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二百十一

《卷二百十一》[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经籍考》
3
等谨按圣人设为史官,以记言行,天子之史凡五,太史总而裁之,以成国家之典。故隋志曰:史官既立,经籍是兴。至于著録之制,汉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任宏校兵书,李柱国校方技,每一书就,向辄论其指归,辨其讹谬,撰为一録。其子歆嗣为七畧。魏为四部,齐、梁间为五部。七録,隋志至以簿録为史类之一,即马端临所改称目録者也。然而古之人不云经籍也,经者径也,常也,戴记所称易、书、诗、礼、乐、春秋是也。籍者借也,借简书以记政事也。孟子言诸侯皆去其籍,史记萧何収、秦圗籍,大抵经之义可以统籍,而籍之类实不仅经。自隋书以经籍志》易班固《艺文,又仿荀朂四部之例,分经、史、子集,惟道经、佛经别为二类,附在卷末。端临因其旧名,作为《通考》,王圻续之。其卷首以内府书为一类,又眀史官焦竑撰《国史经籍志》六卷,仍四部之旧。而卷首别为制书,类夫端临身为宋臣于《太平御览》、《神宗御集》等编,不分立门部,而与故国诸书及臣下诸书为类。甚至别寳训于史类之故事类。若王圻内府书多举宋寜宗至明万厯以前求书修书之典,而著録寥寥焦竑《制书类》中。其勅修一类,皆系官书,至记注时政一类,祗出臣下私记,而遽列为卷首之制书。又实録寳训入勅,修类中在御制之次,轻重亦甚非体我。
4
5
列圣相承,右文稽古。
6
宸章
7
睿制光被区宇,自《六经、诸史以迄百家之学,莫不洞幽阐微。
8
垂示无极。
9
皇上天亶聪明,几馀念典,日有孜孜。钦定《四库全书》,裒集宇内官私典籍,悉亲御丹毫,抉摘奥突,定为著録,间洒宸翰赏。叹其用心之勤,藏弆之乆,兼命列入聚珍,传诸遐迩。即使纯疵互见,亦必列为存目,不令片善或遗。
10
11
册府之钜观,艺事之盛事也。等恭纂经籍考,谨遵《四库成规,分为经、史、子集四门。
12
列圣御制
13
御纂
14
钦定之书。
15
皇上御制诗文集
16
钦定各书恭列卷首至著述诸臣,仍载其姓氏官阀或前人论断有禆本书考订者,亦约载数家,以符马考之,例用以见。
17
一人作则,义协至公,四海同风,文成大备,云尔经。
18
等谨按马端临《通考》,以《易》、《书》、《诗》、《礼》、《春秋》、《论语》、《孟子》、《孝经、经解》、《乐仪注、諡法、䜟纬、小学,分十有三类,皆夲列《史艺文志》,以为依㨿区分部别次第秩。如惟四书》未有专门,而諡法别于史部,《故事类著録,钦定《五朝续通考》,増四书而去《諡法》。兹所编辑,亦仍其例。首五经、《论语》、《孟子》,次《孝经》,次《经解》,次《四书》,次《乐》,次《仪注,次小学》,凡为类一十有三。礼类次序,谨遵钦定《三礼义疏》,先《周礼》而后《仪礼》、《乐类》中琴谱》等。从《钦定四库全书》之例,改入子部艺术,类若䜟纬诸书,固《功令所必惩,况我。
19
国家经学昌明。
20
列圣、御纂诸经,发聋振聩,昭如星日,学者奉为准䋲,心术端而服习,谨瑞应之符,纬候之说,乆置弗道,故亦。
21
不复存其目云。
22
23
《御定易经通注》四卷
24
顺治十三年,大学士傅以渐等奉敇撰。
25
等谨按卷首恭载。
26
世祖章皇帝谕㫖,以明永乐间所辑《易经大全》,繁而可删,华而寡要。
27
特命儒臣折衷诸论,简切洞达,彚辑成编,于顺治十五年十月书成,以渐等恭撰序文上呈。
28
乙览
29
万几之暇。
30
亲为鉴定,诸臣钦承
31
圣训禀受。
32
鸿裁发四圣之精微,镜诸儒之得失。仰见睿智聪明,同符羲、昊允宜,弁冕羣经,昭垂万世矣。日讲《易经解义》十八卷。
33
康熙二十二年,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牛钮、孙在丰等奉。
34
敕编
35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朕惟帝王道法,载在六经,而极天人,穷性命,开物前民,通变尽利,则其理莫详于易,易之为书,合四圣人立象,设卦系辞焉,而广大悉备。自昔包牺、神农、黄帝尧舜王天下之道,咸取诸此,盖诗书之文,礼乐之具,春秋之行事,冈不于易㑹通焉。汉班固有言:六艺具五常之道,而易为之原,讵不信欤?朕夙兴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经学甞,博综简编,玩索精藴,至于大易,尤极研求,特命儒臣参考诸儒,注疏传义,撰为《解义一十八卷,日以进讲,反复卦爻之辞,深探作易之㫖,大抵造化功用,不外隂阳,而配诸人事,则有贞邪淑慝之别,运数所由盛衰,风俗所由治乱,君子小人所由进退消长,鲜不于竒耦二画屈伸变易之间见之,若乃体诸躬行,措诸事业,有观民设教之方,有通徳类情之用,恐惧修省以治身,思患预防,以维世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而治理备矣,于是刋刻成书,颁示天下,朕惟体乾四徳,以容保兆民,且期庶司百,执事矢于野,涣羣之公成,拔茅允升之美,则泰交嫓于明良,而太和溢于宇宙,庶称朕以经学为治法之意也夫。
36
《御纂周易折中》二十二卷康熈五十四年,大学士李光地等奉敕撰。
37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曰:易学之广大,悉备秦、汉,而后,无复得其精微矣。至有宋以来,周、邵、程、张阐发其奥,惟朱子兼象数天理,违衆而定之,五百馀年,无复同异宋、元、明。至于我朝,因先儒已发之微㫖,或有妄参,已见渐至启后人之疑。朕自弱龄留心经义,五十馀年,未甞少辍,但知诸书大全之驳杂,奈非专经之纯熟。深知大学士李光地素学有本,易理精详,特命修《周易折中上律河洛之本末,下及衆儒之考定,与持论之不可易者,折中而取之。越二寒暑,甲夜披览,只字片句,斟酌无遗。康熙五十四年春告成而传之。天下后世能以正学为事者,自有所见欤。
38
等谨按:汉、唐以来,言《易》者终如自董楷析朱子《本义》附于程《传》十二篇,旧第复淆是编。恭禀睿裁,改从古本,先列朱子《本义》为主,而程《传》次之。卷首载纲领义例纲领》」者,歴代诸儒传易源流及《易》道之。
39
精作《易》之义,读《易》之方说《易》之槩至义例,则括全经之大凡者也。《上下经迄杂卦通十八卷。又朱子启䝉与《本义》互相表里,具载全文及附论等,别为四卷。自汉及明诸家之说,其有合者,则附録之,即问有未合而足佐传义所不及者,为案语以断之。其《书》、《诗、春秋三经纲领体例悉仿是书,为编载,云御纂周易述义》十卷。
40
乾隆二十年,大学士傅恒等奉敕撰。
41
皇上御制序曰:「诗义既竣,爰从事于《周易》,举向所阐绎者,命词臣条次其说,日一、二卦一如诗义之例,仍从朱子《本义》,用晁氏本,以应《十翼》之旧编,成复为之序。夫《诗》、《书》、《春秋》皆孔子所删定,而于《易》独为之《十翼》,以发明藴奥,葢卦爻彖象、交易变《易》之道,非圣人莫能明。故《系》之辞以诏万世,而上承伏羲、文、周三圣之绪,则犹夫述而不作之意耳。学《易》者不深味乎圣人之辞,则无以探夫分爻立卦之本。然而体观变玩占之实,用后儒之偏主一说以为言者,非知《易》者也。我皇祖御纂《周易》,折中广大精微,义无不备综。括汉、唐以来诸说之全,而取其粹言《易》者,无能出其范围。今是编也,异其体而宗其义,庶无忝乎?
42
祖述之㫖云:
43
等谨按是书大㫖,多推阐御纂《周易折中》之藴,谓全易纲领,皆本人事以立象逈,非虗无之说,术数之学所能测,其精微取象多因互。
44
体尤能发明古义,洵足抉羲、文、周、孔、四圣之秘㫖,集汉、宋羣儒之大成矣。
45
《读易大㫖》五卷
46
孙竒逢撰。竒逢字启泰,号锺元,又号夏峰,容城人。前明万厯庚子举人入。
47
国朝后流寓河南,乃作是书,门人耿极为之校订。竒逢自序畧曰:「至苏门始《学易》,偶据见之所及,撮其体要,以示门人,初非逐句逐字作解,故曰《大㫖。周易稗疏》四卷,附《考异》一卷」。
48
王夫之撰。夫之号姜斋,汉阳人。前明举人等。谨按:是编乃夫之读《易》时随笔札记,故毎条不全载《经》文,但取数字标目,㑹有疑义,始为剖析。故不逐卦逐爻,尽为之解,言必徴实,义必据理。其于焦京、陈邵诸说,均无所倚附。近代说《易》诸家,以夫之为最有根据。
49
《易酌》十四卷
50
刁包撰。蒙吉,祁州人。前明天启丁卯举人。包自序》曰:「《易》自庖牺氏一画,始由一画而加之至三百八十有四。变易交易,妙有权衡。故用酌或仰酌诸天,或俯酌诸地,或中酌诸人。文王作于前酌羲之画而为彖,周公酌羲之画而为爻。孔子画酌羲彖酌文爻,酌周公用成十翼,伊川程子以周元公为师,既有以酌其源,流以明道为兄,又有以酌其体用原本孔翼发挥三圣之藴以教天下,来世于无穷,诚十翼功臣也。夫是以纂辑成书,以孔子《十翼》为三圣之阶梯,以程子《传》为孔子之阶梯,间以朱义补程所未备,亦间以诸儒及已意补程、朱所未备。总之酌朱以合于程,酌程以合于孔,酌孔以合于羲、文、周公统四圣二贤之《易》于一心极而至于家国,天下何莫非一易之洋溢也哉!
51
等。谨按包在。
52
国初与诸儒往复讲学,能得要领,故所著述,悉本义理。是书根据注䟽,以程子《本义》为主,实足以羽翼宋儒,于《易》学渊㣲,深有所得。
53
《读易蒐》十二卷
54
郑赓唐撰。赓,唐缙云人。前明天啓丁卯举人。赓唐自序》曰:「《易》广《大变》,通之书也。三画无端,六爻不处探理者以为深,观象者以为竒前之所是,后或非之。此之所疑,彼或信之,各出所见,以得津涯,犹之乎测海酌河也。王辅嗣、苏子瞻、朱元晦、杨敬仲数子者,或即事以明理,或泝源以该流,其为经传羽翼则一也。余读《易》三十年,辄不自揣,网罗旧闻,裁诸管见求,庶几无戾,于理斯已矣。
55
《大易则通》十五卷闰一卷
56
胡世安撰。世安处静,别号菊潭,井研人。前明崇祯戊辰进士,厯任詹事府少詹事入。
57
国朝官至大学士。
58
《周易感义》无卷数
59
岳虞峦撰。虞峦衡山,武进人。《田问易学》十二卷。
60
钱澄之撰。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桐城人。自号田问老人。
61
澄之《自序曰:我家世学《易》,先君子讳尔卓里人称敬修先生,口授意㫖,命澄之诠次,名曰见《易》。后余入闽,毎念先生教思读《易》而见《易》,旧解》已失,惟记诵章句,黙寻经义,时有所获,乆之成帙,名曰《火传》,葢以薪尽火传,即此犹是先君子之遗教也。既归里,诸书散尽,而见《易》一编独存,因取火传证之雷同者居多,乃尽删后说,微有异则存之。又博考诸书,凡前人所已道者,皆削去一归,诸前人宁为述者可也。
62
徐秉义曰:澄之习京、邵之学,通隂阳五行家言,至于象纬、律厯、竒门、大乙之书,无不究也,晚年乃尽弃之。惟日玩本义,故其为书明白简易,间有所得,则一以系传为据。其论卦爻,则在辨卦位审卦,主原卦变以承乗比应之义,合全体而断之。
63
《易学筮贞》四卷
64
赵世对撰。世对襄臣,衢州人。丽竒《轩易经讲义》无卷数
65
纪克扬撰。克扬武维,号六息,文安人。羲《画愤参》二十五卷。
66
陆位时撰。位时字与阶,钱塘人。官鄞县训导,位时自叙畧曰小愤小悟,大愤大悟,不愤不悟。愤之云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故云愤参。
67
《周易辨疑》无卷数
68
李开先撰。开先传一,长夀人。开先自序曰:伏羲之卦,乾父与坤母相错长,男与长女相错中,男与中女相错,少男与少女相错,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也,文王之圗,则仿河圗,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上下左右,各顺其方,其次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也。虽然,不必求之文字也,玩方圎圗,便已得之。余初读《易》杳,不得其津涯,后见来瞿塘,始知所谓卦变,始知所谓,错综其中,亦不无支离穿凿之病,余且读且思,毎至午夜不眠,觉有若啓之者,因作《辨疑》一书。
69
等谨按开先受易于其乡人来知徳,故卷首列知徳太极圗及羲文卦次卦位方圎诸圗,卦变圗六十四卦错综圗,毎卦论辨卦象爻画,悉本师说居多,惟卦变之说与知徳不合,又往往驳本义而不顾所安,故委曲迁合,语多不伦,则亦好为立异之流也。
70
易存》无卷数
71
萧云从撰。云从尺木,芜湖人。前明崇祯己卯副榜贡生。
72
《易学象数》六卷
73
黄宗羲撰。宗羲字太冲,号梨洲,馀姚人。前明御史尊素之子。康熙初,常荐修《明史,未赴。
74
宗羲自序畧曰:《易》广大无所不备,自九流百家借之以行其说,而《易》之本意反晦。世儒过视象数以为絶学,故为所欺。今一一疏通之,知其于《易》本了无干渉,而后反求程传,亦廓清之一端。
75
汪瑞龄曰:姚江梨洲夫子慨象数之,失其正,而为异说所淹汨也。作《论辨》之,其倚附于《易》,似是而非者,析其离合为《内编》三卷。其显背于《易》而自拟为《易》者,决其底藴,为《外编》三卷。瑞龄获受是书而卒业焉。
76
《周易象辞》二十一卷,附《寻门馀论》二卷,《圗学辨惑》一卷。
77
黄宗炎撰。宗炎字晦木,馀姚人。宗羲之弟。宗炎《寻门馀论自序曰:七八嵗时,随先忠端公授《周易本义》,句读稍长。兄太冲先生命读王注,程传不过为博士,弟子之学无所得于心也。间从蕺山夫子与闻绪论,未能冇所启发,每与执友陆文虎共閲,郝仲舆先生《九经,解其融㑹贯通,一洗前人训诂之习,遂有白首穷经之约,拟以五十之年,息絶世事,専功毕力,以补少壮之失,或有亿中顿忘困苦,而姜子苍涯毎出竒思,更相问难,因而随笔杂述,未能鳞次,命之曰《寻门馀论》,见得门而入之难也。
78
又圗学辨惑自序》曰:《易》有圗学,非古也。注疏犹是晋、唐所定之书,絶无言及此者。圗学三派,出自陈圗,南以为养生驭气之术,与《易》道无关,夫上古何、甞有圗,但文字未备,画为竒耦,示文字之造端尔。陈氏不识古文古字,悞以为圗也,可不辨欤?陆嘉淑曰:晦木寻门馀论》,直欲与洛闽大儒质辨于千载之上,名书之意,以《乾》、《坤》为《易》之门,恐不得其门而入,故探索以寻之。
79
周易说畧》四卷
80
张尔岐撰。尔岐稷若,济阳人。《周易纂解正宗》六卷。
81
谢复茪撰。复茪菁来,吉水人。《周易麈谈》无卷数
82
不著撰人名氏。按朱彛尊《经义考》载孙应龙有《周易麈谈》十二卷,疑即此本。应龙字海门,馀杭人。顺治丁亥进士,官隰州知州。
83
周易浅述》八卷
84
陈梦雷撰。梦雷省斋,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翰林院编修,坐谪戍䝉。
85
恩召还,校正铜板縁事再谪,寻卒等谨按凡例云解《易》者数千家,未能广览。葢此书为其初赴尚阳堡时所作,行箧乏书,故以朱子为主,而仅参引王《注》、孔《疏》、《苏轼传》、胡广《大全》,来知徳注诸家问以已意参考异同,颇能扫除轇轕。至卷末附其友杨文言所作三十问文言,字道升,武进人。所说多支离穿凿,逊于梦雷本书多矣。易宗集注》十二卷。
86
孙宗彛撰。宗彛字孝则,髙邮人。顺治丁亥进士,官吏部郎。
87
宗彛自序曰:「圣人作易,因象而测其数,因数以测,其理象有象之宗也,数有数之宗也,理有理之宗也。河圗洛书:五皆居中中,五象之宗也,五数之宗也,中理之宗也。中●隂阳,静乃生动,此中之所以为理宗也,是伏羲作易之宗㫖也,孔子赞之,教人执礼,礼由中制,故曰:「观其㑹通以行其典礼,是孔子传《易》之宗㫖也。六十四卦之内,凡阳之毗于隂,隂之干于阳,无非利也、利属隂惟阳可以抑之,乾不言利其利及物,坤言利其利得主而贞,不可以不辨也,是又所以执中所以执礼之宗㫖也。子受其㫖,于先大夫五十年而始明其数,信数之合于象而契于理如此也,作《易》宗志不忘也。
88
《周易纂注》无卷数
89
朱竒頴撰。竒頴字九愚,嘉定人。顺治辛卯㧞贡生,官平遥县知县。
90
《易史参録》二卷
91
叶矫然撰。矫然思菴,闽县人。顺治壬辰进士,官乐亭县知县。
92
《大易疏义》五卷
93
王芝藻撰。芝藻淇瞻,溧水人,顺治甲午举人。《周易滴露集》无卷数。
94
张完臣撰。完臣良哉,平原人。顺治乙未进士。《周易疏畧》四卷
95
张沐撰。仲诚,上蔡人。顺治戊戍进士,官资县知县。
96
谭瑄曰:仲诚受学于容城孙竒《逢易疏畧》四卷,自为之序。
97
等谨按:沐于五经、四书皆有疏畧,是编自谓悉本孔子《十翼》之义,然所注仍多取旧说,虽力排陈邵之学,而卷首仍列诸圗,用朱睦㮮之例,改卦画为先上后下,殊昧始初终上之㫖。
98
《加年堂讲易》十二卷
99
周渔撰。大西,兴化人。顺治己亥进士,官翰林院编修。
100
《渔自序》曰:是讲也,与朱子《本义、程子《传》及古今来言《易》之家大相违背而吾党之,内有穷年学易而不得其解者,莫不欢忻鼓舞而聴受之,谓能发数千百年所未发,渔不敢当。若谓羲文周孔四圣人,明道觉世之㫖,不终晦于天下,假吾之心,虑口宣以代为发是,则乌能辞?
101
等谨按《渔自序》诸语,自负甚髙。然观其书,多好为翻竒立异之论,非有根柢之学者也。
102
《读易近解》二卷
103
汤秀琦撰。秀琦号弓菴,临川人。顺治中歳贡生,官鄱阳县训导。
104
《易原就正》十二卷
105
包仪撰。羽修。邢台人㧞贡生。仪自序畧曰:早年闻有《皇极经世,而无由求得其书,自顺治辛卯至康熈己酉,薄游麻城,乃得其书于王可南家。至江宁,玩求其㫖者一年,始有所得,乃作《易原就正》。
106
大易通解》十七卷
107
魏荔彤撰。荔彤念庭,栢乡人。大学士裔介子。官至常镇道。
108
《易圗明辨》十卷
109
胡渭撰。渭原名渭生,字朏明,号东樵,徳清人。等谨按是书,専为辨定图书而作。卷一辨河圗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圗易数、鈎隠圗,卷五辨启䝉圗书,卷六、卷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卦变,卷十辨象数流弊。皆根柢羣言,悉心参证。其视元明以来,陈应润、吴澄、归有光、毛竒龄、黄宗羲、宗炎诸人,所论述,尤为穷源溯委,洵足为《易学指迷》之一助也。
110
《易经衷论》二卷
111
张英撰。敦复,桐城人。康熈丁未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端。
112
周易通论》四卷 《周易观彖十》二卷,李光地撰。光地厚菴,安溪人。康熙庚戍进士,官至大学士,諡文贞。
113
光地观彖自述畧》曰:《彖》者材也,文王以六爻为取用之材,《彖词》既系六爻之义具焉爻词之作,所以推广彖辞,故云智者,观其彖词,则思过半。惟《彖》可以该爻,而论爻者不能外《彖》、《观彖》之名葢取诸此也。
114
周易郁溪记》十四卷
115
郁文初撰文,初号郁溪,蕲州人。官至肇庆府知府。文初自述曰:「文初生固陋,从来学《易》诸家,其书不能遍读。自天启乙丑,迄今丁酉,三十三年霁心澄虑,优游浸入而弗能自已以笔纪之,日一改焉,歳一改焉。入仕以来閲十载,庶乎浅深得失之辨可考以自验。若其窃圣人之藴,附述作之林,则吾岂敢?
116
周易起元》十八卷
117
陈图撰。寄岩,永丰人《易赘》二卷。
118
王艮撰。无闷,歙县人。艮自序曰:吾早歳读《易》见爻》之义而疑焉,见卦之名而疑焉,以质于人,闻其告我之说而益大疑焉。于是悉屏其文,独取象以观之,以我之疑而质之象象。不我告则闷然退退而益不自得,则闷益深闷,极而几忽启焉。急取而证之,无不合也。此庶几为全易乎?
119
《易大象说録》二卷
120
吴舒鳬撰。舒鳬一名逸,字吴山,吴县人。《周易惜隂録》四十六卷。 《周易存义録》十二卷,《周易惜隂诗集》三卷
121
徐世沐撰。世沐尔瀚,江隂人。事迹载《江南通志儒林传》。
122
等谨按:世沐《惜隂録》,多本《宋都洁绪论解经》,以变爻为主,《存义録》即取《惜隂録》删削之非,别为一书。惜隂诗集凡四言、五言、七言多至一千馀首,葢取经传字义,分类题咏,大率仿用张九成《论语》诗例,因非诗集之体,故仍附《易类》云。
123
《图易定本》一卷
124
邵嗣尧撰。嗣尧,邭阳人。康熈庚戍进士,官至江南提学副使。
125
嗣尧自述畧曰:「河洛之数,一乗一除,小圎图即小横圗之顺徃逆来大横圗,即小横圗之因重成爻,大圎圗即小圎,图之运行寒暑,方圗即大,圎圗之乾,君坤藏,文王二圗」。寔由此而变通之。
126
又自序曰:「此书凡四易稿,一刻于都门,再刻于上谷,三刻于襄阳,屡有改窜。此本刻于康熙甲戍,始为定本。
127
《易经述》无卷数
128
陈诜撰。叔大,号实斋,海寜人。康熙壬子举人。由中书科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諡清恪。
129
《周易广义》六卷
130
潘元懋撰。元懋友硕,鄞县人。元懋自序曰:「广义云者,取蔡氏䝉引《林氏存疑》诸书,以广本义之所未尽,《易》为占筮作,而能有以冐天下之道,诚合理数以求之,微本义其谁与归幸蔡氏、林氏之书具在,因得服膺所传,以求本义。縁本义而传,而经而无迷于数,无戾于理,或可免于曲学阿世之诮焉。
131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纳喇性徳编。性徳,字容若,正黄旗,满洲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
132
乾清门侍卫。
133
性徳自序》曰:宋陈友文《大易集义》六十四卷,方闻一大易粹言》七十卷,摭拾宋儒论说凡十八家。而粹言》所采二程、横渠、龟山、定夫、兼山、白云、父子七家,其康节、濂溪、上蔡、和靖、南轩、蓝田、五峯、屏山、汉上、紫阳、东莱十一家之说,皆《集义》、《上、下经》所引《粹言,则未之及也。《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集义》止上、下经》,向窃病其未备,因于十一家书中将讲论系词以下相发明者,合而订之,间以臆见考定焉。
134
《大易蓄疑》七卷
135
刘䕃枢撰。䕃枢字乔南,韩城人。康熙丙辰进士,官至贵州巡抚。
136
《周易筮述》八卷
137
王宏撰撰。宏撰无异,号山史,华隂人。康熙己未,荐试博学鸿词。
138
宏撰自序曰:「易者,天也,筮者人也。伏羲、文王、周公言天。孔子言人,葢《易》至孔子,而正徳之事备,则莫备于筮筮者和,顺于道徳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之学也。圣人以卜筮为教、观象玩辞、观变玩占、显诸仁藏诸用,人事尽而天事协,夫岂苟焉而已哉?
139
等谨按:是书虽为筮蓍而设,然大指多推本经义,述本义之藴,而复兼采诸家。如筮仪则参以《汴水,赵氏,变占则稽之《左传》,推验则取之陆氏立论悉有根据,固非方技、术数者流所得而相提并论也。
140
仲氏《易》三十卷 《推易始末》四卷 《春秋占筮书》三卷 《易小帖》五卷 河圗《洛书原舛编》一卷,毛竒龄撰。竒龄一名甡,字大可,号「秋晴,一曰初晴,又以郡望称西河,萧山人。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官翰林院检讨。
141
竒龄《自述》曰:余仲兄与三名,锡龄在崇祯之季,得锢疾授生,徒以说经自娱,而尤长于说。《易》谓余曰:古贤处忧患者必明易,汝知之乎?余拜而受言,暨乞假归,而仲氏已不可见。顾其说《易》,实有西汉以来遗法,为宋、元诸儒所未及者。余就兄子口授大㫖暨各卦诂义而扩大之,为仲氏易。
142
李澄中曰:推《易》始末者,西河毛氏发明仲氏《易》推移之义,葢即前儒卦变卦综之说而畅之。
143
朱彛尊《经义考》曰:「《易小帖》,系西河氏《杂记》,说《易》之可议者。
144
等谨按占筮书内传十四条、外传二条,附十二条。竒龄自以向所著推易始末一编,书成而易义明,即占易之法亦明,故稍存其说于卷中。其曰《春秋》者,摭《春秋传》所载占筮以明古人之《易》学,实不为春秋而作,故仍附易类小帖》百四十三条,《丛说》无次第,葢竒龄说《易》之语,而编次则出门人之手。原舛编一卷,竒龄以《易》大𫝊言河出圗洛,出书《尚书及《论语》单言河圗,大抵圗为规画,书为简册,无非典籍之类。自《竹书纪年》谓龙圗出河,《帝王世纪》谓河出龙图,洛出龟书,而记载家彼此纷错,故名其书曰原舛。
145
乔氏《易俟》十八卷
146
乔莱撰。石林,寳应人。康熙己未举博学鸿词,官至翰林院侍读。
147
严绳孙曰:「石林尊人侍御,圣任先生,以理学名家,《易》俟一书,大约得之,过庭之训为多。
148
《读易日钞》六卷
149
张烈撰。武承,大兴人。康熙庚戍进士,授内阁中书。己未举博学鸿词,改翰林院编修官至左春坊左賛善。
150
《易论》无卷数
151
徐善撰。氏籍未详。
152
等。谨按是书《序》中称为南州徐敬可,则当为南昌人,而善自署郡望。又曰嘉禾,则似与《左传》地名。考序中所称徐善为一人,未知孰是。
153
周易应氏集解》十三卷
154
应撝谦撰。撝谦嗣寅,钱塘人。康熈己未以博学鸿词荐,徴不起。
155
撝谦《自序》曰:隂阳之理,著于《易》,人莫不喜长而恶消,喜盛而恶衰,是故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若君子,则不以盛衰消长易心,而一归于中正,喜通恶穷而易其性,君子不为也。天地之大徳莫善于中,用中之宜莫善于时是书也。以中明易初》曰:「《易》学大中,既而惧其自以为是,非所以求教于君子也,乃以应氏《集解》名之。
156
易原无卷数
157
赵振芳撰。振芳香山,山隂人。《易》或十卷。
158
徐在汉撰,在汉初名之裔,字天章,晚年乃易今名。字寒泉,歙县人。
159
在汉自序曰:「仲尼不云乎,或之者疑之也,疑者人心之所以不穷,而鼓舞之所以尽神也。不疑则人心息,人心息,则天地之变化不可见,而易或几乎息矣。汉以疑学,《易》以疑名,《易》以疑就,正天下万世之学易者,则天下万世无穷之人心,皆生生之易尔已。
160
《易经辨疑》七卷
161
张问逹撰。问达字天民,江都人。问达《自序》曰:愚总角受《易》,窃以学《易》者学,此易于身也。用《易》者用此易于世也。反诸心而求圣人明道立教之心,而天地万物之心,其在我心以外乎!故不自揣度,折衷异同,附以已见,其实在于尊信羲、文、周、孔,而非有间于先儒也。然则是编也,其敢遽以为是乎?
162
冀如锡曰:「天民得力于阳明良知之学,故其书黜数崇理,而谈理一归之心力」。
163
《周易通》十卷。 《周易辨》二十四卷浦龙渊撰。龙渊潜夫,吴县人。甞佐洪承畴幕,荐授城歩县知县。
164
严沆曰:呉门浦潜夫学《易》既乆,一旦有悟于洗心之㫖,遂贯通全易,以孔子之言折衷羣言之非,是与似是而非者,既有《易通》十卷,以疏大义,又有《易辨》二十馀卷,以辨析微辞,可以翼往圣而开来学者也。
165
叶方蔼曰:浦潜夫易辨理、明辞达,体诸身心,参诸世务,援据经史,博采衆说,㑹而通之,使一经条理,了然心目之间。故其分疏彖象六爻及《系辞》诸传,无不首尾融贯,事理昭晰。
166
《周易义参》六卷
167
于琳撰。琳字贞瑕,平湖人。《嵗贡生身易寔义》五卷。
168
沈廷劢撰。廷劢克斋,嘉兴人。康熙中贡生。官至商州知州。
169
廷劢自序畧曰:「《易》为尽性之书,而实诚身之书也,盈天地皆易,则盈天地皆身之用,此三极之道,所以必待圣人之参赞,而立乎其中与行乎其中之道始不虚也。余为是编,名之曰身。易寔义谓以心言易,未若以身体易之为寔,以身体易,又必以《易》见诸用之为寔也。
170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十一
URN: ctp:ws703379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