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元佑元年七月丙辰 (1086/8/12)"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条件: 包含字词“元佑元年七月丙辰 (1086/8/12)”
Total 1

卷三百八十二

5
元佑元年秋七月丙辰朔,尚书省言:「旧制,中外学官并试补,近诏尚书、侍郎、左右司郎中、学士、待制、两省、御史台官、国子司业,各举二员,宜罢试法」。先是,王岩叟言:「伏以砥名砺行,以待用于世者,士人之所自处也,养士人之节以成就其美,而风天下之俗者,朝廷之所以处士人也。臣窃见内自太学,外至诸郡学官之制,皆令就试,四方之士,区区于进巻,屑屑于程文,不惮奔驰之逺,留滞之久者,顾岂其心哉?禄仕迫之,有不得已耳!甚非所以重师道,崇儒风、惜士人之节也。礼曰: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今立法如此,使人人自求为师,欲天下之民知敬学,恐不可得。臣愚伏望圣慈令罢此法一用,应诏荐举之士为中外学官,以重教导之选,为天下劝」。贴黄称:「如䝉特赐罢试用举,乞岁令近臣并诸路监司各举所知,朝廷采察而用之,其武学学官,亦乞依此罢试用举」。于是从岩叟之言也。旧録云:时法无巨细悉罢,新録辨曰:前此诏举学官,今所举人材既衆,自不须别行选试,乃曰法无巨细悉罢」,非也,今删去。按:罢试学官,实从王岩叟议,新録似考之未详。丁巳,诏开封府界提㸃刑狱司置检正官一员。 中书舍人苏轼言:「臣先曾奏论衙前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臣遂奏乞罢免臣详定役法。奉圣㫖:不许,经今月馀,前所论奏,并不䝉施行,而臣愚憃,终执所见,近又窃见吏部尚书孙永奏驳臣所论,盖是臣愚暗无状,上与执政不同,下与本局异议,若不罢免,即执政所欲立法,无縁得成。况今来季限已满,诸路立法文字,节次到局,全藉通晓协同之人,共力裁定,如臣乖异,必害成法,乞早赐指挥罢免,所有臣固违圣㫖之罪,亦乞施行」。又以状申中书省曰:「轼近奏乞罢详定役法,已奉圣㫖依奏,窃见孙给事缴奏前件圣㫖,乞取孙尚书及轼所议,付台谏、给舍、郎官,定其是否,然后罢其不可者,须至申乞指挥。轼前后所论役法事,轼已自知疎缪,决难施行,所有是否,更无可定夺,乞只依前降指挥行下。轼自今日以后,更不敢赴详定所签书公事,伏乞早赐施行」。从之。轼意以为差役法弊当改,但不当于雇役实费之外,多取民钱,若量出为入,无多取民钱,则亦足以利民。尝白司马光,光不然之,轼曰:「昔韩魏公刺陜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魏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不悦而罢,政目:轼奏,详定役法与执政及同局不同,乞罢免,从之。苏辙志轼墓云:「迁中书舍人,时君实方议改免役为差役,行于祖宗之世,法久多弊,编户充役,不习官府,吏虐使之,多以破産,而狭乡之民有不得休息者,先帝知其然,故为雇役使,民以户髙下出钱,而无执役之害,行法者不循上意,于雇役实费之外,取钱过多,民遂以为病,若量出为入,无多取于民则足矣,君实为人,忠信有馀而才智不足,知免役之害而不知其利,欲一切以差役代之,方差官置局,公亦与其选,独以病在告,而君实不恱,公常见之政事堂,条陈不可,君实忿然,公曰:「昔韩魏公刺陜西义勇,公为谏官,争之甚力,魏公不乐,公亦不顾。轼昔闻公道其详,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君实怒而止,公知言不用,乞补外,不许,君实始怒,有逐公意,㑹其病卒乃已。时台谏官皆君实之人,皆希合以求进,恶公以直形已争,求公瑕疵,既不可得,则因縁以谤讪之语谗公公,自是不安于朝矣!按辙所作墓志,恐有私意,难尽信,今删取之。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