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大学衍义补

《大学衍义补》[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作者邱浚
成书年代
版本
《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
数据项目ctext:808577
检索:
大学衍义补》,明代丘浚撰,凡160卷,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十一月上奏朝廷。

《大学衍义补》是补充南宋理学家真德秀《大学衍义》的著作,增加了「治国平天下」的内容,有十二纲目:一正朝廷、二正百官、三固邦本、四制国用、五明礼乐、六秩祭祀、七敦教化、八备规制、九慎刑宪、十戒武备、十一驭远方,十二成功化。

《大学衍义补》有23卷专讲经济,实集古代行政经验之大成。万历时再版,明神宗亲为序。钱穆评此书「皆卓然得学统之正、伟然揽学林之要,全国学者传诵其书,至于清末,历四五百载,弗辍弗衰。盖文庄不仅为琼岛一人物,乃中国史上之第一流人物也。」

显示更多...

1.
目录
  正朝廷
  止朝延
  正百官
  重台谏之任
  正百官
  䘏民之患
  固邦本
  除民之害
  固邦本
  玉朝之礼下
  明礼御
  国之礼
  明礼乐
  慎音突之赦
  慎刑愚
  明复誓之义
  真刑宪
  慎刑意
  存钦䘏之心
  滇刑愚
  将帅之任下
  严武备
  出师之律
  严武备
  谨理欲之初分
  倦倦
  光儒所谓垒籍范日用第亲切工夫者此也
  贵乎穷理也
  然戒绝之是亦知乐著妻
  也乎
  
  于事几发动之初曷由得哉
  籍人口而罪人之雪己题哉
  害哉
  于权不可收势不可逼穿遮妄可不戒哉
2.
卷一至卷四
  循之则治遣之则乱帷明主留神省察
  壮右也鲤
  统操之有要朝廷之政无不举矣
  任之则隆古之治不难复矣臣不胜倦倦
  行于天下其山沼也孰加焉
  正纲纪导常
  壼釜增分芝壁守
  不可不慎考也
  命之宥皆赐玉五毂喧重非礼也
  乐乏要居人上老在所当知
  示后世人主以谨徵塞意善矢
  以上定名分导寺
  正朝廷
  公尝罚蠢肥
  断曹章贼不免于下移也欤
  视威王不亦可愧也哉
  臣按禾喜些暴本之论
  以上论公膏罚之施
  不感动者而况愚直之民循良蕃寒于
  审定学囊蓬之规焉
  者其于命今之颁妻当以为器戒一
  广陈后之路
  存叫理无往而不在凿宣无微而可忽也
  怯共知其所以然而然老塞读鉴盆军柏臣其切
  如此此其所蛮箫靖殷邦面四嚣惊琴王也欤
  
  其君臣相与之辞以市万世史法
  
  览蹑附盘阿
  臣按秦法有诉谤凿星叶善导带始除之吁
  妖言之罪何哉走袭亡秦之连也
  不念哉
  法也哉
  于是得以见焉
3.
卷五至卷七
  正百官
  总论任官之道
  而致天事之旷以得罪于上帝矣
  天下言宥不乱者哉
  所以立克度明纪纲真可罗萧禹世法老也
  以然之故哉
  臣按班固汉书表宗喜茶官堂亲属盖汉园秦制
  而设史也轴
  臣按冢宰本吏部尚书之职
  臣厘示伯今礼部尚书之职
  臣按司寇今刑割尚书导职
  臣按司空今工部尚书毒疆周晴盟牙考度地
  昌一
  由于饮食之微也日深不可不戒轴光
  妾分学术贾谨相春五
  颁爵禄之制
  五等诸候所执之圭壁可见矣
  臣按涓代盛时所以优待君子者如此其厚唐采
  之职田蠡其遗意巴
  情所以不孚而治功之成恒不若于古欤
  消祸患于恃萌二者不可偏废也
  事者其相孝奚趣十百哉
  老求言导意故载于篇
  臣按朱喜于中庸惑翼灵大臣之道洲复馀蕴
  正百官
  简惜从之臣
  其人而轻授之岂不污是选哉干
  臣按比翰林置恃读及侍读学士之始
  臣按此翰林置侍讲及侍讲学士之始
4.
卷八至卷十
  正百宫
  重台谏之任
  专以司纠察之任名虽同而其制则异也
  其所以养寒主后世称治者必宗之欤
  上而君德必有所助下而朝政必无所缺妻轴
  念之我
  清入仕之路
  所遗以培植国家元气老乎
  臣按贤艮极谏科始此
  举人赴礼部者给脚力廪给即此姬餐计偕
  臣按前此举士忝常时至此始岁军
  臣按明经之科始见于此
  诵为能不穷义理所谓德行老不复问芸
  臣按此后世临轩策士之始
  臣按此下第举人入学葬始
  目自是以后天下士子季趋向之故也
  之风臣于今日亦然
  正百官
  公铨选之法
  
  
  职内有实绩擢之外任如是则内外均矣
  而不救老皆贤格之失也
  之柄于其间斯善矣
  臣按宋太祖此举可谓得操纵之法人君诚于
  官皆得公夭
  臣按史多而关板裘宋时犹菅面文共之今
5.
卷十一至卷十二
  严考课导润
  
  予鉴华当道君子堂俱思之
  庶几苦人黜陟之徵意也欤
  又非岁周八典之制
  当熏目罚公矣
  臣按此昌则州臣者见贤而不举蒿君者甚铸岑
  贤而不能用钓为有失
  以见其各材用之实亦足以崇推让之风马
  所举如此则具人之贤可知也己
  用选法也
  为称哉
  
  
  以取侯爵是岂帝王殖爵赏功之柄意哉
  臣按人君好尚不可不谨小何所偏嗜而两小人
  审官毋使百羸弊至于北哉
  意乎
  央写盂愆我补卷十二
6.
卷十三至卷十四
  总论固本之道
  得于益卦之义也
  禄塞岑在人君若岂不长可保哉
  于座隅以铭心刻骨著也
  殃可知矣
  位安矣
  足然后以制国用不厉民以自滴也
  而忽其蠢动之人则亦虚礼而己此人君所以贵
  乎有爱民之宝也
  臣按此东汉户口极盛之数
  著其尚去谗违色丑贷而里贵德也哉
  丁十四以下为不成丁盖得弊意
  臣按此井田之始
  然尚忧之此所以旧唐虞也
  是欤
  臣按三代蓝时明君制民之产必有宅轻膺之所
  谓五懿之宅是也有田以食之所谓百懿之田是
  岂外此而他求哉
  则凡天下之政施于民看皆当视此为市
  里之县岁率米五万竿斛嚣墨享缗绩四千
  汨吹玉
  著刚产一
7.
卷十五至卷十六
  重民蠢手
  事在所重面当先可知矣
  勤勤恳恳如是夏
  其知本予
  人皆受其劝相之惠田里小民不胜多幸
  固邦本
  霓氏乏力
  则不至于害民美
  量其人之产一切征发乃至于盍室而行焉
  旅之事则不拘此制
  至其为相乃变祖宗之法何哉
  不得以及之也
  以上论愍氏宪耻
  固邦本
  䘏昆冰之患
  氏之遇凶荒也无饥钺之患流移之苦矣
  聚面宇染是亦救荒之门助也
  膏禁于心安乎
  言具
  民哉是竖韦翦敛之非敛之以鸟己利也收民
  己患之后者策斯下矣
  匕只
  臣按义苍导箕名虽寒其宝于民无盖备之于
  之世储粟以备荒而谓之义苍者子
  仁不亦宜乎
8.
卷十七至卷十九
  除民之害
  至清河口入淮者耳
  惟圣明留意万亶言可采惑兄之施行不胜幸
  
  固邦本
  择民之长
  小鲜扰之则乱章帝眷有见于此矣
  相远乎
  礼秩加之以恩典岂特均之云手
  
  央熏王何盍鹅祸卷十八
  分民之牧
  此体统所川归于田而不蚤也
  蕃翰者藩服州郡而巳
  臣按陵古弘里地盎在今河南浃州也
  分属于各道制虽不尽同而亦具遗意欤
  乏按此后世因山川形便分道始此
  御史巡按天下藩服
  所举行者皆仁厚之政此则汉人之家法也
  困之民也
  治所以马有唐夙代之盛也欤
9.
卷二十至卷二十三
  制国用
  总论理财之道
  财而为国理财者次之
  国用亦因之以不充也欤
  疆之休
  教休明芒太卒要务岂外是哉
  要不外是矣
  以上总论理财之道
  制国用
  总论理财之道
  万世治民之本节之一吕万世理财之要
  之有度用之有节而己
  养实有赖焉
  贡赋之常
  
  
  下后世知卉服之利始盛于今代
  法鸟可兴同日语哉
  有急而求其诸异乎后世人主之求之欤
  沮迫于方国丘吏自上岂小故哉
  实谨表出之以示万世
  割蹑鬲
  经制之义
  也欤
  世所以不及欤
  用困之各得草置焉
  以纪之设官以稽之所以防有司之侵欺瓶
  州十税工盈除田租君子亦不以为非也
  以上经制之义
10.
卷二十四至卷二十七
  经制之义
  能供违天甚臭虽欲不凶得乎
  闻而为之沟
  丘万世之罪人欤有天下国家者尚其鉴兹
  白古国家之祸患何尝不起于细微哉
  为擎易
  制国用
  市籴之令
  各稼其所欲盖王政之羁也
  情之华实国用之盈缩皆由于斯焉
  口凡之者姑录之以示世戒
  主之户而亦为映岂非武带话谋之不善哉
  而知其详哉
  大学行义补卷斗十五
  铜猪之币上
  济饥困非专以阜遗财货也
  曰千铸全币之遗忌欤
  滞而钱忘不通故也
  以上铜猪之币
  制国用
  铜猪之币下
  
  运旦
  有减换之弊耳
  芸句栏絷夭
  所直银亦兴交锄司焉
11.
卷二十八至卷三十一
  制国用
  山泽之利止
  食用而己未以为利也
  所采用商贾之所贸易上之人固未尝立宫以禁
  之设法以敛之也
  君夺之毙向已利加口五不可况引十倍之乎
  不禁制其与己之自取洲以异也
  利未得敛怨己多主国计者宜以圣皇义
  沧淮转般通融之法臣别具其策于后
  山泽之利下
  主民无穷之云
  可以为万世帝王法
  
  角筐
  仁厚之至哉
  宜举怕帝之吕以拒之
  刀甲夺以贻斗世生灵之害可也
  以上山泽之利
  制国用
  征摧之谋
  也盖节以验其物传以书其数也
  
  则专用之以利国非古人意矣
  国家者可不戒哉
  之不敛也呜呼武帝其作备者欤
  父罹以上
  制国用
  传算嘉霜
  物而力役之征益注乎禽也
  不至千浸而叫别矣
  官者也
  安石
12.
卷三十二至卷三十四
  粥勇升之失
  各灾又何如哉以具笃策福臣不信也
  臣按前此虽鬻僧禾有牒也卖度牒始于此
  臣按宋朝催理破分之法后世亦可沟待
  制国用
  增辘之宜芷
  乾道路所费不卓指海运之时也
  无用之地岂帝王盛德事哉
  是分流复其故迹也
  亮不得已而为此非通行之法也
  发或留也
  后重民苦然百世之后赖以迩滨
  怯迢其多遣足以为濯议之资耳
  度僵蹻宦翼复想里治功不难矣
  法亦良便
  
  数者
  制国用
  增亲之宜下
  八达之地故其运道所至凡四路
  
  作岁无宁月愚言万看重壅雹下有司计议
  具于国计末必无补
13.
卷三十五至卷三十七
  屯缕冥宙
  择臣于是赤云
  刍为亲幸陈乞以为私庄伏乞英断荡勒归亦
  因之补助军粮翳眉馈饷
  窍瓜天下事无不品君
  所摧苞其为国豕利益犬岂细哉甫是而可以竟
  见用于当时而得行于今日集虽死不死矣
  臣按今京几支地可为精冒亶享官鏖豪固
  使且书尽方广地利而又因面恋蹇寡劝相
  明礼乐
  总论礼碑之道上
  巳乙
  肯费
  也法阴阳而为礼乐终也以礼乐而赞阴阳
  虽百世不易也
  易象昌此以礼制吕且
  何耆而非礼僻昭宫之功哉
  宜其易易而无难
  便得性情之正者此也
  臣按素谓无文偏谓不全
  明礼乐
  总论礼乐之道下
  中之世矣
  不在于玉帛钟鼓之末而在于和敬也
  大学衍义补卷同十七
14.
卷三十八至卷四十一
  礼仪之节上
  如艾苔圄旦复有所谓礼也哉
  异以礼而别是非以礼而明
  岂知本者哉
  臣按吕氏之旨征切可以为世之无礼者戒
  臣按此子路闻孔子之言亦掌俭宁戚台思
  以上礼仪之节上
  明礼乐
  礼仪之节中
  死生哉礼之所系如此其惠可知也
  施矣
  者其火在此也
  阳而其大归则在于顺人情也
  以上论礼仪导即中
  明礼乐
  礼仪之节下
  礼其何以立哉
  方来者亦不过如此筠己
  可无证而妄作哉
  让者礼之实也
  
  有可取者但其意既以礼为伪显周谓潼皇
  
  乐律之制
15.
卷四十二至卷四十四
  明礼乐
  乐律之制
  其或流于奸而致遭气之应也
  其至夫
  君为治之本岂但乐之一事乎
  臣按此孔子因宾年贾园蓬八曹献之也先儒辅
  氏谓此二吕说尽武乐之事
  亳发潜差也
  于乐有之
  明礼乐
  乐律乏制吐
  细法
  和韶乐只是和而己
  则在当时可知也
  户口花匕一
  古乐不难复矣
  
  声田差向下都差者以此
  以上论乐律之制中
  乐律之制可
  臣按程氏此吕欲知音者攻声上下以定黍
  载宥可复之理惜哉
16.
卷四十五至卷四十七
  明礼乐
  王朝之礼王
  此礼废夫
  以上论王朝之礼上
  明礼乐
  王朝之礼可
  侯之心以亲今日甲司守令乎
  用亲亲礼则祸于无义皆非中道也
  皆所以饮食之也
  寝飨重而燕轻飨则君亲献燕则不亲献
  燕饮怒马其恩义云
  
  臣先儒谓此诗前两章厌厌夜饮所以遗其情
  诸非其人而流于裹耳
  以上谕王朝之礼中
  王朝之礼下
  而不尽以用焉此所以为王者之事也
  所利之
  不田非是
  仁民又何如哉
  术也
  藏于祖庙月月患丰告而受行之
  太庙之中示受之于祖皆原其所自乙
  而太仆击其馀以然选之
  月食行于军卫遇有阴云则免鲤供
17.
卷四十八至卷五十
  明礼乐
  郡国之礼
  官所谓教治政令之法也
  备焉鸣呼盛哉
  古人宾兴肾能之礼
  也则以用之于战陈而无敌于天下美
  于失亦或有之矣驯
  家乡之礼上之上
  所欲也皆必以敬焉考而不敬非考英
  遗则治平之基在此芸
  
  
  身音心
  夙名不偏讳而故犯之也
  明礼乐
  家乡之礼性加
  臣按此内则吕教女之法
  而天下之平由此其基也
  者因时制宜不必童景例可也
  堂可也
  臣按此人家男子加冠之礼
  不轻相背弃也
  有素然也
  厚风俗息争讼
  以上家乡之礼上之中
18.
卷五十一至卷五十三
  家乡之礼
  礼教不能连于天下也
  之违老问以毒哥之罪
  
  
  说以诱惑愚俗犯者禁断不许行术
  式制造不如式者罪之
  道尚可谓之人哉
  老兹载而藩岩本师友之服者补所略也
  明礼乐
  家乡之礼中
  午中元重阳之类
  以上人家
  伊量户祭祀之礼
  明礼乐
  家乡之礼下
  世序
  臣按以上人家宗族之亲属相代呼老
  臣按以上婚姻之相称呼者
  
  
19.
卷五十四至卷五十七
  总谕察祀之礼上
  神之祀若要当以是诚为本
  帛乙
  聂蛙
  祝之辞所以荐吾之诚而祈神之暇也
  两己
  凶其斯之谓欤
  其专而敬之段心焉
  广侠故所蔡之神有违近
  而趋之正则于礼为得矣
  中道矣
  秩蔡祀
  总论祭祀之礼
  雪神而不敢里以人
  恐小八讳张为幻以戴灵诬氏而兆祸乱也
  非小道也哉
  臣按有非常之功德必享非常之祀典
  关皆不可祭
  苟不相属则人目人鬼自鬼岂有感通之理
  以上总论祭祀之礼下
  秩祭祀
  郊祀天地之礼上
  于元始亦可见也
  青口了正
  以祖配此又报本反始之大者
  以饮非若齐之致具义也
  郊祀天地之礼下
  补之二诗乃成周祀天之乐歌
  为罢复卒无定制
  乙臾以上汉朝
  飨答难矣
  盖母祀几甫之土祗也欤
20.
卷五十八至卷六十一
  臣按童庙以功臣配孚三代己有之
  德则自昔己有可庙矣
  皆有深长之意存乎其闾
  士冠礼而末及天壬诸侯卿大夫也
  以上宗庙飨杞少礼卜
  忍死其亲而常常苦其生存也
  朝夙大事也
  子不忍死其亲而万世奉亲思孝梦要道也
  朝延之上凡生时所事辜甲邪
  
  大学术义补卷五十九
  国家常祀嘉嗟
  
  
  臣按社与稷墨嘉见于此
  臣按此州之祭也后世命郡县祭社本此
  立军社谓蜜尊重浆有也
  杜之名虽同而所祭之神则各不同也
  臣按社以祀土神稷以祀谷神而配以人向矣祭
  见以粹粟择
  则君位安矣
  精啸藿山为中镇是为五镇
  之兴始于此故后世祭之欤
  是名祭云怵
21.
卷六十二至卷六十六
  臣按宋有司暂霞箭代功臣烈士为土等皆据
  所品第者乃州人之见非万世公论也
  天下神封其诏略曰忠臣烈士虽可加以亦
  通祀者寻礼者则俾有卖董木患所坠籍台
  祭告祈祷之礼土
  当时必有告庙之礼云
  臣接先儒谓齐草示有斋敬之心焉
  命请虽无木主但所受于神之命即是主也
  自古祈雨以巫其来久矣
  礼也祀以南郊重其事也
  设帝位而以高标配庶于行礼为宜
  望则众人皆合祭之矣
  所能回哉
  悬象之天而求之土木之偶其为诬渍甚矣
  矫诬僭越物事是亦绝地天通之事宇也
  以上祭告祈祷之礼下
  臣按此汉以来祀孔于之始
  臣按此大子释奠之始
  臣按释奠用六备轩悬之乐始此
  庙至是始有宣尼庙之文
  此其权舆欤
  臣按至是始定以孔于为先圣颜苛为先师
  祭也而州县守令主祭亦始于此
  臣按此后世以先儒配享孔于之始
  亦始于此
  功烈亦圣子神孙继述之大者
  内人从祀之后至是澹荀况内人者从祀
  臣按此宣圣用天子冕旒之始
  臣按此周程张采从祀之始
  臣按此颜曾思盂配孽之始
  于至圣文宣王之上固于圣德川所坛盂也
  益祀不可渎也姑诘于此
  悬备俭舞里蹇翩童谷惊显画实致蔡斗
  如祀乳于而大学则杞宣圣如故
  非朝廷祀典所秩者乞如禾议行之
22.
卷六十七至卷七十
  总论教化丰近
  雍熙泰和之治不外是矣
  影之直岂有是理哉
  亡卖
  犯分之为此乖争凌犯之风所以不作也
  义庐社之中矣
  崇教化
  设学投以立教上
  
  
  专为天子之学矣
  事虽谓之名存实亡不为过矣
  视以为虚黍翼缕苦学枲意之务
  
  
  其以此欤
  也重则捷之罚之朴也盖人之脊禀不同性情
  亦异中人上固有不待教而自循于理者若夫
  内论设学投以立教上
  出童花
  设学校以立教中
  云陟窦
  以处学之仑日而教之以格致诚正之类
  韶鲤连曰此明鲁量苗代番字
  序之名虽不同其以土著教人则丁巴
  按此古考学拔逐年比校之法
  臣按此古者学校示教之法
  一道德之大端也
  然五此以为期限也
  者以施政行教而辅君善俗焉
  以上设叠稷以立教中
  上禽季衍义捕卷季九
  患授以立教下
  
  之官皆自仲舒发之
  以前已有此制也
  恬相观而善不必各给以博士也
  可因之以端其志趣矣
  己怀
  态稷始伏惟圣神留意
  臣按先王闻设学校之卒意吕氏言之尽矣教著
  必知此然后知所以立教学者必知此然后知所
23.
卷七十一至卷七十四
  崇教化
  明道学以斗教上
  可不知所勉乎
  屋可封之俗矣
  之要有在于此所当尽心者也
  臣按学而思思而学为学之道不外是臾
  可知其叫反考还以相证之差覆量遇章巳
  圣贤同归美
  鼋甫
  明道学以成教下
  成矣
  于人者皆不可不知
  足亦多衍中教诲之引衍也
  无弃人
  谓此所谓贤人而吕圣人之道也
  求夫道理则不可也
  儒之教诚不可无于天下也
  易入也
  崇教化
  本经术以为教
  理于同心偶因因物以起义
  真目
  无大逼不在玉十上
  皆当以此推之
  若以理古冒钧则日用常行无往非易哭
  二衅
  书赎
  读易如木之无岑水之无源也
  于论书寻指尧治民舜事君量暴嘉奋之
  所言浙行而见也
  巳髀
  
  本经术以为教性之
  臣按先儒谓此欣圣喜芝自出
  厚教化美风俗移皆出于诗之功用也
  得古诗人之意之防佛矣乎
  有以识草辞存所发之正也已
  之房中耳故正乐止吕雅颂
  小子何莫学夫诗皆明穷经致用之哺
  以上本经术以为教仕之
24.
卷七十五至卷七十八
  山宗教化
  木经术以为教
  徉毫
  世矣诸儒纷纷之统可州洗之一
  子之典礼犯天子之刑宪也
  无虽谓之亡可也
  而不禀命于天予则非姜枣春秋所以作也
  之类
  其制其流之弊安知其不兴夙子同归乎
  行于后世哉
  虽设六部而宰相之官则未尝废也
  至太平者师周公之意而不泥其故近可也轴
  以上本经术以为教
  大学衍义补卷七十五
  本经街以为教中
  治国平天下之基所由建亡者也
  性命圣门之教岂若是哉
  世所以不如古其在此欤
  经者当以示训观人者当以为徵
  崇教牝
  本经卫以为教下
  为之章句或问
  臣按此内条真仙秀所以作大学董艺誓此
  合之尽其大而无馀其来子自道欤
  所以立万世圣学之标准者此也仲斛言
  懒向入孔子之门者必自盖子始
  至圣贤之事于是乎毕矣
  以为实用圣贤地位不难到矣
  山示教化
  洲道虑以同俗
  千百国如久国千万世如巍世矣
  也哉
  惑乱矣是乃田道德之门径也
  同一道所传著同一该矣
25.
卷七十九至卷八十一
  躬孝弟以敦化
  植立以感化之也
  刀所以为德则以敬为本焉
  爱亲而敬兄也
  下之要道孰有加招此哉
  讴丁天下之要道实有在佑斯焉
  熙泰和之世乎
  端在此矣
  婴雷放化
  崇师儒以重道
  臣按昔人有言古人建立学校末尝不以祀礼为
  臣按文宣王之谥始此
  本重兀灌请得凿旱祀
  臣按此后世追赠孔门弟子为公侯伯之始
  臣按此后世从祀诸儒有封爵之始
  其极恶之罪也一
  曰以举贤饮才而实以崇儒重遗也
  崇教化
  谨好尚以率民
  掩萧共犹风之于草有莫智具然而然矣
  臣鞍此穆王命君牙为大司徒之诰命
  君四身为风化之本乌可不慎其所自出哉
  所谓正已而物正若也
  性灾必攘土癸肆不独用人为然
  
  
  以尚以率民
26.
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四
  广教化以变俗
  化以辔宝锁僵俗也
  巷熏举矣
  通儒者不能知也俗更何足知此哉
  平之本而良州千石之任也
  翼大枯此
  教化之吏其尚以注霸为法
  然止息
  退为民或充吏是亦治古之遗意
  僻芦恶辜息也
  崇教化
  举赠谥以劝惠
  其恃之君不知礼亦讴呵臣僚不学之过也
  臣鞍先儒舌谥曰类当为诛谓咏而谥之也
  谥皆自上赐云
  日定也合其至之美加以御辜襄使后世之人
  贾谟谓是非久目见不可掩信哉斯言
  足以为劝沮
  之请不当予而予其得罪枯名教也大矣
27.
卷八十五至卷八十七
  都邑之建上
  言已
  有由然也
  以上都邑之建上
  备规制
  和瑚巴之建才
  都为京师马
  臣按此复世起天下富民瑱实京师之始
  艺畴
  备规制
  浦沱之守
  阀遽容两深严望山真如在天而不奸升
  
  
  惆国之事亦以其事体阀系朝延也
  
  皆可以废吴
28.
卷八十八至卷九十
  宫阙之居
  臣按此人生有宫室之始
  正嫡嗣天子位者则不得昔焉
  旁风上雨之忠者可不知所以并帐者哉
  其前后缓急之序可见矣
  臣按汉建长乐宫始此
  为正
  轻易也
  明帝好让之诚思贤之切复世所当法者也
  管用之而又欲其效死力御强暴岂不难哉
  亡之祸
  深玩
  借翦规制
  囿游之设
  文王之忧而又得周民之乐然复可
  
  也可不谨哉
  急而不轻用民刀以失其心哉
  于是乎分为人上者于凡举措可不谨哉
  俯首帖耳逝矣
  备制
  冕服之章
  者是也掌衣裳之制始于黄帝备于尧舜
  
  谓五冕欤
  服者大章小章俱备千工之数也
  祟之事
  臣按此天子服皮并之礼
  臣按此后世衮哀之制
  臣按汉之符节台即今尚宝司此设官之始
  臣按此唐朝玺制
  司专司宝亶及金碑牙脾之属
  臣按此宋朝宝童之制
  虽在朝廷官府居室皆用焉
  也注谓节信也用圭以表信故为之节焉
  臣按以玉为节暮秋之时皆用之
  漠也今世蕃国朝贡老皆给以劝合本此
  臣按此唐朝符节之制
29.
卷九十一至卷九十三
  舆卫之仪
  
  臣按此王有丧所乘之卓
  臣按司常九旗惟大常老春丁之所建其馀则旬
  诸侯以下皆得建之所谓大常者非但昼日月于
  其上则凡人臣之有功者皆铭蚩芝焉
  礼记左传皆作繁缨繁缨有就再就丸就七就
  五就之别左传所谓杵缕昭其数者此也
  口议
  臣按卤簿之名始见于此
  臣按此汉勺代车辂之制
  止以车充庭而己
  臣按此唐州代卓格之制
  之至唐其制始大备
  臣按此唐朝卤簿之制之大略也
  宜跻
  了蚁
  此亦州辟逋琶
  于中归馀于终三言
  乱不作矣生民之道穿蒙是哉
  以上居象之法上
  备规制
  历象之法下
  
  
  而不可相无也
  术古仪众者可考也
  
  至于差也
30.
卷九十四至卷九十七
  图藉之储
  
  夙缺典也
  云尔
  李斯所以为万世之罪人欤
  臣按此有宋夙代藏书之始末
  备规制
  权量之谨
  及所浩所用之人是亦五政之岫缩也
  也尺者羹也丈者张也引者信也
  宝玉之器
  缚之而属于纯悬之当耳似今之日也
  其象有售我礼乐遗德忠信之备
  此乃天子所以合信于诸栗者泉
  不可夫坠焉者也
  老成人尚有典理亦此类欤
  品以上用象八品以下皆用槐木简
  遗物岂得为孝乎
  臣按祀神当以诚以伪代真则非诚矣
  以是折之则妖人无所电其伪矣
  繁而非无所本也
  工作之罢尔
  以为用
  之五材所辨之民器亦无所用之也
  外此圣王之法所必诛而无赦考
  水火之材则运用此六者而成之
  此光王之世所以事皆得中艺无过举叹
  臣按后湮艾工作之官
  臣按书云不作州孟害有贫盖古昔先王面象以
  不备者又因其材而饬化蕃凿贤真用而不至
  雕文错线之制置其伦哉毋乃近于芜斜
  师法
  以上工作之用
31.
卷九十八至卷九十九
  备规制
  章服之辨
  臣按赐服以表功自唐虞之世己有之
  后世惟天子得谓之竟焉盎暑冕服之制上下
  非服色也
  臣按此后世愤头之始
  声下人之观视哉
  臣接此有唐哀善服蠢辞谓金紫者金谓遮
  裳之饰紫谓衣也与汉翦鉴紫名同灵墨冥
  为玺谷节荣观者欤
  臣按此宗朝岁啼赐服蒸刑
  备规制
  胥隶之役
  臣接先儒谓条狼昏襄鞭以辟遣落之识思及
  引路以傅呼者也
  邮傅之置
  臣按旌以彰蕃即以验之有旌节文书盈宝宪
  摇医给符验以传末书始此
  楼即所谓驿舍之邮亭也
  刍祟莱导属
  树著不复有矣
  臣按后世桑傅骑驿其原盖出于此
  以类稚矣
  臣按今制驿设三等马匹有中之别即汉所
  谭营釜定下足也
  臣按汉人所谓传即令符验文引之类
  文书入遁也
  臣按此即后日诏书百行斗百里之制
  臣按此唐宋脾春之制
  以上邮传乏置
  道沦之备
  预所谓河桥是进
  臣按官而谓之合方考合同四方之事也
  旅之往来故先恃而翩之备水患也如此
  臣按此则术道之具名也
  䘏消即今簿复
  旅成梁所以便民使不病涉也
  作之桥不在此尔唐开元九年殖希于蒲津
32.
卷一百至卷一百二
  慎刑宪
  总论制刑喜我上
  如此洲不利者矣
  治而难于用故噬坛卦辞曰利用狱
  克者如此然后能信
  后世律某水旬首者克罪之条所眉出也
  祚所以不长其以些尺
  以上总论制刑言我上
  慎刑恶
  总论制刑喜义下
  流毒附内二世即亡岂非永鉴栽
  
  是之谓祥刑
  终不怠而久不废门
  万有是狱焉准此以权皮之也
  枉而为此舌欤
  大学行义补卷一百一
  定律令之制土
  
  其所附丽焉
  于秋官马先为之约刚便人知所索高有不其
  约考则考其恭书以治之亦犹后世之格式也
  
33.
卷一百三至卷一百六
  慎刑急
  定律令之制
  补于世教可谓克肖其父矣
  臣按人君所举即以为例跋凡事谋始事苟不可
  继于后即必不可创于前也
  临时议处之制刘玺霆欲必奏令主老守丈理
  于唐以至于今日万世之下不可易也
  艮金心不惑矣
  乎法哉迂儒过虑死罪死罪伏惟圣明矜察
  慎回思
  制刑狱之具
  
  臣按后世笞刑盖始于此
  智如孙膝牢如恭伯才史迁连如子政聂雕
  明流赎之忌
  
  有也
  原出于此
  虫杯臣妾后世罚囚徒为皂隶膳夫亦此意
  臣按此后世谪囚徒戌边始此
  亦不甚吴
  臣按后世发囚徒煎茧本此
  曰走皆刺配之徒在在而有以为之耳目也
  慎刑宪
  详听断之法
  其凭由地讼庶其息手
  臣按王氏之言深得听狱讼求民情伪之要
  臣又岂有移情以就法者哉
  服其罪
  焉则民之情伪得而国之宪典正矣
  后报之于下使处断焉是即周官此忍也
  旨也
  
  此忌
  武大臣会审于外廷即此制也
  然则人主于刑戮其可轻哉
  以是书于座右
  非特刑罚以之而清而民风亦因之而厚矣
34.
卷一百七至卷一百九
  议当原之辟
  托尽矣
  之曰夙臣尽执法之义君存睦族之仁
  将十世宥之不止免其烈身而己也
  臣按后世人臣有罪先请然后逮治始此
  重也
  臣按唐为此制犹有古思
  以土议当原之辟
  贰尺
  近与
  令也欤
  阴之月也因宠此吕后世遂以为定制
  民生有不安矣
  
  慎刑宪
  谨详识之议
  以听命于上不敢专也
  俱无憾而朝廷知究狱天下无究民矣
  当从其轻赦出者当从其重
  之吕刑所谓刑罚之疑有赦是也
  为准
  家岂有从坐之理哉孔光之议诚是也
  可以为谥狱老之格式
  咸之议魏人著于律令后世宜准以为法
  荆且无霓吴
  财考则异此罪所以有轻重也
  罪亦刺史职分之所当为也
  道也
  臣按刑以弼教论罪考必当以教为主
  之心也为臣子者所当深体
  复何疑神宗而为此吕可谓至明也己矣
  权者义而已矣
  伯薨抑乏情
  以上伸完抑之情
  慎刑宪
  慎青灾之赦一
  荫眉之也其兴后世所颁之赦异矣
  三代之后君子常不幸而小人常多幸哉
  郭躬之虑可谓还矣一
  夏姜
  为常典何哉
  赦也其慎也如此则故无益于治道也明矣
  赦无益于救灾明矣
35.
卷一百十至卷一百十三
  慎刑惠
  洲姻像凿晏呈我
  士皆是也既书于士而上于朝士而掌之
  以上明复警蕃莪
  慎刑宪
  简典狱之官
  间甚节君之所以无间于天也
  其生而全其天矣
  其情况御之以口给乎
  法司定罪若罪名不当骏回寻问
  不待异形见于事为蕃老如此显霆竖箕君
  于无遇之地矣
  臣按崔仁师读岳以仁恕为奋寿白规免罪
  顾人之死生皆仁师之罪人也
  信任之不疑皆有此弊
  拂物察司凡十有门处
  不喜于刑然以提刑入衔则固重在此也
  存钦恤之心
  臣按此亦唐人仁恕之政
  遇人者无他喜推其所为而己矣太宗有乌
  尝芝论万世人主所当胜膺者也
  治道之要者欤
  慎刑宪
  戒滥纵之失
  清凿蓬所富以壶察戒著也
  以事君何用杀人以求旬安其位耶
  及而览则民无所畏而羣聚竞起以犯罪
  家给人足则民不穷而人不犯于有司矣
  臣按文致谓其人仙罪文饰致其法中也
  臣按路温舒言秦有十夫其禹存治狱塞史是
  也臣以为治狱之史其小者耳其所末墓停最大
  可谓天无意也
  足凭信如此后世人王其鉴之戌
  
  人虽不奈我何其如禾遭何吾虽尊贵陂虽卑
  贱同弄识奋置鹅覆誓程鉴纂天地
  狱之外别起狱者必奸邪也人主宜痛斥之
  臣按肃宗之于至去萦杀县令而不正其罪贾
  室而不振其原未必不出诸此也
  于盐徒正以盐禁太严有国者不可不知
36.
卷一百十四至卷一百十五
  总论感武上迢上
  口衅
  而用之又必以顺焉不顺不动也
  臣按师之为卦万世论行师之道背不出乎此人
  爻之间凡云旅之用所谓出师驻师将兵将将与
  天奉辞伐罪旋师班赏羁所不有先儒谓虽后世
  为君子谋至矣有天下者可不称或
  宗社生灵不胜太幸
  
  韦旧喜之敌而可以恣肆而不知所惧哉
  素吾为君之道以恭负上天付托之意焉耳
  敢少安也
  如甚会末亦武王也己
  以上总论威武蠢迅上
  严武备
  聃论威黯絷沟
  合禾道俞夜惟不伐人伐乃奉天讨
  臣按所谓和者即盂子地利不如人和之和
  臣按曹蒯对鲁庄公量罢得用兵之本复待用
  世则论敌情而己矣
  木事也
  则铸不行而人心纵
  尚其图之
37.
卷一百十六至卷一百十八
  总论威气之道下
  臣按怒者七情之区怒举吾对圣人之情发皆
  之人
  者有能有不能者则具强弱可知也己
  彼因小忿争小利者所可同年语哉
  臣按宋人辑丘藩择其切要者为书而司马礼
  比豪为鉴韦皇可取者而此数吕其尤也
  他篇以杀垂教弃而不用可也
  臣按魏相论用寒之名有玷目以臣闻之弟盏
  有欲用量僵必以其所遇台取所行之事揆之
  党汇墨丙州五州为乡之制
  丘甲之书甚垂戒后世意深切矣
  臣按以上汉霍军制吝各具焉
  臣按唐菽军制杏谷具于此
  臣按欧阳蚕翼画兵所以止乱及其弊也导
  人谋之不臧也
  
  用不可欲用而无人此国家之声营
  官禁之卫
  之暮盖胡举而两得焉
  军都督府所隶专以扈从宿卫为职即此也
  士非天子不待用受者固非赐之者尤非也
  之措毫盖玉出爽玉出也
  臣按秀贯疏百兽畏虎台里切人主所当玩
  绎焉
  声容盛而武备弱也观于此尤信
  意外之变而宗社奠安矣臣不胜倦倦
  臣按禁旅之帅必用勋旧番彗夜之制也
  以上官禁之卫
38.
卷一百十九至卷一百二十一
  严武禅
  京辅之屯
  
  尉者不同
  而爽宝则同
  虽霆夏其贸皆非集旅也
  例给昏笔蠢楚番云策也
  臣按此前代点集民兵之明楚
  臣按此前代因饥荒幕民福军尔数昆宝翼
  富叠拘固邦本恤民之患条下
  以辅王室其策良是
  严武备
  本兵之柄
  
  
  其罪以正之正其不正所以平具不平也
  异其事此其所以不嫌括同名也欤
  久之道也
  臣按后世设尚书掌兵政始此
  代枢府之权而尚书兵部之政仍如故
  举壶恐蝉箸兹也夫
  器械以利上
  
  类其聚以待授也
  臣按古者匈出革车莱几重芦弓天典天旗
  所当罚之金货以为制造兵器之用故也
  用之仞助也
  无不宜也
  以上器械兽荐利上
39.
卷一百二十二至卷一百二十五
  严武惊
  器械之利可
  曲兵芜用也
  百步之外矣
  臧寡以具
  坚及远翦浴仙隘怒声劲势遇衡种署辈暴
  
  臣按马辔堕番章可以为后世法则
  曾经战陈者议其可否以闻
  臣按此前代用弩赂膝之致
  费民财物料工力官俸而无盖于兵用也一
  以弩为中国长技臣故备载之以胎后世
  牧马之政上
  皆立马神庙本诸此
  蕃息矣
  羸而有开也
  之则马无有不得真死老妄
  严试备
  牧马之政中
  臣按此九者马之政教也
  人盍物之性之刀事也
  宜用心观玩
  丑平行寺蚤坚愈等以总司天下马政
  此矣
  臣按监牧之制始于此
  臣按此唐口代充子御马之制所谓飞龙鹿即今
  御马监也
  臣按监牧有使眉仪凤中李思文始
  臣按此后世以官爵易马之始
  观牧之所勘牧地之数广收市之利分支免之等
  竟追陪之限如此则名称其飨旦坛杯而无损矣
  严武备
  牧马之政下
  境外而与蕃戎衮易也
  而张韩刘蓄萧饶飞果闻甚蕃逾
40.
卷一百二十六至卷一百二十九
  简闭蚤繁
  田之礼尤为箕切要者也
  屯坐食者皆精朴而用之天下无敌姜
  臣按古者因搜狩以习用武富菲徒以习战以行
  礼也菲徒以尚勇力坚衣仁差莲假父兰蜜早以
  为防置通帛导腑以万门以毛布覆兰集恐伤其
  臣按简兵而且抚其坚丛考童薪句出也为
  以上论简关导取上
  严戢备
  简闲蚤叙下
  边眠其败也官瓦艺半兄有济者亦幸而已矣
  韦迁必使斯民智尊霆亲蚩蠹然后缪霸干戈
  臣按汉承秦制二时杯罹十月车驾亨长妥水
  臣按此唐府军教开之法
  诸州简选教练其不忘武备有如此者
  而屈人之兵之五日
  国之兵无敌于天下矣
  臣按条此士易申时弊
  明矣
  可谓得手矣
  臣按寅擅愚军虑贯厘夙时事也人君以诚
  以上论简开觐裹下
  严武备
  冒帅之任
  师无有不利功无有不咸者矣
  谨而况于任将授师乎
  王者之师有征西无战也
  皇敢兮内外耳目之见闻有去籍囊芝传习有常州
  旦用之必安详阐雅老成搏重不失于仓皇失律
  轻易误国英
  以春秋为法而谨其徵
  以礼为斗军之约东壁颠东茅誉霍襄缮嚣
  计曹芝以聂整声奋六
  将帅之任
  任哉以凶剑为任史所谓剑客己
  之时马则是增而己吴
  其过于长城遗真
  以取胜是谓万全之师
  不当贲以全而求其疵也
41.
卷一百三十至卷一百三十一
  严武备
  贼时帅之任中
  之执法以佐邦治
  杀虽不及结亦庶几乎
  老百世之下曹所当知者也
  严太祖盖得蕃失
  岂仁若之师栽
  之地而罹他忠也
  君之德国之政也术云乎栽
  振其堕得古人威怀天下之术
  求将所以贵乎元事而顿求多方而广蓄也
  而不明义埋不通古今虽能戍不过庐材而己
  得之矣
  法然过有非常之变则又庭予变通焉
  亦禾必州益也
  因旦仓卒之用此最冷日之急务也
  学后世于儒学之外别立武学始此
  以上论倚帅之任中
  将帅之任一
  主所当遵行者也
  之谯尽矣
  是以君子贵明理而先觉
  似不为遇
  
  臣按李舜举台皇有所激而云未必其本旭也
  于其类而己哉
  君进退将臣当以岩爰聋襄灵
42.
卷一百三十二至卷一百三十四
  严武备
  出师之律
  垂戒深矣
  律当以正以义行师之律当有号令有节制
  之心人小不直之而神亦不之佑矣
  显戮其旨互相发也
  成天之忠也岂以逮近为先后哉
  臣按先儒谓此昌王师至徐布陈而制胜也
  臣按羌儒此极台王师之无敌如此
  之武矣
  臣按此古人献传策命之礼见于春秋者
  专也
  战陈之法上
  臣按此后世战曰之始
  有虎贲之士也
  车二车皆所谓兵车用以战著也
  臣按巾卓之职王之五辂曰革路兵车也
  为无荒之事
  亦此法也
  
  皆不外乎此无度无局则不成军矣
  见于经传者始此
  其终而已矣
  之使指无不如意也
  臣按此南国用舟师见于史者始此
  时己然矣
  之使不登岸不必追之可也
  臣按此古人焚敌舟之法
  要非良法也
  盘针于舟中以定方向非专设为丘丹也
  可潜遣人量其广挟以为浮稷接不济矣
  之亦可制侯人之巨舟
43.
卷一百三十五至卷一百三十八
  严武备
  察军之情
  其为忧而汁于敌君王之忆而功恤不成矣
  四诗所云者天下岂有乱亡之祸哉
  遏汝之机上
  人巳
  方津
  臣按司厉俨旱苛王追徵贼赋
  一垂巾人行即此意
  为莫
  臣按立法以除盗贼不可以不严亦不可以过于
  严不严则有司不肯用心除贼遂至眷成大祸过
  严武备
  遏盗之机中
  泪发之时行之平时不用亦可
  苴韩蜚复盗之数十获其田即与唯免
  第因事也
  之乱也哉
  臣按黄巢画关贤唐蜜兵粮皆无有也鸣呼尚
  何以为国哉忝果以到介小民攘臂玺囊至数
  将激发而致之者焉此又不可不知
  臣按窦俨重爵郑寿蔓法可舆北魏时季崇
  村置鼓楼合而为辜登削乡村之盗无所容矣
  严武备
  遇盗之机下
  于非人理之地而不自惜耳鸣呼为全者审量
  虞翻之治朝歌盗不难除矣
  之谋徐伯祥必不引交人以入冠也
  而宗社之安如碧右之固矣
  吕势不同而理同鸣呼可不省哉可不念哉
  母蹈昔人之覆辙而使之至于工可奈何
  塞矣
44.
卷一百三十九至卷一百四十二
  赏功之格上
  功者可以有爵赏寿报也欤
  则功臣保全而国家安靖矣
  还其功次亦当以是为法
  严武浦
  赏功之格下
  吕欤
  钱川
  以震主繇此其兆不可不知也
  如此后滔何以用人乎
  幸枝艺导况则天下国家不胜太幸
  有樊焉古今同霆也唐穆宗承唐积奠毒俊务
  平庄宗之不以令终国祚不永有以大
  最切务臣于今日亦云遮
  
  
  经武之要止
  臣按以上门条解见前
  臣按靖吕虽非经忌然亦有理
  昔掌
  天之潘也故曰钦崇忝坟永保天命
  六焉矣
  臣按此语左传亦引之
  以用之于师旅
  加辅车相依旬
  夫幸其吕犹有讯芝存用兵者可以篇法
  臣按此武之尤德
  臣按荷角之吕出诸此
  臣按万世经武之要不出乎圣人此惘语
  君之义膏然也
  之所谓仁也
  睥声武备
  经武之要丁
  遣之谓之庙算
  台昌为当
  当然也
  而击我而豫为之备也
  乎投之所往而天下莫当矣
  制耳
  
45.
卷一百四十三至卷一百四十五
  内外之限
  此圣人之微忌欤
  晋辑一
  长不可以功而掩罪也春秋谨微步忌深矣
  则有天下者其可不知所以曰反而白强乎
  子考于睿秋尤信
  阻一靡
  兽外蕃
  内外之限
  
  是也
  臣按此中国借兵外固之始
  了一情一
  一爵
  量买
  臣按季林甫欲为熏宠固位乏谋杜边将入相之
  慎德怀远之道
  而其君亦言智者哉
  修即内治之有条理者是也
  即周之象胥也
  有之矣我文皇帝专设官以司之其虑远哉
  臣按此古者蕃国君长来朝入门立班之制
  
  不幸而病及丧者亦有给赐焉
  至按唐宋俱有诸蕃封册之礼
  制为礼节斯无失矣
  口鼍
  以上译异屡俱待之礼
46.
卷一百四十六至卷一百四十八
  取外蕃
  征讨缓和之义上
  也欤
  服昊
  臣按克竖习闻不如朝见兵难险度些量寤
  诸练台最不出国门而仕己意以节制千里之一
  臣按班固谓汉毒览论取匈奴者不过两科和
  淑外蕃
  征讨援和之义下
  臣按此后世和戒之始
  契合而中外亦与有福焉
  为法
  其贤黄囊草委曲盟豆可为后世岱吕者法
  而无盖马唐人之遣公主宋人之纳岁币提窦昆
  财损国威其后答奢茹也后之人尚鉴蒸或
  臣按曹操此议自谓其经亨多丰不信哉
  修提制御之策上
  本也
  则器檀照不哲器箫肥习勒则兵无不可坛失
  出于万全必光事而深思不临事而后悔也
  
  人之下矣
  地之心也
  若人以安抚外墓台荣夷得其安戴留国亦
  将赖之也
  留念马
  以然而豫为之图使千载之樊百高草岂欢逞
  鄙生灵导烹或
  无出于此而贽竖霸容图然则图之令者岂有
  过于此哉
  臣按赞所陈中国辄狄用兵各有短长此可学道
  错之疏钟观
  臣按热兔言虽翩二呵人君告然而自古及今守
  封所以未固寇戎所以未欲政坐此八者之突碧
47.
卷一百四十九至卷一百五十二
  驷外蕃
  修攘制御之策下
  臣按齐贤台昌乃反本之论目治之策
  臣按田锡逝昌得安静守边之道
  臣按锡之此言得任用边将之道
  奇跃中国之治亦不出此而己矣
  不通之情
  上八臣即以其事付之
  训练之任旌具勤而惩其惰
  山昌营庙堂之远算谅哉
  臣按苏轼代滕甫草此奏而引药君露祖观井为
  末章又曰灭国太事也不可以速虚茹小儿之毁
  嗣外蕃
  守边固固之略上
  年之久徐徐而为之且芦虽迟犹胜于不为也
  臣按蜂琏之制自汉己有之
  
  守边固圉之略下
  臣按飞狐口在今蔚州广昌县
  行舟而浩河之地亦可以灵色
  可谓得攻守之宜矣
  而措之禾必不可用也
  应必致潜不及事之失
  骇外蕃
  列屯辛戌之制
  吕者万世尝茂留屯之常制
  臣按此漠初遣军戌边散见于史看
  
  
  
  威振矣
48.
卷一百五十三至卷一百五十六
  四方亮落之情
  备之二吕而己细
  之义禹贡丕救之意也
  傲南赖其用亦可以销异时内地之祸
  必加以罪其所当备药饵器具令有司给之
  驳外蕃
  四方夷落之情中
  而创造为字书今世所谓蒙古字是也
  罢几沦此世道之太变也
  臣按此北狄之在前汉者
  所短而避其所长则可以取胜而不败矣
  则失其险隘而以内地为边故也
  神省察
  臣按此自秦漠以来通西域之始
  迩完之壁衣也
  松茂宁处也
  臣按吐蕃之地北起陵西之河遑进南历四川抵
  云南西北之境洪武八年立都指挥使司者一乌
  粗请穷黯之失
  臣按弗戢目焚之言用兵者所宜深戒
  尔者也
  旨哉
  无鸾时之快亦无异日之忧也
  
  
  臣有所建说者宜以装矩为戒
  囚事以明人命至重可谓纳约自牖矣
  此之时正须审慎
  慕之心而朝蹇等案望祷矣
  吕有国者重蛊察而鉴戒著也
  廷之福至哉论乎其视时之吕尤曷简要
  以上湖诱穷黯之夭
49.
卷一百五十七至卷一百六十
  礼智流行于天地闾则为元会运世
  长之下则乾之德不在天而在君矣
  之久而致治具之周备仁恩之洽浃也
  
  圣神功化之极
  功化之极兹其标准叹
  之盛帝也欺
  圣神之能事
  
  
  物辜蟹豪得其安然复有以为功化之极
  成功化
  圣神功化之极中
  
  其治化之所反者又不止在当世而已也
  成功化
  圣神功化之极下
  于诚敬之所致哉
  沛陛时之车轨书文至于春秋之时犹同也
  家者不之积也人人有亲有长不有胡人之
  先格君心之非也
[显示各种版本 (3)]
URN: ctp:wb243852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