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175 集部·别集类存目二

《卷175 集部·别集类存目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五

集部二十八》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明宣宗诗文》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按《明史艺文志》载《宣宗文集》四十四卷,今未见传本。此册仅《广寒殿记》一篇、《玉簪花赋》一首、诗歌词曲三十九首,非其全帙也。朱彝尊明诗综》所录宣宗诗,多此册所未载,意者彝尊尚及见其集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御制回文诗》一卷左都御史张若溎家藏本

1
案此集载朱当㴐所辑《国朝典故》中,惟题曰「御制」,不著朝代。《明史艺文志》不著录,不知何帝所作。其诗以春夏秋冬四景为题,有龙文、连环、八卦诸体,凡二十八首。葢偶然游戏之作,流传于外,与他书宣示颁赐,见诸国史者有殊,故史不载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元宫词》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自序》,称「永乐元年钦赐馀家一老妪,年七十矣,乃元宫之乳姆。女知宫中事为最悉。闲尝细访之,一一备陈其事。故馀诗中所录,皆元宫之实事」云云。末题「永乐四年夏四月朔日,兰雪轩制」。后有《毛晋跋》,亦不知为何许人。案朱彝尊静志居诗话》曰:「《元宫词》百首,宛平刘效祖序,称周恭王所撰。」考定王以洪武十四年之国,洪熙元年薨。序题永乐四年,则为定王无疑矣。定王名橚,太祖第五子也。《明史周王橚传》用彝尊之说,葢以所考为允矣。诗凡一百首。其中如《东风吹绽牡丹芽》一首、《灯月交光照绮罗》一首、《玉京凉早是初秋》一首、《深宫春暖日初长》一首、《二十馀年备掖庭》一首、《月明深院有霜华》一首、《珊枕冷象牙床》一首、《金鸭烧残午夜香》一首、《恻恻轻寒透凤帏》一首、《憔悴花容只自知》一首、《小楼春浅杏花寒》一首、《御沟春水碧如天》一首、《燕子泥香红杏雨》一首、《春情只在两眉尖》一首、《白露横空殿宇凉》一首、《纤纤初月鹅黄嫩》一首、《梦觉银台画烛残》一首、《晓灯垂焰落银釭》一首,寻常宫怨之词。殆居五分之一。非惟语意重复,且厯代可以通用,不必定属于元,颇为冗泛。其他切元事者皆无注释,后人亦不尽解,不及杨允孚滦京杂咏》多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枫林集》十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朱升撰。有《周易旁注》,已著录。是编前八卷皆诗文,而以《官诰》及《太祖手敕》编入第一卷首,与升文相连,殊为非体。第九卷载《徽州府志》本传一首、廖道南所撰《诗赞》一首,并《翼运节略》十馀则。第十卷为《附录》,皆当时投赠诗文也。升于明兴之初,参赞帷幄,兼知制诰,一切典制,多出其手,与陶安、宋濂等名望相埒。陈敬则《明廷杂记》尝称其李善长、徐达、常遇春、刘基四诰,惜《明文衡》未及收入。《明史》本传载太祖大封功臣,制词多升撰,时称典核,葢据是文。然统观全集,文章乃非所长。诗学《击壤集》而不成,颇近鄙俚。故朱彝尊明诗综》絶不登其一字,况升身本元臣,曾膺爵禄,而《贺平浙东赋序》肆言丑诋,毫无故君旧国之思,是尤不可为训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槎翁集》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刘崧撰。有《槎翁诗集》,已著录。是编乃其文集,罗允升所校正,而吉安知府徐士元为之刊版。其文颇伤流易,殊不及其诗。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野庄集》六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王钝撰。士鲁,太康人,元至正丙午进士洪武初徵授礼部主事,厯官浙江布政使建文中召为戸部尚书。燕王篡立,仍故官。后以布政使勒致仕。
2
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凡诗二卷、文四卷,皆未能入格。前有《王崇庆序》,谓嘉靖中其后裔曰朝献者,始谋梓之。葢集中多称建文为今上皇帝,故靖难后惧触语禁,久而不敢出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沧浪棹歌》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陶宗仪撰。宗仪有《国风尊经》,已著录。是编诗词合为一卷。前有正德丁丑松江《唐锦序》,称其集不传,惟得此一卷为宗仪所自编。今考其中诗词皆已载《南村集》中。惟《题卞庄子刺虎图》七言古诗一首、《题岳王庙》七言长律十四韵一首,为《南村集》所未载耳。又《对月》七言律诗「甘旨未能娱彩侍」句,《南村集》作「娱彩服」,疑此本为误。《南浦词序》中「一水并九山,南过村外以入于海」句,《南村集》作「一水兼九山」,则《南村集》误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危学士全集》十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危素撰。有《草庐年谱》,已著录。其原集本五十卷,世久无传。明归有光得其手稿,因编为《说学斋稿》,凡一百三十馀篇。又所作诗名《云林集》,乃纳新所编。此本文十三卷、诗一卷,乃其乡人取二集汇辑而成。虽名全集,实非原本。故今仍录《说学斋稿》、《云林集》以存其旧,此本则附《存目》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元释集》一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1
明释克新撰。克新姓馀氏,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为雪庐和尚,鄱阳人。元末住嘉兴水西寺。洪武初召至南京,尝奉诏往西域招谕吐番。所著有《雪庐南询稿》。此本别题《元释集》,仅古今体诗六十馀首。考赖良大雅集》载有克新诗四首,而此本皆无之。葢后人于《雪庐集》中摘录抄存,非其全稿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爱礼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明刘驷撰。驷字宗道,龙溪人。洪武初徵秀才入试者八千人,驷为第一,授都御史,寻坐事徙滇卒。门人私谥爱礼先生,故以名集。凡文三卷、诗二卷、《中庸说》一卷、书启三卷、附录一卷。驷宗陈淳之学,诗文多涉性理,略似语录之体。《中庸说》乃讲授口义,亦无所发明。集为弘治六年浙江参政林进卿所刊。附录《愼独翁行状》,纪驷父宝与驷平生行实颇具,乃其门人漳州陈拯所述。
2
又附《赵先生书》一首。则驷之师赵彦进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坦斋文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刘三吾撰。三吾如孙,自号坦坦翁,茶陵人,洪武中官翰林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案郑晓、雷礼、王世贞并谓三吾于洪武三十年以罪诛死。蒋一葵又谓三吾以作大诰漏言赐死。《明史》则称以考试不实戍边,建文初召还。今集中有《赖下御制大明一统赋》,实建文时所撰,与《史》相合。是晓等所载皆不确。知其集在明代不甚传,故以晓等熟于掌故者亦未之见矣。此本乃成化中桐江俞荩官茶陵时所刊。万厯戊寅,茶陵知州韩城贾缘又重刊之。三吾于洪武中典司文章,颇被恩遇。然其文钩棘而浅近,未能凌轹一时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一斋集》十六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朱善撰。有《诗解颐》,已著录。是集首载聂铉所作《墓志》,称名善继。然集中自称曰朱善,而《诗经解颐》亦题曰朱善,则「继」字殆刊本误也。
2
是编《前集》十卷,《后集》五卷。又《广游集》一卷,附刊于后。善以文章为明太祖所知。然核其品第,究不能与宋濂诸人雁行。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甘白集》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张适撰。子宣,苏州人。明初以儒士徵,授水部郎中,旋放归。见集中所作其妻《沈氏圹志》。而其《祭西平侯文》则自署「云南滇池渔课司大使」。
2
是洪武末又尝官云南,故集中每自称「滇池老渔」也。集为正统丁卯其子收所编。
3
文体修洁,而未造深厚。如在嘉、隆以后则为雅音,在元、明之间则未能与诸家壁垒相当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秫坡诗稿》七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黎贞撰。彦晦,秫坡其自号也,新会人。洪武初举邑训导,不就。坐事戍辽东,寻放归。《明史文苑传》附见《孙蕡传》中。是集初刻于嘉靖庚戌,岁久散佚。国朝康熙丙寅,其后人搜辑重刊。凡诗词赋三卷、杂文四卷,卷八附以赠言。贞少从孙蕡学诗,蕡集即其所编次。虽所造未深,而风格尚为遒上。惜此本掇拾于残阙之馀,其菁华已不概见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竹居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明王珙撰。珙字廷圭,常熟人。是集为其曾孙仲申所辑,其六世孙古始刊版。
2
朱彝尊明诗综》不载其名,葢偶未见也。其诗多用《洪武正韵》,葢当时功令使然。大致出入于月泉吟社一派,亦时有秀句。而边幅单窘,兴象未深,数首之后,语意略同。观卷中絶无古体,其根柢可知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袁海叟诗集》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袁凯撰。有全集,已著录。此本乃正德元年陆深同李梦阳所删定,而何景明授其门人孙继芳刊于松江,深及梦阳、景明各为之序。其版久佚,今所存者传钞之本也。后有万厯己丑《王俞跋》,已佚其前半,不能考见始末。惟篇终有「偶续前刊,辄附数言」之语,似乎俞又有所续入。然题下多注「选入诗综」字,又似朱彝尊以后之本,非其旧编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安分斋集》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明郑本忠撰。本忠自号安分先生,鄞县人。洪武癸丑举明经,不起。郡教授赵思盛荐,授昌国训导,寻升秦府教授。是集乃永乐中其子复言、永言所编。凡记三卷、序二卷、赋诗四卷、杂文一卷。《宁波府志》称本忠少笃学,从乡先生舒卓受《尚书》。方国珍据浙东三郡,擅爵禄人,本忠义不食其粟,杜门不仕。
2
益务综览,涵濡渟蓄,为文必中矩度。又称同时有郑恕者,字本忠,亦为昌国训导。建文四年,靖难兵至,不屈死。事载《逊国名臣传》,疑为一人。然考是集诗文有作于永乐间者,姓字官爵偶尔相同,未可合而为一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三畏斋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朱吉撰。季宁,吴县人。洪武初官中书舍人。是集凡诗二卷、杂文二卷。据其《后序》,当时葢尝刊版。今印本久佚,惟抄本存。元末明初,作者林立,吉之所著,殊未能伯仲其间,所以世不甚传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新本白石山房稿》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张孟兼撰。孟兼有《白石山房逸稿》,已著录。是编乃其十一世孙思煌所重编。《思煌序》称孟兼旧有《白石山房文稿》二十卷,与《蜀山遗集》并遭回禄,无片纸只字之存。及观焦竑国史经籍志》,载《孟兼集》六卷,乃知万厯初犹存文渊阁。案竑书虽名《国史经籍志》,实钞合诸史《艺文志》及诸家书目而成,非明文渊阁所贮之书,杨士奇、张萱二目可以互勘,思煌此语殆误,谨附订于此。然秘之内府,人间不得而观。兹不过残编断简中采而辑之,仅存什一于千百云云。今计编中五言古诗九首、七言古诗三首、排律一首、五言律三首、七言律六首、七言絶句四首、乐歌八章、联句二首、记四首、行状二首、传一首、杂文一首,皆掇拾他书而得者。附以诸家跋语,分为二卷。其三卷至五卷皆载同时投赠及后人诗文传志。卷帙虽增于旧本,而孟兼之著作则无所增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静菴集》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张羽撰。有《静居集》,已著录。此本删存原集四分之一,改名《静菴集》,不知何人所选,其去取未为精当。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陈竹山文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陈诚撰。有《使西域记》,已著录。是集分内、外二篇。《内篇》二卷,皆其奉使时所撰述,仅文十馀首、诗一百三十馀首。《外篇》二卷,则皆当时投赠诗文并其先世诸状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退菴遗稿》七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明邓林撰。林初名彝,又名观善,字士齐,后成祖为改今名,新会人。洪武丙子举人,任浔州府贵县教谕。秩满入京,预修《永乐大典》。凡五年,出为南昌教授。后又秩满试高等,迁吏部主事。宣宗时以事谪杭州。在杭多湖山之游,倡和甚富,田汝成作《西湖志》多采之。此本乃太常寺少卿会稽陈贽为广东参议时掇拾遗稿而成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尹讷菴遗稿》八卷、《附录》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尹昌隆撰。昌隆彦谦,泰和人,洪武丁丑进士永乐二年擢左春坊右中允,改礼部主事。为尚书吕震诬构见杀,事迹具《明史》本传。昌隆死非其罪,史称其为厉鬼以报震。然当燕王构逆之初,昌隆即劝惠帝以禅让,其说甚谬。燕王篡立之后,独以是奏得贷死,则其人亦不甚可重。是集为其八世孙应中所梓,邹元标序之。《附录》二卷,则载其诏敕、行状、序传之属也。传中称为中允时进讲,有《穿杨集》,仁宗命其家录进,中途舟覆没于水云云。朱彝明诗综》只称有集而不载其名,葢未见此本。然所选《送孟潜阳先生教授邵武府学》五言古诗一首,是编亦不录。葢采自他书,编此集者又未见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黄介菴集》十一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黄淮撰。有《省愆集》,已著录。案《千顷堂书目》载淮所著有《介菴集》、《归田稿》,均不著卷数。此本总名《介菴集》,而分《退直》、《入觐》、《归田》三稿。疑黄虞稷未见此本,但据传闻载入也。据《目录》,本十二卷。
2
今第七卷已佚,故以十一卷著录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冢宰文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张紞撰。有《云南机务钞黄》,已著录。此集为嘉靖中富平训导王道所编。《道序》称烽火之馀,仅存什一于千百,葢其所遗者仅此也。卷首有道所纂《宦绩》一篇,言紞以永乐之故,勺水不入口,如是者七日,终于吏部后堂。考《明史》本传,成祖咎建文之改官制者,乃令紞解职务,月给半俸居京师。紞惧,自经于吏部后堂。妻子相牵,投池中死。道所云云,固善善从长之意,然非其实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王天游集》十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王达撰。有《笔畴》,已著录。是集乃其门人王孚所编。卷末又有其门人《翟厚跋》,谓其馆阁钜制及《诸子辨》等篇,咸未见录,乃重为增补编次,仍为十卷云云。则厚所重定,非孚之旧本矣。据孚称达所著有《天游小稿》、《梅花百咏》、《古今孝子赞》,俱已梓行。《诗书二经心法》,学者多传之。
2
又有《耐轩杂录》五卷、《问津集》一卷、《南归集》一卷、《通书发明》一卷、《天游诗集》十卷、《文集》三十卷,今皆未见。惟《景仰撮书》一卷、《笔畴》二卷,附于此集之末者,今尚有别本行世,葢即从此集抄出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黄忠宣集》八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黄福撰。如锡,号后乐翁,昌邑人,洪武甲子举人,官至南京戸部尚书,兼掌兵部,参赞留都机务,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琮所编。冠以奉使安南水程,殊乖体例。馀多手札公牍,皆不入格。葢福本以政续传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坦菴文集》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梁本之撰。本之名混,以字行,坦菴其别号也。泰和人。洪武中为瑞州府学训导,迁溧阳教谕,改鲁王府纪善。本之与其兄潜齐名。萧鎡称所作泓渟澄深,端重典则,葢庄人学者之文。然规模与其兄相近,骨力根柢则皆不及其兄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桐屿集》四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释德祥撰。德祥麟洲,号止菴,钱塘人。洪武中住持径山。吴之鲸《武林梵刹志》称德祥以《西园诗》忤上意。今观集中所载《夏日西园》一律,有「热时无处可乘凉」,又有「林木三年未得长」诸句,语意颇近讥讽,之鲸说当有所据。都穆《南濠诗话》曰:「国初诗僧称宗泐、来复。同时有德祥者,亦工于诗。其《送僧东游诗》云:『与云秋别寺,同月夜行船。』《咏蝉》云:『玉貂名并出,黄雀患相连。』泐、复不能道也」云云。今案《送僧》一联,乃四灵之末派;《咏蝉》一联,尤落滞相。穆之所品,殊属乖方。朱彝尊明诗综》于此集虽多所采录,然气格薄弱,终不能与泐等并驱也。卷首有福建布政使富春《姚肇序》,称诗集一卷。今本实四卷,又集外诗一首。其为何人所分析,则不可考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松月集》一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明释睿略撰。睿略字道权,号简菴,苏州人。尝以「松月」匾其轩,人呼为松月翁,因以名集。前有洪武癸酉《俞贞序》。后载姚广孝《塔铭》,称其诗格高趣远,絶肖唐人制作,无一点尘俗气。今观其集,大致亦承九僧、四灵之派,而陶冶之力则不及古人。故边幅浅狭,意言并尽。五首以外,规模略同。广孝之言未为笃论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林公辅集》三卷编修汪如藻家藏本

1
林右撰。公辅,临海人。洪武中官中书舍人,进春坊大学士,辅导皇太孙,以事谪中都教授。是集多记序酬应之作,惟题后数则间及史事,亦无特识。
2
至于故国旧君,动多诋斥。其视徐铉撰《李煜碑》但陈运数有归者,用心之厚薄尤相去远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逃虚子集》十一卷、《𩔖稿补遗》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姚广孝撰。广孝,长洲人。初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以僧宗泐荐,选侍燕邸。燕王谋逆,资其策力居多。篡立之后,乃使复姓赐今名。爵至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封荣国公。然迄未改僧服。事迹具《明史》本传。广孝为高启北郭十友之一。所著初名《独菴集》,没后吴人合刻其诗文,曰《逃虚子集》。后人掇拾放佚,谓之《补遗》。其诗清新婉约,颇存古调,然与严嵩钤山堂集》同为儒者所羞称。是非之公,终古不可掩也。附载《道馀录》二卷,持论尤无忌惮。《姑苏志》曰:「姚荣国著《道馀录》,专诋程、朱。少师亡后,其友人张洪谓人曰:『少师与我厚,今死矣,无以报之。但每见《道馀录》,辄为焚弃』。」
2
云云。是其书之妄谬,虽亲昵者不能曲讳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光菴集》二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王宾撰。仲光,长洲人。博闻强记,尤精医学。隐居奉母,以孝行称。
2
少与姚广孝相善。《吴中往哲记》称「广孝既贵,归访宾,宾弗与见。方盥,掩面而走」。黄姬水贫士传》所记相同。《明史广孝传》中亦略载其事。然观宾集有所作《赈灾记》,称广孝为少师,铺陈功德甚至。宾没后,广孝为之传,亦极称誉。是两人交契,终始如一。葢流俗欲推尊宾者造作此言,殊非事实。集凡文一卷,后附诸家赞颂及《吴中古迹诗》一卷。诗共一百三十七首,各有小序。
3
其文务为奇崛之语,间伤冗赘,未能成家。诗词亦颇伤流易。卷首记唐钰、林德旸二事,全录旧文,而无所论断。或宾尝手书此二节,后人不考,误编入集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东里文集》二十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杨士奇撰。士奇有《代言录》,已著录。是集记二卷、序六卷、题跋四卷、碑铭十卷、杂文三卷。末一卷题曰《方外》,凡为二氏所作悉别编焉,葢用杨杰无为集》例,疑即《怀麓堂诗话》所谓士奇自定之本。以不及全集之完备,故附存其目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胡文穆集》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胡广撰。广有《胡文穆杂著》,已著录。是集其裔孙张书等所刻。凡诗八卷、应制诗文一卷、各体文七卷、题跋二卷、《扈从诗》及《扈从北征日记》一卷,其第十九卷即所谓《杂著》也。朱彝尊明诗综》录其《杨白花》一首,谓世传袁景文赋此题。葢缘让皇逊国而作,不无故主之思。集中过颜平原、文信国、馀青阳祠,辄有吊古之作。其题宋思陵所书《洛神赋》,词意凄惋,不𩔖牧猪奴云云。似有意为广湔洗。又卷首《米嘉绩序》,极论靖难之事,斥死节诸臣之非,而以广之迎降为是。然公论久定,要非可以他说解也。集中论汉高祖初入关,秦王子婴献传国玺。王莽篡汉,亦从孺子婴取传国玺。其受传相似,所谓天时,非人力所致。又论李若水乃宋之贼,岂可以列之《忠义》,《宋史》失讨贼之公云云。持论殊为倒置。惟记《高昌碑》有裨史事,《李元忠神道碑》所载事迹颇详,亦足备唐史之阙耳。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节菴集》八卷、《续编》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高得旸撰。得旸节菴,钱塘人,迁居临安。洪武间有司以文学荐,三为校官。永乐初擢为宗人府经厯,充《永乐大典》副总裁。是集首杂著一卷,次各体诗七卷。邹济《墓志》谓其生平稿多不存,故所录仅止于此。《志》又称得旸与修《永乐大典》,分掌《三礼》,编摩有方。今核所纂《三礼》诸条,于前人经说,去取尚为精审。葢亦博识之士。其诗文以清丽为宗,如曲涧回溪,莹澈见底,而一往清激,尚少渟蓄之致。《姚广孝序》乃以「江汉奔流,曲折千里」拟之,过其实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存轩集无卷数,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赵友同撰。友同彦如,浦江人,徙居长洲。洪武末官华亭训导。永乐初用荐授御医,与修《永乐大典》、《五经大全》诸书。集首结衔称修职郎、太医院御医兼文渊阁副总裁。葢明初官制如此也。其集皆赋颂记序杂文,而无诗,共一百四十四翻。篇首虽标「卷一」,而书中实不分卷数。其文沿南宋馀习,颇为平衍,在明初未为作手。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澹然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陈敬宗撰。敬宗光世,号澹然居士,慈溪人。永乐甲申进士。选庶吉士,预修《永乐大典》。官至国子监祭酒,赠礼部侍郎,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敬宗与李时勉同举进士,同时为南北祭酒。时勉立朝刚劲,而待诸生则平恕;敬宗亦立身端直,而待诸生则甚严。然同以德望为士林师范,世不得而优劣之。
2
惟文章质朴太甚,又逊于时勉耳。所著诗文集,《明史艺文志》作十八卷。此本乃万厯四十四年慈溪知县吴门陈其柱所编,仅诗三卷、文二卷,亦非完本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寅菴集》三卷、《外集》四卷、《附录》一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明罗肃撰。肃字汝敬,号寅菴,以字行,庐陵人,永乐甲申进士,官至陕西巡抚。是集为其玄孙廷相所编。诗文无诡僻之习,亦无精深之致。《外集》四卷,皆诰敕、像赞、诔祭之词。《附录》一卷,为《桃林四景》诗文,葢罗氏聚族之地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觉非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罗亨信撰。亨信用实,号乐素,东莞人,永乐甲申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亨信居谏垣有直声。其巡抚大同、宣府,值英宗北狩,捍城有功。生平著述,每不留稿。是集乃其后人收拾散逸,而邱𤀹、祁顺为之诠次。其中颂美中官之文至十馀篇,编录者略不删汰,殊不可解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墅集》十卷浙江朱彝尊家曝书亭藏本

1
曾棨撰。子棨,永丰人,永乐甲申进士第一,官至少詹事。棨文章捷敏,信笔千百言立就。刘昌《悬笥琐探》称成祖尝御试《天马歌》,棨文先成,词旨浏亮,成祖赐以玛瑙带,其思速可见。然集中一题百首,往往才气用事,而按切肌理,不耐推敲,是亦速成之过也。此本乃万厯中永丰知县德清吴期照所选录,虽颇为简汰,而菁华终鲜。郑瑗井观琐言》曰:「曾子棨诗,佳处不减昆体。」曹安谰言长语》亦曰:「曾学士棨《巢睫集》,絶似唐人。」殆未确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墅诗集》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周述撰。崇述,东墅其别号也,吉水人,永乐甲申进士,官至左春坊左庶子,事迹具《明史》本传。述及第时,与从弟孟简同榜,成祖至比之二苏。
2
史亦称其文章雅赡,然其诗不出当时台阁之体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质菴文集无卷数,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章敞撰。尚文,会稽人,永乐甲申进士,由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官至礼部侍郎,尝与修《永乐大典》及《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事迹具《明史》本传。其集本四十卷,其子瑾等所编。因倭乱散失,兹编所存不及十之二三,乃其裔孙元纶所蒐辑也。凡赋四篇;诗百馀首;文仅三篇,二篇为记,一篇为叙;又一篇并不标题。皆错杂于诗中,殊无伦次。又《明诗综》载敞《长安雪夜归兴》絶句,集中无之,则舛漏亦殊不少。末附录《祝寿诗》一卷,亦非古法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南斋摘稿》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魏骥撰。仲房,号南斋,萧山人,永乐乙酉,以进士副榜授松江训导,召修《永乐大典》,擢太常寺博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文靖,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为其孙婿福建布政使钱塘洪锺所编。《前集》四卷,两京居官时所作;《后集》六卷,自景泰辛未归田至成化辛卯所作。葢骥年九十八始卒,故身厯七朝,各有著述也。前有《锺序》云:「公为文,一本诸性情所发,初不事雕刻,务奇巧。其稿具存,皆公亲书。但其简帙浩繁,未易遍刻。再阅原稿,凡题上有点注者,皆公墨迹。玩其词意,皆有益于事者也。因摘取以付诸梓,名曰《摘稿》。」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别载有《骥前后集》二十卷,葢其未摘之全稿,今未见传本,其存佚不可考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冈集》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柯暹撰。启晖,更字用晦,建德人。永乐乙酉领乡荐,年仅十六。明年与修《永乐大典》,选入翰林。知机宜文字,进《元兔诗》,授戸科给事中
2
以三殿灾,应诏陈言,谪交址驩州知州。累迁云南按察使,致仕归。事迹附见《明史邹缉传》。是集乃暹晚年所手订。《刘定之序》称其诗文奇崛,出人意表。今观所作,文豪迈有馀,而落笔太快,少潆洄渟蓄之致;诗亦矢口即成,不耐咀咏;是亦登科太早,才高学浅之效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石潭存稿》三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刘髦撰。有《易传撮要》,已著录。是编上卷为诗,中卷即《易传撮要》,下卷为《义方录》。《义方录》者,皆寄其子定之之手札,而定之汇稡成编者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若金集》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彭百炼撰。百炼字若金,泰和人,永乐乙未进士,官至广西道监察御史。
2
是编前有《任敬敏序》,称遗文分为十四卷。而是编仅二卷,文三十九首、诗四首,后附他人所为碑志题咏而已。考其族孙《敏求跋》,葢散佚之馀,后复重抄成帙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岁寒集》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孙瑀撰。原贞,以字行,德兴人,永乐乙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是编乃其孙孚吉等所编,凡文一卷、诗一卷。前有《李东阳序》,称其诗平正通达,无钩棘险怪之态。今观诸作,大抵纯任自然,不事结构,韩愈所谓「此诗有何好有何恶」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芳洲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陈循撰。德遵,泰和人,永乐乙未进士第一,官至戸部尚书华葢殿大学士。英宗复辟,谪戍铁岭。石亨败后,循上疏自讼,诏放还。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其裔孙以跃所辑。《附录》一卷,则谕祭文、志铭、祭文、挽诗、乞恩复官疏及祀乡贤文移。首列奏对而无章疏。其自讼疏本传尚载其略,乃削而不存,未喻何故,殆久而佚其稿耶。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行百咏集句》九卷、附《芳洲年谱》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陈循撰。是编乃其被谪东行时集古人诗句以成七絶。初得三百首,复叠和其韵至千馀首。集句皆不著姓名,颇多窜易牵就。和韵诸作,更多累句。后附《年谱》一卷,乃其门人王翔所录。当时敕谕及循所进诗颂,俱载入其中,亦非体例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袜线集》十五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萧仪撰。德容,乐安人,永乐乙未进士,官吏部主事,以疏论迁都北京不便,忤旨见杀,《明史》附见《夏原吉传》中。是集乃其子超进所编。据其原目,凡文十卷、诗十卷。此本仅十五卷,葢诗佚其五卷矣。其文有纡徐曲折之致,而意境不深。其诗为朱彝尊明诗综》所不录,殆偶未见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半隐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明陈衡撰。衡字克平,淳安人,永乐丁酉举人,官亳州学正。是集序四卷、记一卷、说一卷、诗四卷,附杂文于后。末有其甥方汉所撰行状。诗文皆不入格,与明初诸人为未能方轨并鹜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石溪文集》七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周叙撰。功叙,吉水人,永乐戊戌进士,官至南京翰林院侍讲学士,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诗三卷、赋颂词一卷、文三卷,又以诰敕志传为《附录》一卷。史称叙初选庶吉士,作《黄鹦鹉赋》称旨,得授编修。今观所作,虽有舂容宏敞之气,而不免失之肤廓。葢台阁一派,至是渐成矣。其集编次无法,至以五言六句别标一体,区之古诗之外,而五言长律反入于古诗之中,殊乖体例。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寻乐文集》二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习经撰。嘉言,号寅清居士,晚自号寻乐翁,新喻人,永乐戊戌进士,官至詹事府詹事。经于成祖时亦以试《黄鹦鹉赋》称旨,擢授编修。其赋今在集中。又有《皇都大一统赋》,朱彝尊撰《日下旧闻》未经收入,葢未见此集也。
2
集为其子兴化府同知襄所编。其文结构颇有法,而意境太狭,往往失于枯寂,未可云似澹而腴。诗则七言长句,清婉颇似东阳,而他体未能悉称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松臞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曾鹤龄撰。鹤龄延年,一字延之,泰和人,永乐辛丑进士第一,官至侍讲学士。诗多牵率之作,命意不深,而措词结局,往往为韵所窘,殆非所擅长。
2
文则说理明畅,次序有法,大抵规橅欧阳,颇近王直《抑菴集》,而沉著则不及也。直为作墓志,于其文章亦无所称誉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河汾诗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薛瑄撰。有《读书录》,已著录。是集第一卷载赋五篇,馀皆古今体诗。
2
其孙禥于成化间裒拾遗稿而成,门人阎禹锡为之序。今考所载诗赋,皆已编入全集中,此犹其初出别行之本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啸台集》二十卷、《木天清气集》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高棅撰。一名廷礼,字彦恢,号漫士,福建长乐人,永乐间自布衣徵为翰林待诏,升典籍,《明史文苑传》附见《林鸿传》中,「闽中十子」之一也。其山居时所作名《啸台集》,入京后所作名《木天清气集》。棅尝选《唐诗品汇》,专主唐音,实与闽县林鸿共开晋安一派。沿习既久,学者剽窃形似,日益庸廓,并创始者受诟厉焉。今观《啸台集》诗八百首,尚稍见风骨。至《木天清气集》六百六十馀首,大率应酬冗长之作。「清气」之云,殆名不副实。
2
其初与林鸿齐名,日久论定,鸿集尚见传录,而棅集几于覆瓿,葢亦有由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道山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郑棠撰。叔美,浦阳人,永乐中官翰林院检讨。是集编次猥杂。第一卷为赋;二卷为辞颂、铭赞、四言五言古体诗、歌行、乐府、七言絶句、填词,而附以论二篇;三卷为记序,而附以五七言律诗、五言絶句,后又附以杂文,殊漫无体例。卷四为经筵讲义,卷五、卷六为《元史评》,以杂著附入,则固唐以来例也。棠以文章选入翰林,由典籍至检讨,而于诗殊不擅长。朱彝尊作《明诗综》,不登一字,葢非疏漏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恒轩集》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韩经撰。本常,山阴人,宋太尉琦之十二世孙。以行谊称于乡里。屡徵不出,家居教授以终。是集为其子监察御史阳所编,凡古体诗二卷、近体诗四卷。语多质直,主于抒写己意而止,非屑屑以文字求工者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涧文集》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熊直撰。敬方,吉水人。永乐举人,以子概贵,赠右都御史。是集诗二卷、文十四卷。有宣德五年《杨士奇序》称:「苏明允父子,一时皆有文名。
2
而明允老成岿然,时号老苏,其官位竟不显。暨子贵,乃进身后之命。敬方亦今之明允乎?」今观其文,视明初宋濂、王禕,去之尚远,似未容上拟眉山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凤鸣后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郑楷撰。叔度,浦阳人,官蜀府左长史。是集第一卷中载近体诗数首,馀皆杂文。前后无序跋。其曰《后集》,当尚有《前集》也。朱彝尊明诗综》载义门郑氏有梴、杕、乾、桐四人,而不及楷。今观其《谢银钞笺》中称家长兄干,则楷为乾弟。殆因不以诗名,故彝尊佚之,抑或偶未之见耶。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贯珠编贝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沈行撰。履德,钱塘人。是编前有《魏骥序》,则当在永乐、宣德间也。是编皆集句之诗,兼取唐、宋、元人之作。「贯珠」言其声之和,「编贝」言其材之富,然牵强凑合,在所不免。视后来《香屑集》之𩔖,其工巧自然,百不及一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敝帚集》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明陈益撰。益字启行,自号行素,高安人,永乐间以五经教授于其乡,至景泰甲戌始卒。是集乃弘治乙未其子杨所刊,后毁于火,万厯中其裔孙德又重刊之。
2
所载皆古今体诗,杂文仅寥寥数篇。其意境颇清,而歉于深厚,文亦如之。末以同时诸人哀挽之作别为一卷,附于集末,则皆德所裒集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草窗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刘溥撰。原博,草窗其别号也,长洲人,宣德初授惠民局副使,后调太医院吏目,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史称溥耻以医自名,日以吟咏为事。其诗初拟西昆,晚更奇纵,与汤允绩、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志、王贞庆等称「景泰十才子」,而溥为之首。今九人之集皆未见,惟溥集存。
2
溥际「土木之变」,忠愤悱恻之意,时见于诗,亦颇有足取者。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其在彼法中犹为差胜。然溥尝语客云「不读二万卷书,看溥诗不得」,则虚憍太甚矣。宋人云「不读万卷书,不行万里路,看杜诗不得」,溥乃更加一倍乎。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澹轩集》七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马愉撰。性和,临朐人,宣德丁未进士第一,正统五年以侍讲学士入直文渊阁,官至礼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杨溥传》。愉没后,诗文散失。
2
成化庚子,山东参政邢居正命青州知府刘时勉裒集遗亡而刊之。凡诗赋四卷、杂文三卷,第六卷又有歌诗错杂其中。葢随得随编,故先后无序。诗多酬应之作,或佳者多佚耶。然史称愉端重简默,门无私谒,论事务宽厚。又载其清理滞狱及善处蕃使二事,絶不称及其著作,葢不以文采见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澹轩集》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明马愉撰。愉集散佚之后,其乡人都御史迟翔凤购得残本,更于愉家掇拾逸作,补葺刻之,故题曰《续刻》。目中注「续刻」字者,皆翔凤所增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尚约居士集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1
萧鎡撰。孟勤,泰和人,宣德丁未进士,官至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翰林院学士,事迹附见《明史陈循传》。案鎡为萧鹏举之子,鹏举学诗于刘崧,鎡不坠其家法。史称其学问该博,文章尔雅。其门人邱𤀹《序》,称其文正大光明,不为浮诞奇崛,葢洪、宣间台阁之体大率如是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廖恭敏佚稿》一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廖庄撰。安止,号东山,吉水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谥恭敏,事迹具《明史》本传。庄为给事中时,尝劾辅臣杨士奇纵子稷恃势稔恶事,下狱。士奇固良相,而溺爱其子,庇之实甚。当其权位严重之日,已为言人所不敢言。景泰中疏请同群臣朝见上皇于南宫,又言皇侄犹子也,宜令亲儒臣,诵经书,以系人心,回天意。疏上,廷杖,贬官定羌驿丞。当新故嫌疑之际,尤为言人所难言。其劲节孤忠,足以震动一世。而文章则非所专门,所著有《东山居士集》,日久散佚,惟《自序》尚存。《千顷堂书目》则载庄《渔梁集》二卷,今亦惟存其《自序》。是两集皆亡,黄虞稷特据所徵各家书目载之耳。此本为庄裔孙仲蔚及其里人李日东所辑,仅奏疏五篇,其大要已见于本传。杂文二十篇、诗五首,则又草草应酬之作,庄固不必藉是以传。《附录》一卷,皆祭文、碑志之属,庄亦不必藉是为重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淡轩稿》十二卷、《补遗》一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林文撰。恒简,莆田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学士,谥襄敏。是集诗三卷、文七卷,其十一、十二两卷乃附录诰敕及行状、神道碑。《补遗》一卷,则又其诗文杂著。凡有二本,初刻者为其孙岳州同知希范,重刻者为其曾孙南京大理寺寺正炳章。此本即炳章所校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吴竹坡文集》五卷、《诗集》二十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吴节撰。与俭,竹坡其号也,安成人,宣德庚戌进士,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是集为其七世孙琦所刊。后附彭华所作行状,称「其为文章,援笔即就,多至数千言,滔滔不竭,无刻苦艰窘态。于诗五七言古今体随题命意,开合起伏,不拘拘摹拟,而自合矩度」云云。今观其诗文,皆直抒胸臆,纵笔所如,无不自达之意。华所论颇得其眞。而渟蓄深厚,亦遂不及古人。所谓不践迹亦不入室者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云川文集》六卷、附《恭愍遗文》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锺复撰。复字彦彰,云川其号也,永丰人,宣德癸丑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其诗文不出当时台阁之体。末附其子同遗文四篇,一曰《直言安国疏》,二曰《送叔祖士杰之任序》,三曰《送伯氏世桢南归序》,四曰《友兰轩诗跋》。
2
同,字世京,号待时,景泰辛未进士,官至贵州道监察御史,以疏争建储下诏狱。
3
一时献媚求荣者,欲借以倾动英宗,锻炼炮烙,备极惨毒。而同义不负故主,卒无一语连南内,竟拷毙于狱。天下悲之。事迹具《明史》本传。卷末又附墓志一篇,章纶为撰文,廖庄为书丹皆与同时建言受祸,幸而未死者也。志称同在狱所作诗文稿,纶藏于枕畔,为狱卒窃去,故所存止此。忠臣著作,理宜甄录。以寥寥不成卷帙,故附存其目于此,示表章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松冈集》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明姜洪撰。洪字启洪,号松冈,江西乐安人,宣德癸丑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升修撰,以疾乞归。是集序二卷、记一卷、歌诗二卷、赋颂铭赞表一卷、近体诗五卷。文颇平淡,诗亦妥适,而步趋东里,得其形似,格律未能遒上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畏庵集》十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周旋撰。中规,别号畏庵,永嘉人,正统丙辰进士第一,官至左春坊左庶子。是集凡诗赋五卷、杂文五卷。乐清章纶为之序,称其典雅闲淡。然在当时,犹驰驱于流辈之中,未能自辟蹊径。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桐山诗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王伟撰。士英,攸县人,正统丙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事迹附见《明史于谦传》。伟所著有《诗学正蒙》,久已散佚。其《桐山文集》,繁昌吴琛序刻之,今亦未见。此集凡诗九卷,又以伟《引疾告归疏》及赠行之作为《附录》一卷,乃其弟杰所录,其子添桢所重刊出。史称伟喜任智术,既为于谦所引,恐人目己为朋附,乃密奏谦短,冀以自异,后卒以谦党罢官,葢反覆不常之士。又称其年十四,随父戍宣府,宣宗巡边,献《安边颂》,得补安州学生,则亦俊才。然诗多率意酬应,乏研炼之功,葢才士之文往往如斯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呆斋集》四十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刘定之撰。定之有《易经图释》,已著录。是集《前稿》十六卷、《存稿》二十四卷,皆分𩔖编录。如《代祀录》、《永新人物录》、《经筵讲章》、《策略》,皆在其中。而乡会三场试卷,亦皆附列。《续稿》五卷,则成化乙酉以后所作,不复分𩔖,以一岁为一卷焉。《明史》本传称定之以文学名一时。尝有中旨命制《元宵诗》,内使却立以俟,据案伸纸,立成絶句百首。又尝一日草九制,笔不停书。有质宋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然其榛楛勿翦,亦由于此。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刘文安公不甚喜为诗,纵其学力,往往有出语奇崛,用事精当者。如《英庙挽歌》、《石锺山歌》等篇,皆可传诵,读者择而观之可也。」其言可谓婉而章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完菴诗集》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不著撰人名氏。惟篇首有《吴宽序》,称完菴先生刘公,少为刑部。属出佥山西按察司事,居三载,弃官归吴中。所与倡和者,武功徐公,参政祝公及隐士沈石田数人。考《江南通志人物文苑𩔖》中载,刘珏字廷美,长洲人,正统三年举人,官至山西按察司佥事,老而好学,工于唐律,时人称为「刘八句」。
2
所叙仕履,与《宽序》合。又《艺文𩔖》中载,《完菴诗集》,长洲刘珏撰,与书名亦合,则此集葢珏所作。然其诗有亮节而乏微情,不能如《志》所称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刘文介公集》三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刘俨撰。宣化,吉水人,正统壬戌进士第一,累官太常寺少卿、春坊大学士,掌院事,《明史》附见《周叙传》。称其景泰中典顺天乡试,力持公道,黜大学士陈循、王文之子,几得危祸,葢刚正不挠之士也。是集策表讲章一卷、记四卷、序十四卷、杂著六卷、五七言古今体诗五卷,尚沿台阁旧体,无疵累之可括,亦无精华之可挹。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姚文敏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姚夔撰。大章,桐庐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谥文敏,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本名《矗堆稿》,后其子玺刊版,改题此名。夔一代名臣,风裁岳岳,不愧古人,而诗文乃直抒胸臆,不中绳度。如《寄弟诗》云:「嫩韭蒸来香满口,一飡午膳倍寻常」,太不以词藻为工矣。此所谓人各有能有不能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兰轩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沈彬撰。原质,武康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刑部郎中。其居官以强干著,不以诗文自鸣,遗稿亦多散佚。没后百有馀年,至隆庆己巳,其乡人周维新始序而刻之,以墓志、墓表诸篇附于后。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静轩集》十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陈宜撰。公宜,静轩其号也,泰和人,正统壬戌进士,官至兵部侍郎
2
路璧所作《宜小传》,称有《金台集》、《金陵集》、《滇南集》、《金台晚集》存于家。此本其季子佩所编录累朝诰敕、家谱、序与搢绅投赠之作,共为七卷,冠于前,并以为佩而作者附载卷内。自第八卷以后,始为宜所著诗文。编次殊无体例。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商文毅公集》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一名《素菴集》。商辂撰。有《商文毅疏稿略》,已著录。是编为万厯中淳安知县汉阳刘体元所编,凡文九卷、诗一卷,多馆阁应酬之作,不出当时嘽缓之体。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菉竹堂稿》八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叶盛撰。有《叶文庄奏议》已著录。是集乃盛所自订,凡诗词四卷、文四卷。诗词皆非所长,文有劲直之气,稍胜于诗,然亦无杰构,惟碑志诸篇什尚颇整饬有法耳。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卞郎中诗集》七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卞荣撰。华伯,江阴人,正统乙丑进士,官至戸部郎中。荣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居郎署二十年。朝骑甫归,持牍乞诗者拥塞戸限,日应百篇。汤沐《公馀日录》盛称其「状元自是渴睡汉,宰相须用读书人」一联,以为虽有剪裁,浑无痕迹,葢亦俊才。然所作大半皆酬赠哀挽之章,亦多浅率,葢得之太易也。
2
是集为其门人无锡吴键所刊,附以杂文十馀首,亦非所长。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曰:「诗在卷册中易看,入集便难看。古人诗集非大家数,除选出者鲜有可观。
3
卞戸部华伯在景泰间盛有诗名,对客挥翰,敏捷无比。近刻为全集,殆不逮所闻。」
4
是当时已有公论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白沙诗教解》十卷、附《诗教外传》五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明陈献章撰,湛若水注。献章有《白沙集》,若水有《二礼经传测》,皆已著录。《白沙诗教》凡一百六十六篇,皆阐发性理之作。《诗教外传》则皆献章语录之𩔖,足与诗相发明者。若水以𩔖排纂,各为之标目。献章于诗家为别调,不妨存备一格。若水务尊师说,必以为风雅正宗,至别撰此书以行。言之似乎成理,而实则不然。王士祯居易录》曰:「如欲讲学,何不竟作语录。」可谓要言不烦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彭文宪集》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彭时撰。有《可斋杂记》,已著录。其集原本十卷,岁久散佚。此本乃其六世从孙笃福所刊,掇拾残剩,取盈卷帙,不足见所长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刘古直集》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刘珝撰。叔温,号古直,寿光人,正统戊辰,官至戸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谥文和,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乃其子太常寺卿鈗所编,凡诗五卷、文十一卷、志表祭文附于末。珝当万安、刘吉等朋比乱政之时,颇能持正。故本传称「安贪狡,吉阴刻。珝为稍优,顾喜谈论,人目为狂躁」。又《万安传》称「在内阁者刘吉、刘珝。安为首辅,与南人相党附。珝与尚书尹旻、王越又以北人为党,互相倾轧。然珝疏浅而安深鸷,故珝卒不能胜」。则珝亦一客气用事,轻率不检者耳。朱彝尊明诗综》谓其诗率意涂写,不事翦裁,葢肖其为人也。彝尊又引李东阳语,谓「公于诗,兴之所到,笔不能阁,而无毫发点缀呻吟之病」云云。考《东阳序》中无此语,其语乃在《王承裕序》中。考此本二序皆五页,版心号数相同,装缉者互易其末页。彝尊以仁裕语为东阳语,知所见之本,二序亦互易末页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王端毅文集》九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王恕撰。有《玩易意见》,已著录。是集乃嘉靖壬子祥符李濂所编。前六卷为文集,平实浅显,无所雕饰,如其为人。《乔世宁序》称当时以为其文无假英藻,而质厚有馀;不务以闳辨,而归准于躬行。又最称其《答刘太保书》。
2
第七卷即《玩易意见》,八卷曰《石渠意见》,九卷曰《意见拾遗》,皆说经之语,各有别本单行。濂用李石方舟集》例,又编入集中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鸣秋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明赵迪撰。迪字景哲,怀安人,自号白湖小隐。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馀宪《百家诗》以迪为山人。徐庸《湖海耆英集》载其《元夕应制诗》。徐泰《明风雅》则云迪宜阳人,官吏部侍郎。然《鸣秋集》有景泰五年迪仲子壮《后序》,中云先人值时多故,投老林泉。而同时闽人均有《挽鸣秋山人诗》。则二徐所云,自是别一人矣。」是集即其仲子壮所编。前载《林志序》,称其古诗不下魏晋,而诸作则醇乎唐。今考其诗,古体颇为薄弱,志说殊诬。律诗谐畅,差有唐音,然亦晋安一派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王文肃集》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王㒜撰。有《毗陵志》,已著录。此集亦名《思轩稿》。卷首载李东阳所作传,谓其官吏部尚书时,上疏陈八事,多见采纳。今其疏不见集中,止存《经筵进讲》、《文华进讲》二卷。殆有所避而不载欤,抑东阳溢美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王太傅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王越撰。世昌,浚县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以功封威宁伯,谥襄敏。此集称王太傅者,其赠官也。考《明史》越本传,功名颇有可观。
2
惟以前结汪直,后依李广,为士论所轻。是集分体编辑,附录杂文。前有嘉靖九年吴江吴洪《序》,称其遗稿散佚不传,有郢人高德崇录所见闻,刻之于学舍,乃行于世。后越曾孙绍思,别辑全集。其跋中所称「在楚有太傅诗文集」者,即此本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王襄敏集》二卷、《续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王越撰。是编即其曾孙绍思所辑。第一卷为疏议,皆处置边务及奏报捷音。
2
第二卷为杂文。《续集》一卷,为诗及诗馀,而以李东阳所作墓志、崔铣所作神道碑,附录于末。越本魁杰之才,其诗文有河朔激壮之音,而往往伤于粗率。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野菴文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吴宣撰。宣字师尼,野菴其别号也,崇仁人。景泰癸酉举人,授左军督府经厯,坐劾长官不法系狱,十年始得释。改中府,升镇远府知府,道病卒。其文落落有气,而格律未严。是集乃其门人王君谟等所编,未经刊行,其玄孙道南复订正藏于家。前有道南《自述颠末》一篇。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奉使录》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张宁撰。有《方洲集》,已著录。是集乃宁天顺四年出使朝鲜所作,已编入《方洲集》内。此其初出别行之本也。上卷首叙奉使召对及奏稿数篇,馀皆途中留题之作。下卷则至朝鲜以后篇什,题曰《皇华集》,注云「朝鲜刻本」。
2
前有《崔恒序》,乃奉国王李瑈命编次而序之者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载宁两使朝鲜,水馆星邮,留题殆遍。馆伴朴元亨诗篇唱和,殊不相下。及偕登太平馆楼,宁成七律六十韵。元亨诵至「溪流残白春前雪,柳折新黄夜半风」之句,乃阁笔曰「不敢属和矣」。然其诗纵调骋情,才思虽捷,而少沉思,故王世贞谓宁诗如小棹急流,一瞬而过,无复雅观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彭文思集》六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彭华撰。彦实,安福人,景泰甲戌进士,官至吏部侍郎,入内阁,逾年以风疾去,卒谥文思,事迹附见《明史万安传》。所著有《素菴集》九卷。
2
《李东阳序》称其文严整峭洁,力追古作者。今未见传本。此本为其六世孙笃福所编,视原集仅十之三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耻菴集》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陈炜撰。文曜,别号耻菴,闽县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浙江左布政使。炜风裁峻整,为御史时劾罢锦衣指挥门达。在江西平反疑狱,为民兴利除𡚁,具有实绩。诗文非所注意。是集乃正德初其从子墀为东莞知县时所刊,嘉靖中其孙全之复补辑之,而以赞挽诸诗附于其末。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礼庭吟》二卷衍圣公孔昭焕家藏本

1
孔承庆撰。承庆永祚,曲阜人,至圣六十代孙也。年三十一,未及袭封而卒。其外祖王惟善为裒其遗诗以成此集,有景泰间同郡许彬《序》,又有天顺丁丑长洲刘铉《序》,岁久散佚。康熙庚辰,衍圣公孔毓圻检校先世遗稿,又得而重刊之。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耕石斋石田集》九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沈周撰。有《石田杂记》,已著录。是集乃瞿式耜所删定,凡诗八卷、文一卷。其诗与华汝德本互有出入,文则华本所未收。然周诗犹以天趣胜,文则更非所长,徒为赘疣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桂坡集》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左赞撰。时翊,南城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是编凡《前集》五卷、《后集》八卷,皆诗赋杂文,而以所作《方外》诸篇别为一卷,附于末,葢用杨杰无为集》例。至于《乐府》一卷之中,如《关山月》、《杨白华》之𩔖,皆古题,而忽以词曲续其后,则从来无此体例。殆以宋人词曲亦标乐府之名,故合为一。不知源流递变,格律各殊,不可以宋之乐府竟当古乐府也。
2
赞尝删定《李觏集》,葢亦颇留心诗古文者。然所作质朴而不能健,清浅而不能腴,其于古格,仅仅具体云尔。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彭惠安公文集》七卷、《附录》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彭韶撰。有《政训》,已著录。所著诗文名《从吾滞稿》,已散佚不存。
2
是集乃御史陈时周所重编,已多所刊削,非尽精要。《附录》一卷,则杨守陈、陈献章等赠言及府志传论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馀力稿》十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1
徐贯撰。元一,淳安人,天顺丁丑进士,官至工部尚书,谥康懿。是集乃贯所自定,前有弘治己未《自序》。其子颐初刊于舒城,间有遗佚。嘉靖壬子,其次子健倅归州时,复增订梓行。诗文皆平实,亦大半应酬之作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栗菴遗稿》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郑环撰。瑶夫,号栗菴,仁和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
2
是集有其子《孟绳跋》,称环集本十卷,不戒于火,兹集乃其搜辑另编者。杨守陈作环墓碑,称其文章典雅赡密。今此本所存无多,体亦不备,不足以见其全。
3
守陈所论,难遽定其确否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白集》二十四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明张元祯撰。元祯五岁能诗,宁靖王召见,名之曰元徵。巡抚韩雍为改今名,字廷祥,南昌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
2
天启初追谥文裕。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凡诗文二十三卷,末卷则附录事实祭文。元祯以讲学为事。其在讲筵,请增讲《太极图》、《西铭》、《通书》。
3
夫帝王之学,与儒者异,讵可舍治乱兴亡之戒,而谈理气之本原。史称后辈珊笑其迂阔,殆非无因矣。其诗文朴遬无华,亦刻意摹拟宋儒,得其形似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定菴集》五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张悦撰。时敏,华亭人,天顺庚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庄简,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凡诗一卷、文四卷,大抵流易有馀,而颇乏隽永之味。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巽川集》十六卷、《附录》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祁顺撰。致和,巽川其号也,东莞人,天顺进士,官至江西左布政使。其集前载有韵之文,次为诗词,次为散体,末附张元正所作墓志、贾宏所作墓表,各为一卷。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园诗集续编》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郑纪撰。有《东园文集》,已著录。是编其诗集也。初,纪子主一、主敬尝编其诗为十二卷,今未见传本。此本乃其少子忠蒐辑遗篇,故题曰《续集》。
2
集中如「古堑斜连江树没,饥乌恒傍野人飞」、「桥头雨歇径初溜,天际云收山渐多」等句,亦颇有南宋风格,然亦止于如此耳。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泷遗稿》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彭教撰。敷五,号东泷,吉水人,天顺甲申进士第一,官至翰林院侍讲。集中诗文,𩔖多应酬之作。《李东阳序》云:「敷五年仅四十馀,编摩考校之外,无由自试,而文又不尽其藴。」葢亦微词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闵庄懿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闵圭撰。朝英,乌程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左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诗集。集中七言律诗多至六卷,大抵皆酬赠之作。葢圭老成持重,治狱平允,为当代名臣,后以不阿刘瑾告归。其立身自有本末,吟咏则非所留意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桃溪净稿》八十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1
谢铎撰。有《赤城论谏录》,已著录。是集凡诗四十五卷、文三十九卷。
2
葢李东阳因其旧本再取而芟之,故以《桃溪净稿》为名。然瑕瑜参半,犹不能悉为刊除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沧洲集》十卷、《续集》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张泰撰。亨父,太仓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翰林院修撰,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泰为人恬淡,独喜为诗。初与李东阳齐名。后东阳久持文柄,所学弥老弥深,而泰不幸早终,未及成就,故声华销歇,世不复称。今观是集,大抵圆转流便,而短于含蓄,正如清水半湾,洮洮易尽,视东阳《怀麓堂集》实相去迳庭。故东阳作序亦云:「将极于古人,而不意其遽止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山𩔖稿》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谢复撰。一阳,祁门人。少从吴与弼游,与陈献章为同门友,而笃实胜于献章。故集中有《书献章诗后》一篇,颇诋其晚涉于佛、老。其宗旨可见。
2
然其诗文则不出讲学之门径,与谈艺家又别论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陈剩夫集》四卷福建巡抚采进本

1
陈眞晟撰。眞晟晦德,改字剩夫,又自号曰布衣,家本泉州,以父隶镇海卫戍籍,遂为漳州人。天顺中,尝诣阙上书,献所撰《程朱正学纂要》,兼上书执政,均不见收。又上书当路,献所撰《正教正考会通》,亦不见省而罢。又作《学校正教文庙配享疏》,拟诣阙再上,未及行而卒。事迹具《明史儒林传》。
2
是集乃眞晟卒后其乡人林祺所编。康熙己丑,仪封张伯行官福建巡抚,乃为序而刻之。所献二书,今皆载集中。其《程朱正学纂要》,首为《程氏学制》。次为《推明朱子兼补之法》。次为《心学图说》,其图凡二,一为六十四卦圆图,图下大书一「心」字;一为《太极图》,图下亦大书「心」字。次为《立师说》、《补正学》、《辅皇储》、《隆教本》、《振风教》五条。其《正教正考会要》首列《朱子学校贡举私议》次《敕谕大略》,次《程氏学制》,次《吕氏乡约》,次《德业过违》二条,次《立师》、《考德》、《考文》三条。大意以为天下之事莫大乎此。故次卷载所上当路书曰:「朱子抱哭其书四百年矣,曾无一人怜而省之者。此魏鹤山、眞西山、许鲁斋、吴草庐诸儒不能无大罪也。既读其书,宗其道,则实吾师也、父也。岂有视父师之哭而弟子能恝然耶?」又谓宋、元两朝皆以不用程、朱之学,故上干天怒,夺其命以与明,持论颇僻。又《题玉堂赏花集后》,诋諆执政,谓不赏其《程朱纂要》,而群聚赏花,后世不免谓之俗相,尤为褊激。林雍作眞晟行实,称其既无所遇,每四顾旁徨,不能自释,亦异乎寻孔、颜之乐者矣。***《履坦幽怀集》二卷编修祝德麟家藏本
3
祝淇撰。汝渊,号梦窗,海宁人。以子萃贵,封刑部主事。《明诗综》作「祝祺」,云「或作淇」。此本乃其家刻,明作「淇」字,则《诗综》误也。
4
是集为馀姚胡培所编,凡文一卷,诗一卷。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思元集》十六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桑悦撰。有《桑子庸言》,已著录。是编赋一卷、文八卷、诗六卷、诗馀一卷,附刻一卷,则悦之志传也。史称悦为人怪妄,敢为大言以欺人。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悦在长沙,著《庸言》,自诩穷究天人之际,非儒者所知,又自称其诗根于太极。则史所云怪妄,不虚也。所作《两都赋》,有名于时,然去班固、张衡实不可道里计。而夸诞如是,浅之乎其为人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涞水集》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文洪撰。功大,号希素,长洲人,成化乙酉举人,官水县教谕,故以名集。洪为待诏徵明之祖,故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云:「长洲文氏,世载其德,希素先生实始之。」诗饶有恬淡之致。是集案洪《自序》称,检前后所作,汰之得百篇,葢所自编。然此本末附遗文七篇,则后来又有增入,非手定之旧稿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龙皋文集》十九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明陆简撰。简字伯廉,号治斋,龙皋其别号也,武进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詹事府少詹事。是集有文无诗,冠以日讲直解及经筵讲章。李东阳为撰墓志,称其文缜密峻洁,力追古作,而不轻应接,有求之经岁而不得者,又云所著已累百数十卷。今所存者仅若此,则知其佚者多也。其文义藴未深,而平正朴实,于长沙一派为近。葢何、李未出之前,文格大率如是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海文集》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张弼撰。汝弼,华亭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南安府知府,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前四卷皆杂文,后一卷皆附录吊挽铭赞之作。考《吴钺序》,称其子辑录诗文若干卷,则其文原与诗合刻,此本偶佚其半也。弼工草书,为世所重。其文则直抒胸臆,不事锻炼。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载,弼自评其书不如诗,诗不如文,以为英雄欺人之语。诚笃论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皋文集》十三卷、《附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陆渊之撰。渊之克深,上虞人,成化丙戌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是集为其门人王汝邻所刻。前有其门人《刘瑞序》曰:「读先生之文者,知其大可也。
2
乃若较声律,评矩矱,区区于文字家者,亦浅之乎知先生矣。」殆微词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张文僖公文集》十四卷、《诗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张升撰。启昭,南城人,成化己丑进士第一,官至礼部尚书,事迹具《明史》本传。是编乃其子浙江布政使元锡所刊。前有嘉靖元年《邵宝序》,谓此书本名《柏崖集》。刻成而赐谥之命适至,遂以名之。然本传不言有谥,或偶漏欤。升立朝颇著风节,而其文多应酬之作。末附《瀛涯胜览》及《北行录》、《西行录》,皆缕述见闻,无所考证。其诗近体多于古体,而七言近体尤多于五言。是足验其所得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使东日录》一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董越撰。有《朝鲜赋》,已著录。是集乃弘治元年越为朝鲜颁诏正使途中纪行之诗。考越奉使时官庶子,而刻本首行结衔乃作儒林郎大理寺。「寺」字以下刊版刓灭,不可辨其姓名,疑或校刊者所题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太和堂集》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明屠勋撰。勋字元勋,平湖人,成化己丑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康僖。是编诗四卷、文二卷,以神道碑、墓志附于末。《陈懿典序》称合刻屠氏家藏二集,葢其子应埈有《兰晖堂集》,当日合为一编耳。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交石𩔖稿》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吴文度撰。文度宪之,应天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戸部尚书,事迹附见《明史张泰传》。是集诗一卷、文二卷,皆词旨朴僿。葢文度官汀州知府时有惠政,汀州人为之刊行以志遗爱,是固不以词采论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文温州集》十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文林撰。有《琅琊漫抄》,已著录。林尝为温州府知府,故其集以温州名。其中《陈马政》诸篇,皆官南京太仆寺丞时作。总题以温州,从所终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孙清简公集》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孙需撰。孚吉,别号冰檗翁,德兴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谥清简,事迹附见《明史孙原贞传》。需初为南京御史,以劾妖僧继晓,廷杖调外。为礼部尚书,又忤刘瑾罢官。以风节著。巡抚河南、陕西、郧阳,抑权贵,绥流亡,尤具有循绩。诗文则非所长。是集初名《冰檗稿》,其孙世良改今名。末有隆庆庚午世良记曰:「壬戌循例至京师奉遗稿。请瞿昆湖、姜晋斋摘其尤者得四帙。丁卯过常郡,谋诸王百谷,更为分门别𩔖,厘为上下二卷。是刻岂欲上匹大方,持示海内,第俾子孙异日有所取以承藉云耳。」其言笃实,想见需之家法。《王世贞序》谓其诗文冲然而不为藻采,淡然而若无深思,亦有微词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石淙稿》十九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1
杨一清撰。一清有《关中奏题稿》,已著录。考《明史艺文志》载《一清奏议》三十卷、《石淙𩔖稿》四十五卷、诗二十卷。今所传《关中奏题稿》已与三十卷之数不符。此本有诗无文,首《凤池稿》,次《省墓稿》,次《禫后稿》,次《西巡稿》,次《北行稿》,次《容台稿》,次《行台稿》,次《归田前稿》,次《自讼稿》,次《制府稿》,次《吏部稿》,次《玉堂稿》,次《归田后稿》,次《督府稿》,次《玉田后稿》,各以𩔖分,止十九卷,与《艺文志》卷目亦不合。惟《督府稿》后别附简札一卷,当为文集中一种,装缉误入于此,史志或并此数之欤。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溪稿》十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邓庠撰。宗周,宜章人,成化壬辰进士,官至南京戸部尚书,终苏州巡抚。是编乃其诗集。凡《吟稿》五卷、《入觐联句录》一卷、《续稿》三卷、《别稿》一卷,而以石珤所作小传附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梅岩小稿》三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明张旭撰。旭字廷曙,休宁人,成化甲午举人,厯官孝丰、伊阳、高明三县知县。是集凡诗二十二卷、文八卷。其诗长于集句,采摭成语,位置联络,往往如出自然。其所自作,则虽律调工整,而伤于剽利,葢学《长庆集》而不至者也。
2
散体诸文,大抵应俗之作矣。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田漫稿》六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马中锡撰。中锡天禄,别号东田,故城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左都御史。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为其子师言所编。同邑孙绪序之,称其诗卑者亦迈许浑,高者当在刘长卿、陆龟蒙之列。而其末力诋窃片语,撏数字,规规于声韵步骤,摹仿愈工,背驰愈远。葢为李梦阳而发。其排斥北地,未为不当。然中锡诗格,实出入于《剑南集》中,精神魄力,尚不能逮梦阳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东田集》十五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马中锡撰。是集为国朝康熙丁亥,中锡乡人贾棠所刊,凡文五卷、诗十卷。
2
案《嵩阳杂识》曰:「李空同与韩贯道草疏,刘瑾切齿,必欲置之死,赖康浒西营救而脱。后浒西得罪,空同议论稍过严,人作《中山狼传》以诋之。」王士祯居易录》亦称中锡《中山狼传》为刺李梦阳负康海而作。今其文在第五卷中。
3
然海以救梦阳坐累,梦阳特未营救之耳。未尝逞凶反噬,如传所云云也。疑中锡别有所指,而好事者以康、李为同时之人,又有相负一事,附会其说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滇南行稿》四卷、《附录》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苏章撰。文简,号云崖,馀干人,成化乙未进士,官至延平府知府。
2
初,章官兵部主事时,因星变事劾妖僧继晓、方士李孜省,谪姚安通判。因裒其所作共为一集,故以《滇南行稿》为名。末附词四阕、《祭胡敬斋》文一首。
3
《附录》一卷,则其行实及诸家题跋与入祀乡贤文卷也。章少问学于陈献章之门。
4
尝出胡居仁于狱,与吴与弼亦友善。葢亦刻意讲学者,故所作皆率意而成,不能入格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七星诗文存》十二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刘鸿撰。鸿字云表,泰和人。以居七星坳,自号七星居士。成化丁酉举人
2
屡上公车不第,遂放游山水以终。是集为泰和知县区时行所编。前有正德五年《罗钦顺序》。其文风格疏畅,多自抒抑塞磊落之怀。诗则率意而成,兴寄颇浅。
3
五言絶句中《西州词》第一首,乃全录《西州古词》四句,殊不可解。疑或手书是诗,其后人不考而误收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碧川文选》四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杨守址撰。守址惟立,号碧川,鄞县人,成化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左侍郎,加尚书衔致仕,事迹附见《明史杨守陈传》。按《明分省人物考》云:「《碧川文抄》二十九卷,《杂文储稿》又若干卷。」此本为其外孙陆锜所刻。
2
前有《陈琳序》曰:「杨公自摘手稿凡一百五十三篇,藏于家,陆君厘为四卷」云云。则此为守址手定之本矣。《明人物考》又云:「守址尝书数语于遗稿曰:『学文师韩吏部,学道师程伊川。』」然其文才力萎弱,不能规橅韩笔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征集无卷数,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林俊撰。有《见素文集》,已著录。是集皆其正德四年再起官四川巡抚,平定巴夔土寇时作,故以「西征」为名,凡诗歌一百二篇、跋二篇、赋一篇、书二十三篇、祭文二十四篇、序四篇、记五篇,末附戴锦所撰《西征传》,述靖乱始末颇详。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半江集》十五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赵宽撰。栗夫,号半江,吴江人,成化辛丑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
2
是集初为其邑人王思诚所刊,王守仁、费宏皆为之序。《守仁序》不载卷数,但惜其遗稿散佚。《宏序》称诗六卷,文如之。此本凡诗八卷、文七卷,葢其仲子禴掇拾补辑,又增三卷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柴墟斋集》十五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储巏撰。静夫,号柴墟,泰州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戸部侍郎
2
刘瑾用事,引疾归。瑾诛,复起,调南京吏部侍郎。卒谥文懿。事迹具《明史文苑传》。是集为其曾孙耀所刊,诗五卷、序文三卷、墓志一卷、杂著二卷、奏疏一卷、书简三卷。巏尝与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相倡和。其诗规仿陶、韦,文亦恬雅,至于才力富健,则不及梦阳等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虚斋先生遗集》十卷编修祝德麟家藏本

1
明祝萃撰。萃字维眞,海宁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广东布政司参政。是集文五卷、诗五卷。文颇舂容,诗亦妥帖,葢成、弘间台阁体之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蔡文庄集》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蔡清撰。有《易经蒙引》,已著录。其集凡有二本,一为石崖葛氏所刊,即《明史艺文志》所载五卷之本;一即此本,乾隆壬戌其族孙廷魁所重刊也。
2
一卷至五卷,仍其旧文而重订其目,又搜辑墨迹遗稿为《补遗》一卷。附以其孙邦驹所集事迹及志书传序为《附录》二卷。集中有《与孙九峰书》,述宁王宸濠讥其不能诗文。《廷魁序》中因反覆辨论,厯诋古来文士,而以清之诗文为著作之极轨。夫文以载道,不易之论也。然自战国以下,即已岐为二途,或以义理传,或以词藻见,如珍错之于菽粟、锦绣之于布帛,势不能偏废其一。故谓清之著作主于讲学明道,不必以声偶为诗,以雕绘为文,此公论也。谓文章必以清为正轨,而汉以来作者皆不足以为诗文,则主持太过矣。《廷魁序》又称以家藏《密箴》、善本《太极图说》、《河洛私见》三种附焉,而此本无之。葢本各自为书,故或附载或别行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雪洲文集》十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黄瓒撰。公献,仪眞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南京兵部侍郎。是集乃其子襄所刊。自一卷至六卷为诗,自七卷至十二卷为文,十三、十四两卷题曰《续集》,诗文并列,葢补遗也。诗多伉厉之响,文亦意境未深。集中载为山东巡抚时荐劾方面各官疏,于所纠之人,俱阙其名,殆不欲暴人之短耶。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雨村集》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1
明周东撰。东字伯震,号雨村,阜城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大理寺少卿
2
以伉直忤刘瑾。时置鐇将变,乃使勘事陕西。会乱作,死之。是集诗一卷、杂文一卷,其后二卷为《正论》八篇,葢东所著之子书,编以入集。诗文皆不甚留意。《正论》多刺时之语,葢亦发愤而著书。然东之足不朽者,终在气节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松筹堂集》十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1
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异》,已著录。其平生诗文杂著几及千卷,芜累颇甚。是集虽经别裁,尚多俗体。葢循吉任诞不羁,故其词往往近俳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都下赠僧诗》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杨循吉撰。循吉好与方外游。成化丙午,大给祠牒,吴僧多集京师。其所识缁流,时或往访。比其还也,各赋诗以送之,因录为一通。吴宽跋其后。后二年,循吉复摹宽书,刻之持定塔院。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菊花百咏》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杨循吉撰。以菊花种𩔖,各案其名,系以七言絶句,分为十一𩔖。《天文𩔖》自《满天星》以下三首,《地理𩔖》自《岳州红》以下三首,《人物𩔖》自《状元红》以下二十一首,《宫室𩔖》《金楼子》一首,《珍宝𩔖》自《银绞丝》以下七首,《时令𩔖》自《海棠春》以下六首,《花木𩔖》自《白牡丹》以下三十二首,《身体𩔖》自《金宝相》以下三首,《鸟兽𩔖》自《金凤仙》以下十三首,《衣服𩔖》自《黄叠罗》以下十四首,《器用𩔖》自《蘸金香》以下十八首。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斋中拙咏》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杨循吉撰。凡古今体诗二十一首,皆循吉官礼部主事,以病乞归,将发京师,及至家后所作,又以成化甲辰丙午弘治戊申所作联句诗六首附于末。徐景凤汇刻循吉所著为《南峰逸稿》,此其一种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灯窗末艺》一卷、《攒眉集》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杨循吉撰。皆所作古文。合两集仅四十馀首,颇宕逸有奇气,而纵横曼衍,亦多不入格。徐景凤亦尝刻入《南峰逸稿》中。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东所文集》十三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1
张诩撰。有《白沙遗言》,已著录。是集凡杂文十卷、诗三卷。其学出于新会,故所为《白沙文集序》、《白沙遗言纂要序》、《周礼重言重意互注序》及《学记与友人往复》诸书,大抵皆本陈氏之说。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南海杂咏》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张诩撰。是集杂咏广州古迹,分为九门。每题之下,各列小序,皆摭志乘为之,无所纠正。诗亦罕逢新语。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李大厓集》二十卷、《附录》一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李承箕撰。承箕世卿,嘉鱼人。读书大厓山,自号大厓居士。成化丙午举人。尝徒步至岭南,从陈献章游。及归,遂隐居黄公山,不复仕进。《明史儒林传》附载于《献章传》末。是编乃其弟立卿所刻。《明史艺文志》载《大厓集》二十卷,与此本合。前十二卷为诗,后八卷为杂文。《附录》一卷,则墓表、行状及陈献章所赠诗文。前有其兄承芳所作《采菊稿引》。《采菊稿》者,即献章所赠古诗凡十三首,装潢成卷,以其首句有「采菊」二字,因以名焉。然此宜入《附录》,乃以冠诸简端,葢欲假献章以重承箕,殊非体例。且重不重系乎其人,亦不系乎其师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费文宪集选要》七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1
费宏撰。子充,铅山人,成化丁未进士第一,官至史部尚书、华葢殿大学士,谥文宪,事迹具《明史》本传。所著《鹅湖摘稿》本二十卷。此本乃徐阶、刘同升所选录,非全帙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湘皋集》三十三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蒋冕撰。敬所案《明史》本传,冕字敬之,然编首王宗沐、黄佐、陈邦偁、吕调阳四序俱称敬所,同时之人不应有误,疑《明史》乃刊本之讹,全州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戸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谥文定,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分奏对四卷、奏疏三卷、附录召对及经筵讲章敕谕等稿一卷、诗八卷、词一卷、序记等杂文十六卷。冕当正德之末,主昏政怠,独持正不挠。凡所建白,俱切时务。嘉靖初大礼议起,冕固执为人后之说,卒龃龉以去。丰裁岳岳,在当时不愧名臣。其诗文则未能挺出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别本熊峰集》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1
明石珤撰。珤有全集十卷,已著录。案朱彝尊明诗综》,称珤所著名《恒阳集》。曲周令皇甫汸删定为四卷,诗仅一百九十馀首。今此集题作《熊峰先生集》,前后无序跋,诗亦一百九十馀首。而《诗综》所录惟《春日杂言》、《秋莲曲》、《会昌宫词》三首在集中,其《送邵国贤》、《芟田行》、《春渡滹沱》诸篇皆未之载。疑此为初刊别行之本,非汸所选,故集名亦各不同。然卷数篇数又合,殊不可解。今未见原刻,其同异莫能详也。以此虽旧本,而不及康熙中所刻新本之赅备。故录其新本,而此本附《存目》焉。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堇山集》十五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李堂撰。时升,鄞县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总理漕河。
2
鄞有赤堇山,即《越絶书》所谓「赤堇之溪,涸而出铜」者。堂居其侧,故以名集。其文根据未深,持论颇多臆断。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轩效唐集录》十二卷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1
丁养浩撰。养浩师孟,别号西轩,仁和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是集诗八卷、文四卷。其名「效唐」者,葢取法唐人之意,然殊不𩔖唐音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鳌峰𩔖稿》二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毛纪撰。有《密勿稿》,已著录。是集乃纪致仕后所手定。前十八卷为文,后八卷为诗。朱彝尊明诗综》载纪有《鳌头𩔖稿》,葢即此编。校刊偶疏误以「峰」字为「头」字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赤城集》二十三卷两淮马裕家藏本

1
夏鍭撰。德树,天台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大理寺左评事,事迹附见《明史夏埙传》。其诗欲为别调,而转乖雅则。文亦惟意所如,不可绳以古法。史称鍭弘治四年谒选时,疏请复李文祥、罗伦官,并请罢大学士刘吉,忤旨下狱。后官评事时,又疏论赋敛、徭役、孙守真按:徭,原作●缺字:⿰彳⿱爫𠙻;即「徭」从「爫𠙻」不从「����缶」,馀同不赘。马政、盐课利𡚁及宗藩、戚里侵渔状。葢亦谠正之士,非専意于词章者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西巡𩔖稿》八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1
吴廷举撰。廷举献臣,梧州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谥清惠。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乃其正德初官广东按察司副使时,巡厯省治以西诸郡所上奏疏及往来文牍诗词之𩔖,故曰《西巡𩔖稿》。《明史》言其发中官潘忠罪,为忠反讦下诏狱。刘瑾矫诏枷之,几死。今观此编,廷举所上凡十疏,内有劾岷王府内监陈鹤称令旨差往广东,违法乘驿骚扰;又奏各省盐务差内监查盘者,因敛银内进;又有人事银以贿各衙门,贺礼银以贿司礼监。此三者并科扰百姓,请敕御史体察。而盘查广东盐库之内监韦霦将盐课尽解京,令广东无以充军饷。其事不可行。其关涉于内官者不过如此,无发潘忠罪事。编首有《刘瑞序》云:「逆瑾切齿于君,其党探望风旨诬奏,即械下锦衣卫狱,枷吏部门左,垂死而后释之。」瑞,廷举同时人,其言必得实,然则史传疑误也。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月湖集》四十八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1
杨廉撰。方震,丰城人,成化丁未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恪,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是编凡分六集。以所作岁月核之,《月湖净稿》十九卷、《续稿》二卷、《遗稿》一卷,当在前;《月湖四稿》十卷、《五稿》七卷、《六稿》七卷,当在后。原本次序颠倒,葢编次偶误也。廉以气节称,而其父崇尝从吴与弼游,因亦喜讲学。请颁薛瑄读书录》于同朝,请跻周、程、张、朱于汉、唐诸儒上,皆其所奏。故其诗多涉理路,其文亦概似语录云。

集部二十八·别集类存目二·程念斋集》十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1
明程楷撰。楷字念斋,饶州人,成化丁未进士,改庶吉士。是集末有《方蓂跋》,称其家居时所著有《东楼南楼日录》,游太学时有《屏岚书屋稿》,官翰林时有《来英亭稿》,皆散落不存。此本乃其郡人史简所摘抄,凡文七卷、诗词八卷。古文具有间架,而酝酿未深;诗词亦多率意之作,不留心于陶炼。
URN: ctp:ws61541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