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十一v42~47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演仙山

《十一v42~47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演仙山》[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打造的初稿。若有错字,请协助纠正
1
《太平御览》   一一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二》

地部七》

1
       卢木斋
藏书
清华
大学
图书
馆𡒉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

1
  砥柱山   邙山    熊耳山   鼔锺山
  陆浑山   崤山    青要山   缺门山
  三涂山   女几山  白马山   太隂山
  金门山   轘辕山   阙塞山   牧牛山
  九山    大嵬山   桑山    半石山
  天心山   小径山   兰岩山   砀山
  历山    南城山   奚公山   嵇山
  曹南山   峄山    金郷山   琅瑘山
  龟山    徂徕山   危山    报山
  尼丘山   羽山    华不注山  长白山
  黉山   陶山   巫山   鱼山
  糓城山  劳山   蒙山   谢禄山
  夹山   桃山   吠狗山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砥柱山》

1
《水经注》曰:砥柱山名也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
2
捜神记曰齐景公渡于江沅之河鼋衘左骖没之衆皆惊愓古冶子于是抜劒从之邪行五里逆之三里至于砥柱之下乃杀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歩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3
《说文》曰:鳯鸟出东方君子之国过崐崘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邙山》

1
《说文》曰邙洛阳北土上邑也
2
十道志曰邙山在洛阳县四十里
3
元和郡国志曰北邙山是陇山之尾一名平逢山亦名郏山
4
杨佺期洛城记曰北山连岭修亘四百馀里实古今东洛九原之地也
5
又戴延之《西征记》云邙山西匡东垣亘阜相属其下有张母祠即永嘉中此母有神术能愈病故元帝渡江时延圣火于丹阳即此母也今祠存焉
6
续《汉书·五行志》曰灵帝时童謡曰侯非侯王非王千乗万𮪍上北邙至中平六年献帝为中常侍叚圭等数人所执公卿百官随其后到阿上乃得还此非侯非王上北邙也魏略曰魏文帝猎北邙上时盛夏炎暑行者或中暍鲍勋切諌遂因此伏法
7
《魏志》曰明帝即位欲平北邙令登台以观见孟津廷尉辛毗諌曰天地之性髙髙下下今而反之旣非其理加以损费人功民不堪役帝乃止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熊耳山》

1
《河图》括地象曰熊耳山地门也其精上为毕附耳星
2
《史记》齐桓公曰寡人南伐至邵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
3
《东观汉记》曰:赤眉初降辇输铠甲兵弩积与熊耳山等
4
盛弘之《荆州记》曰南县修县北有熊耳山山东西各一峯傍竦南北望之若熊耳山多漆下多㯶浮豪之水出焉西流注于洛又案仙书谓此山上有青丹之树得而服之成仙
5
《西京杂记》曰叶似江篱而红緑是又有丹青树叶一青一赤望之如绣长安谓之丹青树是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鼔锺山》

1
《山海经》曰:皷锺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者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圎叶而三成其名曰乌酸可以为毒也今名锺山在陆浑县西南三十里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陆浑山》

1
《水经》曰陆浑山伊水出焉今亦号方山汉末隐士颍川胡昭隐居山中有石城逺望之有金坛玉匮皛然间出尤好竹木泉石时有野人居之长生不死《春秋》时迁陆浑之戎意其遗𩔖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崤山》

1
元和郡县志曰二崤山在今渑池县西北一名岭岑《左传》谓秦将袭郑蹇叔哭送谓収子骨所后汉末建安中曹公西讨巴汉恶其险而更开北山道路多从之便又有石铭云晋太康三年弘农大守梁栁修复旧道
2
《西征记》曰崤山上不得鸣鼔角鸣则风雨揔至自东崤至西崤三十里东崤长坂数里峻阜絶涧车不得方䡄西崤全是石坂十二里险絶不异东崤〇传曰𣏌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臯之墓也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必死是间余収尓骨焉《汉书》曰:景帝三年吴楚反以周亚夫为太尉击吴楚亚夫发至灞上赵渉遮说亚夫曰吴王素宿怀辑死士乆矣此知将军且行必置间人于崤渑厄陋之间将军何不从此右去趋蓝田出武関抵雒阳间不过差一二日直入武库击金鸣鼔诸侯闻之以为将军从天而下也太尉如其计至雒阳使吏捜崤渑间果得吴伏兵
3
三辅旧事曰邓禹败于潼関后大破赤眉于崤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青要山》

1
《山海经》曰青要山实惟帝之宻都𤱏水出焉有草黄华赤实服之美人色《注水经》云强山东阜即騩山有美𬃷焉
2
十道志曰青要山又名强山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缺门山》

1
《注水经》曰缺门山山阜之不相接者一里故得名二壁争髙升耸相乱是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三涂山》

1
〈地理志〉曰三涂山在陆浑县南《左传》谓四岳三涂九州之险或曰三涂者伊阙大谷轘辕三道是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女几山》

1
元和郡县志曰女几山在福昌县西南三十四里
2
《山海经》曰女几山上多玉下多金其兽即豹麖麝禽多鷮翟鸩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白马山》

1
十道志曰白马山《注水经》云溪水出冝阳白马山山上有大石厥状似马故溪间以物色受名焉
2
滑州白马山开山图云白马群行山上悲鸣则河决驰走则山崩谓此山也
3
《西征记》云山有神白马故名焉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太隂山》

1
十道志曰太隂山《左传》谓晋梁丙隂趯率戎伐颍
2
又云蛮子赤奔晋之隂地且自雒以东至陆浑谓此山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金门山》

1
阮籍冝阳记曰金山之竹堪为笙管
2
杨泉物理论云冝阳金山竹为律管河内葭莩为灰可以调气
3
又《注水经》曰金门溪出金门山也
4
又戴氏《西征记》云冝阳县地名金门坞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轘辕山》

1
十道志曰轘辕山在缑氏东南
2
《左传》曰:栾盈过周王使候出诸轘辕是也按轘辕道十三曲今置𨵿焉
3
又按薛综注〈东京赋〉云轘辕坂十二曲道将去复还故曰轘辕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阙塞山》

1
洛阳记曰阙塞山在河南县《左传》晋赵鞅纳王使汝寛守阙塞伏䖍谓南山伊阙是也杜预云洛西南阙口也俗名龙门是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牧牛山》

1
阳城记曰牧牛山在阳城东八十里下有九十六泉即沧河之上源也父老云昔有一神驳身自山而降下饮泉竭故以为名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九山》

1
阳城记曰九山在县南三十五里《注水经》云相涧《水经》九山东仲长子云昔有上者身游九山之上施心不拘之郷即此山也山隂有九山庙碑晋永康二年立文曰九山府君者太华元子之称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大嵬山》

1
阳城记曰大嵬山在宻县东南五十里即具茨之山黄帝登具茨之山升于供堤之上受神芝图于黄盖童子即此也又名具茨山也又有方山一名浮戯山汜水出焉又有洧水出宻县西南马岭山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桑山》

1
《春秋》曰郑大旱使屠击有事于桑山斩其木不雨子産曰有事于山蓻山林也蓻养护也而斩其木有罪大矣夺之官邑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半石山》

1
《山海经》曰半石山其上有草生而秀髙大叶与花皆赤而不实其名嘉荣服者不迁喜怒在缑氏南十五里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天心山》

1
道书《福地志》曰天心之山方圎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门上有石墙长十馀丈山髙谷深多生微蘅其草有风不
2
偃无风独摇天心山又名锡义山在豊利县东六十五
3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小径山》

1
《山海经》曰小径山器难之水出焉旧传器难之水即索水也小径山一曰嵩诸山俗名周山在荣阳县三十五里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兰岩山》

1
神境记曰荣阳县有兰岩山峭拔千丈常有𩀱鹄不絶来往
2
传曰昔有夫妇隐此山数百年化为此鹄忽一旦一鹄为人所害其一鹄歳常哀鸣至今飨动岩谷莫年岁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砀山》

1
《水经注》曰:砀县分水北有砀山砀芒二县之间山泽深固多怀神智有仙者㳙予柱主并隐砀山得道汉髙隐之占后望气知之即于是处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历山》

1
《水经注》曰:雷泽西南十许里有一小山孤立峻上停停嵥峙诗谓之历山山北有小阜南属迤泽之东北有陶墟縁生言舜耕陶所在墟阜聮属濵带𤬄河也郑𤣥云历山河东今有舜井皇甫谧曰或言今济隂历山是也与雷泽相比余谓郑玄之言为然故扬雄河东赋曰登历观而遥望𠔃聊浮济河之岩今雷首历观历山西枕大河校之图纬于事为安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南城山》

1
《后汉书》曰:郑玄汉末遭黄巾之难客于徐州今《孝经》序郑氏所作其序云仆避于南城之山栖遟岩石之下念昔先人馀暇述夫子之志而注《孝经》盖康成胤孙所作也今西上可二里所有石室焉周廽五丈俗云是康成注《孝经》处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奚公山》

1
杨晔徐州记曰奚公山奚仲造车之所山上䡄辙犹存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嵇山》

1
《水经》曰嵇山嵇氏故居也嵇康本姓奚㑹稽人也先人自㑹稽迁于谯之銍县故为嵇氏取稽字之上以为姓盖志本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曹南山》

1
十道志曰曹南山曹风诗所谓荟𠔃蔚𠔃南山朝跻是也有汜水出焉即《汉书》云髙祖即位于汜水之阳今坛存焉汜音泛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峄山》

1
书〈禹贡〉曰峄阳孤桐泗濵浮磬郑𤣥注曰峄山今在下邳西葛峄山也
2
《诗》曰:奄有鳬峄遂荒徐宅鳬峄二山
3
《尔雅》曰:鲁国邹县有峄山纯石相积构连属而成山
4
《史记》〈始皇本纪〉曰二十八年始皇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诸博士议刻石颂秦德
5
三代地理《书》曰:秦始皇乗羊车登峄山
6
邹山记曰邹山古之峄山也孤桐之所植邾文公之所卜山下是邹县本是邾国鲁穆公改邹山从邑变故谓邹山峄阳犹多桐树〈地理志〉峄山在邹县北绎邑之所依名也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一十三里髙秀独出积石相临殆无壌石间多孔穴洞逹相通往往有如数间居处其俗谓之峄孔遭乱輙将居人入峄外㓂虽衆无所施害永嘉中太尉郗鉴将郷曲逃此山胡贼攻守不能得今山南有大峄名曰郗公峄山北有絶岩秦始皇𮗚礼于鲁登于峄山之上命丞相李斯以大篆勒铭山岭名曰昼门诗所谓保有蒲峄者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金郷山》

1
戴延之《西征记》曰焦氏山北数山有汉司隶校尉鲁恭穿山得白虵白兎不葬更葬山南凿而得金故曰金郷山山形峻峭冢前有石祠石庙庙四壁皆青石隐起自书契以来忠臣孝子贞妇及孔子弟子七十二人形像像边皆刻石记之文字分明又有石状长八尺磨莹鲜明叩之声闻甚逺时太尉从事中郎传珎之谘议叅军周安穆析败石牀各取之为鲁氏之后所讼三人并免官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琅瑘山》

1
《史记》始皇二十六年灭齐遂登琅瑘山筑层台于上秦皇乐之因留三月是也
2
郡国县道记云琅瑘台在故城东南十里州东南一百七十里台上有始皇碑碑上有六百字可识馀多剥落台侧有四时祠即齐地八祠之一又云台上有神泉人或污之即立竭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龟山》

1
《水经注》曰:龟山在博县一十五里昔夫子伤政道之陵遟故望山而怀操故《琴操》有齐龟山操焉山北即龟隂之田也《春秋》定公十年齐人来归龟隂之田是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徂徕山》

1
又经注曰邹山记云徂徕山在梁甫奉髙博三县界犹有美松亦曰尤竦之山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危山》

1
《汉书》五行志曰哀帝时无塩危山土自起覆草如驰道状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报山》

1
又报山石转立晋灼曰汉注作报山山胁石一枚转侧起立髙九尺六寸旁行一丈广四尺东平王云及后谒自之石所𥙊治石象报山立石束倍草并祠之三年息夫躬告之王自杀后谒弃市国除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尼丘山》

1
《水经注》曰: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山即顔母所祈而生孔丘也山东一十里有顔母庙防山南数里孔子父葬处礼所谓防墓崩者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羽山》

1
十道志曰羽潭一名羽池潭东有羽山
2
又《汉·志》曰东海郡祝其县有羽山殛鲧之所
3
又郡国志云锺离沬城有羽泉殛鲧处其水𢘆清牛羊不饮
4
书曰殛鲧于羽山
5
又曰蒙羽其艺
6
《左传》昭公二年郑于産聘于晋平公有疾韩宣子逆客私焉曰寡君寝疾于今三月矣并走群望有加而无瘳今梦黄熊入于寝门其何厉鬼也对曰以君之明子为大政其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入于羽渊实为夏郊三代祀之也《韩子》祀夏郊平公乃间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华不注山》

1
传曰齐师与晋战于鞌齐师败绩晋遂之三周华不注山《水经》曰华不注虎牙桀立孤峯特起青崖发翠同㸃黛焉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长白山》

1
郡国志曰长白山陈仲子夫妻隐起
2
郭氏《述征记》云长白山能兴云雨山西南有大湖山二山并有石室败赤漆舡上有记皆谓之尧时物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黉山》

1
三齐略记曰郑𤣥刋注诗善栖黉今山有古井不竭犹生细草叶形似韭俗称郑公书带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陶山》

1
齐《地记》曰范蠡浮海出齐变姓名自号鸱夷子间行止于陶山因号陶朱公焉后改曰鸱夷山在今平隂县东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巫山》

1
又曰巫山一名孝堂山
2
《左传》曰齐侯登巫山以望晋师即此山也山上有石室俗传云郭巨葬母之所因名孝堂山焉在平隂县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鱼山》

1
郭延生《述征记》曰鱼山一名五山瓠子����所谓也魏熹平中有神女成公智琼降弦超室后复遇此山陌上
2
又《西征记》曰鱼山临河神女智琼与弦超㑹所魏陈思王曹植尝登此山有终焉之志遂葬其西亦其所封国也鱼山在东阿县东北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糓城山》

1
《汉书》曰谓糓城山昔张良受黄石公素书云山下黄石即吾也糓城山一名黄石山在东阿县东北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劳山》

1
伏琛齐记曰不其城南二十里有大劳山小劳山在海侧晏谋齐记曰俗云太山自言髙不如东海劳即此也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𮐃山》

1
髙士传云老莱子隐于蒙山之阳以葭为盖蓬为室歧木为牀𦒿艾为席衣緼饮水垦山播植楚王亲至其门方织畚至去有间其妻戴畚菜挟薪而至问车马迹之多荅曰楚王妻曰可食以酒肉者可加以鞭捶可受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龯先生受人官禄为人所制妾不能为人所制者妻乃畚菜而去也
2
东𮐃山在蒙山之东故曰东蒙《论语》云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谢禄山》

1
郡国志曰东海郡有谢禄山按《汉书》王莽时东海徐宣谢禄等击王莽将田况大破之曽屯兵于此因名谢禄山在县西一里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夹山》

1
〈地理志〉曰怀仁县有夹山
2
《左传》齐鲁㑹于夹谷即此也在县西四十里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桃山》

1
〈地理志〉曰桃山即华莱山也一名义珠山山上有井不可窥窥者不盈歳輙死
2
又云山上井有鸟巢于井中此鸟金喙黒色见则大水

地部七·河南宋郑齐鲁诸山·吠狗山》

1
人〈地理志〉曰吠狗山宋武北伐南燕之时至此山夜间犬吠明日视之唯见石狗
2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二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三》

地部八》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

1
  白于山   啇山    玄扈山   望楚山  石梁山   薤山    岘山    白马塞山  髙车山   桐栢山   武当山  大狐山  石鱼山   苦菜山   大洪山   赤岸山  莫耶山   云母山   濠塘山   九闘山  涂山    八公山   蔡山   玉镜山  睆山    鸡笼山   梁山    都梁山  斗山    台子山   长围山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白于山》

1
《水经》曰白于山今名女郎山上多松栢下多栎檀其兽多音昨牛䍫羊鸟多白鴞洛水出于其阳东注于泾也
2
又云:洛水源出县北白于山
3
又曰:汉水女郎山山上有女郎冢逺望山坟崔嵬状髙及即其所裁有坟形山上直路下出不生草木世人谓之女郎道下有女郎庙及擣衣石言张鲁女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啇山》

1
盛弘之《荆州记》曰上洛有啇山班孟坚〈西都赋〉所谓啇洛縁其隅髙士传谓地肺即此也
2
《晋书》曰:董景道少好学千里追略不与人交通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啇洛山衣木皮叶食树果弹琴歌啸以自娱至刘曜时徴拜常辞以寿终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𤣥扈山》

1
《春秋》合成图曰黄帝游𤣥扈上洛与大司马容光左右辅周昌等百二十人临之有鳯衘图以置帝前𤣥扈山在上洛县北一百里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望楚山》

1
襄阳记曰望楚山有三名一名马鞍山一名灾山宋元嘉中武陵王骏为刺史屡登之鄙其旧名望郢山因改为望楚山后遂龙飞是孝武望之处时人号为鳯岭髙处有三墱即刘弘山简九日宴赏之所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石梁山》

1
襄阳记曰襄州石梁山山起白云则雨黄云则风黒云则蛮多病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薤山》

1
襄阳记曰襄阳县薤山山上有竹三年生一笋笋成竹死代谢如春秋焉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岘山》

1
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逹胜士登此逺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不可得知念此使人悲伤我百年后魂魄犹当此山也润甫对曰公德冠四海道嗣前哲令闻令望当与此山俱传若湛軰乃当如公语耳后以州人思暮遂立羊公庙并碑于此山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白马塞山》

1
盛弘之《荆州记》曰孟达为新城太守登白马塞山而叹曰刘封申眈据金城千里而不能守岂丈夫也为上渚吟方土今犹传此声韵愤激其哀思之音乎游者云重山叠鄣事亦信然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髙车山》

1
髙士传曰髙车山上有四皓碑及祠皆汉惠帝所立也汉髙后使张良诣南山迎四皓之处因名髙车山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桐栢山》

1
《河图》括地象曰桐栢山为地穴上为维星
2
荆州图副曰桐栢山〈禹贡〉所谓导淮自桐栢者也其山则云峯秀峙林惟椅栢潜润吐溜伏流数里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武当山》

1
山记曰武当山区域周廻四五百里中央有一峯名曰叅岭髙二十馀里望之秀絶出于云表清朗之日然后见峯一月之间不见四五轻霄盖于上白云带其前旦必西行夕而东返常谓之朝山盖以衆山朝揖之主也
2
又南雍州记曰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承云尹喜所栖之地又隂君内传云君字长生入武当山升仙是也
3
又郭仲産南雍州记曰武当山广三四百里山髙巄峻若博山香炉苕亭峻极于霄出雾学道者常百数相継不絶若有于此山学者心有隆替辄为百兽所逐
4
《山海经》曰:𥙊水源伏流三百馀里汉武帝遣殿上将军戴生之此山采仙药遂得道不返
5
甄异传曰历阳谢允字道通年十五为苏峻贼军王免所掠卖属东阳蒋鳯家尝行山中见虎槛中狗窃念狗饿以饭饴之人槛方见虎攀木仰看允谓虎曰此槛木为汝施而我几死其中汝不杀我我放汝乃开槛出虎贼平之后允诣县别良善乌程令张球不为申理桎梏栲楚允梦见人曰此中易入难出汝有慈心当救拯廻见一少年通身黄衣遥在栅外时进狱中与允言语狱吏知是异人由此不敢枉允𫎇理还都西上武当山太尉𢈔公闻而𢚓之给其粮资随到襄阳见道士说吾师戴先生孟盛子非丗间人也勑若有西上欲见我者可将来得无是君允因随去入武当山斋戒三日进见先生乃是昔日所梦人也问允复见黄童不因赐以神药三丸服之便不饥渇无所思欲先生亦无常处时有祥云紫气䕃其上或闻芳香之气彻于山谷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太狐山》

1
《水经注》曰:大胡山在泚阳北如东三十馀里广圎五六十里
2
张冲赋曰都所谓天封大胡者也胡一作狐南阳图注曰山有大石如狐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石鱼山》

1
《水经注》曰石鱼山本名立石山髙八十馀丈广十里石色黒而理若云母开发一重辄有鱼形鳞鳍首尾有若刻𦘕长数寸鱼形备足烧之作鱼膏腥因以名之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苦菜山》

1
郡国志曰苦菜山即黄城山也自叶至泚阳南北相毗连旦百里亦曰长城山即长沮桀溺耦耕处下有东流水即子路问津之所《尸子》云楚狂接舆耕于方城即此山也《春秋》曰方城以为城是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大洪山》

1
《水经注》曰蔡阳县东南大洪山山在隋郡之西南竟陵之东北盘基所跨广圎一百馀里峯曰悬鈎处衆阜之中为诸岭之秀山下有石门侠鄣层峻岩髙皆数百许仞入石门又得锺乳穴穴上素崖壁立非人迹所及穴中多锺乳凝膏下垂望齐冰雪微津细液滴沥不断幽穴潜逺行者不穷其深而穴内常有风𫝑火无能以经乆故也陨水出于其陨隂初流浅狭逺乃寛广可以浮舟栰矣时人以陨水所导故亦谓之为陨山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赤岸山》

1
南兖州记曰爪歩山东五里江有赤岸山南临江中罗君章云赤岸若朝霞即此𩔖也涛水自海入江冲激六七百里至此岸侧其𫝑始衰郭景纯〈江赋〉云鼔洪涛于赤岸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莫𫆀山》

1
寿春图经曰莫耶山长老传云古者于此山铸莫耶劒因为山名〇《史记》贾𧨏吊屈原篇云莫耶为钝𠔃铅刀为銛注云莫耶呉大夫姓也〇王僧䖍呉郡〈地理志〉云呉人造劒二阳曰干将隂曰莫耶莫耶其妻名也〇又淮南记云𪷟水合流千金塘源出县西莫耶山是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云母山》

1
寿春图经曰云母山一名濠上山在州东南四十里按神仙传云彭祖服食云母时人共传采于此山今或有道者采取不巳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濠塘山》

1
寿春图经曰濠塘山在县南六十里有濠水出焉古老所传縁山泉灌濠成塘故以为名山穴多出锺乳并有蝙蝠白艾色于穴中倒悬微带紫色居人或有九月巳后二月巳前采取服之颇益寿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九𨷖山》

1
寿春图经曰九𨷖山一谓隂陵山
2
江表传云项羽败乌江取此山过汉遣灌婴兵追羽至此一日九战因名九𨷖山今石犹有磨刀砺镞之迹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涂山》

1
应劭汉〈地理志〉曰禹娶涂山涂山有禹墟
2
太康《地记》曰涂山古当涂国夏禹所娶也山西南又有禹村盖禹㑹诸侯于涂山在〈禹贡〉杨州之域今九江当涂县有禹娶之地今邑界有当涂故城存焉即汉为县后废
3
郡国志曰平阿县有当涂山淮水出于荆山之左当涂之右奔流二山之间而杨涛北注也
4
《春秋左氏传》曰哀公七年诸大夫对孟孙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杜预注曰涂山在寿春东北非也余案《家语》曰:吴伐越至㑹稽获骨焉其节专车吴子使使问孔子孔子曰丘闻之昔禹致群臣于㑹稽之山防风氏后至禹杀之其骨专车此为大也盖丘明亲丞圣旨録为实证矣又案刘向《说苑》辩物王肃之叙孔子世孙孔鼂所出先人书《家语》并出此事故涂山有㑹稽之名考校群书及方土之目疑非此矣盖周穆之所㑹矣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八公山》

1
《水经注》曰寿春县八公山山无树木唯重阜耳山上有淮南王刘安庙刘安是汉髙帝之孙厉王长之长子也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养方术之徒数千人多神仙秘法鸿寳之道忽有八公皆须眉皓素诣门希见门者曰吾王好长生今先生无住衰之术未敢闻八公咸变成童王甚敬之八士并能錬金化丹从有入无乃与安登山埋金于地白日升天馀药在器鸡犬舐之者俱得上升其所升之处践石皆䧟入焉故山即以八公为目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蔡山》

1
怀寕图经曰蔡山出大龟《尚书》云九江纳锡大龟即谓蔡山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玉镜山》

1
怀寕图曰玉镜山在县北万歳郷界贞元二年从睆山东面忽然爆裂皎然如玉行路逺见如镜悬焉其年刺史吕谓闻奏因山改万歳为玉镜郷其山西隅连睆山东面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睆山》

1
《汉书·地理志》曰睆山在𤄵山天柱峯相连其山三峯鼎峙叠嶂重峦拒云槩日登渉无由山经云睆山东面有激水冬夏悬流状如瀑布下有九井井有一石床可容百人其井莫知深浅若天时亢旱则杀一犬投其中即降雷雨犬亦流出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鷄笼山》

1
历阳图经曰鷄笼山在县西北《淮南子》云麻湖初陷之时有一老母提鷄笼以登此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鷄笼因为名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梁山》

1
历阳图经曰梁山在县南俯临江水南之博望山〇《宋书》云孝武帝大明七年登梁山大阅水军于中江是日有雀二集于华盖有司奏请改元为神雀元年帝不许因立𩀱阙于梁山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都梁山》

1
盱眙图经曰都梁山周廻三十里在县南按《广志》云都梁山生淮兰草一名梁香草故以为名在楚州西南二百九里
2
又阮升之记云都梁山通锺离郡广袤甚逺出桔梗芫花䓁药〇伏滔北征记云有都梁香草因以为名
3
又曰:隋大业元年焬帝立宫在都梁东隣郁西枕长淮南望岩峯北瞰城郭其中宫殿三重长廊周廻院之西又有七眼泉涌合为一流于东泉上作流杯又于宫西南淮侧造钓鱼台临淮髙峯别造四望殿其侧又有曲河以安龙舟大舸枕𠋣淮湄萦带宫殿至十年为孟让贼于此置营遂废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斗山》

1
盱眙图经曰斗山周廻二十里在县西南与都梁山相连枕淮水险峻名曰斗山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台子山》

1
盱眙图经曰台子山周廻一十里在县东一里案《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将臧质引兵下造弩台以射城中因以为名按台子山在楚州西南是

地部八·啇洛襄邓淮蔡诸山·长围山》

1
盱眙图经曰长围山周廻四里在县北七里上置军营将士一千人守捉至德二年节度使髙适置按《宋书》云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遣藏质拒魏太武帝遂于梁山筑长图城造浮桥絶水路即此山又改为长围山当在楚州西南一百八十里
2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三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四》

1
         汪士钟藏

地部九》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

1
   呉山    骊山    龙首山   九嵕山
  嶻嶭山   鷄头山   牛首山   蓝田山
  笄头山   贺兰山   太白山   五将山
   仇池山   青城山   卭崃山   岷山
   石镜山   绥山     覆舡山   牛头山
  董政山   彭亡山   鼎𤾁山   灵台山
  黄厥山   灵山    猿门山   金山
   五妇山   玉女山   祁山    阆山
   盘龙山   铜梁山   髙梁山   青石山
   云南山   禺同山   吊鸟山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呉山》

1
《周礼》:雍州其山鎭曰呉岳孙炎曰雍州鎭有呉岳山也郭璞曰呉岳别名开山
2
《汉书·地理志》云呉山在汧县西《国语》谓之西呉秦都咸阳以为西岳〇郦元《水经注》云流水水发南山西侧俗以此山为吴山其山三峯望之𢘆有落𫝑山下有石穴广四尺髙七赤水溢石穴悬波倾注涌澜奔荡发源成川北流注于汧是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骊山》

1
《三辅故事》曰始皇葬骊山起陵髙五十丈下锢三泉周廻七百歩以明珠为日月鱼膏为脂烛金银为鳬雁金蠺三十箱四门施徼奢侈太过六年之间为项籍所发放羊儿堕羊冢中燃火求羊烧其椁藏
2
《述征记》曰长安东则骊山西则白鹿原北望云阳悉见山阜之形而𢘆若在云雾之中孟康曰昔周幽王恱褒姒姒不𥬇王乃击鼔举烽以徴诸侯至而无冦褒姒乃𥬇王甚恱之及犬戎至王举烽以徴诸侯不至王遂败身死于骊山之北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龙首山》

1
辛氏《三秦记》云龙首山长六十里头入渭水尾连樊川头髙二十丈尾渐下髙五六丈土赤不毛昔有黒龙从山出饮水其行道成土山今长安城即䟽山为台殿基址不假筑其含元殿即龙首山之东麓髙敞为京城之最阶髙于平地三十馀尺南去丹鳯门四百馀歩中无间隔左右寛平东西广百歩两都赋云汉之西都寔曰长安左据凾谷二崤之岨右界褒斜龙首之险表以太华终南之山带以洪河泾渭之川即此山之形势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九嵕山》

1
四夷郡国县道记曰九嵕山东连仲山西当泾水出焉九嵕髙六百五十丈周十五里在咸阳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嶻嶭山》

1
四夷郡国县道记曰嶻嶭山在云阳县东北十里一名慈峨山俗嵯峨山顶有云起即雨里人以为𠉀昔黄帝铸鼎于此山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鷄头山》

1
崔鸿《十六国春秋》云石生不能守长安欲西上陇士卒散尽遂入鷄头山为追兵所害山在鄠县东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牛首山》

1
《山海经》曰:牛首山涝水出焉而注于潏水是多飞鱼状似魽可疗痔疾
2
又云牛首山有鬼草赤茎叶如葵莠如禾服之使人不忧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蓝田山》

1
后魏《风土记》云蓝田山巓方二里仙圣游集之所刘雄鸣学道于山下有祠甚严亦灞水之源此西又有尊卢氏陵次北又有娲氏谷则知此地是三皇旧居于是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笄头山》

1
《史记》云黄帝西至于崆峒笄头山
2
图经云笄头山在泾阳西〈禹贡〉泾水所出
3
《淮南子》云薄落山一名笄头山
4
《注水经》云大陇之山异名耳《庄子》谓广成子学道于崆峒之山亦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盖在此山按今肃州又有崆峒山未详孰是今此见有栢堂在山顶上不知何代所置也后汉隗嚣使王孟塞鸡头道谓此山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贺兰山》

1
泾阳图经曰贺兰山在县西九十三里山上多有白草遥望青白如驳比人呼驳马为贺兰鲜卑等𩔖多依山谷为氏族今贺兰姓者皆因此山名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太白山》

1
辛氏《三秦记》曰太白山南有陈仓山山有石与山鸡不别赵髙烧山鸡飞去晨鸣山头声闻三十里或谓是玉鸡
2
録异传云秦文公时雍南山有大梓树文公伐之輙有大风雨树生合不断有一人病夜往山中闻有鬼语树神秦若使人𬒳髪以朱𢇁绕伐树汝得不忧否文公如其言伐树树断中有一青牛出走入澧水中复出使𮪍击之不胜𮪍堕地复上髪解牛乃畏之入水不出故置髦头𮪍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五将山》

1
崔鸿《十六国春秋》云符坚为慕容冲所逼长安城中有《书》曰:帝出五将乆长得免是又谣曰坚入五将长得坚大信之率𮪍数百出五将宣告州郡期以孟冬救长安坚至五将山姚苌遣将军呉忠围坚衆奔散忠执坚以归新平即此山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仇池山》

1
辛氏《三秦记》云仇池山上有百顷地平如砥其南北有山路东西絶壁百仞上有数万家一人守道万夫莫向山势自然有楼橹却敌之状东西二门盘道可七里上有冈阜泉源《史记》谓秦得百二之固也西晋末为氐阳茂捜所据于山上立宫室囷仓皆为板屋乃氐之所理于此今谓之洛谷道是也
2
秦州记曰仇池山本名仇维山形似覆壷上广百顷下周数十里髙二十馀里壁立千仞自然楼橹却敌分置均调竦起数丈有如人力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青城山》

1
《福地记》曰:青城山髙三千六百丈周匝五千里有甘露芝草天池醴泉
2
玉匮经云黄帝封为五岳丈人乃岳渎之上司眞仙之崇秩一月之内群岳再朝六时洒泉以代晷漏一名赤城一名青城都一名天谷山亦为第五大洞寳仙九室之天对郡之西北在岷山之南群峯掩映㸦相连接灵仙所宅祥异则多〇《益州记》云岗蛮㠋连岭千里上有仙都
3
〈地理志〉云西彻之外江水所出天彭青城连峯不絶〇李膺记云入山七里至赤石城有羊马台三师坛上五里至瀑布水涧二百歩有二石梯有一石笋髙三丈过二石门絶崖数百丈下起常道观髙峯下有氷六时洒落东北有二石室名龙宫可容百馀人从龙宫过石室至石梯名龙桥又有一石梯洞穴深浅莫知所极西北有石室宛然见存又有黄帝坛石法天地上圎下方阔一丈二尺有十二角观东有石日月各阔五尺厚一尺二寸相对柱上乌兎辉铄方圎磅礴可观
4
五岳真形圗云洞天所在之处其下别有日月分精以照其中龙桥处二山相去百馀歩其峯危竦相对桥在峯首其桥中半渐渐促小可六七寸长一丈五尺两边悬崖俯临不测山傍有誓石天师张道陵与鬼兵为誓朱笔𦘕山青崖中絶今验断处石并丹色阔二十丈深六七丈望之赩然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卭崃山》

1
《山海经》曰崃山江水出焉今在汉严道县南中江所出有九折坂出貘似熊其阳多黄金其隂多麋其木多檀柘也
2
《华阳国志》曰严道县县有卭崃山山上凝氷夏结廻曲九折王阳去官之所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岷山》

1
《山海经》曰岷山江水出焉而东海注于大江其中多恠蛇有鸟焉其状如鴞而赤身白首其名曰窃脂可以御火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石镜山》

1
《华阳国志》曰叠州合川县石镜山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其山有石莹皎洁照之莫不备见形体故谓之石镜山山下又有铜窟隋𥘉于此置监鼔铸钱刀焉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绥山》

1
《列仙传》曰葛由者蜀之羗人周成王时刻木为羊卖之一旦乗木羊入蜀蜀中王侯賔之上绥山山在安固县东三十里随之人皆得仙术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覆舡山》

1
十道録曰覆舡山尧遭洪水维舟树下舡因覆焉
2
又《益州记》云覆舡山中十五里有七里坂一名羊腹坂屈曲有壁立难升之路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牛头山》

1
九州记云牛头山首日葛仙翁多游于此今立为寺与白兽山相连昔秦时有白兽为害夷人射因刻白石于此山今遗像尚存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董政山》

1
十道记曰董政山隋开皇中县令董叔封髙雅之士去官之后民咸思其德因指此山为董政山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彭亡山》

1
十道记曰彭亡山后汉将军岑彭征公孙述于此山战死故号曰彭亡山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鼎鼻山》

1
十道记曰鼎鼻山周道衰微九鼎沦一于此山之下其水清澄今民犹或见其鼎耳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灵台山》

1
十道记曰灵台山在县北一名天柱山髙四百丈即汉张道陵升眞之所
2
郡国志曰灵台山天柱崖下有一桃树髙五尺皮是桃心肉似栢张道陵与王良赵升试法于此四百馀年桃迄今不朽小碑记之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黄厥山》

1
郡国志曰黄厥山有锺乳穴十九又西岸有自然石塞其下流水上有一悬石似罄惊之有声可听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灵山》

1
郡国志曰灵山昔有神女于此擣衣因号擣衣山山南絶岩有方石明莹谓之玉女擣练砧又有盘龙山以山形如盘龙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猿门山》

1
《益州记》云猿门山在涪县之北二十五里上多猿其山二峯磔坚如门故曰猿门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金山》

1
《益州记》曰金山在涪县东五十歩东临涧水光照映川
2
又李膺记云金山长七八里每夏潦雨有崩处即金粟散出是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五妇山》

1
蜀记云梓橦县有五妇山一名五妇台秦王遗蜀王美女五人蜀王遣五丁迎女至梓橦五丁蹋地大呼惊五女并化为石蜀王筑台登而望之因名为五妇𠉀台焉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玉女山》

1
梁州记云肥城东南有玉女山山有一石穴中若房宇有玉女入穴不出穴前有修竹下有石坛风微动竹拂坛如箒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祁山》

1
𨵿山图曰汉阳西南有祁山九州之名阻天下之竒峻
2
《蜀志》云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师攻祁山不扳即谓此也
3
又按九州志云祁山上有髙楼武陟二神祠每歳郡邑祀
4
又周地图《地记》云其城即汉时守将所筑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阆山》

1
阆山图经曰阆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按名山志云阆山多仙圣游集焉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盘龙山》

1
李膺《益州记》云阆中盘龙山南有一石长四十丈髙五尺当中有户及扇若人之掩𨳲古老以为玉女房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铜梁山》

1
左太冲〈蜀都赋〉云外貟铜梁宕渠张孟注云铜梁山名也按其山有桃枝竹西连亘二十馀里山岭之上平整逺望诸山而此独秀也山在州南九里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髙梁山》

1
江源记云南浦郡髙梁山尾东跨江西首劒阁东西数千里山岭长峻其峯崔嵬于蜀市望之若长云垂天一日行之乃极其顶俯视衆山泯若平原劒阁铭可谓岩梁山积石峨峨即述此也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青石山》

1
《益州记》云昔巴蜀争界乆而不决汉髙帝八年一朝宻雾石为之裂今犹如之自上及下破处直若引绳焉于是州界始判山上有古神祠甚灵今名青石山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云南山》

1
九州要记云云南郡山山有祠处石室称黄石公祀之必用𥿄一百张笔一𩀱墨一丸室内有啓必知𠮷㓙但不见其形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禺同山》

1
九州要记曰禺同山有金马碧鸡之祠

地部九·𨵿中蜀汉诸山·吊鸟山》

1
九州要记曰吊鸟山在叶检县叶检则云南郡废邑也山上有鸟千百群飞啁啾一歳必一度大集即鳯皇死也
2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四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五》

地部十》

地部十·河北诸山》

1
   大伾山   枉人山   鲋鰅山   天门山
   苏门山   万谷根山  郡山     婴山
   牢山    介山     静岩山   风山
   管涔山   五台山   谒泉山   悬瓮山
   五指山   纥眞山   元姬山   白登山
   火山    三山     稷山     霍山
   平山    发鸠山   抱犊山   房山
   韩信山   汤山     干山言山  黒山
   雷公山   鼔山    隆虑山   鲜卑山
   大碣石山 白狼山   鸣鸡山   历山
  川乔山  大翮山小翮山    飞龙山
  无终山  燕山   龙山
  孔山

地部十·河北诸山·大伾山》

1
隋图经曰大伾山按书云至于大伾又名青檀山今名𥠖阳东山
2
刘澄山川记云𥠖国也诗云𥠖侯寓于卫卫以中露𭰖中二邑处之以国名也
3
又张揖云成臯山是大伾山即谬矣

地部十·河北诸山·枉人山》

1
隋图经曰枉人山俗名上阳三山或云纣杀比干于此山因得名古凢伯国之地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鲋鰅山》

1
《山海经》曰:鲋鰅山颛顼葬其阳九嫔葬其隂四虵卫之鲋鰅山者盖今广阳山之别名也
2
郡国志曰颛顼所葬俗名青冢山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天门山》

1
《水经注》曰:天门注曰谓之百家岩下可容百家故以为名山有石穴状如门𦆵得通人自平地东南入便至天井

地部十·河北诸山·苏门山》

1
十道志曰苏门山一曰苏岭俗又名五岩山《魏氏春秋》云即阮籍见孙登长啸有鳯皇集登隐之处故号登为苏门先生

地部十·河北诸山·万谷根山》

1
郡国志曰晋阳万谷根山即羊肠坂也
2
皇甫谧云羊肠塞在龙山西即晋阳西北古西河上郡𨵿于此隋焬帝大业四年经此幸汾阳改名深谷岭
3
十二州志云晋阳有羊肠蟠曲在其西北九十里也
4
又隋国经曰失山去万谷根山二十里头上有石墟魏太武避暑之所羊肠坂在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郡山》

1
后魏兴国《土地记》曰太原郡山有石室方丈四尺四壁有篆字人莫之识

地部十·河北诸山·婴山》

1
隋图经曰婴山为并州之主

地部十·河北诸山·牢山》

1
又曰牢山在太原县东北
2
后魏书刘聦遣子粲袭据晋阳猗庐救之遂猎于受阳年山阳阅皮肉山为之赤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介山》

1
并州记曰介山一名撗岭
2
《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及禄遂与母阶隐而死晋侯求不𫉬以绵上田封之以志吾过且旌人杜注曰西河介休县南有地名绵上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静岩山》

1
郡国志曰灵石县有静岩山在东北二十里即太岳也下有五龙泉即文公封推绵上之田是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风山》

1
《水经注》曰河水南经北屈县故城西十里有风山上有穴如轮风气萧瑟习常不止当其冲飘也而略无生草盖常不定衆风之门故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管涔山》

1
《水经注》曰管涔山汾水所出土人亦云箕管山见多管草或以为名又为管字
2
前赵録云刘元海族子曜尝隐避于管涔之山夜忽有二童子入跪曰管涔王使小臣奉谒赵皇帝献劒一口置前再拜而去以烛视之劒长二尺光辉非常背有名云神劒服御除衆毒矅遂服之隋时变为五色也又有三城堆故县城于此置也又有汾阳宫隋大业四年置隋末废也又有汾水出山阳
3
《山海经》云管涔之山汾水出焉西流至于河
4
十二州记云汾水出周武县之燕京山盖管涔之异名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五台山》

1
《水经注》曰五台山其山五蛮巍然故曰五台
2
晋永嘉三年雁门郡人五百馀家避乱入此山见山中人为先驱因而不返遂宁岩野往还之士稀有望见其村居者至诣㝷访莫知所在故俗人以为仙者之都矣中台之山山顶方三里西北陬有一泉水不流谓之太华泉盖五台之层秀仙经云此山名为紫府仙人居之其北台之山冬夏常氷雪不可居即文殊师利常鎭毒龙之所今多佛寺四方僧徒善信之士多往礼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谒泉山》

1
隋图经曰西河谒泉山一名隐泉山有石室子夏退居之所
2
《水经注》曰谒泉山俗云阳雨𠎝时谒祷是应故得其名

地部十·河北诸山·悬瓮山》

1
郡国志曰悬瓮山一名龙山亦名结绌山多鮆鱼食之不骄晋水出焉又有象山前録云刘聦征刘琨不克略晋阳逾象山而归也又汾水自阳曲县界流入南过晋阳县晋水从县南流注之又有洞过水西入于汾晋水下口也
2
又有晋祠《水经注》曰倨西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晋川之中最为胜处
3
姚最序行记云髙洋天保年中大修楼观

地部十·河北诸山·五指山》

1
李穆叔赵记曰轑阳东北有五指山岩石孤耸上有一手一足之迹厥大如箕指数俱全
2
又郡国志云北齐宣王遣人量之长七尺
3
又《十六国春秋》云石勒当生之时此山上草木皆为鐡𮪍之形

地部十·河北诸山·纥眞山》

1
兾州图经曰纥眞山在城东北登之望桑乾代郡数百里内宛然
2
又郡国志云望之数百里内夏𢘆积雪故彼人语曰纥眞山头凉死雀何不飞去生处乐
3
又有神泉人歌曰纥眞山头有神丹入地千尺絶骨冷是山北十里有白登山

地部十·河北诸山·元姬山》

1
《兾州图经》曰:元姬山在马邑后魏书云道武侍人姓李善讴歌死葬此山魏主思之乐府为之曲其曲存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白登山》

1
兾州图经曰白登山在定襄县东北汉髙所困之处上有台因山为名

地部十·河北诸山·火山》

1
兾州圗经曰火山在定襄县西五里
2
《水经注》曰西溪水源出火山山有火井南北七十歩深不见底炎𤍠上升常若雷之发向以草㸑之则烟腾火发其山一名荧台井东五六尺有阳井广轮与火井相状𤍠𫝑亦同东有火井祠歳时祀之井北百歩有东西谷广十许歩南岸下有风穴厥大容人其深不测而穴中肃肃常有微风虽三伏亦凛列

地部十·河北诸山·三山》

1
隋圗经曰河东都三山即舜所耕历山也〈禹贡〉所谓壷口雷首至于太岳壷口山在慈州太岳在晋州雷首在河东界此山有九名谓历山首山薄山襄山甘𬃷山渠猪山独头山陑山等之名又汤伐桀升自陑之所

地部十·河北诸山·稷山》

1
隋图经曰稷山在綘郡后稷播百榖于此山亦《左氏传》谓晋侯治兵于稷以略狄土是此也
2
后魏曰髙凉山隋巳后又为稷山

地部十·河北诸山·霍山》

1
隋图经曰霍山在洪洞县东北霍水出焉
2
《水经注》云发源成潭潭阔七十歩而不测其深
3
《尔雅》云霍山之珠玉焉
4
又有圣人崖崖有七穴相通
5
又《水经》云霍山北有雀䑕谷中道险左右柱结成偏梁阁道累石成路俗谓之鲁班桥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平山》

1
隋图经曰平山在平阳一名壷口山《尚书》谓壷口治梁及歧即此地也今名姑射山在县西平水出其下
2
又《山海经》云宪山之南三百里有姑射山
3
兾州图经云西入文成郡以山为界
4
又《庄子》云尧见姑射神人杳然䘮其天下即是此山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发鸠山》

1
《山海经》曰上党发鸠山多柘木有鸟状如乌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相呼云炎帝女东游溺海化鸟今犹衔石以塡之

地部十·河北诸山·抱犊山》

1
道书《福地记》曰:抱犊山在上党东南髙七丈有石城髙十丈方一里东南角有草名玉照下枝冬生花髙五六尺味颇甘取其末服之方寸匕日三不饥冝五糓多食物无恶毒宼贼不至〇玉匮云抱犊山东北去𢘆山之南数百里云南有穴行三百里出美阳县西七十里名洞口
2
又隋圗经日卑山卑音蔽今名抱犊山四面危絶山顶有二泉后魏葛荣乱百姓抱犊上山因以名之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房山》

1
隋图经曰房山岭上有王母祠甚灵俗号为王母山
2
《后汉书》曰:章帝永和三年幸赵祠房山即谓此山也在县西北十里濊水出焉亦谓石臼水又谓之鹿水出行唐东入博陵谓之木刀沟一谓袈裟水又从此过石童山南流入滹沱河
3
前燕慕容隽时房山王母祠前大树自抜根下得玉圭壁八十三颗光色稍苛隽以为岳神之命以太牢𥙊之每祀有一虎来往祠侧性颇驯狎而不害于物

地部十·河北诸山·韩信山》

1
隋图经曰韩信山圎峻俗呼为韩信台又乎为土门口西入井陉即向太原路是此也又有韩信城信破赵驻军于

地部十·河北诸山·汤山》

1
《山海经》曰汤山汤水出焉此汤能愈疾为天下最
2
又按隋图经云汤后侧岩上有石室一户无尘秽俗号曰圣人室下经铜鸟庙有碑题云漳河神坛是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干山言山》

1
李公绪记曰栢仁县有干山言山卫诗云出宿于干饮饯于言是此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黒山》

1
九州要记曰《墨子》昔居汲郡黒山采茯苓饵五百歳或老或少
2
又《魏志》汉献帝𥘉平二年黒山贼为毒自统睦固等十万馀衆以掠魏郡也又云一名青山
3
《列仙传》曰犊子邺人在黒山常牵一黄犊来过邺城沽
4
酒阳都女见恱之遂留相奉都女生死连眉即此者
5
6
土地《十三州志》云黒山险为逋逃幽薮
7
隋区宇图志云周太祖讳黒因改黒山为青山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雷公山》

1
隋图经曰雷公山𦒿老传曰魏时黒山群盗张燕等不立君长直以名号为称多髯者谓之羝公大声者谓之雷公时雷公贼保此山因以为名

地部十·河北诸山·鼓山》

1
隋图经曰鼔山亦名涂山
2
宋永𥘉古今山川记云鼔山如石鼔形二所南北相当二鼔相去十里
3
兾州图经云邺城西有石鼔鼔自乌即有兵〈魏都赋〉云神诞召逓于髙峦是也髙齐末此鼔鸣未几云邺城有兵而齐灭隋文季年又鸣闻数百里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隆虑山》

1
隋图经曰隆虑山一名林虑盖隋县西二十里山有三峯南第一峯名仙人楼髙五十丈下有黄花谷北岩出瀑布水注成池黄花谷西北有洞穴去地十馀仞下有小山孤竦谓之玉女台髙九百丈其山北一峯名举峯其北有偏桥即抱犊因也南接大行北连𢘆岳
2
又按顔修内传曰桥顺字仲产有二子曰璋曰琮师事仙人卢子基于隆虑山栖霞谷教二子清虚之术服飞龙药一丸千年不饥
3
魏文帝《诗》曰:西山有𩀱童不饮亦不食谓此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鲜卑山》

1
隋图经曰鲜卑山在桞城县东南
2
崔鸿《十六国春秋》慕容廆先代君辽左号曰东胡其后雄昌与勾奴争盛秦汉之际为匈奴所败分保鲜卑山因复以山为号也𣗥城之东塞外又有鲜卑山在辽西之西北一百里与此异山而同号

地部十·河北诸山·大碣石山》

1
〈地理志〉曰大碣石山在右北平骊城县西南王莽改曰碣石也汉武帝亦常登之以望巨海而勒其石今于此枕海有石如埇道数十里当山顶有大石如柱形往往而见立于海之中潮水大至及潮波退不动不没不知深浅世名之天桥柱也状若人造亦非人力所就韦昭亦指此以为碣石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白狼山》

1
郡国志曰白狼山一曰鹿首山魏武于此逢师子处事具兽部

地部十·河北诸山·鸣鷄山》

1
隋图经曰鸣鷄山在怀戎县东北本名磨笄山昔赵襄子杀代王其夫人曰代已亡矣吾将何归遂磨笄于山而自杀代人怜之为立祠焉因名其山为磨笄山毎夜有野鸡群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为鸣鷄山

地部十·河北诸山·历山》

1
后魏舆地图风𡈽记曰潘城西北三里有历山形似覆釡故以名之其下有舜祠瞽叟祠存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川乔山》

1
《山海经》曰川桥山有黄帝祠大荒内有轩辕台射者不敢西向畏轩辕故也
2
梁湘东王临终诗云寂寥千载后谁畏轩辕台

地部十·河北诸山·大翮山小翮山》

1
《山海经》曰大翮山小翮山有王仲庙仲字次仲年小入学而逺常先到其师恠之谓不归使人𠉀焉实在家等軰常见次仲捉一小𣗥木长三尺馀至著屋间欲取輙不见及年弱冠变苍颉旧文为今𨽻书秦始皇时官务繁多次仲为文简略赴急用之大嘉使徴不至始皇大怒诏槛车送之次仲吟咏化为大鸟出车外翮然髙飞徘徊长引至于西门山落二翮因名之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飞龙山》

1
隋图经曰飞龙山又名封龙山
2
《十六国春秋》前赵録云王俊遣祁弘率鲜卑讨石勒战于飞龙山下勒师大败
3
郦元《水经注》云汶水东经飞龙山北
4
又赵记云毎歳有疾风雹雨东南而行俗传此山神女为东海而三石人犹存衣冠全具其北即张耳故墟耳

地部十·河北诸山·无终山》

1
隋图经曰无终山一名歩隂山又名翁同山
2
《神仙传》云仙人白仲理者辽东人也隐居无终山中合神丹又于山中作金五千斤以救百姓即此山也
3
又《水经》云翁伯周末避乱适无终山山前有泉水甚清夏尝澡浴得〈玉藻〉架一𩀱于泉侧
4
又捜神记云无终山又有阳翁玉田昔雍伯雒阳人父母终葬于无终山山髙八十里上无水雍伯置饮有人就饮与石一升令种之后玉生得白壁五𩀱娉北平徐氏遂家焉

地部十·河北诸山·燕山》

1
隋图经曰燕山在易县东南七十里岩侧有石鼓去地百馀丈望之若数百石囷左右梁贯之鼓东南有石人援桴之状同击势云燕山石鼓鸣则有兵

地部十·河北诸山·龙山》

1
隋图经曰龙山在易县西南三十里有龙山石上往往有仙人及龙迹西麓谷有一坈大如车轮春则风出东夏出南秋出西冬出北有沙门法猛以夏日入其东穴见石堂石人欲穷诸穴便有一人厉声云法师有滞三穴皆如东者不冝仍来见秽猛仍意不息不觉忽在穴外也

地部十·河北诸山·孔山》

1
《水经注》曰易水东经孔山北
2
又隋图经云孔山有孔表里通彻故名尓
3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五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六》

地部十一》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

1
  敬亭山   盖山     九华山   帻山
   牛渚山   慈母山   芜湖山   望夫山
  博望山   陵阳山   白紵山   中山
   三鹤山   黟山     灵山     岩山
   三山    横山
     鐡岘山  九井山
   石城山   摄山     黄鹤山   覆舡山
   北固山   虎丘山   女山     秦履山
   马鞍山   中州山   三白山   马蹄山
   祘山     㑹骸山   石姥山   大辟山
   花山    虞山     阳城山   姑苏山
  砚石山  香山   华山
  包山   石鼓山  粟山
  定山   封山   岝㟧山
  孺子山  响山   晚山
  百丈流襄二山    印渚山
  天目山  卞山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敬亭山》

1
郡国志及宋永初山川记曰宛陵北有敬亭山山有神祠即谢朓赛雨赋诗之所其神云梓华府君颇有灵验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盖山》

1
纪义宣城记曰登盖山一百许歩有泉俗传云昔有舒氏女未适人其父析薪于此女忽坐泉处牵挽不动父遽告家比来唯见清泉湛然其女性好音乐乃作弦����即泉涌浪廻复有赤鲤一𩀱跃出今作乐嬉游泉犹故沸涌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九华山》

1
九华山録曰此山竒秀髙出云表峯峦异状其数有九故号九子山焉李白因游江汉覩其山秀异遂更号曰九华又曰山之上有池塘数畒水田千石其池有鱼长者半㝷颁首頳尾朱鬐丹腹人欲观之叩木鱼即跃以可食之物散于池中食讫而藏焉其水流泄为龙池溢为瀑泉入龙潭溪有白墡窟其𡈽如面不墋歉歳人多食之
2
顾野王舆《地记》曰九华山山髙一千丈
3
刘禹锡序曰余尝爱终南太华以为此外无竒爱女几荆门以为此外无秀及见九华始悼前言之容易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帻山》

1
宣城图经曰帻山北面迤逦连九华山其山层峯嵳峩遐睇状如冠帻因号为帻山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牛渚山》

1
宣城图经曰牛渚山突出江中谓为牛渚圻古津渡处也江表传云司马徽论运命暦数云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杨君子
2
又寿春童謡言天子当西上孙皓大喜即载妻子及后宫数千从牛渚陆道西上云青盖入洛阳适还大雪寒冻殆死
3
《舆地志》云牛渚山首有人潜行云此处连洞庭傍达无底见有金牛状异乃惊怪而出牛渚山北谓之采石按今对采石渡口上有谢将军祠又按江源记云啇侣于此取石至都输造石渚因名采石呉初以周瑜屯牛渚鎭西将军谢尚亦鎭此城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慈母山》

1
宣城图经曰慈母山在当涂县北临江丹阳记云山生箫管竹王襃〈洞箫赋〉云原夫箫管之所生于江南之丘墟即此处也其竹圎致异于衆处自伶伦采竹嶰谷巳后唯此簳见珎歴代常给乐府而俗呼为鼔吹山山有慈母祠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芜湖山》

1
宣城图经曰芜湖山在县西南山因湖以名之汉末于湖侧置芜湖县以其地卑畜水非深而生芜藻故因以名县焉晋为重鎭谢尚王敦皆鎭于此陈平县废以其地入当涂县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望夫山》

1
宣城图经曰望夫山昔人往楚累歳不还其妻登此山望夫乃化为石其山临江周廻五十里髙一百丈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博望山》

1
宣城图经曰博望山有二山夹大江东曰博望西曰天门按郡国志云天门山亦曰峨嵋山楚获吴艅艎于此按其山相对时人呼为东梁西梁山据县图为天门山
2
《舆地志》云博望梁山东西隔江相对如门相去数里谓之天门
3
宋孝武诏曰梁山天表象魏以旌国形仍以二山为立阙故曰天门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陵阳山》

1
宣城图经曰陵阳山在泾县西南一百三十里
2
《列仙传》云陵阳子明钓得白龙放之后五年龙来迎子明上丹阳陵阳山一百馀年乃得仙山髙一千馀丈又有子安仙人也来就子明二十年一旦忽死因葬山下常有黄鹄栖其处树上鸣云子安子安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白紵山》

1
宣城图经曰宣州白紵山在县东五里本名楚山桓温领妓逰此山奏乐好为白紵歌因改为白紵山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中山》

1
宣城图经曰宣州中山又名独山有溧水县东南一十里不与群山连接古老相传云中山有白兎世称为笔最精山前有水源号为独水按舆《地记》云宣州溧水县有独山下有独水流演不息即此山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三鹤山》

1
宣城图经曰三鹤山在溧水县东南六十里昔有潘氏
2
兄弟三人于此山求仙后道成化为三白鹤于此冲
3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黟山》

1
黟音伊
2
歙县图经曰北黟山在县西北一百六十八里髙一千一百七十丈豊乐水出焉旧名黄山天寳六年勑改焉案江南诸山之大者有天台天目而天目近连浙江天台俯瞰沧海江海者实以地下为百川所归然歙州则江之上㳺而海上滥觞也今计歙川之平地巳合与二山齐矣况其山又有摩天戞日之髙此则浙江东西宣歙池饶江等州山并是此山之支脉明矣其诸峯悉是积石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符窦瀑泉则无峯不有若林涧之下岩峦之上竒踪异状不可摸冩信霊仙之窟宅也山中峯有溪丘公仙坛彩霞霊禽捿止其上是浮丘公与容成子逰之处所昔有人到坛所忽见楼台焕然楼前有莲池左右有塩积米积遂归引村人上取了不知其处所山下人往往闻峯上有仙乐之声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霊山》

1
郡国志曰歙县有霊山天欲雨先闻鼔角声此山上有圎石如车盖县以鼔鸣为𠉀一鸣令迁不鸣令不去山一名三姑山三年一野火烧数未满人烧之即雨
2
新安记曰霊村有山生香草名曰霊香又有黄精山上有霊坛道士祈请不烧香自然芳馥村人常射猎经践此土犯山神终无所获
3
又《舆地志》云霊山髙峻有圎石髙数丈上有石盖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岩山》

1
山谦之丹阳记曰秣陵县南三十里有岩山山西有石室山东大道左有方石长一丈刻勒铭题賛吴功德孙皓所建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三山》

1
山谦之丹阳记曰江寜县北十二里濵江有三山相接即名三山旧时津济道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横山》

1
山谦之丹阳记曰丹阳县东十八里有横山连亘数十里或云楚子重至于横山是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铁岘山》

1
山谦之丹阳记曰永世记云县南百馀里铁岘山广轮二百许里山出鐡杨州今鼓铸之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九井山》

1
姑熟记曰县南十里有九井山即殷仲文九日从桓公逰九井赋诗处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石城山》

1
江乗《地记》曰石城山岭鄣千里相重似若一逰历者以为吴之石城犹楚之九疑也多生箭竹又有桑树山上有城因以名焉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摄山》

1
江乗《地记》曰扈村有摄山山多药草可以摄生因名之方四靣各起重岭逰者名伞山形似伞也山顶旧有周江乗庙传云吴时人未详名字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黄鹤山》

1
京口记曰有黄鹤山在县界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歳西北名芙蓉楼至今存焉
2
又《舆地志》云俗传此楼飞向江外以铁鎻縻之方巳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覆舡山》

1
梁武舆驾东行记曰有覆舡山酒罂山南次髙𮪜山
2
传云昔髙骊国女来东海神乗舡致酒礼娉之女不肯海神拨舡覆酒流入曲阿故曲阿酒美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北固山》

1
南徐州记曰城西北有别岭入江三面临水号云北固刘桢京口记云廻岭入江悬水峻壁旧北固作固字梁髙祖云作鎭作固诚有其语然北望海口实为壮观以理而推冝改为顾望之顾
2
《舆地志》云天景清明登之望见广陵城如在青霄中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虎丘山》

1
顾凯之虎丘山序曰吴城西北有虎丘山
2
越絶《书》曰:阖闾冢名虎丘铜椁三重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女山》

1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丹徒县西九里临江有女山山东许贡客刺孙筞所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秦履山》

1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曁阳县西南可三十五里有秦履山传云秦皇登之以望江海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马鞍山》

1
山谦之南州记曰曁阳县北九里马鞍山东有黄山郭璞葬所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中州山》

1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南沙县北百里有中州山昔在海中去岸七十里义熈以来沙涨遂与岸连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三白山》

1
山谦之南徐州记曰剡县有三白出铁常供戎器山东头南面有石穴髙丈馀容十数人𢘆津液流润天将雨輙有云群行从南来暎山山亦出云应之与同比就虞山即大雨矣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马蹄山》

1
刘损京口记曰石岘东连马蹄山山上石有马蹄迹因以为名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祘山》

1
刘损京口记曰祘山无峯岭临江魏文帝南望致叹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㑹骸山》

1
吴郡縁海四县记曰带海有㑹骸山
2
传云山有金牛昔有兄弟三人共凿求之坎崩同死因以为名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石姥山》

1
刘道眞钱唐记曰石姥山有一石甑厥状殊似居絶岭之顚大数十围下有三石足支之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大辟山》

1
郡国志曰馀杭大辟山本名馀杭山一名由拳髙峻为最旁有由拳村出藤𥿄
2
《晋书》曰:郭文字文举隐于馀杭大辟山山中曽有猛兽杀一麈于菴侧文举因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以奉文举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以相语不须故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花山》

1
陆道瞻吴郡记曰吴县有花山太康中生千叶莲花于上故曰花山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虞山》

1
陆道瞻吴郡记曰海虞县西六里有虞山上有仲雍冢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阳城山》

1
董监吴《地记》曰冨春有阳城山县氏所葬汉末上有光云气天属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姑苏山》

1
董监吴《地记》曰姑苏山一名姑胥连撗山之北
2
越絶书云吴地胥门外有九曲路阖闾造以逰姑胥之台望湖中闚百姑《淮南子》亦谓之姑馀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砚石山》

1
董监吴《地记》曰砚石山在县西门外亦名石鼔山又有琴台在其上
2
越絶书云呉人于砚石置馆娃宫
3
刘逵注吴都赋引杨雄《方言》云吴有馆娃宫吴人呼美女为娃故三都赋云幸乎馆娃之宫张女乐而娱群臣今吴县有馆娃郷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香山》

1
董监吴《地记》曰香山吴王遣美人采香于山因以为名故有采香径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华山》

1
华山精舎记曰《老子》枕中记云呉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父老云山顶北有池上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长林森大荒楚蔽日
2
《舆地志》云山上有石鼔晋隆安中鸣乃有孙恩之乱山在县西六十三里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包山》

1
呉《地记》曰包山在县西一百三十里中有洞庭深逺世莫能测呉王使霊威丈人入洞穴十七日不能尽因得玉叶上刻霊寳经二卷使示孔子云禹之书也
2
又郡国志云洞庭山有宫五门东通林屋西达峩●缺字:⿱山眉南接罗浮北达岱岳
3
又按𤣥中记云呉国西有具区泽中包山有洞庭寳室入地下潜行通琅𫆀东武
4
《淮南子》云断修虵于洞庭
5
《左传》云哀公元年夫差败越于夫椒今太湖中别有夫椒山下有大洞天宫潜涌五岳包山上旧无三班谓虵虎雉侯景乱后乃有虎虵为人之害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石鼔山》

1
郡国志曰吴王离宫在石鼔山越王献西施于此山山有石马望之如人𮪍南有石鼔鼔鸣即兵起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粟山》

1
吴《地记》曰粟山一名新石头山上有城下有飞泉石杵有吴先王刻题处石杵西有舎古老言古于北采金
2
刘道眞记云县西有姥山絶岭之上有石甑一人摇輙动与千人不异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定山》

1
吴地志曰定山突出浙江中波涛所冲行侣为阻
2
谢灵运《诗》曰:朝发渔浦南暮宿富春郭定山杳云雾赤亭无淹泊此山是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封山》

1
呉兴记曰风渚在武康县东十八里古防风国有风公庙水曰风渚山即封山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岝㠋山》

1
呉兴记曰于潜县西二里有岝㟧山有絶壁髙三十许丈谢安甞登之临壁垂足曰伯昏无人何以过是当时称以为难一云本在太湖中禹治水移于此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孺子山》

1
呉兴记曰东迁县有孺子山徐孺子入呉哭友人尝登之因以为名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响山》

1
呉兴记曰晩山北十八里有响山人于山下语无大小响则随声曲折应之
2
晩山
3
呉兴记曰于潜县西六十里有晩山悉是松木眞墨所出也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百丈流襄二山》

1
呉兴记曰山墟村有山名曰百丈流襄二山尧遭洪水此山不𣳚但馀百丈因以名山水流襄山岭因名流襄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印渚山》

1
呉兴记曰印渚山上承浮溪水从渚以上至县悉石瀬恶道不可行舡以下水道无险故行旅集焉晋王胡之为吴兴太守至印中叹曰非唯使人心情开涤亦𮗜日月清朗传云渚次石文似印因以为名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天目山》

1
郡国志曰天目山上有数百年树名曰翔鳯树
2
《舆地志》云上有两湖谓左右目故名天目也山极髙峻上多美石泉木名茶
3
杂道书曰天目山左髙于地七千五百丈右髙于地七千丈从广三千里上有渊中有鱼可食无毒虫
4
《水经注》曰:呉兴郡于潜县北有天目山山极髙峻崖岭竦叠西临后涧山上有霜木皆是数百年树谓之翔鳯林东面有瀑布下注数畒深沼名曰蛟龙池水南流经县西为县之西溪

地部十一·江东诸山·卞山》

1
郡国志曰卞山卞和采玉处山东足有一名篑髙数尺晋太康中人开之风雨晦𡨋遂止历代莫知所封
2
又《宋书》云萧惠明为吴兴太守郡界有卞山山下有项羽神庙相承云羽多居郡㕔事前后七人太守不敢上㕔惠明谓纲纪曰孔季恭曽为此郡未闻有灾遂盛设筵榻接賔数日未几惠明忽见一人长丈馀张弓挟矢向之旣而不见因发背旬日而殒
3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六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七》

地部十二》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

1
  稷山    麻山    鸡豕山   独女山
  龟山     秦望山   𡹴山    涂山
  重山     罗山    鹤山    陈音山
  铜牛山   土城山   亭山    洛思山
  乌带山   龙头山   坛宴山   白石山
  小白山   缙云山   桃都山   椒山
  覆釡山   石篑山   括苍山   天姥山
  消山    白鹤山   仙石    石新妇山
  灵石山   临海山   崛门山   石公山
   石城山   金胜山   长山    毕岭
  铜山   昆山   𮪍石山  江郎山
  石室山  天阶山  太湖山  孤山
  泉山   梨岭   武夷山  阑干山
 鸡岩   乌岭山  金泉山  演仙山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稷山》

1
越絶《书》曰:稷山者勾践斋戒台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麻山》

1
越絶书曰麻山者勾践欲伐吴种麻以为弓弦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鸡豕山》

1
越絶书曰鸡豕山者越将伐吴养鸡豕于此山以食死士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独女山》

1
吴越《春秋》曰独女山者诸寡妇女滛佚犯过皆输此山上越王将伐呉其士有忧思者令游山上以喜其意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龟山》

1
呉越《春秋》曰怪山者琅邪东武海中山也一夕自来百姓怪之故曰怪山形似龟体故谓龟山
2
孔晔㑹稽记曰城西门外百馀歩有怪山越时起灵台于山上又作三层楼以望云
3
㑹稽志曰龟山之下有东武里即琅邪东武县山一夕移于此东武人因徙此故里不动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秦望山》

1
《水经注》曰:㑹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衆峯之杰渉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自平地取山顶七里悬嶝孤危峭路险絶记云攀萝扪葛然后能升山上无甚髙木当由地逈多风所致山南有嶕岘中有大城越王无馀之旧都也故呉越《春秋》云勾践语范蠡曰先君无馀国在南山之阳社稷宗庙在湖之南又有会稽之山古防山也亦谓之茅山也又曰拣山越絶云拣犹鎭也盖《周礼》所谓杨州之鎭山矣山形四方多金玉下多玞石《山海经》曰:夕水出焉南流注于湖呉越《春秋》称山覆盎釡之中有金简玉字之书黄帝之遗䜟也山下有禹庙庙有圣姑像礼乐纬云禹治水天赐神女圣姑即其像也山上有禹冢昔大禹即位十年东巡狩崩于会稽因而葬之言鸟为之耘春衔抜草根秋啄其秽是以县官禁民不得妄害此鸟犯则有刑无赦山东有陉去庙七里深不见砥谓之禹井云东游者多探其穴也秦始皇登稽山刻石纪功尚存山侧孙畅之述书云承相李斯所篆也又有石山上有金简玉字之书言夏禹发之得百川之理也又有射的山逺望山的状若射侯故谓射的射的之西有石室之为射堂年登否常占射的以为贵贱之准的明则米贱的暗则米贵故喭云射的白斛米百射的𤣥斛米千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𡹴山》

1
《水经注》曰剡县𡹴山山下有亭亭带山临江松岭森蔚沙渚平净浦阳江之东北经始宁县嶀山之峤峤壁立临江欹路峻狭不得并行行者牵木稍进不敢俯视峤西有孤峯特上飞禽罕至尝有采药者㳂山见涌蹊㝷上于山顶树下有十二方石地甚方㓗还复更㝷遂迷前路言诸仙之所集宴故以坛宴名山峤北有嶀浦浦口有庙庙甚灵验行人及樵伐者皆先敬焉若相盗窃必为蛇虎所伤北则嶀山与𡹴山接二山虽曰异县而峯岭相连其间倾涧懹烟泉溪引雾吹陆风馨触岫延赏是以王元琳谓之神明境事备谢康乐山居记
2
《宋书》曰张稷子𡹴字四山稷𥘉为剡令至𡹴亭生之因名𡹴字四山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涂山》

1
郡囯志曰涂山禹㑹万囯之所有石舡长一丈云禹所乗者宋元嘉中有人于舡侧掘得铁履一𩀱
2
又㑹稽记云东海圣姑从海中乗舟张石㠶至二物见在庙中又有周时乐器名錞于铜为之形似锺有颈映水用芒茎刜则鸣宋武修庙得古圭梁武初修之又得青玉印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重山》

1
孔晔㑹稽记曰重山大夫种墓语讹成重汉江夏太守宋辅于山南立斈教授今白楼亭处是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罗山》

1
孔晔㑹稽记曰诸曁县北界有罗山越时西施郑旦所居所在有方石是西施矖纱处今名紵罗山王羲之墓在山足有石碑孙兴公为文王子敬所书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鹤山》

1
孔灵符㑹稽记曰射的山西南水中有鹤山此鹤常为仙人取箭曽刮壤㝷索遂成此山汉太尉郑𢎞少贫贱以采薪为业尝于山中得一遗箭羽镞异常心甚怪之顷之有一人覔箭𢎞以还之
2
又曰射的山半岭有石室仙人射堂东髙岩临潭有石的岫形甚圎明视之如镜矣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陈音山》

1
孔晔㑹稽记曰陈音山昔有善射者陈音越王使简士习射于郊外死因葬焉冢今开冢壁悉𦘕作𮪍射之象因以名山
2
孔晔㑹稽记曰铜牛山旧传常有一黄牛出山岩食草采伐人始见犹谓是人所养或有共驱蹙之垂及輙失然后知为神异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土城山》

1
孔晔㑹稽记曰勾践索美女以献呉王得诸曁罗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亭山》

1
孔晔稽㑹记曰晋司空何元忌临郡起亭山椒极望岩阜基址犹存因号亭山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洛思山》

1
孔晔㑹稽记曰永兴县东五十里有洛思山汉太尉朱伟为光禄大夫时遭母哀欲⺊墓此山将洛下冢师归登山相地冢师去郷旣逺归思常深忽极目千里北望京洛遂萦咽而死葬山顶故以为名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乌带山》

1
孔灵符㑹稽记曰诸曁县西北有乌带山其山上多紫石世人莫知之居士谢敷少时经始诸山往往迁易功费千计生业将尽后游此境夜梦山神语之曰当以五十万相助觉甚怪之旦见主人床下有异色甚明澈试取莹拭乃紫石因问所从来云出此山遂往掘果得其利不訾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龙头山》

1
孔灵符㑹稽记曰上虞县有龙头山上有兰峯峯顶盘石广丈馀葛洪学坐其上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坛宴山》

1
孔晔㑹稽记曰始宁县有坛宴山相传云仙灵所宴集处山顶有十二方石石悉如坐席许大皆作行列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白石山》

1
孔晔㑹稽记曰剡县西七十里有白石山上有瀑布水悬下三十丈岩际有蜜房采蜜者以葛藤连结然后得至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小白山》

1
名山略记曰小白山在㑹稽阳城赵广信以魏末入小白山受李氏服气法又师左元放受守中之道后錬九华丹丹成服之太一遣迎今在东华宫为眞人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缙云山》

1
郡国志曰括州即处州也括苍县缙云山黄帝游仙之处有孤石特起髙二百丈峯数十或如羊角或似莲花谓之三天子都有龙须草云群臣攀龙髯所坠者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桃都山》

1
郡国志曰台州桃都山上有大桃树上有天鸡日初出桃树天鸡即鸣鸡下闻之而鸣树下有两鬼持苇索取不祥之鬼食之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椒山》

1
郡国志曰越州椒山呉王遣木客入山求大木不得工人忧思作木客吟一旦神木自生合抱长二十丈伐造姑苏台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覆釡山》

1
郡国志曰台州覆釡山云夏帝登此得龙符处有巨迹云是夸父逐日之所践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石篑山》

1
贺循记曰石篑山其形似篑在宛委山上呉越《春秋》云九山东南曰天柱山号宛委承以文玉覆以盘石其书金简青玉为字编以白银禹乃东廵登衡山杀四马以𥙊之见赤绣文衣男子自称玄夷仓水使者谓禹曰欲得我简书知导水之方者斋于黄帝之岳禹乃斋登石篑山果得其文乃知四渎之眼百川之理凿龙门通伊阙遂周行天下使伯益记之名为《山海经》
2
开山图曰禹开宛委山得赤圭如日碧圭如月长一尺二寸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括苍山》

1
五岳图序曰括苍山东岳之佐命
2
登眞隐诀注及吴録云括苍山登之俯视雷雨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天姥山》

1
郡国志曰天姥山与括苍山相连石壁上有刋字科斗形髙不可识春月樵者闻箫鼓笳吹之声䀨耳元嘉中遣名𦘕写状于圎扇即此山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消山》

1
郡国志曰消山下有夫人祠山北湖隂又有消御史庙孤石耸出似妇人艶妆而坐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白鹤山》

1
郡国志曰白鹤山者昔有白鹤飞入㑹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
2
临海记曰郡西有白鹤山山上有池泉水悬溜逺望如倒挂白鹤因名挂鹤泉
3
又郡国志云汉末有徐公于白鹤山成道控鹤腾虚而去又有鹤挂岭犹有翶翔之势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仙石山》

1
临海记曰仙石山有馆土人谓之黄公客堂两边有石歩廊触石云起崇朝必两有四竿䈥竹风吹自垂空微拂石皆浄即王方平游处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石新妇山》

1
临海记曰新妇山亦名似人山土石悉绀色列石参差似人形逺望如鸟之俯仰宋文帝遣𦘕工模冩山状时一国盛图于白圑扇焉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灵石山》

1
临海记曰灵石山者山有寺当孙恩作叛毁材木以为舩舸山石即于空中自然而落贼每有所伤故曰灵山石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临海山》

1
临海记曰临海山山有二水合成溪曰临海一水是始豊溪一水是东女溪至州北两溪相合即名临海溪山因溪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崛门山》

1
郡国志曰崛门山在海中腹有孔上达于顶有声即大风不风即水涌出必见大兵吴将平孔内有声逺闻千里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石公山》

1
东阳记曰石公山孤石望如石人坐其傍又有石如人状似新妇着花履焉或名新妇岩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石城山》

1
呉録曰永康有石城山
2
海内南经云三天子都在闽西海北郭璞注云在新安歙县东又引张氏𡈽《地记》云东阳永康县南四里有石城山上有小石城云黄帝曽游此山即三天子都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金胜山》

1
郡国志曰金胜山昔有人于此拾得金胜因以名之山有赵炳祠炳善方术庙至今无蚊䖝
2
异苑曰孙权时永康人入山还得大龟烹之不烂即此山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长山》

1
郡国志曰长山相连迳三百里一名金华山即皇初平初起遇道士教以仙方处
2
吴録〈地理志〉曰常山仙人采药处谓之长山山南有春草岩折竹岩岩间不生蔓草尽出龙须云赤松羽化处又有似龙须而麄大者名为虎须不中为席但以其蓑为灯炷又《抱朴子》云左元放言金华山可以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患又按《舆地志》云金华山连亘三百馀里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毕岭》

1
《舆地志》曰东阳毕岭之下有钱岭往往人于岭下获大钱今俗谓之钱岭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铜山》

1
东阳记曰铜山下有泉水色鲜白号为铜泉
2
又按异苑曰吴时有军士五百人破洞得一铜釡将欲破之水从中暴发遂成湖以溺人皆死于此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昆山》

1
东阳记曰昆山顶上有一孤石髙可三十丈其形如甑人谓之石甑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𮪍石山》

1
郡国志曰𮪍石山如人𮪍马而无头昔有神巫以印指马马头即落则此山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江郎山》

1
郡国志曰江郎山有三峯峯上各有一巨石髙数十丈歳渐长昔有江家在山下居兄弟三人神化于此故有三石峯在焉又有湛满者亦居山下其子仕晋遭永嘉之乱不得归满乃使祝宗言于三石之灵能致其子靡爱斯牲旬日中湛子出洛水边见三少年使閇眼入车栏中等闲去如疾风俄顷间从空堕恍然不知所以良乆乃𮗜是家园中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石室山》

1
郡国志曰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晋中朝时有王质者尝入山伐木至石室有童子数四弹琴而歌质因放斧柯而听之童子以一物与质状如𬃷梅含之不复饥遂复小停亦谓俄顷童子语曰汝来巳乆何不速去质应声而起柯巳烂尽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天阶山》

1
建安记曰天阶山在将乐县南二十里山下有寳华洞即赤松子采药之所洞中有石燕石蝙蝠石室石柱并石臼石井俗云其井南通沙县溪复有乳泉自上而滴人以服之登山顶者若升碧霄故有天阶之号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大湖山》

1
建安记曰大湖山在浦城县西南一百里一名圣湖山湖在山顶昔有采药者止此湖畔见满湖芙蓉渉水采之乃石也亦有禽鸟逺望如飞近视则石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孤山》

1
建安记曰孤山在环璋之间其地坦平悉是沟塍阡陌以以此山挺然孤立因以名之
2
梁江淹为吴兴令云此地有碧水丹山珎木灵草昔为淹之胜境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泉山》

1
泉山记曰山顶有泉分为两沠一入处州一入建溪即汉书朱买臣所谓东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险千人不得上即此山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梨岭》

1
泉山记曰梨岭因梨以名之记云南岭下道东有锺离古亭迹存焉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武夷山》

1
萧子开建安记曰武夷山髙五百仞岩石悉红紫二色望之若朝霞有石壁峭抜数百仞于烟岚之中其石间有木碓砻簸箕箩箸什器等物靡不有之顾野王谓之地仙之宅半岩有悬棺数千
2
传云昔有神人武夷君居此故因名之又坤元録云建阳县上百馀里有仙人葬山亦神仙所居之地
3
郡国志云汉武好祀天下岳渎此山预𥙊故曰汉祀山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䦨干山》

1
建安记曰䦨干山南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石室可容六千人岩口有木栏干飞阁栈道逺望石室中隐隐有床帐按几之属岩石间悉生古栢悬棺仙葬多𩔖武夷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鸡岩》

1
建安记曰鸡岩隔涧西与武夷山相对半岩有鸡窠四枚石峭上不可登履时有群鸡数百飞翔雄者𩔖鹧鸪魏王泰坤元録云武夷山澜东一岩上有鷄栖即此是也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乌岭山》

1
乌岭山记曰乌岭峻极不通牛马以其乌居山连接因以为名
2
魏王泰坤元録云邵武北有庸岭一名乌岭北隰中有大虵为将乐令李诞女所杀者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金泉山》

1
建安记曰金泉山南枕溪有细泉出沙彼人以夏中水小披沙掏之得金山之西有金泉祠

地部十二·㑹稽东越诸山·演仙山》

1
建安记曰演仙山古老相传云演氏錬丹于此山竈之馀基近犹存焉此山东面亦略通人迳山中出橘其味甘人有食者即可携之出山即迷道又有演仙水出此山当郡城北为大河莫知其深浅兼下有暗窦入城流出于劒潭居人资之常流不絶
2
《太平御览》卷第四十七
URN: ctp:ws167855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