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治平三年九月癸亥 (1066/10/3)"
该资料的标点符号由人工智能制作。此过程难免引入错误;若遇到标点错误,敬请自行修改。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条件: 包含字词“治平三年九月癸亥 (1066/10/3)”
Total 1

卷二百八

22
丙辰,幸天章、寳文阁,命两府观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王圭所书仁宗御诗石刻。初,仁宗立上为皇子,圭请对而后草诏,后有间圭者。是日,上御蕋珠殿,召圭设紫花墩,赐坐,劳问久之,诏中书授圭兼端明殿学士,且谕曰:「执政员阙,即命卿矣」。翌日,又赐盘龙金盆一,圭皇恐谢,上谓曰:「朕知卿忠纯有守,曩者有谗语,朕今释然无疑,故有此赐」。圭顿首曰:「非陛下保全,何以至此?」帝欲去官冗之患,献言者皆谓三歳一磨勘,其进甚亟,稍迁以至髙位,故获䕃者衆,诏两制详定最初刋去姓名,其言曰:「伏见审官院,京朝官以上磨勘转官者,举一歳中,约有千数,其因职任升擢者,尚不与焉。按国朝㑹要,真宗用谏官孙何等疏,遂罢郊祀序进之制,即令有司考其殿最,临轩引对,亲加升黜,又令审官院考较京朝官,令任五年以上磨勘,无赃私罪,即以名闻,当议迁秩。又令在京臣僚,已经三年磨勘,改转后,依旧勾当,直候得替后,更及三年,再令磨勘,当时条制虽前后不同,然大抵不限定三年,亦不以在任得替,一例磨勘,今自寺监主簿以上,率三歳迁,外任者不俟替归,在京者亦无候替别限年磨勘之制,至有待阙于家,动逾歳时,居无职事,禄廪不絶,茍及三年,则又磨勘,臣谓考课之弊,无甚于今,而亦无速于今也,欲乞朝廷检详旧制,以见今内外京朝官及两制以上磨勘之法,别立中制,虽未能尽如虞舜三考升黜之典,且复祖宗之制,亦庻几抑侥幸之弊矣」。权御史中丞彭思永相继言:「乞今后前行正郎该磨勘,依转大卿监例,候四周年方得施行,及自歴任正郎后,须得举主五人,内有本路提转及大两省三人,方与改转少卿监」。直龙图阁、兼天章阁侍讲、同知谏院傅卞言:「乞今后京朝官至员外郎,且依旧年限磨勘外,其前行员外郎入正郎磨勘,并限四周年,至前行郎中,更不许磨勘,两制臣僚自待制以上,并乞五周年磨勘,至谏议大夫,更不许磨勘」。殿中侍御史吴申言:「乞从今裁节,如有前行郎中合转少卿监者,且令权住,先立定员数,候有阙,则以次迁授,仍以歴任年深,无赃私罪,或曾歴职司差遣,不经责降,或前后歴官可称,及素有文行者,先次迁转。前行员外郎合转郎中,及太常、国子博士合转员外郎者,亦且权住,先立定员数,候有阙,则以次迁补」。监察御史里行刘庠言:「欲乞少卿监合磨勘,转大卿监者,如年已及七十已上,更不许磨勘」。监察御史里行蒋之竒言:「两制已上皆四年转两官,比京官乃是二年一转,欲乞两制亦依京朝官制,五年磨勘转一官,至前行郎中后,更添左司郎中一转」。于是翰林学士承㫖张方平等奏:「检详祖宗朝中外官不立迁转条限,大中祥符八年,始降诏京朝官,并以三周年,令审官院磨勘引对,与转官。是时仕路犹清,官员数少,厥后及今五十馀年,约祥符初略计十倍,以故员多阙少,坐糜禄俸,才否无辨,差遣不行,考课之法,难复施用,官制之弊,无甚于此。今详定且欲自京朝官以上磨勘,一例各展一年,升朝官至后行郎中,更不磨勘,其才望或有劳绩,或因繁难任使,即自朝廷甄擢,盖登仕升朝,累至正郎,奏䕃子孙,稍奉法循理,自应至州郡长吏,以此处常调,固已为优厚,其待制以上,既处显近,请遵祖宗故事,更不磨勘,若因事功,或因寄居任上,自圣衷推恩迁改,应见资品已髙,各据所居官止,自馀条例,一切仍旧。其任卿监不曾歴职司差遣,只自常参官累迁者,并送审官院,依例差遣,其老或疾陈乞留台宫观、监当者,更不磨勘,如此则操柄归于君上,劝沮行于朝廷,人材有所甄别,重难烦剧之地,可以用人,事体均平,简而易守,此于祖宗之制,犹为优也」。癸亥,诏曰:「朕惟制治之本,必始于官,设官之方,其亦有择。国家承累圣之祚,跻时丕平,既假省寺之官,出厘庻务,复许以三祀,俾之一迁,歳月既深,吏员猥积,虽海宇至广,工师实繁,以官率人,倍者数矣,肆我台阁,数陈其故,兹用博议,审求臧谋,而封章亟来,请从更制,朕嘉与卿士,图惟厥中,庶几流弊由此其息。自今待制已上,自迁官后,六歳无过,则复迁之,有过亦展年,至谏议大夫止。待制以上六年一迁,官至谏议大夫止,不知何年却改此法,当考,京朝官四歳磨勘,至前行,即中止。少卿监仍以七十员为定,有阙即检勘前行郎中迁官,及四歳以上,校月日之久者,以次补之。少卿监以上迁官,听㫖,如别有劳绩,或因要重任使,特㫖推恩者,即不在此例。此据㑹要及当时颁降条贯册,今实録、正史止载诏书,馀并削去,要似可惜,故复存之。初献言者,当考其姓名,张舜民浮休小史》云:京朝官四年磨勘,原无著令,熙寜中,审官院率行之,至今为常格。案此诏书及臣僚申请甚备,安得谓无著令,岂舜民未考乎?乙丑,翰林学士承㫖张方平言:「臣窃见嘉佑五年陈旭言,三班院供奉官以下八千八百馀人,乞裁冗滥,立条制,于时定议,事颇酌中,旭始言八千八百馀员,及此又已五年,数当增倍,其滥如此而不云救,何以立宪度、建治功?乞下两府检㑹前议,早为裁定颁行,亦振起頽弊之一端也」。诏以付枢宻院,而计三班见使臣六千五百三十四人而已,遂无所更议。 太常博士、监察御史里行马黙守本官、通判懐州。初黙弹奏济州防御使李珣犯销金,并匠人送开封府,官吏不能正其罪,又言宗惠女使当如法録问,且请自今外人罪连,宗室大辟,皆録问然后斩。又言国子监直讲刘攽轻薄无行,多结交富赀,举人不可为开封试官,又言万及等所壊仓米十八万石,当治米所以湿恶,并劾提㸃仓场李希逸,以不觉察,而及等实由希逸举发黙除御史,时攽有戯言,黙用此怒,故妄弹奏,攽黙又屡言濮王不宜称亲,上以为踈缪,故黜之,御史刘庠奏乞留黙,弗听。黙本传云:上䟽以劾欧阳修、郭逵,不言乞留御史,今从实録。 皇城司尝捕销金衣送开封府,推官窦卞上殿请其狱,㑹有以内庭为言者,上疑之,卞曰:「真宗禁销金自掖庭始,今不正以法,无以示天下,且非祖宗立法禁之意」。上曰:「然。文王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正谓此尔」。诏卒如卞请。此事与李珣不同时,今附见。马黙罢御史之后,当存考。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