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acebook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Twitter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新浪微博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在豆瓣上關注我們,隨時得到最新消息
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维基
简体字版
-> -> 检索 "ctext:610026"
檢索內容:
检索范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条件: 提到“吕颐浩
Total 12

卷57 史部·传记类一

5
朱子所编止八朝之前,士英所编则南渡中兴之后四朝诸名臣也。今观《后集》一卷有李纲,二卷有吕颐浩,三卷有张浚,皆另在卷前,不在《目录》中。又阙残脱版甚多。颇疑其非朱子手笔,为后人所增损必多。盖朱子纂辑本意,非为广闻见,期有补于世教,而深以虚浮怪诞之说为非。今其间吕夷简非正人,而记翦髭赐药之详;馀襄公正人,而有杖臀怀金之耻;苏子瞻苏木私盐等事亦无甚关系;若此者盖不一也。李居安所谓翦截纂要,岂是之谓欤。尝见章副使绘有此书,巾箱小本。又闻叔简尚宝家有宋末庐陵锺尧俞所编《言行类编举要》十六卷《前后集》。尚俟借观,以祛所惑云云。则盛于此书亦颇有所疑。顾就其所录观之,宋一代之嘉言懿行,略具于斯。旁资检阅,固亦无所不可矣。幼武所补,大抵亦步亦趋,无甚出入,其所去取,不足以为重轻。以原本附骥而行,今亦姑并存之,备考核焉。

卷59 史部·传记类存目一

1
不著撰人名氏。陈振孙书录解题》载之,亦不云谁作。所记吕颐浩言行,每条必曰公于某事云云。盖其后人所述也。

卷64 史部·传记类存目六

1
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著录,注云吕颐浩历官次序。此书末有附记云:「公平昔所为文及奏议并载之《别集》。此外又有公之《勤王记》及遗事可考,故为家传以纪事。」则此记乃颐浩后人所撰矣。
1
旧本题宋臧梓撰。梓,里贯未详。此书结衔题左宣教郎、荆湖南路安抚制置大使司干办公事,盖作书时所居之官。其始末亦不可考矣。案《原序》称绍兴五年史馆修纂建炎日历,令勤王臣僚吕颐浩等,各录建炎三年金人攻泗州,诸路勤王事迹。梓因即颐浩所述,以成此书。则梓特编次颐浩之文,非所自撰也。

卷156 集部·别集类九

1
曹勋撰。有《北狩见闻录》,已著录。是集前载正统中大理寺正洪益中序,称为勋十世孙参所藏。朱彝尊亦尝从其家借抄《迎銮赋》七篇。谓勋之子姓保有此卷半,千馀年勿失。后复得文集录之。盖止有家传抄本,从未锓版也。其中第十四卷已全佚。楼钥攻愧集》载有《松隐集序》,亦阙不载。又脱篇落句,不一而足。则亦蠹蚀断烂之馀,转相传写,幸而仅存矣。勋尝从徽宗北狩,奉密诏南归。后又奉使至金迎宣仁太后。故其诗文,多可以考见时事。词采亦雅赡可观。惟《上吕颐浩书》,欲结刘豫以图金,则其计太疏。非惟于理不可,即于势亦必不行矣。洪迈《夷坚志》谓勋父元宠,昔以《红窗迥曲》著名。今观集中诸诗,如「独不见杨花曲」之类,语多缛丽,时有小词香艳之遗。似乎尚沿其家学。然如《乾道圣德颂》之类,亦未尝不肃穆典重,具有古音。盖亦如《淮海》一集,诸体并具,不可全谓之诗如词也。
1
吕颐浩撰。颐浩元直,其先乐陵人,徙齐州。中进士第。徽宗时歴官至河北都转运使。高宗南渡,起知扬州。两入政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以少傅醴泉观使致仕。卒赠太师、秦国公。谥忠穆。事迹具《宋史》本传。颐浩集凡十五卷,见于陈振孙《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者并同。旧本久佚。惟《永乐大典》颇散见其遗篇。裒而辑之,尚得文一百三十七首、诗词五十八首。今重为排辑,勒成八卷。颐浩在相位时,颛肆自用,力排李纲、李光诸人。创立月桩钱,贻东南患。深为公论所不与。然宣和伐燕之役,颐浩随转运,奏燕山河北危急五事,请议长久之策。一时称其切直。至建炎中苗傅、刘正彦为逆,颐浩与张浚倡义勤王,卒平内难。又少长西北两边,于军旅颇为娴习。其应诏上战守诸策,载于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者,大约皆谓和议之必不可成,而劝高宗为乘机进取之计。凡分兵策应机宜,条画颇备。虽都督江淮,迄未建恢复之绩,不能尽酬其所言;然较张浚之迂谬寡谋,娼嫉误国,富平诸役,流毒苍生者,则固有间矣。集中《上时政》一书,乃作于靖康初年,能预决金兵之必来,谆谆以迁避为说,亦复具有先见。而本传独未及此事,是亦足以补史阙也。《书录解题》又称集后三卷皆燕、魏杂记。盖颐浩在河北时所作。今只存二十九条,于古迹颇有典据。又其集在孝宗时尝付两浙漕司镂版,详见其子搢所作谢表中。今与颐浩《配享省札》一通并附于末,以备稽核焉。

卷157 集部·别集类十

2
坐与李光通书,降三官。卒赠左朝奉大夫。事迹具《宋史》本传。良贵学术醇正,侃直不阿。首论何等之不可为相。又与黄潜善、吕颐浩相忤。又面劾向子諲。
3
退居台州,卒,赠左朝议大夫。事迹具《宋史》本传。《艺文志》、《书录解题》俱载崇礼《北海集》六十卷。世久失传。厉鹗《宋诗纪事》仅从《天台胜记》中得所作《石梁瀑布》诗一首,而其他概未之见。今检《永乐大典》,载崇礼诗文颇多。中惟制诰最富,表启之类次之,散体古文较少,而诗什尤寥寥无几。盖其平生以骈体擅长故也。集中间有原注,称崇礼为先祖。则当时所据,犹其家刻之旧本矣。史称崇礼妙龄秀发,聪明绝人。覃心辞章,极润色论思之选。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今观是集所载内外诸制,大约明白晓畅,切中事情,颇与《浮溪集》体格相近。如《吕颐浩开督府制词》,则楼钥赏其宏伟;《王仲嶷落职制词》,则王应麟取其精切;《邹浩追复待制制词》,则《宋史》采入本传,以为能推朝廷所以褒恤遗直之意;其《草秦桧罢政制》,则直著其恶,致桧再相后奏索其稿,几蹈危祸。史所云,盖非溢美矣。陆游《老学庵笔记》称:「崇礼《谢宫祠表》云:『杂宫锦于渔蓑,敢忘君赐。话玉堂于茅舍,更觉身荣。』时叹其工。又有一表云:『欲挂衣冠,尚低回于末路。未先犬马,傥邂逅于初心。』尤佳」云云。今集中乃无此二联。
6
今亦编为十卷,次之于后。其歴官除授告词及吕颐浩书启、李邴祭文、秦桧乞追取御笔词头札子,原本皆载入集中。今并仍其旧。而益以《宋史》本传、《氏族言行录》诸条,别为附录三卷,系诸集末,以备考核焉。

卷160 集部·别集类十三

1
杨万里撰。万里有《诚斋易传》,已著录。此集则元年其子长孺所编也。万里立朝多大节。若乞留张栻,力争吕颐浩等配享及烖变应诏诸奏,今具载集中,丰采犹可想见。然其生平乃特以诗擅名。有《江湖集》七卷、《荆溪集》五卷、《西归集》二卷、《南海集》四卷、《朝天集》六卷、《江西道院集》二卷、《朝天续集》四卷、《江东集》五卷、《退休集》七卷,今并在集中。方回《瀛奎律髓》称其一官一集,每集必变一格。虽沿江西诗派之末流,不免有颓唐粗俚之处;而才思健拔,包孕富有,自为南宋一作手,非后来四灵、江湖诸派可得而并称。周必大尝跋其诗曰:「诚斋大篇短章,七步而成,一字不改。皆扫千军,倒三峡,穿天心,出月胁之语。至于状物姿态,写人情意,则铺叙纤悉,曲尽其妙。笔端有口,句中有眼」云云。是亦细大不捐,雅俗并陈之一证也。南宋诗集传于今者,惟万里及陆游最富。游晚年隳节,为韩侂胄作《南园记》,得除从官。万里寄诗规之,有「不应李杜翻鲸海,更羡夔龙集凤池」句。罗大经《鹤林玉露》尝记其事。以诗品论,万里不及游之锻炼工细;以人品论,则万里倜乎远矣。其集卷帙繁重,久无刻版,故传写往往讹脱。考岳珂桯史》记《朝天续集》《韩信庙》诗「淮阴未必减文成」句,麻沙刻本讹「文成」为「宣成」。

喜欢我们的网站请支持我们的发展网站的设计与内容(c)版权2006-2024如果您想引用本网站上的内容,请同时加上至本站的链接:https://ctext.org/zhs。请注意:严禁使用自动下载软体下载本网站的大量网页,违者自动封锁,不另行通知。沪ICP备09015720号-3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此提出