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636104"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清史纪事本末
条件: 提到“清穆宗
Total 4

卷五十

2
穆宗同治元年春正月,命兵部尚书麟魁两江总督曾国藩,均协办大学士。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请饬江苏等省筹款,购买外洋船炮,从之。三月,命左副都御史晏瑞书赴广东,驻扎韶州,督办通省厘金,接济浙江等省饷需。夏四月,命办山东亩捐,从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奏请也。五月,台湾民人戴万生等起兵,据彰化。命福建巡抚徐宗干剿办。添设长江水师提督,驻扎芜湖。六月,直隶蝗灾。秋七月,有衆星西南流,如织。京师大疫。八月,广东省城及近省各属风灾,纵横及千里,伤毙人口数万。九月,诏畿辅行坚壁清野法,时畿辅教、土、捻、幅各党轰起故也。冬十一月己酉朔,日食。大学士管理工部事务翁心存卒,予諡文端。时翁心存之子革职安徽巡抚翁同书,以失守安庆城池下狱,命释放。予告大学士彭蕴章卒。蕴章初在政府,以力荐阿桂清被斥,及再起,条议时事,请撤湘楚军,裁抑曾国藩兵权,政府哂之,由是不获再用。是年,黑虹见天,江苏等见大疫。

卷五十三

1
穆宗同治十年夏五月,日本使臣伊连宗城、柳原前光来议订约。命李鸿章全权大臣,与议于天津。日本在东海中,全国四面环海,统四大岛而为国。所属小岛,凡一千八百馀。当周惠王时,有盘武彦尊起日向国,率师东征,计平长髓及彦八十岛贼,开山林,营宫室,遂迁都继位于大倭(即大和)之橿原,是为神武帝。自汉武帝灭朝鲜,始有驿使通汉。建武中,其倭奴(今作伊都古怡土县)国王遣使举贡,朝贺于汉,光武帝赐以印绶。安帝时,又遣使献其生口百六十人,然皆出其国造(神武帝即位,赐功臣椎根津彦等以地名,曰国造。)之所为,故非王室之所遣。至献帝朝,神功皇后渡海攻新罗,降之,高丽、百济皆归歀。后遂因高丽乡导,数遣使朝于魏。自西晋以至于南朝,贡聘不绝,皆受中国封拜。隋炀之世,国书失辞,炀帝仍遣使往报。唐贞观以逄,信使踵至,遗僧侣、学生留学于唐,或有仕唐者。当是时,上自天时、地理、官制、兵备,暨乎典章制度、语言文字,至于饮食居处之细,玩好游戏之微,无一不取法于大唐。礼仪文物,居然大备。及昭宗国乱,聘使渡海者多阻于兵,不得达,其参议菅原道实采留中学僧中瓘报告,奏罢遣唐使。五代及宋,国交彼此皆绝。元世祖混一志侈穷兵东伐,丧师十馀万。日人筑石砦于博多,禁通商,自是始有轻中国之心。明太祖时,张士诚、方国珍馀党,导其奸民为寇,出没海上。至嘉靖中,尤猖獗。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皆罹其害。四十三年,总兵戚继光、俞大猷等合师大创之,其患始渐息。神宗之世,其关白丰臣秀吉两出兵侵朝鲜,明师赴援,皆失利。秀吉卒,日本始收兵还国。后德川氏世执政权,方欲以文治致太平,故二百数十载彼此相安于无事。咸丰、同治以来,其国迫于外患,下诏变法,广事外交,与泰西诸国互订条约。念与中国邻近,宜亟通好,以冀同心协力,御外侮。乃于同治九年七月,遣外务大丞柳厚前光、少臣花房义质等携外务卿书来中国,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预商通好事宜。至天津,谒见通商大臣成林、总督李鸿章成林代为上书,命留津候命。总理衙门议履,许通商,不必换约。前光再三力争,总理衙门始允与之订约,至是,日本特以大藏卿伊连宗城为正使,来缔盟约,前光副之。朝命鸿章为全权大臣,办理日本通商事务。江苏按察使应宝时、署津海关道陈钦随同帮办,是为中日议约之始。秋九月,与日本订约成。先是,日使柳厚前光归,疆臣有以前明倭寇为辞,奏请拒绝日本通商者,李鸿章奏驭之,谓:「顺治乞嘉、道年间尝与日本通市江、浙,设官商额船,每岁购钢百万斤。咸丰以后,苏、浙、闽商往长崎贸易寄居者络绎不绝。论者拒绝之请,于今昔时势,彼国事实,盖未深究。今彼见泰西各国与中土立约,彼亦援例而来,设拒之太甚,和因泰西介绍固请,自不如就此时推诚相与。彼使臣等来谒,每称欲与中国结好,协力对外,立言亦颇得体。既允立约在前,断难拒绝于后云云。」时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亦上疏力争,其大致与鸿章摺中言相同,且言:「彼或转求西国介绍固请,势难中却,即使外国前后恭观,疑中国交际之道,逆而胁之则易于行成,顺而求之则难于修好。」又言:「日本素称邻邦,非朝鲜、越南、琉球臣属之比,若不以泰西诸国之例待之,彼将谓厚驣簿薛,积疑生嫌,但约中不可载明比昭泰西各国通例办理,尤不可载利益均沾等语。逐条备载,每国详书,不必为此简帖含混之词,坚彼之党而奈我之章。」疏入,朝旨韪之,遂命鸿章与定修好条规十八条,通商章程三十三欵,附以中国、日本海关税则。约成,以中有不能尽同西约者。宗城既归,日政府意沿觖望,旋以事免宗城官。

卷五十四

1
穆宗同治九年夏五月,天津人民殴毙法国领事,焚毁教堂。命曾国藩驰往查办。基督教自唐建中二年年始入中国,所谓大秦景者也。及元至元二十七年,罗马教徒若望·高未诺来使于元,得元廷许可,布教北京,建礼堂。迨明正德十二年,日耳曼人路得创立新教,曰『耶稣教』,奉罗马教者,多幡然从之。其流行中上之教会,势亦因之不振。时有西班牙人罗耀拉,目覩旧都中衰,结合同志,设耶稣伊德社,欲转入东洋,力为传布,以再兴旧教于中国。于是义大利人利玛窦泛海东来,以万厯八年广东二十八年入北京,倡天主教。朝官徐光启、李之藻辈习其说,又从之译受《乾坤体义》、《几何原本》、《测量法义》诸书行世,以是见重于神宗,令得于京师内外,崇建礼堂。利玛窦卒,德意志人汤若望继至,承其业,明廷使当司天之任。明鼎革,若望归命新朝,世祖优礼之,使掌钦天监,尊为『通玄教师』。自治暦之外,凡外交通译及测量境土事,悉以任之,并许其设堂京师,自为传教。故至康熙初年,天主教盛极一时,全国信徒不下数十万。而此辈久居中土,绘图测境,消息灵通,遂萌觊觎之渐。及乾嘉两朝,屡次下诏严禁,其势渐微。自道光二十三年,白门和议成,传教载入条约。二十五年,复狥法人之请,通商各口,皆设天主教堂。入内地传教之人,地方官皆优待保护。自是,法人以天主护法自居。在本国则逐之主政教分立之说,在中国则袒之,以为侦探我政俗,攫取我利益之机关,而中国教堂之祸,从此始矣。咸丰八年,广西西林知县张鸣凤处治法国传教之马神甫,领事诉于北京,禠鸣凤职。同治元年,湖南、江西拆毁教堂,各知县革职,并勒限赔修及严惩倡首之人。同时,贵州杀害教士文乃尔等,巡抚田兴怒至于遣戍。六年八年,四川殴毙教士冯弼乐、李国两案,皆惩犯赏银,而教民杀死平民,及奸掳焚杀首恶王学鼎、张添兴等虽已议罪,终不到案。其司铎覃辅臣纠众杀毙团民赵永林二百馀名,地方官不能查办,民人愈加忿激,仇教之事,遂纷然以起。是年四月,天津有匪人迷拐人口,并传言有挖眼剖心等事。据获犯武兰珍供,为天主教民王三所使。时崇厚在津办理通商,与法领事丰大业等商定,令道、府、县带同武兰珍赴堂,指勘所厯地方房屋,与原供不符,亦即带犯归。旋闻有民人在教堂口角争,殴正在派并前往弹压。忽丰大业汹汹来署中,向崇厚施放手枪,并向知县刘杰放枪。击死知县仆从一名。于是民人奋起,群殴丰大业致死,并焚毁教堂,拆毁仁慈堂等处,杀伤教民及贞女数十人,又误杀俄国商人三名,误毁英美两国讲堂各一所。天津大扰,直隶总督曾国藩时在病假,朝命驰赴天津查办。六月,曾国藩奏筹办天津教案情形,请将误毙俄商及误毁英美两国讲堂,先行议结,从之。时法人籍端要挟,联英美以迫政府,其欲甚奢。国藩知法人难以理喻,倘四国协以谋我,更难于对付,因请将俄商及英美讲堂各项交涉,先行设法议结,不与法人牵混。诏令会同崇厚妥为商办,以免轇轕。命崇厚出使法国,以成林办理通商事务。时英法水师提督已在大沽请示国主,北京政府闻之,深恐决裂,特派遣崇厚前往法都为道歉使。曾国藩奏,查明津案大概情形,所有挖眼剖心之说,多属虚诬,请旨通饬各省以释群疑,允之。国藩抵津后,研讯教民迷拐人口一节,王三虽经供称授药与武兰珍,然尚时供时翻,亦无教堂主使确据。至仁慈堂,查出男女一百五十馀口,逐一讯供,均称其家送至堂中豢养,并无被拐情形,至挖眼剖心,当国藩初入津郡,士民拦舆遽禀,不下数百馀起,及亲加推问地,无一能指实者。询之天津城内外,亦无遗失幼孩控告之家,而民间纷纷言有眼盈坛,由陈大帅自带进京。大帅者,俗间称陈国瑞之名也,时以记名提督,奉召入京,统领神机营,又崇厚专弁到京,亦向总理衙门称连是说,并有人奏津民焚毁教堂,由堂内起有人眼人心等物,呈交崇厚收执,且闻现已消灭等语。而国藩则谓杀孩坏尸,采生配药,野番凶恶之族尚不忍为,而谓欧西文明各国肯出此残忍之行,以理决之,必无是事。况眼珠若至盈罐,则堂内必有千百无目之人,何无一人见在?即云残害,其尸具又将何归?即仁慈堂之设,其始意亦与中国育婴堂、养济院略同,专以收恤穷民为主,每年所费银两甚钜。彼以仁慈为名,而反受残酷之谤,宜其忿忿不平也。至人民之所以猜疑生愤,其原因有五:一堂门终年扃闭,过于秘密,外人莫能窥测底蕴。又堂中皆有地窖,津民未经目覩,但闻地窖深邃,各幼孩幽闭其中,往往被留不出。前任江西进贤知县魏席珍之女贺魏氏带女入堂治病,久而不返,其父至婉劝回家,坚执不允,因谓其有药迷丧本心。一仁慈堂收留无依子女及疾病将死之人,又彼教有施洗之说。施洗者,其人已死,教主以水沃其额而封其目,谓可升天堂。津民见其收及将死之人,闻其亲洗新尸之眼,已堪诧异。又由他处车船致送来津者,动辄数十百人,但见其入而不见其出,不明何故。一堂中院落即多,或念经,或读书,或佣工,或医病,分类而处,虽母子之间往往终年而不相见。一是年四五月间,堂中死人过多,其掩埋又多以夜,或有两尸三尸共一棺者。一日河东丛塜,有为犬所发者,一棺二尸,天津镇中营游击左宝贵等曾经目覩死人皆由内先腐,此独由外先腐,胸腹糜烂,肠肚外露,由是浮言大起,加以平日熟闻各处檄文揭帖之言,已信为实,而又积此种种疑窦,羣怀恚恨。迨至拐匪牵涉教堂,府县赴堂查讯,领事对官放枪,众怒乃不可遏矣。国藩既查明以上根源,遂奏请明降谕旨,通饬各省,俾知从前檄文揭帖,所称教民挖眼剖心、戕害生民之说,均系谣传,布告天下,咸使闻知,一以雪教堂之冤,一以解士民之惑,并请将津人致疑之端,宣示一二,其行凶首要各犯,及乘机抢夺之徒,已饬属捕拏严惩,并调保定铭军三千人,驻扎静海,以资弹压。另片奏请将道府县三员革职治罪,均奉旨照准,并饬令神机营统领记名臬司陈中瑞,赴津听候查问。命毛昶熙前往天津,会同曾国藩查办事件,丁日昌帮同商办,李鸿章酌带所部,驰赴近畿一带驻扎。初,国藩闻始教案,立意兴崇厚分谤,不奖士民义愤。盖以粤捻初平,宜坚持和局,不宜与邻邦构衅。又虑四国合纵败约,变不测,京师震惊,于是力主和平办理,为教堂昭雪挖眼剖心之诬,以平其心。其焚毁各国教堂公馆,复提款兴修,俄国误伤三人,均给与抚恤。而法使罗淑亚肆意要挟,除惩犯若干人外,必令府县官及陈国瑞三人议抵,国藩力拒之,疏言府县官实无大过,送交刑部已属法重情轻。至陈国瑞不在事中,仍复曲狥所请,饬令来京备质。彼若立意决裂,虽百请百从,难保无事。且外国论强弱,不论是非,若中国有备,和议当易定。已令记名臬司丁日昌统带张秋铭军九千人,拔赴沧州,以资防御。并函商督办陕西援师。湖广总督李鸿章酌带郭松林等,克日驰赴近畿一带抌扎,并疏言善全和局,以为保民之道;备御不虞,以为立国之本。诏嘉纳之,而津民不知此义,遂以怨崇厚者怨国藩,内之又为政府顽固党所掊击,呼为卖国贼,白简纷纭,举国欲杀。旅京湖广会馆,且将国藩匾额,拔除摧烧之。于是,崇厚惧事决裂,奏国藩病势甚重,请罢免,而以鸿章代之。诏促鸿章迅赴京畿,并寄谕沿江沿海各督抚,严行戒备。八月,调曾国藩两江总督李鸿章直隶总督。时曾国藩办理津案,已有眉目,拟于是月二十三日先行奏结。而鸿章自保定行次上书,言:「天津滋事各犯,正法八人,与议罪二十馀人,办法不为不重。若杀戮太过,实为外人永远之患,尤非各国厚待中国百姓之心」云云。总理衙门大韪之,于是奏请饬鸿章迅赴津任。适国藩续奏至,中有:「此案棘手甚多,碍敷据守常例,不得不变通办理。见讯明各犯,拟办正犯者十五人,拟办军徒者二十一人。将来第二批奏结,或再办首、从犯各数名,或与法人订定扺偿实数,由总理衙门核定行知……」等语。疏入,大忤政府意,有旨责具拘泥,谓:「此案衡情定罪,惟当以供证为凭,期无枉緃岂能豫为悬拟,强人就案?」随有旨,饬鸿章迅速赴津,会同国藩、崇厚督饬办理。 九月,以天津疏防民敎起衅,革职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发往黑龙江効力赎罪。正法滋事人犯二十人,军徒二十五人。光藻等逮京后,刑部拟以遣戍军台奏,上命从重改发黑龙江。陈国瑞讯与津案无干,著免议,其滋事人民冯瘸子等十五名,及续获之刘二等五名,卽行正法。小锥王五等二十一名,及续获之邓老等四名,分别发配安置。曾国藩办案归结后,卽著来京陛见;李鸿章著仍驻天津,筹办弹压、抚绥各事宜;崇厚著卽克期放洋,前往法国,表明惋惜。

卷六十五

5
穆宗同治三年秋九月中俄塔城条约成中国丧失额尔齐斯河下游一带地其地为新疆省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