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 检索 "ctext:557104"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北史
条件: 提到“宇文泰
Total 42

卷五十七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

2
邵惠公周文帝之长兄也。德皇帝娶乐浪王氏是为德皇后。生,性至孝,居德皇后丧,哀毁过礼。德皇帝与卫可瑰战,坠马,与数骑奔救,乃免。遂战殁。保定初,追赠大冢宰,封邵国公,谥曰惠。三子,什肥
3
什肥事母以孝闻。文帝入关,不能离母,遂留晋阳。文帝定秦、陇,什肥为齐神武所害。保定初,追赠大将军、小冢宰,袭爵邵国公,谥曰景。子胄嗣。
6
字菩萨,少雄豪。初与诸父在葛荣中,荣败,迁晋阳。与文帝随贺拔岳入关,常从征伐。文帝侯莫陈悦追斩之牵屯山,以功封饶阳县伯。及魏文帝东征,留华州刺史。既而赵青雀、于伏德、慕容思庆等作乱,禽伏德,斩思庆,屯渭桥文帝军。及事平,进爵章武郡公,加侍中。及高仲密以北豫州降,文帝东征,复以大都督,行华州刺史,甚得守捍之方。及大军不利,东魏追至稠桑,知关中有备,乃退。侯景来附,诏徵陇右大都督独孤信东下,令代信为秦州刺史大都督、十五州诸军事。及齐氏称帝,文帝讨之,魏文帝遣齐王廓镇陇右,徵大将军大都督、二十三州诸军事,屯咸阳。大军还,乃旋旧镇。
7
性宽明,善抚御,文帝每出征,恒居守,深为吏人所附,朝廷重之。薨于上邽,魏帝遣侍中、渔阳王纲监丧事,赠尚书令,谥曰孝。朝议以抚和西戎,威恩显著,欲令世镇陇右,以彰厥德。乃葬上邽城西无疆原,华戎葬者万馀人,奠祭于路,悲号振野,皆曰「我君舍我乎」。大小相与负土成坟,高五十馀尺,周回八十馀步。为官司所止,然后泣辞而去。天和五年,重赠太师、柱国、豳国公
12
字萨保,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文帝之入关,以年小不从。普泰初,始自晋阳至平凉,时年十七。文帝诸子并幼,遂委以家务,内外无不严肃。文帝叹之,以为类已。及临夏州,留事贺拔岳。岳被害。文帝至平凉,以都督,从破侯莫陈悦。后以迎魏帝功,封水池县伯。从文帝禽窦泰,复弘农,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芒山之役,为敌人所围,赖都督侯伏龙恩救,乃免。坐免官,寻复本位。大统十三年,进封中山公。十五年,迁大将军。与于谨征江陵,进兵径至江陵城下,以待大军至,围而克之。师还,又讨平襄阳蛮帅向天保等万馀落。初行六官,拜司空
13
文帝西巡,至牵屯山遇疾,召至泾州,见文帝。帝曰:「吾形容若此,必不济。诸子幼,天下事以属汝。」涕泣奉命。行至云阳,文帝崩,秘之,至长安乃发丧。时嗣子冲幼,强寇在近,人情不安。纲纪内外,抚循文武,心乃定。
14
先是,文帝常云「我得胡力」,当时莫晓其指,时人以「」字当之。寻拜柱国。
15
文帝山陵毕,以天命有归,遣讽魏帝以禅代事。孝闵践阼,拜大司马,封晋国公,邑万户。赵贵、独孤信等将谋袭因贵入朝,执之,党与皆伏诛。拜大冢宰。
22
文帝丞相,立左右十二军,总属相府。文帝崩后,皆受处分,凡所征废,非书不行。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保定元年,以国都督中外诸军事,令一府总于天官。或有希旨者,云周公德重,鲁立文王之庙,以功比周公,宜用此礼。于是诏于同州晋国第立德皇帝别庙,使祭焉。三年,诏自今诏诰及百司文书并不得称公名,以彰殊礼。抗表固让。初,文帝创业,即与突厥和亲,谋为掎角,共图高氏。是年,乃遣柱国杨忠与突厥东伐,破齐长城,至并州而还,期后年更举,南北相应。齐主大惧。
43
叱罗协,代郡人,本名与武帝讳同,后改焉。少寒微,尝为州小吏,以恭谨见知。窦泰为御史中尉,以协为书侍御史。泰向潼关,协为监军。泰死,协见获。文帝授大丞相东合祭酒,累迁相府属、从事中郎。协历事二京,详练故事,又深自克励,文帝颇委任之。然犹以家属在东,疑其恋本。及河桥战败,协随军还。文帝知协不贰,封冠军县男,进爵为侯。后为大将军尉迟迥长史,率兵伐蜀,行潼州事。
44
魏恭帝三年文帝征协入朝,论蜀中事,乃赐姓宇文氏。
56
兴生,属兵乱,与仲相失,年幼莫知其戚属远近,与文帝兄弟,初不相识。沙苑之败,预在行间,被虏,随例散配诸军。兴性弘厚,有志度,虽流离世故,而风范可观。保定二年,诏访仲子孙,兴始附属籍。武帝以兴帝戚近属,尊礼之甚厚。
59
广川公,字澄镜,文帝之族子也。高祖中山、曾祖豆頺、祖骐麟、父,仕魏,位并显达。性沉密,少笃学诣,仕魏,位司徒右长史,尚宣武女阳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及孝武疑齐神武,诏文帝,密为之备。还,封广川县伯。寻从孝武西迁,进爵为公。文帝丞相,以右长史,委以军国,又令详定宗室昭穆远近,附于属籍。
60
历位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行汾州事。政在简惠,颇得人和。地接东魏,数相抄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缚送之。皆命解缚,置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宴设,放还其国,卫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两界遂通庆吊,时论方之羊叔子。或有告怀贰,文帝怒曰:「为我安边,何为间骨肉!」乃命斩之。仍许便宜从事。转行绥州事。每岁河冰合后,突厥即来寇掠。先是,常预遣居人入城堡以避之。至,皆令安堵。乃于要路数百处并多积柴,仍远斥候,知其动静。是年十二月,突厥从连谷入寇,去界数十里,命积柴处一时纵火。突厥谓大军至,惧而遁走,委弃杂畜辎重不可胜数。自是不敢复至。因请置戍以备之。
61
后卒于太子少保,文帝亲临恸焉,仍令水池公监丧事,谥曰靖。
65
及齐神武屯蒲阪,分遣其将窦泰趋潼关,高敖曹围洛州。周文帝将袭泰,诸将咸难之。帝隐其事,阳若未有谋,独问策于深。深曰:「窦氏,高欢骁将,欢每仗之御侮。今大军就蒲阪,则欢拒守,窦必援之,内外受敌,取败道也。不如选轻锐潜出小关,窦性躁急,必来决战,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窦可禽也。虏窦,欢势自沮,回师御之,可以制胜。」文帝喜曰:「是吾心也。」军遂行,果获泰,齐神武亦退。深又说文帝进取弘农,复克之。文帝大悦,谓深曰:「君即吾家陈平也。」
66
是冬,齐神武又率大至沙苑,诸将皆惧,惟深独贺。文帝问其故,对曰:「欢抚河北,甚得心,虽乏智谋,人皆用命,以此自守,未易可图。今悬师度河,非所欲,唯欢耻失窦氏,复谏而来,所谓忿兵,一战可禽也。不贺何为?」文帝然之。寻大破齐军,果如所策。俄进爵为侯。六官建,拜小吏部下大夫,迁中大夫
70
孝伯,字胡王,其生与武帝同日,文帝甚爱之,养于第内。及长,又与武帝同学。武成元年,拜宗师上士,时年十六。性沉正謇谔,好直言。武帝即位,欲引置左右。时政在家臣,不得专制,乃托言少与同业受经,思相启发。由是弗之猜,得入为右侍上士,恒侍读。及遭父忧,诏令服中袭爵。武帝尝谓曰:「公于我,犹汉高与卢绾也。」赐以十三环金带。自是恒侍左右,出入卧内,朝务皆得预焉。孝伯亦竭心尽力,无所回避。至于时政得失,外间细事,皆以奏闻。帝信委之,当时莫比。及将诛晋公,密与卫王直图之,惟孝伯及王轨、宇文神举等颇得参预。诛,授开府仪同三司,历司中大夫、左宫正。
78
东平公神举文帝之族子也。高祖普陵、曾祖求男,仕魏位并显达。祖金殿,魏兖州刺史安喜县侯。父显和,少而袭爵,性矜严,颇涉经史,膂力绝人,弯弓数百斤,能左右驰射。孝武之在蕃,显和早蒙眷遇。时属多难,尝问计于显和显和具陈宜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帝深纳焉。及即位,拜阁内都督,封城阳县公,以恩旧遇之甚厚。显和所居隘陋,乃撤殿省赐为寝室,其见重如此。及齐神武专政,帝每不自安,问显和曰:「天下汹汹,将如之何?」对曰:「莫若择善而从。」因诵诗云:「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帝曰:「是吾心也。」遂定入关策。以其母老,令预为计。对曰:「今日之事,忠孝不并。然臣不密则失身,安敢预为私计。」帝怆然改容曰:「卿,我之王陵也。」迁朱衣直合、合内大都督,改封长广县公。从孝武入关。至溱水,周文帝素闻其善射而未之见,俄而水傍有一小鸟,显和射中之。
79
文帝笑曰:「我知卿工矣。」进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卒。建德三年,追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88
初,文帝龙潜时,尝与庆言,谓曰:「天元质无积德,其相貌寿亦不长,加以法令繁苛,耽恣声色,以吾观之,殆将不久。又诸侯微弱,各令就国,曾无深根固本之计,羽翮既翦,何及远?尉迟迥贵戚,早著声望,国家有衅,必为乱阶。然智量庸浅,子弟轻佻,贪而少惠,终致亡灭。司马消难反覆之虏,亦非池内之物,变在俄顷。但轻薄无谋,未能为害,不过自窜江南耳。庸蜀险隘,易生艰阻,王谦愚蠢,素无筹略,但恐为人所误,不足为虞。」未几,上言皆验。及此,庆恐上遗忘,不复收用,欲见旧蒙恩顾,具录前言,为表奏之。上省表大悦,下诏曰:「朕言之验,自是偶然;公乃不忘,弥表诚节。深感至意,嘉尚无已。」自是上每加优礼。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