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卷八十六·吴越十列传吴任臣 |
《沈崧皮光业曹仲达林鼎仰仁诠》 |
1  | 沈崧字吉甫,闽人也。祖辂,唐大理评事,赐绯;父超,福州长溪县令。崧初生时,有大蛇坠榻前,引首注视,久而方去。既七日将浴,忽风雨震坏浴盘,人咸异之。 |
2  | 乾宁二年,刑部尚书崔凝知贡举,登进士第者二十五人,崧与焉。已而昭宗御武德殿,命翰林学士陆扆、秘书监冯偓覆试,凡落十人,是日崧再入选。 |
3  | 寻归闽,道由淮甸,淮帅辟之不就,遂经杭州,武肃王留为镇海军掌书记,除浙西营田副使,奏授秘书监、检校兵部尚书、右仆射,凡书檄表奏,多崧所出。后唐庄宗卽位,改元同光,武肃王问其祚修短,崧曰:「观此号,为国不成,止一口耳。」文穆王立,雅好儒学,置择能院,选吴中文士録用之,命崧领其职。国建,拜崧丞相。天福三年二月卒,年七十六。諡曰文献。有集二十卷。 |
4  | 皮光业字文通,世为襄阳竟陵人。父日休,有盛名,唐末为苏州军事判官、太常博士,遂家焉。光业生于姑苏,十岁能属文,及长以所业谒武肃王,与沈崧、林鼎同辟幕府,累署浙西节度推官,赐绯。 |
5  | 天宝九年,王欲通诚于梁而难其人,且中隔淮南,辄绕道为苦,于是以光业为才使,自建、汀逾虔、郴,越潭、岳、荆南入贡。梁均王大喜,加王天下兵马大元帅,开府置官属,特赐光业进士及第,仍赐秘书郎,授右补阙内供奉,赐金紫。 |
6  | 未几,淮人来求好,王以光业报聘,及还,赠钱三百万,复禁其出,且曰:「可以市易。」光业曰:「我使介也,岂贾竪也。」乃委置而去,淮人亟载随之。寻兼两浙观察使。文穆王嗣立,命知东府事。天福二年,国建,拜光业丞相,与曹仲达、沈崧同日受命,凡教令仪注多所考定。光业美容仪,善谈论,见者或以为神仙中人。性嗜茗,常作诗以茗为「苦口师」,国中多传其癖。八年二月丙辰卒,年六十七。諡曰贞敬。所撰皮氏见闻録十三卷行世。 |
7  | 初,光业微时,梦亭上偶人皆列拜,觉而自负。又旅游会稽,有神降于里巷,光业往视之,神辄不语,及去,衆诘之,曰:「皮秀才此土地主,我小神,不当遽见。」梁选王子传珍为驸马都尉,光业奉命如京师,及归经靖海,山阴令滕文规故光业舅也,日暝,见有黄衣吏报曰:「皮补阙今已及靖海。」俄失所在,其异徵多此类。 |
8  | 弟光邻,官温州刺史。子璨,官元帅府判官,著有鹿门家钞诗咏。三世皆以文雄江东,识者荣之。 |
9  | 曹仲达,圭之子也。本名弘达,后避孝献世子讳,更今名。仲达生于临平,当母坐蓐时,室有紫光,家人咸异之。稍长,圭欲其习劳,品膳悉与仆隶等,卽严冬尚未挟纩,又日令运甓以苦筋骨。寻为镇东军押牙。圭在苏州日,常乞婚于睦州陈询,至是遣仲达亲迎,卜之,曰:「陈非耦也,当聘他族,以致荣显。」已而道过钱塘,武肃王奇其貌,遂以王妹俪焉。累授台、处二州刺史。 |
10  | 文穆王立,命仲达权知政事,及建国,拜丞相,与沈崧、皮光业同秉国钧。忠献王卽王位,仲达复摄行军府事。时大赉诸军,军中言赐予不均,輙大哗,举仗不受赐,诸将不复能制,仲达亲出阶谕之,辞旨晓畅,皆释仗而拜。仲达性仁厚好施,食不兼味,文穆王雅重之,每呼丞相而不名。卒,年六十二。諡曰安成。 |
11  | 林鼎字涣文,侯官人。父无隐,有诗名,流寓明州,刺史黄晟颇好礼士,无隐依之。鼎生于明州之大隐村,及长,谒武肃王,王以为观察押牙。寻辟文穆王幕府,文穆王以其才行累荐,不见用,一日复密荐之,武肃王曰:「鼎骨法非常,真辅相器。然我不骤贵者,欲汝贵之,庶尽心于汝也。」文穆王袭位,署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 |
12  | 鼎性谠正而强记,能书,得欧虞笔法,比中年,读书必达曙,所聚图籍悉手钞数过,卽残编断简,亦较雠补缀,无所厌倦。国建,命掌教令,寻拜丞相,凡政事有不逮者,鼎必极言,罔忌讳。天福中建州之役,鼎指陈天文人事,累疏切谏,王不用鼎言,卒无成功,人多鼎有先见云。开运元年正月卒,年五十四。諡曰贞献。有吴江应用集二十卷。 |
13  | 仰仁诠,湖州人也。事文穆王为牙将,以练达称。王弟元珦不法,文穆王命仁诠诣明州召之,左右虑元珦难制,劝衷甲以往,仁诠竟常服造听事,偕元珦还杭州,神气优暇,畧无周章,时皆服其度量。久之,建州刺史王延政与闽主相攻,乞师于杭,仁诠奉命往救,师久不旋,随为延政所败。及忠献王立,纳仁诠女为元妃。累官宁国军节度使,同参相府事。未几,卒。 |
14  | 弟仁谦,随忠懿王归宋,授太子舍人,出知永嘉县。 |
15  | 论曰:崧王质金相,黄中通理;光业文章尔雅,黼黻邦家;仲达、鼎郁然人望,遇事能断,联镳竞爽,出入端揆,彬彬乎皆华国之选也。仁诠雅有干畧,虽失利南征,而盖愆末路,亦过不掩功者与。 |
《陆仁章章德安郭师从唐仁恭》 |
1  | 陆仁章,睦州人也。少微贱,有大志,以穷困为武肃王园卒,时人未之知也。武肃王常游府园,见仁章树艺有智而志之。及淮南兵围孙琰于苏州,绕城三匝,无路可通,武肃王使仁章设计入城,果得琰报而出,由是益加称赏,以诸孙辈畜之。累迁两府军粮都监使,俄转内牙指挥使。及武肃王薨,文穆王已承制统军府事矣,方与兄弟同幄行丧,仁章进曰:「令公嗣先王霸业,将吏旦暮趋谒,当与诸公子异处。」乃命主者更设一幄,扶文穆王居之,告将吏曰:「自今惟谒令公,禁诸公子从者,无得妄入。」昼夜警衞,未常休息。 |
2  | 宝正末年,左右皆附文穆王,仁章独数数以事相犯,至是劳之再三,仁章曰:「先王在位,仁章不知事令公,今日尽节,犹事先王也。」文穆王嘉叹久之。自是仁章与指挥使刘仁杞居中用事。仁章性刚,仁杞好毁短人,颇为衆切齿。一日,诸将诣府请诛二人,文穆王使从子仁俊谕曰:「二将事先王久,吾方图其功,汝曹乃欲逞私憾杀之,可乎?吾为若主,若当禀吾命,不然当归安国以避贤路。」衆惧而退,遂以仁章为衢州刺史,仁杞为湖州刺史。 |
3  | 仁章历官至保大军节度使,同参相府事。天福四年卒。仁杞,富春人。 |
4  | 章德安,处州丽水人。累官至内都监。文穆王寝疾时,察德安忠直能断大事,欲属以后事,语之曰:「弘佐尚少,当择宗人长者立之。」德安曰:「弘佐虽少,羣下服其英敏,愿王勿以为念。」王曰:「汝善辅之,吾无忧矣。」已而,文穆王薨。内牙指挥使戴恽者,与文穆王养子弘侑比,盖弘侑养母,恽妻之私亲也。或言恽谋立弘侑,德安秘不发丧,伏甲士于幕下,杀恽,废弘侑为庶人,复其孙姓而幽之。居无何,上统军使阚璠强而横,排斥异己,忠献王不能制,德安数与之争,璠遂以计贬德安于处州。右都监李文庆亦不附璠,同时贬睦州。文庆,故睦州人也。 |
5  | 郭师从,合肥人。田頵妇弟也,隶頵部下为都虞候。文穆王质宣州时,頵每战不利,辄顾左右索钱郎杀之,师从与頵母多方保护,得不死。頵败,师从随归杭州,武肃王德其人,署为镇东都虞候,数从文穆王破广德,征无锡,有功,累迁浙西营田副使。忠献王时,拜同参相府事。卒,年八十四。 |
6  | 唐仁恭,其先世自晋昌徙馀杭。唐天复中,有建威推官希颜者,卽仁恭父也。仁恭事文穆王为唐山县令,有能声。子渭,仕宋,官职方郎中。 |
7  | 论曰:仁章谊无狥私,德安忠以事主,当文穆授受之际,仁章正其始,德安正其终,大义断然,虽古名臣何加焉。师从保全王躬,托鱼服于豫且之网,得膺寿考,宜矣。仁恭擅良吏才,抚循一邑,殆所云岂弟君子、民之父母者邪。 |
《水丘昭券薛温》 |
1  | 水丘昭券,安国人。汉有司隶校尉水丘岑者,昭券盖其后也。性沉厚,知书,能文章。武肃王母出自水丘氏,昭券以国戚故,事忠献王为内都监使。唐攻福州急,福州使者乞师于杭,诸将多以道险远为解,昭券言:「救邻恤灾,古今通义。」劝王宜亟济师,与王意颇合,从之。忠献王之诛程昭悦也,令昭券夜率甲士千人围其第,昭券曰:「昭悦家臣也,有罪当显戮,不宜夜兴兵。」王以为知大体。 |
2  | 及忠逊王立,忿统军使胡进思横甚,与指挥使何承训及昭券密谋逐之于外,昭券以为进思党盛,未可猝去,不如姑容之,以俟后图,王犹豫未决。会承训惧事发相及,反泄其谋于进思。居数日,王夜宴将吏,进思疑图己,輙戎服执兵帅亲兵百人入见王于天册堂,曰:「老奴无罪,何故见图?」遂锢王义和院废之,并杀昭券及进侍鹿光铉。光铉,忠逊王舅也。进思妻闻昭券死,泣下曰:「他人犹可杀,昭券君子也,奈何杀之?」 |
3  | 薛温,钱塘人,以武勇为亲军都头。天福十二年,统军使胡进思既废忠逊王而迎忠懿王,领两军事。明年春,迁忠逊王于衣锦军私第,进思日请图害,譬说百端不止,忠懿王虑其有他变,遣温将亲兵卫之,且诫曰:「是行也,委尔保全废王,若有非常处分,皆非吾意,当以死捍之。」进思果潜谋于温,温拒而不许,复夜使方安等二人逾垣入忠逊王第,温帅衆救之,毙安等于庭中。已而进思死,忠逊王获考终,温之力也。温累官镇国都指挥使、睦州刺史。乾德三年,舍地为吉祥律寺,未几卒,諡正显。 |
4  | 论曰:昭券志期包荒,事同裕蛊,当断不断,身殒奸邪。易言君不密则害臣,臣不密则害身,其水丘氏之谓乎!薛温保衞故主,矢志靡他,俾二君兄弟式好,克全天伦,厥功为多焉,所由与终始易虑者有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