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第十八回二十七祖传大法 达摩老祖度元通

《第十八回二十七祖传大法 达摩老祖度元通》[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1
尊者正与国王同车在道,忽然缨络童子立于车前,望著国王与尊者稽首。尊者一见,便问道:「汝忆往事否?」童子答曰:「我念远劫中与师同居。师演摩诃般若,我转甚深修多罗。今日之事,盖契前因。」尊者点首,乃顾谓王曰:「此童子非他人,即大势至菩萨是也。此圣人之后,复出二人,一人化南印度,一人缘在震旦。四五年内,却返此方。」国王听罢,随下车敬礼。童子复向尊者求度,尊者乃以昔因,遂呼童子名为般若多罗,说道:「吾为普度化缘特行到东,来来路路,世法纷纷,度不能尽。我于光中已知我国后有东度之人,能继我志,愿汝其留意。」随付法眼藏偈曰:
2
真性心地藏,无头亦无尾。
3
应缘而化物,方便呼为智。
4
尊者付法眼与般若多罗毕,乃辞王曰:「贫僧化缘已终,当归寂灭,愿王于最上一乘,毋忘外护。」王听了尊者之说,乃道:「师何遽然辞去?我方欲大建道场,奉师广演上乘,普度群生,以昌国运。」尊者道:「法器吾已付般若多罗,道场功果尚有元通。」元通听得,亦求终始度脱。尊者道:「汝尚有东来一路因缘,返国须当收拾,莫遗因中之因,以造未完之度。」元通志记了。国王乃命车载般若多罗,同归国内。尊者到得国内,入得寓中,即还本座,跏趺而逝。国王之下无不悲泣。元通亦惨然落泪。惟有般若多罗说道:「我王不必悲泣,元通也未可哀号,俱是滞泥凡情,未曾烛照。吾师已返未始有始,到彼极乐世界。我王当以龛舆送出南郊,吾师自有神化。」国王乃造木龛送尊者郊外。元通等香花围绕,只见龛中尊者化火自焚。王乃收其舍利,造塔瘗之。后有僧名觉义赞叹一偈曰:
5
本来何处,既往何处。
6
未始有始,是往去往。
7
话说东印度王安瘗了密多尊者,乃建道场,崇修佛典,拜般若多罗尊者传度国中。多罗尊者辞谢王曰:「吾师原自南印度来,今彼度复有圣出,吾当行化彼度,这道场当付元通主之。」言罢,向王一稽首,如风行电掣而去。元通只得完了道场别王,王亦以礼送出东郊,辞谢方行,回归南印度。时德胜王已宾天,继国度后王,名香至,贤明好道,崇奉佛乘,尊重供养度越伦等众僧。一日查阅库藏,见有无价宝球,乃命臣工布施僧众,有此功德。国王先是生有二子,长名月净多罗,次名功德多罗。这日元通回朝,王问不如密多尊者东度事迹。元通一一启王。王听毕,合掌称赞。忽然后宫祥光绕殿,异香袭人。宫人来报,生产一子,国王大喜。当时起名菩提多罗。赏赐一领锦斓袈裟与元通,令其净刹养道不提。
8
且说香至王自生了三子,长大却与两子不同,颖悟非常,仁贤出众,一心只要出家为僧。父王及妃嫔屡劝不从。一日到净刹中闲行,见元通闭关入定,乃问左右服侍行者,都说:「师尊自随二十六祖东度归来,多年闭关入定。」王子听了,把手指弹关门四下,不言而回。左右不敢启问。却说香至王喜舍宝珠,忽然一个僧人来乞宝珠,口称自东印度来,且求会三个殿下。国王随传谕三个王子,迎进僧人,入得朝堂,望上稽首。国王答礼赐座,问其法号。僧人答道:「贫僧法号般若多罗。」国王听了,合掌道:「原来就是吾国不如密多尊者法嗣。元通禅师回国,备称功德。」随奉宝珠,尊者接了宝珠。三位王子出得宫来,见了尊者。尊者欲试其所得,乃以所受宝珠,问三位王子:「此宝光有能及此否?」第一月净多罗与第二功德多罗同声答道:「此宝七宝中贵重无二,非尊者道光力,孰能受之?」惟第三菩提多罗答道:「此是世宝,未足为上;于众宝中法宝为上。此是世光,未足为上;于众光中智为上。师如有道,其宝自光;众生有道,心宝亦然。」尊者叹其辨慧,乃复问道:「于诸物中何物无相?」答曰:「于诸物中不起无相。」尊者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高?」答曰:「于诸物中人我最高。」又问:「于诸物中何物最大?」答曰:「于诸物中法性最大。」尊者知是法嗣,以时尚未至,且默而混之。即以宝珠拜还王所,不受。稽首辞王并三位王子,出朝飞步而去。后有赞扬菩提多罗三殿下辨慧五言四句。诗曰:
9
莫载惟法性,人我皆具中。
10
天生菩提祖,独悟无上宗。
11
却说三王子,自与般若多罗尊者辨论法性,尊者知是法嗣,辞谢王去后,他却在宫朝夕只是打坐修道。一日,香至王厌世,二王及诸妃嫔等号泣欲绝。惟独三王子在父王柩前入定七日七夜,出定来,对众说道:「汝等休要悲号太过,当尽事死事生的道理。我于定中已知父王贤圣,上登极乐。」众方安慰。三王子乃求出家,二王苦留不住。正才出得国门,忽遇般若多罗尊者,道:「汝来也。」三王子喜不自胜,乃拜尊者,从行到净刹中,受具戒。尊者告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辗转,乃至于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
12
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
13
果满菩提园,叶开世界起。
14
却说三王子菩提多罗,正名开士,非他凡等,乃是初祖达摩大师。般若多罗便是二十七祖。般若尊者既以大法付达摩祖师,祖师因问尊者说:「弟子得法后,宜化何国?」尊者答日:「汝得法后,俟吾灭度六十馀年,当往震旦国阐化。」祖师曰:「彼有法器,堪继吾宗,千载之下,有留难否?」尊者答曰:「汝所演化方,得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度后,彼有劫难。水中文部,善自降之。汝至时,南方不可久留。听吾偈曰:
15
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
16
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
17
尊者说偈,一日呼达摩近前,复演八偈,皆预为讦言。即于座上起立,舒左右手,各放光明二十七道,五色光耀人目。踊身虚空高七多罗树,化火自焚。空中舍利如雨。当时众信收了舍利,建塔安瘗。达摩祖师自尊者示寂,乃于国中寻得一清宁观宇,在内面壁而坐,按下不提。却说元通自受了不如密多尊者度语,回国闭关入定多年,被祖师弹关四下,不言而去。一日关内有声。左右行者忙启关,只见元通开眸问道:「谁到此动吾关门?」行者答道:「有三王殿下到此,手弹关门四下。」元通道:「曾说何话?」行者道:「不言而去。」元通合掌道:「善哉!善哉!吾师昔日示寂,已尽言矣,吾岂忘失?」行者便问师尊:「这是何意?」元通答曰:「吾昔年远随吾师东行,化缘普度,一路根因缘识,尚有未尽变化。乃今闭关,非示寂忘却前因以遗后也。正为了明此缘,尚留世法。殿下之四弹关门者,教吾不忘四缘不了之因也。」行者听得,又问师尊哪四缘。元通答道:「汝等只知出家虽然是了生死大事,哪里知道是报四重大恩。」行者问道:「何谓四重大恩,我等不解。」元通答道:「人生在世,要知天地盖载之恩,日月照临之恩,皇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恩。若不知报此四重大恩,出家何用?」行者道:「我等出家念佛修善,就是报恩。」元通道:「这虽是,未尽为是。」行者道:「如何方尽了是?」元通答道:「只要莫使人说我等不忠君王,不孝父母,只要我等苦行实修,要完全了这』忠孝『二字。」行者听了,合掌称赞。又问道:「师尊,殿下弹关,岂止这四重大恩一件,却还有他意否?」元通道:「四弹之意,四事之教我者颇多,非汝等所知。我自收拾于不言不知之境,所以殿下不言,正谓他不言之教耳。」元通言毕,依旧闭目入定。左右行者仍闭关门。
18
这元通哪里是入定为自己成就功行,却乃为东行完了未结之局。四弹之教,他却推广到「四里」身上,说:「我当初随师到灵通关,说破了那雨里雾四人。彼时虽开度了他,只恐他们尚未尽化,流荡著在不明人心地。我如今只得神行远近道路村落,把个寡欲廉静四德,变更这』四里『心情,方为不渗漏的功德。」只这一片心性,假作闭关,乃神游道路,却来到昔日惺惺里中,见卜渔父、卜公平已故。渔父之子,得了笑不老静定之方,弱体复壮。卜公平之子,只因他父刻薄,不明心地,虽得了静定功夫,却又时作时辍,那刻薄旧病儿尚然未改。既故了,留害其子,蒙然愚昧。况又是那奸巧海蜃轮回化生。元通神游到得里中,虽说是神游,他却不是凡人阴魂,乃是久修和尚,阳神显化有形。这愚昧之子虽然顽冥不灵,却因其父在日,得僧普度微力,偶发一念,与渔父之子说道:「往劫真僧将复至此,当修斋供以待。」渔父之子信其言,乃设斋供。次日,果有一僧到门。卜家大小都说:「呆子说话,今日如何奇中?」渔父之子见和尚进门,便把呆子话向元通和尚说道:「我家有一个愚昧之人,却说了一句奇中话,今日果验。」和尚问道:「何言奇中?」答曰:「他说道:』往劫真僧,将复至此,当修斋供以待。『今日师父到来,想是前因。」和尚笑道:「果是前因。」渔父之子乃问道:「师父法号?从何方来?」和尚答道:「山僧无号,只以和尚称便是。-若问我何方,也无定处。且问施主何姓何名?」渔父之子答道:「小子姓卜名垢,这是我族弟名净。曾闻先世有圣僧过,度脱父老辈。不知师父到此何事?」和尚答道:「山僧有未了之愿欲完,路过到此,因而化缘。」卜垢道:「已设下斋供,请师父少留一饭。」卜净见了,却又昏昧,问道:「和尚哪里来的?因何留他斋饭?」卜垢笑道:「真是愚顽!早时说的,此时如何便忘?和尚道:「暗昧觉照反覆,俱从未净根因。」卜垢问道:「师父,根因何在?」和尚乃合掌,口诵一声」弥陀佛「!那卜净也随著和尚,口念了一声,便破愚顽而启慧,开昏昧而成聪,乃向和尚稽首道:「小子生来黯昧,惟知饥索食、寒索衣,不知天高地厚,安识古往今来?今闻师父一声佛号,便似幽谷见天,寒霜遇日。往昔根因,从此识也。」和尚道:「你既识了根因,能归净业,行行不昧,真如自成正觉,若忘弥陀正念,恐又复障碍。」卜净稽首礼谢。后有赞叹一声佛号顿开愚蒙小赞:
19
佛即是心,无心佛在何处?心即是佛,有心佛又非真。有有无无,何处是佛?只在那一声感应,便启愚还觉;又恐定静不常,昏愚复昧,所以千声万句,念念叫省。
20
卜垢见卜净礼谢和尚,说的言语合理,且是明白,便也合掌称诵功德,说道:「蒙然蠢陋,承师一言,大开觉悟。小子不知此大因缘自何感召,却是灵通垂庇,却是众生有缘,还是偶然奇中?」和尚道:「感召之因,为义最大,说之则小。凡惟慧照,自得其因。」和尚说毕,斋供已备。吃了斋饭,忽然屋里走出一个老妇人来,向和尚说道:「师父,我方才午困,见卜公平丈夫托梦与我说,只因他在日刻薄,自恃伶俐太过,当有此子,往劫就是师父点明他定静功夫,他不当时行时止,这刻薄依旧未改。今承师父道力宏深,得度明了他子,叫他又不可复恃伶俐刻薄,又使他不能往生善地。」和尚道:「汝不梦不说,山僧已久知这段因果。只是静定功德,汝等到今尚复知否?」卜垢道:「小子深知。」卜净道:「小子却未深知。」和尚道:「往业未消,空费口传心授。」
21
这卜净勉强习学跏趺,妄演静定,方才闭目端坐,忽然似梦非梦,见两个赤发蓝面精怪,一个口称浑沌子,一个口称睿智生,两个在卜净面前,争闹不息。只听得混沌子把睿智生骂道:「你这精细怪,怎么斫破我本来囫囵窍?」那睿智生也骂道:「你这愚蠢物,怎么蒙蔽我虚灵不昧真?」一个道:「你驰神耗精,聪明何用?」一个道:「你幽昧昏暗,蒙懂何知?」一个道:「我悖慤自守,一任春秋来往,被你开发得知来知往。」一个道:「我推测为用,颇知上下古今,被你蒙蔽得遗今忘古。」一个道:「操戈逐儒生,只因你提撕警觉。」一个道:「朽木比宰予,只为你寤寐晨昏。」一个道:「似我朴素浑坚,乃入道之质,比你浇漓成性,天真丧而寿算亏,岂能长生不老?」一个道:「似我灵通虚应,乃察理之姿,比你鲁钝痴呆,颖悟少而智识昏,怎能参玄了道?」混沌子大怒起来,骂道:「你夸圆活,乃是个鸡卵,外活泼而中混沌。」睿智生暴躁起来,骂道:「你逞坚确,乃是那翁仲,外人类总块石头。」混沌子道:「我是石头压卵,彼恶敢当我?」睿智生道:「我鸡卵样铁锤,把石头击成齑粉也。」和尚见卜净眼前现了这段情景,便看著卜垢,他却绵绵若存,寂然不动,便叫一声:「卜垢!清宁观宇,静刹关中,自有你功果!」把卜净也喝一声道:「蜃妖兀自留氛,你不九转弥陀,其如怎成净业?」和尚说毕,倏忽不见。他两个都坐地惊醒,却不见了和尚。卜垢于定中,明明听得和尚说:「清宁观宇,静刹关中,自有功果「,乃默记在心。这卜静被两怪争闹了一番,便复昏愦,恹恹成病,反恨和尚糊涂说坏,遂而一劫远投,按下不提。
22
且说卜垢得了和尚静定功果,一心想起净刹清宁去处。知国度中有,乃离家别业,走到国中,访入净刹。只见一个行者,守著个禅关,他便问行者:「关内师尊可得瞻仰否?」行者道:「师尊有戒,我不敢启关与你瞻仰。」卜垢只得在关门前稽首。方才礼毕,只见半空中一道毫光,自个观宇处飞腾而起。却是哪座观宇,下回自晓。
URN: ctp:ws958288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