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南海志卷第十

《南海志卷第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兵防
2
旧志兵防数
3
水马站
4
旧志馆驿递铺
5
河渡
6
局务仓库
7
旧志诸司仓库
8
廨宇
9
旧志诸司公廨

兵防》

1
兵以卫民,常制也。广为岭南巨镇,瞰海负山,前控蕃夷,后带蛮獠,兵威镇遏,诚为重事。山林险隘之地,水道津要之冲,自唐宋以来,并设屯戍。天兵收附,威武如神。镇守兵防,虽有沿革,然军机胜算,非人间之所能知,姑记其略。仍以旧志所载前代镇戍屯防,附列于后。
2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3
宣慰司随司千户所。
4
各翼千户所。
5
镇抚所。
6
城内外巡警官。
7
司县巡捕弓手:
8
录事司弓手贰拾名。
9
番禺县弓手壹佰参拾捌名。
10
南海县弓手贰佰参拾伍名。
11
东莞县弓手壹佰肆拾捌名。
12
增城县弓手玖拾柒名。
13
新会县弓手壹佰肆拾贰名。
14
香山县弓手壹佰贰拾名。
15
清远县弓手贰拾柒名。

旧志兵防数》

1
禁军:
2
东南第十一将五百人。
3
雄略第十三指挥五百人,马三百五十疋。
4
雄略第九指挥三百人。
5
雄略第二十指挥五百一十人。
6
雄略第二十二指挥五百人。
7
雄略第三十一指挥五百人。
8
澄海第一指挥五百人。
9
澄海第二指挥五百人。
10
澄海第三指挥五百人。
11
澄海第二十七指挥五百人。
12
澄海第七十四指挥五百人。
13
澄海第七十五指挥五百人。
14
归远第二十一指挥五百人。
15
厢军:
16
东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17
西城面指挥一百五十人。
18
造船场指挥七十五人。
19
驾纲指挥二百二十人。
20
木匣作指挥一百人。
21
长运指挥五十人。
22
省马铺指挥三百五十人。
23
马递铺二百二十五人。
24
都作院四百八十人。
25
城外驻泊指挥五十人。
26
巡检寨兵:
27
扶胥都监额管澄海第四指挥四百人,又管澄海第二十四指挥四百人。
28
伍镇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29
广惠州同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30
右属番禺县界
31
西南道巡检额管一百人。
32
广恩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33
右属南海县界
34
固戍角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35
广惠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36
屯门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人。
37
右属东莞县界
38
广恩州同巡检额管澄海第五指挥四百人。
39
褥州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40
崖山巡检额管一百丹五人。
41
右属新会县界
42
长沙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五人。 属增城县界。
43
香山巡检额管一百二十人。
44
清远同巡检额管九十五人。
45
四会怀集巡检额管一百五十二人。 属怀集县界。
46
经略司:
47
西淋弹压额管六十人。
48
金利弹压额管八十人。
49
东涌弹压额管七十五人。
50
殿前司摧锋军分戍本路三千二百八十七人。
51
经略安抚司水军一千一百人。
52
勇敢军二百五十人。
53
忠勇军三百人。

水马站》

1
马站
2
水站
3
馆驿
4
递铺
5
圣朝混一区宇,舟车所至,人力所通,日月所照,霜露所坠,莫非王土,莫非王臣,故水马站遍天下。广为杨州尽处,去京师万馀里。然叶舟风递,馹骑星驰,不十馀日可至,何其速也。朝廷立法,以田粮七十石买一马,田参拾伍石粮造一舟,每舟站夫七名,税与他役俱免,止供使臣官员往来而已。其它走传,则有急递铺焉。故志水马站。
6
马站
7
六处,马一百二十六疋。按以下分数统计,总数应为一百三十六疋。
8
番禺县
9
在城站马四十疋。
10
正马二十疋,贴马二十疋。
11
湴湖站马二十六疋。
12
正马一十三疋,贴马一十三疋。
13
南海县:
14
白土站马三十疋。
15
正马一十五疋,贴马一十五疋。
16
增城县:
17
县廓站马一十疋。
18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19
鸟石站马一十疋。
20
正马五疋,贴马五疋。
21
清远县:
22
横石矶站马二十疋。
23
正马一十疋,贴马一十疋。
24
水站
25
一十处,船九十只。
26
番禺县:
27
在城站船二十只。
28
南海县:
29
官窑站船一十只。西南站船五只。胥江站船一十只。
30
清远县:
31
县廓站船九只。回岐站船九只。横石矶站船一十二只。
32
增城县:
33
东洲站船五只。
34
东莞县:
35
怗岗站船五只。黄家山站船五只。
36
馆驿
37
一十四处。下列馆驿应为十五处。
38
番禺县:
39
东城馆驿。湴湖站馆驿。
40
南海县:
41
西城馆驿。白土马站馆驿。官窑水站馆驿。西南水站馆驿。胥江水站馆驿。
42
清远县:
43
县廓站馆驿。横石矶水马站馆驿。回岐水马站馆驿。
44
增城县:
45
县廓马站馆驿。乌石马站馆驿。东洲水站馆驿。
46
东莞县:
47
怗岗水站馆驿。黄家山水站馆驿。
48
递铺
49
四十处。
50
南海县:
51
官窑铺,太平铺,胥江铺,芦苞铺,石门铺,金利铺,黄岗铺,望仙铺,仙峒铺,鸭步铺。
52
清远县:
53
回岐铺,峡口铺,县门铺,滨江铺,横石铺,潖江铺,大庙铺。
54
增城县:
55
增江铺,甘棠铺,鹤子铺,河塘铺,聂田铺,官路铺,鸭湖铺,凤凰铺,佛岭铺,总铺。
56
番禺县:
57
府门铺,大水中铺,大水正铺,乌石中铺,乌石正铺,白石中铺,白石正铺,车陂正铺,车陂中铺,马骑铺。
58
东莞县:
59
蕉利铺,水口铺,独岗铺。
60
旧志馆驿*递铺
61
馆驿
62
旱铺
63
水铺
64
馆驿
65
来归馆在冲霄门外。
66
来远驿在蕃巷。
67
旱铺
68
北门铺,大水铺,猎德铺,白石铺,乌石铺,佛岭铺,聂田铺,泉石铺,增江铺,白沙铺,官峰铺,凌江铺,白鹤驿,巴径铺,大宴驿,山塘铺,峡尾驿,巴由铺,神步铺,横石驿,鸭滩铺,郭头铺,黄岗铺,伏堂铺。
69
水铺
70
大通铺,瑞石铺,半圃铺,马头岗铺,马宁铺,海州铺,昆仑铺,浪凿铺,木涌铺,白塔铺。

河渡》

1
长河渡
2
横水渡
3
长河渡
4
南海县:
5
新会渡,肇庆渡,瓦窑渡,丹灶渡,金利渡,奇石渡,张槎渡,龙江渡,炭步渡,白石冈渡,山南渡,鲤水渡,麻奢渡,沙坑渡,四会渡,横江渡,区村渡,山根渡,青石渡,山吉渡,马宁渡,江尾渡,兰石渡,深村渡,橄榄渡,大湾度,罗村渡,石屈渡,何村渡,古灶渡,沙贝渡,横岸渡,区村渡。上文已有「区村渡」,可能另名书误,也可能重出。
6
番禺县:
7
东莞渡,苏家渡,南岸渡,惠州渡,石湾渡,黄家山渡,大宁渡,蓼涌渡,沙亭渡,河南渡,扶南渡,大石渡,茶园渡,佛山渡,相对冈渡,靖康渡,官山渡。
8
横水渡
9
南海县:
10
宁口渡,西岸渡,官窑渡,和顺渡,灵州渡,佛山渡,仁寿渡,冼屈岸渡,牛眠冈渡,三江渡,胥江渡,蒋岸渡,流潮渡,横冈渡,深村渡,石头岸渡,迭滘渡,南津沙滘渡,丰江渡,分界渡,禾步骆村渡,上滘渡,西南渡,河清郎凿渡,葛岸渡,江尾渡,西海白塔渡,大江渡,何村渡,藤涌兰石渡,平地渡,古灶渡,东村榕州渡,冼村渡,木铎渡,罗格登洲渡,石屈渡,下黎渡,九江甘竹渡,张槎渡,冯赤口渡,山南白坎渡,何村渡,白鹭洲渡,鹿子洲子渡,大沙渡。
11
番禺县:
12
窑头渡,玉胖湖渡,新村横渡,蒌渡,老鸦湖渡,水南北头渡,猎德渡,𧒽冈渡,西湖横渡,沙头渡,南村横渡,黄家山横渡,沙河渡,石井渡,土瓜渡,硖石渡,横滘渡,三元江渡,茶园渡,三曹渡,新妇岗横渡,古料渡,薗头渡,吉洲头渡,石碣渡,古镇渡,蛋家租渡,筋竹渡,相对冈渡,白泥涌渡,企石渡,怗岗渡,大石头渡。
13
〇局务仓库
14
广州路:
15
济军民药局,在南濠街。
16
商税务,在南濠街。
17
洒醋务,在南濠街。
18
永丰仓,在子城直街,旧名广丰。
19
平准库,在大巿会通坊南。
20
元贞库,在子城直街,旧名军资。
21
盐课提举司:
22
都盐仓,在冲霄门外,大德五年创建。
23
广盈库,在本司廨舍内,至元三十一年重建。
24
巿舶:
25
巿舶库,在子城直街,内有来远楼。
26
巿舶亭,在朝宗门外,至元十九年创建。
27
旧志诸司仓库
28
经略司:
29
桩备仓,在广丰仓南。宋庆元元年,经略张釜创建,以羡财籴米储备。 以下皆废
30
封桩库,在军资库内。
31
经总制库,在军资库内。
32
犒赏东库,在州治东庑。
33
犒赏回易西库,在右二厢高桂坊。
34
公使公用库,在州治西庑。
35
公使酒库,在州治东庑。
36
醋库,在清海军门外。
37
备安库,在子城直街。
38
甲仗库,在州治厅东。
39
万人甲仗库,在甲仗库东南。
40
东防城甲仗库,在震东门内。
41
西防城甲仗库,在金肃门内。
42
接济库,在广恩馆内。
43
都税务,在阜财门外。
44
竹木场,在丰乐门外。
45
转运司:
46
财计库,在本司西庑。
47
提举司:
48
平仓,在广丰仓北。
49
广惠仓,在右二厢青云坊。
50
常平库,在军资库内。
51
卖钞库,在广惠仓内。
52
解库,在灵川庙西。
53
惠民药局,在本司西。
54
都盐仓,在右二厢衣锦坊。
55
盐亭,在素波门外。
56
巿舶司:
57
巿舶亭,在镇安门外。
58
〇廨宇
59
诗咏甘棠,美听讼之所也。设官分职以来,各有厅事,所以出政令而决讼狱也。自唐至宋,皆专官署事,故所至廨宇,因以居焉。其临民莅事者,止于厅事而已。圣朝立法,设完坐官,每司或三四员,或五六员。廨宇止为听断之地,而各官私居,类皆僦赁。
60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于宋经略使衙开设。
61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使司,于至元二十八年鼎新创建,即旧通判西厅也。
62
广州路总管府厅舍,即旧提举常平茶盐衙也。
63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即经略司西花园之壮猷堂也。
64
其馀官府,或因或创,更易不常,今列于后:
65
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66
正衙门三间。
67
仪门参间。
68
设厅五间。
69
常衙厅五间:
70
正厅五间,抱厦三间。
71
经历司:
72
正厅参间,耳房贰间,门楼壹座,司房壹拾间。
73
架阁库壹座。
74
东西司房三十间。
75
海北广东道肃政廉访司:
76
衙门五间。
77
厅两座:
78
前厅一座,抱厦三间,后厅一座,耳房两间。
79
经历司:
80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门楼一所。
81
架阁库五间。
82
东西司房廿间。
83
监房一所。
84
广州路总管府:
85
衙门三间。
86
厅两座:
87
前厅一座,后厅一座。
88
经历司:
89
正厅一座,司房六间。
90
架阁库三间。
91
东西司房三十间。
92
镇守广州路万户府:
93
正厅一座。
94
广东盐课提举司:
95
衙门三间。
96
正厅一座。
97
吏目房一所。
98
东西司房十二间。

旧志诸司公廨》

1
经略安抚司
2
郡圃
3
转运司
4
提举常平司
5
提举巿舶司
6
经略安抚司
7
州门:旧扁「广州大都督府」,柯经略述建。今扁「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8
仪门:旧列戟十有四,柯经略建。今为使司帅府仪门。
9
设厅:元符二年,柯经略建。前楹铁柱四,南汉铸也。今为使司帅府公厅。至元三十年重修。大德四年,扁「帅正堂」。
10
治事厅:今为使司帅府常衙厅。大德六年鼎建。
11
经略安抚厅,在治事厅西。 以下皆废。
12
近民堂,在治事厅后。
13
敬简堂,在帐门内。
14
帅正堂,在敬简堂北。
15
强斋,在治事厅东。
16
节斋,在敬简堂东。
17
清风堂,在安抚厅北。
18
拱极堂,在清风堂北。
19
郡圃
20
郡东西圃旧亭池,率荒芜不治。淳佑壬寅,经略方宝学大琮政馀,始命刬治芜秽,旧者新之,堙没者出之。西建「元老壮猷」之堂,后为小合,环植翠竹,扁「日报平安」。
21
前瞰石屏也,为小亭二,左「明发」,右「晚渡」。跨池为方桥,建小亭其中,扁「可兼」。桥东为运甓斋,西为飨军堂。南建小亭,面越山,瞰莲池,扁「对越」。堂之北,倚城由西级而升,曰「攀天」,曰「玉光」。屋其巅,壁环板而规,中望澄清阁,高与古木齐,虚空相照,如月宫然,扁「先月楼台」。直西为方丈室,扁「不动心境」。由东级而升,曰「缓步」,曰「更上」。屋其巅,扁「连天观阁」。又东为方士宅,扁「斗南堂」。前为就日楼,又南为存轩。自「缓步」级而下,转修廊,过梅亭,扁「石心铁肠」。循修廊而东,过「无边风月」,至「有脚阳春」,入中圃为静廉道院,取风静官廉语。小亭二,左「九节」,右「六穗」。异花怪石,罗植槛砌,缭以小径。东过「山意」,至心田书院。一柱八表,象田字,且取一极三才义。前为三径,入松关,出茂林修竹。东过广平颂爱堂,至「佳木秀阴」,上铁庵,南过「无尽藏」,至椿寿堂,木古石老,面而屋之,中壁绘寿域图。后为广居庵。由椿寿堂过盈把篱,至云阶,入广清府。由云阶过紫笋圃,至群玉山房、锦步障、却月观、薝卜林,出「壶中日月」,东行至「穗石福地」,后为喜雪轩,直南为「不易心泉」。东曰「野人风味」,西曰「仙香世界」。亭二,东「赋梅」,西「对薇」。古木秀阴,不类人境,直胜概也。岁遇节,纵民乐之。其后,马经略天骥于「穗石福地」之左,建修廊,扁「物外乾坤」,与旧「壶中日月」相直。次建春堂,廊之东,累级而升,扁「地位清高」。又于云巅建亭,扁「海观」,以增眺览之胜。归附后,仅存广平、壮猷二堂,馀皆芜没。
22
转运司
23
转运司,旧有东西二厅,在西城航海门内。绍兴三十年以后,止差一员。
24
瑞芝堂,在厅事之后。绍兴三年二月,台门右柱产金芝,一根八叶,三月再秀,分茎至十六叶。五年二月,复产金芝,蕊敷迭出,一根二十一叶。运使黄棆有记。
25
宅堂,在瑞芝堂北。
26
衮节堂,在厅事东,旧名衮绣。
27
澄清堂,在衮节堂东,旧名华远。淳佑甲辰秋,李运判遇易华远为澄清,以澄清堂改为光霁。
28
景濂堂,旧在仙湖之东,久废。又于旧澄清堂扁此名。
29
水壶,在今景濂堂下,前瞰仙湖。黄运判撤其□据永乐大典卷二二五六,「水壶」系「冰壶」,「黄运判撤其材」。改鸣佩。
30
一碧,在仙湖南,即旧葛仙洲故基,旧名葛仙洲。赵运判改创,易以今名。陈运判炜辟而大之。
31
月林亭,在湾南亭之右。
32
柳屿亭,在月林亭东南。
33
奥趣,在仙湖东北。
34
观鱼台,在奥趣北。
35
观政,在观鱼北。
36
秀阴,在观政北。
37
野渡,在秀阴前。
38
泉,在射圃北。黄运判朴于泉上结亭,名鸣佩。
39
志雨,在城上航海门南。
40
海边春,在志雨西。
41
藏春园,在仙湖西。
42
见山,在藏春内北。
43
清畅堂,在华远东,今移在绿绕西。
44
岁寒,在清畅南,黄运判改名南雪堂。 以上皆废。
45
濂溪书院,详见「学校」。
46
千秋寺,在仙湖西,奉真观之右,濂溪书院□。
47
奉真观,旧名绿净,在千秋寺北。
48
葛仙井,在奉真观之侧。
49
葛仙祠,旧附在奉真观内,葛运判改创祠宇于丹井之西。
50
提举常平司
51
澄清楼,旧名熙春台。淳熙四年,提举葛公世显名连天观。绍兴四年,虞提举衡改建今名,菊坡崔公题扁。
52
观风堂,在厅东。嘉泰二年,提举陈公岐建。 以下皆废。
53
燕喜堂,在宅堂内。
54
仁寿堂,在宅堂北。
55
远华堂,在西园。淳熙九年,林提举出岊建。
56
生云,在远华后。淳熙十一年,韩提举壁建。
57
翼然亭,在城上,下瞰石洲。庆元三年,徐提举安国建。
58
睇锦,在城上。
59
贮清,在西园。淳熙十一年,韩提举壁建。
60
倚吟,在西园。
61
提举巿舶司
62
胜己斋,在厅事东。 以下皆废。
63
公生明,在胜己斋后。
64
戏彩堂,在厅事北。
65
山斋,在戏彩堂西。
66
九思堂,在厅事西。
67
达观楼,在九思堂后。
68
南风堂,在后园。
69
鉴正,在南风堂左。
70
丛秀,在鉴正东。
71
●附录一
72
南海志序
73
宋知全州陈公
74
元大德残本南海志跋
75
南海志残本二册
76
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
77
读「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
78
关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南海志序》

1
(元)陈大震
2
韩愈与张韶州有「愿借图经将入界」之诗,又张籍送郑尚书,亦有「岭南封管送图经」之句,然则百越之有图经,自唐已然。不特供地主之求,亦可备过客之借。廉访使江阴义斋陆公,以儒被选,远有光华,原隰咨诹,索图经于故府,无有。遂命里耆旧陈大震、路教授吕桂孙,求旧志增修之。窃谓图经之作,始于禹贡,是史录其事以为篇者。周大司徒掌天下土地图,知广轮、方物、名数。汉得秦图书,知户口厄塞去处。光武披舆地图,知天下郡县,始得其一。尔后代代相承,各纪其所有以为志。
3
广自元鼎开越分疆后,始为郡,后又为州,或属交,或分理,千馀年间,屡有更革。南海志从来久废则必修,今搜之故笈,存者仅有嘉定、淳佑二本,首尾残缺,淳佑迄今五十年矣。大元混一区宇,■古所无,长城外不知几万里,皆入版籍。邹子所谓中国者八十分之一,信不诬也。南海荒远,在图中一黑志耳。然无地志,则又何以备史馆之需。今在职方,已三十年,官府制度,革故鼎新,不录则久将焉考,爰即旧志而增益之。若尽去其旧,则三百年前事,不能详知矣,故兼取之。序成,白之公,公颔之,遂付之梓。
4 大德甲辰长至日,陈大震序。
5 (崇祯南海县志)

宋知全州陈公(大震)》

1 陈大震,字希声,番禺人,宝佑癸丑进士。释褐,为博罗主簿,升循州长乐令。以文辞敏捷,政事宽厚称。转蕲州广济令,以平盗功,改奉议郎,参静江帅府。咸淳七年,权知雷州,虑西湖久或湮废,乃大筑堤岸,建平湖书院,以祀寇准、二苏,造石井栏以护井之当道者,泉得不竭,民德之。有妇人与夫杀养母,以贼诉者,大震怪其词色,密遣察之,果非盗,一问具服,州人以为神。在郡二年,判语数百,人刻之,号蘧翁山判。转朝奉大夫,以倅升守全州。元兵至,誓与城存亡,而力不支,遂归番禺,自劾罢。宋帝入广,召为尚书、吏部侍郎,不就。至元辛巳,有诏甄录旧臣,宣授司农卿、广东儒学提举,避贯,请闲居,从之。居尝深衣广袖,自号蘧觉先生,立灵位以待死日,与常所往来者饮酒赋诗,曰:「吾可以下见穆陵矣。」卒年八十。大震性刚正,平生未尝戏言。御子孙严而有礼,不冠不见。性乐山林,附郭有亭榭数所,皆朴陋,仅庇风雨。天色晴美,则篮舆遍赏,好事者多从之游。虽老,读书不释卷。为文章典雅,有法度,郡有大著述,必以属之。文集数十卷,今不存。 用陈氏家集、雷州志参修。
2 (黄佐广州人物传卷十)
3 〇元大德残本南海志跋
4 (清)曹元忠
5 元椠南海志,卷六至十,为户口、土贡、税赋、物产、舶货、社稷、坛壝、城濠、学校、旧志进士题名、旧志贡额、兵防、水马站、局务仓库、廨宇,共十四门。近时各家书目皆未著录,惟明文渊阁书目暑字号,有南海志八册、六册各一部,知明时有此书而已。馀甲辰岁得自武昌书肆,不禁狂喜,然终以未著撰人为憾。
6 近在文华殿检勘内阁大库书籍,得见崇祯时南海县知县朱光熙所修县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长至日陈大震旧序,略谓廉访使江阴义斋陆公,命里耆旧陈大震、教授吕桂孙,增修嘉定、淳佑二志为之,则志为陈大震撰也。又,其艺文志书目云:「元南海志二十卷,陈大震撰,今无。」可见是志在明季久已亡佚,故朱光熙以「今无」著之,今又阅三百年矣。虽视原书祇存四分之一,究系断种秘本,乌可以残阙少之耶?
7 陈大震、吕桂孙即见本志「学校」及进士题名。陆义斋当即陆垕,元史附臧梦解传,江阴县志称,垕升海南广东道廉访使,以侍亲弃官归者。又与张玉田雅故,山中白云词有「壶中天云陆义斋,秀野园清晖山堂」,即其人也。
8 庚戌五月。
9 (王大陆编笺经室遗集卷十)
10 〇南海志残本二册
11 (清)潘宗周
12 撰人不详。前五卷佚,存六至十。卷十末缀一「终」字,馀四卷否,似全书已尽于此。卷六纪户口、土贡、税赋,卷七纪物产,卷八纪社稷、坛壝、城濠,卷九纪学校,卷十纪兵防、水马站、河渡、局务、仓库、廨宇、郡圃。凡所举废,由宋及元,最后为致和元年,是为明宗即位之岁,盖刊于有元中叶以后。按元世祖攻克广州,立广州路总管府,设录事司,元领八县。其后以怀集一县割属贺州,馀七县,一南海,二番禺,三东管,四增城,五香山,六新会,七清远。本书纪载先录事事,次及七县,是虽名南海志,而实则广州一路之志也。
13 版式:半叶十一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单阑,版心细黑口,双鱼尾。书名题「南志」卷几,无字数、刻工姓名。
14 (宝礼堂宋本书录,附元录。)
15 〇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
16 陈垣
17 潘氏宝礼堂藏南海志残本,二册,今归北京图书馆,潘跋不详撰者,馆目题为「元陈大震、吕桂孙纂修,大德刻本」。
18 有人提出疑问:一、谓陈大震书名南海县志,此书名南海志,无「县」字,二、谓陈大震书二十卷,此书十卷;三、谓大震书大德年刻,此书叙事至致和元年。究竟是一书是二书?
19 答:元时南海志见于著录者,只有陈大震一部。大震番禺籍,增城人,宋宝佑元年进士,见阮广东通志六十七「选举表」;入元,官广东道儒学提举,见残本志卷九。
20 阮通志一九一艺文略,有陈大震南海志序,书名「县志」,序只称南海志。序又称此志系「廉访使陆公(垕)命里耆旧陈大震、路教授吕桂孙求旧志增修之」,廉访使、道儒学提举、路教授,皆县级以上之官,则此志不限于南海一县,而为一路之志可知。宋知广州军州事陈岘撰南海志十三卷,见宋史二〇四艺文志,今阮通志于陈岘书亦名「县志」。以此例之,陈大震志书名「县」字,亦后人所加,并非原有,与今残本志合。
21 陈大震志二十卷,今残本志仅存卷六至卷十,共八十一页,盖前后皆缺,不独缺前五卷而已。潘跋因「卷十末有一『终』字,馀四卷否」,遂疑「全书已尽于此」。不知卷末「终」字,或有或无,本无定例。今观此志所缺门类尚多,不能因此一字,遽谓此书止十卷。
22 陈大震序作于大德八年甲辰,残本志各卷叙事亦多至大德七、八年间,则称「大德刻本」,未为不合。独卷九「学校」门叙事,有至泰定元、二、三、四年及致和元年者,则显系书刻成后再印时续有增补,此亦事所常有。如果于「大德刻本」下加入「致和后续有增纂」一语,便可解决。
23 致和年号系泰定五年二月所改,并非明宗之号;明宗即位于天历二年正月,致和元年亦非「明宗即位之岁」,潘录偶误。
24 (艺林丛录第一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25 〇读「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
26 宇庭
27 吾粤地方志见之著录者,最早为皇佑(宋仁宗,公元一〇四九)郭之美罗浮山志及元符谭粹罗浮集(哲宗元符三年,一一〇〇)。县志则数嘉定陈岘南海志(陈岘于嘉定二年知广州军事,是书当成于嘉定初)及淳佑方大琮南海志(淳佑七年,一二四七)。以上四书久告佚失。现存者为元刻本南海志,亦残本也。潘氏宝礼堂宋本书录作「元刻本」,以书中所记举废,由宋及元,最后为致和元年(一三二八),故未确定刻本年期。北京图书馆中国印本书籍展览目录则定为元大德间(约一三〇五)刻本。余曾以书录所记,黄慈博广东宋元明经籍椠本纪略广东文物卷九。所列「陈大震南海县志二十卷(未见)」及展览目录所叙,颇有异同,为求彻底解决疑问,乃不惮烦分别请教乡前辈陈援庵、叶遐庵二先生,叶先生复又转询之赵万里先生。顷承援庵先生撰文解答,不敢自秘,谨将全文钞录发表,文中「有人提出疑问」,所谓「有人」者,即本文作者也。
28 叶先生对此书,亦有提出若干指示。复函谓:「此书是创刊于大德,故称『大德本』。书录中只云『元中叶』,亦菊老(张菊生先生)宝礼堂宋本书录曾经张先生过目,故云。慎重之处。菊花校雠精密,当以所录为准。」「菊老未点明『大德本』,致有疑问,可见著书之不易。」最后,又谓:「赵(万里)见原书,陈大震有序文,可见是一非二。李昴英文溪集有重修南海志序,乃宋淳佑七年四月所作。又集内有元大德戊戌门人陈大震序,其人由宋入元,为文溪得意门生。」
29 赵先生函谓:「潘氏宝礼堂旧藏南海志,实系大德八年番禺陈大震与路教授吕桂孙所修,原书纪事至致和元年,则系后来增刻之叶。」
30 综合陈、叶、赵三家之言,潘录、黄纪及图书目录所举,实是一书。南海志为一路之志,「县」字为后人所加,书成于大德八年,为卷二十,随后有增补。
31 此外,尚有可附记者,潘氏之书为曹元忠旧藏,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中「元椠南海志,卷六至十」,所记存佚、目次,与书录所举,正复相同。曹于光绪三十年(一九〇四)在武昌得之,究不知何时入宝礼堂也。
32 艺林丛录第一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33 〇关于大德本南海志曹跋
34 宇庭
35 前撰读「书大德南海志残本后」一文时,曾提及大德南海志为曹元忠旧藏,见笺经室所见宋元书题跋,惟题跋全文未获阅读。撰文时曾记叶遐庵先生钞录,叶先生分函京沪学者查访,全文于拙作付印后三日寄达,当时未克将曹跋录入,颇以为憾。兹以是书为吾粤现存最早之地方志,且其版本年期又曾一度悬而未决,故特摘录题跋要点于次,以供学人之参考。
36 南海志旧刻,在近代藏书家皆未著录,明文渊阁书目暑字号,有明南海志(八册、六册各一部)。曹氏于清宣统年间,在文华殿检勘内阁大库书籍,见崇祯南海志,为南海县知县朱光熙所修。志首有元大德甲辰长至日陈大震旧序,略谓廉访使义斋陆公,命里耆旧陈大震、教授吕桂孙,增修嘉定、淳佑二志。又崇祯南海县志艺文志列「元南海志二十卷,陈大震撰,今无」。可见志在明季已称亡佚,故朱光熙以「今无」视之。由朱至曹,阅三百年。此书虽视足本只存四分之一,克称「断种秘本」。曹于光绪甲辰得之武昌,时以未知著撰人为憾,随证明志为大德本,陈大震所撰,遂不禁狂喜。陈大震、吕桂孙见本志「学校」及进士题名。陆义斋名垕,元史附臧梦能传。
37 内阁大库旧藏后归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前身),崇祯志计必同移。北京图书馆一九五九年善本书目有「大德南海志二十卷,存五,卷六至十」、「潘捐」之著录,但无崇祯南海志也。
38 (艺林丛录第一编,商务印书馆香港分馆,一九六一年九月版。)
39 ●附录二
40 南海志辑佚
41 说明
42 辑佚
43 分类索引
44 〇说明
45 杨宝霖
46 在《永乐大典》成书(一四〇八)之前,《南海志》可知者有三:一、《宋史》卷二〇四《艺文志》三载陈岘《南海志》十三卷。陈岘,嘉定二年(一二〇九)知广州军事,此志当成于是时。二、李昴英《文溪集》卷三《重修南海志序》谓志为方大琮编,序末署「淳佑七年(一二四七)四月朔」,此为是志成书之年。上二《南海志》已久佚。三、陈大震《南海志》二十卷,此志现存卷六至卷十,共五卷,现藏北京图书馆。〔崇祯〕《南海县志》、〔道光〕《广东通志》俱收有陈大震大德甲辰《南海志序》,大德甲辰,即大德八年(一三〇四),此为该志成书之时。〔大德〕《南海志》是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广州最古的方志,曹元忠称之为「断种秘本」,实在不为过誉。
47 陈大震,增城沙村人,由番禺籍登宝佑元年(一二五三)进士〔民国〕《增城县志》卷十陈大震传云:「沙村人,由番禺籍登宝佑癸丑进士。」〔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七〇《列传》三陈大震传,传文全引《广州人物志》,传后有按语云:「《增城县志》谓其虽以番禺籍举进士,而子孙实家于增城云。」,有《蘧觉集》,已佚。李昴英《文溪集》有陈大震序,末署「大元大德戊戌夏(大德二年,一二九八)门人陈大震书」,知大震曾受业于李昴英。宋亡,大震与东莞遗民李春叟、何文季(均李昴英门人)等游,诗歌酬唱,以寓黍离之感。何文季有《寄蘧觉先生》诗云:
48 白发相看重别离,几回默坐捻吟髭。
49 子猷不作乘舟兴,庞老终无出郭时。
50 隔面云山如有碍,输心泓颍寄相思。
51 文溪遗稿伤沦落,此事还当付与谁。见《宋东莞遗民录》卷下。
52 大震以宋代遗民,在元朝修志,其间多有揭露元兵暴行,寄托故国之思,今志虽残,但仍可窥其一二。在宋代广州有州城、东城、西城,「后天兵(指元兵)下南,平夷城壁,楼橹雉堞,一切荡除」。「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十二月,塔出元帅、吕元帅师夔,会泉、福舟师取广州,广帅张镇孙以城降。十五年正月八日,元帅下令夷其城隍。」又在《取广州始末》中提及。毁广州城一事,三致意焉。
53 〔大德〕《南海志》所记地域,先记录事司,后以次叙南海、番禺、东莞、增城、香山、新会、清远等七县,此正所谓「虽名《南海志》,而实则广州一路之志也」。
54 现存的《永乐大典》残卷中,引《南海志》共有九十九条,其中卷三五二五门字韵《双门》条与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城池》重出,卷一九八六五竹字韵《桃竹》条与卷一一九〇七广字韵《广州府三土产》条重出,实为九十七条。此九十七条,见于〔大德〕《南海志》残本的,有三十四条,其馀六十三条不见于〔大德〕《南海志》残本。此六十三条,文字长短不一,短者寥寥数字(如卷二二〇五台定韵《琼台》条仅得六字),长者洋洋千言(如卷二一九八四学字韵《郡县学三十》条有五千五百馀字)约共二万馀字。
55 在不见于〔大德〕《南海志》残本的六十三条中,有五条涉及元事,如云:「涿郡卢挚代祀南海」,「元赵谦,赵州人」,「元吕恕,字仁卿。至元十八年,任广东道宣慰副使」,「大德二年,定为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正次官」,「王师(指元兵)凡三入广,广州始平」。此五条必为〔大德〕《南海志》的佚文。其馀五十八条,皆为山川、建置、道里、乡坊,不涉时与事,不能从而考定为何种《南海志》。陈大震《南海志序》称,他修《南海志》时,陈岘、方大琮两种《南海志》已经「首尾残缺」。陈岘《南海志》早[大德]《南海志》九十馀年,方大琮《南海志》早〔大德〕《南海志》五十馀年;大震,粤人,时方修志,必有多人专心为之寻访,所得两种宋志,尚且「首尾残缺」。《永乐大典》编辑之时,距大德八年,又历百载,中经鼎革,兵燹频仍,百年前已经残缺的两种宋志,未 必能为编辑《永乐大典》诸臣所见,即使当时徵集到这两种已残缺的宋志,未必就收入《永乐大典》中。所以,这不见于现存[大德]《南海志》的六十三条《南海志》之文,大概是〔大德〕《南海志》的佚文吧。不过,既无显证,就不便遽定了。
56 另有一条,《大典》卷一四五三六树字韵《波罗蜜树》条引《南海志》,与〔大德〕《南海志》残本卷七《物产》中波罗蜜条文字大异。为便于比较,兹钞于下:
57 《永乐大典》:波罗蜜树,实大如冬瓜,三月采取,味甘酸二种,出大理、永昌、临安,百夷蛮中。
58 〔大德〕《南海志》:波罗蜜:樛枝大叶,实生于乾,其大如瓠,蜜煎最宜。南海庙东西各一株,每岁九、十月熟,取供诸台,它莫敢取。本西域种也。一名曩伽结。《大典》所引,不涉广东,不符「南海」,殆《大典》所标书名有误。为保持原文,仍辑之。
59 《大典》所引九十七条《南海志》的条文中,所标书名,殊不划一。除标《南海志》外,标《广州府南海志》或《广州南海志》者,有十四条;标《南海县志》者,一条;标《南海县南海志》者,一条;标《东莞南海县志》者,一条。所标书名虽稍异,但均为《南海志》之文。何以见得?《大典》卷三五二五《双门》条标《广州府南海志》,卷一九八六五《桃竹》条标《广州南海志》,这两条均见于〔大德〕《南海志》卷七与卷八。由此类推,标《广州府南海志》或《广州南海志》的十四条,当为〔大德〕《南海志》佚文。《大典》卷八七八二僧字韵《杂录诸僧四达岸禅师》条,标《南海县志》,而文有云:「(达岸禅师)新州新兴人。」分明不是南海县事,可知标《南海县志》或《南海县南海志》,为《南海志》之误。将《南海志》误为《南海县志》不乏其例,〔道光〕《南海县志》卷二十五《艺文略》一,就将陈岘、方大琮、陈大震三人的《南海志》俱误加一「县」字,〔道光〕《广东通志》、〔光绪〕《广州府志》亦复如此。《大典》卷二二六七湖字韵《鳄湖》条标《东莞南海县志》,更加不伦不类,「东莞」乃鳄湖所在地,殆为致误之由。
60 《南海志辑佚》从中华书局一九六〇年和一九八六年两次影印《永乐大典》残本辑出,辑出条文,本想按其内容分类,但〔大德〕《南海志》无目录流传下来,主观分类,恐与原意不符,倒不如按《大典》残本影印本册次为序。每条之下详注出处,以便复检。并编「分类索引」置之卷末,为便于检计也。
61 明黄佐《广州人物传》独引《南海志》者有四条,其中彭通一条有「洪武四年」字样,显非陈大震所作,馀三条系出何种《南海志》,不得而知,特附录于后,以俟有识者。至于〔嘉靖〕《广东通志》、〔万历〕《广东通志》,也引有《南海志》,所引的条文,有与〔大德〕《南海志》同的,但也有涉及明初事的,当非陈大震之书,未敢阑入。
62 〇辑佚
63 简克己
64 风湖
65 菊湖
66 仙湖
67 汤湖
68 鳄湖
69 织女湖
70 运甓斋
71 妙高台
72 鹤舒台
73 琼台
74 崔与之
75 赵谦
76 崖山门
77 玉液池
78 八贤堂
79 十贤堂
80 黄公度咏素馨诗
81 达岸禅师
82 锦石岩
83 李康臣
84 吕恕
85 广州建置沿革
86 取广州始末
87 广州属郡
88 广州属县
89 番禺县沿革
90 东莞县沿革
91 增城县沿革
92 清远县沿革
93 星分野
94 广州道里
95 南海县道里
96 番禺县道里
97 东莞县道里
98 新会县道里
99 增城县道里
100 香山县道里
101 清远县道里
102 录事司井
103 南海县井
104 番禺县井
105 增城县井
106 新会县井
107 录事司坊里
108 南海县坊里
109 番禺县坊里
110 新会县坊里
111 香山县坊里
112 南海县陂塘
113 气候
114 龙舌岭
115 黄公岭
116 欧阳岭
117 云母岭
118 焦石岭
119 何仙姑
120 慧珠梦伟丈夫
121 袁复梦群羊相属
122 钱吉老梦松求治斧痕
123 正俊禅师建道场
124 波罗蜜树
125 杨长孺
126 李迪
127 蒋之奇撰广州州学记
128 章楶撰广州府移学记
129 程矩撰学田记
130 霍暐
131 陈康延
132 刘镇
133 简克己
134 简克己,本州岛人。少习科举业,已而厌之。远游湖湘,师事南轩先生数年,讲性理学。既得其传,退归杜门,不妄与人交。尝燕坐门塾,里巷子弟肄业过其门者,必呼其前,历问所业,间举语孟要语,为之讲解。有通习者,抚而奖之;不通者,辄加警诲,其勤过于父师。士无长少,咸称简先生。
135 永乐大典卷九二二,师字韵,「勤过父师」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136 风湖
137 在增城县西南三十里。
138 永乐大典卷二二六六,湖字韵,「风湖」条,引南海志。
139 菊湖
140 在番禺县蒲涧山之北,以山有菊坡祠堂,故名。
141 永乐大典卷二二六六,湖字韵,「菊湖」条,引南海志。
142 仙湖
143 在南海县,即药洲,赵运使汝鐩改今名。 详见「石洲」。
144 永乐大典卷二二六六,湖字韵,「仙湖」条,引南海志。
145 汤湖
146 在新会县西南一百一十里。湖之源自大山来,迤逦为长溪,中流为汤湖处,仅一席许,其热如汤,上下流皆冷。
147 永乐大典卷二二六六,湖字韵,「汤湖」条,引南海志。
148 鳄湖
149 鳄湖,在东监,方员数十丈,其深无底。旧有鳄鱼,故名。
150 永乐大典二二六七,湖字韵,「鳄湖」条,引东莞南海县志。
151 织女湖
152 在东莞县东北百馀里。
153 永乐大典卷二二七〇,湖字韵,「织女湖」条,引南海志。
154 运甓斋
155 郡国:可兼桥东有运甓斋。
156 永乐大典卷二五四〇,斋字韵,「运甓斋」条,引南海志。
157 妙高台
158 妙高台,在南海县灵洲宝陀寺。去城六十里,有宝陀山,架亭其上,江水环绕,景趣可人,南宦者,必舣舟登览焉。东坡诗云:「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石刻犹存。涿郡卢挚代祀南海,回舟次灵州,登妙高台,读东坡诗,遂和其韵:「老子扁舟日暮回,眼花不甚见如来。凭谁借取罗浮月,挂向胥江玉镜台。」
159 永乐大典卷二六〇三,台字韵,「妙高台」条,引南海志。
160 鹤舒台
161 州东北二十里白云山,有鹤舒台,蒋安期飞升于此。
162 永乐大典卷二六〇四,台字韵,「鹤舒台」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163 琼台
164 琼州郡名琼台。
165 永乐大典卷二六〇五,台字韵,「琼台」条,引南海志。
166 崔与之
167 正子,增城人。家苦贫,力学自奋。先是,广士有当试成均者,率惮远不行,公毅然勇往;既中选,朝夕肄业,足迹未尝至廛巿。礼部奏名庭策,极言官闱,皆人所难言。擢乙科,广人由壁流取第者自公始。历浔州司法、淮西检法官,皆有守法持正之誉。改秩宰建昌新城,素号难治,公始至,岁适大歉,民有强发廪者,公折其手足以徇,因请自劾,守大异之。开禧用兵,军需苛急公悉以县帑牧巿,一毫不取于民。和籴令下,公依时直躬自交受,令民自槩,不扰而办,为诸邑最。赵漕使希怿令诸邑视以为法,且特荐于朝。他司相继论荐,时相欲留中,公不就,授通判邕州,荐者咸以为讶,挽公使留,公不可,诸公申其请,有旨与在内升擢差遣,公抗章控避,乞俟秩满而后受,从之。邕守武人,性苛刻,遇禁卒无状,相率为乱。公时摄守宾阳,闻变亟归,叛者将拥门拒之,公疾驰以入,执首乱者戮之,纵其徒不问,阖郡帖然。擢守宾阳,提点广西刑狱。甫建台,徧历所部二十五州,大率皆荒寂之地。朱崖隔在海外,异时未尝识使者威仪,公至,父老骇异。诸郡县供帐之类,一切不受。兵吏不给券,携缗钱自随,计日给之。停车决遣,无顷刻暇。奖廉劾贪,多所刺举,风采震动。诏除金部,属金虏南奔,边声震恐,淮东密迩故汴,朝廷谋帅,难其人。除公直宝谟阁,知杨州,安抚淮东。公言:「边衅已开,相持六年,凡所措置,大抵虚文从事,宜择守将,集民兵,以固根本。」五年,以秘书监召。会兴元倡乱,害总计,逐制臣。除公工部侍郎,寻加焕章阁待制,知成都府,本路安抚使。公言:「实边斯可安边。益州为四路心腹,惟恃钱谷,厚于他郡;军兴,帑庾告匮,宜厚储积,以壮边陲。」拜疏即行。初,安丙檄西夏夹攻金虏不克,虏乘盛数盗,边蜀大扰。丙薨,公便宜度剑,以镇关表。除公制置使,尽护四蜀之师。西北二国,合从攻凤翔,叩凤州,借粮于我。公条画事宜,密授诸将,随宜酬答,誊榜谕陕西五路遗黎,俾筑坞自固,倚我军为声援。建言:「成都滩濑险远,艰于漕运,立为运米赏格。」奏行之。自是兵皆足食,蜀赖以全。五年丐归,除礼部尚书。公轻舟出峡,径归五羊,自是不复出矣。筑室所居之西偏,扁「菊坡」,刻韩魏公「老圃秋容淡,寒花晚节香」之句于门塾,盖雅志也。公之门无杂客,连帅部使者时候其门,岁仅一再见,未尝一问外事。端平乙未二月,摧锋叛兵,自惠阳拥众扣州城,郡守曾治凤宵遁,官吏群造里第,请公登城。公肩舆至,开谕祸福,又遣门人李昴英、杨汪中缒城亲谕之,其徒俯伏听命,咸欲释甲以归;而倡谋者黠甚,以尝害博罗令惧不免,相率遁去,入据古端州以自固。俄有旨依旧端明殿学士、广东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公即家治事,区处条画,揣摩调度,洞中事机。召兵四集,贼一战不支,聚于苦竹岭,穷蹙乞降,公命分隶降卒于诸军,而戮其桀黠者。俄拜参知政事,八辞不受。逾年,拜右丞相,上遣中使促召,命守帅彭铉劝请,又命郎官李昴英衔命而至,逊辞凡十三疏。上知公志不可回,诏即家条上时政,公手疏数万言,上皆欣纳,家藏御札七通。有文集若干卷,其文明白谨严,家大酉书其端曰:「东海北海天下老,亦有盍归西伯时。白麻不能起南海,千载一人非公谁。」公善知人,生平荐引,淮游似、洪咨夔、林略、魏了翁、李性传、程公许,后皆为公辅。尝度剑阁留题云:「蒲涧清泉白石,怪我旧盟寒。」里人采其语,立公生祠于其地。及薨,赠太师,谥清献。初,公持节广右,见于施行者,维杨倅高惟月据宋史卷四百六崔与之传为「高惟肖」。锓梓曰「崔公岭海便民榜」;朱崖之人又编次其罢行扰民之政,曰「崔公海上澄清录」。在蜀时,人绘公像于仙游阁,与张忠定咏、赵清献拚并祠,号为「三贤」。淳佑甲辰,广帅方大琮祠公与张文献九龄于学,号为「二献」。咸淳癸酉,经略刘应龙又祠公于西城之高桂坊,今县学即其地也。
168 永乐大典卷二七四一,崔字韵,「崔与之」条,引广州南海志。
169 赵谦
170 元赵谦,赵州人。累官任广东道肃政廉访,抑强扶弱,发掷平反,官吏望而畏之。有乡民汤姓者,富于财,为仇人汤举诬告在县。其亲雒公辅常以他事告县令王夔于宪司,因而有憾,令教汤举供职雒公辅束缚其仆袁二下水身死,勾追加刑,锻炼成狱,惟不获其尸。事上宪司,公以无尸,知其冤,购求之,檄于城隍,期以七日,如期,果有捕袁二至者,人皆以为神。
171 永乐大典卷二九四八,神字韵,「人以为神」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172 崖山门
173 广州府原文如此,元是广州路,非广州府。以下同。新会县南八十里有崖山,俗呼崖山门,海潮升降,皆由此门即大海。绍圣间,置寨于此。
174 永乐大典卷三五二五,门字韵,「崖山门」条,引南海志。
175 玉液池
176 番禺县有玉液池,一名金钟塘,自西竺至此塘,多潴水也,故上塘村、下塘村之名犹存。
177 永乐大典卷三五七九,村字韵,「上塘村下塘村」条,引南海志。
178 八贤堂
179 录事司:子城外,药洲千秋寺北,有八贤堂,不存。
180 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七,堂字韵,「八贤堂」条,引广州南海志。
181 十贤堂
182 录事司:子城外,药州千秋寺北,有十贤堂,不存。
183 永乐大典卷七二三七,堂字韵,「十贤堂」条,引广州南海志。
184 黄公度咏素馨诗
185 黄公度诗:「不入东风桃李群,结根远在瘴江濆。眼看南国添春色,天遣馀香入宝熏。淡薄直疑梅失素,清香不与蕙争芬。上林托足虽无地,犹有佳名万里闻。」
186 永乐大典卷七九六0,馨字韵,「素馨」条,引南海志。
187 达岸禅师
188 姓梁,法名志清,新州新兴人,梁贞明四年生。先一夕,父梦神人告曰:「明日,当有神僧来此。」遂生师。幼而知善,年九岁,日诵孝经,因白其母曰:「孝经何似佛经?」母曰:「但且读书,何用比佛经乎?」曰:「孝经只事父母,佛经定求成佛,它时必获功德。」父母惊叹,因许出家。十三,念维摩诘经,渐通大义。唐清泰二年,师年十八,祝发往南华受戒。巡礼至云门山,依文偃长老,遂于言下,深达性宗。云门谓曰:「汝岭南汉主,损害生灵,盍往化之,绍隆佛法。」及回广州,谒汉主晟,赐宝光寺 今崇报寺 以居焉。因劝汉主除生、地狱等刑,数载辞还新兴,汉主不许。遂于大通镇东平陆上,结草为庵,以安禅众,及构佛舍,汉主遣使往助其役。一日,师谓其徒曰:「可办早斋,吾往新洲,取水松种之。」众曰:「新洲去此五百馀里,岂能速回?」师曰:「汝等勿言,吾即行矣。」卯往而已回,以其松植于院前,祝之曰:「汝生兮虚其心,戾其文。」众怪之曰:「松之为性,岂虚心者耶?」师曰:「庶几不为材木,而免斧斤之患。」因请院额,汉主赐「明月山觉通禅院」,仍赐玉环、金栏、袈裟、银钵盂等。宋太平兴国三年戊寅岁,正月十一日,师忽告别府官及诸檀越,谓其门人曰:「吾今入灭,汝等好护待院门。所奉恩赐之物,与汝等以为法信。」奄然坐化,有灵光烛乎方丈,数刻乃散。弟子以师遗语白之官,遂龛塐化身,镇于伽蓝。凡遇水旱疾疫,祷无不应。至道元年,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上柱国蓝敏贞,因主僧有请,记其事于石,文繁,兹不尽录。政和六年,经略使陈觉民,请于朝,勑赐「大通慈应禅院」,号达岸慧通证觉禅师。至元戊寅征南,舟师过寺,执行童二人于师前,已斩其一,忽有一人,绯衣拽刀大呼云:「留此一人,以供洒扫。」舟师顾视,乃本寺护教灵官也。释而不杀。次年,广西征进,战舟复至,众僧弃寺而遁,师化身为徒卒所毁。是夕,风雨骤作,战舟覆没者十八九。后寺僧迎师化身入城,寓光孝之风幡像饰如故。师一夕见梦于按察使脱欢公云:「某乃大道寺按寺建于大通镇,政和六年赐名「大通慈应禅院」,故「大道寺」应为「大通寺」。僧,遭难流离,愿公见念。」因赡师像,俨如梦中所见,乃创西莲庵以奉焉。又数年,邦人始于旧基建寺迎师以归。
189 永乐大典卷八七八二,僧字韵,「杂录诸僧四」条,引南海县志。
190 锦石岩
191 锦石岩在广州府州城八十里西樵岩,九真洞西有锦石岩。
192 永乐大典卷九七六四,岩字韵,「锦石岩」条,引南海志。
193 李康臣
194 李康臣,南海人,好学嗜古,名闻州里。绍兴十四年,领乡荐,明年登进士第,尝知昌化军,官至朝散郎。
195 永乐大典卷一〇四二二,李字韵,「李康臣」条,引南海志。
196 吕恕
197 元吕恕,字仁卿。至元十八年,任广东道宣慰副使。下车之初,寇盗为梗,啸山腥海,时调兵四出,俘虏者多。公于其间,力为分拣,遣而归,其得释者莫不感戴。
198 永乐大典卷一〇八七六,虏字韵,「释遣俘虏」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199 广州建置沿革
200 广为禹贡扬州之境, 按:晋、隋书并谓,交广之地,为禹贡扬州之域。唐志亦云:「岭南道,盖古扬州之南境。」 周职方之地, 周礼:「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地)〔下〕之地,辨其八蛮七闽之人民。」周礼夏官职方氏卷三三:「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与其财用、九谷、六畜之数要,周知其利害。」史称苍梧、九疑、韶石,皆舜迹所至之地,亦不得为要荒之服。 春秋有于越, 按:春秋定公五年,「于越入吴」;十四年「于越败吴于隽李」,哀〔公〕十三年「于越入吴」,杜注:「于,发语声。」即勾践也。旧志云:「吾臣注:今南海在焉」,即其地,盖引文选吴都赋注。 战国时,楚兴兵伐越,遂属楚,为百越。 史记:勾践六世至无疆,「楚威王兴兵伐之,大败越,杀无疆,尽取故吴地」。「越以此(败)〔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谓之百越。此是周显王时。旧志云「夷王时」,则成周之初,当考。 秦王剪灭楚,略定杨粤陆梁地,以其地为桂林、南海、象郡,以谪遣戍。 旧志云:「非三十六郡之限,置南海尉以典之,志所谓『东南一尉』是也。」 二世时,任嚣为南海尉,病,召龙川令赵佗使行尉事。 嚣语佗曰:「秦为无道,陈胜作乱,天下未知所安。番禺负山险阻,南北东西数千里,可为国。」又曰:「汉安元年「汉安元年」有误。南越五主传第一卷先主传云:秦二世「二年,五星会东井,倍于南斗。」南越志云:「高帝元年冬十月,五星聚于东井。任嚣观天文曰:『秦方丧乱,此南越偏伯之象也。』」任嚣病且死,在秦二世年间,说「高帝元年」不可靠。,五星聚东井,此南粤偏霸之象。」即使佗行尉事。 嚣死,佗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粤王,治南海。 佗后乘黄屋左纛,称帝。以兵胁财赂,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馀里。 汉遣陆贾再使粤,因封之, 剖符通使,使和辑百越,无为南边害。 传五世。 佗死,孙胡立;胡死,子婴齐立;婴齐死,子兴立;吕嘉杀之,立建德。 孝武元鼎五年,粤相吕嘉反,讨平之,以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郡,属交州刺史部,治苍梧。 旧志云:「治交趾。」按:武帝元封五年,初置刺州部十三州。又前汉地理志注云:「交趾刺史,今持节治苍梧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注,师古曰:「胡广记云:汉既定南越之地,置交趾刺史,别于诸州,令持节治苍梧,分雍州置朔方刺史。」。」王象之舆地记胜云:「汉武置交州刺史,治苍梧之广信县,东汉立交州牧,亦治苍梧,后徙治番禺。」旧志云「治交州」,未知孰是。 献帝建安八年,升为交州牧。 通鉴:灵帝中平五年,太常刘焉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权轻,宜改置牧,选重臣为之。」焉欲求交趾牧,乃得益州牧。资治通鉴卷五十九汉纪:「太常江夏刘焉见王室多故,建议以为:『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焉内欲求交趾牧。侍中广汉董扶私谓焉曰:『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焉乃更求益州。」旧志云「献帝建安八年」,当考。 十五年,始徙于南海。 通鉴:献帝建安十五年,「苍梧士燮为交趾守,雄长一州,威尊无上」,朝以朱符、张津、赖恭相继为刺史,皆不能服。时孙权遂表「番阳太守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资治通鉴卷五十八汉纪:「初,苍梧士燮为交趾太守。交州刺史朱符为夷贼所杀,州郡扰乱,燮表其弟壹领合浦太守,黄■有领九真太守,武领南海太守。燮体器宽厚,中国士人多往依之。雄长一州,偏在万里,威尊无上,出入仪卫甚盛,震服百蛮。朝廷遣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为其将区景所杀,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为刺史。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朝廷赐燮玺书,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趾太守如故。巨与恭相失,巨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孙权以番阳太守临淮步骘为交州刺史,士燮率兄弟奉承节度。……权加燮左将军,燮遣子入质。由是岭南始服属于权。」又寰宇志云:「其城周十里,初尉佗筑之,后步骘修之。」是步骘方徙治也。 诏以边州,使持节给鼓吹,以重威镇,加六佾之舞。 后汉志「交州刺史部」注:「王范交广春秋云:『交州,元封五年治苍梧,建安十五年治番禺。诏书以州边远,使持节,并七郡皆授鼓吹,以重威镇。』后汉书志第二十三郡国「交州刺史部」注:王范交广春秋曰:「交州治羸■■娄县,元封五年移治苍梧广信县,建安十五年治番禺县。诏书以州边远,使持节,并七郡皆授鼓吹,以重威镇。」」 十八年省州,以郡属荆州。 诏并十四州复为九州岛。 吴黄武五年,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为交州,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立为广州,州得名自兹始,俄复旧。 通鉴:孙权黄武五年,士燮卒,子绥自署太守,不受代。刺史吕岱「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载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领刺史」。岱督兵讨绥,灭之。而叛者复起,「于是除广州,复为交州如故」。 资治通鉴卷七十魏纪:「是岁,吴交趾太守士燮卒,吴王以燮子徽为安远将军,领九真太守,以校尉陈时代燮。交州刺史吕岱以交趾绝远,表分海南三郡为交州,以将军戴良为刺史;海东四郡为广州,岱自为刺史;遣良与时南入。而徽自署交趾太守,发宗兵拒良,良留合浦。……吕岱上疏请讨徽,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往。……过合浦,与良俱进。岱以燮弟子辅为师友从事,遣往说徽。徽率其兄弟六人出降,岱皆斩之。徽大将甘醴及栢治率吏民共攻岱,岱奋击,破之。于是除广州,复为交州如故。」永安七年, 孙休 复分交州立广州,领郡十。 理番禺、南海、苍梧、郁林、高凉、高兴、宁浦、桂林、始安、始兴、临贺为十。 晋平吴,因之。东晋郡十五。 南海、苍梧、郁林、晋兴、东官、晋康、新兴、桂林、高凉、宁浦、永平、新安、义安、新会、高兴为十五。 宋分交广二州地为越州,治临漳 今廉州, 广州领郡十八。 省高兴,外增宋康、绥建、海昌、宋熙四郡。 齐领郡二十三。 增宋隆、宁浦、齐乐、齐建、齐宁五郡。 梁、陈并置都督府。隋置总管府,仁寿元年改番州。 时晋王广立为皇太子,避其讳,即炀帝。 大业初,复立南海郡。唐武德四年平萧铣,立广州,仍置总管府;六年,为大都督府 寰宇记在七年 ;贞观为中都督府。永徽后,以广、桂、容、邕、镇南五府皆隶于广,谓五府节度,名岭南五管。又为岭南五府经略使,理所曰经略军, 南海郡城内军额,管镇兵五千四百人, 曰清海军 恩平郡管兵一千人 ,曰桂管经略使 始安郡管兵一千人, 曰容管经略使 晋宁郡管兵千一百人, 曰镇南经略使 安南都护府管兵四千二百人, 曰邕管经略使 朗宁郡管兵千七百人 ,名岭南五管。天宝元年,改为南海郡。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乾元元年,复为广州。其后五府不属,自杜佑始。 旧志云:「凡领是州,称广州刺史,充广南五府经略使,后升为节度使。于佑为岭南节度,当兼五府经略,适执政者遗脱,佑独不兼,故五府不属自佑始。」按唐本传:佑在朝多所建议,卢杞当国恶之,出为岭南节度使。 咸通三年,分岭南为东西道,广为东道,邕为西道。乾宁二年,升为清海军节度。刘隐领州,又加建武节度 邕州, 遂据其地,再传至刘晟,举兵攻取马氏,桂、宜、蒙 昭之蒙山县 、连、梧、严 今象之来宾县 、富 今贺之富川县 、昭、柳、象、龚 今浔之平南县 十一州,始尽有岭南地。宋开宝四年,南汉平,分东西路,仍为清海军节度使、广州大都督府,时潘美、尹崇珂同领州,兼广南转运巿舶使。景德二年,兼本路兵马钤辖。皇佑四年,诏州与桂州并带经略安抚使。后被旨盗贼事,许便宜,与本路转运、常平、茶盐、巿舶并置司,独提点刑狱,置司于韶。皇元定江南,至元十六年升为广东道宣慰使司,其使兼都元帅,又升广州为路总管府,寻罢都元帅府,以宣慰司兼管军马。二十年,立海北广东道提刑按察司,并置于广。二十六年,察司移置于韶。二十八年,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并置于广。大德二年,定为广东道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正次官,并通管元帅府事。盖岭南一都会,故军府之盛焉。
20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五,广字韵,「广州府一」,引南海志。
202 取广州始末
203 至元十二年宋德佑二年(一二七六)为丙子年,应是蒙古至元十三年。丙子 宋德佑二年 ,宋经略使兼知广州徐直谅得驿报,天兵已下临安,又闻江西、湖南皆降。时有淮将梁雄飞谪居于此,因遣之赍蜡书往江西归附。未几,又闻湖南行省亦遣使谕降,所遣者广人曾士倬,时南此处永乐大典书眉批语云:「『时南』句恐有讹」,「南」恐为「官」之误。湖南某县令,与一将校杨尹俱来,直谅遣水军统领唐渊往韶州逆之。直谅之意,谓已遣人通耗江西,不可又纳湖南使,谕意唐渊俾杀之,乃沉曾、杨于韶州江下。六月,江西吕元帅师夔遣黄世雄与雄飞偕来,并称招讨使。时直谅闻益王已即位于福州,遣郡人李性道权提刑,领摧锋军将黄俊、陈寔,水军将谢贤等拒之。至石门,性道不欲战,舣舟岸浒,惟黄俊迎敌,遂败,俊奔回,直谅乃乘舶舟遁去。十三日,世雄等入城,以性道为巿舶使,陈寔、谢贤、唐渊等各授以官,黄俊亦与焉。俊不受,诸将遂杀之于摧锋军寨佛殿下。八月,东莞人熊飞旧以勤王隶文丞相戏下,兵溃而归,至是遂结集民兵数百至城下。十五日,世雄等与战,飞败,复回东莞,世雄等遣姚文虎追之,为飞所杀。飞再图入城,世雄等度未可胜,九月十一日退师。既而新会宰曾逢龙率乡兵至城下,性道迎谒,为逢龙所擒。飞等复入城,掠性道家,焚其居。二十一日,宋制置使赵溍、运副赵淇至,越一日,安抚方兴至,搜陈寔、谢贤等杀之,刳肝以祭俊。唐渊逃。十月十日,遂置性道于死。俄吕元帅师夔、张元帅荣实将兵自江西来,溍遣逢龙、飞往南雄捍御,续发将校刘自立守韶州。逢龙战死于雄,飞回韶。张、吕元帅至,自立潜以城降,飞巷战而死,遂屠韶城,以自立为招讨使。十二月朔,溍、淇等闻大兵将至,以舶舟遁,方兴未行,委郡人赵若冈等分四隅民兵守御。初五日,兴遁。二元帅至城南,居民惧如韶之受屠也,俱逃窜入山,若冈焚其室庐,火光■天,城外民居为之荡尽。初八日,若冈与忠勇军陈勇开小巿门降。是夜,勇赍招谕榜入城,为营兵所杀。初十日,二帅入城,以若冈知南恩州事。会方兴在南恩海灵山,令人逐若冈,去,不得入。是时郡人张镇孙结集乡兵于广州海上,二元帅以水道不通,军饷不继,退师。十四年四月,镇孙入城,为经略安抚使。有将校卢震者,拥众暴横,镇孙杀之。十一月塔出右丞、吕元帅、刘元帅复入广,镇孙降。十五年正月,平广州城。二月,右丞、二元帅复退师,以镇孙归于京师,道死于梅岭。三月,宋凌震、王道夫入城,震为制置使,道夫为运使。时宋主昰崩,昺继立。九月,震与道夫闻大兵复来。俱遁。十月,行省参政李恒、江东宣慰使张弘范,开蒙古汉军都元帅府,督师南征。十六年正月,二帅会师。二月,克■山,宋主昺死 馀见■山事迹, 宋亡。三月,震降,道夫亦降。王师凡三入广,广州始平。
204 广州属郡
205 自汉武元鼎六年,平南粤,置南海郡,时为交州部。 吴永安七年。 始分交州立广州,初领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后增临贺,始(平)〔安〕、始兴、 三郡元属荆州。临贺,今贺州;始安,今昭州;始兴,今韶、雄、英州。 桂林、 吴分郁林,置桂林郡,今静江。 高兴、 吴大帝分合浦,高凉县,立高凉郡;又立高兴郡,今高、化州。 宁浦, 又分合浦北部,立宁浦郡,今横州。 为十郡。晋永嘉元年,以临贺、始兴、始安为湘州,复增晋兴、 分郁林,立晋兴郡,今邕州。 东宫、 成帝分南海,立东官郡,今循、惠。 新宁、 穆帝分苍梧,立新宁郡,今新州。 永平、 分苍梧,立永平郡,今藤州。 新安、 哀帝太和中置新安郡,未详。 义安、 安帝分南海之揭阳县,立义安郡,今潮、梅。 新会, 恭帝分南海,置新会郡,今为县。 为十五郡。宋省高兴郡,外增宋康、 宋置宋安郡,今连州,「康」字当考。 绥建、 文帝分南海之四会等县,立绥建郡。 海昌、 旧有海昌郡,平陈后废入电白县,今高州。 宋熙, 元嘉十六年,以南海之高要县,立宋熙郡。 为十八郡。齐增宋隆、 旧有宋隆郡,平陈后废入高要。 宁浦、 晋宋已有宁浦,不废,此重载,当考。 齐乐 未详 、齐熙、 齐立齐熙郡,今融州。 齐建, 齐立齐安郡,今南恩,「建」字当考。 为二十三郡。唐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讨击使为岭南节度使,领州二十三州,与、潮、韶、循、康、泷 今泷水 、端、新、封、春 今阳春 、勤、 开宝五年废,入阳春。 今化州石龙县, 高、恩、雷、崖、琼、振 今吉阳 、儋、万、安、潘 今高州地 、滕是也。十年,又以漳、潮二州隶岭南经略使。元和元年。复领潘、辨二州。 今化州地。 宋潘美平岭南,得州六十,兼邕桂所隶言也。开宝五年,诏省岭南郡县,领州十五,贺州复隶广西,实领韶、潮、梅、循、惠、连、封、新、南恩、南雄、英德、肇庆、德庆,凡十四郡。圣朝混一,至元二十七年,大籍户定,广、惠、潮为中路总管府,肇庆、南雄、韶、德庆为下路总管府,英德、南恩、新、封、循、梅、惠、连为散州。后以英德控制山獠要冲,升为路;而连之桂阳县,以诸王投下食邑,得升州。今为路八,州七。
206 广州属县
207 县以部言之,不可胜载,今以州所领者疏于后。
208 前汉县六:番禺、博罗、中宿 今清远 、龙川、四会、揭阳。
209 后汉县七:番禺、博罗、中宿、龙川、四会、揭阳、增城。
210 晋以揭阳为义安郡,以中宿属始兴郡。统县六:番禺、博罗、龙川、四会、增城、平夷。
211 宋以四会为绥建郡。统县十:番禺、博罗、龙川、增城、酉平、熙安、怀化、绥宁、高要、始昌。
212 齐县十三:番禺、博罗、龙川、增城、高要、酉平、绥宁、新罗、揭阳、河源、安远、熙安、怀化。 按:隋开皇十年,以熙安、怀化入番禺。
213 隋废始兴郡,以曲江、始兴、翁源、乐昌隶广州。又废洭州,以浛洭 后避宋讳改浛光 来属。统县十五:南海、宝安 即东莞 、增城、四会、化蒙、曲江、始兴、翁源、乐昌、浛光、清远、政宾、怀集、义宁、新会。
214 唐以政宾入清远,以四会、化蒙置南绥州,以义宁、新会置冈州,寻废,属广州。统县十三:南海、番禺、东莞、增城、四会、化蒙、怀集、洊水、清远、浛光、真阳、义宁、新会。
215 南汉分南海,置常康、咸宁二县,复以真阳属英州。
216 宋开宝四年,以浛光属连州。五年,以义宁入新会,以洊水入怀集,以化蒙入四会,以常康、咸宁复为南海。熙宁六年,以四会属端州。绍兴二十二年,始分四县地,置香山。统县八:南海、番禺、东莞、增城、清远、怀集、新会、香山。
217 至元十六年,收附广州。时荆湖行省兵马先取怀集,遂附贺州。今统司一、县七:录事司、南海、番禺、东莞、增城、清远、新会、香山。
218 以上三段见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五,广字韵,「广州府一」,引南海志。
219 番禺县沿革
220 下县。县有番禺二山,因以为名。互见清远县二禺山。属南海郡,汉以来因之。宋志云:汉立番禺县,故两汉志及晋、宋、齐志南海郡下,并有番禺县。隋开皇十年,改置南海县,即今县是也。长安三年,于江南洲上别置番禺县,取旧名也。其洲周回约八十里。唐因之,分治郭下。宋开宝五年,并番禺入南海。皇佑三年 一作五年, 分南海为番禺,以五乡为籍焉。县治旧在州之东一里紫泥巷。熙宁二年,经略王靖度地东北徙建,今因之。
22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五,广字韵,「广州府一」,引南海志。
222 东莞县沿革
223 中县。本汉南海郡地。吴甘露三年,始置司盐都尉。晋成帝咸和六年,立东莞郡,领县六,宝安、安德、兴宁、海丰、海安、欣乐是也。晋安帝义熙九年,分立义安郡。宋齐又云,东官太守治宝安县,而南齐志亦云,东官郡有宝安,而治怀安。是晋、宋、齐皆尝于其地置郡明矣。元和志又言:「隋开皇十年,废郡,以县隶广州。」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四:「东莞县,本汉博罗县地。晋成帝咸和六年,于此置宝安县,属东莞郡。开皇十年,废郡,以县属广州。至德二年,改为东莞县,取旧郡名也。」然隋犹以宝安名县,详见寰宇记。李唐至德三年更名东莞。宋开宝五年,省入增城,六年复置,今因之。
224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五,广字韵,「广州府一」,引南海志。
225 增城县沿革
226 中县。本汉番禺地,后汉建安六年置,故后汉志南海郡下有增城县,晋、宋、齐因之。然宋志虽有东莞郡,云咸和六年分南海县立,乃治宝安县,非治增城县也。隋志增城县下注云:「旧志东莞县,平陈废。」隋书卷三十一地理志「南海郡」下增城注:「旧置东官郡,平陈废。」然不明言置于何时。寰宇记云:「至黄武中,于此置东莞郡而立增城县。」王东阳舆地纪胜辩云:「增城已见东汉志,非立于吴也。」或云,县之命名,以昆仑山有「闻风增城」,故名,亦谓有增江云。宋开宝五年,废增城县,六年复置,今因之。
227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28 清远县沿革
229 下县。本汉中宿县,以地有中宿峡,故名。属南海郡。吴、晋并隶始兴,故晋志始兴郡下有中宿县。梁改为清远郡,中宿县属之。隋开皇十年,废郡,置清远县,属黄州。唐武德六年,省,(改)〔政〕宾县入焉。今县有政宾乡,宋因之,今仍旧。
230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31 星分野
232 若以律为黄锺,斗建在子,今吴越分野。晋天文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之分野,属扬州。」隋地理志云:「自南斗十二度至须女七度,为星纪,于辰在丑,吴越得其分野。」唐一行禅师分楚图云:「自韶、广、康、封、藤、罗、雷州,南及珠崖,自北以东为星纪。」杜佑通典云:「于南越西在天文牵牛、婺女,则越之分野。」韩文公送窦平序云:「逾瓯闽而南,皆百越之地。」于天文其次星纪,其星牵牛。
233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34 广州道里
235 秦开南越新道,由此徂南入越,必道岭峤,时有五处。按通典云:「一、塞上岭,今南康郡大庾岭是也;二、骑田岭,今桂阳郡服岭是也;三、都庞岭,今道州江华县永明岭是也;四、洭渚岭,今江华界白芒岭是也;五、越岭,今始安郡北零陵临源岭是也。」通典卷一八四:「自北徂南入越之道,必由岭峤,时有五处:塞上岭一也,今南康郡大庚岭是;骑田岭二也,今桂阳郡腊岭是;都庞岭三也,今江华郡永明岭是;氓渚岭四也,今江华界白芒岭是;越城岭五也,今始安郡北零陵郡南临源岭是。西自衡山之南,东穷于海,一山之限也。」此秦人戍守之道也。汉武代越,以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出豫章,下临浦;戈船、下濑将军出零陵,或下漓水,或抵苍梧;发夜郎兵,下■■羊牱江;咸会番禺:盖汉人讨击之道也。若夫游旅之往来,负贩之转输,穹官显人之南辕,则自凌江下浈水者,由韶州为北路;自始安下漓水者,由封州为西路;自循阳下龙川,自潮阳历海丰者,皆由惠州为东路;其自连州下湟水,则为西伯路。舟行陆走,咸至州而辐凑焉。有张文献公九龄凿开大庾岭序、馀襄公靖韶州真水馆记、林运使安宅修潮惠下路驿记,掇其大略,附注于后。
236 (张序曰:「初岭东废路,人苦峻极。开元四载,俾左拾遗张九龄,相其山谷之宜,革其阪险之故,役匪逾时,则已坦坦而方九轨据张九龄曲江集卷十一开凿大庾岭路序,「九轨」为「五轨」。,阗阗而走四通。」
237 馀记曰:「凡广东,西之通道有三:出零陵,下漓水者,由桂州;出豫章,下真水者,由韶州;出桂阳,下武水者,亦由韶州。之峤南者虽三道,而下真水者十七八焉。」)
238 南海县道里
239 四至  东至番禺县东城二里,西至四会、高要二县界地名矶磄村一百二十五里,南至新会县界地名古劳里一百五十二里,北至清远县界地名巴由一百八十三里。
240 八到  东到番禺县即本路城二里,西到四会县治二百四里,南到新会县治二百二十五里,北到清远县治三百里,东北到番禺县城及录事司五里,东南到新会县治二百九十里,西北到清远县治三百里,西南到番禺县城及录事司三里。
24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42 番禺县道里
243 东到东莞县二百五十里,西到南海县治二里,南到新会县治二百五十里,北到清远县治三百里,东北到增城县一百七十里,东南到东莞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北到清远县治三百里,西南到香山县治二百八十里。
244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45 东莞县道里
246 东到惠州路城三百里,西到香山县治三百里,南到大洋难定里数,北到增城县治一百里,东北到博罗县治一百六十里,西北到番禺县城三百里,东南到大洋难定里数,西南到香山县治三百里。
247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48 新会县道里
249 西至新州界北双一百里,北至南海县界河清坊八十里。
250 东到南海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到南恩州城四百里,南到香山县治二百一十里,北到南海县二百九十里,东北到南海县治二百里,东南到香山县治二百一十里,西北到肇庆路城三百里,西南到新州城二百一十里。
25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52 增城县道里
253 东至博罗县界角子山三十里,西至番禺县界长吉里二百里,南至东莞县界海洋一百里,北至清远县朱案四百里。
254 东到博罗县治一百七十里,西到番禺县城二百五十里,南到东莞县治一百五十里,北到英德路城五百五十里,东北到河源县治四百五十里,东南到东莞县治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清远县治四百里,西南到番禺县城二百三十里。
255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56 香山县道里
257 东至东莞县界大洋一百五十里,西至新会县界潮阳里一百里,南至大洋难定里数北至番禺、南海两县界地名三角山二百二十里。
258 东到东莞县治水路二百五十里,西到新会县治水路一百五十里,南到南蕃大洋难定里数,北到番禺、南海县治水路二百二十里,东南到大虞山、九星洋水路三百里,西南到新会县潮阳里水路二百八十里,东北到东莞县治水路一百五十里,西北到浮虚海及新会县治水路一百五十里。
259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60 清远县道里
261 东至增城县界杨梅里一百五十里,西至四会县上元乡七十里,南至南海县胥江七十五里,北至桂阳州阳山县界政宾乡二百里。
262 东到增城县治二百五十里,西到四会县治四十里,南到南海县治三百里,北到番禺、南海县治三百里,东北到浛光县一百六十里,西北到番禺、南海县治三百里,东南到番禺县城二百五十里,西南到番禺县城三百里。
263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64 录事司井
265 月井,旧在转运司主管厅侧月华楼下。月出照映井底,水脉不竭。与日井相望。
266 录净丹井,古图经云:绿净堂旧名濯鲜堂。 今奉贞观。 曾运使噩招方士云集,盖取葛仙炼丹药洲之义,因以丹井名。
267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68 南海县井
269 越井,名天井,又名越台冈井,或名赵佗井。番禺杂记云:「伪刘呼为玉龙泉,唯以供己,禁民无得汲。」由此井数步而南,井曰通泉,刘龑所凿。刘龑,始据南越者。今北二井,莫知所存。昔有坠酒杯于越井者,后于石门得之,故陈江总诗云:「石门通越井」舆地纪胜卷八九江总别南海宾化侯:「石关通越井,蒲涧迩灵洲。」。又鲍仙姑行灸南海云:「吾有越井冈艾,唐崔炜得之。」又唐崔子向有诗云:「越井冈头松柏老,越王台上生秋草。」越井久废,莫考其迹。或云在越台山凸处。
270 日井,在城外千佛寺侧。太阳生东,照映井下,因名。今废。 元一统志云:「井在州治野渡北。」
271 星泉井,在金肃门外绣衣坊。凿井之始,井中见星,故名。 舆地纪胜:「在金肃门外直街,时有光若星,故名。」
272 珊瑚井,详见「浮邱山」。
273 双井,古图经云:「在南海县西,中夹官路,其味次于达摩泉。」岁久堙塞。
274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75 番禺县井
276 孙公井二,在州北教场内。元丰八年,孙龙图颀凿之,故名。
277 安期炼丹井,在碧虚观前。番禺记云:「数十年不汲,其味常甘,煎茶浸果,有金石气。」今存一石井栏,在三清殿前,栏八方,上刻八卦。
278 鲍姑井,鲍姑,即葛稚川妻也。古图经云:「尝行灸于南海,唐崔炜遇之,仙姑曰:『吾善灸赘疣,今有越井冈艾少许,奉子意。』越井,即鲍姑井也。」唐子西有诗云:「废台樛女后,遗井鲍姑时。」图志不指言其地,纪云景泰寺、碧虚观多有题,未知孰是。
279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80 增城县井
281 泉子井,在县南三十五里。泉涌地中,清甘可掬,灌溉尤博。旧有亭名醒心,绍熙三年,权县许伯凤更创,改名广济。
282 云母井,何仙姑炼云母所汲也。 详见「会仙观」。
283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84 新会县井
285 瓦窑井,在县西北半里。泉清而味甘,与达摩泉相类,谭家井次之。
286 谭家井,在县西半里。
287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88 录事司坊里
289 西城十九坊,归附后,以魁星入耆德,福星入联桂坊。
290 东南隅:联桂,文信,望仙,衣锦。 西南隅:德星,中和,亲仁,贵德。 东北隅:桂华,青云。 西北隅:会通,昼锦,耆德。
29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92 南海县坊里
293 城西十二坊,城北三坊,归附后更易不一,今属附郭里。又有六乡十七里。今析为三十五里,各里以坊之大者为名。
294 城西厢:丛桂,仙桂,泰亨,德义,由义,和平,泰和,太平,阳春。城北(乡)〔厢〕:弦歌,登云,朝天。 附郭里:江村里,仁宁里,盐步里,江尾里,大圃里,扶南里,吉利乡,归仁里,永业里,龙原里,归政里,万善里,先天里,府郭里,长兴里,长宁里,上下里,保义里,和顺乡,龙眼里,孝义里,宾兴乡,长宁乡,保池里,观光里,思仁里,政顺乡,林岳里,顺义里,丰衍里,永通镇。
295 【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296 番禺县坊里
297 子城三坊,今以五仙入十贤。城南八坊,今以鼎魁、登俊入寿宁,仁寿入泰通,擢桂入东城。八坊更易不一,初无定名。
298 子城厢:兴贤。 城南厢:状元,世科,泰通,鼎魁,登俊,擢桂。 东城厢:道爱,宾日,拱辰,高明,先春,振文,吉和。 上、下桂林乡,永保乡,慕德乡,依仁乡,上德里,宁乐里,流溪里,沙溪里。
299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300 新会县坊里
301 永宁乡,常乡乡,德行上、下里,文章上、下里。 旧名章涌。
302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303 香山县坊里
304 文顺乡,延福里,皇字围,四字围,大字围,五常字围,恭字围,良字围,得能字围,永乐乡,永宁乡,谭州黄旗角,大、小榄,海州。
305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306 南海县陂塘
307 泮塘,在郡西六里。耆旧相传,伪刘时花坞,一水环绕林幽邃。
308 活龙塘,俗呼掘龙塘,在三角巿。郡人祷雨于此。旧创雷坛,今废。
309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0六,广字韵,「广州府二」,引南海志。
310 气候
311 南自衡岳,分为五岭,清淑扶舆之气锺焉。溟海挹润,温风徐来,是谓东南之仁。气迁俗随,霜露时降,人居若东西州,唐已然矣。二气相薄,间有不齐,风暮北而朝南,时春寒而秋热,于是有「急脱急著胜服药」之谣,此气候变熊然耳。大抵自江以南,地率卑湿,循岭以下,海气尤蒸,春夏之交,易有雍阏湫底之患焉。
312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〇七,广字韵,「广州府三」,引南海志。
313 龙舌岭
314 在广州府香山县南二十里。
315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〇,岭字韵,「龙舌岭」条,引南海志。
316 黄公岭
317 在广州府东莞县东南十里。
318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〇,岭字韵,「黄公岭」条,引南海志。
319 欧阳岭
320 在广州增城县东二十里,高一百二十五丈,接罗浮山,葛稚川丹灶之西。故老相传,旧有欧阳氏居此,年百岁,故名。
321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〇,岭字韵,「欧阳岭」条,引南海志。
322 云母岭
323 在广州府增城县西归仁乡二十里,山有云母石,故名。
324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〇,岭字韵,「云母岭」条,引南海志。
325 焦石岭
326 在广州增城县东开元乡五里。旧传浮山自海来,遥瞻焦石,遂碇于博罗,今所谓浮碇冈是也。
327 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〇,岭字韵,「焦石岭」条,引南海志。
328 何仙姑
329 增城人何仙姑,所居地曰春冈,下有穴,产云母。忽梦老人教以服饵,兼得化炼之术,后常服之,体觉轻健,日月有异。一日,告其母欲游罗浮,母曰:「女子迎送不出门,奈何独游?」数日又告,母方止,忽不见。
330 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六,梦字韵,「梦老人」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31 慧珠梦伟丈夫
332 州城西四里西禅寺,有僧慧珠,梦伟丈夫,长髯氅衣,由寺东庑来,谓珠曰:「可止。」珠觉,莫晓。次日,郡人霍姓者来告,曰:「向经浙西 □祠山香火,奉事惟谨。忽梦中语以家居荤茹,当处近廓刹境。诘旦,再卜得西禅,故请。」因出袖中像以示珠,乃如梦中所睹者,遂创祠安之。水旱祷必应。
333 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六,梦字韵,「梦伟丈夫」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34 袁复梦群羊相属
335 宋绍兴十三年,提举巿舶袁复以回舶祷于神,梦群羊相属以归,且占之,曰:「方言以涉海为放洋,兹其兆欤?」舶果至倍常。
336 永乐大典卷一三一三六,梦字韵,「梦群羊相属」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37 钱吉老梦松求治斧痕
338 清远县东三十里,峡山广庆寺飞来殿西南,有巨松傍崖而植。(太)〔大〕观元年,皇城使钱师愈舣舟寺岸,从者斧松以照夜,师愈不之知也。明年,殿直钱吉老者宿岸下,梦一叟揖而前曰:「馀居此三百稔,曩公族属之从者斧馀漆以代烛,血渍今未愈,公能为我白丈室老疗治,庶几育此字疑为「盲」字。风不能撼,俾馀得顺天命,则公赐已。」吉老诘其姓名居第,则曰:「馀非圆首方足,乃植物中含灵者。飞来殿西南隅十馀步,馀居也。」欲迟明以告于寺,偶复寝方酣,舟师已解维去,觉而询之,去寺已数里。过浛光,以语县宰彭球。球便道诣寺,因即吉老梦求之,得巨松,去根尺馀有斧痕,脂乳尚注。遂白丈室,补以土,松今犹存。
339 永乐大典卷一三一四〇,梦字韵,「梦松求治斧痕」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40 正俊禅师建道场
341 清远县东三十里有延祚寺。梁武帝末,有二神人化为游方士来寺,叩正俊禅师曰:「峡山据清远上流,建一道场,足立胜槩,师居之乎?」俊然之。俄中夜风雨暴作,迟明启户,宝像俨设。旧云:黄帝二庶子善音律,南采昆仑竹为黄锺之管,与帝左右二臣同隐此山。化为游方士□□者,非二庶子即二臣也。有祠在寺东偏,灵应显著,山与寺多异迹。
342 永乐大典卷一三四五三,士字韵,「神化方士」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43 波罗蜜树
344 波罗蜜树,实大如冬瓜,三月采取,味甘酸二种,出大理、永昌、临安,百夷蛮中。
345 永乐大典卷一四五三六,树字韵,「波罗蜜树」条,引南海志。
346 杨长孺
347 宋杨长孺,诚齐之子也。为广州经略使,知州事,清白著于时,有诏奖谕,谓其清似吴隐之。
348 永乐大典卷一四五四五,著字韵,「清白著」条,引广州府南海志。
349 李迪
350 宋李迪治广,严于御军,戢吏治盗,发奸掷伏,时而用之。猾胥黠子,重足侧立,不敢逞。
351 永乐大典卷一九七八三,伏字韵,「善于掷伏」条,引南海志。
352 蒋之奇撰广州州学记
353 元佑元年,番禺缺守,有诏以命臣之奇来治州事。始至下车,既见吏民,即谒先圣。明年仲春上丁,复行释奠之礼。陟降延戺,顾瞻学宫,多历年所。堂庑庳陿,隅奥侧陋,师生所庐,曾莫攸处,讲肄之次,寝以毁废,怵然于心,思所以完葺之。会得乡亭馀材,悉辇置以充用,先治两庑,次作讲堂,悦徒劝工,不出旬月,而两庑翼如,讲堂眈如。还顾夫子之殿,益卑圮不称,议道之堂,亦复摧挠,乃规广其基,而大新其构。然计费甚巨,遂以谋于漕司,欣然听许,增与之金,益巿材用,伐山浮海,不期而集。而番禺南海三属邑令,实分董其事,专精毕力,日督月趣,乃斵乃治,乃途乃塈,劳徕劝向,功绪就毕。越明年夏学成,为殿南向,横六楹,纵四楹,讲堂、议道堂及于两序,总四百二十有四楹。于是典学之官,与其正录,及凡在学之有职掌者,墙立而进曰:「学已完矣,愿有纪述,以诏于后。」馀曰:「此固学士大夫之职也,其何敢辞。然愚尝窃观古今缀文之士,纪郡县之学者,盖亦多矣,其言率未尝及于夫子之道,以开学者之听明,而止叙其营作之近功,与夫教学之浅事,非所先也。古人所谓因事以陈辞者,庶几以是寄馀之言焉。」
354 馀以谓夫子之道广而大,故极天地而不能以盖载;夫子之道变而通,故■古今而不能以终穷。彼其妙体存乎神,而人莫之能原;妙用藏乎易,而人莫之能测。盖自体而出焉,则始于无思无为,寂然不动,而其应也,至于感而遂通;自用而入焉,则见于有为有行,问焉以言,而其极也,至于不行而至。化而裁之存乎变,则一辟一阖之谓也;推而行之存乎通,则往来不穷之谓也。积焉而不已,以至于日新,是之谓盛德;运焉而不穷,以至于富有,是之谓大业。是以其言则为诗书,其行则为礼乐,其法则为春秋,其燕间谈说,造次践履,则为孝经论语,而其妙则总之于易焉。自子贡,门人之高弟也,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所可闻者,夫子之文章而已。颜渊,几于圣者也,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如有所立,则卓尔而难从;奔轶绝尘,则瞠若乎其后矣。彼颜渊、子贡之徒,亲见圣人,而犹若是,又况于闻而知之者乎?故自夫子之没,学而得其传,传而得其意者,孟轲氏、杨雄氏而止耳。至于荀况氏、韩愈氏,则择焉而不精,造焉而不醇,吾未见其无疵也。
355 抑馀又闻之,有教无类,立贤无方。盖上之行教也,无华蛮之限;天之生贤也,无远近之间。韶之曲江,越在荒服;爱之日南,介于外夷,而犹有张九龄、姜公辅之俦出焉。岂以番禺之盛,而独无昂霄耸壑之材见于世哉?殆所以教养之道未尽其方耳。番禺,自古一都会也。五岭峙其北,大海环其东。众水汇于前,群峰拥于后。气象雄伟,非它州比。繇汉以来,实为南越,屈强一方,最为强国。自高后、武帝时,虽力征经营,而兵锋之出,尝辄挫衄。汉之名臣如陆贾、严助、终军之徒,皆尝奉使而谕意焉。彼椎结之尉佗方以蛮夷大长老夫自处,传国五世九十馀,终以灭亡。逮唐季之乱,刘氏陟、玢、晟、鋹,四世窃据,亦五十馀年,穷奢侈,酷刑罚,诛近世,戮群弟,以至失国。其治蹇浅,不足称列,夫岂暇遑庠序之事哉?此其所以历年之久,而未有魁伟卓越之士闻于时者,亦理然也。
356 庠序者,固育材之地,为政者舍此而不务,非知治者也。夫谨簿书,弊狱讼,趣办于目前,而收功浅;崇师儒,兴学校,初虽若迂迟阔缓,而其效尝见于千百年之后,虽至于衰乱之世,而馀风遗烈,犹未泯也。务其近小,而忽其远大,不可谓智。是以卫飒下车,必修庠序;何武行部,先即学宫,彼盖知所本云。自斯学之成,会朝廷适除教官,专诲导之任。隆栋挺桷,屹其山立;褒衣峨冠,坌其云至。繇今以往,将见人伦益以明,礼义益以起,而士之秀异者,亦益以出,则岂惟中州之人哉?虽卉裳■■剡衣,胡夷蛋蛮,犹将竭蹶而趋风,鼓舞而向化,永绥南邦,同底大道,然后为斯学之成也。馀既为之记,又系以诗曰:
357 诸侯之学,是谓泮水。诗人所颂,鲁侯戾止。献馘于是,献囚于是。采芹则美,饮酒维旨。淮夷来服,觩弓搜矢。其挚维何,元龟象齿。区区鲁邦,陋无足纪。维泮之兴,功烈如彼。下逮郑国,学校不修。青青子衿,莫肯来游。谁欲毁之,侨告厥犹。视其所召,药之则瘳。我得吾师,实获所求。首善于京,其速置邮。矧在守长,宣化承流。德音不昭,维职之忧。番禺之学,莫原所作。岁月其绵,栋楹腐恶。藩级板夷,屋垣圮剥。图像之威,弗丹弗雘。圣经不谈,束置高阁。讲席其虚,维尘漠漠。譬彼弗殖,萎其将落。于嗟斯民,谁启谁觉。释老二氏,尚能尊师。岂伊吾儒,曾是弗为。废道若此,莫或耻之。振而起诸,岂不在兹。爰命鸠材,僝工以时。肇新两序,翼如翬飞。载辟祠庭,奂其轮而。颐指而化,鬼设神施。乃延师生,来燕来处。匪怒伊教,载笑载语。笾豆有践,淆核维旅。以妥以侑,礼仪具举。济济多士,进退规矩。夏弦春诵,各得其所。相彼错薪,有擢维楚。遐不作人,成是才住。在汉循吏,时则文翁。修起学宫,成都巿中。常衮在闽,讲导从容。士比内州,岁贡以充。贤不天成,有养自蒙。谁谓越远,齐鲁同风。憬彼夷蛮,来顺来从。南交底宁,猗学之功。
358 章楶撰广州府移学记
359 我宋统一海??禹,百有三十七年于兹矣。崇文向儒,圣圣相继,其礼义之教,道德之化,熏陶渐染,万里一俗。虽在穷荒之裔,僻邦陋邑,畎亩闾阎之人,皆知诵诗书,穷义理,洁身砥砺,以待乡里之选。躐高科,取显名者,比比有之。呜呼,盛矣哉!
360 二广据五岭之南,凡四十馀州,而番禺为巨镇,至于士人之知名者独少,而业文擢第,及劣于他州,其故何哉?按州图,去京师四千七百里,带山并海,依险阻以为固。秦汉以来,常为奸雄桀黠窃据其地,其后废国为郡,置吏统治。至者弹击豪强,锄剪寇盗之不暇,尚何及教化之事哉?盖水陆之道四达,而蕃商海舶之所凑也。群象珠玉,异香灵药,珍丽玮怪之物之所聚也。四方之人,杂居于巿井,轻身射利,出没波涛之间,冒不测之险,死且无悔。彼既殖货浩博,而其效且速,好义之心,不能胜于欲利,岂其势之使然欤?又其俗喜游乐,不耻争鬬。妇代其夫诉讼,足蹑公庭,如在其室家,诡辞巧辩,喧啧诞谩,被鞭笞而去者无日无之。巨室父子,或异居焉;兄弟骨肉,急难不相救。少犯长,老欺幼,而不知以为非也。嫁娶间有无媒妁者,而父母弗之禁也;丧葬送终之礼,犯分过厚,荡然无制。朝富暮贫,常甘心焉。岂习俗之积久,而朝廷之教化未孚欤?抑长上之人,不能廉己正身,以先百姓,使百姓无所视效欤?此楶所以日夜责躬自咎,又痛为广人惜之也。
361 古者乡党都鄙,莫不有学。学者,贤人之所止,而礼义之所自出也。故馀始领职,即以庠序为先,思与学士讲论六经之言,修饰五典之教,明人伦,亲小民,以风示境内,渐摩礲错,期以岁月。顾学舍在中城之西,与尼寺相北,迫近巿廛,喧哗冗杂,殆非弦诵之所。度地辨方,又不合古制。而转运使傅公志康、转运判官冯公彦信,亦尝以是为言。一日,诸生百有五十一人以状来请,极道郡学迁置非宜,条其所以然之状,愿输金于官,择地而徙焉。总会所输之钱,凡百有二十馀万,漕台所助者半之。于是为之相攸经画,参考阴阳家之说,咸曰牙城东南隅,有驻泊都监官廨,直番山之前,而风水且顺,建学聚徒,此其吉地也。若夫三代之学,其略不可得而见。孟轲氏去圣未远,止能道其命名之意尔。礼记著四代养老之学,有东西左右之辨。而贾谊亦陈五学之说,然所言者天子之学,不及诸侯之制也。是说疑汉儒穿凿,无所考证。独记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与今京师郡国建学之方无所乖戾,然则位必东南,理无疑矣。于是为之请于部使者,既得报,乃揆日聚土,且辟且筑,募工分领而新之。规摹无所变更也,广轮无所益损也,先之以夫子之殿,次之以议道之堂,两庑及门,先后有序,讲堂最后,为其梁栋未具尔。旧门之外,隙地犹广,因作重门焉。两门之间,又增建屋十四楹,东西相向,以为客次、小学直学之庐舍。以乙亥十一月丁巳鸠工,明年六月辛巳告成。诸生求为文以纪始末,馀勉从其请云。
362 当稽考载籍,自晋唐以来,守兹土者,名臣巨公,不为少矣。治效伟迹,班班见于方策,大抵多以清白称。至于劝学育材,作新人物,则寂然无闻。考寻学校之迹,宜其无睹也。惟西城蕃巿有夫子庙址。庆历中,仁宗诏天下兴学,当时郡守奉行苟且,即夫子庙以为之,而其制度迫陋,不足以容生徒。皇佑二年,知州事田瑜徙于州之东南,始斥大之。熙宁元年,张田为州,惩艾侬知高之寇,请增筑东城,而学为城所侵,因徙国庆寺之东,未及营造而田卒。其后郡人刘富纳赀献材,戮力以自效,殿堂廊序,始将完矣,转运陈安道鄙其庳陋,止富勿修,尽以官钱巿良材而仆斫焉,始构东屋四十楹有畸,以为生员庐舍,太守程师孟继成其在西者。今开封尹蒋公颖叔初下车,谒先圣,悯栋宇之化坏,惧庙貌之不严,而议道、讲堂,反卑于廊庑,规图经画,锐意于兴作,于是两庑翼然植其旁,大殿巍然起其中,工告休,而颖叔领六路漕挽之寄,亲为撰记,又系之以诗。而二堂未甚宏伟,乃以遗执政右丞蔡公。公至未阅岁,又改镇东之命。议道既建,而讲堂独弗克就,将去,寓意于辞庙之祭文,诿后人以成其绪。自庚午迄今七年矣,岁月不谓不远,竟未如公之志。甚哉!事之难成也如此。始馀欲从诸生之请,或者曰:「前日欲构一堂,淹久尚尔,今筑基徙学,成无期矣。」馀以谓天下之事无难易,顾为之何如尔。万钧之重,可以并力举也;九仞之山,可以累土成也。不合众智,不能资闻见之广;不因人心,岂足建长久之利哉?是举也,微外台倡其端,别乘揆其策,宾幕军佐乐事而赴功,则区区白发之太守,安能致其力哉?虽然,太守之于广人可谓无负矣。其欲成就诸生之才,亦以勤矣。因学之成,告于诸生曰:
363 夫学不力,不足以成德;善不明,不足以充扩其性。诵孔孟之书,学先王之道,苟无至诚好善之实,而不知性命死生之说,外祸福,轻富贵,则何足以谓之君子儒哉?文章,可学而工也;议论,可讲而到也。巍科殊级,可以力取也;富贵利达,可以苟得也。此皆世俗之所贵,彼所谓贵者,非良贵也。君子之所以异于众人者,以其存心。心之所存,四端而已。不诚其意,不足以正心;不正其心,不足以修身;不修其身,不足以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之道,一本诸心而已矣。诸生其勉焉!若夫丧良心而逐外物,君子谓之惑; 徇虚名而忘实行,君子谓之盗。盗可为乎哉?惑可久乎哉?前日颖叔为记,论夫子之道,以开诸生之聪明;馀今又陈正心诚意之方,以破重外之惑。诸生其与师友朝夕讲论德谊,宁心以明善,琢磨言行,使之内外如一。暇日还家,其长者,当以是谆谆告于子弟;其少者,当以是反复陈于父兄之前。日切月劘,使广之风俗丕变如齐鲁之国,是太守之所望也。虽然,岂止于是而已哉?异日诸生有能杰然独立,不以富贵介于心,都高位,据显涂,推广所学以及天下之生灵,使荐绅大夫倾心竦慕曰:「此番愚郡国生员也。」如是,则太守亦有馀荣。诸生其勉焉,而无忘谭公经始之勤。 谭文初前通判此州。
364 绍圣丙子七月六日记。
365 程矩撰学田记
366 熙宁四年春三月,广平程公以光禄卿、直昭文馆、知州事,兼经略安抚巿舶劝农等使;六月,诏宠治效,迁右谏议大夫,再居是任,不夺民惠也。初,公下车,延问诸生,讲究风俗所宜去取者,默而可否之,教条警劝,若屈指而挈裘领也。公识略精给,举无遗画,以控制荒服。广为都会,治府西偏,异俗杂处,货积不可訾计,而无城郭以居;其且创贼侬之毒,血肉煨烬,殆无孑遗。乃经始栽筑,而上可其奏,周环二十里,五十六日而土工毕,人乐安处焉。昔不逞辈啸集剽暴,必急于捕索,则泛诸海而逝矣,故有刲裂之刑,期于惩止;公晏若镇辑,夺攘衰息,此经略安抚得其任也。远人贸易,琛货之归,舳舻相衔,按籍较旧,为戚计之倍,此又巿舶得其职也。公建议计丁出粟,不以贫富为差,是用驱游手,率趋南亩,窒诡避之狡穴,固安土之常业,此又劝农得其理也。况复宣谕内志,使殊绝之域,知有圣人之化,以是注辇国酋长来新天庆道馆,无虑数百楹,用祝天子寿。然则厉威以制人,而闺门有违者,况其远者乎?懋德以从政,而桀骜有循者,况其柔良者乎?习尚美恶,由教之废兴也。一人笃善,则及于家,而至于乡,岂以提封而止焉。故曰:俗之不刑,师帅之过也。公之听断,虽讼竞纷委,唯一言折之,而日不移数刻,庭间以寂。故优游多暇,辟视事之堂,巾卷在列,切劘讲解,其弗帅者视之,而知乡道也。郡人试将作监主簿刘富,居一日,趋拜墀下曰:「富有负郭不腆之土,而廪庾居舍卒,尝改治之,总其直与废,为钱百五十万,乞资于学官。」怀化将军卒押陀罗,亦捐赀以完斋宇,复售田以增多之,其数亦埒富之入;且愿置别舍,以来蕃俗子弟,群处讲学,庶太平德泽,无远迩之限也。夫厚藏之人,锥刀之末,何尝惮而不争之;至有以死生罪福,夸说胁诱,则胠箧探囊,未尝为之憾恨,岂有意于儒者之聚欤?然于是也,非狃陶教化而辄寤者哉?夫圣贤之道,虽充足于己,而油然乐于胸中,必恃食以生。始公以圭田之收,继生员之给,今有不待戒告而愿赡其用,是可语于善也。噫,子产为郑三年,舆人以田畴之殖、子弟之诲诵之,然其初也,怨怒亦至。公则不然,由戾止而久之,民畏民爱,一之而已矣。岂诗所谓「岂弟君子」者耶?矩向承乏签书判官事,实详其所谓,因得以记之。若顷亩、场畔、租赋之计,悉识诸碑阴。
367 七年四月十六日记。
368 以上三段见永乐大典卷二一九八四,学字韵,「郡县学三十」,引南海志。
369 按:明黄佐广州人物传中独引南海志者共四处,其中一处系明代人物,三处用南海志,应为南海志之佚文,兹将辑出。
370 霍暐
371 霍暐,字明甫,南海人。笃志向学,故与马子才游。子才者,镇南节度推官鄱阳马存也。暐之为文也,渊隽奇古,不与俗合。或劝易其习,乃质诸存,存以序送之,盖推许之也。其略曰:「予读书至盘庚三篇,周公之诰,如在宗庙、武库之中观古器,茫然不之识;如登太行之崎岖,剑阁之道,羊肠九折之险,一步一止而九叹息也;如夷狄蛮貊穷荒万里之人听华人之音,累十译仅乃通。当时之人,号曰告令于一日之间,何自而知之也?当时之学,士大夫借曰知之可也;田夫野叟,闾巷之徒,保自而知之?(切)〔窃〕意三代之民,家家业儒,人人有士君子之识,所谓道德仁义之意,性命之说,典诰之语,一闻见而尽识之,非上之人好为聱牙倔强,以惊拂之也,盖其所习者素晓也。南海霍公,好古文,日夜习诵,其下笔极有力,语梗而气劲,读之有不能成句者,以是连不得志于有司,同进之士,时或疑怪。颇自悔,欲为新丽软熟之习以易业,而见谋于予。予曰:『子必勉之!三代之文章,民之所知也,后之学者有所不知也。当时以为常言相告语,后世之注释者,不能竟也,是后世之学者不如三代之民也。非子之耻,学者之耻也。子必勉之!』」
372 初,皇佑间,新会龙山之水,色变而为紫者旬日,人皆以为瑞。暐独持论,以谓:「清者,水之真体也,变而为紫,非正色也,其必水之怪乎?水,阴物也,阴之类为小人,为夷狄,为盗贼奸宄。今水失其常性,吾恐其关于国家者大也。」因记其事,其特立独见此类也。后蔡京、童贯辈当国,有金人之变,江南盗贼蠭起,皆如言。
373 元佑初,入太学。时诏举八行,人以暐之修己教于家者无闲言,遂以应命,官终海丰县尉。时东莞王知亦有学行,同预是科。广之士,以八行著者,暐暨知二人而已,乡评咸谓无愧色云。知未及仕而卒。 (用南海志修)
374 广州人物传卷六「宋国学生霍公暐」。
375 陈康延
376 陈康延,字符举,番禺人,力学自奋。绍兴庚辰登进士第,初调镡津勾警,再调龙川录事。三任学官,两历邑令。淳熙间,适康延改秩入京,朝廷议催二广监,丞相梁克家与康延厚,召赴都堂,俾之分司苍梧,以任是责,事成,处以监司。康延力辞曰:「二广民力竭矣,催之则民重困,宁居卑官,决不敢以害民之事而图厚禄。」克家以其志不可夺,愈器重之。议亦寝,遂有知梅州之除。到郡,访民利病,谓境内常有赣商之扰,于是严保伍之法,不得与赣商私贩。复于江广往来之冲,立寨募土兵,与戎兵杂居,置隅总为之乡导,俟有缓急,并力夹攻。又立山寨,以邀其归。贼不敢犯,民赖以安。家居不务华饰,龚茂良帅广日,造其庐,怪所居湫隘,劝康延新之。笑曰:「吾耐此耳,处之裕如也。」仅有田五十亩以卒岁,其清白如此。官至朝散大夫。泽延长子洪彦,端溪令。孙棫,领乡荐,为府学正。 (用南海志修)
377 广州人物传卷七「宋知州陈公康延」。
378 刘镇 (附梁文奎、梁该)
379 刘镇,字叔安,南海人。兄弟三人,俱有文名。事亲宗党称其孝。嘉泰二年,登进士第。性恬淡,不事干矫,乡士大夫皆贤之。自号随如,学者称为随如先生。仲弟熔,字叔冶,尤工于书。庆元五年,登进士第,尝知钦州,官至朝奉大夫。季弟铎,字叔文。绍熙四年,登进士第。初,兄弟自为师友,及相继而显,邦人荣之,赠以诗曰:「三子皆黄甲,一门无白丁。」有司名其所居坊曰丛桂,里曰贤巷,以旌之。镇尤长于诗,明白清润,为时所推。尝与崔与之交游,及与之薨,搢绅多吊以诗,镇有曰:「始终无玷缺,出处最光明。」人指以为实录,其造语典实此类也。有文集行于世。
380 时又有梁文奎者,东莞人。博学强记,为文尚理致。开禧元年廷对,几中首选,已而,置乙科第一。历左藏十馀年不调,处之自如。
381 又有梁该者,亦东莞人。长于记问,人呼之曰「书笥」。嘉定七年进士,官至倅车。皆一时文学之冠也。 (用南海志修)
382 广州人物传卷七「宋随如先生刘公镇」。
383 〇分类索引
384 沿革
385 广州建置沿革……一二九
386 广州属郡……一三六
387 广州属县……一三七
388 取广州始末……一三四
389 番禺县沿革……一三九
390 东莞县沿革……一三九
391 增城县沿革……一四〇
392 清远县沿革……一四〇
393 道里
394 广州道里……一四二
395 南海县道里……一四四
396 番禺县道里……一四四
397 东莞县道里……一四四
398 新会县道里……一四五
399 增城县道里……一四五
400 香山县道里……一四六
401 清远县道里……一四六
402 坊里
403 录事司坊里……一四九
404 南海县坊里……一五〇
405 番禺县坊里……一五〇
406 新会县坊里……一五〇
407 香山县坊里……一五一
408 星分野……一四一
409 气候……一五一
410 山川
411 崖山门……一二五
412 锦石岩……一二八
413 黄公岭……一五二
414 欧阳岭……一五二
415 云母岭……一五二
416 焦石岭……一五三
417 龙舌岭……一五三
418 风湖……一一九
419 菊湖……一一九
420 仙湖……一二〇
421 汤湖……一二〇
422 鳄湖……一二〇
423 织女湖……一二〇
424 泮塘……一五一
425 活龙塘……一五一
426 玉液池……一二五
427 建置
428 妙高台……一二一
429 鹤舒台……一二一
430 琼台……一二一
431 八贤堂……一二六
432 十贤堂……一二六
433 运甓斋……一二〇
434 月井……一四七
435 绿净丹井……一四七
436 越井……一四七
437 日井……一四七
438 星泉井……一四八
439 珊湖井……一四八
440 双井……一四八
441 孙公井……一四八
442 安期炼丹井……一四八
443 鲍姑井……一四八
444 泉子井……一四九
445 云母井……一四九
446 瓦窑井……一四九
447 谭家井……一四九
448 人物
449 达岸禅师……一二六
450 李康臣……一二八
451 崔与之……一二二
452 简克己……一一九
453 杨长孺……一五六
454 李迪……一五六
455 吕恕……一二八
456 赵谦……一二四
457 霍暐……一六六
458 陈康延……一六八
459 刘镇……一六九
460 梁文奎……一六九
461 梁该……一六九
462 艺文
463 蒋之奇撰广州州学记……一五六
464 章楶撰广州府移学记……一六〇
465 程矩撰学田记……一六四
466 黄公度咏素馨诗……一二六
467 杂录
468 何仙姑……一五三
469 慧珠梦伟丈夫……一五三
470 袁复梦群羊相属……一五四
471 钱吉老梦松求治斧痕……一五四
472 正俊禅师建道场……一五五
473 波罗蜜树……一五五
URN: ctp:ws84687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