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二百七十二

《卷二百七十二》[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舆地考》
3
山东省
4
等谨按,自禹贡区州为九,后世分省,不能尽依古州之限,或兼及他州边境而止。若乃跨越、兖、青、徐三州,而又错出于豫州者,惟山东为然。古兖州之界曰济河,徐州之界曰海、岱及淮,而青州居兖、徐之中,大约兖以河为北界,徐以淮为南界,济水自菏泽而下,中络其间,以㑹汶而入海,故兖、徐与豫之交,又必以济分界。自大河屡徙已南合于淮,而溢荥之济水,支脉久湮,三渎之分流者,俱经更易。他如九河之既道,大野之既潴,故迹沈沦,迄无定处,是禹迹之难详,在东省为尤甚。郑樵所谓山川千古不易者,又未可概论矣。夫山东以一隅而兼唐、虞数州之地,则其田野之辟与民生之聚,固自古而然。春秋、齐、鲁之间,称为上国,两汉而下,仍分置兖、徐诸州,而疆理各殊。至唐时,河从千乗入海,故以此为河南、河北道。宋时建都于汴,故以此为京东路,至金改为山东路,厥后遂有山东之名。葢其负山踞海,当水陆孔道以环卫。
5
神京实为南北之鎻钥,至于
6
巡方之典,首重岱宗,崇圣之仪独隆阙里。地邻畿甸沾被
7
光华此尤左辅之胜,区非他省所得而同者矣。山东明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治济南府,领济南、兖州、东昌、青州、登州、莱州六府。又置山东都指挥使司,领济南等十六卫、东平等五所。
8
本朝初因之,设山东巡抚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皆驻济南。顺治五年,定山东与直𨽻河南共一总督。十五年,裁三省总督,康熈四年,复设三省总督,仍驻直𨽻之大名府,八年复裁。雍正二年,分济南府之泰安、武、定、濵三州,兖州府之沂、曹、济、宁三州为直𨽻州。四年,设河东总督,驻河南开封府,兼辖二省。八年,以济宁还属兖州府,又分兖州府之东平州、东昌府之髙唐州、濮州、青州府之莒州为直𨽻州。十二年,升武定州、沂州为府,以濵州改属武定府,以莒州改属沂州府,仍以髙唐州还属东昌府。十三年,升泰安州、曹州为府,以东平州改属泰安府,以濮州改属曹州府,又裁河东总督,专以山东巡抚管理。乾隆三十九年,复升兖州府之济宁州、东昌府之临清州,并为直𨽻州,凡领府十,直𨽻州二,各卫所以次裁,并入州县,其存者俱专司漕运,不治民事。东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东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𨽻大名府元城县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𨽻河间府宁津县界三百四十里,东南至江苏海州界六百八十里,西南至河南归徳府。商邱县界。六百八十里。东北至海四百二十里,西北至直𨽻冀州南宫县界三百十里,在京师南八百里。
9
济南府为省治东。西距三百六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青州府临淄县界二百五十里,西至东昌府髙唐州界。一百十里,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武定府商河县界一百四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二百三十里,西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三十里,东北至武定府惠民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𨽻河间府。景州界三百里。自府治至
10
京师八百里。明济南府,领州四,县二十六。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武定、濵三州为直𨽻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徃属。泰安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徃属武定州,以利津、沾化、蒲䑓三县徃属濵州。雍正八年,又分平原、禹城、临邑陵四县,徃属直𨽻髙唐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以濵州及所属县𨽻焉。又分青城、商河二县徃属武定府。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复分肥城县徃属,改长清县还属济南府,其直𨽻髙唐州,改属东昌府,以平原等四县还属济南府,凡领州一,县十五。
11
歴城县附郭
12
章邱县在府东一百十里。
13
邹平县在府东一百六十五里
14
淄川县在府东少南二百二十里。
15
长山县在府东一百九十里
16
新城县在府东北二百十六里。
17
齐东县在府东北一百五十里。
18
济阳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19
齐河县在府西四十里。
20
徳州在府西北二百六十里。
21
徳平县在府北二百五里。
22
平原县在府西北一百八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禹城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济南府。临邑县。在府北一百四十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陵县。在府西北二百里。雍正八年,分属髙唐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长清县。在府西南七十里。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还属济南府。泰安府在省治南一百八十里。东西距四百三十里,南北距一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博山县界一百八十里。西至兖州府阳榖县界二百五十里,南至兖州府宁阳县界六十里,北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蒙阴县界二百十里。西南至兖州府汶上县界一百里,东北至博山县界一百九十里,西北至东昌府荏平县界一百八十里。自府治至。
23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初,以泰安州属济南府,以州治奉符县,省入降东平路为州,属兖州府。
24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泰安州为直𨽻州,以长清、新泰、莱芜三县属之。八年,又升东平州为直𨽻州,以东阿、平阴、阳榖、寿张四县属之。十三年,升泰安州为府,増置泰安县,以东平州及所领东阿、平阴二县𨽻焉。其原领之阳榖、寿张二县,仍还属兖府,又以济南府之肥城县来属泰安府,以长清县还属济南,凡领州一、县六。
25
泰安县附郭元以前为奉符县。明省入州县。本朝治,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 为府。新泰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
26
莱芜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泰安州。十三年属府。肥城县在府西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三年,分属泰安府。
27
东平州在府西一百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升为直𨽻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东阿县在府西北二百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平阴县在府西北一百九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改属泰安府臣。等谨按,古青州西南据岱,其与徐分界处,说者以为当自齐之长城故址。管子谓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括地志谓长城西北起济州平阴县,歴泰山北冈上,经齐州、淄州,东至宻州琅琊䑓入海。今自泰安府东阿、平阴二县始与徐分界。又东为肥城县及泰安县,又东南为莱芜、新泰二县,又东为青州府之博山、临朐至诸城县界,为古青州境,其东南为沂州府之䝉阴沂水县及莒州界,为古徐州境。
28
武定府,在省治东北二百里。东西距二百八十里,南北距二百七十里,东至青州府乐安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济南府徳平县界。一百四十里。南至济南府齐东县界八十里。北至海。一百九十里,东南至青州府博兴县界。一百五十里。西南至济南府临邑县界。一百六十里。东北至海二百十里。西北至直𨽻河间府南皮县界。一百四十里。自府治至
29
京师七百里。明洪武时,改棣州为乐安州,以州治厌次县省入。宣徳元年,又改为武定州,与濵州并属济南府。
30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武定与濵州并为直𨽻州,以阳信、海丰、乐陵三县属武定州,以利津、沾化、蒲䑓三县属濵州。十二年,升武定州为府,増置惠民县,以濵州及所属三县𨽻焉,又分济南府之青城、商河二县来属,凡领州一、县九。
31
惠民县附郭元以前为厌次县。明初,省县入武定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32
阳信县在府东四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海丰县在府东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乐陵县在府西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武定州。十二年,属府。青城县在府东南六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商河县在府西南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分属武定府。濵州在府东九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利津县。在府东一百五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沾化县在府东北七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蒲台县。在府东一百二十里。初属济南府。雍正二年分属濵州。十二年改属武定府。兖州府,在省治南三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十里,南北距二百六十里,东至沂州府费县界一百六十里。西至曹州府濮州界三百五十里。南至江苏徐州府沛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泰安府肥城县界一百十里,东南至沂州府兰山县界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曹州府曹县界三百十里,东北至泰安府泰安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泰安府东平州界。一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33
京师一千二百三十里。明洪武初,以兖州属济宁府。十八年,升为兖州,府䧏济宁为州以属之。共领州四,县二十三。
34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沂、曹、济、宁三州为直𨽻州,以郯城、费二县徃属沂州,以曹、定、陶二县徃属曹州,以钜野、嘉祥二县徃属济宁州。八年,升东平州为直𨽻州,以东阿、平阴、阳榖、寿张四县徃属。又以济宁州还属兖州府,其钜野、嘉祥二县,増属曹州。十三年,以东平州及所属东阿、平阴二县属泰安府,而以阳榖、寿张二县还属兖州府,又分单城武、郓城三县,增属曹州府,而以嘉祥县还属。乾隆三十九年,复升济宁州为直𨽻州,以金乡、鱼䑓、嘉祥三县徃属,凡领县十。
35
滋阳县附郭
36
曲阜县在府东三十里。
37
宁阳县在府北五十里。
38
邹县在府东南五十里。
39
泗水县在府东少北九十里。
40
滕县在府南一百四十里。
41
峄县在府东南二百六十里。
42
汶上县在府西北九十里。
43
阳榖县在府西北三百里。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寿张县。在府西北二百四十里。雍正八年分属东平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沂州府在省治东南六百六十里。东西距五百二十里,南北距五百十里,东至海三百里,西至兖州府泗水县界二百二十里,南至江苏淮安府宿迁县界一百四十里,北至青州府临朐县界三百七十里,东南至淮安府海州界一百里,西南至兖州府峄县界一百五十里,东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三百里,西北至泰安府新泰县界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
44
京师一千六百五十里。明,沂州。洪武初,属济宁。五年,改属济南府。十八年,以沂州属兖州府,以莒州属青州府。
45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兖州府之沂州为直𨽻州,以郯城、费二县属之,升青州府之莒州为直𨽻州,以䝉阴、沂水、日照三县属之。十二年,升沂州为府,増置兰山县,以莒州及所领三县𨽻焉,凡领州一、县六、兰山县附郭元以前为临沂县地,明初省县入沂州,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46
郯城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沂州。十二年属府。费县在府西北九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沂州。十二年属府。莒州在府东北九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蒙阴县在府北二百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沂水县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日照县在府东二百四十里。初属青州府。雍正二年分属莒州。十二年改属沂州府。曹州府在省治西南五百八十里。东西距一百九十五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兖州府济宁州界。一百六十五里。西至直𨽻大名府东明县界。三十里。南至河南归徳府考城县界。一百十里。北至大名府南乐县界。一百七十里。东南至江苏徐州府砀山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南至大名府长垣县界七十五里,东北至兖州府滋阳县界一百六十五里,西北至大名府清丰县界。二百十里。自府治至
47
京师一千二百里。明曹州属兖州府,以濮州属东昌府,降单州为县。
48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兖州府之曹州为直𨽻州,以曹、定陶二县属之。八年,升东昌府之濮州为直𨽻州,以范观城、朝城三县属之。又以钜野、嘉祥二县増属曹州。十三年,升曹州为府,増置菏泽县,以濮州及所领三县𨽻焉。又分兖州府之曹城武、郓城三县来属。其嘉祥县仍还属兖州府。凡领州一、县十。
49
菏泽县附郭宋以前为乘氏县地。金改置济阴县,元省入曹州。 本朝雍正十三年,升州为府,以州地置县,为府治。
50
曹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曹州。十三年,属府。定陶县。在府东南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曹州。十三年,属府。单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城武县在府东南一百里。初属兖州府。雍正十三年,改属曹州府。郓城县在府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属府。
51
钜野县在府东一百四十里。初属兖州府。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州。十三年属府。濮州在府北一百二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升为直𨽻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
52
范县在府北少东一百六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观城县。在府北一百七十里,初属东昌府,雍府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朝城县在府北二百十里。初属东昌府,雍正八年分属濮州,十三年改属曹州府臣。等谨按,古兖州东南据济,其与豫分界处,当自曹州府与徐分界处,当自兖州、泰安二府与青分界处,当自济南、青州二府,古济水自陶邱而下,东至于菏。考菏泽在今曹州府定陶县境,经繋诸豫、雷,夏泽在今曹州府濮州境,经繋诸兖,故二泽之间为兖豫之界。济水又东北流,经今范县郓城县南钜野县北,又东北流经兖州府寿张县,阳榖县南嘉祥县,汶上县北乃济汶㑹流处,是为兖、徐之界。其西北为古兖州境,东南为古徐州境。自泰安府东阿县以下至济南府歴城县北,为今大清河所经自章邱县以下至青州府乐安县北,为今小清河所经,即古济水所行之故道,是为兖、青之界。其北为古兖州境,其南为古青州境。
53
东昌府:在省治西二百十里。东西距二百二十里,南北距二百八十里。东至济南府长清县界一百里,西至直𨽻大名府。元城县界。一百二十里。南至兖州府阳榖县界三十里。北至直𨽻河间府故城县界。二百五十里。东南至泰安府东阿县界九十里。西南至大名府开。州治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济南府齐河县界。一百八十里。西北至直𨽻冀州枣强县。治二百五十里。自府治至
54
京师九百四十里。明东昌府,共领州三,县十五。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升濮州为直𨽻州,以范、观城、朝城三县徃属,又分髙唐州为直𨽻州,于济南府分平原等四县属之。十二年,以髙唐州还属东昌府。十三年,以濮州与所属县俱改𨽻曹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升临清州为直𨽻州,以邱、夏津、武城三县徃属。凡领州一、县九。
55
聊城县附郭
56
堂邑县在府西四十里。
57
博平县在府北四十里。
58
清平县在府北七十里。
59
荏平县在府东少北六十里。
60
莘县在府西南七十里。
61
冠县在府西一百里。
62
馆陶县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63
髙唐州在府东北一百十里。雍正八年升为直𨽻州,十二年还属东昌府。恩县在府东一百八十里。
64
青州府在省治东三百三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五里,南北距三百四十里。东至莱州府潍县界九十五里。西至济南府淄川县界。一百八十里。南至沂州府沂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北至武定府利津县界。一百九十里。东南至海五百里。西南至兖州府治四百二十里。东北至海一百八十里。西北至武定府治二百三十里。自府治至。
65
京师一千里。明青州府。领州一,县十三。本朝初因之。雍正八年,升莒州为直𨽻州,以䝉阴、沂水、日照三县徃属。十二年,以莒州及所属县改𨽻沂州府。十三年,増置博山县,凡领县十一。
66
益都县
67
博山县在府西南一百八十里。雍正十二年,析益都县及济南府之淄川县、泰安府之莱芜县地置县。
68
临淄县在府西北五十五里。
69
博兴县在府西北一百十里。
70
髙苑县在府西北一百五十里。
71
乐安县在府北少西九十里。
72
寿光县在府东北七十里。
73
昌乐县在府东七十里。
74
临朐县在府南少东四十五里。
75
安邱县在府东南一百六十里。
76
诸城县在府东南二百八十里。
77
登州府:在省治东北九百二十里。东西距五百六十里,南北距三百五十三里,东至海四百里,西至莱州府掖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莱州府即墨县界。三百五十里,北至海三里。东南至海三百九十里,西南至莱州府二百四十里。东北越海至奉天金州界旅顺口五百里,西北至海四十里。自府治至
78
京师一千八百六十里。明,登州,属莱州府。洪武六年,升登州为直𨽻州。九年升为府,以宁海州为属州。共领州一,县七。
79
本朝初因之,雍正十三年増置海阳、荣城二县。凡领州一、县九。
80
蓬莱县附郭,本黄县地
81
黄县在府西南六十里。
82
福山县在府东少南一百三十五里。
83
栖霞县在府东南一百五十里。
84
招逺县在府西南一百四十里。
85
莱阳县在府南二百五十里。
86
宁海州在府东少南二百十里。
87
文登县在府东南三百三十里。
88
海阳县在府东南二百二十里。本莱阳县地。明置大嵩卫。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为海阳县。荣城县在府东四百六十里。本文登县地。明置成山卫。 本朝雍正十二年,升为荣城县。莱州府在省治东北六百八十里。东西距二百九十里,南北距四百三十里。东至登州府招逺县界六十里,西至青州府寿光县界二百三十里,南至海三百五十里,北至海八十里。东南至海三百五十里,西南至青州府诸城县界二百六十里,东北至招逺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海七十五里。自府治
89
京师一千四百里。明洪武元年,升莱州为府。本朝因之。领州二,县五。
90
掖县附郭
91
平度州在府南少西一百里。
92
潍县在府南少西一百二十八里。
93
昌邑县在府西一百十里。
94
胶州在府南二百二十里。
95
髙宻县在府南少西一百五十五里。
96
即墨县在府南少东二百五十里
97
济宁州,明初为济宁府,寻降为州,属兖州府,以州治任城县,省入。
98
本朝初因之。雍正二年,升为直𨽻州,领钜野、嘉祥二县。八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升为直𨽻州。凡领县三:
99
金乡县在州西南九十里。旧属兖州府宁。本朝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济 州。鱼䑓县在州南一百十里。旧属兖州府州。本朝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曹。 十三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分属济宁州。
100
嘉祥县在州西五十里。旧属兖州府曹。本朝,雍正二年分属济宁州,八年改属 州,十三年还属兖州府。乾隆三十九年复分属济宁州。
101
等谨按:古徐州西境与豫州分界处,当在济淮之间。北自曹州府之钜野县,即古之大野,为徐、兖、豫三州分界处,自钜野而南为济宁州,嘉祥、金乡、鱼䑓县入江苏徐州府界为古徐州境,其北为曹州府之定陶城,武单县入河南归徳府界,为古豫州境。
102
临清州,明临清县。孝宗时升为州,属东昌府。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升为直𨽻州,领县三、邱县在州西南四十里。旧属东昌府州,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清。夏津县在州东四十里,旧属东昌府。清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 州城武县在州北七十里,旧属东昌府,清本朝因之。乾隆三十九年,分属临 州臣等。谨按二东之名肇见于诗,齐、鲁之间称为东也久矣,而其以山东为名,则实始于金,葢古之所称山东者,徃徃各随所指。管子谓楚为山东之强国,史记引贾生言,谓秦并山东三十馀郡,后汉书陈元传谓光武不当都山东,皆指函谷闗以东而言,此以华山之东为山东者也。唐杜牧谓山东之地,禹画九土曰冀州。马考于冀州部内亦分引山东、山西之土俗,此以太行山之东为山东者也。自金改宋之京东为山东,遂专指齐、鲁之地而言,其后遂因之不改云。
103
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二
URN: ctp:ws711260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