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卷一百十五

《卷一百十五》[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1
钦定四库全书
2
喻林卷一百十五    明。 徐元太 撰性理门
3
齐物
4
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夀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恑憰怪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
5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庄子》:徳、充、符。
6
綂小大者,无小无大者也。茍有乎小大,则虽大鹏之与斥鴳、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齐死生者,无死无生者也。茍有乎死生,则虽大椿之与蟪蛄,彭祖之与朝菌,均于短折耳。故游于无小,无大者无穷者也。㝠乎不死不生者,无极者也郭子注《庄逍《遥游》
7
鱼游于水,水物所同,咸谓之知然,自鸟观之,则向所谓知者复为不知矣郭子注庄《齐物论》
8
箫管参差,宫商异律,故有短长髙下万殊之声,而所禀之度一也。然则优劣无所错其间矣郭子注庄《齐物论》
9
无小大,无夀夭,是以蟪蛄不羡大椿,而欣然自得,斥鴳不贵,天池而荣愿已足也郭子注庄《齐物论》」。
10
所大者性足也,所小者无馀也。故因其性足以名大,则毫末丘山不得异其名。因其无馀以称小,则天地稊米无以殊其称郭子注《庄秋水》
11
所谓大者至足也,故秋毫无以累乎天地,所谓小者无馀也,故天地无以过乎秋毫郭子注《庄,秋水
12
夫以形相对,则太山大于秋毫也。若各据性分,物㝠其极,则形大未为有馀,形小不为不足。茍足于其性,则秋毫不独小其小,太山不独大其大矣。郭子注庄齐物论》。
13
譬夫莛横楹纵厉丑而西施好,所谓齐者,岂必齐形状同规矩哉!故纵横好丑,恢恑憰怪,形虽万殊而性同得,故曰道通为一也。郭子注庄《齐物论》
14
夫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能知一则无一之不知也。不能知一则无一之能知也。譬吾处于天下也,亦为一物矣《淮南子》《精神训》
15
别而言之,则须眉异名,合而说之,则体之一毛也《广文选》、阮嗣宗《庄论》
16
人在天地之间,如蚤虱,在衣裳之内,若蝼蚁在巢穴之中《意林论衡》
17
一舟之覆,无一毫不湿,一马之走,无一毫不动,故大同万物不一也《太平御览》:兽部马五
18
以长形长则无长,以短比短则无短,故曰长短相形而有也《道德经疏》卷一
19
见玉京山,不以为高无长相,故见诸堆峊,不以为卑。无短相故,见诸骞树,不以为賖无夀。相故见诸槿花,不以为促。无夭相故,见大罗天,不以为遍无大相,故见诸毫末不以为细,无小相故《大乘妙林经》
20
若得珍宝瓦石,视之一等,若有持刀、斫截手足,有持栴檀涂身,亦等无异」。《大智度论》卷三。
21
达观
22
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拘士系俗兮攌如囚拘。《史记贾生传》
23
寥廓忽荒兮,与道翺翔,乗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已,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泛兮,若不系之舟。《史记买生传》。
24
万物皆贱,惟人为贵。动以九州为狭,静以环堵为大《晋书董京传》
25
以造化为工匠,天地为陶钧,名位为糟粕,势利为埃尘,治其内而不饰其外《晋书潘尼传》
26
且世以太虚为舆,𤣥炉为肆,神游莫竞之林,心存无营之室《晋书束晢传》
27
天地短于朝生兮,亿代促于始旦。顾瞻宇宙微细兮,𦕈若豪锋之半《晋书庾峻传》
28
人之寓于宇宙也,何异夫栖蜗之争战,附蜹之游禽。《梁书》张缅弟纉传。
29
世之人以独见者为梦,同见者为觉。殊不知精之所结,亦有一人独见于昼者。神之所合,亦有两人同梦于夜者。二者皆我精神,孰为梦,孰为觉关尹子六七
30
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列子天瑞
31
原宪:窭于鲁子,贡殖于卫原,宪之窭损生子,贡之殖累身,然则窭亦不可殖,亦不可其可焉。在曰:可在乐生,可在逸身。故善乐生者不窭,善逸身者不殖《列子》,杨朱
32
死生自命也,贫穷自时也。怨夭折者,不知命者也。怨贫穷者,不知时者也。当死不惧在穷,不戚知命时也列子,力命。夫信命者亡夀夭,信理者亡是非,信心者亡顺逆,信性者亡安危列子,力命
33
丽之姬艾,封人之子也,晋国之始得之也,涕泣沾襟。及其至于王所,与王同筐牀食刍豢,而后悔其泣也。子恶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蕲生乎《庄子齐物论》
34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齐物论》
35
彼以生为附赘,县疣以死,为决𤴯溃痈。夫若然者,又恶知死生先后之所在《庄子》,大宗师
36
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为鸡,予因以求时,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为弹予,因以求鹗炙,浸假而化予之,凥以为轮,以神为马,予因而乘之,岂更驾哉《庄子》:大宗师?」
37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亲仕,三釡而心乐,后仕三千锺,不泊吾心」悲!弟子问于仲尼曰:若参者可谓无所县,其罪乎?曰:既已县矣,夫无所县者,可以有哀乎?彼视三釡三千锺如鹳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庄子寓言。
38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庄子》列御寇
39
夫天下也者,万物之所一也,得其所一而同焉,则四肢百体将为尘垢而死生,终始将为昼夜而莫之能滑,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弃𨽻者若弃泥涂,知身贵于𨽻也。《庄子田子方。
40
以道为竿,以徳为纶,礼乐为钩,仁义为饵,投之于江,浮之于海,万物纷纷,孰非其有淮南子,俶眞训》。
41
夫藏舟于壑,藏山于泽,人谓之固矣。虽然,夜半有力者负而趋寐者不知,犹有所遁,若藏天下于天下,则无所遁其形矣。淮南子,俶眞训。
42
若人者,千变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弊而复新,其为乐也可胜计耶!譬若㝱为鸟而飞于天,㝱为鱼而没于渊,方其㝱也,不知其㝱也觉而后知其㝱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㝱也,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不乐也!淮南子俶眞训上。
43
子求行,年五十有四而病伛偻脊,管高于顶●下,迫頥两脾在上烛营指天,匍匐自闚于井,曰:「伟哉!造化者,其以我为此拘拘邪!此其视变化亦同矣!」《淮南子,精神训》。
44
夫造化者,既以我为坯矣,将无所违之矣,吾安知夫刺炙而欲生者之非惑也,又安知夫绞经而求死者之非福也。或者生乃徭役也,而死乃休息也。夫造化者之攫援物也,譬犹陶人之埏埴也,其取之地而已。为盆盎也,与其未离于地也,无以异其已。成器而破碎,漫澜而复归,其故也,与其为盆盎,亦无以异矣。夫临江之乡,居人汲水以浸其园,江水弗憎也。苦洿之家,决洿而注之,江洿水,弗乐也。是故其在江也无以异其浸园也,其在洿也,亦无以异。其在江也,是故圣人因时以安其位,当世而乐其业《淮南子精神训》
45
廓惝而虚清,靖而无思,虑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涸而不能寒也,大雷毁山而不能惊也,大风晦日而不能伤也,是故视珍宝珠玉犹石砾也,视至尊穷宠,犹行客也。视毛嫱、西施,犹䫏丑也。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淮南子精神训》
46
鲁人有为父报雠于齐者,刳其腹而见其心,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行而出门上车而歩马,顔色不变其御,欲驱抚而止之曰:今日为父报雠以出死,非为生也。今事已成矣,又何去之?追者曰:此有节行之人,不可杀也,解围而去之,使被衣不暇,带冠不及,正蒲伏而走,上车而驰,必不能自免于千歩之中矣!今坐而正冠,起而更衣,徐徐而出门,上车而歩马,顔色不变,此衆人之所以为死也,而乃反以得活,此所谓徐而驰迟于歩也。夫走者,人之所以为疾也。歩者,人之所以为迟也,今反乃以人之所为迟者反为疾,明于分也,有知徐之为疾、迟之为速者,则几于道矣!故黄帝亡其𤣥珠,使离朱㨗剟索之而弗能得之也,于是使忽恍而后能得之,淮南子人间训。人不当恶死,死复归其未生之故耳,譬犹瓦器之破而复反于土也。淮南子精神训解。
47
大丈夫以天下为室以藏万物。《淮南子俶眞训》解。夫期功于旦夕者,闻嵗暮而致叹,取美于当年者,在身后而长悲。此故俗士之近心,一世之常情也。至于大人,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旷息。张湛《注》列《汤问》。
48
以仁义为关键,用礼教为衿带,自枯槁于当年,求馀名于后世者,是不达乎生生之极也张湛注列杨朱。
49
安时处顺,谓之悬解。一不能自解,则衆物共结之,能解则无所不解也」。郭子注:庄大宗师。
50
若疣之自县,赘之自附,此气之时聚,非所乐也。若𤴯音换之自决,痈之自溃,此气之自散,非所惜也郭子注庄,大宗师。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凥苦羔反?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庄子,大宗师」。
51
以死生为寤寐,以形体为逆旅,去生如脱屣,断足如遗土,吾未见足以缨茀其心也。郭子注:庄徳充符。
52
少而失其故,居名为弱丧。夫弱丧者遂安于所在而不知归于故乡也焉。知生之非夫,弱丧焉,知死之非夫,还归而恶之哉!郭子注《庄齐物论》。
53
夫死生之变,犹春秋冬夏四时行耳。故生死之状虽异,其于各安所遇一也。郭子注庄《齐物论》。
54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扄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文选》,刘伶《酒德颂》
55
俯观万物扰扰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侍侧焉,如蜾蠃之与螟蛉《文选》,刘伶《酒德颂》
56
死为休息,生为役劳,冬水之凝,何如春氷之消?荣位在身,不亦轻于尘毛补《文选》:张衡《髑髅赋》
57
木根挺而枝逺,叶繁茂而华零。无穷之死,犹一朝之生广文选》、阮嗣宗《大人先生传》
58
枝叶托根柢,死生同盛衰《广文选》、《阮嗣宗大人先生传》。若先生者,以天地为卵耳,如小物细人,欲论其长短,议其是非,岂不哀也哉《广文选》,阮嗣宗《大人先生传》
59
荣体变为枯体,枯体即是荣体,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广《文选》,范子眞《神灭论》
60
彭殇无异葬,夷跖可同朝。龙蠖非不屈,鹏鷃但逍遥。《艺文类聚》人部讴谣
61
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而观焉。太公涓跽而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俯吟,暮则释竿,其膝所处,若背其跗,触崖若路。鲁连曰:「钓所本以在鱼,无鱼何钓?」太公曰:「不见康王父之钓耶?念蓬莱钓巨海,摧岸投纶,五百年矣,未尝得一鱼,方吾犹一朝耳」。《太平御览》:鳞,介部鱼。
62
以造化为父母,以天地为牀褥,以雷电为鼓扇,以日月为灯烛,以云汉为川池,以星辰为珠玉。《初学记礼部死丧注。吾与𤣥子观东海释驷而升乎●山,未中路而忘马符子,使人求之不获,使鬼索之而获符子曰:六合不可忘,故知良马在其中矣,请以六合之观观之也。事类赋,兽部马注。夫以今望昔所以有今以昔望,今所以名昔,而今自非,今何能有!昔昔自非昔,岂有今哉!既其无昔,无今何先何后!道德经注疏卷一。
63
草木零落,归根则静,人物变化,反眞则安。道徳经注疏卷二。譬如有人,于夜中梦见种种事,或梦自身被官囚缚受种种,苦生大忧恼,然后得脱。须臾,更梦作大国王,威势自在,受大快乐,即于梦中作念,言:「我向作时,受苦如是,今复自在受大快。乐作是念,已忽然睡觉,苦乐之事,莫知所在」。海空智藏经普记品。
64
衆生世间,犹如幻师,所作幻术,无有决定,又如夜梦,所有见事,皆悉虚妄,无有眞实《大乘妙林经》
65
智者观生死,犹如大幻师。土梗何曾走,木鸡讵翔空《大乘妙林经偈》
66
衆生飘浪如虚,中云如空,中色如谷,中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热,中炎如电,中火《大乗妙林经》。
67
闻詈剧丝竹之娱,得捶喻捧戴之悦。波罗蜜多经》五百八十九卷序。夫永夀莫美乎上乾,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淩虚而同之●滞。至德莫大乎眞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道行波罗蜜经序卷一。
68
譬如陶师,埏埴成器,内盛臭秽,彩画严饰,诳惑愚夫,又如四蛇,置之一箧。如是四大,和合为身,一大不调,百一病起。是故智者应观此身,如养毒蛇,如持坯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十一
69
佛言吾视王侯之位如尘隙,视金玉之宝如瓦砾,视纨素之服如弊帛,视大千世界如一诃子,视四耨水如涂,足油视方,便门如筏,实聚视,无上乗如梦金帛。视求佛道,如眼前花,视求禅定,如须弥柱。视求涅盘,如昼夜寤,视倒正者如六龙舞,视平等者如一眞地,视兴化者,如四时木佛说四十二章,经尺
70
暂得为人,譬如作客,作客日少,归家日多,佛说五苦章句,经尺七一切过患,由生而有。譬如无薪,火无所烧,亦如无树,斧无所斫,亦如无瓶,椎何所破?如无藕花,霜何所败无明《罗刹《经》
71
若有山者,金刚必坏,若无山者,金刚虽坚,何所能坏?凡有身者,必有诸苦,若无身者,苦何所苦!无明罗刹经
72
精神居形躯犹雀藏器中。器破雀,飞去,身坏神逝生法句,经生死品
73
万物为泡,意如野马,居世若幻,奈何乐此法句,经世俗品?人在生死,譬如车轮,反覆上下而不离地修行道,地经,菩萨品。是身如聚沫,不可手捉。是身如海,不厌五欲,是身如江,归于渊海,趣老病死,是身如粪,明智所捐。是身如沙城,疾就磨灭。是身如边土,多覩怨贼。是身如险,道常失善。法是身如博家,百八爱所立,是身如裂器,常而穿漏,是身如画瓶,中满不净,是身如溷九孔,常流是身,如水渎,悉为瑕秽。是身如幻,以惑愚人,不识正谛,是身如䔉,烧毒身心,是身如萎华,疾至老耄是身如车与无常,俱是身如露,不得久立。是身如宅四百四病之,所居,止是身如箧,毒蛇所处,是身如蚖,瞋火常燃。是身如顚国,十八结所,由是身如芭蕉树而不坚,固是身如破船,六十二见为之所惑。是身如朽阁倾坏,善相是身如琴,因弦有声,是身如鼓,皮木褁覆,计之本空,是身如坏,无有坚固,是身如灰城,风雨所坏,归老病死修行道,地经观品
74
父子二人,耕田毒虵,●煞其子,其父犹耕如故,不看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是谁儿?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梵志又问是卿之子,何不啼哭?耕者答曰:人生有死,夫盛有衰善者,有报恶者,有对愁忧啼哭,无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持一人食来。梵志自念此是何人,而无返复?儿死在地,情不愁忧,反更索食。此人不慈,无复此比。梵志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语之,卿儿已死,其夫寄言持一人食来。梵志曰:何以不念子耶?儿母即为梵志,说譬喻言儿来托生,我亦不呼儿,今自去,非我不留,譬如行客,因过主人客,今自去,何能得留?我之母子,亦复如是,去来进止,非我之力,随其本行,不能救䕶,复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复说譬喻,向梵志言,譬如巧师入山斫木,縳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逢大风,吹破筏散,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因缘和合,共一家生,随命长短,死生无常,合㑹有离,我弟命尽,各自所随,不能救䕶,复语其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妇说喻向梵志言:譬如飞鸟,暮宿高树,同止共宿,伺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即合,无缘即离,我等夫妇,亦复如是,无常对至,随其本行,不能救䕶,复语其奴,大家已死,何不啼哭?奴复说譬喻,言我之大家,因缘和合,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煞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䕶大牛之命,愁忧啼哭,无所补益。《法苑珠林》卷五十二。
75
夫五阴虚假,四大浮危。受斯伪质,事等尽瓶。感此秽刑,又同坯哭」。《法苑珠林》卷九十四。
76
虽复回天震地之威,㑹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衆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恒异,析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法苑珠林》卷九十六。
77
如外地古今相传,强者先宅,故无主也,身亦然尔。衆缘所成,缘合则起,缘散则离,何有真宰常主之者僧肇注:维摩诘,经方便品。
78
新新生灭,交臂已谢,岂待白首然后为变乎僧肇注:维摩诘经方便品
79
贼性
80
宋、哀云:使曲者直,直者曲为揉《周易音义卦》。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齕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虽有义台路寝,无所用之。及至伯乐,曰:「我善治,马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撅饰之患,而后有鞭荚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陶者曰:「我善治埴,圆者中规,方者中矩。匠人曰: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夫埴木之性,岂欲中规矩钩绳哉?然且世世称之曰:伯乐善,治马而陶匠善,治埴木。此亦治天下者之过也。故至德之世,其行塡塡,其世颠颠。及至圣人,蹩躠为仁,踶跂为义,而天下始疑矣。澶漫为乐,摘擗为礼,而天下始分矣。故纯朴不残,孰为牺樽?白玉不毁,孰为圭璋?道德不废,安取仁义?性情不离,安用礼乐?五色不乱,孰为文采?五声不乱,孰应六律?夫残朴以为器,工匠之罪也。毁道德以为仁义,圣人之过也。夫马陆,居则食草饮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踶马,知已此矣。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能至。盗者,伯乐之罪也《庄子,马蹄
81
卤莽其性者,欲恶之孽,为性雈苇,蒹葭始萌,以扶吾形,寻擢吾性。并溃漏发,不择所出,漂疽疥痈,内热溲膏是也。庄子则阳。
82
百围之木,斩而为牺尊,镂之以剞𠜾,杂之以青黄,华藻鏄鲜龙蛇虎豹,曲成文章,然其断在沟中,一比牺尊沟中之断,则丑美有间矣。然而失木性钧也,是故神越者其言,华德荡者其行伪,至精亡于中,而言行观于外,此不免以身役物矣淮南子俶真训》上」。
83
夫混茫以无名为贵,羣生以得意为欢,故剥柱刻漆,非木之愿。㧞鶡裂翠,非鸟所欲,促促衔镳,非马之性,荷轭运重,非牛之乐。《抱朴子》外篇诘鲍。
84
煎熬形气,刻削天和。《抱朴子内篇》道意。或好知不倦,以困其百体,所好不过一枝,而举根俱弊,斯以其所知而害所不知也。郭子注:庄大宗师。
85
言其将以形教自亏残,而不能复游夫自得之塲,无系之涂也。郭子注:庄大宗师。
86
骈于拇者谓之不足,故泣而决之。枝于手者谓之有馀,故啼而齕之。如是,则羣品万殊,无释忧之地矣。惟各安其天性,不决骈而齕枝,则曲成而无伤,又何忧哉!」郭子注:庄骈拇。
87
天下未尝慕桀、跖而必慕曽、史,则曾、史之簧鼓天下,使失其眞性,甚于桀、跖也。郭子注:庄骈拇。
88
夫有耳目者,未尝以慕聋盲自困也,所困常在于希离,慕旷则离旷,虽性聪明,乃是乱耳目之主也。郭子注:庄骈拇。雈苇害黍稷,欲恶伤正性。郭子注:庄,则阳。
89
情之伤性,性之妨情,犹烟波之与水火也。烟生于火而烟郁,火冰出于水而冰遏水。故烟微而火盛,冰泮而水通,性贞则情销,情炽则性灭。刘子防欲。
90
凝滞者,智之蝥也,忿憾者,仁之螣也。纤恡者,义之蠧也。文中子,魏相。
91
木从小至大,遂能荫蔽日光,譬染心,从微至著,亦能覆盖眞性。《道德经注疏》卷六。
92
毁道德以为仁义,不似黥乎破𤣥同以为是非,不似劓乎《庄子》音义。大宗师
93
骈枝赘疣,虽非性之正,亦出于形,不可去也。五藏之情,虽非道德之正,亦列于性,不可治也。今设仁义之教,以治五藏之情,犹削骈枝赘疣也。既伤自然之理,又益其疾也」。《庄子音义骈拇。
94
譬如恶象,心未调顺,有人乗之,不随意去,逺离城邑,至于林野海空智藏经》、《持诫品》
95
烦恼所侵縳,犹如蚕处茧。《海空智藏经供献品偈》。我观世间,一切衆生,由于十种染污法。何谓为十一者?悭垢染污。二者恶戒垢染污,三者瞋垢染污,四者懈怠垢染污。五者散,乱垢染污,六者恶慧垢染污。七者不遵尊教,垢染污八者邪疑垢染污。九者不信,解垢染污。十者不恭,敬垢染污。《大寳积经》卷三十五。
96
我观世间一切衆生为十种纒,縳之所纒縳,何谓为十一者?由悭嫉网之所纒縳,二者由无明膜之所覆翳。三者烦恼迷醉、堕愚痴坎,四者爱欲驶流之所,漂没五者,末摩死节,邪箭所中,六者忿恨,宻烟之所熏㶿。七者贪欲盛火之所烧,然八者过失,毒药之所闷乱,九者诸盖,毒刺之所遮碍,十者常处,生死流转、饥馑旷野,正勤疲怠。大寳积经卷三十五。
97
犹如有人手执利斧入山斩伐材木,华果、药草,毁坏成功《出曜经》《七口品。
98
挒眼去之,其视宁广逺不决耳,令大其听,宁能逺不决鼻,令大闻香,宁能逺不决口,令大知味,宁能多不!」那先比丘经卷中。
99
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大智度论》卷二十三。心犹水也,静则有照,动则无鉴。痴爱所浊,邪风所扇,涌溢波荡,未始暂住。以此观法,何往不倒!譬如临面涌泉而责以本状者,未之有也」。僧肇注:维摩诘,经观衆生品。
100
失常:
101
革四扩则裂,胃中满则充子华,子执中」。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说符?」
102
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附赘县疣,出乎形哉,而侈于性多。方乎仁义而用之者,列于五藏哉,而非道徳之正也。是故骈于足者,连无用之肉也。枝于手者,树无用之指也。多方骈枝于五,藏之情者,淫僻于仁义之行,而多方于聪明之用也。是故骈于明者,乱五色,淫文章青黄黼黻之煌,煌非乎而离朱,是已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锺、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枝于仁者,擢德塞性以收名声,使天下簧鼓以奉不及之法,非乎而曾史是已。骈于辩者,累瓦结,绳窜句游心于坚白同异之间,而敝跬誉无用之言非乎,而杨、墨是已。故此皆多骈旁枝之道,非天下之至正也。庄子骈拇。
103
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钩,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纒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纒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何以知其然邪?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于仁义,是非以仁义易其性与?庄子:骈拇。
104
百年之木,破为牺樽,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比牺樽于沟中之断,则美恶有间矣。其于失性一也。跖与曾、史行义有间矣,然失其性均也庄子,天地
105
夫尧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庄子》,大宗师
106
譬如駏、驉,受胎必死,杂阿含经卷三十八。犹如地性,不可舍坚。乃至火性,不可舍热,如鱼投陆,命何能存!本缘经持王子品。
107
昔有一蛇头尾自诤,头语尾曰:「我应为大尾语」。头曰:「我应为大头」。曰:「我有耳,能听有目,能视有口能食,行时在前,故可为大,汝无此术」。尾曰:「我令汝去,故得去耳。若我不去,以身绕木三帀,三日不已,不得求食饥饿」。垂死,头语尾曰:「汝可放我,听汝为大尾」。闻其言,即时放之。复语尾曰:「汝既为大听,汝前行,尾在前,行未经数歩,堕大深坑而死」。《法苑珠林》卷七十八。
108
喻林卷一百十五
URN: ctp:ws783760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