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五十九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五十九》[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五十九
2 广知博识(二)
3 ◆广知博识(二)
4 北岳
5 海子园
6 雨盘治盐井
7 䂍槊
8 字学
9 百药枕
10 湿纸化为菌
11 疥有五德
12 皂荚坏铁
13 叶县石刻
14 熊馆
15 慎火木
16 末厥
17 何楼
18
19 音韵之学
20 杜子美
21 邵谒诗
22 僧赞宁
23 能万卷
24 钱昱
25 杜文正
26 杨文举
27 陶尚书
28 窦仁惠
29 胡秘监
30 韩溥
31 王贻孙
32 刘吉
33 ○北岳
34 北岳常山,今谓之大茂山者是也,半属契丹,以大茂山分脊为界。岳祠旧在山下,石晋之后,稍迁近里,今其地谓之神棚,今祠乃在曲阳。祠北有望岳亭,新晴气清,则望见大茂。祠中多唐人故碑,殿前一亭,中有李克用题名云:『太原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亲领步骑五十万,问罪幽陵,回师自飞狐路,却归雁门。』今飞狐路在茂之西,自银冶寨北出倒马关,度虏界,却自石门子、冷水铺,入瓶形、梅回两寨之间,至代州。今此路已不通,惟北寨西出承天关路,可至河东,然路极峭狭。太平兴国中,车驾自太原移幸常山,乃由土门路,至今有行宫在。
35 ○海子园
36 镇阳池苑之盛,冠于诸镇,乃王熔时海子园也。熔尝馆李正威于此,亭馆尚是旧物,皆甚壮丽。镇人喜大言,矜大其池,谓之潭园,盖不知昔尝谓之海子矣。中山人常好与镇人相雌雄,中山城北园中亦有大池,遂谓之海子,以压镇之潭园。予熙宁中,奉使镇定,时薛师正为定帅,乃与之同议,展海子直抵西城中山王冢,悉为稻田。引新河水注之,清波弥漫数里,颇类江乡矣。 并笔谈。
37 ○雨盘治盐井
38 陵州盐井,深五百馀尺,皆石也。上下甚宽广,独中间稍狭,谓之杖鼓腰。旧自井底用柏木为乾,上出井口,自木干垂绠而下,方能至水。井侧设大车绞之,岁久,井干摧败,屡欲新之,而井中阴气袭人,入者輙死,无缘措手,惟候有雨入井,则阴气随雨而下,稍可施功,雨晴复止。后有人以一木盘满中贮水,盘底为小窍,酾水一如雨点,设于井上,谓之雨盘。令水下终日不绝,如此数月,井干为之一新,而陵井之利复旧。
39 ○䂍槊
40 宣献宋公著卤簿记,至䂍槊,不能得其始,徧问诸儒,无知者。予后十馀年方始得其义,故颜之推说云:『江左有瓝槊,以首大如瓝,故云。』
41 ○字学
42 唐末,文籍亡散,诸儒不知字学,江南唯徐铉、徐锴,中朝郭恕先,此三人,信其博也。锴为说文系传,恕先作汗简、佩觿。时蜀有林氏作小说,然狭于徐、郭。太宗朝,句中正亦颇留意。予顷请刻篆楷二体九经于国学,予友高敏之笑之。
43
44 李阳冰深于篆隶,而名作冰 音凝。 故参政王公尧臣但读冰字曰阳凝。元义唯阳冰有不冶之语。
45
46 周大臣王朴,名朴 平豆反。 而自谓朴。案说文,朴无朴音,俗以朴为朴耳。
47
48 唐玄宗改尚书古文作今字,学者始不识古文。予见秘阁学士校书,有乩 音稽。 古字以墨点其处,曰疑。 已上见景文公笔记。
49 ○百药枕
50 益州有药市期,以七月七日,四远皆集,其药物多,品甚众,凡三日而罢,好事者多市取之。淳化中, 原作『之』,据明抄本改。 有右正言崔迈,任峡路转运,迈苦多病,素有柏枕,方令赍万钱,遍市药百馀品,各少取置柏枕中,周环钻穴以彻其气。卧数月,得癞病,眉须尽落,投江水死。说者以为药力熏发骨节间疾气。
51 ○湿纸化为菌
52 钱若水言,壬午年洛中大水,室庐多污潴。太师之第,屋木有存者,视书屋床榻尚在,无复卷册,悉化为菌,熟视尚有墨痕文字,若可识,盖楮之变也。 并杨公谈苑。
53 ○疥有五德
54 世言疥有五德,不上面,仁也;喜传于人,义也;令人叉手揩擦,礼也;生指罅骨节间,智也;痒必以时,信也。予尝患此,自十一岁至十九岁方愈。今六十有六复患,知五德为最详,故录之。
55 ○皂荚坏铁
56 铁砧以锻金银,虽百十年不坏,以椎皂荚,则一夕破碎。鞭以棰马,则愈久而愈润泽坚韧,以击猫,则随节折裂矣。 并东斋记事。
57 ○叶县石刻
58 汝州叶县大井涸,忽有一石,上刻四句云:『叶邑之阴,汝海之东,兹有国宝,永藏其中。』叶人大惑,谓之神石,置于县祠中,享祷日盛。贪夫至有浚井掘田,愿求国宝者,累岁未已。忽一客因游仙凫观北极殿,有一础为柱所压,柱棱外镌四句,犹可见,曰:『赋世永算,享国巨庸。子贤而嗣,命考而终。』其客徐以庙中神石之句合之,其韵颇协,量之复长短无差。白邑宰,取其础观,乃唐开成中一中郎将墓志铭尔。安础时,欲取其方,因裁去馀石,弃井中,后得之,遂惑焉。 湘山野录。
59 ○熊馆
60 山民云:熊于山中,行数千里,悉有跧伏之所,必在石巗枯木中,山民谓之熊馆。惟虎出百里外,则迷失道路。
61 ○慎火木
62 酉阳杂俎云:『广州有慎火木,大三四围。慎火,本草一名景天,俗亦名护火,多以盆缶植之,置屋上,其花红白细错如锦。』予尝两至番禺,段成式所谓慎火,乃烽火木耳,又名龙骨。其干叶若慎火,断之有白汁,著人肌肤,遂成疮痏。亦无花,盖不识者误传也。 并倦游杂录。
63 ○末厥
64 欧阳尚书记陶尚书诗语『末厥兵』,不晓其义。予谓今人呼秃尾狗为厥尾,衣之短后者亦呼曰厥,然则此兵正谓其末贱尔。但今人不以末厥相连言之,其义则是也。不然,亦不可以对卑凡字。
65 ○何楼
66 世人语虚伪者为何楼,似是污滥之称,其实不然。国初,京师有何家楼,其下卖物皆污滥者,故人以此目之。今楼已废,语犹相传。俳优人言河市乐,说者谓起石驸马在南都,其家乐甚盛,诋诮南河市中乐人,故得此名。其实不然,唐元和燕吴行记,其中已有河市字,大都是不隶名军中,在河市者,散乐名也。
67 ○瓒
68 又人谓事之陈久为瓒。本缘五代时,有马瓒者,为便幕官,其人鲁戆,有所闻见,它人已厌熟,而已甫以为新奇而道之。故时人见有似者,輙号马瓒云。 刘贡父诗话。
69 ○音韵之学
70 音韵之学,自沈约为四声,及天竺梵学入中国,其术渐密。观古人谐声,有不可解者,如玖字、有字多与李字协用,庆字、正字多与章字、平字协用。诗:『或群或友,以燕天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终三十里,十千维耦』,『自今而后,岁其我有,君子有谷,贻尔孙子』,『陟降左右,令闻不已』,『膳夫左右,无不能止』,『鱼丽于罶,鰋鲤,君子有酒,旨且有』,如此极多。又如『孝孙有庆,万寿无疆』,『黍稷稻粱,农夫之庆』,『维有其章矣,是以有庆矣』,『则笃其庆,载锡之光』,『我田既臧,农夫之庆』,『万舞洋洋,孝孙有庆。』易云:『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班固东都赋:『彰皇德兮侔成周,永延长兮膺天庆。』如此亦多,今广韵中庆一音卿,然如诗之『未见君子,忧心怲怲,既见君子,庶几式臧。』『谁秉国成,卒劳百姓,我王不宁,覆怨其正。』亦是柄正与宁平协用,不止庆而已,恐别有理。 笔谈。
71
72 豩字呼关切,顽也,当在山字韵。刘梦得有『杯前胆不豩』,赵勰有『吞船酒胆豩』之句,而礼部韵不收,唐韵亦无,何也? 汉皋诗话。
73 今之姓胥姓雍者,皆平声,春秋胥臣,汉雍齿,唐雍陶,皆是也。蜀中作上声去声呼之,盖蜀人率以平为去。 出笔谈。
74 ○杜子美
75 杜子美和裴迪早梅诗,有『还如何逊在扬州』之句,注云:『梁史何逊传,不见扬州事。』盖逊早梅诗云:『兔园摽物序,惊时最是梅。冲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知应早人落,故逐上春来。』 汉皋诗话。
76
77 老杜云:『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黄独无苗山雪盛,短衣数挽不揜胫。』往时儒者不解黄独是何,本草赭魁注:『黄独,肉白皮黄,巴汉人蒸食之,江东谓之土芋。』馀求之江西,谓之土卵,煮食之,类芋魁云。 后山居士诗话。
78
79 往年,有人于洞庭湖中得一石,刻一诗云:『蛟室围青草,龙堆隐白沙。护江蟠古木,迎棹舞神雅。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迭,底处上仙槎?』或持问诸作者,云:『此老杜诗也。』近有管城士大夫家藏唐本题杜东美一卷,皆子美诗。其中一首云:『惠二还东溪,因置一送:「惠子曰鱼瘦,归溪惟病身。黄天无老眼,空谷滞斯人。崖蜜松花熟,山杯竹叶春。柴门了无事,黄绮未称臣。」』今子美集中所无。而用字亦多不同,如『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作『却尽生』,意味远矣。
80 ○邵谒诗
81 馀亡友李秉彝德叟尝为馀曰:『家藏唐邵谒诗八十篇,甚工。谒选于吏部,部中榜此诗曰:「有能过此者,当先注官。」众无间言。如李太白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世以为工矣。谒诗云:「不知天上月,曾照几多人?」造语尤更省力,馀欲借传,因循不果。』此事不载于唐书,野史小说中皆未尝见之。唐文艺传中有邵悦,无邵谒也。 李希声诗话。
82 ○僧赞宁
83 湘录作『僧录』。 赞宁有文学,洞古博物,著书数百卷,王元之禹偁、徐骑省铉疑则就质焉,二公皆拜之。柳仲涂开因曰:『馀顷守维扬郡,堂后菜圃,才雨阴则青焰夕起,触近则散,何耶?』宁曰:『此磷 力振切 火也,兵战血或牛羊马血,著地则凝结,遂为此气,虽千载不散。』柳遽拜之曰:『掘之,皆断锵折镞,乃古战地也。』因赠以诗,中有『空门今日见张华』之句。
84
85 江南徐谔知 『徐谔知』,湘录作『徐知谔为』四字。 润州,节度使温之少子也。美姿度,喜蓄奇玩。蛮商得一凤头,乃飞禽之枯首也。彩翠夺目,朱冠绀毛,金嘴如生,正类大雄鸡。广五寸,其脑平正,可为枕。谔偿钱五十万。又得画牛一轴,昼啮草栏外,夜则归卧栏中。谔献后主煜,煜持贡阙下,太宗张后苑,以示群臣,俱无知者。惟僧录赞宁曰:『南倭 乌和切 海水或减,则滩碛微露,倭人拾方诸蚌,腊 湘录作『胎』。 中有馀泪数滴者,得之和色,著物则昼隐而夜显。泪兼 『泪兼』,湘录作『沃焦』。 山时,或风烧飘击,忽有石落海岸,得之,滴水磨色染物,则昼显而夜晦。』诸学士皆以为无稽,宁白见张骞海外异记,后杜镐检三馆书目,果见于六朝旧本书中载之。 并湘山野录。
86
87 徐常侍铉仕江南日,尝直澄心堂,每幞被入直,至飞虹桥,马輙 玉壶作『留』。 不进,裂鞍断辔,棰之流血,掣缰却立。铉贻 玉壶作『寓』。 书于馀杭 玉壶作『杭州』。 沙门赞宁,答云:『下必有海马骨,水火俱不能毁,惟沤以腐糟,随毁者乃是。』铉斸之,去土丈馀,果得巨兽骨,上胫可长五尺,膝而下长三尺,脑骨若段柱,积薪焚,三日不动,以腐糟才沤之,遂烂焉。 杨文公谈苑。此条今见玉壶清话卷十。
88 ○能万卷
89 馀杭能万卷者,浮图之真儒,介然持古人风节,有奥学,著典类一百二十卷。天禧中,秘馆求书,王冀公钦若时请附焉。冀公尤 原作『左』,据明抄本及湘录改。 所礼重,其居延庆寺,在大慈坞,时儒皆抱经授业。师居尝喜阅唐韵,诸生常窃笑,一日出题于法堂曰:枫为虎魄赋,其韵曰:『脂入于地,千载成虎魄。』诸生皆不谕,固请之,不悦。凡月馀,检经史殆百家,会聚小说,俱无见者,阁笔以听教。师曰:『闻诸君笑老僧酷嗜唐韵,兹事止在东字韵第二板,请详阅。』诸生检之,果载枫字,注中云:『黄帝杀蚩尤,弃其桎梏,变为枫木,脂入地,千年化为虎珀。』后诸生始敬此书。又有云:『松液入地为虎魄者,唐李峤诗咏魄诗有:「曾为老茯苓,本是寒松液。蚊蚋满其中,千年犹可觌」之句。』未知孰是?馀顷见虎魄中蚊蚋数枚,凝结在内,信峤诗不诬。 湘山野录。
90 ○钱昱
91 钱昱,忠献王佐长子也,读书强记,在故国,与赞宁僧录迭举竹数束,得一事抽一条,昱得百馀条,宁倍之。昱著竹谱三卷,宁著笋谱十卷。昱轻便美秀,太祖受禅,伯父俶遣持贡入阁,赐后苑宴射。时江南使者已先中的,令昱解之,应弦而中,赐玉带旌赏之。归朝,愿以刺史求试,乞换台阁,送学士院试制诰三篇,格在优等,改秘书监。尤善书牍,太宗取阅,深爱之,谓左右曰:『诸钱笔札,多学浙僧亚栖书,体格浮软,其失仍俗,独此儿不类。』以御书金花扇及行草写急就章赐之。后南郊,当增秩,上曰:『丞即德星象,昱王孙也,操检无守,不宜应之。』授郢团,盖慎惜名器也。
92 ○杜文正
93 长安一巨冢坏,得古铜鼎,状方而四足,古文十六字,人莫之晓。命句中正辨其篆,曰:『此鸟迹文也。其词曰:「太王迁洛,岐酆锡公,秦之幽宫,鼎藏于中。」』命杜镐考其事,曰:『武王克殷,都于酆镐,以雍州为王畿。及平王东迁洛邑,以岐酆之地,赐秦哀 玉壶作『襄』。下同。 公,篆曰:「岐酆锡公」,必秦哀之墓也。』后耕人果得折丰碑刻云:『秦哀公墓。』中正有字学,篆隶行草尽精,与徐铉校定说文又同。
94 ○杨文举
95 吴杨文举撰雍熙广韵,遂直馆篆,太宗神主藏太室西壁,及篆谥宝,遂赐金紫。益州华阳人也。
96 ○陶尚书
97 乾德三年再郊,范鲁公质为大礼使,以卤簿青油队旧有甲骑,尽取于武库,磨铿坚厚,精明可畏,于礼容有所不顺。陶谷尚书为礼仪使,出意蕝之,以青缘尽 『缘尽』,明抄本及玉壶并作『绿画』。 黄绝为甲纹,青布裹之。绿 明抄本作『缘』。 青绝为下裙,绛皮为络,长短至膝,如 玉壶作『加』。 珂纹,铜铃绕前膺及后秋,至今用焉。谷本姓唐,避晋祖讳,易之。明博该敏,尤工历象,时伪晋虏势方炽,谓所亲曰:『五星数夜连珠于西南,已累累大明,吾辈无左衽之忧,有真主已在汉地。观虏帐腾蛇气缠之,虏主必不归国。』未几,德光薨于汉。又孛东起,芒侵于北,谷 原作『谷』,据玉壶改。 曰:『胡雏非久,自相吞噬,安能乱华?』后皆尽然。
98 ○窦仁惠
99 窦禹钧生五子,仪、俨、偁、偘 玉壶作『仪俨侃偁僖』 等相继登科,冯瀛王赠禹钧诗,有『灵椿一树老,丹桂五枝芳』,时号 玉壶有『窦氏』二字。 五龙。昆仲材业,仪、俨尤著,仪为礼部侍郎,太祖欲相之,赵韩王自寡学,忌仪该博,亟引薛居正参大政,以塞之。弟俨,素蕴大 玉壶作『文』。 学,为周世宗所重。判太常寺,校管钥锺磬,辨清浊上下之数,分律吕还相之法,去京房清宫一管调之,二年方合天 玉壶作『大』。 律。又善乐章,凡三 明抄本及活字本均作『二』。 弦之阮, 『阮』玉壶作『通』。 七弦之琴,十三弦之筝,二十五弦之瑟,三漏之钥,七漏之笛,八漏之篪,十七管之笙,二十三管之箫,皆立谱调,按通而合之,器虽异而均和不差,编于历代乐章之后,目曰『大周正乐谱』,乐寺掌之,依文教习。尤善推步星历,与卢多逊、杨徽之同在谏垣,预谓二公曰:『丁卯岁,五星当连珠于奎,奎主文,又在鲁分,自此天下始太平,二拾遗必见之,老夫不与也。』果至乾德丁卯岁,五星连珠于奎。太宗时,镇兖海。 以下十二字玉壶作『其明博如此』五字。 致仕于家,八十三终,谥仁惠公。 玉壶清话。
100
101 太祖欲改元,谓宰相等曰:『今改年号,须古来未有者。』时宰相以乾德为请,且言前代所无。三年正月平蜀,蜀宫人有入掖庭者,太祖因阅其奁具,得鉴背字云:『乾德四年铸。』大惊曰:『安得四年所铸乎?』出鉴以示宰相,皆不能对,乃召学士陶谷、窦仪,奏曰:『蜀少主曾有此号,鉴必蜀中所铸。』太祖大喜,因叹曰:『作宰相须是读书人。』自是大重儒臣矣。 刘贡父诗话。
102 ○胡秘监
103 夏英公镇襄阳,遇大赦,赐酺宴, 原作『寔』,据明抄本及湘录改。 致仕高年,各赐束帛。时胡大监旦瞽废在襄,英公依诏旨,选精缣十疋赠之。胡得缣,以手扪之,笑曰:『寄语舍人,何寡闻至此?奉还五疋,请检韩诗外传及服虔贾谊诸儒所解「束帛戋戋,贲于丘园」之义,自可见证。』英公检之,果见三代束帛束修之制,若束修则十挺之脯,其寔一束也。若束帛则卷其帛 湘录有『屈』字。 为二端,五疋遂见十端,表王者屈折于隐沦之道也。夏亦少沮。 湘山野录。
104
105 杨庶几孜言,胡秘监旦退居襄阳,鑱大砚以著汉春秋,书成,瘗其砚。每闻大臣名士薨卒,必作传以纪其善恶,然世不传。 明抄本有『扬』字。 庶几亦有所述。 春明退朝录。
106 ○韩溥
107 韩溥,长安人,唐相休之裔孙。博学,善持论,详练台阁故事,多知唐朝氏族,与人谈,亹亹可听,号为近世肉 明抄本作『内』。 谱。
108 ○王贻孙
109 王贻孙,字象贤,溥之子。太祖尝问赵普,拜礼何以男子跪,妇人不跪。徧问礼官,无有知者,贻孙曰:『古诗云:「长跪问故夫」,即妇人古亦跪也。唐天后朝始拜而不跪。』普问其所出,对大和中,幽州从事张建章渤海国记。以溥藏书万卷,贻孙遍览之。 范蜀公蒙求。
110 ○刘吉
111 刘吉护治京东河决,时张去华任转运使,巡视河上,方会食,坐客数十人,脍鲤为馔。去华顾谓四坐曰:『南人住水乡,多以鱼为食,殊不厌其腥也。』意若轻鄙南土,吉奋然对曰:『运使举进士状元,曾不读书,何自彰其寡学?尚书:「禹决九川,有鱼鳖,使民鲜食,淮夷蠙珠暨鱼。」易,姤之九二:「庖有鱼」,又下系「庖牺氏以畋以渔,盖取诸离。」周官,柸耍骸刚埔允毕祝为梁辨鱼物,供王膳羞。」诗载嘉鱼、鱼藻、九罭之篇,小雅云:「炰鳖脍鲤」,张仲孝友国风云:「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又曰:「谁能烹鱼?溉之釜鬵。」戴记云:「小潦降,不献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居山者,不以鱼鳖为礼。」「三月,天子乘舟,荐鲔于寝庙。孟秋,天子食稻与鱼。又食鱼者,去乙。」孔子,鲁人,云:「鱼馁不食。」赵盾,晋人,鱼餐。田文,齐人,其上客皆食有鱼。子产,郑人,而人献生鱼。子公,亦郑人,解鼋染指于鼎。公父文伯,鲁人,羞鳖致客,怒而出。大舜渔于雷泽,吕望钓于渭滨,又何必皆南州之人?况今太官之盛馔,宗祊之备物,皆荐是品,而商旅贩鬻,闾阎啖食,其济民食广矣。何谈之容易?』去华色沮,不能酬其言。 杨文公谈苑。
URN: ctp:ws407026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