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 |
简体字版 |
《尚书古文疏证》[查看正文] [修改] [查看历史]
该资料是通过对对应底本影印本进行字符识别而自动建立的资料。字符识别过程难免引入错字,请参考字符识别相关使用说明了解如何纠正错误。请点击文本中的
图标显示图文对照,以确认文本内容的正确与否。
- 请留意:除了本项资料之外,还有另一个电子版基于相同底本,该版本很可能比起本项资料错字少。
作者 | 阎若璩、阎咏 |
---|---|
成书年代 | 清 |
版本 | ![]() ![]() 《尚书古文疏证》 |
数据项目 | ctext:344916 |
检索: |

阎若璩二十岁读《尚书》,发现古文尚书有可疑之处,遂穷三十八年的研究考证,写成《尚书古文疏证》八卷。
《尚书古文疏证》一书「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据」,此书列举了一百二十八条证据,将孔安国传古文《尚书》判定为伪书,认为《古文尚书》为东晋梅赜所伪。閰氏首先依《汉书》〈儒林传〉、〈艺文志〉及〈楚元王传〉的记载,确定古文尚书出自孔壁,为鲁恭王坏孔子宅时所发现。并确定古文尚书的篇数即今文尚书篇数再加十六篇。接著閰氏再确认真本《古文尚书》亡于永嘉之乱的结论。到了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尚书》却多出二十五篇,此二十五篇「无论其文辞格制迥然不类,而只此篇数之不合,伪为可知也」。接下来,閰氏透过各种实证法确立二十五篇古文为伪,包括使用实证法与虚会法。实证法中又包含了用引文比对的方法,典礼制度和史实的考证法及训诂、书例辨证法。例如,第31条提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前三句出自《荀子》所引《道经》,「允执厥中」则出自《论语·尧曰第二十》。第64条提到〈胤征〉有「玉石俱焚」之语为出自魏晋年间。另又指出孔传有与地理沿革不合者,第87条提到积石山在汉昭帝时才置金城郡,孔传却说积石山在金城西南;第88条提到瀍水出谷城县,到了晋朝才划入河南,孔传却说其出自河南北山。
同时期的毛奇龄则作《古文尚书冤词》与之驳辩,例如,毛奇龄断定《道经》是对《尚书》经的尊称,为了证明其说,他援引汉代纬书《易通卦验》云:「燧人在伏羲前置刻《道经》,以开三皇五帝之书。」此说过于迁强,不足以取信于一般学者。一说閰氏读罢《冤词》后,曾对《疏证》作了大幅度删改,乃至于「本为《冤词》难《疏证》,今转成《疏证》难《冤词》。」
纪昀曾指出《疏证》编次欠条理,「支蔓」太多,「衍及旁文,动盈卷帙」,有时支蔓文竟可达数万言。毛奇龄批评其「旁搜曲引,吹毛索瘢,锻炼成狱」。閰氏在世时,此书仅有抄本流传,后由其孙閰学林刊刻,即乾隆十年眷西堂刻本。今传《古文尚书疏证》只有九十九条,「有目无文」者十二条、「目文全缺」者十七条。钱穆注意到閰氏撰《疏证》引用梅鷟《尚书考异》内容极多,而多不明引。一说閰氏晚年对《疏证》多有所删节,可能是为了隐瞒大量引用《尚书考异》而不加注明的困扰。
黄宗羲、纪昀、钱大昕、梁启超、胡适等皆以为伪古文《尚书》的定案实归功于阎若璩,汪中认为阎氏《疏证》是「千馀年不传之绝学」。梁启超说阎若璩「不能不认为近三百年学术解放之第一功臣。」并认为自阎攻伪古文《尚书》得胜,渐开学者疑经之风。
尚书古文疏证序
尚书古文疏证目录
尚书古文疏证目录| 卷一
尚书古文疏证卷一
第一
其正说篇云孝景帝时鲁共王壤孔子教授堂以
为殿得百篇尚书于墙壁中武帝使使者取视草
能读者遂神于中外不得见至孝成皇帝时张霸
何未之及也然果秘府有其书犹得流传于人间惟
谬后人之议前人也如是余又将安所适从哉
攻月又与历清平芒月至朔同曰者不合亦不可
又按墨子所引先王之书阳之官则有之曰出非
设则民知争端又背忧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
导衡之际当音降京尝胡红切音实盖可知矣然左
平声音内亦有下也之解安知大高苗日云德乃
墓志铭曰孝乎惟孝典武陵王书曰友于兄弟则岫
观孟子引享二仪出自洛诰却鹄差则可证孟干
学伏生独壁藏之汉兴求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
2.
尚书古文疏证卷二目录咽八
子思妇为服小功固与孔氏从时而灭者矣何前
3.
显念曾转便是武玉学诗其诗当在成王之世聃
仑独蛊哉灵应记或回朱于本玉肃余曰肃注王
与郑氏合可知也若王肃者议礼必反郑氏以檀
禅在祥月应曰月中而禅不可谓之中月也自王挑
来按仪礼吐虞醴綦而小鲜又暮而大祥中月而丹
教者其不幸可胜道与此
陶臧六与蓼见文五年传矣而文十一年不犹有一
舜妇于虞氏之家是礼之隆也四岳及意臣诸侯
谓之声也皆得谓之名
游兮籍之间怀榜曰重华秉呵薨兮重华凡二品
按汉之季帝有号有谁知太祖其号也高皇适
臾官于本朝开天之理曰号曰谁犹不能置辨而
治二曰地官掌邦教一曰春官掌邦礼四曰夏官
凡此其属少师之任也古者史佚职之丸成王之
一族而或施之有之自秦文公农十年始盖秦近于
戎戎法至重秦亦相承用之他国耒之见也入舂秋
也苟丁详恩未有不痛其言之易者哉故曰作伪书
者可谓之不仁也子
帝一身旋禁之而旋复鼻盖天下虐政典邪说等一
4.
曰从子王子恭讨粗为可读是有错句矣殆不足
命惟四月哉生魄王不怿成王岂旬望日始病不一
算矣凡古人不能有得而无夫故予因有信复有耻
又按唐孔氏疏引毕命丰刑曰云云于策字下增驯
朔大九庙辛丑朔太不布闰九月辛未朔小十一
月己亥朔犬故戊辰为赫十日可补汉心之阙
通其术案漠志成王元年癸巳岁正月己巳朔壬
甲辰日南至况授时法贾汉二统历推算之甸元
日斟刻四十八分左卜穆为甲辰日南至又
置中积相问一得川七十一刻八十八分四寸二
七分四月经朔己酉日四十五日天十乙刻七
安县西比余谓此名毕原非毕陌之在渭水之地
采邑自不足当曹操操解祭伯原伯毛伯一国名
此异曰此盖齐之官制而非所论于他国也亦盖
齐宣王之官制而非所论于地王也何以见之见
骥将军唐右固是以丧礼处患若行伍则又军尚
左手内冠缝向右而小功以下缝同吉向左至席
以者何坐在阳则上左坐在阴则上右也生人阳
真不可观一栗论
一怒始也文今不传一
一尚书古文疏证卷五上终帆
5.
尚书古文疏证目录
尚书古文疏证卷五下
第七十三
第七十六
6.
古至精算专门角览少逊耳
南等泗年七月朔日食而册俱存而后之修史者
朔谷梁以为夜贪则凿矣法惟是岁五月定朔四
烂关酬雕酬恻如工交用得一十骑宫二牛八虫州
其诬夫其诬人也甚矣
尽竟有以食者晋书天文志惠帝光熙元年正月赵
以历啸眷柰雠昭垂史册惊相告语以为天未养一
二九六睡子步至六月建巳之月经朔四日四五四
赋也果皆不合盖兼下最可信者经而邵子数之可
年此正改元之位也曰孝文王除丧十月已亥即
应有十月今千除丧后又书十月分明是孝文王
验愈密八月诏西法果密既改为大统历法通行
食二十八而北史所书乃七十九年岁之相合若
食于此者其数过倍于南理之所必无而又月日
蔡传于大会于孟津云孟津见为贡而禹贡刑
不醒一王恭简樵曰渭源县南谷山宝鸟鼠相连
得云输雉不旷唾一迹一二一
曰罗炳字十四年曰豫章之两二十七年曰沙
浦若众矣又何疑于禹贡哉
其文皇宋代尚存今失之耶抑误记安国禹贡传
7.
甚详龙视之东子欲取元毛麾康泽王庙碑记补
虽元鼎五无甫越谐伏波将军出桂阳下惶水
舟楫则不须更开运河矣故自淮至高邮不得为
濯蝼沐输泥淮僻能壅汝水不能盖汉水今排淮
必无论语亦称其躬稼是知为之于水不独自往
同前同苏氏者实惟康成见初学记引郑氏书注驯
曰左合汉为江北右会彭蠡约南江眠江居其中尔
暇十里汉江之北故城是也指汉县治所在非泛泛
冒云夸水出巴郡鱼复县即汉志南郡巫县之夸
水宋为巫山县此犹在荆梁一州之界然束去和
里昭庆县今真定府之隆平余五代祖之弟实迁
河名横障蔡氏似全麻此
8.
山刀有刑馀之人以充问官不知蚩尤前将若之何
之广亿兆之众岂无生而奄者若干人以出入天
官有十山人春官八人其计之八十四人或周号
役哉灵枢经黄帝岐伯己及宦者无须然此言出
斋南史氏执简以往此书崔杼弑其君五字句一
通之耳
一事此语不知何所自来余徧考之策之制靡定
9.
文先儒固增疑之祭亦谓先秦乱段落之道西京兆
排猪风会使麟则皋陶谟次子大禹谟之后亦应世
种种睿殊四千五篇之皮虽名为四代作者不一
待其有所疑焉然后从而攻之可也当积习锢蔽
又按归熙甫有言所可赖以别其盲伪唯是文离
作大诰苏绰以文体之弊又作大诰一载汉书一
嗣托于予训之诲之加厥有成而子罔能弗变厥
厚将苏来世以子为口实丈果类绰因笑此等文
又按苏子由尝论周书委曲而繁重商书简洁而
而来其子修辞立诚之意索然尽矣故尚书以伏摩
一十八篇为真古文一享八篇与古人传神其雠
然条曹舒散不用绳削而变态不可端倪此古人生
书清浅反不如周书朴茂也若以伊训太甲与康诰侧
或问孔安国之从祀在唐贞观二十一年实以古士
书诫假托然其于经籍之功亦有不可得而泯考如
虽不传而今论语注有所谓孔曰者即安国之辞是
10.
此渠云亦镐可阙处因语之义若如此则是谓之未
瑚恐后二年相见云诚如所说翱
问读尚书欲袁诸家说亲趣如何先生历举王苏程
隶命彼后事之意便以为不能饮食教载行苇之库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 | 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5。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 | 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Do not click this li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