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308859"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日本国志
条件: 提到“天福
Total 1

卷九

3
日本亦用夏正,自推古以前统称之为太古历。新井君美曰:本朝用历,盖取太初、四分、三统、乾象、景初等法。其用何法,史无可考。先是,应神之世百济始贡博士王仁。继体七年六月,又贡五经博士段扬尔。十年九月,贡汉高安茂,请代段扬尔。至钦明十四年六月,敕令百济所贡博士等宜依番上下,又以卜书、历本及药物为付送。明年二月,百济所贡五经博士王柳贵、历博士王保孙等皆依请交代。是岁甲戌,当梁元帝承圣三年也。当时历博士徵之百济,依番上下第袭用汉历而已,未尝习学其术也。后四年,推古十年十月,百济僧观勒来献历本及天文、地理等书,亦兼通其术,敕命诸生就学,阳湖史玉陈传其历法。十二年岁次甲子,正月朔,始用新历,是岁当隋仁寿四年。观勒所献乃宋何承天之元嘉历也。后八十六年,持统四年十一月,始行元嘉历兼仪凤历,盖兼用二历之法。是岁庚寅为唐嗣圣七年,仪凤历,唐所谓麟德历也。行之数年,至文武元年遂废元嘉历,专用仪凤历。后六十七年,孝谦天平宝字元年十一月,敕令历算生讲习汉晋《律历志》、《大衍历》、议《九章》、《六曹》、《周髀》、《定天论》等书。七年八月,又废仪凤历,用大衍历。是岁癸卯,当唐广德元年。大衍历,僧一行开元中所作也。后十七年,光仁宝龟十一年遣唐录事从五位下行内药正羽粟臣翼献宝应五纪历,曰:「今大衍历唐既不用,用此新法。明年正月天应纪元,已敕颁行,本朝司历犹用大衍,未习五纪,谨上此经请为检察。」然因当时无习推步者,卒格不行。《五纪历》凡四十卷,唐宝应元年所作也。后五十五年为仁明承和三年,颁历,以七月为小月,博士等议互有差午,廷议遂据七曜历法改为大月,馀亦改其大小。初,后汉光和中刘洪作七曜术,尔后陈、隋及唐所述凡二十九家,廷议盖兼采其法。后二十一年,文德齐衡三年,阴阳头从五位下兼行历博士大春日朝臣真野麻吕又奏请用宝应五纪历。廷议以为国家据大衍法造历尚矣,去圣已远,义贵两存,宜暂相兼不得偏用。后三年,清和贞观元年,会渤海国大使马孝慎献长庆宣明历,奏称大唐新法。三年六月,真野麻吕复奏曰:「以彼新历比校大衍、五纪二经,且察天文,且参时候,二经之术实似粗疏,令朔节气均有差误。臣有唐开成四年大中十二年等历,详加参校,实用新法,知渤海大使所言不谬。历仪曰:『阴阳之运,随动而差』。差而不已,遂与历错。夫大唐开元以来三改历术,本朝天平以降犹用一经,静思事理,似不宜然。请停旧用新,钦若天步。」诏从之,始用长庆宣明历法。后七十五年,朱雀承平六年十月,权历博士葛木宿祢茂经奏议,以博士大春日朝臣弘范所呈明年丁酉历本殊多差谬,七年十月乃命弘范、茂经共议明年戊戌历。二人所议不合,因命大宰府写呈唐历,依照而行。是岁丁酉为后晋天福二年,时后唐已亡,天下扰乱,大宰府亦无所得,自是以往,司历所业不精,仅有贺氏传其家学而已。考后醍醐帝时所颁延喜式,有阴阳寮一官,内称:凡每岁进历具注《御历》二卷,纳漆函,安漆案。颁《历》一百六十六卷,纳漆柜著台,俱于十一月一日供进。又《七曜御历》一卷,正月一日进御。凡天文博-t=常守观候,每有变异日记进寮,寮头即共勘知,密封奏闻。寮中学生共三十人,阴阳生十人,历生十人,天文生十人,得业生阴阳二人,历二人,天文二人,均选性识聪慧者,令专精学业,具名申官给衣食。其成业年限则依令云云。据此则日本亦有授时之典,占验之术,习学之生。殆以所业不精,遂失其传欤。皇室渐衰,遂失厥职。民间所行,唯用宣明历法耳。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