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六十二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六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宋朝事实类苑卷第六十二
2 风俗杂志(三)
3 ◆风俗杂志(三)
4 汜水关有唐高祖太宗像
5 象祠
6 五丈河
7 太常寺
8 赫连城
9
10 开冰
11
12 燕王好坐木马子
13 鬼神
14 刘温叟不听乐
15 孔㬙射虎
16 老杜坟
17 列子庙
18 绿髹器
19 钱忠懿贡奉之物
20 诸郡楼
21 长沙三绝
22 唐白文公集
23 李太师手抄书
24 李邯郸虚宅待夏公
25 孔目官王仁鲁知三馆故事
26 大夫字
27 磬虀
28 霓裳曲
29 丧礼
30 名讳
31 唐故事
32 皂罗屏风
33 罨画流苏钖销
34 岭南嗜好
35 俚俗之语
36 李虞部说
37 嬉游
38 ○汜水关有唐高祖太宗像
39 汜水关东北十馀里,即等慈寺,乃唐太宗擒窦建德时下营之地也。关之西峰曰昭武庙,有唐高祖、太宗塑像,共处一殿。高祖状貌如五十许人,仪状博硕,而不甚长,幅巾缕金,赭袍玉带,蹑t合瓜,西南向立莲花上。太宗状如十七八少年,风骨清瘦,衣浅黄缕金袍,玉带,手捧冠,制度类远游,露首东北向,跣立莲花上。询诸士大夫,竟不知其仪制之由。庙乃会昌中所毁佛寺之殿也,至今不倾圮。 倦游杂录。
40
41 孟州汜水县有武牢关,城内有山数峰,一峰下有唐昭武庙。按李德佑 当作『裕』。 会昌一品集载,昭武庙乃神尧太宗塑像,今殿内有二人立而以冠传付之貌。或云失二帝塑像,而但存侍者故也。 李学士家谈。
42 ○象祠
43 道州永州之间,有地名鼻亭,穷崖绝徼,非人迹可历。其下乃潇水,无湍险,俗谓之麻滩,去两州各二百馀里,岸有庙,即象祠也。孟子曰:『舜封象于有庳,所以富贵之也。』噫!既远不可考知,其以今揆之,此地非迁,孰有肯居也? 倦游杂录。
44 ○五丈河
45 京水自荥阳来至于汴。有陈承昭者,本江南节度使,将兵淮上,为世宗所擒,以为上将军,习知水利。国初上言,可导京水入,逾汴东北注为河,通山东之漕,遂遣按行京东地。任下,遂调民穿渠,贯曹郓入于黄河,以大木架汴流上,道京水以过,将引流,车驾临观。两淮未合,联木施刍草毡絮,涂茭泥,水即随过,北流为河,其广五丈,号五丈河。岁运京东诸州刍粟五十万斛,商旅交凑,至今赖其利。 杨文公谈苑。
46 ○太常寺
47 太常寺,旧在兴国坊,今三班院是也。景佑初,燕侍郎肃判寺厅事,画寒林屏风,时称绝笔。其后为判寺好事者窃取之。嘉佑八年,徙寺于福善坊,其地本开封府纳税所。英宗在藩邸,判宗正寺,筑为廨舍,既成,而已立为皇子,遂为太常所请焉。 李学士家谈。
48 ○赫连城
49 延州故丰林县城,赫连勃勃所筑,至今谓之赫连城。紧密如石,斸之皆火出,其城不甚厚,但马面极长且密。予亲使人步之,马面皆长四丈,相去六七丈,以其马面密,则城不须太厚,人力亦难兼也。予曾亲见攻城,若马面长,则可反射城下攻者,兼密,则矢石相及,敌人至城下,则四面矢石临之,须使敌人不能到城,乃为良法。今边城虽厚,而马面极短且疏,若敌人可到城下,则城虽厚,终为危道。其间更多到其角,谓之团敌,此尤无益,全藉倚楼角以发矢石,以覆护城脚,但使敌人备处多,则自不可存立,赫连之城,深可为法也。 湘山野录。
50 ○田
51 两浙有葑田,盖湖上茭葑相樛结,积久,厚至尺馀,润沃可殖蔬种稻,或割而卖与人。有任浙中官,方视事,民诉失蔬团, 疑『园』之误。 读其状甚骇,乃葑园为人所窃,以小舟撑引而去。 杨文公谈苑。
52 ○开冰
53 国朝,开冰祭司寒,常以四月,盖取豳诗『四之日,献羔祭韭』,殊不知四之日,乃今之二月。秘书监李至上言,引典故请改正。太宗曰:『今四月,韭可以苫屋矣。何谓荐新?』诏从之。 笔谈。
54 ○仙
55 华岳张超谷,岩石下有僵尸,齿发皆完。春时,游人多以酒沥口中,呼为卧仙,好事者作木榻以荐之。嘉佑中,有石方十馀丈,自上而下,正塞岩口,岂非仙者所蜕,山灵不欲人之亵慢?
56
57 平凉西有崆峒山,乃广成子修道之所。山之绝壁有石穴,谓之皂鹤洞,鹤顶如丹,毛羽皆黑,日照之,金色粲然,故其下有金衣亭,岁不过一二出。今其地乃为僧徒所据,鹤或见,则僧必死亡,反初者。 并倦游杂录。
58 ○燕王好坐木马子
59 故观察使刘从广,燕王壻也。尝语馀,燕王好坐木马子,坐则不下,或饥则便就其上饮食,往往乘兴奏乐于前,酣饮终日,亦其性之异也。 归田录。
60 ○鬼神
61 欧阳少师为河北都转运,冬月,按部沧景间,宿于野亭。夜半,闻车旆兵马之声,几旦不绝,问彼处人,云:『此海神移徙,五七年间一有之。』
62 ○刘温叟不听乐
63 先公尝言,故御史中丞刘公温叟敢,尚名节,遵守礼法,乃士林之龟鉴也。父名岳,平生不听丝竹之音。然亦好欢,遇宾朋款狎,辄举板小讴。时有讥之者,刘答曰:『丝竹金石,陈之于悬,?归于一字,吾所不忍闻也。至于讴者,乃咏歌之声,予何避哉?』然则礼不讳嫌名,二名不偏讳,刘不登嵩华之岳则可矣,而讳岳不听乐,无乃过当乎? 李学士家谈。
64 ○孔㬙射虎
65 孔㬙,鲁山处士■〈日又〉之弟也,为顺阳令,有虎来至城南,㬙帅吏卒往逐之,㬙最居其前。虎据地 涑水作『山』。 大吼,吏卒皆失弓枪偃仆,虎来搏,㬙有小吏执研趍当其前,虎衔以去。㬙取猎户毒矢挺身逐之,左右谏不可,㬙曰:『彼代我死,何忍不杀 涑水作『救』。 之?』逐虎入山十馀里,竟射中虎,夺小吏而还,小吏亦不死。 涑水纪闻。
66 ○老杜坟
67 杜甫终耒阳,藳葬之,至元和中,其孙始改葬于巩县,元微之为志。而郑刑部文宝谪官衡州,有经耒阳子美墓诗,岂但为志而不克迁,或已迁而故冢尚存耶?
68 ○列子庙
69 列子庙在郑州圃田,其地有小城,庙貌甚古,相传有唐李德裕、王起题名,而前辈留纪甚多。景佑中,王文惠公为章惠太后园陵使,还请葺之,于是旧迹都尽,今其榜陈文惠之笔。
70 ○绿髹器
71 绿髹器始于王冀公家,祥符天禧中,每为会,即盛陈之。然制自江南,颇质朴,庆历后,浙中始造,盛行于时。
72 ○钱忠懿贡奉之物
73 忠懿钱尚父,自国初归朝,其贡奉之物,著录行于时。今大宴所施涂金银花凤狻猊压舞茵、蛮人,及银装龙凤鼓,皆其所进也。凡献银绢、绫锦、乳香、金器、玳瑁、宝器、通天带之外,其银香、龙香、象、师子、鹤、鹿、孔雀,每只千馀两。又有香囊、酒瓮诸什器,莫能悉数。祥符天圣,经火,多爇去。今太常有银饰鼓十枚,尚存。
74 ○诸郡楼
75 唐成都府有散花楼,河中府有熏风楼、绿莎厅,扬州有赏心亭,郑州有夕阳楼、有千岩楼,今皆易其名,或不复见。 并李学士家谈。
76 ○长沙三绝
77 长沙人常自?吾州有三绝,天下不可及。猫儿头?,一枝重秤;?黑潭取鱼,一网逾千斤;巨舰漕米,一载万石。 倦游杂录。
78 ○唐白文公集
79 唐白文公自勒文集,成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皆写本,寄藏庐山东林寺,又藏龙门香山寺。高骈镇淮南,寄语江南西廉使,取东林集而有之,香山寺经乱,亦不复存。其后履道宅为普明僧院,后唐明宗子秦王从荣又写本置院之经藏,今本是也。后人亦补东林所藏,皆篇目次第非真,与今吴蜀摹板无异。
80 ○李太师手抄书
81 先公尝言,先伯太师仕后唐明宗朝,为著作佐郎、集贤殿直学士,精于史学。尝手抄三史书,自撰三史要义一千首。其手抄三史书,属兵火乱离,多亡失矣,今尚存十数卷。
82
83 吾显德初任左拾遗,充集贤殿修撰,本院孔目官李延遇,年六十馀,即伯父太师直学士院时书吏也。亦衣朱绂来参谒,展贺既毕,又叙致奕世趋事之幸。吾闻其言,不觉感怆,且喜其知礼也。今集贤院有伯父太师亲校后汉书一部尚在,青褾白卷者是也。
84 ○李邯郸虚宅待夏公
85 夏郑公为宣徽使、忠武军节度使,自河中府徙判蔡州,道经许昌,时李邯郸为守,乃徙居他所,虚宅以待之,夏公以为知体。
86 ○孔目官王仁鲁知三馆故事
87 先公尝言,吾周广顺初,丁先大师忧,服满,再授校书郎。故相冯瀛王道为昭文馆大学士,引为直馆。本馆孔目官王仁鲁,唐昭宗朝,长安故吏也。年七十馀,衣朱绂执笏,率其属来参,吾以新进,下位,不敢当其庭趋之礼,使人却之,将以宾礼见。仁鲁援引典故,且言中书令与两畿簿尉虽名位不等,皆三馆学士也。某等人吏,岂有不拜本馆学士?吾闻其言,遽出见之。仁鲁等立于庭,俟吾座,然后旅拜,重迭叙致,颇有风采。自是朔望,必诘旦至第馆中。故事,吾就仁鲁而质焉。吾显德初任左拾遗,充集贤殿修撰,本院孔目官李延遇,年六十馀,即伯父太师直学士院时书吏也。亦衣朱绂来参谒,展贺既毕,又叙致奕世趋事之幸。吾闻其言,不觉感怆,且喜其知礼也。 并李学士家谈。
88 ○大夫字
89 古者,大夫字便用迭画写之,以夫有大音故也。庄子及李斯峄山碑如此。
90 ○磬虀
91 乐石有磬,今浮屠持铜钵,亦名磬。世人不识乐石,而儒者往往不晓磬折义,故不识磬,不能知钵。臼捣辛物作虀,南方善之,所谓金虀玉脍者。古说虀臼曰受辛,是臼中受辛物捣之。今北土谓寒葅为虀,故不晓受辛义,恨所不见也。 景文公杂记。
92 ○霓裳曲
93 王建霓裳词云:『弟子歌中留一色,听风听水作霓裳。』霓裳曲,今教坊尚能作其声,其舞则废不传矣。人间又有瀛府、献仙音二曲,云此其遗声也。霓裳曲,前世传记论说颇详,不知听风听水为何事也。白乐天有霓裳颇亦无风水之说,第记之,或有遗亡者尔。 庐陵归田录。
94 ○丧礼
95 居丧之礼,近世灭裂。予尝知辰州,居与蛮獠杂居,其俗,父母丧,不啖粱盐酪飞走之肉,惟食藜实荞豆鱼菜而已,虽未合于古礼,而诸夏闾里之民不逮也。失礼则求诸野,信哉!
96 ○名讳
97 山药,按本草本名署预,唐代宗名豫,故改下一字为药,今英庙讳犯上一字,若却取下一字呼蓣药,于理无害。
98
99 钱武肃王讳鏐,至今吴越间谓石榴为金樱,刘家、留家为金家、田家,留住为驻住。又杨行密据江淮,至今民间犹谓蜜为蜂糖。滁人犹谓荇溪为菱溪,则俗语承讳久,未能顿易故也。 并青箱杂记。
100 ○唐故事
101 京师风物繁富,而士大夫牵于事役,良辰美景,罕或宴游之乐。其诗至有『卖花担上看桃李,拍酒楼头听管弦』之句。西京应天禅院有神御殿,盖在水北,去河南府十馀里。岁时,朝拜官吏常若晨兴,而留守达官简贵每朝罢,酒三行,不交一言而退。故其诗曰:『正梦寐中行十里,不交言处吃三杯。』其语虽浅近,皆两京之实事也。 渑水燕谈。
102 ○皂罗屏风
103 凡视五色,皆损目,惟黑色,于目无损。李氏有江南日,中书皆用皂罗糊屏风,所以养目也。王丞相在政府,亦以皂罗糊屏风。
104 ○罨画流苏钖销
105 昔之:诗小说,多言罨画流苏者,询之朋游,莫知其状。予尝知广南恩州,恩有匠人求见,问其所能,曰:『某善钖销』,亦不晓其事,再诘之,则曰:『今京师所谓银泥者是也。』又问更有何艺,曰:『亦能罨画』,遽以小儿衣试之,乃今之生色也。又向在京师,常到州西,过一委巷,憩茶肆中,对街乃赁凶具之家,命其徒拆卸却流苏,乃是四角所系盘线绘绣之球,五色,昔谓之同心,而下垂者。流苏帐者,古人系帐之四隅以为饰耳。
106 ○岭南嗜好
107 岭南人好啖蛇,其名曰茅鳝,草虫曰茅虾,鼠曰家鹿,虾蟇曰蛤蚧,皆常所食者。 并倦游杂记。
108 ○俚俗之语
109 司马君实论九旗之名,与旗相近,缓急何以区别?小雅:『庭燎向晨,言观其旗。』左传:『龙尾伏辰,取虢之旗。』然则此旗,当为芹音耳。关中人言清浊之清,则不改清字,丹青之青,则为萋音。又以中为烝、虫为尘,不知旗本是芹音,亦周人语转,如青之言萋也。五方语言若是者多,闽人以高为歌音,荆楚人以南为难,荆为斤。文士作歌诗亦多不悟者,真宗时,试清明象天赋,有闽人破题云:『天道如何?仰之深高』,考官亦闽人,遂以中选。又荆南举人为雪诗,始用先字,其后又云『十二峰峦旋旋添』,以添为天也。向丞相敏中镇长安,士人不敢卖蒸饼,云触讳。
110
111 古诗云:『袖中有短书,欲寄双飞燕』,诗意以燕春来秋去,似可寄书,故偶然耳。今人驯养家鸽通信,皆非虚言也。携至外数千里,纵之辄能还家。蜀人以事至京师者,以鸽寄书,不旬日皆得达。及贾人舶舡浮海,亦以鸽通信。陆机使黄耳寄书,此殆不然,自洛至吴,更历江淮,犬何能浮水,必从舟楫渡,犬岂能谕意涉人也?若此犬通神,不可测度,则不从言说耳。或者陆氏有奴,名黄耳,因此以为真狗也。 此条已见卷六十一『鸽寄书』条引刘贡父诗话。
112
113 南方之人,谓水皆曰江,北方之人,谓水皆曰河,随方言之便,而淮济之名不显。司马迁作河渠书,并四渎言之。子虚赋曰:『下属江河』,事已相乱,后人宜不能分别言之也。
114
115 汾晋之间,尊者呼左右曰咄,左右必诺。而司空图作休休 景文笔记有『亭』字。 记文用之。修唐书,学士刘义叟为予言,晋书『咄嗟而办』,非是,宜言『咄诺而办』。然『咄嗟』,前世文章多用,或自有义。
116
117 古今语无雅俗,唯世之罕道者似雅,如古以大为大 音如舟拖之拖。 则言大雅、大夫、大阅、大举类,不及今人言大之为雅。古以车 音居。 为车 昌遮反。 汉已来乃言车 。俗间曰车 昌遮反。 今缙绅大夫语必曰车 。与俗人语则曰车 昌遮反 。则今语为雅。 并景文公笔记。
118
119 京师食店卖酸馅 归田作『𨢑』。 者,皆大出牌,榜于通衢,俚俗昧于字法,转酸从食,馅从酉。 归田作『𨢑从臽』,并有『有』字。 滑稽子谓人曰:『彼家所卖餕馅 音俊,归田有『陷』字。 不知为何物也。』饮食四方异宜,而名号亦随时俗言语不同。至或传者传失其本。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餺飥矣。 归田有『晋』字。 束皙饼赋有『馒头簿持,起溲牢九』 归田作『丸』。下同。 之号,惟馒头至今名存,而『起溲牢九』皆莫晓为何物。『簿持』,荀氏又谓之『簿夜』,亦莫知何物也。 此条今见归田录卷二。
120 ○李虞部说
121 天圣中,李虞部略出知荣州,予自京师从行以归,至望喜驿,纲角满前,才能通人过往。公顾而叹曰:『民之于财利,如鱼之于水,水深则鱼蕃滋游嬉,各得其性,竭则相濡以湿,岂暇于游嬉?财利饶裕,则民乐于为生,苟不足,则盗贼争讼不可禁止,尚何责其孝弟为哉?蜀平,距今六七年,辇输不绝,民间可见矣。』予尝诵服斯言。自公之叹,又四十馀年,有预买紬绢、横科绢帛筒盐之类,不可具纪,则民间又可知也。初,蜀人无出身者,不得任乡里官,公献吕文靖公生辰诗,其卒章曰:『此身若得西归去,犹胜开笼放雀儿。』公笑而甚怜之,未几得荣州。 并湘山野录。
122 ○嬉游
123 风俗,旧以二月二日为踏青节,都人士女络绎游赏,缇幕歌酒,散在四郊。历政郡守,虑有强暴之虞,乃分遣戍兵于冈阜坡冢之上,立马张旗卓望之。公曰:『虑有他虞,不若聚之为乐。』乃于是日,自万里桥,以锦绣器皿结彩舫十数只,与郡僚属官分乘之,妓乐数船,歌吹前导,命曰游江。于是郡人士女骈集于八万里间,纵观如堵,抵宝历寺桥,出燕于寺内。寺前阶一蚕市,纵民交易,嬉游乐饮,复倍于往年。薄暮方回,公于马上作歌,其略曰:『我身岂比狂游辈?蜀地重来治凋瘵。见人非理则伤嗟,见人欢乐生慈爱。』
URN: ctp:ws51448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