迄延彬殁,遽失所在,人咸异之。 |
8  | 延美,龙啓二年官泉州刺史,无何卒。 |
9  | 延武,永和元年任泉州刺史,有能名。寻加太傅,进开国伯,通文元年改建州刺史。 |
10  | 继崇,延彬之子也。长兴元年,惠宗墨敕权判泉州事;三年,加检校司空。龙啓元年,加检校太保,封琅琊开国男。 |
11  | 继勋,延美之仲子也。留从效复泉州,持州印诣其第,请主军府事。时天德帝已称殷国,卽命继勋为侍中,领泉州刺史。明年,继勋纳款于唐,会李弘义为唐威武节度使,继勋致书修好,宏义以泉州故隶威武军,怒其抗礼,遣弟弘通治兵相攻,是时从效为都指挥使,蓄异志,阳以言怵继勋曰:「弘通兵势甚盛,士卒以使军赏罚不当,莫肯力战。使君宜避位自省。」乃废继勋归私第,代领其事。随勒兵击弘通,破之,表闻于唐。唐召继勋归金陵。 |
12  | 彦复,太祖从弟也。景福初,彦复为都统,同太祖攻范晖于福州,亲犯矢石,指授方畧,遂陷福州城,晖走死。顷之,官泉州刺史,终于其职。 |
13  | 想,亦太祖从弟,随太祖入闽,以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摄福州长乐县令。颇负干材,县事以治。 |
14  | 延喜,太祖庶子也。永隆中,官汀州刺史。景宗疑延喜与富沙王通谋,遣将许仁钦执之以归,后为朱文进所杀。 |
15  | 延武,太祖之子也。于惠宗为诸弟。通文时,官建州刺史。会巫者林兴与延武不相能,托鬼神语云延武及延望将为变,遂被杀,并及其子。 |
16  | 延望,太祖子也。通文时,官户部尚书。与延武同为林兴所诬,因被杀,并及其子。 |
17  | 延宗,太祖子也。任汀州刺史,有声,已迁骠骑大将军。太祖凡二十八子,史册所见者,嗣王、惠宗、景宗、天德帝而外,止延喜、延武、延望、延宗数人,其行次亦复不可考云。延宗子继业。 |
18  | 继业嗣守汀州,亦以治绩闻。连重遇之乱,继业追康宗于梧桐岭,康宗投弓谓之曰:「卿臣节安在?」继业曰:「君无君德,臣安得有臣节?新君叔父也,旧君昆弟也,孰亲孰疎?」遂弑康宗于陁庄。永隆初,改泉州刺史。已而为行营都统,将兵救建州;吴越兵遁,还。明年,建州以书招之,或告继业与杨沂丰潜通富沙王,会继业还福州,赐死郊外,并杀其子于泉州。 |
19  | 延兴,太祖伯兄司空子。延兴有弟延虹、延丰、延休,司空皆舍之,而让太祖知军务事。后不知所终。 |
20  | 延嗣,太祖族子也。为人慨切好直言,以道义自任,当时目为「唐五经」。光啓初,随太祖入闽。梁篡唐,封太祖为闽王,延嗣谏曰:「义不帝秦,此其时也。」是时强藩巨镇多僭号称帝,太祖不无心动,延嗣反复极谏,力言不可。太祖虽不乐其言,然终身不失臣节,延嗣亦与有功云。 |
《惠宗子继韬继熔临海郡王继恭建王继严从子仁达继图景宗子闽王亚澄从子继柔继隆天德帝子继沂从子继昌继成》 |
1  | 继韬,惠宗次子也。康宗为福王时,与继韬不协。李仿之变,同陈后死焉。 |
2  | 继熔,惠宗第三子也。康宗既罢继严兵柄,以继熔判六军。 |
3  | 继恭,惠宗子也。通文中,官威武节度使,康宗使上表告嗣位于晋。明年,晋封继恭临海郡王。连重遇之乱,继恭与诸王并死于陁庄。 |
4  | 继严,亦惠宗子。康宗时封建王,判六军诸衞事,得士卒心,康宗内忌之。俄罢其兵柄,更其名曰继裕。永隆时,仍名继严,授泉州刺史,复得衆,为景宗所恶,鸩死。 |
5  | 仁达,惠宗从子也。积功至楼船指挥使。王延禀再攻福州,仁达伏甲舟中,僞立白帜请降,因斩延禀子继雄,复纵兵击其衆,左右舁延禀走,为仁达所获。仁达既有大功,随典亲兵,性慷慨,言事无所避,惠宗心忌之。一日,谓仁达曰:「赵高指鹿为马,以愚二世,果有之邪?」仁达曰:「秦二世愚,故赵高指为马,非高能愚二世也。今陛下聪明,朝廷官不满百,起居动静陛下皆知之,敢有作威福者,族灭之而已。」惠宗惭,赐与金帛,慰安之。退而谓人曰:「仁达智畧,在吾世犹可用,不可遗后患。」卒诬以罪,杀之。 |
6  | 继图,惠宗从子也。(此处疑有缺漏) |
7  | 永隆中,官同平章事,判六军诸衞,封琅琊王。居数月,迁威武节度使兼中书令,改号长乐王。连重遇、朱文进之乱也,亚澄母李后实以语激成之,事具本纪中,而亚澄亦死于其难。 |
8  | 继柔,景宗从子也。景宗常宴羣后于九龙殿,继柔不胜杯勺,私减其酒;景宗怒,并赞酒客将俱斩之。 |
9  | 继隆亦景宗从子。一日,以醉失礼,为景宗所杀,国人冤之。 |
10  | 继沂,天德帝之子也。国亡后居广陵。周世宗得扬州,抚存有加。 |
11  | 继昌,天德帝从子也。天德帝建殷国,以继昌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未几,改殷为闽,以福州为南都,以继昌镇其地,督南都内外诸军事。继昌暗弱嗜酒,不恤军士,李仁达作乱,□与戍将吴成义同死于府舍。 |
12  | 继成,天德帝从子也。朱文进灭王氏,继成与继勋二人以疎远获全。及留从效以泉州奉继勋,漳州将程谟亦杀刺史程文纬,立继成权州事。继成纳款于唐,久之,唐徙继成和州刺史,遂终于其官。 |
《太祖女某郡主》 |
1  | 郡主,失其封号,太祖女也。福州之北岭有胭脂团,周匝二百馀步,膏润不毛,四时作殷红色,相传郡主梳妆楼在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